系统性红斑狼疮尸检肺、胸膜病变15例临床病理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尸检肺、胸膜病变15例临床病理分析

一、15例尸检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和胸膜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洁[1](20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伴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其与KL-6相关性的探究》文中认为目的:1.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儿合并与不合并肺间质疾病(Interstitiallung Disease,ILD)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肺功能改变,探讨SLE患儿合并ILD的危险因素。2.检测SLE患儿合并ILD的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rebsvonden Lungen-6,KL-6)的水平,探讨其与SLE患儿合并IL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11例SL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化病历系统收集患儿的人口学数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等资料,根据SLE患儿合并ILD与否,将其分为SLE-ILD组及SLE-非ILD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可能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求SLE合并IL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预测能力;对SLE-ILD组的肺高分辨率CT扫描(HRCT)及肺功能检查结果采用回顾性描述性分析,探讨其在SLE合并ILD患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2.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34例SL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ILD,将其分为SLE-ILD组及SLE-非ILD组,两组分别为15例和19例,同时选择与其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3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查其血清KL-6水平,分析KL-6与SLE合并ILD患儿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1.111例SLE患儿中SLE-ILD组18例,SLE-非ILD组93例,SLE患儿合并ILD的发生率为16.2%。两组女/男分别为1:0.29和1:0.39,平均年龄(月)分别为136.50[120.00~147.75]、136.00[92.00~156.00],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是0.749、0.775)。SLE-ILD组及SLE-非ILD组的平均病程(月)分别为14.00[12.00~24.25]、1.00[1.0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1)。2.SLE-ILD组患儿在浆膜炎(55.6%vs.8.6%,p值<0.001)、活动后气促(83.3%vs.25.8%,p 值<0.001)、神经系统损害(27.8%vs.6.5%,p 值=0.016)、心血管系统损害(38.9%vs.9.7%,p值=0.004)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SLE-非ILD组。而在发热(61.1%vs.55.9%,p 值=0.797)、皮疹(72.2%vs.71.0%,p 值=1.000)、黏膜溃疡(27.8%vs.16.1%,p 值=0.312)、关节炎/痛(33.3%vs.17.2%,p 值=0.192)、肝脾肿大(22.2%vs.10.8%,p 值=0.238)以及肾脏损害(77.8%vs.52.7%,p 值=0.068)、血液系统损害(66.7%vs.48.4%,p 值=0.201)、消化系统损害(16.7%vs.11.8%,p 值=0.697)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SLE-ILD 组患儿在 ESR>20mm/h(66.7%vs.31.2%,p 值=0.007)、C3<0.71g/L(88.9%vs.62.4%,p 值=0.031)、ANCA 阳性(88.9%vs.18.3%,p 值<0.001)、抗 SM 抗体阳性(61.1%vs.15.1%,p 值<0.001)及抗 RNP 抗体阳性(66.7%vs.16.1%,p值<0.001)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SLE-非ILD组;而在CRP>8mg/L(22.2%vs.9.7%,p值=0.220)、WBC<4*109/L(55.6%vs.39.8%,p 值=0.298)、PLT<100*109/L(38.9%vs.36.6%,p值=1.000)、ALT>40U/L(44.4%乂8.46.2%,p值=1.000)、AST>40U/L(22.2%v8.29.0%,p 值=0.775)、IgG16.6g/L(72.2%vs.67.7%,p 值=0.788)、IgA>232mg/dl(55.6%vs.48.4%,p值=0.616)、C4<0.16g/L(88.9%vS.71.0%,p值=0.148)、抗Ro-52抗体阳性(38.9%vs.44.1%,p 值=0.797)及抗 SSB 抗体阳性(27.8%vs.19.4%,p 值=0.525)方面,两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可能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浆膜炎(AOR=29.456,95%CI1.816-447.852,p 值=0.017)、活动后气促(AOR=17.524,95%CI1.161-264.548,p 值=0.039)、ANCA 阳性(AOR=73.627,95%CI2.861-1894.711,p 值=0.009)及抗 RNP 抗体阳性(AOR=7.920,95%CI1.148-54.624,p值=0.036)是SLE患儿合并ILD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其敏感度为0.883,特异度为0.880,曲线下面积为0.974(95%CI0.948-1.000)(p值<0.01),提示有很高的诊断准确度。5.18例SLE合并ILD患儿肺HRCT检查最常见表现是磨玻璃影,发生率为55.6%,其次为小叶间隔增厚和纤维索条影,分别为50.0%和33.3%,较少呈现的是网格状小结节影,发生率16.7%。其中15例(83%)患儿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异常情况。5例(27.8%)患儿合并肺实质改变,8例(44.4%)患儿合并胸膜炎/胸腔积液。两肺弥漫性分布9例(50.0%),仅累及左肺6例(33.3%),仅累及右肺2例(11.1%)。6.18例SLE合并ILD组肺功能检查结果示:16例患儿肺功能异常(88.9%),其中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VC和TLC低于预计值的80%)15例(83.3%),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5.6%),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8例(44.4%),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22.2%),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16.7%)。7.15例SLE-ILD组、19例SLE-非ILD组和32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KL-6检测结果分别为 339.14C 117.88)U/ml、139.73(54.44)U/ml 和 99.43(46.77)U/ml,SLE-ILD组显着高于SLE-非ILD组和健康对照组儿童(Z=-4.270,p值=0.000;Z=-4.625,p值=0.000),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Z=-1.707,p值=0.088)。8.血清KL-6检测结果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统计分析得出:血清KL-6诊断SLE患儿合并ILD的最佳诊断阈值为201.118 U/ml,其敏感性为 0.867,其特异性为 0.882,其 AUC 为 0.907(95%CI0.798-1.000)(p值<0.01),诊断价值为上等。结论:1.SLE患儿病程越长,ILD发生率越高。2.浆膜炎、活动后气促、ANCA 阳性,抗RNP抗体阳性是SLE患儿合并IL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SLE患儿合并ILD的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且诊断价值为上等。3.肺部HRCT及肺功能检查在SLE患儿合并ILD的诊疗中具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4.SLE患儿合并ILD时血清KL-6水平明显升高,临界值201.118 U/ml对SLE患儿合并ILD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且诊断价值为上等。

周迪,姜怡,刘苓霜[2](2018)在《晚期NSCLC EGFR-TKI治疗后转化为SCLC 1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驱动基因时代的到来,以吉非替尼等为代表的第一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逐渐成为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中的主要手段。然而多数一线EGFR-TKI治疗患者在9-13个月出现

魏明华[3](201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胸部CT表现与CRP、C3、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薄层CT扫描骨重建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胸部病变的表现,探讨胸部CT表现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年龄、病程及其血清检测指标(C3、CRP、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异常时的相关性。通过上述研究试图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胸部病变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39例连续性病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血清实验室CRP、C3、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检测与胸部CT扫描检查。结合分析全部病例的胸部CT表现,肺间质、肺实质、气道及胸膜的改变,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胸部CT异常改变与其年龄、病程及CRP、C3、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检测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所有实验室检查都采用目前的标准检测方法。结果:1、胸部CT影像表现:全部39例患者中,36例(92.3%)有改变,间质性改变最常见,其中19例(48.7%)出现胸膜改变,多为胸膜增厚(68.4%);14例(35.9%)有气道改变,多表现为支气管扩张(64.3%)。36例有间质性改变的患者中,以小叶间隔增厚与胸膜下线增厚常见,发生率分别为46.2%及20.5%,多分布在两肺的下野外带;磨玻璃影与含气腔隙实变次之,发生率28.2%,两肺均匀分布。2、临床资料与CT表现的相关性:39例病例中男性4例,女性35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为49.3616.56岁。病程从初发到二十年,平均病程4.946.36年。39例患者中C3补体阳性20例,占51.3%,CRP阳性20例,占51.3%,抗ds-DNA抗体阳性23例,占59%,抗Sm抗体阳性19例,占48.7%。气道有无受累的两组出现抗ds-DNA抗体阳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ds-DNA、C3补体与年龄、病程是反应气道受侵的指标之一;年长且病程较长、C3补体阳性、ds-DNA阴性者更易发生气道改变。结论:1、SLE患者胸部改变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然CT薄层骨重建能直观地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胸部病变,主要表现在:○1、间质性改变最常见:早期改变为磨玻璃影(多为均匀分布),且会出现在病程的任何阶段,晚期主要为蜂窝状纤维化改变(多在下肺野、外肺带);○2、胸膜炎/胸腔积液:胸膜炎为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多为双侧少量或中等量积液;○3、气道改变:多表现为支气管扩张。2、病程长短对SLE的气道改变有统计学意义,而抗ds-DNA、C3及年龄、病程是反应气道受侵的指标,年龄大且病程较长者、C3阳性与ds-DNA阴性者更易发生气道改变。3、血清学ANA、抗Sm抗体、CRP的变化与胸部病变没有相关性,说明胸部病变并非如肾脏病变一样为单纯免疫复合物浸润的结果,可能是与炎性参与或者其他更为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王玉岳,崔全才,詹阳[4](200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18例尸检及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对全身各脏器的损害。方法 :收集并整理 18年SLE尸检材料 ,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LE可累及多个器官 ,以肾、皮肤黏膜、骨关节为主 ,脑部病变常见。 16例有不同类型肾损害 ,11例有皮肤黏膜损害 ,9例脑损害。继发性肺部感染 10例 ,肺结核 6例。结论 :SLE可造成全身多脏器损害 ,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孙乐栋[5](200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内脏损害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检查27例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患者的脑电图,发现NPLE患者的脑电图以广泛性弥漫性δ、θ节律为主,临床表现为癫痫的5例患者均有癫痫样波发放。NPLE组的脑电图的异常率明显高于SLE对照组(P<0.01),且各型NPLE之间的脑电图异常率也存在显着性差异。早期进行脑电图检查有利于NPLE的早期诊断,及其预后评价。 27例NPLE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后发现22例患者出现异常(81.5%),病变包括缺血水肿、梗塞、出血、局部髓鞘改变和脑萎缩等,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基底节区(12/27),最常见的病变为缺血/梗塞。NPLE组CT检查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比对照组重,但各型NPLE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CT检查可发现病灶,且阳性率高(81.5%),对早期诊断、指导治疗、评价预后可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回顾分析106例SLE患者心脏改变的临床资料,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心悸、气促等(92.5%)和心前区Ⅱ级以上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包积液82例(41.5%),且多为少量积液,房室腔扩大35例(33.0%),瓣膜受累82例(77.3)。60例(56.6%)患者心电图异常。狼疮病情缓解后心脏受损好转。心电图不仅能提示累及心脏,还可用于治疗后心脏随访的一个指标,超声心动图可以提高心脏受损的检出率、判断心肌受累的程度及提供治疗效果评价的依据。 总结128例SLE患者的肺部原发性改变,发现其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71.9%)、呼吸困难(64.1%)、胸痛(55.5%)等为主,其他临床表现包括急性狼疮性肺炎、慢性肺纤维化等。X线检查发现肺部表现很多,除了胸腔积液、肺纹理增多、小点状、网状阴影外,也可有大片状边缘模糊阴影等。SLE患者应常规定期进行X线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胸膜改变。 探讨了10例SLE并发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发现肺结核多发生在长期(7-36月)应用激素以后,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率(30.0%)及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40.0%)均较低,胸片检查以粟粒样改变(70.0%)和浸润性病变(30.0%)为主。10例患者均接受正规抗痨治疗,疗程结束后8例(80.0%)患者的肺部病变吸收或部分吸收。SLE患者容易并发结核感染,我们应该时刻警惕感染的发生,以便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只要重视每一个阳性发现,就有可能避免误诊。经过正规、足疗程的治疗可获得显着治疗效果。 分析19例SLE的腹部危象病例,结果发现2例以腹部危象为首发症状,其余17例的发病时间在SLE发病后历天-6年不等。临床表现复杂,包括消化道出血、缺血性肠炎、肠坏死、肠梗阻、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等。SLE的腹部危象治疗较棘手,由于其是免疫复合物沉积造成的血管炎,早期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有效,必要时需行手术治疗。

刘军,赵福弟,石琰,孟祥琪[6](199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尸检临床病理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文对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尸检材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SLE患者的继发感染和死因。方法:对SLE尸检标本进行常规染色,光镜观察。结果:病变主要在肾脏、心内膜和浆膜,其他器官也可受到影响,而狼疮性肾炎是很明显。结论:SLE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感染与使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关。肾功衰竭是SLE的死亡原因。

陈君明[7](199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81例的肺部表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全身性多脏器受累的结缔组织疾病,我院1981年4月至1988年3月住院的SLE161例,有肺、胸膜病变81例。现就SLE所致的肺和胸膜病变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略加讨论。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符合1982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专题学术会议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参考)标准》,每例都具备上述诊断标准中提出的临床和实验室6项指标,9例经皮肤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1.2 一般资料:81例中,男性20例,女性61例,男

代文海[8](1995)在《2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胸部X线变化》文中认为2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胸部X线变化代文海(附属医院放射科)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X线诊断;胸部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是一种自体免疫性免疫复合体病,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疾病。虽然胸部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血管较易受累,SLE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心肺损伤...

孙坚,王农荣[9](199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胸膜病变》文中研究指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胸膜病变孙坚,王农荣(南昌铁路中心医院内科南昌330003江西武警总队医院内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全身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肺、胸膜病变的临床和X线表现无特异性,有时被误诊。本文收集了二十余年经临床确诊的150例...

刘增才,杨昭义[10](199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肺胸膜损害5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损害全身多个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肺和胸膜也是常受累的器官,本文对红斑狼疮肺胸膜受损者50例进行了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男9例(18%),女41例(82%),年龄16-59岁,其中40岁以下者37例(74%),符合本病多见于年轻女性患者.

二、15例尸检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和胸膜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5例尸检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和胸膜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伴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其与KL-6相关性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伴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伴肺间质病变与KL-6相关性的研究
    引言
    实验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2)晚期NSCLC EGFR-TKI治疗后转化为SCLC 1例(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资料
讨论

(3)系统性红斑狼疮胸部CT表现与CRP、C3、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1.胸部 CT 表现
    2.胸部病变与年龄、病程的相关性
    3.胸部病变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4.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4)系统性红斑狼疮18例尸检及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1.4 死亡原因
2 临床及尸检结果
    2.1 呼吸系统
    2.2 肾脏
    2.3 神经系统
    2.4 心血管
    2.5 其它
3 讨论

(5)系统性红斑狼疮内脏损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词
前言
第一部分 神经精神性狼疮
第二部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改变
第三部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胸膜改变(原发性)
第四部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结核
第五部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腹部危象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进展(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研究现状与展望(综述)
附图

四、15例尸检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和胸膜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伴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其与KL-6相关性的探究[D]. 马洁. 苏州大学, 2019(04)
  • [2]晚期NSCLC EGFR-TKI治疗后转化为SCLC 1例[J]. 周迪,姜怡,刘苓霜. 临床肺科杂志, 2018(03)
  • [3]系统性红斑狼疮胸部CT表现与CRP、C3、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的相关性研究[D]. 魏明华. 大连医科大学, 2013(05)
  • [4]系统性红斑狼疮18例尸检及临床病理分析[J]. 王玉岳,崔全才,詹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2(03)
  • [5]系统性红斑狼疮内脏损害的临床研究[D]. 孙乐栋. 第一军医大学, 2000(01)
  • [6]系统性红斑狼疮尸检临床病理分析[J]. 刘军,赵福弟,石琰,孟祥琪. 吉林医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1)
  • [7]系统性红斑狼疮81例的肺部表现[J]. 陈君明. 医学文选, 1995(05)
  • [8]2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胸部X线变化[J]. 代文海. 桂林医学院学报, 1995(03)
  • [9]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胸膜病变[J]. 孙坚,王农荣. 现代诊断与治疗, 1994(05)
  • [10]系统性红斑狼疮肺胸膜损害50例临床分析[J]. 刘增才,杨昭义.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1990(01)

标签:;  ;  ;  

系统性红斑狼疮尸检肺、胸膜病变15例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