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部分切除术后排空障碍(论文文献综述)
窦红梅,王妍,刘瑞红,缪月琴,刘贵远,尤小兰[1](2021)在《胃节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胃节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8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远端胃切除术,研究组患者行胃节段切除术。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胃肠激素水平、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生活质量及随访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着缩短(P <0.05)。时间与方法在血浆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 0.05),时间与方法在MOT、VIP、SS水平上主效应显着(P <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 <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SF-36各项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情况。结论胃节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有效,不仅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胃肠功能,促进术后恢复,还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预后效果满意。
周立新[2](2021)在《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早期胃癌患者,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胃排空时间和体质量指数(BMI),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排空时间(16.48±3.25)s短于对照组的(37.60±3.83)s, BMI(21.53±2.44)kg/m2高于对照组的(16.36±2.02)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4, P=0.027<0.05)。结论胃部分切口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除加快术后排气时间和胃排空时间外,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赵媛,赵川妮,李爱霞[3](2021)在《腹腔镜胃节段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节段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对早期胃癌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60例不同术式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SG组30例(行腹腔镜保留迷走神经的胃节段切除术)和DG组30例(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围术期相关指标、胃排空功能、胆囊收缩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评价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 SG组手术时间显着长于DG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显着短于DG组(P<0.05);口服乙酰氨基酚后15、30、60 min SG组胃排空时间明显少于DG组(P<0.05),口服乙酰氨基酚后60 min SG组胆囊收缩功能优于DG组(P<0.05); SG组术后1年发生胃食管反流、倾倒综合征显着低于DG组,(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逐渐上升,且SG组术后3、6、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DG组(P<0.05);随访期为12~60个月,SG组复发转移率6.7%(2/30)与DG组复发转移率10.0%(3/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早期胃癌行胃节段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安全可行,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术后胃功能恢复快,并显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叶再生,陈书,魏晟宏,曾奕,王益,陈路川[4](2021)在《近端胃切除术后保功能手术现状》文中研究说明在保证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保留功能的缩小手术是恶性肿瘤治疗研究的一个方向。目前,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及高位胃体、胃底癌的主流手术方式仍然是全胃切除术。然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不可避免出现营养代谢障碍。近端胃切除术由于保留胃部分功能,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优于全胃切除术。但传统的近端胃吻合方式会导致严重的反流,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近端胃的改良术式应运而生,为此作者将目前国内外主流的近端胃改良术式做一个总结阐述,为临床上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提供依据。
章旭,邵鹏,周斌,陈环球[5](2021)在《近端胃癌保功能手术后消化道重建及术后功能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早期胃癌相对于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预后较好,因此功能保留胃切除手术被广泛探索,并运用于早期癌患者的治疗中。对于食管胃结合部早期腺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相比,5年总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同时具有术后胃部分功能保留、患者营养状态好的优点。近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法有很多,如食管-管状胃吻合、空肠间置吻合、双通道吻合、Kamikawa吻合等,以及我国学者开展的giraffe吻合、胃间置吻合,这些重建方式降低了近端胃根治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等的发生。但目前尚缺乏重建标准方案。该文回顾了关于近端胃切除术后重建方式的文献,梳理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演变和研究进展,期望为系统评估近端胃癌切除术后保留胃功能手术的改进及选择提供参考。
吴丰信,吴英光,俞建雄,王胜[6](2021)在《腹腔镜辅助保留幽门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中部癌近期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保留幽门胃部分切除术(PPG)治疗早期胃中部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昌江医疗集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早期胃中部癌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41例行腹腔镜辅助PPG设为观察组,53例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肿瘤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营养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近端肿瘤切缘及远端肿瘤切缘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胃排空延迟、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9(3~33)个月,均无死亡、肿瘤复发及转移发生。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质指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患者三项营养指标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PPG治疗早期胃中部癌兼具安全性、可行性,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尝试并推广。
吴国豪,谈善军[7](2021)在《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胃肠外科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尤以老年、肿瘤、重症及病理性肥胖病人更为显着[1]。胃肠外科病人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足、肌少症、恶病质、肥胖、肌肉脂肪浸润等形式,主要原因是原发疾病状况及治疗引起的营养物质摄入减少、胃肠功能不全、机体代谢变化和自身组织消耗。此外,手术创伤应激导致机体分解代谢增加、炎性反应、蛋白质分解代谢和氮丢失[2]。研究结果显示,大手术病人机体的持续分解代谢可持续至术后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正氮平衡,严重影响病人组织、器官生理功能恢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影响病人预后[3]。
安军[8](2021)在《胃部分切除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海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胃部分切除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早期胃癌临床疗效的影响及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5、30 min以及术后45 min胃排空功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45 min胆囊收缩功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系统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疾病的治疗中,采用胃部分切除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方法一定意义上能够保留患者的解剖学结构,对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临床应予以推行。
陈俊伟[9](2021)在《腹腔镜辅助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与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中部癌近期疗效的对比: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保留幽门胃切除术可以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早期胃中部癌。相较于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辅助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的安全性以及是否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尚不明确。本Meta分析旨在评价腹腔镜辅助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中部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检索文献包括关于腹腔镜辅助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对比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中部癌的对照研究。纳入Meta分析的评估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清扫数、术后住院日、术后总并发症、吻合口漏、胃排空延迟、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感染以及术后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应用RevMan 5.4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经筛选得到符合纳入排标准的文献共14篇,共计1985位患者,其中腹腔镜辅助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组803例,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1182例。本Meta分析发现,相较于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辅助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会增加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OR=3.31,95%CI(2.03,5.39),P<0.00001)。除胃排空延迟外,术后总并发症、吻合口瘘、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方面两种术式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在手术安全性方面,本Meta分析结果尚提示腹腔镜辅助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1.33,95%Ci(-2.08,-0.57),P=0.0006)。而在手术时间(WMD=6.73,95%CI(-8.53,21.99),P=0.39)、术中失血量(WMD=-9.50,95%CI(-32.96,13.95),P=0.43)、术后住院日(WMD=0.26,95%CI(-0.40,0.92),P=0.44)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幽门保留胃切除术与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切除术在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整体并发症方面具有可比性。然而,腹腔镜辅助幽门保留胃切除术增加了胃排空延迟的风险。
夏兆立[10](2021)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评估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临床进行预防性治疗及吻合口漏的早期发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至2017长海医院和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收治的食管胃结合部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8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发生吻合口漏和未发生吻合口漏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生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术后吻合口漏预测模型,利用R语言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以期帮助临床评估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风险,并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预防性处理。同时对815例资料按是否行术中预防性留置空肠营养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术后不同时期营养指标、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815例食管胃结合部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漏34例(4.18%)。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BMI、低蛋白血症(<35g/L)、合并肺功能障碍(FEV1<70%或肺活量<80%)、手术时间(≥240min)、预防性留置空肠营养管等因素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合并肺功能障碍、手术时间,是全胃切除术后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依据这四个因素构建了预测模型及风险预测列线图,并对列线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列线图具有较高的区分度(C指数,0.76;95%可信区间,0.68-0.84)。按是否置空肠营养管分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术后第5天血清白蛋白、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效控制基础疾病、准确评估TNM分期、术中预防性建立肠内营养通道等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基于4个独立危险因素的nomogram列线图模型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发生预测性能较好,具备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术中预防性留置空肠营养管能使患者在术后营养支持、加快术后恢复、节约经济成本等方面获益。
二、胃部分切除术后排空障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部分切除术后排空障碍(论文提纲范文)
(1)胃节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围术期指标 |
2.2 胃肠激素水平 |
2.3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2.4 术后生活质量及随访情况 |
3 讨论 |
(2)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
2.2 两组胃排空时间及BMI比较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腹腔镜胃节段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2.方法: |
3.观察指标: |
4.统计学方法: |
结 果 |
1.手术相关指标: |
2.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胃功能恢复情况: |
3.两组患者远期并发症比较: |
4.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5.术后复发转移与生存情况: |
讨 论 |
(4)近端胃切除术后保功能手术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近端胃切除优劣及保留部分胃的意义 |
2 近端胃切除适应证及依据 |
3 近端胃切除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
3.1 间置空肠 |
3.2 双通道法重建 |
3.3 管状胃吻合 |
3.4 食管胃双肌瓣吻合 |
3.5 胃底折叠 |
3.6 His角重建术 |
3.7 幽门成形术 |
(5)近端胃癌保功能手术后消化道重建及术后功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食管残胃吻合 |
1.1 管状胃吻合及改良 |
1.2 Kamikawa吻合 |
1.3 其他吻合技术 |
2 消化道间置 |
2.1 空肠间置 |
2.2双通道间置 |
2.3 胃间置 |
(6)腹腔镜辅助保留幽门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中部癌近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资料来源 |
二、手术方法 |
三、观察指标 |
四、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一、围手术期及肿瘤学指标比较 |
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三、随访结果及术后3个月营养指标比较 |
讨 论 |
(7)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论文提纲范文)
1 营养风险筛查 |
2 营养评定及营养不良诊断 |
3 营养治疗通则 |
3.1 营养治疗适应证 |
3.2 能量和营养底物需求 |
3.3 营养治疗方式和途径 |
4 术前代谢及营养治疗 |
5 术后处理及营养治疗 |
6 围手术期液体及血糖管理 |
7 特殊营养制剂的选择和补充 |
8 特殊类型胃肠手术及常见并发症的营养管理 |
8.1 减重手术病人 |
8.2术后胃肠道动力障碍 |
8.3 吻合口漏、肠瘘和腹腔感染 |
8.4 消化道出血 |
9 出院后营养管理 |
(8)胃部分切除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实验组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
3 讨论 |
(9)腹腔镜辅助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与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中部癌近期疗效的对比: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检索策略 |
2.文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3.评价指标 |
4.质量评价 |
5.数据提取 |
6.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检索结果 |
2.文献特征 |
3.手术结果 |
4.术后恢复结果和术后胆囊结石 |
5.敏感性分析 |
6.发表偏倚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评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一) 基本情况 |
(二) 纳入标准 |
(三) 研究对象分组 |
(四) 排除标准 |
(五) 围手术期处理 |
(六) 手术方法 |
(七) 数据来源 |
(八) 观察指标 |
(九) 吻合口漏的诊断标准 |
二、统计分析 |
(一) 临床特征描述 |
(二) 危险因素分析 |
(三) 列线图的建立 |
(四) 列线图的验证 |
第3章 结果 |
一、基线资料分析 |
二、单因素分析结果 |
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 |
四、吻合口漏的风险预测列线图的建立及验证 |
五、预防性留置空肠营养管病例比较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胃癌围手术阶段的营养支持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胃部分切除术后排空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 [1]胃节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 窦红梅,王妍,刘瑞红,缪月琴,刘贵远,尤小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11)
- [2]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研究[J]. 周立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32)
- [3]腹腔镜胃节段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临床研究[J]. 赵媛,赵川妮,李爱霞.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1(05)
- [4]近端胃切除术后保功能手术现状[J]. 叶再生,陈书,魏晟宏,曾奕,王益,陈路川.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21(05)
- [5]近端胃癌保功能手术后消化道重建及术后功能评价[J]. 章旭,邵鹏,周斌,陈环球.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21(05)
- [6]腹腔镜辅助保留幽门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中部癌近期疗效分析[J]. 吴丰信,吴英光,俞建雄,王胜.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1(05)
- [7]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吴国豪,谈善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10)
- [8]胃部分切除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J]. 安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21(21)
- [9]腹腔镜辅助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与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中部癌近期疗效的对比:Meta分析[D]. 陈俊伟.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10]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评估分析[D]. 夏兆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