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反复出血漏诊的教训

十二指肠溃疡反复出血漏诊的教训

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复大出血1例漏诊教训(论文文献综述)

聂锦山[1](2021)在《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急性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或胆管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病引起的出血[1]。ANVUGIB是临床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病情易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2]。急诊胃镜可明确出血病因并提供止血治疗,内镜下止血起效迅速、疗效确切,目前是ANVUGIB治疗的首选。本研究对我院内镜中心52例行急诊胃镜下止血ANVUGIB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现报道如下。

包洁[2](2020)在《食管异物致主动脉食管损伤和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食管异物是常见的临床急症,虽然大部分食管异物在不引起并发症的情况下可自行排出消化道,但文献报道仍有10%-20%的食管异物嵌顿后需要内镜或手术等处理。由于胸段食管尤其食管第二狭窄处紧贴主动脉,嵌顿于此处的食管异物可直接或取出时形成主动脉食管损伤甚至主动脉食管瘘(Aortoesophageal fistula,AEF)。AEF救治成功率极低、治疗费用高,需多科协作但仍无统一的诊治共识。本文探讨胸段食管异物致主动脉食管损伤和瘘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对于潜在及明确的AEF采取的治疗方式,为今后临床工作中相关病例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胸段食管异物导致的4例主动脉食管损伤和4例AEF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9-74岁不等。患者吞食异物至就诊时间为6小时至9天不等,5例患者24小时内就诊,1例患者就诊时间4天,另2例患者就诊时间分别8天和9天。前4例主动脉食管损伤:食管Ⅱ级(穿透性损伤),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未见明显瘘道及主动脉处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等AEF的征象,CT上异物距离主动脉分别约为1.06mm、1.07mm、1.94mm、2.00mm;胃镜提示异物距门齿分别约为23cm、30cm、25cm、23cm,异物两端均刺入胸段食管壁,考虑为潜在主动脉损伤,有潜在主动脉食管瘘可能。后4例均经CTA或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为AEF。其中前3例CT或CTA异物分别紧贴主动脉弓、刺入降主动脉、穿透主动脉右侧壁伴假性动脉瘤形成;胃镜提示损伤粘膜或异物距门齿分别约为17-26cm、27cm、30cm;病例8就诊时CT示食管穿孔伴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异物距离主动脉约为7mm,胃镜提示异物距门齿约为24cm,在内镜下异物取出后36小时出现前哨性出血,进一步行CTA示胸主动脉起始段活动性出血伴假性动脉瘤形成;病例5不伴有感染,其余3例均合并有纵隔感染。本研究依据患者不同的病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其诊治经过、结局、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主动脉食管损伤患者:病例1在全麻下通过胃镜联合内镜扩张球囊取出异物,术后当天开放饮食;病例2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通过胃镜联合内镜扩张球囊取出异物,术后第2日开放流质;病例3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术前先行主动脉造影确认造影剂无外溢,保留导管,通过胃镜联合内镜扩张球囊取出异物,重复造影无外溢,食管糜烂明显,继续留管密切观察一天后拔除,术后第4天开放饮食;病例4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术前主动脉造影确认造影剂无外溢,通过胃镜联合内镜扩张球囊取出异物,食管轻度糜烂,重复造影无外溢后拔除导管,术后第2天开放饮食;4例患者均在1周内好转出院。另4例明确AEF患者:病例5异物紧贴主动脉弓不伴感染,先行主动脉造影见主动脉弓部小弯侧造影剂局限性外溢,立即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endovascularaorticrepair,TEVAR),第2日全麻下胃镜取出异物后保守治疗,术后9天开放饮食,17天后好转出院。病例6伴纵隔感染,先行TEVAR,内镜下异物取出失败改行左侧开胸手术取出异物并行纵隔引流、强效抗感染、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术后46天开放饮食,2月后好转出院;病例7胃镜下观察到异物骑跨于食管两侧并有少量渗血后直接退镜,行CTA确诊为AEF伴纵隔感染,拟紧急行TEVAR,患者并发主动脉破裂突发大量呕血死亡;病例8在异物取出后36h形成AEF伴纵隔感染,立即行TEVAR,术后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拒绝手术要求保守治疗,术后15天开放饮食,1月后稳定出院,6个月内间断发热多次住院抗感染治疗,6月后因再发AEF出血死亡。存活病例均随访半年无并发症。结论CT上食管损伤Ⅱ级(穿透性损伤)以上、异物距离主动脉≤2mm,无AEF直接和间接征象者为主动脉食管损伤,存在潜在的主动脉食管瘘(Potential Aortoesophagealfistula,PAEF),成功救治这部分患者能够降低AEF的发生率。使用全麻下内镜扩张球囊辅助胃镜取出异物的方法治疗食管损伤Ⅱ级的PAEF患者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恢复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异物边缘锐利毗邻主动脉者,在术前完善主动脉造影,能更好的判断主动脉损伤情况,同时在留置导管的保护下行胃镜联合内镜扩张球囊取出异物可提高手术安全性;TEVAR有腔内隔绝作用,具有创伤小、迅速控制出血、有效保护主动脉的优点,可作为稳定主动脉血流的有效急救手段。对于主动脉损伤轻微、不伴感染的AEF,TEVAR联合内镜下异物取出可以作为根治性治疗。对于内镜下异物不能取出或伴感染的AEF患者,TEVAR是紧急桥接手段,后续仍需进一步清除感染灶,择期行纵隔引流、食管修补或切除、主动脉假体置换、食管二期重建等手术治疗;CT上异物距离主动脉>5mm,食管穿孔仅伴局限性纵隔炎者,一旦异物嵌顿时间长,直接胸腔镜取出或胸腔镜联合胃镜取出异物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手术方式。

韩涛[3](2020)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分析及远期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s)是泛指起源于消化道黏膜层以下各层(主要包括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的隆起性病变。通常直径<2cm的消化道SMTs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是在内镜检查时被发现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上多为良性病变,但是小部分SMTs可表现为恶性,同时随着病变的不断增大,有些特殊部位以及病理学类型的SMTs可能出现出血、梗阻以及转移等一系列情况。近年来随着内镜检查的逐渐普及,以及超声内镜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技术的发展和进步,SMTs的发现率大幅提高。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 dissection,ESD)为基础的内镜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内镜下切除SMTs也因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并发症少、相关费用低等优点受到大家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对于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的SMTs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不多,对于内镜治疗不同类型SMTs的安全性及预后需进一步明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治疗的522例SMTs的治疗过程、并发症及预后情况,通过不同的内镜治疗方式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内镜下治疗SMTs的长期安全性、有效性及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治疗的522例SMTs的治疗及随访资料。主要统计患者一般特点,SMTs的位置、起源层次、大小及病理类型等资料,观察内镜下治疗SMTs的切除的有效性、并发症及术后随访复发情况,分析SMTs的分布规律、手术方式选择以及可能影响手术完整切除及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结果男女比例为1:1.25,平均年龄52±11岁,EUS下平均大小为1.35±0.95cm,上消化道SMTs占94.64%,胃部SMTs病理类型与起源层次在统计学上相关联,食管、胃部、十二指肠SMTs手术方式与起源层次在统计学上相关联,平滑肌瘤分布位置与起源层次在统计学上相关联,总体安全性98.66%/有效率98.85%,平均随访时间42±9月,远期复发率0.48%。23例十二指肠SMTs平均长径1.4±1.4cm,长径≥5cm共2例,10例结肠SMTs平均长径2.1±1.8cm,长径≥3cm共3例,其中1例出现术后出血,30例NETs内镜治疗中有2例非完整切除(术后病理均回报基底切缘阳性),另有1例术后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SMTs是安全有效的,但需掌握手术适应症,根据肿瘤大小、不同位置、不同起源层次选择合适手术方式,远期随访复发率极低;上消化道SMTs发病率较高,内镜手术技术较为成熟,安全性较高,但十二指肠及结肠体积较大的SMTs(长径≥3cm)需警惕术后并发症可能,术前评估良性建议随访,不做积极治疗;术前倾向NETs诊断的病例,术中应适当扩大切除范围,术后病理明确NETs的病例需严密术后随访,存在一定复发概率。

沈世平[4](2007)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53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手术指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3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中门静脉高压症并出血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35例,胃癌7例,十二指肠和空肠病变5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主张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应果断行手术治疗。对危重病人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支持治疗应重视。

冯家宁,张辉寰,曾伟,曾志豪,林建雄[5](2005)在《消化道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总结如何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水平 ,改善处理对策 ,避免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8~ 2 0 0 3年 1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再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均于胃大部切除术后 72小时内再出血 ,11例急诊胃镜检查或再次剖腹探查确诊 ,5例再次手术中联合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发生再出血后 ,3例保守治疗 ,13例再次手术治疗 ,死亡3例 ,病死率 18.75 % ( 3 /16)。结论 :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较复杂 ,常易误诊误治。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有赖正确的诊断 ,因此强调术前胃镜检查或术中联合胃镜检查的重要性 ,避免手术盲目性 ,审慎行胃大部切除术

岳克权[6](1999)在《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透性溃疡大出血12例术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处理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透性溃疡急性大出血时,如果术式选择不当可造成再出血,需再次手术,甚至可导致死亡。笔者从1969年起迄今遇到12例,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郭忠昌,郭新志,张春煦,高声才[7](1993)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的诊断与处理体会》文中研究表明 上消化道出血,根据病史、体征、放射线和内窥镜等仪器的检查,一般都能明确诊断。但有部分病人,因病史短、病情危急,难作详细检查,故在诊断和处理上为外科医师常见的难题之一。下面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83年3月~1991年9月,共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病人31例,(已确诊出血部位的不在其内),男29例,女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8岁,平均44岁。症状均有呕吐鲜血、柏油样稀便;或仅有柏油样稀便,呕血不明显,脉搏100~136/min,血压明显下

吴国柱,杨之新,张圭显,周文森,王玉柱,刘济舟,杨其胜,王少成,吴国柱,杨之新,沈正荣,齐伊耕,周德柱,赵淑清,薛德才,雷继明,徐成君,曾勇,鲜于剑波,申春森,吴志明,李维志,肖体伦,白宗吉,梁群和,卢荣寿,姚仪经,叶盈珊,张龙凤,胡继昌,娄重群,申春林,周国平,闻保忠,王慕新,杨熙平,谷立文,古纯康,薛朝润,邵金许,雷龙春,颜南生,解涛,王振刚,刘尧枝,李永盛,王锦,方玉波,刘天银,杨衍林[8](1990)在《消化道出血病案报告会》文中研究指明消化道出血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疾病。文献报告,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多为消化性溃疡、门脉高压症、胆道病变、胃癌及胃粘膜病变等。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致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远不止这些,很多少见原因的出血往往造成临床诊断的困惑,甚至术中都很难发现。为给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本刊选择对临床有参考价值的30篇不同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病案报告文稿,综合分类摘要如下。

赵庆才[9](1987)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再次手术8例原因分析》文中提出 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慢胃性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绝大部分病人都获得满意的效果,疗效是肯定的。但也有少数病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的一些病例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术中如再处理不当,甚至可以危及生

黄业广,雷建,侯树藩[10](1986)在《胃大部份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及分析847例胃大部份切除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48例次。包括十二指肠残端瘘,术后出血、残胃排空障碍、胃与回肠错误吻合等。

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复大出血1例漏诊教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复大出血1例漏诊教训(论文提纲范文)

(1)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术前准备
    1.3 器械与药物
    1.4 治疗方法
    1.5 止血疗效判定
2 结果
    2.1 诊断及治疗结果
    2.2 急诊胃镜下止血失败病例
        2.2.1 病例1
        2.2.2 病例2
        2.2.3 病例3
        2.2.4 病例4
    2.3 预后
3 讨论

(2)食管异物致主动脉食管损伤和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2 方法
结果
    1 一般情况及处理
讨论
    1 胸段食管异物致AEF发生及严峻形势
    2 胸段食管异物致AEF形成及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 胸段食管异物致主动脉食管损伤定义及诊断
    4 胸段食管异物致AEF的诊断
    5 胸段食管异物致PAEF患者的处理
    6 胸段食管异物致AEF患者的处理
    7 随访结果
    8 不足之处与改进点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上消化道异物并发症的诊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附录

(3)内镜下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分析及远期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数据采集对象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术前准备
    五、术后处理
    六、术后随访
    七、评价标准
    八、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SMTs临床特点
    二、SMTs内镜特点
    三、SMTs术后随访情况
    四、各部位SMTs特点
    五、各病理类型SMTs特点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53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
        1) 上述病例中, 均经过6
        2) 手术方法的选择:
    1.3 治疗结果
    1.4 典型病例
2 讨论
    2.1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2.2 手术指征
    2.3 手术方法

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复大出血1例漏诊教训(论文参考文献)

  • [1]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 聂锦山.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06)
  • [2]食管异物致主动脉食管损伤和瘘的临床研究[D]. 包洁. 苏州大学, 2020(02)
  • [3]内镜下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分析及远期疗效研究[D]. 韩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4]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53例分析[J]. 沈世平. 实用临床医学, 2007(11)
  • [5]消化道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J]. 冯家宁,张辉寰,曾伟,曾志豪,林建雄. 临床误诊误治, 2005(01)
  • [6]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透性溃疡大出血12例术式分析[J]. 岳克权. 浙江医学, 1999(01)
  • [7]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的诊断与处理体会[J]. 郭忠昌,郭新志,张春煦,高声才. 海军医学, 1993(04)
  • [8]消化道出血病案报告会[J]. 吴国柱,杨之新,张圭显,周文森,王玉柱,刘济舟,杨其胜,王少成,吴国柱,杨之新,沈正荣,齐伊耕,周德柱,赵淑清,薛德才,雷继明,徐成君,曾勇,鲜于剑波,申春森,吴志明,李维志,肖体伦,白宗吉,梁群和,卢荣寿,姚仪经,叶盈珊,张龙凤,胡继昌,娄重群,申春林,周国平,闻保忠,王慕新,杨熙平,谷立文,古纯康,薛朝润,邵金许,雷龙春,颜南生,解涛,王振刚,刘尧枝,李永盛,王锦,方玉波,刘天银,杨衍林. 实用外科杂志, 1990(07)
  • [9]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再次手术8例原因分析[J]. 赵庆才. 右江医学, 1987(03)
  • [10]胃大部份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J]. 黄业广,雷建,侯树藩.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86(04)

标签:;  ;  ;  ;  ;  

十二指肠溃疡反复出血漏诊的教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