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医疗法、中草药综合治疗溃疡病22例小结(论文文献综述)
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五区、内科门诊溃疡病研究小组[1](1970)在《新医疗法、中草药综合治疗溃疡病22例小结》文中提出 在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伟大教导和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公报的鼓舞下,我们自今年八月开始,以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指导医疗实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新医疗法和中草药综合治疗溃疡病,初步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本文报告22例病人,均有较明显的溃疡病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胃肠X线检查,证实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有龛影或十二指肠球部变形)。二、一般情况:22例病人中,住院与门诊各11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发病年龄最小为14岁,最大为60岁,以18-40岁为多,占
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五区内科门诊溃疡病研究小组[2](1970)在《新医疗法、中草药综合治疗溃疡病22例小结》文中研究说明 在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伟大教导和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公报的鼓舞下,我们自今年八月开始,以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指导医疗实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新医疗法和中草药综合治疗溃疡病,初步取得较好的疗效。
张浩良[3](1975)在《乌贝散的临床运用及其类方述要》文中研究表明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但目前临床对此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其疗效尚不够理想,可见寻求对此病治疗的有效药物仍为迫切。考中医药治疗此症之剂甚多,惟疗效较好,服用便利而价廉者,当推乌贝散及其类方,为此综述如下,以便进一二步研究和推广运用。一、乌贝散的来源和组成: 本方不见于古方书,系近人王药雨氏所创制。王氏开始单用乌贼骨粉,试治30余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息者,取得良好效果。唯当时用量较重,每次三钱,每日三次,结果服用者每易引起便秘,乃减轻用量,并试入贝母以矫正此药可引起便秘之缺点。试用后,取得同样效果,并确能纠正其副作用,于是定方为:乌贼骨85%,象贝母15%,各研极细末,过筛,拌匀,喷入芳香剂如丁香
孙溥泉,乔富渠[4](1974)在《溃疡病中医治疗文献综述》文中指出 溃疡病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病理解剖与X线检查的结果,本病的发病率很高。多见于青壮年,秋冬两季容易发作。其经过常常是慢性而反复发作的,对健康及劳动力的影响很大。笔者结合临床实践,综述近廿年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中医治疗文献的主要报导,谨供参考。
张永清,孙秀霞,石作荣[5](2005)在《徐长卿临床应用研究概况》文中提出徐长卿属于传统中药材,随着对其化学、药理研究的逐步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本文对其现代临床应用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旨在推进其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朱天忠[6](1985)在《芍药甘草汤的临床运用及药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芍药甘草汤(下称“本方”),出自《伤寒论·太阳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本方是仲景为误汗亡阳,阳复后的脚挛急证而设,其病理为肝血不足,筋脉失养。以本方平肝缓急,酸甘化阴,使肝血充足流畅,其疼痛挛急自止。后世医家对本方极为推崇,既丰富了本方的适用经验,又宏扬了仲景学说。近年来文献报导较多,特作综述如下:
严新杰[7](2009)在《《临证指南医案》黄芪运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课提以《临证指南医案》为基础,搜集其中处方黄芪的医案,以计算机处理搜集出有关医案的内容及处方黄芪的种类,分析叶天士在上述医案中对运用黄芪的方法,从而为现代中医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对病患者的治疗能发挥更好的疗效。研究方法以《临证指南医案》为基础,搜查其中收录有关处方黄芪及含有黄芪组成方药的医案,井收集有关医案所针对的主证、病种、症状、脉象与其它药物的配伍并录入数据库。采用EPI data数据库,整理有关数据,再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研究分析。其后,再挑出频数大于6的病种进行讨论。结果一.运用黄芪最多的主证在《临证指南医案》记载有关黄芪的处方中,属气虚总证和阳虚总证为最多。二.运用黄芪最多的病种在《临证指南医案》记载有关黄芪的处方中,根据病种出现的频数从大至小,依次序为吐血、痹(包括肩臂背痛)、咳嗽、虚劳、中风和汗等。三.运用黄芪最多的脉象在《临证指南医案》记载有关黄芪的处方中,有记录脉象的不多,根据脉象出现的频数从大至小,依次序为脉弱、脉虚和脉弦等,都是主属虚证。四.配伍黄芪最多的药物在《临证指南医案》记载有关黄芪的处方中,根据配伍药物出现的频数从大至小,依次序为人参、当归、南枣、白术、炙黑甘草和桂枝等。五.不同种类黄芪的运用在《临证指南医案》记载处方中有炙黄芪、生黄芪、炙黄芪皮和生黄芪皮四种,其中以炙黄芪占绝大多数。炙黄芪多配伍人参、白术、当归、陈皮、青皮、泽泻、茯苓、苡仁、神曲、川芎、远志、枣仁、茯神等补益气血、健脾安神、鼓振脾气,使气血化生有源,又多配以升麻、柴胡、木香等升阳举陷、行气药物,防止气虚下陷、气血壅滞。生黄芪多用于气虚血滞导致的痹证、中风、肩臂背痛等,多配伍防风、天麻、片姜黄、羌活、桑枝、海桐皮等通经活络、祛风湿、行气血药物,又多配以菊花、牡蛎、枸杞等滋肝阴、潜肝阳药物,以补益肝肾。炙黄芪皮与生黄芪皮多用于热伤元气之疮疡病、劳乏致伤之咳嗽病、胃气虚和脏阴损伤之吐血病等,可知,二药有收敛功效,多配伍北沙参、麦冬等滋阴药物,以抑制阳热。六、运用黄芪频数最高的六个病种的用药特点在《临证指南医案》记载有关黄芪出现最多的六个病种,其运用特点如下:1.吐血:对治疗气虚血溢型的吐血,多以炙黄芪配人参、南枣和炙黑甘草等;对治疗肝火犯胃型的吐血,多以生黄芪配人参、南枣和炙黑甘草等,再辅以北沙参和麦冬等。2.痹(包括肩臂背痛):对治疗气虚血亏型的痹,多以黄芪配伍当归和白术等,并多佐以防风等。3.咳嗽:多以黄芪配伍南枣等,并常用黄芪建中汤加减以作治疗。4.虚劳:多以黄芪配伍人参和南枣等,并常用黄芪建中汤加减以作治疗。5.中风:多以黄芪配伍白术等作治疗。6.汗:对治疗肺卫不固型和营卫不和型的汗,多以黄芪配伍炙黑甘草等,并多佐以桂枝和煨姜等。
马永江[8](1973)在《肾功能衰竭一些问题的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引言肾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方面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在近年来均有很大的进展。现在已使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员的生存率大幅度增加,同时也使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以较长时间的生存下去。上述的进展不是由于发明了某一种新的药物或者突破了某些肾功能衰竭的“难关”,而是由于许多医学部门的紧密协作才取得的。诸如生物工程学、免疫学、临床病理学、血管外科学、泌尿外科和最近已公认的肾脏学。由于
二、新医疗法、中草药综合治疗溃疡病22例小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医疗法、中草药综合治疗溃疡病22例小结(论文提纲范文)
(5)徐长卿临床应用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
1.1 各种疼痛 |
1.2 周围神经病变 |
1.3 神经衰弱与眩晕 |
2 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
2.1 高血压 |
2.2 高脂血症 |
2.3 心脏病 |
3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
3.1 过敏性鼻炎 |
3.2 咳嗽、哮喘 |
4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
4.1 口腔溃疡 |
4.2 胃 病 |
4.3 肠 炎 |
4.4 胰腺炎 |
4.5 肝 炎 |
4.6 肛 裂 |
5 治疗肌肉与骨骼系统疾病 |
5.1 关节炎症 |
5.2 扭挫伤 |
5.3 腱鞘囊肿 |
6 治疗泌尿系统疾病 |
7 治疗皮肤类疾病 |
7.1 皮炎、皮疹 |
7.2 各类癣病 |
7.3 其他皮肤疾患 |
8 治疗多种癌症 |
9 治疗妇科及男科疾病 |
9.1 妇 科 |
9.2 男 科 |
10 治疗其他类疾病 |
10.1 毒蛇、蜈蚣咬伤 |
10.2 白塞氏综合症 |
10.3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
10.4 晕车、呕吐症 |
10.5 卡他性结膜炎 |
10.6 疟 疾 |
10.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
10.8 狐惑病 |
11 小 结 |
(7)《临证指南医案》黄芪运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历代中医对黄芪的认识 |
一、黄芪的品种与药材 |
二、黄芪的成分与药理 |
三、黄芪的古代医家论述 |
四、黄芪的古代应用 |
五、黄芪的近代应用 |
第二节 黄芪的现代药理研究 |
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二、抗衰老作用 |
三、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 |
四、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
五、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三节 有关《临证指南医案》的介绍 |
一、勤求古训,创立新说 |
二、博采众方,别开法门 |
三、精研温病,治分经络 |
四、重视脾胃,倡养胃阴 |
第二部分 《临证指南医案》黄芪运用的研究 |
第一节 资料收集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三、统计分析处理 |
第二节 统计分析结果 |
一、基本分析 |
二、《临证指南医案》运用不同种类黄芪的病种、主证、脉象分布情况 |
三、聚类分析 |
四、《临证指南医案》运用黄芪频数最高的六个病种的辨证论治分析 |
第三节 综合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一节 《临证指南医案》运用黄芪频数最高的六个病种 |
一、吐血 |
二、痹与肩臂背痛 |
三、咳嗽 |
四、虚劳 |
五、中风 |
六、汗 |
第二节 《临证指南医案》运用黄芪频数最高的病证 |
一、气虚证 |
二、阳虚证 |
第三节 《临证指南医案》运用黄芪频数最高的脉象 |
一、脉弱 |
二、脉虚 |
三、脉弦 |
四、脉大 |
五、脉细 |
六、脉涩 |
七、脉数 |
第四节 《临证指南医案》运用黄芪的舌象 |
第五节 《临证指南医案》配伍黄芪频数最高的药物 |
一、正气虚弱型 |
二、气虚血滞型 |
三、元气损伤型 |
四、阳虚型 |
第四部分 结论 |
一、运用黄黄芪最多的主证 |
二、运用黄芪最多的病种 |
三、运用黄芪最多的脉象 |
四、配伍黄芪最多的药物 |
五、不同种类黄芪的运用 |
六、运用黄芪频数最高的六个病种的用药特点 |
七、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新医疗法、中草药综合治疗溃疡病22例小结(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医疗法、中草药综合治疗溃疡病22例小结[J]. 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五区、内科门诊溃疡病研究小组. 新医学, 1970(09)
- [2]新医疗法、中草药综合治疗溃疡病22例小结[J]. 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五区内科门诊溃疡病研究小组. 新医学, 1970(S9)
- [3]乌贝散的临床运用及其类方述要[J]. 张浩良. 江苏医药, 1975(02)
- [4]溃疡病中医治疗文献综述[J]. 孙溥泉,乔富渠. 新中医, 1974(06)
- [5]徐长卿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 张永清,孙秀霞,石作荣. 中医研究, 2005(11)
- [6]芍药甘草汤的临床运用及药理研究[J]. 朱天忠. 北京中医, 1985(04)
- [7]《临证指南医案》黄芪运用的研究[D]. 严新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1)
- [8]肾功能衰竭一些问题的进展[J]. 马永江. 陕西新医药, 1973(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