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X、γ辐射直读个人剂量计(论文文献综述)
孙训,白雪,袁杰,资明,王遥,陈建新[1](2017)在《常用型号直读式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率)监测仪主要计量性能的比较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依据JJG 1009-2006《直读式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率)监测仪》,以防护水平X、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标准装置为测量标准,对市场上常见的20种不同型号的直读式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率)仪进行了校准检测,根据重复性和相对固有误差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可以看出进口仪器的性能还是优于国产仪器,半导体型剂量计要优于GM管型剂量计。
黄平,宿川,杨乾,刘操[2](2015)在《数字电子个人剂量计的设计与性能测试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国内数字电子个人剂量计种类繁多、测量原理不同导致其性能差异显着进而不利于个人剂量的有效监督的情况。按照国家标准和规程要求,设计新一代个人剂量计Nt2000,并在标准辐射场中对该仪器进行了相对固有误差、剂量线性、重复性、能量响应和角响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Nt2000个人剂量计主要性能指标满足国标要求,能量响应(481 250 ke V)优于±28%,可部分替代国外同类仪器。
张强,朱敖正,张静波,刘偲[3](2017)在《DMC2000S电子个人剂量计校准装置的建立》文中指出依托DMC2000S型X、γ电子个人剂量计专用照射测读软硬件设备,建立了现场级别的DMC2000S电子剂量计校准装置,用于该型电子剂量计的现场校准。该校准装置采用标准仪器传递法,以校准的方式实现了量值溯源。校准装置的测量范围为10μSv100 mSv,扩展不确定度为9.2%(k=2),符合该校准装置的使用目的需求,能满足JJG 1009—2006《直读式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率)监测仪》所要求的相关校准或检验项目的执行。
白雪,陈建新,李燕飞[4](2013)在《简化方法与规定程序下校准直读个人剂量仪的结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实验数据显示,直读式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监测仪在使用体模的规范程序下,测量获得的校准因子大于简化方法(在自由空气中的校准)的校准结果,不同型号仪器校准因子平均相差4.4%~12.9%;同一型号的仪器,校准因子最大相差约10%。从实验条件分析,散射和仪器固有的能量响应特性是影响校准结果的重要因素。实验表明,为保障结果准确与量值统一,应在规范程序下校准直读式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监测仪。
邢亚飞[5](2014)在《热释光测量技术用于X射线环境辐射剂量监测的研究》文中指出放射性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工程的基础环节之一,热释光测量技术用于个人剂量、环境剂量监测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热释光探测器量程宽,一般为10-5~103Gy(戈瑞),灵敏度高,能量响应好,不受电磁干扰,体积小,衰退少,测量误差小,使用方便,探测元件来源广泛,可做成各种形状,并可重复使用,适用于多种射线的测量,既可用于常规监测,也可用于事故监测。由于热释光测量是一种相对测量方法,同时热释光探测器存在材料剂量特性(储能性、发光性、剂量响应性、饱和性、光衰退、光响应以及灵敏度对辐射品质的依赖性等),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测量准确度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即使同种类型同样规格的探测器的测量参数也不完全一样,为获得较准确的测量结果,需要调整热释光测量系统的最佳工作条件与状态。本文首先对校准过程中刻度因子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在测量系统校准过程刻度因子的计算中,采用最小二乘法和平均值法计算出的刻度因子均能较好的回归到真实照射计量值,误差均在±5%以内,能够符合测量精度要求。之后对测量系统的相对误差进行研究,通过全国实验室的盲样考核与比对,盲样测量结果能够与约定真值比较吻合,相对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另外,通过盲样测量试验比较,分析对比80KeV窄谱X射线标准源、60Co标准源对照射探测器测量结果的影响。在进行了刻度因子优化研究之后,对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进一步试验研究,通过探测器的选择和定期筛选方法、控制探测器的退火方法、发光系统的偏差控制方法、测量工作人员的经验法,进行测量试验,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当量Hp(10)的测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对α能向、α检定和α角度共计3个影响因子进行计算。之后试验研究同一剂量探测器,对不同能量射线,响应存在的差异,利用60Co标准源刻度剂量探测器,选用目前使用最广泛、性能较好的LiF(Mg, Cu,P)剂量探测器进行能量响应稳定性试验。在热释光测量系统进行以上一系列的的最佳工作条件与状态研究之后,进行实际应用研究。首先,进行规模应用研究,对陕西某地级市常规的医疗机构、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共计71家单位的265名从事放射的工作人员进行的全年剂量监测,发放监测用探测器614个,通过全年的4批次试验,统计出该地区剂量分布现状。最后,进行热释光法用于极短曝光时间(10-7-10-8s)的闪光X射线装置的剂量监测研究,试验中与目前常用的几种直读式X射线检测仪器做对比,说明热释光法能够对闪光X射线发生装置发射的脉冲X射线做出更有效的响应,在主照射方向距X射线管10m以内,热释光法测量结果与理论推算的结果非常接近,相对误差在9%以内。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用于闪光X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监测是可行的。
王煜,崔宪,冷瑞平[6](2010)在《电子个人剂量计的进展及其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文中研究指明电子个人剂量计可给出实时的剂量和剂量率数据,可报警,监测下限也较其它类型剂量计低很多,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要回顾了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中的各种方法,重点介绍评述了电子个人剂量计的进展,详细介绍了多种电子个人剂量计及其性能比较,指出了电子个人剂量计在现场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刘大海,赵建兴,周春芝,李海俊[7](2018)在《一种适用于舰艇环境的核辐射剂量仪》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述了一种适用于舰艇环境的核辐射剂量仪设计,可用于测量舰上环境γ辐射剂量率和剂量,也可测量人员剂量(主要记录瞬发γ和中子剂量)。分体式的设计,使得用于人员剂量测量的剂量计体积小巧,可佩戴于手腕,最大限度减小对舰员工作的影响。经过强化电磁兼容和整机密封性设计后,能够在舰载条件下稳定工作。试验结果与国外同类仪器比对表明,该仪器具有多方面优势。
高飞,徐阳,刘蕴韬,陈东风,倪宁,王菲菲[8](2019)在《脉冲X射线次级标准电离室研制及量传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决脉冲X射线参考辐射场剂量准确定值及校准的技术难题,本文结合理论计算、蒙特卡罗模拟和实验的方法研制了脉冲X射线次级标准电离室并建立了ms级脉冲X射线参考辐射场,开展了主动式电离辐射剂量仪的脉冲X射线响应测试工作。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在售主流主动式剂量计的脉冲剂量响应偏低甚至给出错误读数,不适用于短脉冲、高剂量率辐射场的剂量测量和预警,会对人员安全造成较大隐患,因此应研发适用于脉冲X射线的主动式电离辐射剂量仪并推广脉冲X射线计量校准工作。
张芳娣,杨铭[9](2021)在《一起外照射个人剂量异常情况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某单位出现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岗位的现场剂量水平以及辐射来源进行调查,调查工作人员实际所受到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方法用BH3103A便携式X、γ辐射剂量率测量仪对工作现场存放容器表面剂量率进行测量,调查辐射来源;在外照射个人剂量异常岗位工作现场放置热释光个人剂量计一个月后,用RGD3型热释光剂量仪对剂量计进行测量,并结合工作人员在现场的有效工作时间,推算该岗位工作人员实际所受外照射个人剂量。结果辐射水平最高的是装过原料的空容器,其次是装满原料的容器;空容器表面剂量率普遍大于满容器;用时间加权的方法计算出该岗位人员可能接受的剂量水平为2.32 mSv。结论本次出现工作人员异常的个人剂量计的监测结果不是本人真实的受照剂量,应当剔除,以估算的名义剂量2.32 mSv代替其本季度的受照剂量。
戴瑜,赵福祥,洪天祺,张永锦,穆青[10](2015)在《工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常见问题分析及应对》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解决工业企业领域开展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工作遇到的监测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方法对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工作遇到的问题,包括管理佩戴、辐射类型、回收测量周期、剂量片混用、异常数据处理、监测结果对比、质保与质控等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给出各问题相应的解决方法。结论对于工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仍将长时间使用且不可替代。
二、X、γ辐射直读个人剂量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X、γ辐射直读个人剂量计(论文提纲范文)
(1)常用型号直读式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率)监测仪主要计量性能的比较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 |
1.1 实验设备 |
1.2 实验方法 |
1.2.1 被检测仪器的规格、型号 |
1.2.2 仪器相对固有误差的测量方法 |
1.2.3 仪器重复性的测量方法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4 结语 |
(2)数字电子个人剂量计的设计与性能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仪器设计原理 |
2 标准辐射场 |
3 仪器性能参数比对 |
3.1 相对固有误差 |
3.2 剂量线性测试 |
3.3 重复性 |
3.4 能量响应 |
3.5 角响应 |
4 结束语 |
(3)DMC2000S电子个人剂量计校准装置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校准装置的软硬件组成及建立 |
1.1 校准装置的组成 |
1.1.1 标准电子剂量计 |
1.1.2 剂量计照射装置 |
1.1.3 剂量计读数器 |
1.1.4 专用软件 |
1.2 校准装置的建立 |
1.2.1 工作原理 |
1.2.2 校准操作方法 |
2 校准装置性能测定 |
2.1 校准装置的重复性测试 |
2.2 校准装置的稳定性测试 |
2.3 校准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2.3.1 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
2.3.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
2.3.4 扩展不确定度 |
2.3.5 不确定度验证方法 |
2.4 校准装置的参数和性能 |
3 结论 |
(4)简化方法与规定程序下校准直读个人剂量仪的结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条件与方法 |
2 实验数据与结果处理 |
3分析与讨论 |
(5)热释光测量技术用于X射线环境辐射剂量监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1 环境辐射剂量监测的范围 |
1.1.2 开展剂量监测的法律依据 |
1.1.3 我国剂量监测的现状分析 |
1.1.4 热释光测量技术的应用现状 |
1.2 热释光剂量监测技术原理 |
1.2.1 热释光与能带理论 |
1.2.2 热释光材料的特点 |
1.3 热释光技术在剂量监测、数据处理过程的影响因子 |
1.3.1 监测的类型与监测的量 |
1.3.2 监测的频度 |
1.3.3 测量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
1.3.4 监测的质量保证 |
1.3.5 测量元件的性能 |
1.4 剂量监测实验及数据处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
1.4.1 热释光探测材料特性带来的问题 |
1.4.2 数据计算处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5.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5.2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
1.5.3 本实验的主要内容 |
2 热释光技术用于 X 射线环境辐射剂量监测方法研究 |
2.1 主要试验装置性能与试验方法选择 |
2.1.1 试验装置及性能 |
2.1.2 热释光剂量计的标定方法选择 |
2.2 热释光剂量测量的校准 |
2.2.1 试验条件与方法 |
2.2.2 刻度因子计算结果 |
2.2.3 校准结论 |
2.3 外照射个人剂量盲样测量结果 |
2.3.1 试验条件与方法 |
2.3.2 盲样测量结果分析 |
2.3.3 盲样测量结论 |
2.4 外照射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不确定度 |
2.4.1 试验条件与方法 |
2.4.2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计算 |
2.4.3 结论及建议 |
2.5 LiF(Mg、Cu、P)探测器能量响应稳定性 |
2.5.1 试验条件与方法 |
2.5.2 能量响应稳定性结果分析 |
2.5.3 结论 |
2.6 本章小结 |
3 热释光剂量监测方法应用研究 |
3.1 X 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
3.1.1 试验条件与监测方法 |
3.1.2 2013 年度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
3.1.3 结果讨论 |
3.2 热释光法对闪光 X 射线发生装置的放射防护监测 |
3.2.1 试验条件与主要仪器 |
3.2.2 试验及监测方法 |
3.2.3 主照射方向输出剂量测量结果与讨论 |
3.2.4 闪光 X 射线发生装置放射防护监测结果与讨论 |
3.2.5 试验结论 |
3.3 本章小结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脉冲X射线次级标准电离室研制及量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脉冲辐射场的建立 |
2 次级标准电离室研制 |
2.1 原理 |
2.2 收集效率 |
2.3 电离室设计 |
3 次级标准电离室剂量学特性研究 |
4 脉冲校准实验 |
5 结论 |
(10)工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常见问题分析及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1个人剂量计的规范管理及佩戴 |
2针对辐射类型选择合适的个人剂量计 |
3个人剂量计及时回收测量的重要性 |
4不同批次热释光剂量片的更换及混用 |
5读数异常的剂量片的处理 |
6每季度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纵向对比 |
7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8结束语 |
四、X、γ辐射直读个人剂量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常用型号直读式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率)监测仪主要计量性能的比较与评价[J]. 孙训,白雪,袁杰,资明,王遥,陈建新. 上海计量测试, 2017(03)
- [2]数字电子个人剂量计的设计与性能测试研究[J]. 黄平,宿川,杨乾,刘操. 中国测试, 2015(02)
- [3]DMC2000S电子个人剂量计校准装置的建立[J]. 张强,朱敖正,张静波,刘偲. 辐射防护, 2017(04)
- [4]简化方法与规定程序下校准直读个人剂量仪的结果比较[J]. 白雪,陈建新,李燕飞. 上海计量测试, 2013(03)
- [5]热释光测量技术用于X射线环境辐射剂量监测的研究[D]. 邢亚飞. 长安大学, 2014(02)
- [6]电子个人剂量计的进展及其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 王煜,崔宪,冷瑞平. 辐射防护通讯, 2010(02)
- [7]一种适用于舰艇环境的核辐射剂量仪[J]. 刘大海,赵建兴,周春芝,李海俊. 舰船科学技术, 2018(13)
- [8]脉冲X射线次级标准电离室研制及量传技术研究[J]. 高飞,徐阳,刘蕴韬,陈东风,倪宁,王菲菲.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9(11)
- [9]一起外照射个人剂量异常情况的调查[J]. 张芳娣,杨铭. 中国辐射卫生, 2021(02)
- [10]工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常见问题分析及应对[J]. 戴瑜,赵福祥,洪天祺,张永锦,穆青. 中国辐射卫生,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