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年级自然教学方法浅议(论文文献综述)
王敏[1](2020)在《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元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与挑战逐渐凸显,尤其是对一个国家文化传统带来巨大冲击,直接影响到本国公民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非常的重要和必要。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对促进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语文课程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语文教材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因此本研究立足于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来探究低学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实况。本研究首先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然后,从汉字文化、汉语言文化等八个方面详细梳理了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接着,通过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总结了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改进策略。研究发现,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有可取之处,但也有不少尚待改进之处。小学语文教师们对向低学段小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清晰,重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节日文化,向小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多样;但同时,教师们认为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面临着一些困难,主要有低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和家庭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总体来说,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效果不甚理想:教师主动渗透传统文化的意识不强,在识字教学和古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限,忽视了教材插图中的传统文化要素等。这是由于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解读教材文本能力有限,接受传统文化培训有限等因素所致。最后,从课堂教学、教师和学校三个层面构建了渗透传统文化的改进策略。课堂教学方面:充分利用识字教学、古诗教学来渗透传统文化;贴近儿童生活,组织多样化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加强与家长的合作来拓宽渗透路径。教师方面:从师范教育、教师在职培训以及教师自身三个方面提出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改进策略。学校方面:从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发挥教师群体文化榜样作用三个方面着手。
依斯马依力·艾肯木[2](2016)在《维吾尔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X小学四年级为例》文中指出汉语是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对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汉语是第二语言。学习汉语要识字,只有识字过关才能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奠定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关系到汉语教学的成败。由于汉字的特点,在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中,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随着新疆双语教育的推进,很多地区实施了在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条件、生活条件、教学条件、语言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汉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维吾尔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到其民族语言的影响,在汉语识字学习困难方面与同龄的汉族小学生相比差异较大,他们识字学习更困难。怎么教学才能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快地,更有效地学好汉语,胜任目前新疆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民族基础教育中亟待解决问题。因此,描述维吾尔族小学生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学习困难、偏误,分析导致这些偏误的各种因素,探讨提高维吾尔族小学生识字教学的效率、效果的教学对策等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该课题的研究可以对维吾尔族小学双语教学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同时研究成果也会丰富双语教学理论的内容。本文以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汉语文的语文学、语言教学规律等理论为指导,选择乌鲁木齐市第19小学四年级2个班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了测验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描述了双语教学模式背景下,维吾尔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导致小学生识字困难的原因,笔者运用所学理论,设计了针对维吾尔族小学生识字难点的课堂教学教案,并辅助教学实践,在研究和笔者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维吾尔族小学生汉语识字学习效率、效果的教学对策和建议,以期为维吾尔族小学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高飞[3](2020)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运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哈尔滨市D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对于儿童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是获得知识并不断进步的好办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游戏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快乐学习,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本课题以哈尔滨市D小学为例,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个案法了解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使用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游戏教学法运用的调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和实践调查,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个案法对游戏教学法进行分析,了解教师对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的使用情况和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中的游戏如何运用进行分析与总结,包括游戏的设计原则、设计目的和设计要求。第四章是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将游戏教学法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第一,是实验班级的选取;第二,进行实验组织与实施;第三,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应用的实验进行说明和分析。第五章将上述实验进行实验效果分析,通过四方面进行分析,第一,课堂观察分析,第二,成绩对比分析,第三,教师访谈分析,第四,总体效果分析,最后进行实验总结并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运用的策略建议。
赵静[4](2018)在《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综合性学习并列,并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种现代媒体和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被大量使用,为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小学低年级是农村儿童发展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期,是培养儿童口语交际能的启蒙阶段,然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还没有真正引起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亟待提高。因此,在农村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在会话策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理念与原则和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与要求,结合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材特点以及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教学实际条件制定了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策略。将该套策略应用于农村小学二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以改善口语交际传统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研究提出的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策略具体包括创设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口语交际教学情境、灵活选择口语交际话题、设计多样化的口语交际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口语交际教学过程展开、鼓励学生参与口语交际课堂评价总结环节。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教育实验法和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得到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亟待加强等研究背景,总结了国外母语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和国内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现状。其次,选取河北省保定市5所比较典型的具有一般特征的农村小学进行了教师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调查,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情况。然后,对实验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分析了该校的教学条件和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现状,为后续研究制定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策略提供参考。再次,采用单因素非对等组前后测设计的准实验研究模式验证提出的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策略的有效性,选取实验学校二年级两个水平相当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对照班中采用常规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验结束前后,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前后测,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日常观察学生。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对观察结果做出分析,以验证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策略在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否具有有效性。通过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显着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林大鹏[5](2020)在《体育游戏教学法对低年级小学生羽毛球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前羽毛球课程进入小学课堂的趋势愈加明显,也受到广大小学生的欢迎,而不同阶段的小学生有其独有的阶段性特征。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将羽毛球课理解为“玩儿”。本文以研究体育游戏教学法对常规教学法下低年级小学生基本身体素质发展、羽毛球技术掌握和学习兴趣培养等三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为主要任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1班和6班的66名小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组结合创编的羽毛球游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教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学实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50米跑、一分钟仰卧起坐和坐位体前屈成绩较实验前有明显提升,体育游戏教学在发展学生速度素质上要优于常规教学,但是,体育游戏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各项基本身体素质不具有显着性差异。2.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各项羽毛球测试成绩较实验前均有明显提升,但是体育游戏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羽毛球技术水平上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实验后两组学生的羽毛球技术仍处于同一水平。3.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各维度羽毛球学习兴趣较实验前均有显着性提高,学生的总体羽毛球学习兴趣有极其显着性提高;而实验后对照组学生的羽毛球学习兴趣仍处于实验前的兴趣水平;实验后两组学生的总体羽毛球学习兴趣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说明体育游戏教学法较常规教学法更能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羽毛球学习兴趣。
王芳[6](2016)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易错生字归因及对策的研究》文中指出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对小学低段学生易错生字展开研究。首先调查小学低段学生写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试卷、平时作业、默写,调查学生错别字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要分析;其次根据调查结果,查找小学低段学生写字过程中存在易错字的原因,通过从学生自身、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教师教学、社会语言环境方面找出原因。文章的中心部分,即第三章,针对小学低段易错生字提出了对策。首先从小学生认知出发,探索学生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及纠错的能力;其次从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出发,溯本求源,找到汉字的依据;再次从教师的业务素质入手,提高识字写字的课堂教学效率;最后规范学校语言环境,给学生营造一个规范、严谨的语言学习氛围。
蔡鹏鸽[7](2019)在《小学低段识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Z市某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字、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其文化命脉和精神内涵都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之中。中华民族文化的传递和发展,主要靠汉字、汉语这个载体,要传递和发展中华文化,就必须掌握好汉语,要学好汉语,就必须学好汉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因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识字的基础作用显而易见。识字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是低年级儿童在语文课中面临的首要学习任务,这也是中国语文教学素来的优良传统。本文运用了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对小学低段学生的识字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低段学生在识字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字音方面:认读不准、识记不牢、听写不佳;字形方面:结构模糊、笔画运用机械、笔顺规则不清;字义方面:字义理解不清、方法掌握不当、构词能力较弱。在发现问题的同时,结合儿童心理学以及汉字自身特点提出如下策略:根据汉字音、形、义统一的特点进行识字学习;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逐一攻克识字难关;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开展识字教学;转变教师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最后,提出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入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识字环境。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引起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在识字学习上出现问题的关注,为小学低段语文教师进行识字教学提供相关参考,为小学低段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知识、领会汉字文化提供帮扶,也为提高整个识字教学的质量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谢真真[8](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体系之一,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经脉。汉字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系统性、分析性和表意性的特征。作为表意体系的汉字,它的超时空性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汉字识字教学活动是使汉字一代代流传下去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智力、语言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汉字的能力。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汉字识字教育从汉字识字教学方法与汉字识字群体以及汉字识字教材方面进行研究,并详细阐述研究典型汉字识字教材的意义,最后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汉字识字教学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文章首先介绍了选题缘由和意义,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简述研究内容与汉字识字教育的现状,对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汉字识字教育的历程进行了探索。在汉字识字群体与汉字识字方法层面上,介绍了识字运动中的识字群体和汉字识字教学方法。对识字运动中的儿童识字和成人识字(包括妇女识字和青壮年识字)进行了描述。详细叙述了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部件识字等其他各种识字教学方法,简要介绍了各种汉字识字教学方法的优点与缺点。指出“六书”理论对汉字识字教学方法的指导意义。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汉字识字教材的研究上,选取了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与《发展汉语(第二版)》《国语》《21世纪现代中国语文》这六套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对这六套汉字识字教材生字表中的汉字进行字种与字量的统计分析。把六套教材的汉字字量与字种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六套教材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常用字表》进行对比分析。在汉字识字教学方法与汉字识字教材研究方面,研制出三个新的字表,筛选出汉字识字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生僻字。提出适应新时代的汉字识字教育方法。在汉字学习与汉字识字教材编写、汉字识字教学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学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从识字教材、识字方法和教师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写出取得的成就对现行识字教育的借鉴意义,提出改进识字教学不足之处的方法。
罗琴秋[9](2020)在《小学英语教材人教版与香港朗文版语言知识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是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和发展技能的中心内容。小学英语教材作为英语教学内容载体,不仅是英语学习的重要输入来源,而且也是课程标准指导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随着一本多纲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小学英语教材编写工作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质量方面的短板,尤其是教材语言知识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欠合理的问题。表现为:多个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语言选材标准偏低,其教材内容丰富性有余知识性不足、语言知识繁简矛盾明显、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数量倾斜、教材内容偏离真实语境和情境价值理念本土化。即语言知识编排存在的有无、繁简、多少、真假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英语教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而且难以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无益于学生新知识的建构和英语能力素养的形成。再者,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以考试和分数衡量教学质量的方式在英语教学评价中仍然占据着重要位置,且语言知识仍然是试题内容结构和测试能力的基础。因而,对于语言知识内容适切性的研究仍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和香港朗文版小学英语教材的语言知识进行文本分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论文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和意义等相关情况,对国内外教材研究的现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并选定了教育学、语言学等相关知识作为论文的理论支撑。第二章至第五章依托理论知识,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定量分析法,以小学英语教材语言知识为研究切入点,重点对两套教材的语音、语法、词汇、话题和功能五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呈现这五个内容要素在知识编排时存在的特点和问题。最后一部分对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整理出两套教材的异同点和优缺点,分析产生异同点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朗文教材语言知识编排的优点,向内地小学英语教材编写提出如下可行性建议:语音知识要淡化机械拼读重视超音段音位知识的情感体验、词汇呈现方式要实现由“词”到“词群”的分类整合、语法点呈现顺序要有利于意义练习和交际练习、话题内容体现时代性和文化性的价值内涵、重视语言意动功能和情感功能。
胡宁月[10](2020)在《叶嘉莹吟诵调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叶嘉莹吟诵调,吟诵界通称“叶调”,由读诵与吟咏两部分构成,现已被吟诵界视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普通话传统吟诵调。叶嘉莹作为传统吟诵的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诗词研究,重视推广吟诵。将叶调运用于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感受传统吟诵的正宗韵律,理解古典诗词的丰富内涵,从而提升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将实证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一方面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已有的传统吟诵研究、叶嘉莹吟诵调研究及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相关理论研究,分析叶调的内涵,论证叶调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另一方面,调查和分析小学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现状。同时基于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进行叶调吟诵学段设计和吟诵教学案例分析,探究将传统吟诵引入小学古典诗词教学课堂的具体途径。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研究相关背景,进行文献综述,阐述传统吟诵对促进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介绍叶嘉莹吟诵调的内涵,分析叶调的形成、特点,阐述传承叶调的价值。第三部分调查和分析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探究应用叶调改善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具体策略。第四部分运用叶调理论对不同学段进行学段设计,突破教学难点,探索叶调吟诵教学的具体步骤,形成叶调的吟诵教学体系。第五部分分析叶调的教学案例,归纳出适用于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吟诵教学要点。为改善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当地两所学校的叶调吟诵教学为例,针对不同的学段,分别进行了以“古诗唱游”、“品味鉴赏”和“感受旋律”为主的吟诵学段设计。并根据叶调教学的具体课例,归纳出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要点,为叶氏吟诵的推广探索具体途径。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普遍实施吟诵教学还有一定的困难。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吟诵教学尝试,为一线教师研究叶氏吟诵及推广吟诵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二、低年级自然教学方法浅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年级自然教学方法浅议(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全球化时代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迫切需要 |
1.1.2 党和教育部门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 |
1.1.3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现实需求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3.1 丰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 |
1.3.2 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1.3.3 为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
1.4 研究目的和方法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拟创新点 |
第二章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传统 |
2.1.2 文化 |
2.1.3 传统文化 |
2.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
2.2.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
2.2.2 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 |
2.2.3 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然选择 |
2.2.4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用好部编版教材的内在要求 |
2.3 在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
2.3.1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 |
2.3.2 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2.3.3 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 |
第三章 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
3.1 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 |
3.2 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编排情况 |
3.2.1 教材选文整体编排情况 |
3.2.2 教材中传统文化选文编排情况 |
3.2.3 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具体编排情况 |
3.3 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分析 |
3.3.1 汉字文化 |
3.3.2 汉语言文化 |
3.3.3 传统文学文化 |
3.3.4 传统伦理道德文化 |
3.3.5 民俗文化 |
3.3.6 传统文化常识 |
3.3.7 传统历史文化 |
3.3.8 传统艺术 |
3.3.9 插图中的传统文化 |
第四章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现状分析 |
4.1 访谈调查总体情况 |
4.2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优点 |
4.2.1 教师对渗透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清晰 |
4.2.2 重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节日文化 |
4.2.3 传统文化渗透方式多样 |
4.3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困境 |
4.3.1 低学段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
4.3.2 低学段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 |
4.3.3 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
第五章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5.1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 |
5.1.1 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渗透不足 |
5.1.2 古诗词教学中挖掘传统文化意蕴有限 |
5.1.3 忽视了教材插图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意蕴 |
5.1.4 教师利用教材渗透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 |
5.2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问题的原因 |
5.2.1 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 |
5.2.2 教师接受传统文化专项培训较少 |
5.2.3 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有限 |
第六章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改进策略 |
6.1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拓宽渗透途径 |
6.1.1 利用识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
6.1.2 利用古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
6.1.3 贴近儿童生活,组织多样活动来渗透传统文化 |
6.1.4 加强与家长合作,努力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合力 |
6.2 切实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
6.2.1 师范教育中夯实传统文化知识素养 |
6.2.2 在职培训中增加传统文化专题培训 |
6.2.3 教师自身努力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
6.3 学校积极构建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渗透渠道 |
6.3.1 营造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 |
6.3.2 积极推动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 |
6.3.3 有效发挥教师群体的文化榜样作用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笔者调查访谈的教师清单 |
附录3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
(2)维吾尔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X小学四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缘起 |
二、 选题意义 |
三、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文献综述 |
四、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维吾尔族汉语识字教学的现状 |
第一节 识字教学法的现状 |
一、 关于汉字 |
二、 识字的类型 |
第二节 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识字教学的现状 |
一、 识字教学法现状 |
一、 识字教学现状 |
第二章 维吾尔族小学识字教学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汉字本身的原因 |
一、 汉字与民族语之间的差异 |
二、 脱离实际语言环境 |
第二节 教学方法方面的原因 |
一、 反复抄写,死记硬背的落后教学方法 |
二、 识字教学法形式单一,缺乏活力 |
第三节 教师方面的原因 |
一、 缺乏合格的双语教师 |
二、 教师不重视低年级识字教学 |
三、 盲目追求识字数量与速度,忽视识字质量 |
四、 识字教学的技术手段落后 |
五、 课堂练习不充分 |
第四节 学生方面的原因 |
一、 学生缺乏识字兴趣 |
二、 学生识字效率低 |
三、 学生负担过重 |
四、 学生容易遗忘,错别字几率高 |
第五节 教材方面的原因 |
一、 频繁更换教材较严重 |
二、 人教版教材难度高,缺乏民族特色 |
第六节 环境因素 |
一、 特殊的地域环境的限制 |
二、 校园语言环境的缺乏 |
三、 家庭语言环境的限制 |
第三章 维吾尔族小学识字教学的实践探索 |
一、 教学设计思路 |
二、 前期分析 |
三、 教学目标 |
四、 教学重、难点 |
五、 教材分析 |
六、 学情分析 |
七、 教学过程设计 |
第四章 对维吾尔族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建议 |
一、 多媒体演示识字 |
二、 结合课外阅读识字 |
三、 运用辨析识字法 |
四、 运用近、反义词识字法,提高识字量 |
五、 结合民族语言进行对比,让学生读准字音 |
六、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民族语解释 |
七、 加强汉字读写练习,加以巩固识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运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哈尔滨市D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
(三)课堂教学本身的需要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一)游戏 |
(二)数学游戏 |
(三)教学方法 |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论 |
(二)有效性教学理论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个案法 |
第二章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调查研究 |
一、游戏教学法运用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对象的选择 |
(二)访谈的设计与对象的选择 |
(三)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
(四)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
(五)教师访谈分析 |
二、游戏教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
(一)课前准备不充分 |
(二)教学目的不明确 |
(三)游戏过程纪律差 |
第三章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 |
一、游戏教学法的运用原则 |
(一)明确游戏目的,兼顾学生主体 |
(二)注意游戏构思,形式新颖多样 |
(三)设计数学游戏,面向全体学生 |
二、游戏教学法的运用目的 |
(一)锻炼数学技能,培养综合能力 |
(二)激发内部动机,调起求知欲望 |
(三)促进身心发展,培育优良素养 |
三、游戏教学法运用的要求 |
(一)引入数学游戏适时合理 |
(二)数学游戏考虑学段特征 |
第四章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运用的实验研究 |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
二、具体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
(一)用来导入学习内容 |
(二)用来巩固课堂学习 |
(三)用来评估教学效率 |
(四)用于阶段课程的复习总结 |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运用的实验案例 |
(一)案例一:角的度量 |
(二)案例二:三位数乘两位数 |
(三)案例三:移多补少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 |
一、课堂观察分析 |
二、成绩比较分析 |
(一)实验对象 |
(二)检验过程 |
(三)检验结果分析 |
三、教师访谈分析 |
四、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总体效果分析 |
五、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对策 |
(一)结合教学内容,分析使用游戏教学法的效果 |
(二)课前充足准备,筛选游戏素材 |
(三)根据选取素材,准备教学设计 |
(四)以学生为主体,做好教学过程 |
(五)课后进行访谈,及时总结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认识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运用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运用现状访谈提纲(教师版)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口语交际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2 小学低年级是农村儿童发展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期 |
1.1.3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亟待加强和改进 |
1.1.4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村小学实施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条件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口语交际教学相关概念 |
2.1.2 信息化教学策略相关概念 |
2.1.3 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策略 |
2.2 理论基础 |
2.2.1 会话策略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
第三章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现状调查的设计 |
3.1.1 教师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2 学生访谈提纲的设计 |
3.1.3 实地考察计划 |
3.2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现状调查的实施 |
3.2.1 教师调查问卷的实施 |
3.2.2 学生访谈的实施 |
3.2.3 实地考察的实施 |
3.3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3.3.1 教师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
3.3.2 学生访谈结果的分析 |
3.3.3 实地考察结果及分析 |
3.4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现状总结 |
1.农村小学具备信息化教学的条件 |
2.农村小学语文有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但质量有待提高 |
3.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信息化程度不高 |
第四章 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制定 |
4.1 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
4.1.1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理念与原则 |
4.1.2 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
4.1.3 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材特点 |
4.1.4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
4.1.5 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教学条件 |
4.2 农村低年级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策略 |
4.2.1 创设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口语交际教学情境 |
4.2.2 灵活选择口语交际话题 |
4.2.3 设计多样化的口语交际活动 |
4.2.4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口语交际教学过程展开 |
4.2.5 鼓励学生参与口语交际课堂评价总结环节 |
第五章 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策略的教学应用实验 |
5.1 教学实验的设计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对象 |
5.1.3 实验变量与假设 |
5.1.4 测量工具的编制 |
5.1.5 实验模式与实验流程设计 |
5.1.6 教材内容简介 |
5.2 教学实验的实施 |
5.2.1 前测 |
5.2.2 教学实验过程及教学策略的应用 |
5.2.3 后测 |
第六章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结果讨论 |
6.1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
1.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数据的差异显着性检验 |
2.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数据的差异性检验 |
3.对照班前测与后测数据的差异显着性检验 |
4.实验班前测与后测数据的差异显着性检验 |
6.2 实验班典型学生的个案分析 |
6.2.1 个案初始状态的描述 |
6.2.2 个案课堂表现变化 |
6.2.3 个案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测试成绩变化 |
6.3 日常观察与访谈结果分析 |
6.3.1 学生对上课情况的反应 |
6.3.2 学生对口语交际学习态度的变化 |
6.4 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结论 |
6.4.1 实验结果讨论 |
6.4.2 实验结论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1.1 研究工作总结 |
7.1.2 研究成果总结 |
7.1.3 教学经验总结 |
7.1.4 研究经验总结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7.2.1 研究的不足 |
7.2.2 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二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情况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三前测测试题目 |
附录四后测测试题目 |
附录五对照班口语交际教学教案 |
附录六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数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体育游戏教学法对低年级小学生羽毛球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1.4.2 体育游戏教学的功能与价值研究 |
1.4.3 体育游戏教学法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教学应用研究 |
1.4.4 体育游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4.5 低年级小学生羽毛球游戏教学的理论依据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实验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1 低年级小学生羽毛球游戏的创编 |
3.1.1 低年级小学生羽毛球游戏创编的原则 |
3.1.2 低年级小学生羽毛球游戏创编的方法步骤 |
3.1.3 创编的低年级小学生羽毛球游戏 |
3.2 实验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
3.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
3.2.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
3.2.3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附件6 |
(6)小学低年级语文易错生字归因及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小学低段学生写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错字 |
一、错字的表征 |
二、错字的简析 |
第二节 别字 |
一、别字的表征 |
二、别字的简析 |
第二章 小学低段学生写字存在易错字的原因 |
第一节 从学生自身看原因 |
一、学习习惯 |
二、心理 |
三、学习态度 |
第二节 从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看原因 |
一、形近字 |
二、同音字 |
第三节 从教学方面看原因 |
一、教学思想 |
二、教学方法 |
三、教学评价 |
第四节 从社会语言干扰看原因 |
一、报刊杂志 |
二、影视资料 |
三、广告标语 |
第三章 小学低段易错生字的对策 |
第一节 遵循学生心理认知规律 |
一、培养踏实的学习态度 |
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三、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 |
第二节 把握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
一、由形入手,抓住特点 |
二、由义入手,比较区分 |
第三节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
一、转变教学思想 |
二、改进教学方法 |
三、改变评价方式 |
第四节 规范学校语言环境 |
一、创设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 |
二、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 |
三、加强督导检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附录 |
后记 |
(7)小学低段识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Z市某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对识字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1.2 对学生识字学习现状的深刻反思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识字 |
1.3.2 识字教学 |
1.3.3 识字学习 |
1.3.4 小学低段 |
1.4 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1.4.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与反思 |
1.5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分析法 |
1.6.2 问卷调查法 |
1.6.3 访谈法 |
1.7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1.7.1 研究的重点 |
1.7.2 研究的难点 |
1.7.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小学低段学生识字学习的现状 |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2 学生字音掌握现状 |
2.2.1 字音的认读情况 |
2.2.2 字音的识记情况 |
2.2.3 字音的听写情况 |
2.3 学生字形掌握现状 |
2.3.1 结构的掌握情况 |
2.3.2 笔画的掌握情况 |
2.3.3 笔顺的掌握情况 |
2.4 学生字义掌握现状 |
2.4.1 形声字的理解情况 |
2.4.2 象形字的理解情况 |
2.4.3 会意字的理解情况 |
第三章 小学低段学生识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3.1 小学低段学生识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
3.1.1 字音方面存在的问题 |
3.1.2 字形方面存在的问题 |
3.1.3 字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
3.2 小学低段学生识字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教师方面的原因 |
3.2.2 学生方面的原因 |
3.2.3 教学过程方面的原因 |
第四章 提高小学低段学生识字学习效果的策略 |
4.1 根据汉字音、形、义统一的特点进行识字学习 |
4.1.1 牢固拼音,千方百计读准字音 |
4.1.2 掌握字形,紧抓识字学习中心环节 |
4.1.3 巧会字义,排除干扰轻松识字 |
4.2 依据汉字构字规律逐一攻克识字难关 |
4.2.1 把握汉字字形结构及其规则 |
4.2.2 利用汉字字理进行识字学习 |
4.2.3 利用汉字的二次组词进行教学 |
4.3 根据低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开展识字教学 |
4.3.1 把握低段学生认知特点开展教学 |
4.3.2 识字学习要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突出的特点 |
4.3.3 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识字兴趣 |
4.3.4 遵循学生“个别”—“一般”—“个别”的认知过程 |
4.4 转变教师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
4.4.1 树立科学的汉字文化教学观 |
4.4.2 与时俱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 |
4.4.3 多法并用,提高学生识字效果 |
4.5 家校合力,创设良好识字环境 |
4.5.1 丰富校园识字文化建设 |
4.5.2 优化家庭识字学习氛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
二、研究内容 |
三、识字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历程探索 |
第二节 识字运动中的识字群体与汉字识字教育方法 |
一、识字运动中的识字群体 |
(一) 成人识字 |
(二) 儿童识字 |
二、汉字识字教育方法 |
(一) 集中识字法 |
(二) 分散识字法 |
(三) 集中法与分散法相结合 |
(四) 其他识字方法 |
(五) “六书”理论对识字教学法的指导意义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典型汉字识字教材分析 |
一、改革开放以来典型汉字识字教材统计分析 |
(一) 小学语文人教版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
(二) 小学语文苏教版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
(三)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
(四) 《发展汉语(第二版) 》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
(五) 《国语》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
(六) 《21世纪现代中国语文》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
二、改革开放以来典型汉字识字教材对比分析 |
(一) 识字教材识字量的对比分析 |
(二) 识字教材识字字种的对比分析 |
(三) 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字种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常用字表》对比分析 |
(四) 各汉字识字教材字种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常用字表》的对比研究 |
第四节 识字教材研究分析的意义 |
一、对汉字识字教材编写的意义 |
(一) 为教材编写识字量的多少提供参考 |
(二) 为教材编写识字字种、字序的选择提供参考 |
(三) 使汉字教材的编写在字种选择上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
二、对汉字识字方法的借鉴意义 |
三、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
第五节 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的成就与不足 |
一、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的成就与影响 |
(一) 识字教材方面的成就 |
(二) 识字教学方法方面的成就 |
(三) 师资的进步 |
(四) 成就的影响及借鉴价值 |
二、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
(一) 识字教材方面的不足 |
(二) 识字方法方面的不足 |
(三) 师资方面的不足 |
(四) 不足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论文 |
三、硕士论文 |
四、研讨会和科研成果汇编 |
致谢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9)小学英语教材人教版与香港朗文版语言知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概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方法 |
5. 研究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1. 相关概念界定 |
2. 国外研究综述 |
3. 国内研究综述 |
(三) 论文依据 |
1. 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编写的达标性 |
2. 课程观与教材编写的价值取向 |
3. 内容组织理论与教材编写的组织性 |
4.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语言知识的系统性 |
一、语音知识的比较 |
(一) 语音概述和目标 |
1. 语音和英语语音 |
2. 课标与指引的语音目标 |
3. 语音知识的分布 |
(二) 音段音位知识的比较 |
1. 26个英文字母的排列形式 |
2. 元音和辅音知识的差异 |
(三) 超音段音位知识的比较 |
1. 超音段音位知识的分布和类别 |
2. 超音段音位知识的功能价值 |
(四) 语音编排的共有特征与差异性 |
1. 共有特征 |
2. 差异性 |
二、词汇知识的比较 |
(一) 词汇概述与目标 |
1. 词汇概念 |
2. 课标与指引的词汇目标 |
(二) 词汇的呈现形式 |
1. 附录词表与文中重点词汇的呈现方式 |
2. 附录词表与文中单词的呈现特点 |
(三) 词汇的数量 |
1. 单词总量 |
2. 重点词数量 |
(四) 词汇的类型 |
1. 词汇类别的数量与内容 |
2. 词汇类型的编排特征 |
三、语法知识的比较 |
(一) 语法概述与目标 |
1. 语法概念 |
2. 课标与指引的语法目标 |
(二) 词法内容与特征 |
1. 语法内容的分布 |
2. 语法项目的特征 |
(三) 词法比较——以动词时态为例 |
1. 动词时态的内容与分布 |
2. 特征异同 |
(四) 句法比较——以特殊疑问句为例 |
1. 特殊疑问句的内容与分布 |
2. 特征异同 |
四、话题和功能 |
(一) 话题 |
1. 话题概述与目标 |
2. 话题选材范围与分布 |
3. 话题的量 |
4. 话题的质 |
(二) 功能 |
1. 功能概述与目标 |
2. 功能内容的分布 |
3. 功能类别的数量和特征 |
4. 语言功能的偏重性 |
(三) 小结 |
五、结论和建议 |
(一) 结论 |
1. 异同点 |
2. 异同点的原因分析 |
(二) 建议 |
1. 加强教材语音环境的渲染,整合纸质化和数字化的语音资源 |
2. 重视教材词汇的聚类性,增设助读系统促进可视化和多样化 |
3. 调整教材语法呈现顺序,编排弹性化练习 |
4. 提升话题的质量和价值,体现文化性和时代性 |
5. 突出功能意念的通用性,兼顾情感性和娱乐性 |
(三) 不足与展望 |
1. 不足之处 |
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叶嘉莹吟诵调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叶嘉莹吟诵调的内涵 |
第一节 叶调的形成 |
一、叶调深厚的家学渊源 |
二、叶调的北京方言基础 |
三、叶嘉莹诗词吟诵探索 |
第二节 叶调的特点 |
一、汉字读音上,处理异读字与古入声字 |
二、吟咏旋律上,依文体分为四类十八式 |
三、节奏风格上,“三字尾”音步为整体 |
第三节 叶调的价值 |
一、体悟格律,感受传统吟诵的正宗韵律 |
二、兴发感动,理解古典诗词的丰富内涵 |
三、弘扬吟诵,激发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 |
第二章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
第一节 小学古典诗词教学的课标要求和实施建议 |
一、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课标要求 |
二、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实施建议 |
三、小学语文古典诗词学习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现状 |
一、教材特点和学情概述 |
二、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课时紧张,缺乏吟诵引导 |
二、学生积累不足,缺少亲子共读 |
三、学校重视不够,缺少吟诵氛围 |
第四节 应用叶调改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
一、打开吟诵窗口,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 |
二、吟诵教学相长,丰富古诗词教学方式 |
三、共建古典氛围,灵活古诗词运用途径 |
第三章 叶调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运用 |
第一节 叶调教学的学段设计 |
一、第一学段以“古诗唱游”为主的模式 |
二、第二学段以“感受旋律”为主的模式 |
三、第三学段以“品味鉴赏”为主的模式 |
第二节 叶调教学的难点突破 |
一、辨别古今异读字和入声字 |
二、学习格律知识和吟诵方法 |
三、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练习 |
第三节 叶调教学的效果反思 |
一、教学效果 |
二、教学反思 |
第四章 叶调吟诵教学课例及要点分析 |
第一节 小学古诗吟诵教学课例——《宿建德江》 |
第二节 古诗叶调吟诵教学要点分析 |
一、咬准字音发饱满 |
二、把握节奏悟情感 |
三、了解风格明诗境 |
第三节 小学词吟诵教学课例——《长相思》 |
第四节 词叶调吟诵教学要点分析 |
一、句式变化明旋律 |
二、熟读精思讲节奏 |
三、辨析风格悟词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四、低年级自然教学方法浅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D]. 王敏. 江南大学, 2020(01)
- [2]维吾尔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X小学四年级为例[D]. 依斯马依力·艾肯木.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2)
- [3]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运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哈尔滨市D小学为例[D]. 高飞.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4]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策略研究[D]. 赵静.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1)
- [5]体育游戏教学法对低年级小学生羽毛球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D]. 林大鹏.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6]小学低年级语文易错生字归因及对策的研究[D]. 王芳. 苏州大学, 2016(05)
- [7]小学低段识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Z市某小学为例[D]. 蔡鹏鸽.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8]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研究[D]. 谢真真.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9]小学英语教材人教版与香港朗文版语言知识的比较研究[D]. 罗琴秋.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叶嘉莹吟诵调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运用研究[D]. 胡宁月.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