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多个广域网的综合接入服务器

结合多个广域网的综合接入服务器

一、把多个WAN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接入服务器(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敏,赵涛涛,袁雪腾,刘晓东[1](2021)在《“5G+工业互联网”时代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文中提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场景需要通信网络能够提供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支持海量互联的传感器接入。文章通过对5G技术及其优势的调查,结合智能制造发展历程和关键技术,分析了"5G+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框架和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分析结果表明,5G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可以为智能制造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

季彬浩[2](2021)在《智能无线货盒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新零售业态发展迅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消费者能够更方便的选购商品,“无人”服务也正在不断深入我们的生活。本文围绕智能货盒主题进行了研究,结合嵌入式平台以及边缘计算主机进行智能货盒系统的开发。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嵌入式边缘计算主机,它具备多种外设接入接口,可与云计算平台进行无线数据交互,同时具备本地进行计算分析的能力。该主机以双瑞芯微RK3399芯片为核心,设计实现了千兆以太网接口、HDMI接口、SMA天线接口、USB接口、RS232接口等丰富的外设扩展接口,具备单主机加多从机架构通信协议的交互能力。其次,本文提出和实现了多种适用于新零售店铺和无人货架的传感器方案。第一种是用于商品重量探测的压力传感器货架模块;第二种是用于近似重量商品区分的电容传感器货架模块;第三种是用于客流检测的距离传感器模块;第四种是基于反向RFID的商品识别技术,提出了在商品放置状态具有电磁屏蔽特性的的RFID标签货架结构,通过用户拿取货品解除该屏蔽来达到互动识别的目的。最后,本文通过边缘计算主机结合多种传感器进行综合应用,提出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智能货盒以及零售智能识别系统。第一种是基于电子秤的货盒系统,不同种类的商品可以根据重量进行识别。第二种是针对应用场景中某些质量相似但材质体积不同的商品设计了基于压力和电容传感交互的货盒系统。提出了基于二维输入特征向量的商品检测算法,结合压力和电容传感数据,能够在不采用摄像头情况下区别不同材质不同体积的商品。第三种是基于反向RFID的商品识别系统。它设计了对商品附着的RFID标签具有电磁屏蔽特性的货架结构,用户拿取货品可解除该屏蔽来达到识别的目的。此外,距离传感器作为一种可以选择的配件安装在任意一个货架上提供客流的检测服务,证明了本系统的设计在各种商业情景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设计的货盒系统以及商品识别系统在多种商业情景中都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满足线下商家吸引客流、加大销量的需求。

梁剑烽[3](2021)在《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家居火灾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大中城市居民居住方式主要以高层建筑为主,高层建筑由于人员相对集中,空间小,一旦发生火灾,居民的生命安全、经济财产都将面临严重考验,如何在火灾的前期快速识别与消灭火灾成为目前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实际家居环境,研究一种以物联网云平台为基础,结合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与火焰图像识别技术的智慧家居火灾监控系统,旨在实现对火灾数据实时监控的同时提高系统对火灾识别的准确性,并解决系统实时性及可靠性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One NET物联网云平台的功能、资源模型及通信协议,并对系统涉及到相关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后续系统的开发设计奠定基础。(2)针对单传感器系统容易导致火灾误报、漏报的问题,提出了以STM32为核心处理器,通过对温湿度、火焰、烟雾和摄像头等模块的电气特性、工作原理及电路原理的分析,搭建多传感器硬件采集系统,实现对多火灾因子数据的采集,并结合Esp8266模块和继电器模块,实现与One NET云平台间的无线通信和远程设备的控制。(3)基于STM32固件库设计了各硬件模块的初始化程序、数据采集程序、通信程序和继电器控制程序等;基于EDP协议完成了传感器、预警信息、命令信息等数据封装和解析程序的设计;基于One NET云平台的部署实现了数据的存储、监控、预警等功能,并由UI应用控件,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及控制命令的下发。(4)针对系统存在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改进融合算法,解决因传感器故障或者噪声干扰而引起的火情误报、漏报的问题,并对DS证据理论改进融合算法在火灾系统应用中,存在的火灾特征量的选取、多传感器数据归一化、基本概率函数的获取问题做进一步分析研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改进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对于提高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及可靠性的有效性。(5)针对系统实时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火焰图像识别技术解决方案,首先利用帧间差分法对疑似火焰区域进行分割,并对图像做数学形态处理去除干扰噪点,提高图像质量,通过实验分析发现,帧间差分法在处理多个运动物体的场景时存在抗干扰性不强的问题,结合火焰特征识别算法对图像做进一步处理,虽然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具有类似特征的光源还是无法区分,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Ada Boost级联分类器的算法,通过机器学习训练的方法,提高火焰识别的准确率与及时性。(6)通过系统测试证明,系统整体功能运行正常,系统的可靠性、实时性及实用性达到预期目标。

魏嘉鑫[4](2021)在《基于LoRa的光伏电站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光伏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光伏电站对数据传输系统各项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光伏电站多建设在比较偏远、开阔的地方,布线困难且成本高。另一方面,光伏电站各环境因素对于光伏发电量有着重要影响,需要监控和分析光伏电站的运行情况。因此,研究一个稳定可靠、安全性高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针对LoRa技术特点以及LoRaWAN协议各项机制,根据实际场景应用需求,通过对比选择适用的LoRa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私有组网通信协议数据帧结构,应用关键技术。(2)设计了一个基于LoRa的光伏电站数据传输系统,主要由LoRa终端节点设备、LoRa网关和LoRaWAN服务器三部分组成。根据光伏电站常用环境参数完成数据采集装置的选型,完成终端节点设备和LoRa网关的硬件选配与软件流程设计。搭建开源的LoRaWAN服务器,利用LoRaWAN服务器实现终端节点设备与LoRa网关的入网操作。(3)分析LoRaWAN协议安全机制的不足,在原有AES算法的基础上,引进RSA算法,结合两种算法的特性,实现一种混合的数据加密机制。将数据信息利用AES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产生的密钥利用RSA加密算法进行加密,降低了 LoRa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了 LoRa网络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对AES和RSA加密算法分别优化改进,以确保算法的运算速率。最后对混合加密机制的性能进行分析论述。经实验验证:(1)光伏电站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完成光伏电站数据参数的传输工作,运行参数与理论值比较相近,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2)文章提出的LoRa网络混合加密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保证了良好的传输速率。

李振[5](2021)在《基于LoRa技术的智能船舶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

杨孝新[6](2021)在《5G背景下智慧露天矿安全管理体系架构及创新应用研究》文中提出

陆文文[7](2021)在《《2020年信息安全行业分析报告》(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

宁越强[8](2021)在《面向云数据中心网络的服务功能链部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李鑫[9](2021)在《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的性能分析与优化技术》文中指出传统的地基网络受基础设施、输电线路规模、维护手段的制约,无法部署到环境复杂的地方。因此,为满足高可靠通信的需求,构建一个由卫星网络、临近空间网络以及地面网络组成的空天地网络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相互隔离的网络之间难以实现高效互联互通,随着移动节点的加入,将进一步增加网络复杂化的程度和网络管理的成本,难以满足低时延高可靠通信业务的需求。为应对以上问题,异构网络融合、网络切换等技术被提出来以实现空天地网络的高效管理与移动性支持。论文围绕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性能分析以及切换优化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出空天地融合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案。将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NFV)以及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技术引入空天地网络体系中。在数据层面上,针对各区域特点补充网络节点以实现全覆盖,利用MEC服务器完成对数据的高效计算处理;在控制层面上,SDN控制器通过获取全局网络元素的状态,做出网络决策,实现高效、可靠的网络资源管理,有效引导数据传输。第二,对频谱共享的星地一体化网络的可靠性能进行了分析。将地面基站建模为二维均匀泊松点过程,将低轨卫星建模为三维均匀泊松点过程。考虑了地面网络和卫星网络的组件间干扰和组件内干扰,利用随机几何模型,推导了平均中断概率和连续性业务数据的成功传输概率。最后通过仿真结果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展示了卫星密度、基站密度等参数对星地一体化网络可靠性能的影响。第三,提出一种移动场景下基于时间演进图的网络切换优化策略。采用基于时间演进图的网络切换路径以及最佳切换时间预测策略来实现网络切换的优化。首先,对终端的运动状态进行建模,基于卫星运动规律、基站分布特点以及网络节点状态获取各节点对终端的有效覆盖时间,建立时间演进图;其次,通过最小路径法预测网络切换路径,通过计算最大累积信号质量预测最佳切换点。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很好的适应各种运动类型的终端,满足不同类型的通信业务需求。

何淑庆[10](2021)在《CED-SOA服务动态协同模型和算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服务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深度融合,逐步催生出大规模和智能化的物联网应用。物联网应用中的服务提供朝着精细化、层次化、复杂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这导致服务动态协同面临诸多新挑战,如复杂计算环境下的服务数据的高效和准确处理、网络边缘服务数据的存储和可控以及服务精准智能化动态协同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CED-SOA服务动态协同技术,对该技术模型和算法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基于CEP的物联网服务数据处理优化模型和算法,该模型和算法包括多层级复杂事件模式分治和聚类优化模型和算法及检测策略和基于自适应阈值的不确定流数据处理模型和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在多层级和不确定环境下应用于服务数据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多层级事件处理的时间延迟和提高不确定流数据处理的综合性能。(2)提出了基于复杂事件的数据存储和可控模型及基于CES的在线离线复杂事件处理算法,该模型和算法主要应用于边缘网络服务数据的存储、可控和处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可控环境下,该模型和算法对边缘网络服务数据具有较好的读取性能、存储的资源开销在可承受范围内以及可有效提高在线离线混合处理的性能。(3)提出了基于深度-广度学习的服务动态协同模型和算法,该模型和算法适用于大规模智能化物联网服务提供场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在协同的精准性和综合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把多个WAN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接入服务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把多个WAN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接入服务器(论文提纲范文)

(1)“5G+工业互联网”时代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论文提纲范文)

1 5G时代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发展和背景
    1.1 5G技术的发展和关键技术
    1.2智能制造的发展和关键技术
2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技术架构
3“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技术架构
4“5G+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场景中的应用
5机遇与挑战
6结语

(2)智能无线货盒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货架的发展历程
        1.2.2 无人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2 基于嵌入式开发的智能无线货盒系统
    2.1 边缘计算主机
        2.1.1 系统网络方案
        2.1.2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2.2 通信协议
    2.3 软件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无线货盒系统传感器设计
    3.1 压力传感器
    3.2 电容传感器
    3.3 距离传感器
    3.4 反向RFID传感器
        3.4.1 原理介绍
        3.4.2 RFID标签屏蔽结构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智能无线货盒的商品识别系统
    4.1 基于电子秤的商品识别系统
        4.1.1 系统方案设计
        4.1.2 商品检测算法
        4.1.3 系统测试
    4.2 基于压力和电容传感器的商品识别系统
        4.2.1 系统方案设计
        4.2.2 商品检测算法
        4.2.3 系统测试
    4.3 基于反向RFID的商品识别系统
        4.3.1 系统方案设计
        4.3.2 外接硬件选型
        4.3.3 系统测试
    4.4 基于距离传感器的客流检测
        4.4.1 系统方案设计
        4.4.2 客流统计算法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家居火灾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智慧消防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2.1 智慧消防国外发展研究现状
        1.2.2 智慧消防国内发展研究现状
    1.3 智慧消防系统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
    2.1 物联网云平台
        2.1.1 OneNET云平台
        2.1.2 OneNET云平台的相关技术
    2.2 WiFi无线通信
    2.3 TCP/IP协议
    2.4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2.4.1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原理
        2.4.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
    2.5 颜色模型与Cart分类决策树
    2.6 系统整体结构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的设计与开发
    3.1 智能终端控制器
    3.2 Esp8266无线模块
    3.3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
    3.4 火焰传感器模块
    3.5 MQ-2烟雾传感器模块
    3.6 OV2640摄像头模块
    3.7 继电器控制模块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各模块程序设计
    4.1 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1.1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程序设计
        4.1.2 MQ-2烟雾传感器与火焰传感器模块程序设计
        4.1.3 OV2640摄像头模块图像采集程序设计
    4.2 智能终端接入云平台的程序设计
        4.2.1 USART串口初始化程序设计
        4.2.2 Esp8266无线模块初始化
        4.2.3 终端设备EDP接入连接请求
        4.2.4 设备数据打包上传
        4.2.5 EDP协议下发命令的解析
    4.3 One NET云平台的应用设计
        4.3.1 OneNET云平台设备的添加及数据管理
        4.3.2 预警触发器的设计
        4.3.3 UI界面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DS证据理论算法在火灾中的应用
    5.1 DS证据理论
        5.1.1 DS证据理论数据融合算法
        5.1.2 DS证据理论数据改进融合算法
    5.2 证据关联系数的冲突证据融合算法在火灾中的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图像的火焰识别
    6.1 动态目标的检测算法
        6.1.1 帧间差分法
        6.1.2 图像数学形态处理
        6.1.3 帧间差分法实验分析
    6.2 火焰特征识别的方法
    6.3 基于Adaboost分类器的火焰识别
        6.3.1 Adaboost基本理论
        6.3.2 Adaboost级联分类器的训练
        6.3.3 Adaboost级联分类器测试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测试
    7.1 OneNET云平台模块与系统硬件模块测试
    7.2 系统可靠性及实时性测试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8.1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4)基于LoRa的光伏电站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LoRa技术发展现状
        1.2.2 LoRa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1.4 本文组织结构
2 LoRa相关理论与技术介绍
    2.1 LoRa技术特点
        2.1.1 前向纠错技术
        2.1.2 扩频调制技术
    2.2 LoRa WAN协议
        2.2.1 网络架构
        2.2.2 终端设备工作模式
        2.2.3 协议栈结构
        2.2.4 入网方式
        2.2.5 安全机制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LoRa的光伏电站数据传输系统实现
    3.1 数据传输系统总体设计
    3.2 LoRa无线组网设计
        3.2.1 LoRa网络组网方式
        3.2.2 通信协议数据帧结构
        3.2.3 关键机制应用
    3.3 光伏电站数据传输系统终端节点设计
        3.3.1 光伏电站常用参数及数据采集装置选型
        3.3.2 终端节点硬件选配
        3.3.3 终端节点软件流程设计
    3.4 光伏电站数据传输系统LoRa网关设计
        3.4.1 LoRa网关硬件选型
        3.4.2 LoRa网关软件流程设计
    3.5 LoRa WAN服务器搭建与参数配置
    3.6 本章小结
4 LoRa数据传输网络混合加密设计
    4.1 混合加密机制设计
    4.2 AES算法优化设计
        4.2.1 AES算法原理
        4.2.2 AES算法优化
    4.3 RSA算法优化设计
        4.3.1 RSA算法原理
        4.3.2 RSA算法改进
        4.3.3 RSA改进算法的性能分析
    4.4 混合加密方案性能分析
        4.4.1 安全性分析
        4.4.2 运算速率测试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实验所需工具和环境配置
        5.1.1 所需工具
        5.1.2 环境配置
    5.2 系统性能测试
        5.2.1 通信距离测试与分析
        5.2.2 丢包率测试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的性能分析与优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背景技术概述
    2.1 网络融合技术
        2.1.1 传统网络融合技术
        2.1.2 基于SDN的异构网络融合技术
    2.2 随机几何理论基础
    2.3 切换管理技术概述
        2.3.1 切换管理技术
        2.3.2 切换预测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DN的空天地融合网络架构
    3.1 引言
    3.2 架构设计
    3.3 协议需求
    3.4 功能需求
    3.5 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星地一体化通信系统的业务可靠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
        4.2.1 网络模型
        4.2.2 坐标系转化
        4.2.3 低轨卫星移动模型
        4.2.4 卫星系统模型
        4.2.5 基站系统模型
        4.2.6 系统SINR模型
    4.3 可靠性能分析研究
        4.3.1 中断概率分析
        4.3.2 连续性业务数据成功传输概率分析
    4.4 仿真分析
        4.4.1 仿真参数
        4.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基于时间演进图的星地网络切换优化策略
    5.1 引言
    5.2 星地网络通信场景以及系统模型
        5.2.1 终端用户移动模型
        5.2.2 网络代价模型
    5.3 基于时间演进图的星地网络切换预测分析
        5.3.1 时间演进图的构建
        5.3.2 切换路径的预测
        5.3.3 具体切换时间的预测
    5.4 仿真分析
        5.4.1 仿真参数
        5.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CED-SOA服务动态协同模型和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问题与挑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CEP与服务协同及相关研究综述
    2.1 复杂事件处理综述
        2.1.1 分布式并行CEP研究
        2.1.2 CEP与云雾计算融合研究
        2.1.3 CEP事件模式研究
    2.2 不确定流数据处理概述
        2.2.1 不确定事件处理
        2.2.2 乱序事件处理
    2.3 事件存储和可控访问概述
        2.3.1 事件存储概述
        2.3.2 数据可信访问控制概述
    2.4 服务协同概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EP的服务流数据处理模型和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CED-SOA物联网服务提供架构
    3.3 基于分治聚类的流数据处理模型
        3.3.1 多层级云雾CEP的事件模型表示
        3.3.2 事件模式的分治和聚类优化算法
        3.3.3 事件模式的调度和检测策略
    3.4 面向不确定流数据的自适应阈值模型
        3.4.1 云雾边多级CEP
        3.4.2 自适应阈值事件模型
        3.4.3 事件多源识别和重构算法
        3.4.4 偏序事件检测
        3.4.5 阈值自适配算法
        3.4.6 分层事件处理策略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1 智慧医疗个性化服务
        3.5.2 实验环境
        3.5.3 分治聚类算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3.5.4 自适应阈值模型实验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杂事件混合检测及可信存储模型
    4.1 引言
    4.2 事件存储模型
        4.2.1 研究问题
        4.2.2 多级联动事件存储模型和算法
    4.3 CEP混合事件处理模型
        4.3.1 研究问题
        4.3.2 基于CES的在线离线混合检测
        4.3.3 基于CES的在线离线混合检测算法
    4.4 可信访问控制模型
        4.4.1 研究问题
        4.4.2 雾计算可信存储模型
        4.4.3 协同数据安全管理算法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1 实验环境
        4.5.2 混合检测实验结果与分析
        4.5.3 可控模型实验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ED-SOA服务动态协同模型和算法研究
    5.1 引言
    5.2 服务动态协同模型和算法研究问题
        5.2.1 时空特征
        5.2.2 精细化特征
        5.2.3 智能化特征
    5.3 CED-SOA物联网服务动态协同模型描述
        5.3.1 事件和服务模型关系
        5.3.2 基于事件的服务关联模型
    5.4 基于深度-广度学习的服务动态协同模型和算法
        5.4.1 深度-广度学习模型
        5.4.2 模型及问题的形式化定义
        5.4.3 基于深度-广度学习的服务动态协同模型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总结
    6.2 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主要缩略语及中英文对照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把多个WAN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接入服务器(论文参考文献)

  • [1]“5G+工业互联网”时代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J]. 陈晓敏,赵涛涛,袁雪腾,刘晓东.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3)
  • [2]智能无线货盒系统开发[D]. 季彬浩. 浙江大学, 2021(01)
  • [3]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家居火灾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梁剑烽. 广西大学, 2021(12)
  • [4]基于LoRa的光伏电站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魏嘉鑫.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5]基于LoRa技术的智能船舶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振.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6]5G背景下智慧露天矿安全管理体系架构及创新应用研究[D]. 杨孝新.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7]《2020年信息安全行业分析报告》(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陆文文. 东华大学, 2021
  • [8]面向云数据中心网络的服务功能链部署研究[D]. 宁越强. 南京邮电大学, 2021
  • [9]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的性能分析与优化技术[D]. 李鑫.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10]CED-SOA服务动态协同模型和算法研究[D]. 何淑庆. 北京邮电大学, 2021

标签:;  ;  ;  ;  ;  

结合多个广域网的综合接入服务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