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论文文献综述)
杨妮娜[1](2016)在《吉林省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人力资源的优势还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而人力资源服务正是以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与开发为目标的服务。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市场的促进作用以及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为各类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这既是实践部门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更是学术界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研究亟需引入系统思维,紧迫的实践课题需要理论研究加以突破。目前有关人力资源服务的研究大多从业态发展的角度出发,就事论事,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解决方案。破解实践难题,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亟需打破人力资源服务研究的条块分割,这就需要引入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全局意识,提出综合策略。为此,本文试图从“体系”这个较为新颖的角度切入,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治理理论,以吉林省为个案,对组成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政策法规体系、组织体系、人才队伍体系、监督体系和技术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力图找到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发展的规律,提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吉林省在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有成就,也有不足,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综合施策。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历经出现与探索、形成与壮大、深化改革与继续发展三个主要阶段,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了取得完整翔实的实证材料,笔者深入到省内多个城市、县乡、街道和社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发放调研问卷、访谈、座谈等形式,全方位搜集相关资料。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调研,笔者发现,吉林省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得到强化、组织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人才队伍建设初见规模、监管体系建设愈加完善、技术体系建设更新升级。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政策法规供给不足亟待强化、公共与私营机构的发展失衡、城乡发展失衡、人力资源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失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监督呈现碎片化、技术创新与服务需求相脱节,等等。究其根源,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导致观念落后,政府尚未摆脱计划经济思维的束缚,强调“管理”多了一些,强调“治理”和服务少了一些;民众囿于“熟人社会”的行动逻辑,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调整等。在调研的基础上,笔者运用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进吉林省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政策法规,尤其是要制定体现地域特点的政策措施;二要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发展,突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鼓励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三要积极培育、吸纳专业人才;四要搭建全方位监督体系,加大政府监督强度、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扩大社会监督范围;五要进行技术创新,更新理念,学习运用新技术、整合资源打破“信息孤岛”、提升创新能力。立足吉林,放眼全国,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使用的载体和平台,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虽然在中国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客观条件下,各地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各有长短,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很难套用一个或几个简单模式,但是吉林省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表明,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对其他省份的人力资源建设是有借鉴意义的。立足吉林,放眼全国,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要遵循如下规律:先进的理论和观念是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动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指针、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基础。唯有把握规律,将宏观总体性视角与微观可操作标准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余岩[2](2004)在《关于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访中国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文龙》文中认为曾几何时,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影子,在促进经济发展、稳定就业局势、保障社会稳定的历史变革中,劳服企业曾经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今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劳服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又会如何?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合作经济协会集体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王文龙同志。
高峰[3](2002)在《中小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经营实践与理论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中小企业的复兴,中小城市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对推动我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中小集体所有制企业,从当初的安置型,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进行着脱胎换骨的变化。如何针对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灵活性,完善内部机制,制定适应企业发展的战略,成为中小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笔者曾在一家中小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一东电电器公司担任一年的总经理,这是一家典型的中小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他不仅与一般的中小企业那样面临着变化剧烈、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它还有许多其它中小企业没有的问题: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管理粗放,劳动关系复杂,主办单位扶持政策大为减少。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针对变化剧烈的外部环境充分分析了自己的内部条件,制定了集中力量发展发电设备配套产业的企业战略,围绕这个战略重新分配了企业资源,调整了企业的组织,建立了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
任荣夫[4](1997)在《职工再就业与税收优惠政策的对话》文中研究指明职工再就业与税收优惠政策的对话□任荣夫甲:你知道什么叫“职工再就业”工程吗?乙:“职工再就业”工程,是指国有企业的职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破产或兼并、优化资本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以及用工制度改革,市政建设、城市改造等,从原有就业岗位上分流转移...
温光廷[5](1996)在《要维护劳服企业合法权益》文中研究说明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颁布实施5年了,但仍有一些人缺乏对劳服企业正确的认识,随意平调、侵占劳服企业财产,随意更换法人代表的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当前,有的部门和单位借精减机构为名,不是撤销劳动服务公司,就是合并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已严重影响了劳服企业的巩固和发展。 劳服企业的合法权益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得不到保障,反映了《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在一些部门和劳服企业主办、扶持单位那里还很不
郭振英,陈永杰[6](1996)在《正确认识和处理城镇集体企业产权关系》文中研究指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集体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城镇中仅次于国有经济的第二大经济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到1994年底,全国城镇集体经济从业人员3120多万人,相当于国有企业职工的40%;工业产值5000多亿元,相当于国有工业产值的1/5;建筑业产值1519亿元,相当于国有建筑业产值的1/2。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城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前途,要大力发展。集体企业也要不断深化改革,创造条件,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集体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要前提是界定产权归属,理顺产
王爱文,张汝墀,卢爱红[7](1993)在《中国就业投入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就业作为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必须通过经济要素的投入来解决。这种投入同用于发展经济的投入是不同的,后者的最终目标是物,而前者的终极目标是人,是人的就业要求的实现。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证明,经济发展与增长并不一定伴随就业率的增加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促进了各国政府对就业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视,和对求职者就业技能培训投入的增加。这就使得就业投入具有了同其它投入不同的独立意义。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
石炳元[8](1992)在《当前劳动就业服务经济的现状·问题·对策》文中提出 劳动就业服务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的发展战略,为国民经济的振兴确定了指导方针,同时也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社会条件。十多年来,我国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迅速发展成为一支异军突起的经济力量,并。以其安置就业和吞吐调节劳动力的特殊社会职能,开拓了一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以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创业之路,形成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独具特色的劳动就业服务经济体系,促
王文龙[9](1992)在《对我国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发展的若干看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长期发展,应该有它的总体设想和发展思路。本文拟就此谈点看法。 一、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发展方针和目标 以中央七中全会提出的“要把全部经济工作切实转到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为指导方针,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第66号令工作为重点,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扩大安置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地方、部门、企业和主办单位的积极性,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以政策为依托,紧紧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物资消耗,保证安全生产,
王蓉贞[10](1991)在《王蓉贞副主席在全区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指出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我区各级劳动部门围绕着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总方针,无论是劳动就业和劳动、工资、保险制度改革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今年,是继续推进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八五"计划开始实施的第
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选题缘起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相关研究评述 |
三、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四、重点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重点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一)人力资源服务的涵义 |
(二)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涵义 |
(三)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涵义 |
(四)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特征 |
(五)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
二、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
(二)治理理论 |
第二章 吉林省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成效 |
一、吉林省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回顾 |
(一)出现与探索阶段(1978 年至1991年) |
(二)形成与壮大阶段(1992 年至2006年) |
(三)深化改革与继续发展阶段(2007 年至今) |
二、吉林省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充 |
(二)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得到强化 |
(三)组织体系建设初步形成 |
(四)人员队伍体系增幅明显 |
(五)监管体系建设愈加完善 |
(六)技术体系更新升级 |
第三章 吉林省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现存的主要问题 |
一、法规政策供给亟待强化 |
(一)现行法律法规尚存缺失与疏漏 |
(二)现行政策零散不配套 |
(三)政府职能定位欠准确 |
二、组织发展结构失衡 |
(一)公共与私营机构的发展失衡,呈现“国强民弱”局面 |
(二)人力资源服务组织城乡发展失衡 |
(三)人力资源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失衡,结构性矛盾突出 |
三、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
(一)从业人员的理论政策水平偏低 |
(二)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
四、监督呈现碎片化 |
(一)监督主体多元导致监管职能的模糊 |
(二)监管队伍薄弱导致监管效能的低下 |
(三)行业自律缺失导致自我监管的落空 |
五、技术创新与服务需求相脱节 |
(一)人力资源服务新技术应用少 |
(二)人力资源服务软件开发落后 |
第四章 吉林省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思想观念制约了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 |
(一)从“管理”向“治理”理念的变革尚未完成 |
(二)传统“熟人社会”的文化束缚了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 |
二、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速放缓增加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的难度 |
(一)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做出重大调整 |
(二)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增大,对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新挑战 |
三、政府治理能力不足限制了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 |
第五章 完善吉林省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
一、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法规与政策建设 |
(一)完善具有本省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
(二)完善具有地域特点的、科学配套的政策体系 |
二、有效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中多元主体的作用 |
(一)政府要准确定位,把握好“管”和“放”的关系 |
(二)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主体作用 |
(三)鼓励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 |
(四)推进政府购买,提高多元主体的互动协作 |
三、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
(一)通过多种渠道强化现有人员的素质 |
(二)实施有效政策广泛吸纳专业人才 |
四、强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监督 |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监督 |
(二)大力弘扬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督 |
(三)广泛开展社会的他律监督 |
五、整合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的技术信息资源 |
(一)学习运用新兴技术,重构服务流程 |
(二)整合资源,打破“信息孤岛” |
(三)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
尾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博士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3)中小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经营实践与理论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第1章 中小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概述 |
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
1.2 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
1.3 中小企业的基本特点 |
1.4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简述 |
第2章 东电电器公司简介 |
2.1 电器公司的历史沿革 |
2.2 电器公司的现状及问题 |
第3章 电器公司的企业战略选择 |
3.1 中小企业战略选择的思考 |
3.2 电器公司各生产经营单位经营状况分析 |
3.3 电器公司总体情况分析 |
3.4 电器公司总体战略制定 |
3.5 电器公司的经营单位战略 |
3.6 电器公司的战略改革方案 |
第4章 建立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劳动用工及分配制度 |
4.1 建立向业绩、向人才倾斜的分配制度 |
4.2 建立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劳动用工制度 |
4.3 理顺劳动关系,统一员工身份 |
4.4 劳动用工及分配制度改革的初步效果 |
第5章 中小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探索 |
5.1 中小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产权制的基本内容 |
5.2 股份合作制的特征及缺陷 |
5.3 电器公司产权关系的特点 |
5.4 电器公司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的理论思考 |
5.5 电器公司全部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的理由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正确认识和处理城镇集体企业产权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城镇集体企业多渠道财产来源和复杂的产权关系 |
二、集体企业产权界定应当明确若干政策界限 |
三、理顺产权关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 |
(7)中国就业投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就业投入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不健全不稳定的就业投入机制 |
(二)不协调不明确的就业投入管理体制 |
(三)不合理的投入结构 |
二、解决我国就业投入问题的长期思路与目标 |
三、对近期就业投入工作的若干建议 |
四、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杨妮娜. 吉林大学, 2016(08)
- [2]关于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访中国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文龙[J]. 余岩. 理论前沿, 2004(03)
- [3]中小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经营实践与理论思考[D]. 高峰. 西南交通大学, 2002(01)
- [4]职工再就业与税收优惠政策的对话[J]. 任荣夫. 福建税务, 1997(08)
- [5]要维护劳服企业合法权益[J]. 温光廷. 经营管理者, 1996(07)
- [6]正确认识和处理城镇集体企业产权关系[J]. 郭振英,陈永杰. 经济研究参考, 1996(G7)
- [7]中国就业投入问题研究[J]. 王爱文,张汝墀,卢爱红. 管理世界, 1993(03)
- [8]当前劳动就业服务经济的现状·问题·对策[J]. 石炳元. 经济师, 1992(11)
- [9]对我国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发展的若干看法[J]. 王文龙. 中国劳动科学, 1992(03)
- [10]王蓉贞副主席在全区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王蓉贞. 广西政报, 1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