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的介词宾语从句

引导的介词宾语从句

一、that引导的介词宾语从句(论文文献综述)

余承法[1](2013)在《全译求化机制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译求化机制论,以考察全译及其属性为起点,以解读钱钟书的“化(境)”为切入点,以小句中枢说和小句中枢全译说为理论基点,以汉英对比为参照点,以几个大型语料库和自建的全译语料库中为支撑点,尝试建立完整、客观、可操作、能验证的全译求化机制体系。全文遵循“三个充分”(观察充分、描述充分、解释充分)的研究要求,按照两个三角(“表—里—值”小三角和“语—思—文”大三角)的研究思路,通过论证全译的本质——化,揭示全译的核心——求化,探究全译求化的关键——求化机制,着重阐述7种单一机制的内涵、外延、理据、类型及其组合能力和概率,挖掘57种组合机制在实际运用中的倾向性规律。全译求化机制体系的建立,将丰富钱钟书的“化境”翻译思想,推动全译理论的深入研究,深化翻译共性问题的探讨,指导译学方法论建设,为全译实践、全译教学(包括外语专业的汉外互译教学和对外汉语专业的翻译教学)、译文评估、机器翻译提供理论帮助和语料支撑。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至四章为正文,第二章为第三、四章作铺垫,第三章为全文的核心,第四章为次重点,第五章为结论。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对国内“化(境)”研究、国内外全译转换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指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意义,并对整个研究框架作出说明。第二章阐述全译的本质及核心。先从全译的定义入手,在阐明全译活动的主体、客体、工具、目的和属性之后,指出全译求似律决定全译行为必须遵循的三大原则,即:语用价值第一、语里意义第二、语表形式第三。然后考察全译微观活动的三个阶段,即:原语理解、语际转化、译语表达,提出全译活动操作于以小句为中轴,语素、词、短语、复句、句群和语篇为脉络的全译单位体系。通过“化”的文字学原解、哲学通解、美学专解和钱钟书自解,赋予译学新解,详论“化”体现为全译本质的五大特征,进而指出全译的核心是求化,求化的关键是建立求化机制体系。第三章考察全译求化7种单一机制。全译求化单一机制的建立和运用必须遵循全译的三大原则,以完整再现原文的语用价值和准确传达其语里意义为目的,力图改变或保留原文的语表形式。全章七节在逐一考察7种求化单一机制的内涵、外延、理据之后,以语料库中的全译事实为依据,着重阐述每种机制及其次类的操作过程和方式。等化机制的运用理据主要是:原语和译语具有极强的文化互文性和兼容性,原语和译语具有相同或近似的思维方式,原语和译语的表达顺序与思维顺序同构,符合语言表达中的像似性规律。其操作原则是对形等义同值,多操作于小句及以下语言单位,主要包括五种类型:词等化、短语等化、小句等化、复句等化和句群等化。繁化机制的理据在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汉英语言文字系统的差异,后者又体现在:运用语言形式的差异,传达语里意义的差异,反映语用价值的差异。等化机制的操作原则是繁形不添义不增值,主要操作手段是增添,倾向多用于汉译英,主要包括四种类型:语素繁化、词繁化、短语繁化和小句繁化。简化机制的理据跟繁化机制相同,但操作方式相反,其操作原则是简形不损义不贬值,主要操作手段是删减,倾向多用于英译汉,主要包括四种类型:语素简化、词简化、短语简化和小句简化。移化机制是因译语结构和表达规范之需而对原语单位进行位置移动,其操作原则是移形不易意不变值,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原形移化即零翻译,主要是指原语中词和缩略语的移化;有形移化即移位,其理据是中西不同的思维认知方式导致两种语言在语序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包括语素移位、词移位、成分移位、复句的分句移位四个次类;无形移化即引中,运用理据在于:人类思维的相通,人类语言的共性,原语和译语的词语处于相同或近似的语言环境,译语的表达习惯和规范,包括四个次类:专业化引申、普通化引申、具体化引申和抽象化引中。换化机制是应语值再现和语里传达之需而进行的双语语表形式的互相交换,操作原则是换形不改意不动值,按照双语单位互换的不同角度和层面,可分为六种类型:词类换化、成分换化、句类换化、动静换化、正反换化和主被换化。每种换化类型的内涵、外延和理据不同,在次级类型上有所不同,有时存在交叉或重叠,如词类换化和成分换化、动静换化和主被换化。分化机制的理据在于:汉英两种语言类型的差异及其体现在句法结构上的区别、汉民族与英美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转换的规律,其操作原则是分形不断义不损值,采取化整为零的手段和拆分的策略,倾向多用于英译汉,主要包括四种类型:词分化、短语分化、小句分化和复句分化。合化机制的理据与分化机制相同,但操作手段相反,原则是合形不漏义不变值,采取化零为整的手段和融合的策略,倾向多用于汉译英,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短语合化、小句合化、复句合化和句群合化。第四章考察全译求化组合机制。采用个案研究的形式,通过对四篇公共演讲稿口译实例的调查和统计,逐一阐述57种组合机制的具体操作。通过统计与分析发现:1)五类组合机制按照类型数量依次排序为:三合机制(20种)>二合机制=四合机制(15种)>五合机制(6种)>六合机制(1种),按照运用频率依次排序为:三合机制(148例)>四合机制(122例)>二合机制(73例)>五合机制(53例)>六合机制(18例)。可见,机制组合的数量越多,要求越高,难度越大,频率就低;2)由于每种单一机制的运用频率和组合能力不同,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有别,各种组合机制在相应类别中的运用频率呈现不平衡性。第五章为结论,总结全文的五个基本观点,指出现存的不足以及后续研究的努力方向。

唐晓东[2](2019)在《英语句法配置的述谓性研究 ——类型学视角》文中认为为弥补传统英语教学语法在理论体系建构和理论解释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尝试从语言类型学视角,以述谓这一句法功能为主线,重新梳理和界定相关工具性概念,对英语述谓结构的句法配置进行系统性描写、分析和解释,用理论语法研究成果解释英语教学语法,建构系统性和整体性较强的英语教学语法理论解释体系。语言的核心功能是述谓。一个完整的述谓结构由指称语和述谓语构成。一个句子包含至少一个述谓结构。如何在英语单位句子中标记一个或多个述谓结构是个句法问题。本文将英语述谓结构的直接构成单位,即短语,进行七分,在此基础上推定英语简单句的句法标记方式为只标记主要述谓成分,指称成分和辅助述谓成分为无标记形式,该句法标记方式就英语语言自身而言是最经济的。在分析英语主要述谓和辅助述谓的句法组合关系时,本文得出:1)英语句法结构的标记项全部居于结构首位,符合VO型语言核心居首(结构右分支)的共性倾向。2)排除并列项的情况下,英语单位句子中存在0-9个辅助述谓成分的句法槽位。同时,本文发现句法结构的述谓性对英语句法配置具有较强解释力,具体表现在:1)人类语言中述谓性短语倾向多于指称性短语:英语仅负责述谓的短语有4类,仅负责指称的短语有1类,既可述谓也可指称的短语有2类。2)跨语言N-V结构是最典型的述谓结构,居于V槽位的句法结构倾向具有述谓性:英语指称性结构居于V槽位时,也会获得述谓性。3)冗余述谓缺省原则:在充当述谓性成分的结构中,如果存在可以或倾向删除的具有述谓性的成分,那么,这个可以或倾向删除的述谓性成分是冗余述谓项,其所在结构中必定含有其他能够赋予该结构述谓性的成分。本文重点讨论了英语中介词和being的省略现象。论证过程中,本文重新界定的传统英语教学语法的相关工具性概念有:短语、分句、小品词(归入“副词”类别)、补语、双宾结构(归入“宾补结构”)、独立主格结构(界定为“独立宾格结构”)。文末从短语类别、句法标记方式、句法组合与聚合关系三方面,论证了英语句法配置具有理据性。本文旨在桥接理论语法与英语教学语法,充分发挥理论对应用的解释和指导作用,可为英语句法研究和句法教学提供参考,为跨语言视角的单语句法研究提供参考。

张义宾[3](2019)在《基于汉语儿童语料库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有关语言障碍儿童诊断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的一个重点范畴。近年来,国际儿童语料库系统CHILDES已经开始使用非标准化的语料库分析,建构具有发展常模参照价值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但汉语儿童语料库研究仍然停留在语料的共享层面。创建一个符合中国语言文化情境特点的、具备年龄发展参考数据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已经成为十分必要的研究任务。本研究主要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341名3-6岁正常儿童与成人互动的自由游戏语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的主要发现是:第一,通过汉语正常儿童的词汇和语法发展分析,研究建构了基于语料库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词汇诊断系统和语法诊断系统构成。词汇诊断系统包括一级指标:voc D和二级指标:名词、动词、量词、介词、副词、连词的词型数和词频数。语法诊断系统包括一级指标:MLGU、MLGU5和语法结构数量值和二级指标:数量结构、宾语短语、宾语从句和连动结构句。在应用上述诊断系统时,需要首先关注一级指标:voc D、MLGU、MLGU5和语法结构数量值。通过与上述指标的参考数据进行对比,可以预测和估计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二,语言障碍诊断系统可以进一步发现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儿童在词汇诊断的一级指标:voc D上显着落后于正常儿童参考数据时,可以参考词汇诊断系统的二级指标:名词、动词、量词、介词、副词、连词的词型数和词频数,进一步判断儿童词汇发展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当儿童在语法诊断的一级指标:MLGU、MLGU5和语法结构数量值上显着落后于正常儿童参考数据时,可以参考语法诊断系统的二级指标:数量结构、宾语短语、宾语从句和连动结构句,进一步判断儿童语法发展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第三,使用基于语料库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研究对四类语言障碍儿童(3名弱智儿童、4名听力障碍儿童、4名自闭症儿童以及4名特定型语言障碍(SLI)儿童)的个案追踪语料进行分析,发现四类语言障碍儿童在不同方面都存在语言发展的“非正常状态”,但是不同类型儿童的语言发展表现是不同的。对弱智儿童来说,轻度弱智的副词、量词、介词和宾语从句产出数量较少,而中度弱智儿童在连词、介词、宾语短语、宾语从句以及连动结构句的发展上都存在落后。对听障儿童来说,MLGU与正常儿童水平相当的听障儿童并没有出现词汇和语法发展问题;其他听障儿童普遍存在量词不丰富、宾语短语产出不足的问题。对自闭症儿童来说,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存在连词丰富度不高、心理动词产出有限和句子长度不足的问题,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则存在词汇多样性不高、连词和心理动词产出不足、句子长度不足、宾语复杂度不高的问题。对SLI儿童来说,当MLGU落后于正常儿童参考数据时,SLI儿童在4岁年龄段会出现句子长度不足和词汇多样性水平不高的问题。上述四类语言障碍儿童的诊断和发现,为开展教育干预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干预方向。本研究的创新体现在,第一,本研究实现了汉语儿童语料库由语料共享向语言障碍诊断系统建设的价值转变,建构了可以通过计算机运算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印证了语料库分析这一非标准化评估方法在汉语语言障碍儿童诊断中的可行性。第二,在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拓展了基于CHILDES系统分析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指标:MLGU和语法结构数量值。第三,在使用CHILDES系统进行汉语儿童语料分析时,一方面,基于java程序,大大提升了分词的效率,另一方面,基于机器学习,建构了自动化分析汉语儿童语法结构的语法层%gra,并获得了基于语法层分析的儿童语法发展特征,丰富了依靠计算机分析汉语儿童语法结构产出的认识。

陈露[4](2019)在《高三英语书信写作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语言技能中,“写”是最难的,也最能体现学习者语言水平。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普遍低于其他三项基本技能。英语作文中的错误很大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学生的作文样本,找出错误分布特点,探究错误成因,寻找提高写作“教”与“学”的对策,从而帮助高三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基于对比分析理论、错误分析理论、中介语理论,本研究采用错误分析法对高三一个班学生的三次作文样本共150份进行深入分析,旨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高三上学期学生英语作文中的错误类型有哪些?(2)各类错误的分布特点是什么?(3)错误成因是什么?通过对作文样本的错误进行分析和讨论,本研究得出以下发现:学生的写作错误主要体现在形式、词汇、句法、语篇四个层面。在形式层面,单词拼写错误较少,且多是元音字母和不发音字母错漏;在词汇层面错误较多,动词、介词、名词错误数量位列前三。其中介词错误以及名词错误占比极差相对较大,一定程度上表明不同的作文命题对词汇层面上的介词错误和名词错误分布影响很大,对其他词类错误的分布影响相对较小。在句法层面,句式单一、句子结构混乱、句子成分缺失、中式英语现象严重;在语篇层面,文章结构较合理,但逻辑联系语形式单一。以上错误及现象的成因主要与母语干扰和对目的语规则的掌握程度有关。通过分析错误和探讨成因,笔者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以下五方面建议:加强语音练习、抓好词汇基础、增加语言输入、加大句型和写作训练、培养目的语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

刘立峰[5](2020)在《凌云壮语参考语法》文中认为本论文是一篇以百色凌云壮语为研究对象的参考语法,是在田野实地调查基础上,对凌云壮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结构和语义范畴等进行地全面、系统的共时描写。全文一共分为10章。第1章为绪论部分,第2章为音系部分,第3章到第8章讨论与句法结构相关的系列问题,第9章讨论语义范畴,最后一章是全文的总结。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凌云及凌云壮语,以及文献综述,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2章主要描写凌云壮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以及音节结构。第3章讨论凌云壮语的词、词类和构词法。第4章讨论做论元的名词及名词性短语。包括名词性短语的扩展形式:受定语修饰和并列;描写和讨论凌云壮语的外延性定语(包括“量名指”短语、“数量名”短语、领属定语等)、内涵性定语、多项定语共现的语序以及名词性成分的并列。第5章讨论做谓语的谓词性短语。描写凌云壮语动词、形容词和状态词等谓词,讨论动补结构、动宾结构、连动结构等谓词性结构,介绍谓词性成分的指称化以及并列。第6章描写凌云壮语的简单句。描写凌云壮语简单句中论元关系的整合及调整和副词性的修饰语,论凌云壮语的话题成分和焦点表达。第7章考察凌云壮语的复杂句和复合句,描写分析凌云壮语的补足语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和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包括关系从句和同位语从句)、补语从句;介绍凌云壮语的主从复杂句、主次复杂句和并列复合句。第8章介绍凌云壮语的句类,考察凌云壮语的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以及与句类密切相关的句末语气词。第9章讨论凌云壮语的否定、体、情态、量、比较和比拟等语义范畴。第10章总结

罗季美[6](2014)在《机器翻译句法错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汽车技术文献翻译语料库"为基础,对机器译文和人工译文进行了平行对比,描述了对机器译文中出现的名词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和从句等错译的标注和统计,归纳分析了各类句法错译的典型形式,缩小了对语言进行形式化处理的范围,为翻译系统在原有基础上补充建立形式化规则并最终提高机器翻译质量提供了语言分析基础。

彭小燕,丘陵[7](2018)在《英语语法考点大讲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单项选择题一向是中考英语必考题,是中考考查语法知识的重要题型之一。单项选择题具有题目容量大、考查范围广等特点,我们平时所学的英语语法、词汇、词组及短语、习惯用语、固定搭配、句型、日常生活知识、口语交际等均属考查点。此类题型全面考查了考生对所学的词汇与语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考查记

李明兰[8](2020)在《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名词性从句为例》文中认为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科技的普及和持续发展,我们生活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发展的同时,也为我们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如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微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加,有不少的微课教学研究表明: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应用到教学的效果更好。笔者联想到了本校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呆板、单调,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语法板块知识储备较弱。鉴于可以借助微课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的语法成绩,笔者考虑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可否用微课来代替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由此,笔者对两种微课教学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有教师指导”的微课语法教学与“无教师指导”的微课语法教学相比较,哪种教学方式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法成绩?进而讨论在语法教学中微课是否可以完全代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微型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支撑下,笔者结合本校语法教学现状和微课的特点,以三大从句中的名词性从句为例,以重庆市酉阳二中高二年级成绩相当的(5)班和(6)班为研究对象(两个班均为笔者任教的班级)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验研究,探究在教授高中英语语法名词性从句时,“有教师指导”和“无教师指导”的两种微课教学方式是否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法成绩?两种微课教学方式相比较,哪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法成绩?学生对这两种语法教学的态度如何?在本研究中教师指导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中的导入行为、管理行为以及指导行为,其中导入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和明确微课学习目标;管理行为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时间和学生学习状态的把控,适时强调微课中的重难点以及对重难点启发性的提问;指导行为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中注重激励和鼓励学生,以及及时有针对性的指导。由此探讨在语法教学中微课是否可以代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为了确保实验班(6班)和对照班(5班)在本研究板块成绩相当,笔者在两个班做了前测。在确认两个班在名词性从句板块成绩相当后,笔者在实验班采用微课辅助语法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即教师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对照班采用微课自主学习方式,即利用微课自学,教师不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实验结束后,笔者又对两个班进行后测。通过对前测和后测成绩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微课教学方式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法成绩;“有教师指导”的微课教学方式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法成绩,在语法教学中微课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了解了学生对这两种微课语法教学方式的看法,进而了解这两种方式是否对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态度有影响。

盛益民[9](2014)在《吴语绍兴柯桥话参考语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是一篇描写吴语绍兴柯桥话的参考语法。全文一共分为十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为音系部分,第三章到第八章讨论与句法结构相关的系列问题,第九章讨论语义范畴,最后一章是全文的总结。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绍兴柯桥以及绍兴柯桥话,同时进行了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以及本项研究所使用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关注柯桥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以及音节结构。第三章讨论了柯桥话的词、词类和构词法。文章首先根据类型学的操作方法区分了“句法词”和“音系词”,然后在“句法词”的基础上讨论了柯桥话的词类和构词法。第四章主要讨论做论元的名词性短语。名词性短语的扩展主要有两类:受定语修饰和并列。本章先后讨论了外延性定语(包括“指量名”短语、“数量名”短语、领属定语等)、内涵性定语、多项定语共现的语序以及名词性成分的并列。第五章主要考察做谓语的谓词性短语。先是介绍了动词、形容词和状态词这三类不同的谓词,接着讨论了动补结构、动宾结构、连动结构等谓词性结构,最后讨论了谓词性成分的指称化以及并列。第六章讨论柯桥话的简单句。先是讨论了简单句中论元关系的整合及调整,然后介绍了副词性的修饰语,最后讨论了话题成分和焦点表达。第七章研究柯桥话的复杂句和复合句,先后介绍了补足语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和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包括关系从句和同位语从句)、补语从句、主从复杂句、主次复杂句和并列复合句。第八章介绍柯桥话的句类,分别讨论了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同时讨论了与句类密切相关的句末语气词。第九章讨论了柯桥话的否定、体、情态、量、比较和比拟等重要的语义范畴。第十章总结了柯桥话的语序类型特征。

曹越[10](2021)在《英语长句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 ——《身份与翻译困境》(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英语长句的句式结构复杂、语义逻辑繁复,对英语篇章的理解和翻译造成一定的困难,也因此成为翻译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英文语料《身份与翻译困境》(Identity and Translation Trouble)的翻译实践,通过探究长句的各类结构特点及其在翻译实践中形成的翻译问题,得出具有针对性的英语长句汉译解决方案。经过细读原文,本文总结了《身份与翻译困境》一书中的长句的结构类型,以非谓语结构、从属结构和并列结构三类为主。结合具体实例,本文进一步将这三类长句结构每种各细分为两个子类,即名词化非谓语结构和形容词化非谓语结构,名词性从属结构和形容词性从属结构,嵌入式并列结构和非嵌入式并列结构。结合翻译实践,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基于这几类结构的长句翻译问题,主要包括:名词化非谓语结构和形容词化非谓语结构成分复杂,名词性从属结构和形容词性从属结构形式复杂,嵌入式并列结构和非嵌入式并列结构形式与成分复杂。针对上述翻译问题,经过反复修改译文及调整句式,结合中文的语法规则及语义表达,本文总结得出的解决方案有:针对名词化非谓语结构和形容词化非谓语结构的转换译法、针对名词性从属结构和形容词性从属结构的调序译法、针对嵌入式并列结构和非嵌入式并列结构的重组译法几类解决方案。同时,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译例具体分析了上述翻译问题的解决过程。以上针对该语料中长句句法结构提出的翻译问题以及翻译解决方案构成了本文的核心内容。希望此次翻译实践的分析成果能够为同类文本的长句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that引导的介词宾语从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at引导的介词宾语从句(论文提纲范文)

(1)全译求化机制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主要内容
        二、重点难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价值
    第五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全译本质“化”论
    第一节 全译的概述
        一、全译定义
        二、全译原则
        三、全译过程
        四、全译单位
    第二节 全译的本质
        一、“化”之文字学原解
        二、“化”之哲学通解
        三、“化”之美学专解
        四、“化”之钱钟书自解
        五、“化”之译学新解
    第三节 全译的核心
        一、全译核心之“化”
        二、求化关键之机制体系
第三章 全译求化单一机制论
    第一节 等化机制
        一、等化机制的界定
        二、等化机制的理据
        三、等化机制的限制
        四、等化机制的类型
        五、等化机制的价值
    第二节 繁化机制
        一、繁化机制的界定
        二、繁化机制的理据
        三、繁化机制的类型
    第三节 简化机制
        一、简化机制的界定
        二、简化机制的理据
        三、简化机制的类型
    第四节 移化机制
        一、移化机制的界定
        二、移化机制的理据
        三、移化机制的类型
    第五节 换化机制
        一、换化机制的界定
        二、换化机制的理据
        三、换化机制的类型
    第六节 分化机制
        一、分化机制的界定
        二、分化机制的理据
        三、分化机制的类型
    第七节 合化机制
        一、合化机制的界定
        二、合化机制的理据
        三、合化机制的类型
第四章 全译求化组合机制论
    第一节 机制的间性关系
        一、两种机制之间的关系
    二、多种机制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二合机制
        一、繁化与其他机制的二合
        二、简化与其他机制的二合
        三、移化与其他机制的二合
        四、换化与其他机制的二合
        五、分化与其他机制的二合
    第三节 多合机制
        一、三合机制
        二、四合机制
        三、五合机制
        四、六合机制
第五章 结论与前瞻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全译的本质是化
        二、全译的核心问题是建立求化机制
        三、单一机制的运用具有倾向性
        四、组合机制的运用存在失衡性
        五、全译求化机制是一个完整体系
    第二节 研究展望
        一、研究领域有待开拓
        二、研究方法仍需创新
        三、研究对象还可细化
        四、研究语料仍可扩大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2)英语句法配置的述谓性研究 ——类型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对象与范围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1.3 本文框架
第二章 研究回顾
    2.1 传统英语教学语法存在的问题
        2.1.1 以往对“短语”和“分句”的划分
        2.1.2 以往对“小品词”的界定
        2.1.3 以往对“补语”的界定
        2.1.4 传统英语句型结构的划分
        2.1.5 以往对“双宾”结构的界定
        2.1.6 传统语法中的“独立主格结构”
        2.1.7 部分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的及物性问题
        2.1.8 传统语法理论体系的系统性问题
    2.2 本研究的必要性及研究思路
第三章 本文核心理论假设及英语述谓标记方式
    3.1 语言的述谓功能
        3.1.1 述谓的基本结构单位:短语
        3.1.2 述谓的层级
    3.2 有关述谓标记方式的理论假设
    3.3 英语的短语类别和述谓标记方式
    3.4 N-V结构式的述谓性
        3.4.1 N-V语序的普遍性
        3.4.2 跨语言证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英语主要述谓结构及其组合关系
    4.1 指称成分的句法特征
        4.1.1 可数名词
        4.1.2 不可数名词
        4.1.3 名词性结构
    4.2 主要述谓成分的句法特征
    4.3 主要述谓的组合关系
        4.3.1 并列关系
        4.3.2 从属关系:名词性从句(主语、宾语、表语、同位语、补语从句)
        4.3.3 从属关系:形容词性从句(定语从句)
        4.3.4 从属关系:副词性从句(状语从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英语辅助述谓结构及其组合关系
    5.1 补语的功能和形式
        5.1.1 “小品词”的重新界定
        5.1.2 介词和副词的区分
        5.1.3 双宾结构的本质——主动宾补结构
        5.1.4 关于只存在“名词性补语从句”的解释
    5.2 从主要述谓到辅助述谓(从核心事件到非核心事件)
        5.2.1 辅助述谓结构(非限定述谓结构)的句法标记
        5.2.2 英语的句法核心标记项居首
        5.2.3 句法核心标记项居首的经济性和像似性动因
        5.2.4 独立宾格结构
    5.3 辅助述谓的组合关系
        5.3.1 英语句子最多由12 个句法位置构成
        5.3.2 补语、定语、状语的区分
    5.4 英语句型系统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英语七类短语的功能验证
    6.1 指称功能
    6.2 述谓功能
        6.2.1 主要述谓——作表语
        6.2.2 辅助述谓——作补语
        6.2.3 辅助述谓——作定语
        6.2.4 辅助述谓——作状语
    6.3 某些所谓特殊句法现象的解释
        6.3.1 具有述谓性的名词短语
        6.3.2 关于men/women的述谓性
        6.3.3 特定结构引起的冗余述谓缺省现象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英语句法配置的理据性
    7.1 跨语言短语类别及述谓标记方式的理论假设
        7.1.1 短语类别的理论假设
        7.1.2 述谓标记方式的理论假设
    7.2 组合关系的趋简性
        7.2.1 句法成分的两两组合
        7.2.2 句法标记方式的趋简性
        7.2.3 结构的递归性
        7.2.4 句法形式趋简
    7.3 聚合关系的复杂性
        7.3.1 结构的多功能性
        7.3.2 语法化
        7.3.3 结构的递归性
        7.3.4 英语基本句型的连续性(模糊性)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
    8.1 主要创新
    8.2 主要成果
    8.3 后续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3)基于汉语儿童语料库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导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际儿童语料库研究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2.1.1 国际儿童语料库的发展和建设
        2.1.2 基于国际儿童语料库的语言发展研究
        2.1.3 国际儿童语料库的价值转向:基于诊断的KIDEVAL系统建设
    2.2 汉语儿童语料库研究现状和发展瓶颈
        2.2.1 汉语儿童语料库研究方法的引入和建设过程
        2.2.2 基于汉语儿童语料库的正常儿童语言研究
        2.2.3 基于汉语儿童语料库的特殊儿童语言研究
        2.2.4 汉语儿童语料库研究的未来发展与困境
    2.3 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研究进展
        2.3.1 汉语儿童词汇发展研究
        2.3.2 汉语儿童语法发展研究
        2.3.3 汉语儿童语法发展综合性指标的探索与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1.1 基于汉语儿童词汇发展特征建构词汇诊断系统的主要问题
        3.1.2 基于汉语儿童语法发展特征建构语法诊断系统的主要问题
        3.1.3 语言障碍诊断系统初步尝试的主要问题
    3.2 研究场景和被试的选择
    3.3 研究过程
        3.3.1 语料转录和编码
        3.3.2 分词过程
        3.3.3 %mor层的调整以及机器训练过程
        3.3.4 %gra层的建立以及机器训练过程
        3.3.5 语料分析过程
        3.3.6 数据分析与统计
第四章 基于汉语儿童词汇发展特征的词汇诊断系统研究
    4.1 汉语儿童词汇总体发展的指标和参考数据研究
        4.1.1 汉语儿童词汇多样性发展指标的对比分析
        4.1.2 词类整体发展参考数据的建立
        4.1.3 小结
    4.2 汉语儿童不同词类的发展指标和参考数据研究
        4.2.1 汉语儿童不同词类的发展指标分析
        4.2.2 不同词类发展指标的参考数据建立
        4.2.3 小结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汉语儿童语法发展特征的语法诊断系统研究
    5.1 汉语儿童语法整体发展指标和参考数据研究
        5.1.1 汉语儿童平均句法长度的发展分析
        5.1.2 汉语儿童最长五句话平均句法长度的发展分析
        5.1.3 汉语儿童语法结构数量值的建构和发展分析`
        5.1.4 汉语儿童语法整体发展参考数据的建立
        5.1.5 小结
    5.2 汉语儿童不同语法结构的发展指标和参考数据研究
        5.2.1 量词短语
        5.2.2 的字结构
        5.2.3 介词短语
        5.2.4 宾语复杂度
        5.2.5 复合关系句
        5.2.6 把字句
        5.2.7 连动结构句
        5.2.8 兼语句
        5.2.9 汉语儿童不同语法结构发展参考数据的建立
        5.2.10 小结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的初步尝试
    6.1 基于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的弱智儿童语言发展诊断
        6.1.1 弱智儿童的整体语言水平诊断
        6.1.2 三个弱智儿童追踪数据的语言发展诊断
    6.2 基于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的听障儿童语言发展诊断
        6.2.1 听障儿童的整体语言水平诊断
        6.2.2 四个听障儿童追踪数据的语言发展诊断
    6.3 基于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的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诊断
        6.3.1 自闭症儿童的整体语言水平诊断
        6.3.2 四个自闭症儿童追踪数据的语言发展诊断
    6.4 基于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的SLI儿童语言发展诊断
        6.4.1 SLI儿童的整体语言水平诊断
        6.4.2 四个SLI儿童追踪数据的语言发展诊断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讨论和教育建议
    7.1 汉语儿童词汇和语法诊断系统的建设过程以及研究收获
        7.1.1 基于汉语儿童词汇发展的特征,建构了汉语儿童词汇诊断系统
        7.1.2 基于汉语儿童语法发展的特征,建构了汉语儿童语法诊断系统
    7.2 语言障碍诊断系统对不同类型语言障碍儿童的诊断效果分析和讨论
        7.2.1 不同类型语言障碍儿童诊断指标的特殊性
        7.2.2 基于汉语儿童语料库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运作模式
    7.3 基于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的语言障碍发展特征分析和教育干预建议
        7.3.1 密切关注弱智儿童词汇、语法和语用的系统发展
        7.3.2 丰富听障儿童的量词产出,提升修饰语的使用能力
        7.3.3 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功能性制定干预方案,关注连词和心理动词的产出,提升句子长度
        7.3.4 判定SLI儿童的语法水平,关注其语用能力
第八章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8.1 研究的创新之处
    8.2 研究的不足
    8.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语料示例
附录二 分词标准
附录三 中英文缩略词
附录四 作者简历以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4)高三英语书信写作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术语的界定
        2.1.1 错误
        2.1.2 对比分析理论
        2.1.3 错误分析理论
        2.1.4 中介语理论
    2.2 错误分析的已有研究综述
        2.2.1 错误的分类
        2.2.2 运用错误分析法的研究回顾
    2.3 中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的已有研究综述
        2.3.1 基于对比分析理论对中学生写作错误的研究
        2.3.2 基于错误分析理论对中学生写作错误的研究
        2.3.3 基于中介语理论对中学生写作错误的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形式错误分析
        3.3.2 词汇错误分析
        3.3.3 句法错误分析
        3.3.4 语篇衔接错误分析
    3.4 数据收集和分析
4. 写作错误分析
    4.1 形式错误
    4.2 词汇错误
        4.2.1 动词错误
        4.2.2 介词错误
        4.2.3 名词错误
        4.2.4 形容词和副词错误
        4.2.5 冠词错误
        4.2.6 代词错误
        4.2.7 连词错误
    4.3 句法错误
    4.4 语篇衔接错误
        4.4.1 宏观语篇衔接
        4.4.2 微观语篇衔接
5. 针对写作错误的对策
    5.1 教师教学对策
    5.2 学生学习对策
6. 结论
    6.1 研究发现
    6.2 研究不足之处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样本中的三次作文话题
附录2 错误统计表
附录3 学生互评参考要点
致谢

(5)凌云壮语参考语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凌云简介
        1.1.1 地理位置
        1.1.2 凌云的建置沿革
        1.1.3 凌云壮语的系属
    1.2 凌云壮语研究综述
        1.2.1 壮语语法的研究现状
        1.2.2 凌云壮语语法研究现状
    1.3 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 理论及框架基础
        1.3.2 语料来源
第2章 凌云壮语音系
    2.1 声韵调系统
        2.1.1 声母系统
        2.1.2 韵母系统
        2.1.3 声调系统
    2.2 音节结构
第3章 凌云壮语的词、词类及构词法
    3.1 词及其判定标准
        3.1.1 词的判断标准
        3.1.2 凌云壮语词的构成
    3.2 词类及其操作性定义
        3.2.1 开放性词类
        3.2.2 封闭性词类
    3.3 构词法
        3.3.1 复合构词法
        3.3.2 派生构词法
第4章 凌云壮语的名词和名词性短语
    4.1 名词
        4.1.1 名词的分类
        4.1.2 光杆名词的指称
    4.2 人称代词
        4.2.1 三身代词
        4.2.2 旁指代词
        4.2.3 统称代词
        4.2.4 反身代词
    4.3 量指结构修饰名词
        4.3.1 指示词
        4.3.2 量词
        4.3.3 定指“量+名+指”结构
    4.4 数词、量词修饰名词
        4.4.1 数词
        4.4.2 数量结构修饰名词
        4.4.3 “量(名)一”结构
    4.5 领属结构
        4.5.1 领属结构类型
        4.5.2 亲属-集体关系领属的表达
        4.5.3 所有权关系领属的表达
    4.6 内涵性定语
        4.6.1 粘合式内涵性定语
        4.6.2 组合式内涵性定语
    4.7 多项定语的共现及语序
        4.7.1 多项黏合式定语的内部语序
        4.7.2 多项定语共现的语序
    4.8 同位结构
        4.8.1 由人称代词参与构成的同位结构
        4.8.2 指示成分复指
    4.9 名词及名词短语的并列
        4.9.1 并列标记
        4.9.2 有无标记使用的差异
第5章 凌云壮语的谓词及谓词性短语
    5.1 动词及其重叠
        5.1.1 动词
        5.1.2 动词的重叠
    5.2 形容词及其重叠
        5.2.1 形容词的类别
        5.2.2 形容词重叠
        5.2.3 形容词句法功能
        5.2.4 形容词短语
    5.3 动补结构
        5.3.1 “补语”的性质
        5.3.2 结果补语
        5.3.3 趋向补语
        5.3.4 程度补语
    5.4 动宾结构
        5.4.1 名词性宾语
        5.4.2 谓词性宾语
    5.5 连动结构
        5.5.1 由普通动词构成的连动结构
        5.5.2 由tau3“来”和pai1“去”构成的连动结构
        5.5.3 由mi2“有”构成的连动结构
        5.5.4 由t(?)?1“是”构成的连动结构
第6章 凌云壮语的简单句及其构成
    6.1 简单句的主要类型
        6.1.1 完整句
        6.1.2 非完整句
    6.2 动词谓语句
        6.2.1 及物性
        6.2.2 存在句
        6.2.3 领有句
        6.2.4 系词句
    6.3 论元关系的调整
        6.3.1 致使结构
        6.3.2 被动结构
        6.3.3 相互结构
    6.4 旁格成分和加接成分
        6.4.1 介宾状语
        6.4.2 副词状语
    6.5 话题
        6.5.1 话题成分及其构成
        6.5.2 话题结构的结构类型
        6.5.3 话题化的规则
        6.5.4 话题的话语功能
    6.6 焦点结构
        6.6.1 整句焦点
        6.6.2 成分焦点
第7章 凌云壮语的复杂句及复合句
    7.1 名词从句
        7.1.1 主语从句
        7.1.2 宾语从句
    7.2 定语从句
        7.2.1 关系从句
        7.2.2 同位语从句
    7.3 补语从句
        7.3.1 结果补语从句
        7.3.2 程度补语从句
    7.4 主从关系和主次关系
        7.4.1 时间小句
        7.4.2 原因小句
        7.4.3 目的小句
        7.4.4 条件小句
        7.4.5 让步小句
    7.5 并列复合句
        7.5.1 连接复合句的手段
        7.5.2 等立关系
        7.5.3 选择关系
        7.5.4 承接关系
        7.5.5 递进关系
        7.5.6 取舍关系
        7.5.7 转折关系
第8章 凌云壮语的句子功能类型
    8.1 疑问句
        8.1.1 是非问
        8.1.2 特指问
        8.1.3 选择问
        8.1.4 回声问
    8.2 祈使句
        8.2.1 肯定性祈使
        8.2.2 否定性祈使
    8.3 感叹句
        8.3.1 (?)in1“真”
        8.3.2 to~6“够”
        8.3.3 h(?)u~6ni~4“这么”
        8.3.4 V+(?)2
    8.4 语气词
        8.4.1 表交际功能的语气词
        8.4.2 表主观态度的语气词
        8.4.3 语气词的连用
第9章 凌云壮语的语义范畴
    9.1 否定范畴
        9.1.1 形态特征
        9.1.2 句法、语义功能
    9.2 时体范畴
        9.2.1 完整体
        9.2.2 完成体和经历体
        9.2.3 起始体
        9.2.4 持续/进行体
        9.2.5 将始体
        9.2.6 反复体
        9.2.7 再次体
        9.2.8 短时/轻说/随意体
        9.2.9 尝试体
    9.3 情态范畴
        9.3.1 情态范畴
        9.3.2 动力情态及其表现
        9.3.3 道义情态及其表现
        9.3.4 认识情态及其表现
        9.3.5 传信
        9.3.6 情态词的连用顺序
    9.4 比较和比拟
        9.4.1 差比
        9.4.2 等比和比拟
第10章 结语
    10.1 本文研究重点回顾
    10.2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10.2.1 创新之处
        10.2.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词
附录二 长篇语料
致谢

(6)机器翻译句法错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机器翻译的适用范畴
二、机器译文句法错译研究的方法和目的
三、机器译文句法错误的统计和主要表现形式
    1.名词短语错译
    2.动词短语错译
    3.介词短语错译
    4.动词不定式短语错译
    5.分词短语错译
    6.从句错译
四、结语

(8)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名词性从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校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2 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微课的相关研究
        2.1.1 微课的概念界定
        2.1.2 微课的特点
        2.1.3 国外微课的研究现状
        2.1.4 国内微课的相关研究
    2.2 名词性从句教学的相关研究
        2.2.1 名词性从句的定义
        2.2.2 常见的名词性从句教学方法
    2.3 微课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回顾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 学习动机理论
    3.3 微型学习理论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4 研究工具
        4.4.1 测试题
        4.4.2 访谈提纲
        4.4.3 调查问卷
    4.5 研究过程
        4.5.1 实验前期准备阶段
        4.5.2 实施阶段
        4.5.3 实施后期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5.1 微课对名词性从句学习成绩的影响
        5.1.1 主语从句成绩分析
        5.1.2 宾语从句成绩分析
        5.1.3 表语从句成绩分析
        5.1.4 同位语从句成绩分析
    5.2 学生对于微课教学的态度
        5.2.1 学生对有教师指导的微课语法教学的态度
        5.2.2 学生对无教师指导的微课语法教学的态度
第6章 结语
    6.1 主要发现
    6.2 教学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微课脚本
附录2 教学设计
附录3 主语从句前测(试题)
附录4 主语从句后测(试题)
附录5 宾语从句前测(试题)
附录6 宾语从句后测(试题)
附录7 表语从句前测(试题)
附录8 表语从句后测(试题)
附录9 同位语从句前测(试题)
附录10 同位语从句后测(试题)
附录11 高中生英语语法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12 高中英语语法微课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13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14 高中英语语法微课教学效果访谈提纲(学生)
致谢

(9)吴语绍兴柯桥话参考语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绍兴和柯桥简介
        1.1.1 地理位置
        1.1.2 绍兴及柯桥的政区变更
        1.1.3 方言系属
    第二节 绍兴话研究综述
        1.2.1 绍兴话研究历史
        1.2.2 语音研究
        1.2.3 语法研究
        1.2.4 词汇、语义研究
    第三节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参考语法
        1.3.2 语料搜集
    第四节 章节安排
第二章 音系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
        2.1.1 声母系统
        2.1.2 韵母系统
        2.1.3 声调系统
    第二节 音节结构
        2.2.1 柯桥话的音节结构
        2.2.2 入声音节的舒化
    第三节 派生音和边际音
        2.3.1 派生音
        2.3.2 边际音
        2.3.3 与单字音系统的不同
第三章 词、词类和构词法
    第一节 从类型学看“词”的界定问题
        3.1.1 “词”的多维性
        3.1.2 类型学界的操作方法
    第二节 句法词及其判定标准
        3.2.1 句法词的判断标准
        3.2.2 特殊的句法词:附着词
    第三节 音系词及其判定标准
        3.3.1 音系词的判定标准
        3.3.2 柯桥话音系词的连调模式
        3.3.3 音系词内的语流音变
    第四节 各类结构的成词性问题
        3.4.1 名词性结构
        3.4.2 谓词性结构
        3.4.3 其他结构
        3.4.4 音系词与句法词的对应关系
    第五节 词类及其操作性定义
        3.5.1 开放性词类
        3.5.2 封闭性词类
    第六节 构词法
        3.6.1 复合构词法
        3.6.2 派生构词法
        3.6.3 复杂的构词法
第四章 名词及名词性短语
    第一节 名词和人称代词
        4.1.1 名词的种类
        4.1.2 光杆名词的指称
        4.1.3 名词的构形成分
        4.1.4 人称代词
    第二节 指量结构修饰名词
        4.2.1 指示词
        4.2.2 量词及其形态
        4.2.3 指量结构修饰名词
    第三节 数词、量词修饰名词
        4.3.1 数词
        4.3.2 数量结构的形态
        4.3.3 数量结构修饰名词
        4.3.4 “一量(名)”结构
    第四节 定指的“量名”结构
        4.4.1 定指“量+名”结构
        4.4.2 “个+名”
    第五节 领属结构
        4.5.1 领属结构的基本构成
        4.5.2 亲属-集体关系领属的表达
        4.5.3 所有权关系领属的表达
    第六节 内涵性定语
        4.6.1 粘合式内涵性定语
        4.6.2 组合式内涵性定语
    第七节 多项定语的共现及语序
        4.7.1 多项粘合式定语的内部语序
        4.7.2 多项定语共现的语序
    第八节 同位结构
        4.8.1 由名词构成的同位结构
        4.8.2 由人称代词参与构成的同位结构
        4.8.3 指示成分复指
    第九节 名词及名词短语的并列
        4.9.1 并列标记
        4.9.2 使用标记与否的差异
第五章 谓词及谓词性短语
    第一节 动词及其形态
        5.1.1 动词
        5.1.2 动词的构形重叠
    第二节 形容词、状态词
        5.2.1 形容词的词类地位
        5.2.2 形容词及其形态
        5.2.3 状态词及其构成
        5.2.4 形容词和状态词的句法功能
        5.2.5 形容词短语
    第三节 动补结构
        5.3.1 “补语”的性质
        5.3.2 结果补语
        5.3.3 趋向补语
        5.3.4 程度补语
        5.3.5 粘合式动补结构的形态
    第四节 动宾结构
        5.4.1 名词性宾语
        5.4.2 谓词性宾语
    第五节 连动结构
        5.5.1 由普通动词构成的连动结构
        5.5.2 由“来”“去”构成的连动结构
        5.5.3 由“有”构成的连动结构
        5.5.4 由“是”构成的连动结构
    第六节 谓词及谓词性短语的指称化
        5.6.1 自指形式
        5.6.2 转指形式
    第七节 谓词及谓词短语的并列
第六章 简单句及其构成
    第一节 简单句的主要类型
        6.1.1 完整句
        6.1.2 非完整句
    第二节 动词谓语句
        6.2.1 及物性
        6.2.2 存在句
        6.2.3 领有句
        6.2.4 系词句
    第三节 论元关系的调整
        6.3.1 致使结构
        6.3.2 被动结构
        6.3.3 处置结构
        6.4.4 相互结构
    第四节 旁格成分和加接成分
        6.4.1 介宾状语
        6.4.2 副词状语
        6.4.3 其他状语成分
    第五节 话题
        6.5.1 话题成分及其构成
        6.5.2 话题结构的结构类型
        6.5.3 话题化的规则
        6.5.4 话题的话语功能
    第六节 焦点结构
        6.6.1 整句焦点
        6.6.2 成分焦点
第七章 复杂句和复合句
    第一节 补足语从句
        7.1.1 主语从句
        7.1.2 宾语从句
    第二节 定语从句
        7.2.1 关系从句
        7.2.2 同位语从句
    第三节 补语从句
        7.3.1 结果补语从句
        7.3.2 程度补语从句
    第四节 主从关系和主次关系
        7.4.1 时间小句
        7.4.2 原因小句
        7.4.3 目的小句
        7.4.4 条件小句
        7.4.5 让步小句
    第五节 并列复合句
        7.5.1 连接复合句的手段
        7.5.2 等立关系
        7.5.3 选择关系
        7.5.4 承接关系
        7.5.5 递进关系
        7.5.6 取舍关系
        7.5.7 转折关系
第八章 句子的功能类型
    第一节 疑问句
        8.1.1 是非问
        8.1.2 特指问
        8.1.3 选择问
        8.1.4 回声问
    第二节 祈使句
        8.2.1 肯定性祈使
        8.2.2 否定性祈使
    第三节 感叹句
        8.3.1 有感叹算子的感叹句
        8.3.2 其他感叹格式
    第四节 语气词
        8.4.1 表交际功能的语气词
        8.4.2 表主观态度的语气词
        8.4.3 语气词的连用
第九章 语义范畴
    第一节 否定范畴
        9.1.1 形态特征
        9.1.2 句法、语义功能
    第二节 时间范畴
        9.2.1 完整体
        9.2.2 完成体和经历体
        9.2.3 起始体
        9.2.4 进行体
        9.2.5 延续体
        9.2.6 即将实现体
        9.2.7 反复体
        9.2.8 先行
        9.2.9 已然和非已然
        9.2.10 体标记的位置关系
    第三节 情态范畴
        9.3.1 情态范畴
        9.3.2 动力情态及其表现
        9.3.3 道义情态及其表现
        9.3.4 认识情态及其表现
        9.3.5 传信
        9.3.6 情态词的连用顺序
    第四节 量范畴
        9.4.1 客观量
        9.4.2 主观量
    第五节 比较和比拟
        9.5.1 差比
        9.5.2 等比和比拟
第十章 总结
    第一节 柯桥话的语序类型特征
        10.1.1 基本语序类型
        10.1.2 话题显赫
        10.1.3 其他类型参项
    第二节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期成果

(10)英语长句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 ——《身份与翻译困境》(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英语长句相关理论概述
    (一)英语长句的界定及其句法特征
    (二)本次翻译实践中英语长句的分类
三、翻译实践任务描述
    (一)翻译任务
    (二)翻译过程
四、翻译实践中英语长句的翻译问题
    (一)长句非谓语结构成分复杂
        1.名词化非谓语结构成分复杂
        2.形容词化非谓语结构成分复杂
    (二)长句从属结构形式复杂
        1.名词性从属结构多层叠加
        2.形容词性从属结构多重嵌套
    (三)长句并列结构形式与成分复杂
        1.嵌入式并列结构多形式并列
        2.非嵌入式并列结构多成分并列
五、针对英语长句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针对非谓语结构成分复杂的转换译法
        1.名词化非谓语结构的转换译法
        2.形容词化非谓语结构的转换译法
    (二)针对从属结构形式复杂的调序译法
        1.名词性从属结构的调序译法
        2.形容词性从属结构的调序译法
    (三)针对并列结构形式与成分复杂的重组译法
        1.嵌入式并列结构的重组译法
        2.非嵌入式并列结构的重组译法
六、翻译实践总结
    (一)翻译实践的收获
    (二)翻译实践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 原文与译文
附录 B 术语表
致谢

四、that引导的介词宾语从句(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译求化机制论[D]. 余承法. 华中师范大学, 2013(11)
  • [2]英语句法配置的述谓性研究 ——类型学视角[D]. 唐晓东.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3]基于汉语儿童语料库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研究[D]. 张义宾.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4]高三英语书信写作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 陈露.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凌云壮语参考语法[D]. 刘立峰.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机器翻译句法错误分析[J]. 罗季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7]英语语法考点大讲堂[J]. 彭小燕,丘陵. 初中生天地, 2018(Z8)
  • [8]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名词性从句为例[D]. 李明兰. 西南大学, 2020(01)
  • [9]吴语绍兴柯桥话参考语法[D]. 盛益民. 南开大学, 2014(04)
  • [10]英语长句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 ——《身份与翻译困境》(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曹越.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引导的介词宾语从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