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医院普通制剂发展的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蔡明远,张翠莲,周亮,颜青,左玮[1](2022)在《全国医疗机构制剂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我国医疗机构制剂的发展现况,促进医疗机构制剂持续健康发展。方法在国家药事管理专业质控中心的组织下,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对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填报的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制剂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全国4 639家医院中,具有制剂批准文号的医院占9.36%,设立制剂室的医院占8.15%。医疗机构制剂生产/获批比(常规生产制剂品种数与具有制剂批准文号制剂品种数的比值)的平均值为0.72,有41.52%的医院该比值集中于1~0.9。医疗机构制剂的主要生产方式为医院自产,且医院级别越高,其自产与委托加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占比越高,委托加工的占比越低。在有制剂批准文号的医院中,拥有中药制剂的占比最高(73.66%),其次为普通化学制剂(69.93%)。从医疗机构制剂年产值看,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民营医院高于公立医院,且其与医疗机构制剂生产方式、生产品种以及医院是否设立制剂室有关。医疗机构制剂在区域发展上呈现出华中、华北、华南地区高于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趋势。结论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制剂以医院自产为主,制剂类型较单一,且存在各级别各地区医疗机构制剂发展不平衡、制剂规模缩小的问题。建议医院重视医疗机构制剂创新,尤其是疗效确切的特色制剂的发展,充分发挥其"拾遗补缺"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制剂调拨的政策支持、重视区域制剂中心的建立。
庞世友[2](2021)在《山东XLT药业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201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GDP的比重超过16%,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迈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收入越来越高,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看重,国家也将大健康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布了很多关于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但同时“限抗令”、药品带量集中采购、药品注册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一系列的政策对抗生素行业的发展又造成深远的影响。山东XLT药业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头孢抗生素原料药及制剂,其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销售较小且主要集中在非法规市场,如南美市场、东南亚市场等。这几年公司的发展虽然没有退步,但也基本维持市场规模不变,每年的销售额大约都在6亿元左右,2020年实现利润4000万元,而同期齐鲁制药抗生素板块预计实现利润6亿元,可以说差距巨大。本文通过对山东XLT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的分析,得出公司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以及优势和劣势,利用EFE矩阵分析评估出公司对于外部因素的反应及利用能力处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利用IFE矩阵分析出公司在行业中并无特别的优势,需要继续培育和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克制劣势。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制定出了针对性的战略对策,通过对四种战略类型的分析结合波特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拟定了公司的待选战略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聚焦战略,利用QSPM矩阵分析得出山东XLT药业有限公司应实行成本领先战略。战略确定之后制定相应的实施路径,主要通过有效利用现有产能、提升工艺技术水平、提升工厂自动化水平、加强供应商管理以及采用精细化的能源管理策略等方面达到公司成本领先战略的目标,并分析了在这些方面如何操作才可达到战略目标。为保障战略的实施,确定了通过对组织结构进行微调整、文化约束、财务与业务协调发展以及人力资源改善等方面来保证战略的有效执行。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山东XLT药业有限公司战略环境和发展现状的分析找出企业的机会威胁和优势劣势,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竞争战略并确保实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山东XLT药业有限公司在当前环境下如何与对手竞争提供相应的思路,并从整体上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保证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同时也给其它国内医药企业在竞争战略方面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3](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研究指明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吴涌[4](2020)在《医院制剂管理研究 ——以某市医院制剂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为例》文中指出目的:医院制剂是药品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补充,它具有普通药品无法替代的特点,首先,大多医院制剂都是临床医疗需要但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品种较多,剂型较全。第二,因为医院制剂室同是医院的一部分,所以和临床联系密切。能及时解决临床需求。针对一些临床不多见的病症,医院制剂往往能在小微处见实效。第三,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医院制剂在保障临床用药,提高药学科研水平和降低患者医疗经济负担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医药工业技术的快速革新,近年来医院制剂存在着生产规模逐渐缩小和制剂室逐渐减少的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医院制剂,延续活力,研究医院制剂的现状和监督管理对策非常有必要。方法:本文通过对文献查找和政策研究,以医院制剂为研究对象,对相关医疗机构制剂室生存状况、监督管理部门对制剂室的监管、法律法规政策等内容的分析,以及抽取一定数量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和访谈,研究医院制剂发展的历史和当前所处的状况。结果:通过对我国医疗机构制剂的诞生、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客观分析,从中分析获得医疗机构制剂由来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信息。其次,通过进行数据分析,获取了医疗机构制剂许可情况、医院制剂品种、医院制剂室工作人员配置、医院制剂室设备设施配置、以及医院制剂室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最后,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医院制剂配置的质量管理、开展医院制剂不良反应监测以及建立医院制剂再评价制度三个角度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结论:未来医院制剂的良好发展,一要依靠医院自身在质量管理上的自我加强和新制剂品类研发和竞争力的提升,第二,需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法规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才能保证医院制剂的持续、健康、稳步向前发展。只有两者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使医院制剂健康发展,从而使医院制剂的监督管理也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刘国伟[5](2020)在《中医院及其特色诊疗空间设计研究 ——以广州、深圳为例》文中指出广州、深圳两市作为中国四大“一线城市”的其中两座代表性城市,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激增,老龄化水平提高,凸显出严重的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医院建筑作为拯救生命和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建筑,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而中医院是医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大部分建成的中医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或者满足巨大的医疗缺口,盲目套用西医院的建设方式,院区规划、建筑设计和中医传统诊疗空间都毫无中医特色,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是对中医院的文化背景、院区规划、建筑设计和特色科室四个方面进行设计研究。笔者通过实地调研,第三章对调研案例的基础资料进行梳理;第四章对调研案例展开横向对比并分析归纳现存问题;第五章针对发现的问题相对应的提出建议性设计策略。院区规划上,依次从院区选址、空间构成、交通流线三方面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建筑设计上,依次从功能布局、流线组织和立面风格三方面总结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特色诊疗空间上,依次从功能组成,医疗流程和布局模式三个方面概括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策略。本文为今后中医院建筑设计提供建议性的参考意见,同时提醒建筑师关注中医院的文化内涵以及特色化设计。未来的中医院将会突出传统诊疗的重要地位,中医特色鲜明,同时需要中西结合,相辅相成;空间布局上,院落组合,多层体量,亲切怡人;还要紧跟信息时代脚步,加快“智慧化”中医院建设,共同实现更好的“治愈患者,挽救生命”的终极目标。
苏冬冬[6](2020)在《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医药技术、医药经济和公共健康备受关注的当下,如何有效对医药发明进行专利保护,既可以激励医药技术创新和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又可以满足药品可及性和保障公众健康权益的实现,已成为国内外学界和产业界讨论的重点话题。目前,我国药品注册审批环节不审查拟上市药品的专利状况,导致上市后的药品面临着专利侵权和退市的双重风险。药品注册审批环节缺乏有效的专利争议解决机制,难以有效保护药品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为此,制度上需要引入一种机制将药品的注册审批与专利权的保护相联系。美国1984年的《Hatch-Maxman法案》首创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并在2003年的《医疗保险处方药改进和现代化法案》(MMA)中得到优化和完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一个复杂的制度体系,包括程序链接和职能机构链接,涵盖简化新药申请程序、专利信息公示、专利声明、暂缓审批期、专利挑战机制、首仿药市场独占期等内容。我国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仅是对药品的审评审批与专利的权属状态之间的联系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尚未建立实质意义上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我国既有规定过于简单宽泛,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实际运行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此,国家从宏观政策和立法层面提出要探索构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这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讨论。为了保障医药创新政策的有效部署落实和立法工作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建构方案。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进行全方位和体系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和分析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产生的缘由、创立的背景、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发挥的功效,挖掘该制度所蕴含的宗旨和价值理念,剖析制度的内在运行机理及其缺陷,探寻该制度建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和重要影响因素,发现和解决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协调与衔接问题,剖析制度运行中产生的竞争法问题,在对比分析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国家的立法实践、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实施效果、所进行的革新举措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不同立法模式的优缺点,吸收、合理借鉴这些国家在药品专利保护与药品监管制度改革方面所进行的有益尝试、探索和经验,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医药创新政策和制度环境,确立我国的药品专利链接立法模式和构建出科学、合理、健全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完善我国药品专利保护与药品监管制度体系。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共由六章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解读。本章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涵出发,厘清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含义及其适用范围,明晰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判断标准,梳理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产生缘由与演变过程,剖析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缺陷,确定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及作用,分析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容。本章的内容为全文探讨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奠定了基础。就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本身而言,其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促进新药研发和及时确定专利法律状态的正效应时,也具有阻碍仿制药竞争和危及药品可及性的负效应。第二章,我国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章通过深入剖析药品专利链接的制度逻辑及其合理内核,挖掘出该制度建立的正当性基础和基本价值取向,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医药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探寻该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为药品专利权人提供了在药品上市前解决专利纠纷的途径,是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得以实现的手段之一。该制度遵循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的宪法原则、契合利益平衡的立法旨趣、合乎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符合最优资源配置的要求和我国的知识产权政策立场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目标。该制度有助于强化药品专利权的保护,激励药品创新;有利于促进仿制药与创新药的充分竞争,实现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有助于解决公民健康需求与药品供给不足的矛盾。该制度是解决我国药品专利保护不力、医药产业创新不足和高质量药品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国家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创新政策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制度设计。第三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比较法考察。本章主要考察了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同时结合近年来签订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有关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规定,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和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国家,其后得到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响应和仿效实施。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国家基于本国实际和政策目标采取了不同的链接模式,且产生了不同的实施效果。美国将国内立法中的药品专利链接机制通过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式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推行。现阶段,由于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结构不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尚无法在国际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标准。未来将会成为国际药品专利保护领域的一项基本准则。第四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配套法律制度。本章详细介绍了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相配套的药品试验例外、药品专利期限延长、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制度内容,分析了这三个制度的功能及作用、制度本身的利与弊,以及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之间的关系。这几个制度实质上是围绕着药品专利保护与创新药研发之间的矛盾和药品专利权人的私人利益与和社会福利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而展开。药品试验例外制度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并行实施,起到了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作用。药品试验数据保护是药品专利链接的基础,药品专利链接是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延伸。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相关的各个制度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平衡,能够起到共同激励创新药物的开发和加快仿制药及时上市的作用。第五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法律规制。本章主要探讨了美国和加拿大在应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问题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同时也考察了欧盟在应对相关问题上的经验做法。从微观的角度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施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挖掘法院对同类案件作不同处理的法理依据,总结归纳相关行为的违法性判定要件。针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实际、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提出了我国应对相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滥用主要表现为药品专利常青(药品专利不当登记)和反向支付协议两类典型行为。药品领域的专利常青、反向支付协议问题本质上反映了药品创新激励保护和市场自由竞争之间的冲突与平衡问题。运用反垄断法规制药品专利常青行为和反向支付协议行为具有正当性基础,对这些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应遵循合理分析原则,综合衡量其垄断行为对竞争的正负效应,以判定是否落入反垄断法的规制范畴。第六章,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构建的体系化思考。本章在梳理及评析现有药品专利链接模式,分析我国与药品专利链接相关的现行立法规定、实施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参考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立法与实践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和法制环境,提出该制度在我国建构的基本设想和具体实施方案。我国与药品专利链接相关的现行立法规定主要存在规定缺乏上位法依据、规定不具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等突出问题。在药品注册审批实践中因药品注册申报引发的专利纠纷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因而,在我国构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需要补充制度创设的依据和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专利链接方案。同时,在具体制度设计时,需要立足我国实际、注重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与衔接,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法律机制。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合理内核在于利益平衡,其通过一系列精巧的平衡设计,激励原研药企业继续研发新药并推向市场,鼓励仿制药企业挑战原研药企业的专利,使原研药行业与仿制药行业保持良性协调发展。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有效实施及其所追求的利益平衡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制约、配合和支撑,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促进原研药与仿制药协调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在中国语境下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应当警惕该制度滥用可能带来的反竞争风险。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应科学评估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利弊,克服制度本身的内在缺陷,消解该制度对药品可及性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于红[7](2020)在《医疗机构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与安全性研究 ——以我院活血接骨止痛膏为例》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体制的改进与安全性研究问题,探索新时期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体制与模式,促进医疗机构制剂的安全生产和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其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理性,发挥其治疗特色。方法:该研究通过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和门诊药师进行访谈,了解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同时,以本院特色制剂品种活血接骨止痛膏为研究对象,探讨去火毒工艺对过敏率的影响;并对近几年与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与完全性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参照文献资料结合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国家在逐步规范和重视医疗机构制剂的安全性生产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但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对制剂不良反应重视度不够、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体制不完善、制剂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多、风险性高等问题。结论:医院应重视医疗机构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完善医疗机构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和工作体制,同时,加强对其的安全性研究,规范生产管理和临床合理使用,确保医疗机构制剂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理性。
沙金丹[8](2019)在《盐酸头孢噻呋在鸭体内的生物药剂学分类及药动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是根据药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对其进行分类的科学架构,其在新药研发以及申请生物等效性豁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头孢噻呋(Ceftiofur)是首个动物专用的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上用于牛、猪、羊、鸡等动物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头孢噻呋长效制剂因具有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给药次数少等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目前,国内外已有头孢噻呋长效制剂在牛、猪、鹅、鸡等动物体内药动学研究的报道,但未见有关盐酸头孢噻呋长效注射液在鸭体内药动学研究的报道,也未见有关盐酸头孢噻呋BCS分类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以鸭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其生理学常数数据库,为其BCS分类提供数据支撑;测定盐酸头孢噻呋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对其进行BCS分类;并且研究盐酸头孢噻呋长效制剂在鸭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兽医临床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及休药期提供指导;同时分析盐酸头孢噻呋体内体外相关性,为生物等效性豁免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测定116周龄鸭只心率、呼吸频率、体温、体重、胃肠道各段长度、重量及内容物p H值,建立鸭生理学常数数据库。采用摇瓶法测定盐酸头孢噻呋的溶解性,采用外翻肠囊法测定盐酸头孢噻呋在鸭肠道的渗透性;根据FDA制定的BCS评价指南,判断盐酸头孢噻呋的BCS所属类别。结果显示,盐酸头孢噻呋能够在不同p H值的水溶液中完全溶解;低、中、高浓度的盐酸头孢噻呋在鸭空肠段有吸收,且表观渗透系数小于10×10-6 cm/s。表明盐酸头孢噻呋为高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属于BCS III类药物。采用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研究头孢噻呋长效制剂与普通制剂在鸭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头孢噻呋普通制剂经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后在鸭体内符合有吸收的二室模型,T1/2α分别为1.209±0.042 h、1.571±0.058 h;t1/2β分别为13.352±0.420 h、10.913±0.905h;Tpeak分别为0.568±0.036 h、0.595±0.006 h;Cmax分别为5.278±0.114μg/m L、4.636±0.039μg/m L;AUC分别为29.231±0.388μg/m L·h、17.018±0.520μg/m L·h。头孢噻呋长效制剂经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后,在鸭体内符合有吸收的二室模型,t1/2ka分别为0.993±0.034 h、1.256±0.021 h;t1/2β分别为18.726±0.558 h、17.157±1.867 h;Cmax分别为2.533±0.043μg/m L、1.442±0.010μg/m L;AUC分别为34.383±0.421μg/m L·h、17.113±0.594μg/m L·h,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17.628%和100.606%。与普通制剂相比,头孢噻呋长效制剂经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后,在鸭体内吸收缓慢,分布广泛,半衰期长,消除缓慢,有效药物浓度维持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具有一定的长效缓释作用。盐酸头孢噻呋的体外试验与体内试验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建议采用体外渗透性试验代替鸭常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王世华[9](2019)在《东北地区中医药治疗肺癌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以中国东北地区肺癌患者住院费用构成情况为例,基于中医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分析肺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评价中医药相关费用在住院费用构成中的变化情况,为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卫生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数据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的数据仓库,提取2015-2018年东北地区45家医院连续3年的肺癌患者中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进行研究,采集指标包括人口学信息、住院信息、诊断信息、治疗信息和费用信息五部分,并运用逻辑校验法、逻辑填补法和编码校验法对数据进行整理;2、数据分析方法以描述性分析为主,对肺癌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住院信息、诊断信息和治疗信息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住院费用的中医药诊疗构成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3、将肺癌患者住院费用定义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职业、婚姻、医院等级、医院类型、入院途径、离院方式、医疗付费方式、住院天数、ICD-10编码、中医主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治疗类别、医院中药制剂、中医诊疗设备、中医诊疗技术、辨证施护定义为自变量,应用分位回归模型分析在条件分位数为0.15、0.25、0.50、0.75、0.90的费用区间内,分析肺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经过数据整理,排除不合格数据,最终纳入分析的数据为12770例,其中,男性7785人,女性4985人,男女比例为1.56:1;平均年龄为66.47±10.64岁;医院级别以三甲医院为主,来自三甲医院的患者共12443人,占97.44%;并且医院类型以中医综合医院为主,共8944人,占70.04%。2、我国东北地区肺癌患者住院费用构成情况研究:12770例患者的医疗付费方式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占58.4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占10.20%;全自费占14.7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9.30%;住院费用构成中,中药费占23.80%,西药费占29.21%,诊断费占19.54%,综合医疗服务费占12.680%,治疗费占6.79%,其他费占5.49%,中医类费用占1.44%、手术费占1.04%;对费用占比超过10%的费用项目以及中医类项目的例均费用变化情况分析,显示连续3年的各项费用变化,发现综合医疗服务费、诊断费、中医类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28%、17.03%、68.11%;西药费从2016年始起呈逐年下降趋势;中药费从2015年始呈逐年下降趋势。3、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分位回归分析研究:应用分位回归模型分析肺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条件分位数为0.15的费用区间内,性别、婚姻、医院等级、医院类型、入院途径、离院方式、医疗付费方式、住院时间、治疗类别、辨证施护、合并其他疾病等11项指标,内部分类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条件分位数为0.25的费用区间内,性别、职业、婚姻、医院等级、医院类型、入院途径、离院方式、医疗付费方式、住院时间、治疗类别、辨证施护、合并其他疾病等12项指标,内部分类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条件分位数为0.50的费用区间内,性别、职业、医院等级、医院类型、入院途径、离院方式、住院时间、治疗类别、辨证施护、合并其他疾病等10项指标,内部分类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条件分位数为0.75的费用区间内,性别、职业、婚姻、医院等级、医院类型、入院途径、离院方式、住院时间、治疗类别、辨证施护、合并其他疾病等11项指标,内部分类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条件分位数为0.90的费用区间内,职业、婚姻、医院等级、医院类型、入院途径、离院方式、医疗付费方式、住院时间、治疗类别、辨证施护、合并其他疾病等11项指标,内部分类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通过对肺癌患者中医住院病案首页的费用相关指标分析,发现中药费在肺癌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中占比低于西药费用的占比,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中医类项目包括中医诊断、针刺与灸法、中医推拿、辨证施护、中医外治、中医骨伤等费用占比较低,建议今后提高中医类项目应用占比,发挥中医特色疗法的作用;2、分位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影响肺癌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有医院等级、医院类型、住院时间、治疗类别、辨证施护。其中,医院类型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中医综合医院的住院费用低于西医专科医院;治疗类别为中医的肺癌患者住院费用低于治疗类别为中西医或西医的患者,且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肺癌患者住院费用比西医院低;实施辨证施护的肺癌患者住院费用低于未实施辨证施护的肺癌患者。建议今后提高中医药在肺癌治疗过程中的参与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肺癌治疗过程中提高患者身体机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放化疗毒性、提高放化疗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以减轻肺癌患者经济负担。3、本研究在对中医住院病案首页的规范整理过程中发现,住院病案存在填写不规范或缺失现象,同时也存在《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无法满足临床实践需求和开放性、扩展性不足的缺点。建议今后加强对中医住院病案首页填写的质量控制,同时,国家应及时更新《中医病证与分类代码》以满足临床需求,提高代码的开放性和扩展性以适应复杂的临床环境,为医院管理和利用病案首页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张岩[10](2018)在《国家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简称“名医工作室”)是国家2010年开始为了做好名老中医药家学术思想传承,临床经验总结、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与推广的政策措施。此政策培养了一批中医药知识传承与创新的精英团队,在过去7、8年产出的知识成果颇丰。研究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目的在于促进团队更合法、规范、系统、科学地进行知识传承、创新,促使国家政策效应最大化。本文在分析中医药知识特性、名医工作室知识成果及其知识产权内容、特征及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新制度经济学中社会学制度主义中斯科特对“制度”定义的界定框架,以名医工作室知识传承与创新为绩效,建立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模型。通过调研实证分析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以促进名医工作室知识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完善。具体而言,如何突破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符合中医药知识自身特性的补充性知识产权制度;如何发挥知识产权“资产”性能进行充分运营,达到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这一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何考虑团队情境因素对个体隐性知识建构作用后的知识产权人的界定;如何使名医工作室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及争取国际话语权,助力中医药的国际化等问题,本文均探讨性地提出相关创新建议。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为主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并基于斯科特社会学制度主义理论、知识产权管理理论,构建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模型,依据模型设计调查问卷,经过专家修订后进行预调查,分析问卷的不足,形成正式问卷,以全国现有的名医工作室团队成员为调查对象,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的帮助下对全国的国家名医工作室全面展开调查,获取数据,经过硕士研究生双人分别录入、核对和清洗,剔除无效问卷,然后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信效度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AMOS21.0软件对模型进行结构方程分析,检验并修正模型,验证相关假设的合理性。结果:初始模型中的所有17条假设中,除了“文化—认知性要素正向影响行为”、“规制正向影响自身绩效”、“规制正向影响比较绩效”、“资源正向影响比较绩效”4个假设经检验不支持外,其余13个假设均未被拒绝。其中“规范性要素正向影响资源”、“规范性要素正向影响行为”、“文化-认知性要素正向影响自身绩效”、“规范性要素正向影响比较绩效”假设成立且路径影响系数较高,具有显着影响。“规制性要素正向影响资源”、“规制性要素正向影响行为”、“文化-认知性要素正向影响资源”、“规范性要素正向影响自身绩效”、“文化-认知性要素正向影响比较绩效”等假设尽管软件显示接受,但由于路径系数呈负值,故原先假设的单向正向影响尚有商榷空间,这倒也符合了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的阐述,有可能在某种情况下,规制性要素越高、越严格、文化认知越根深蒂固,对资源的影响反而越制约,从而可能显示出负向影响的可能。还得到了资源的中介效应、行为的中介效应、资源和行为的中介效应均比较显着。结论:提升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性要素即名医工作室的内生动力最有利于对知识产权管理的资源、知识产权管理的行为的提升。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行为对知识传承与创新的绩效的提升有直接明显的作用。资源、行为的中介作用影响到知识传承与创新的绩效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而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规制性要素、文化认知性要素有可能提升资源,但要把握一定的度,否则则会反过来阻碍资源的配备。
二、浅析医院普通制剂发展的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医院普通制剂发展的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全国医疗机构制剂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调查区域范围及目标医院 |
1.2 调查时间 |
1.3 调查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全国调研医院中具有制剂批准文号的分布 |
2.2 全国调研医院中制剂室的设置及分布 |
2.3 具有制剂批准文号的医院中制剂室设立情况 |
2.4 生产/获批比情况 |
2.5 医疗机构制剂的生产方式 |
2.6 医疗机构制剂的类型 |
2.7 医疗机构制剂年产值情况 |
2.8 医疗机构制剂的区域发展状况 |
3 讨论 |
3.1 全国医疗机构制剂发展趋势及原因分析 |
3.2 医疗机构制剂生产方式的局限性 |
3.3 医疗机构制剂平均年产值现状及影响因素 |
3.3.1 医疗机构制剂生产方式与其平均年产值的关系 |
3.3.2 医疗机构制剂类型与其平均年产值的关系 |
3.3.3 医院制剂室的建立与医疗机构制剂平均年产值的关系 |
3.4 各级别、各地区的医疗机构制剂发展状况及其影响 |
3.5 医院制剂创新发展的思考 |
3.5.1 转换医疗机构制剂的发展思路 |
3.5.2 优化医疗机构制剂生产方式 |
(2)山东XLT药业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概述与文献综述 |
2.1 基本竞争战略理论及分析工具 |
2.1.1 基本竞争战略理论 |
2.1.2 分析工具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2.2.1 战略理论发展综述 |
2.2.2 仿制药企业战略相关文献综述 |
第3章 XLT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 |
3.1.1 政策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行业基本状况与发展趋势 |
3.2.1 行业基本状况 |
3.2.2 行业发展趋势 |
3.3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3.3.1 现有竞争者分析 |
3.3.2 潜在竞争者分析 |
3.3.3 替代品威胁分析 |
3.3.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3.3.5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
3.4 行业战略群组分析 |
3.5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6 企业机会与威胁 |
3.7 EFE评价矩阵 |
第4章 XLT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
4.2 企业价值链分析 |
4.2.1 企业基本活动 |
4.2.2 企业辅助活动 |
4.3 企业优势与劣势 |
4.4 IFE评价矩阵 |
第5章 XLT公司战略选择与实施 |
5.1 SWOT分析 |
5.2 企业使命愿景 |
5.3 战略可行性分析 |
5.4 QSPM矩阵分析 |
5.5 竞争战略选择 |
5.6 竞争战略实施 |
5.6.1 提升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
5.6.2 提升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
5.6.3 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
5.6.4 做好供应商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
5.6.5 优化能源管理策略降低生产成本 |
第6章 XLT公司战略保障体系构建 |
6.1 组织跟进 |
6.2 文化支撑 |
6.3 财务与业务的协调 |
6.4 人力资源保障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1.1 吸烟 |
1.1.1 吸烟现状 |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
1.2 饮酒 |
1.2.1 饮酒流行情况 |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
1.3 不健康膳食 |
1.3.1 膳食现状 |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
1.3.2.2 高盐(钠)摄入 |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
1.4 身体活动不足 |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
1.5 超重、肥胖 |
1.5.1 超重、肥胖现况 |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
1.5.2.1 高血压 |
1.5.2.2 冠心病 |
1.5.2.3 脑卒中 |
1.5.2.4 其他疾病 |
1.6 社会心理因素 |
1.6.1 抑郁、焦虑现况 |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
1.6.2.1 应激 |
1.6.2.2 抑郁 |
1.6.2.3 焦虑 |
1.6.2.4 A型行为 |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
1.7 血脂异常 |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
1.7.2 血脂异常现况 |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
1.8 糖尿病 |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
1.8.2 糖尿病现况 |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
1.9 高血压 |
1.9.1 高血压现况 |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
2.1.1 血压 |
2.1.2 静息心率 |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
2.2.1 病史信息 |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
2.3.2 临床合并症 |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
3 危险因素干预 |
3.1 行为干预 |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
3.1.4.1 阶段目标 |
3.1.4.2 优先原则 |
3.1.5 随访管理 |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
3.2 吸烟干预 |
3.2.1 戒烟的益处 |
3.2.2 戒烟的原则 |
3.2.3 戒烟流程 |
3.2.4 戒烟的措施 |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
3.2.4.2 医学咨询 |
3.2.4.3 5A技能 |
3.2.4.4 5R干预技术 |
3.2.4.5 戒烟药物 |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
3.3 饮酒干预 |
3.3.1 戒酒的益处 |
3.3.2 戒酒的原则 |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
3.3.4.2 干预内容 |
3.3.5 持续监测 |
3.4 膳食干预 |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
3.4.4.1 膳食评估 |
3.4.4.2 干预方案 |
(1)一般人群 |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
3.4.5随访管理 |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
3.6 体重管理 |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
3.6.4.1 咨询沟通 |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
3.7.4.1 评估 |
3.7.4.2 筛查 |
3.7.4.3 干预 |
3.8 血脂控制 |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
3.9 糖尿病管理 |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
3.9.4.1 筛查对象 |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3.9.4.3 降糖目标 |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
3.9.4.5 降压治疗 |
3.9.4.6 调脂治疗 |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
3.9.4.8 体重管理 |
3.9.4.9 血糖管理 |
3.10 高血压管理 |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
3.10.4.1 治疗目标 |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
3.10.4.3 风险评估 |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
3.10.4.5 药物治疗 |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
3.10.5.2 老年高血压 |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3.10.5.8 代谢综合征 |
4 疾病干预 |
4.1 冠心病 |
4.1.1 概述 |
4.1.2 诊断与分类 |
4.1.2.1 诊断 |
4.1.2.2 分类 |
4.1.3 治疗 |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
4.1.3.2 CCS的治疗 |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
4.1.3.2.2 药物治疗 |
4.1.3.2.3 血运重建 |
4.1.3.3 共病的治疗 |
4.1.3.3.1 心源性疾病 |
4.1.3.3.2 心外疾病 |
4.1.4 心脏康复 |
4.1.4.1 药物处方 |
4.1.4.2 患者教育 |
4.1.5 随访管理 |
4.1.6 预防 |
4.2 脑卒中 |
4.2.1 概述 |
4.2.2 诊断与分类 |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
4.2.2.2 诊断 |
4.2.2.3 分类 |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
4.2.4.1 高血压 |
4.2.4.2 糖尿病 |
4.2.4.3 血脂异常 |
4.2.4.4 房颤 |
4.2.4.5 心脏疾病 |
4.2.5 预防 |
4.3 慢性心衰 |
4.3.1 概述 |
4.3.2 诊断与分类 |
4.3.2.1 筛查与识别 |
4.3.2.2 诊断 |
4.3.2.3 分类 |
4.3.3 治疗 |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
4.3.3.4 转诊治疗 |
4.3.4 随访管理 |
4.3.5 预防 |
4.4 房颤 |
4.4.1 概述 |
4.4.2 诊断与分类 |
4.4.2.1 诊断 |
4.4.2.2 分类 |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
4.4.3.1 节律控制 |
4.4.3.2 心室率控制 |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
4.5 外周动脉疾病 |
4.5.1概述 |
4.5.2 诊断与分类 |
4.5.2.1 危险因素 |
4.5.2.2 病因 |
4.5.2.3 筛查对象 |
4.5.2.4 诊断 |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
4.5.3 治疗 |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
4.5.5 预防 |
4.6 动脉粥样硬化 |
4.6.1 概述 |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
4.6.2.1 危险因素 |
4.6.2.2 临床表现 |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
4.6.3 治疗 |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4.7.1 概述 |
4.7.2 诊断与分类 |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
4.7.2.2 危险因素 |
4.7.2.3 病史 |
4.7.2.4嗜睡程度评估 |
4.7.2.5 辅助检查 |
4.7.2.6 简易诊断 |
4.7.2.7 分类、分度 |
4.7.3 治疗 |
4.7.3.1 治疗目标 |
4.7.3.2 治疗方案 |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
4.7.4 预防 |
4.7.4.1 一级预防 |
4.7.4.2 二级预防 |
4.7.4.3 三级预防 |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
5 其他关注问题 |
5.1 抗栓治疗 |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
5.1.2.1 STEMI |
5.1.2.2 NSTE-ACS |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
5.1.4.2 出血处理 |
5.2 抗血小板治疗 |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
5.3 治疗依从性 |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
5.4 远程管理指导 |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
6 投入产出分析 |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
(4)医院制剂管理研究 ——以某市医院制剂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法 |
1.4.2 调查法 |
1.4.3 统计法 |
1.4.4 swot分析法 |
1.5 相关概念 |
1.5.1 医院制剂 |
1.5.2 医院制剂开发 |
1.5.3 药物不良反应 |
第二章 医院制剂发展进程与监管发展的研究 |
2.1 医院制剂的发展研究 |
2.1.1 医院制剂历史追溯 |
2.1.2 医院制剂技术发展 |
2.2 医院制剂管理发展的研究 |
2.2.1 医院制剂管理相关问题 |
2.2.2 我国医院制剂管理发展阶段 |
2.3 医院制剂管理法律法规的研究 |
2.3.1 医院制剂相关法律法规 |
2.3.2 相关政策法规对于医院制剂发展的影响 |
第三章 医院制剂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
3.1 医院制剂管理现状调查 |
3.1.1 调查内容及方法 |
3.2 调查结果 |
3.2.1 医院制剂室许可情况 |
3.2.2 医院制剂品种 |
3.2.3 医院制剂室人员配置 |
3.2.4 医院制剂室设备配置 |
3.2.5 医院制剂室质量控制 |
第四章 医院制剂管理现状SWOT分析 |
4.1 SWOT分析框架 |
4.2 医院制剂管理的优势分析 |
4.2.1 医院制剂品种丰富 |
4.2.2 制剂人员素质基础较好 |
4.2.3 医院发展过程中医院制剂带来的积极影响 |
4.3 医院制剂管理的劣势分析 |
4.3.1 医院制剂硬件设施不足,研发水平不高 |
4.3.2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有待进一步提高 |
4.3.3 医院制剂经济效益不高 |
4.4 医院制剂管理的机遇分析 |
4.4.1 国家对中医药行业的倡导 |
4.4.2 现代科学的发展 |
4.5 医院制剂管理的威胁分析 |
4.5.1 中药材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
4.5.2 医患关系对医院制剂的影响 |
4.6 应对策略 |
第五章 完善医院制剂管理的建议 |
5.1 加强医院自身管理的建议 |
5.1.1 实行量化管理制度 |
5.1.2 建立区域制剂配制中心 |
5.1.3 建立医院制剂再评价制度 |
5.2 加强监管部门管理的建议 |
5.2.1 严控医院制剂过程 |
5.2.2 严控医院制剂人员素质管理 |
5.2.3 开展医院制剂不良反应监测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中医院及其特色诊疗空间设计研究 ——以广州、深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3.3 研究创新点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第2章 中医文化的研究 |
2.1 中医文化概述 |
2.1.1 传统中医哲学观 |
2.1.2 传统中医养生观 |
2.2 中医疗法研究 |
2.2.1 “望、闻、问、切”四诊法 |
2.2.2 针灸、拔罐、推拿等特色疗法 |
2.3 中医药材研究 |
2.4 中医院空间布局变化研究 |
2.5 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对比研究 |
2.5.1 医理药理 |
2.5.2 诊疗模式 |
2.5.3 建设规模 |
2.5.4 面积指标 |
2.5.5 功能构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广深两市主要中医院案例研究 |
3.1 广深两市中医院调研背景 |
3.1.1 调研目的 |
3.1.2 调研方法 |
3.1.3 调研对象 |
3.1.4 调研限制 |
3.2 广州案例调研 |
3.2.1 广东省中医院 |
3.2.2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
3.2.3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 |
3.2.4 广州市中医院 |
3.2.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3.2.6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3.2.7 广州市天河区中医院 |
3.3 深圳案例调研 |
3.3.1 深圳市中医院(福田区) |
3.3.2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
3.3.3 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 |
3.3.4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莲塘新院 |
3.3.5 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广深两市主要中医院对比研究 |
4.1 院区规划 |
4.1.1 空间布局 |
4.1.2 交通流线 |
4.2 建筑设计 |
4.2.1 功能分布 |
4.2.2 流线组织 |
4.2.3 立面风格 |
4.3 中医特色诊疗空间 |
4.3.1 针灸推拿科 |
4.3.2 治未病中心 |
4.3.3 康复理疗科 |
4.3.4 名中医馆 |
4.3.5 药剂科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医院设计策略 |
5.1 院区规划 |
5.1.1 空间布局 |
5.1.2 交通流线 |
5.2 建筑设计 |
5.2.1 功能分布 |
5.2.2 流线组织 |
5.2.3 立面风格 |
5.3 中医特色诊疗空间 |
5.3.1 针灸科 |
5.3.2 推拿科 |
5.3.3 治未病中心 |
5.3.4 药剂科 |
5.3.5 名中医馆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设计实践——南山区中医院设计方案 |
6.1 项目背景 |
6.2 项目概况 |
6.2.1 建设规模 |
6.2.2 区位环境 |
6.3 院区规划 |
6.3.1 空间布局 |
6.3.2 交通流线 |
6.4 建筑设计 |
6.4.1 功能分布 |
6.4.2 流线组织 |
6.4.3 立面风格 |
6.5 中医特色科室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中医院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7.1 中医特色鲜明,传统疗法地位突出 |
7.2 中西医结合,相辅相成 |
7.3 院落组合,多层体量 |
7.4 医养结合,双向运营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四、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解读 |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涵 |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含义 |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适用范围 |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溯源与发展 |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背景 |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正式确立 |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缘由及标准 |
四、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三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运行机制及缺陷 |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 |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缺陷 |
第四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定位及作用 |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定位 |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作用解析 |
第五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药品可及性 |
一、对药品价格的影响 |
二、对医药产业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一节 提升我国医药行业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的需要 |
一、我国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
二、我国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
三、我国医药政策的演变 |
四、我国医药产业的总体评价 |
五、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 |
第二节 保障公民健康权与生命权的重要途径 |
一、药品取得是公共健康的重要保障 |
二、利于解决药品短缺这一现实问题 |
第三节 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需要 |
一、提升我国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 |
二、我国对药品专利国际规则变革的需求 |
第四节 制度移植可行性的多维分析 |
一、遵循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的宪法原则 |
二、契合利益平衡的立法旨趣 |
三、合乎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 |
四、符合最优资源配置的要求 |
五、因应公共政策价值目标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
第一节 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
一、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
二、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效果 |
三、评价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二节 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
一、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
二、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效果 |
三、加拿大与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异同 |
四、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三节 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
一、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
二、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情况 |
三、评价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四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
一、自由贸易协定下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 |
二、国际药品专利规则的未来走向 |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前景展望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配套法律制度 |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 |
一、药品试验例外的创立 |
二、药品试验例外的正当性及制度功用 |
三、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相互制衡 |
四、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的冲突与解决 |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 |
一、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
二、药品专利期限延长的制度评价 |
三、药品专利链接与专利期限延长的关系 |
四、我国的制度因应 |
第三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数据保护 |
一、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创立与发展 |
二、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制度评价 |
三、药品试验数据保护与药品专利链接的关系 |
四、我国的制度因应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法律规制 |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法律规制的理论溯源 |
一、创新激励与自由竞争之间的差异性 |
二、创新激励与自由竞争之间的协调性 |
三、专利法与反垄断法适用的竞合及取舍 |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表现形式 |
一、药品专利常青 |
二、反向支付协议 |
第三节 药品专利常青行为的法律规制 |
一、典型国家的规制路径之考察 |
二、我国的规制路径之选择 |
第四节 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 |
一、典型国家的反垄断执法实践之考察 |
二、我国对典型国家执法经验的现实借鉴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构建的体系化思考 |
第一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的规定及实践之评价 |
一、我国现行药品专利链接规定之梳理 |
二、我国现有实践之考察 |
三、我国现行规定及实践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本质定位与立法选择 |
一、药品专利链接模式梳理与评介 |
二、推行以利益平衡为核心的强保护模式 |
三、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三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规范设计 |
一、补充制度设计的法律依据 |
二、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衔接 |
三、药品专利链接的具体操作流程 |
四、药品专利信息的公示 |
五、暂缓审批期的设定 |
六、专利挑战制度的设计 |
七、首仿药市场独占期制度的设计 |
第四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其他制度的衔接 |
一、与药品试验例外制度的衔接 |
二、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衔接 |
三、与专利药品强制许可制度的衔接 |
四、与诉前禁令制度的衔接 |
五、与药品专利诉讼制度的衔接 |
六、与专利行政处理制度的衔接 |
第五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机制之完善 |
一、简化药品上市审批程序 |
二、适当提高医药发明可专利性标准 |
三、修改和完善专利无效程序 |
四、建立首仿药替代制度 |
五、完善药品价格管控机制 |
六、健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7)医疗机构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与安全性研究 ——以我院活血接骨止痛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法 |
1.4.2 访谈法 |
1.4.3 试验法 |
第二章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医疗机构制剂品种黑膏药的安全性研究 |
2.1 活血接骨止痛膏的不良反应试验 |
2.1.1 试验对象 |
2.1.2 空白药物的制备 |
2.1.3 试验药物的制备 |
2.1.4 试验对象的筛选 |
2.1.5 评价标准 |
2.1.6 试验方法与结果 |
2.2 试验结果分析 |
2.2.1 黑膏药所用褙衬布和接骨丹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
2.2.2 黑膏药过敏率随去火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
2.2.3 个体差异 |
2.3 降低活血接骨止痛膏不良反应的措施 |
2.3.1 严格按照制剂标准控制生产环节 |
2.3.2 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 |
2.3.3 重视个体差异 |
第三章 医疗机构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 |
3.1 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的发展趋势 |
3.2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的医疗机构制剂简介及近五年的不良反应报告情况 |
3.3 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分析 |
3.3.1 对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的规定不明晰 |
3.3.2 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不完善 |
3.3.3 对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的重视度不够 |
第四章 医疗机构制剂的安全性研究 |
4.1 有关提高医疗机构制剂安全性的法律法规 |
4.2 医疗机构制剂的安全性研究分析 |
4.2.1 对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的忽视 |
4.2.2 制剂室硬件和软件实力不足 |
4.2.3 生产中处方用药选用不合理 |
4.2.4 生产工艺不规范 |
4.2.5 交叉污染 |
4.2.6 临床用药不合理 |
4.2.7 个体差异 |
4.2.8 对医疗机构制剂的管理不到位 |
第五章 医疗机构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与安全性研究发展的探讨 |
5.1 建立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
5.2 增强对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的重视 |
5.3 重视对处方用药选用的合理性 |
5.4 提高医疗机构制剂标准 |
5.5 杜绝交叉污染 |
5.6 规范临床使用 |
5.7 加大制剂室的设施、设备和人员投入 |
5.8 加强对医疗机构制剂的监督管理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医疗机构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与安全性研究 |
主要参考文献 |
(8)盐酸头孢噻呋在鸭体内的生物药剂学分类及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
1.1 BCS分类依据 |
1.2 BCS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
1.3 兽药BCS研究概况 |
2 头孢噻呋研究进展 |
2.1 头孢噻呋的理化性质 |
2.2 头孢噻呋的药效学 |
2.3 头孢噻呋的药动学 |
2.4 头孢噻呋的临床应用 |
3 头孢噻呋长效制剂的研究进展 |
3.1 药物长效制剂的特点 |
3.2 头孢噻呋长效制剂的研究现状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试验一 金定鸭生理学常数数据库的建立 |
1.1 试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1.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1.1.3 其他 |
1.2 试验方法 |
1.2.1 金定鸭心率、呼吸频率、体温、体重的测定 |
1.2.2 金定鸭血液指标的测定 |
1.2.3 金定鸭胃肠道各段长度、重量和内容物pH的测定 |
1.3 结果与分析 |
1.3.1 金定鸭心率、呼吸频率、体温、体重测定结果 |
1.3.2 金定鸭血液指标测定结果 |
1.3.3 金定鸭胃体积、肠道各段长度测定结果 |
1.3.4 金定鸭胃肠道各段重量测定结果 |
1.3.5 金定鸭胃肠道各段pH值测定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试验二 盐酸头孢噻呋溶解性试验 |
2.1 试验材料 |
2.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1.3 其他 |
2.2 试验方法 |
2.2.1 溶液的配制 |
2.2.2 盐酸头孢噻呋检测方法的建立 |
2.2.3 盐酸头孢噻呋在不同pH值缓冲溶液中的溶解性试验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盐酸头孢噻呋检测方法的建立 |
2.4 讨论 |
2.4.1 盐酸头孢噻呋检测条件的优化 |
2.4.2 关于取样时间及缓冲液pH值的设定 |
2.5 小结 |
试验三 盐酸头孢噻呋在鸭肠道渗透性试验 |
3.1 试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 |
3.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3.1.3 实验仪器及设备 |
3.1.4 其他 |
3.2 试验方法 |
3.2.1 溶液的配制 |
3.2.2 DFC检测方法的建立 |
3.2.3 盐酸头孢噻呋离体肠道渗透性试验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渗透性试验DFC检测方法的建立 |
3.3.2 酚红标准曲线的建立 |
3.3.3 浆膜液终体积随培养时间的变化趋势 |
3.3.4 表观渗透系数、吸收率、吸收速率计算结果 |
3.4 讨论 |
3.4.1 关于DFC检测条件和肠囊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
3.4.2 培养肠段、药物浓度和酚红浓度的确定 |
3.4.3 盐酸头孢噻呋的BCS分类 |
3.5 小结 |
试验四 头孢噻呋长效制剂在鸭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
4.1 试验材料 |
4.1.1 实验动物 |
4.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4.1.3 实验仪器及设备 |
4.1.4 其他 |
4.2 试验方法 |
4.2.1 溶液的配制 |
4.2.2 给药与采样 |
4.2.3 血浆样品的前处理 |
4.2.4 血浆样品中DFC检测方法的建立 |
4.2.5 DFC血药浓度数据的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药动学试验DFC检测方法的建立 |
4.3.2 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 |
4.4 讨论 |
4.4.1 头孢噻呋长效制剂在鸭体内药动学特征分析 |
4.4.2 头孢噻呋普通制剂在鸭体内药动学特征分析 |
4.4.3 头孢噻呋长效制剂与头孢噻呋普通制剂药动学特征比较 |
4.4.4 盐酸头孢噻呋体内体外相关性 |
4.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9)东北地区中医药治疗肺癌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综述1 中国肺癌患者住院费用研究及其相关方法的进展 |
1.1 中国肺癌患者住院费用变化情况分析 |
1.2 中国肺癌患者住院费用中中医药治疗相关费用情况分析 |
1.3 中国肺癌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统计方法应用进展 |
1.4 分位数回归模型在复杂数据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
综述2 我国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研究应用进展 |
2.1 基于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的应用研究 |
2.2 基于医院住院病案首页的中医药数据应用研究 |
前言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2.1 中医住院病案首页的数据整理方法研究 |
2.2 东北地区中医药治疗肺癌患者住院费用构成情况分析 |
2.3 东北地区中医药治疗肺癌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
3. 研究方法 |
3.1 资料来源 |
3.2 纳入排除标准 |
3.3 采集指标 |
3.4 统计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中医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整理方法研究 |
4.2 数据概况 |
4.3 人口学信息 |
4.4 住院信息 |
4.5 诊断信息 |
4.6 治疗信息 |
4.7 住院费用相关信息分析 |
4.8 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分位回归分析 |
5. 讨论 |
5.1 中医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 |
5.2 肺癌患者住院费用构成情况 |
5.3 肺癌患者住院费用变化情况 |
5.4 肺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 |
6. 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国家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及述评 |
2.1 中医药知识及其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研究 |
2.1.1 中医药知识的基本特征 |
2.1.2 中医药知识传承 |
2.1.3 中医药知识转移 |
2.1.4 中医药知识创新 |
2.2 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研究 |
2.2.1 国外知识产权管理的研究 |
2.2.2 国内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
2.3 中医药知识产权的相关研究 |
2.3.1 国内研究 |
2.3.2 国外传统知识保护研究 |
2.4 中医药国际化的相关研究 |
2.4.1 国外国际化的研究 |
2.4.2 国内中医药国际化的研究 |
2.5 组织管理制度层面的相关研究 |
2.5.1 制度理论的相关研究 |
2.5.2 斯科特社会学制度主义的相关研究 |
2.6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2.6.1 以往研究的肯定之处 |
2.6.2 以往研究的局限性 |
第三章 名医工作室及其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 |
3.1 名医工作室及其发展沿革 |
3.1.1 名医工作室及其设立目的 |
3.1.2 名医工作室的发展沿革及现状 |
3.2 名医工作室知识成果 |
3.3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及其特征 |
3.3.1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的界定 |
3.3.2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内容 |
3.3.3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特征 |
3.4 名医工作室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
3.4.1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及其现状 |
3.4.2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存在问题 |
第四章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改进新思路及其模型构建 |
4.1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改进新思路 |
4.1.1 斯科特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 |
4.1.2 知识传承与创新视角下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
4.1.3 小结 |
4.2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概念模型构建 |
4.2.1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潜变量选取 |
4.2.2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影响因素概念模型的构建及变量解释 |
4.3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
4.4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4.4.1 调查问卷设计 |
4.4.2 调查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
第5章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模型的回归验证分析 |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 |
5.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5.3 测量模型 |
5.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5.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5.4 结构模型 |
5.5 假设检验 |
5.6 中介效应检验 |
5.6.1 资源的中介效应 |
5.6.2 行为的中介效应 |
5.6.3 资源、行为的中介效应 |
5.7 结果讨论 |
5.7.1 得到验证的假设出发 |
5.7.2 未得到验证的假设出发 |
5.7.3 得到检验的中介效应出发 |
第六章 推进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政策措施 |
6.1 重点挖掘提高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内生动力 |
6.1.1 确立名医工作室及相关人员的知识产权管理价值观 |
6.1.2 规范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技术行为及操作流程 |
6.1.3 提高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及水平 |
6.2 健全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法律法规 |
6.2.1 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
6.2.2 健全中医药知识产权运营的立法 |
6.2.3 完善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配套政策 |
6.3 构建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文化—认知氛围 |
6.4 配给合适的知识产权管理资源 |
6.4.1 配给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 |
6.4.2 配给知识产权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源 |
6.5 提升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行为 |
6.5.1 加强名医工作室对具体知识产权的管理 |
6.5.2 提高名医工作室对名老中医隐性知识的管理能力 |
6.5.3 提高名医工作室参与国际化标准的能力 |
第七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冋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浅析医院普通制剂发展的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国医疗机构制剂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J]. 蔡明远,张翠莲,周亮,颜青,左玮. 中国药房, 2022
- [2]山东XLT药业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庞世友. 山东大学, 2021(02)
- [3]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4]医院制剂管理研究 ——以某市医院制剂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为例[D]. 吴涌.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5]中医院及其特色诊疗空间设计研究 ——以广州、深圳为例[D]. 刘国伟. 深圳大学, 2020(10)
- [6]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D]. 苏冬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7]医疗机构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与安全性研究 ——以我院活血接骨止痛膏为例[D]. 于红.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8]盐酸头孢噻呋在鸭体内的生物药剂学分类及药动学研究[D]. 沙金丹.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9]东北地区中医药治疗肺癌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评价研究[D]. 王世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10]国家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研究[D]. 张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