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心病患者脑血流图变化初步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韩萍[1](2009)在《复健片调控NEI网络干预肝肾阴虚证以“异病同治”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滋补肝肾中药复健片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干预肝肾阴虚证以“异病同治”的微观机制。方法:基于“异病同治”的中医理论,以老年性痴呆及中风后遗症的肝肾阴虚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复健片对肝肾阴虚证的干预作用,初步探索滋补肝肾中药“异病同治”的微观机制。临床研究分为三部分:(一)观察复健片干预肝肾阴虚证,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作用;(二)观察复健片干预肝肾阴虚证,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三)探讨复健片调控NEI网络干预肝肾阴虚证以“异病同治”的微观机制。结果:老年性痴呆和中风后遗症肝肾阴虚证患者NEI网络存在相同程度的紊乱,表现在DA、NE、ATCH、CD4+、CD4+/CD8+、IL-2、β-EP表达降低,CD8+、IL-6含量增高等多个方面。复健片可上调DA、NE、ATCH、CD4+、CD4+/CD8+、IL-2、β-EP的表达,降低CD8+、IL-6的含量,具有增强免疫、促进神经递质分泌及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调控紊乱的NEI网络干预肝肾阴虚证候,对老年性痴呆和中风后遗症均有较好的疗效。结论:NEI网络是肝肾阴虚证的生物学基础之一。滋补肝肾中药可通过调控NEI网络,干预肝肾阴虚证候,进而达到“异病同治”的目的。
刘春华[2](2005)在《血管性眩晕症气虚血瘀型动物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切实可行的具有病证结合特点的血管性眩晕症气虚血瘀型动物模型,并拟建立相对完备的行为、体征客观定量的评估体系。方法:选取健康日本大耳白兔16只(体重2.0±0.3kg/只),按体重由小到大编号,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造模组8只,对照组8只。首先将组织硬化剂注射至模型组家兔左侧颈椎横突软组织,造成左侧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血流降低以建立慢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饥饿、高脂饮食复合因素制作出气虚血瘀证模型;然后将初步符合气虚血瘀证的动物选出,用旋转法诱发动物产生眩晕症。通过观察造模前后大耳白兔的行为、体征、体重、血液流变学、跳台耗时及脑血流图变化;比较模型组与正常组家兔脑干前庭神经核组织切片、肝脏DNA含量、跳台耗时;以跳台耗时作为评估眩晕程度和持续时间的指标。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脑干前庭神经核组织切片神经结构基本正常,并没有呈现急性缺血、缺氧样改变;旋转后跳台耗时明显延长,体征、体重、行为及肝脏DNA含量等气虚血瘀证量化评分增高。2.造模前后相比,模型动物的脑血流量明显下降,跳台耗时明显延长,血液流变学指标、行为表现、体重等发生改变。结论:该模型具有病证结合特点,不仅能够很好的反映眩晕程度及眩晕持续时间,而且能很好的反映中医气虚血瘀证候,可有效地应用于抗血管性眩晕中药的研究。经2005年度文献检索查新尚未发现国内外有相同的研究。
史学军[3](2003)在《川芎嗪对慢性肺心病相关指标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观察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0例,其中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岁。用川芎嗪治疗前后止使用血管扩张剂、洋地黄制剂、激素、利尿剂及停止吸氧后。在急性感染得到控制后,将川芎嗪360mg加入 5%葡萄糖液3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用药10d。用药前后,分别查血液粘稠度、动脉血气PaCO2及PaO2、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肺血流图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川芎嗪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相关指标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分析其机理如下:伌ㄜ亨河忻飨浴盎钛觥惫δ埽唇档脱赫吵硇浴U庖蛔饔靡盐矶嗍笛檠芯恐な怠?川芎嗪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降低肺动脉高压。缺氧改善,肺小动脉痉挛缓解,血流阻力减少,右心搏血量增加,右心功能随之改善。?川芎嗪具有动脉血气降低PaCO2,而升高PaO2及SaO2,推测其机理可能与扩张肺小动脉,改善微循环,改善肺泡有效通气,从而恢复V/Q比例失调有关。
福建省卫生厅科教处[4](1986)在《福建省1985年部分医药卫生科研进展情况》文中指出 一、预防医学研究 (一)环境地质与地方性甲状腺肿关系的研究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地方病。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和光泽县卫生防疫站等单位联合,选择病情较重且地方性克汀病病人较多的光泽县作为研究点,经对病情、环境、地质以及饮食等多方面的分析调查,查明了光泽县地甲病与地貌类型、土壤成因、水文地质条件等环境地质的相互关系,探讨了该县不同饮用水源、不
谢秉煦,张赐龄,李溢煊,黄小兰[5](1983)在《肺血流图影响因素探讨之一——慢性肺心病血液流变学与肺血流图变化关系的初步观察》文中研究说明 有关肺血流图在慢性肺心病辅助诊断的临床意义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肺血流图检查受诸因素的影响:如胸腔积气、积液等病理因素,可直接影响肺阻抗血流图各项指标的变化,血液流变性如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等因素,对阻抗信号亦有影响。本文通过对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的血液流变学和肺血流图检查的变化,试图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张大宁,张大千[6](1982)在《补肾法对老午肾虚患者脑电及脑血流影响的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藏精,精生髓”,“脑为髓之海”,肾与脑的关系尤为密切。临床上对于各种脑的病症,广泛使用补肾法,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肾与脑的关系,以及补肾法的机理,我们对随机抽样的150例老年肾虚患者(包括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俱虚)进行了补肾治疗前后的脑电及脑血流描记,初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联系,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分析 1.本组150例随机抽样肾虚患者,均为
汪桐,朱加隆[7](1980)在《肺心病人肺血流图的观察》文中指出 近年来,血流图描记(Recgraphy)用于临床研究日益广泛。脑血流图与肢体血流图的研究已积累了不少资料。但肺血流图的观察报导不多,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肺循环机能状态的临床检查,一般凭借 X 光、同位素、心脏插管、心电图等方法。这些方法有的灵敏度不高,有的操作复杂或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肺血流图描记方法简便,连续
徐庆海[8](1980)在《脑血流图对于脑动脉硬化分期的探讨——附148例脑血流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为探求脑血流图(脑电阻图)对脑血管功能状态的分期指标,对148临床拟诊脑动脉硬化患者的脑血流图做了分期判定。并与眼底等检查做了对照分析,结果如下:一、仪器、对象、方法:(一)仪器:采用吉林市广播器材厂
徐庆海[9](1980)在《脑血流图对于脑动脉硬化病变分期的体会》文中研究表明 为探求脑血流图(脑电阻图)对脑血管功能状态的分期指标,对148例临床诊断脑动脉硬化患者的脑血流图做了分期判定,并与眼底等检查做了对照分析,结果如下。
韩中胜[10](1980)在《血流图的原理及其应用(综述)》文中认为 一、概况血流图法(Rheography)是电阻抗容积描记法(Electrical Impedance Plethys-mography)的习惯称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根据体外非创伤性检查生物体电阻抗,从而较客观地估价生物体各部分搏动性血容量供给程度的生物物理学方法。自 Mann(1937)使用惠斯登电桥记录了四肢电阻抗容积之后,桥式电阻抗客积描记法在国外逐渐普及,陆续用于脑、心、肺、肝、肾、及胎儿等组织的电阻抗容积描记。
二、肺心病患者脑血流图变化初步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心病患者脑血流图变化初步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复健片调控NEI网络干预肝肾阴虚证以“异病同治”的理论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复健片调控NEI 网络干预肝肾阴虚证以“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异病同治的理论探析 |
一、异病同治的内涵 |
二、异病同治的理论源流 |
三、异病同治的运用 |
(一) 辨证论治是前提 |
(二) 病证结合是关键 |
第二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与证 |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简介 |
(一) NEI 网络的信息分子及信息传递 |
(二) NEI 网络的自身调节通路 |
(三) NEI 网络的内部调节机制 |
二、中医学对“证”的认识 |
(一) “证”的内涵 |
(二) “证”的特点[29-30] |
三、NEI 网络与证相关性的理论探析 |
第三节 肝肾阴虚证是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候之一 |
一、中医学对肝肾阴虚证的认识 |
(一) 肝肾之阴的内涵 |
(二) 肝肾阴虚证的定义及证候分析 |
(三) 肝肾两脏之阴易同时受损的缘由——肝肾同源 |
(四) 肝肾阴虚证病因的多元性 |
二、肝肾阴虚证致病的广泛性 |
(一) 肝肾阴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 |
(二) 肝肾阴虚是脑卒中的基本病机 |
三、肝肾阴虚证候与NEI 网络相关性的理论探析 |
(一) 肝肾功能活动系统与NEI 网络联系密切 |
(二) 肝肾阴虚证与NEI 网络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
第四节 复健片组方体现滋补肝肾治法 |
一、复健片方义分析 |
二、复健片配伍特点 |
(一) 药专力宏 |
(二) 阴阳并举 |
(三) 肝肾双补 |
(四) 补中寓行 |
(五) 峻缓适宜 |
三、复健片现代药理研究概要 |
(一) 何首乌 |
(二) 桑寄生 |
(三) 草决明 |
(四) 海马 |
(五) 淫羊藿 |
四、复健片调控NEI 网络干预肝肾阴虚证以“异病同治”的可行性分析 |
(一) 复健片的临床疗效 |
(二) 复健片对肝肾阴虚证动物模型NEI 网络的调控作用 |
第二部分 复健片调控NEI 网络干预肝肾阴虚证以“异病同治”的临床研究 |
第一节 临床试验方案 |
一、西医诊断标准 |
(一) AD 的诊断标准 |
(二) 中风的诊断标准 |
二、中医辨证标准 |
三、病例纳入标准 |
(一) AD 纳入标准 |
(二) 中风后遗症纳入标准 |
四、病例排除标准 |
(一) AD 病例排除标准 |
(二) 中风后遗症病例排除标准 |
五、试验中止或撤退标准 |
六、剔除病例标准 |
七、疗效判定标准 |
(一) AD 疗效判定标准 |
(二) 中风后遗症疗效判定标准 |
八、分层、分组及干预方法 |
(一) AD 的分层 |
(二) 中风后遗症的分层 |
(三) 干预方法 |
九、观测指标 |
(一) 安全性观测指标 |
(二) 疗效判定指标 |
十、统计学方法 |
第二节 复健片调控NEI 网络干预肝肾阴虚证治疗AD 的临床研究 |
一、病例来源 |
二、治疗前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检验 |
(一) 性别年龄 |
(二) 患者病程 |
(三) 文化程度 |
(四) 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 |
(五) 治疗前两组患者HDS 平均积分 |
(六) 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 平均积分 |
(七) 治疗前两组患者ADL 平均积分 |
(八) 治疗前两组患者FAQ 平均积分 |
(九) 治疗前脑血流图评分 |
(十) 治疗前血清SOD 的含量 |
(十一) 治疗前血清LPO 含量 |
(十二) 治疗前雌二醇的含量 |
(十三) 治疗前睾酮的含量 |
(十四) 治疗前雌二醇与睾酮的比值 |
(十五) 治疗前NEI 网络指标 |
三、治疗结果 |
(一) 临床总疗效 |
(二) 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三) 治疗前后HDS 积分比较 |
(四) 治疗前后MMSE 积分比较 |
(五) 治疗前后ADL 积分比较 |
(六) 治疗前后FAQ 积分比较 |
(七) 治疗前后脑血流图评分 |
(八) 治疗前后血清SOD 含量 |
(九) 治疗前后血清LPO 含量 |
(十) 治疗前后血清E2含量 |
(十一) 治疗前后血清睾酮含量 |
(十二) 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与睾酮含量的比值 |
(十三) 治疗后NEI 网络指标的疗效比较 |
(十四) 安全性检测结果 |
四、复健片对AD 的临床疗效分析 |
(一) 提高认知功能 |
(二) 改善肝肾阴虚症状 |
(三) 干预危险因素 |
(四) 调控紊乱的NEI 网络 |
第三节 复健片调控NEI 网络干预肝肾阴虚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
一、病例来源 |
二、治疗前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检验 |
(一) 性别年龄 |
(二) 患者病程 |
(三) 病情程度及CSS 评分 |
(四) 既往史及伴发疾病 |
(五) 日常生活依赖程度 |
(六) 病残程度 |
(七) CT 扫描情况 |
(八) 治疗前NEI 网络指标 |
三、治疗结果 |
(一) 临床总疗效 |
(二) 对病残程度分级的影响 |
(三) 对神经功能评分(CSS)、BI 指数、MMSE 评分的影响 |
(四) 对临床症状的影响 |
(五) 对血流变的影响 |
(六) 对血脂的影响 |
(七) 对脑血流的影响 |
(八) 对复中率的影响 |
(九) 治疗后NEI 网络指标的疗效比较 |
(十) 安全性检测结果 |
四、复健片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
(一) 提高神经功能 |
(二) 改善肝肾阴虚症候 |
(三) 干预危险因素 |
(四) 调控紊乱的NEI 网络 |
第四节 复健片调控NEI 网络干预肝肾阴虚证以“异病同治”机制的临床研究 |
一、病例来源 |
二、治疗前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检验 |
(一) 性别年龄 |
(二) 患者病程 |
(三) 文化程度 |
(四)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肾阴虚证候症状及体征 |
(五) 治疗前两组患者NEI 网络指标 |
三、疗效比较 |
(一) 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阴虚证候症状及体征 |
(二) 治疗后两组患者NEI 网络指标 |
四、小结 |
第五节 讨论 |
一、复健片调控NEI 网络干预肝肾阴虚证以“异病同治”的微观机制 |
(一) 复健片对肝肾阴虚证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调控 |
(二) 复健片对肝肾阴虚证患者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的调控 |
(三) 复健片对神经-免疫系统功能的调控 |
(四) 复健片对NEI 网络信息分子的调控 |
(五) 复健片对NEI 网络的整体性调控 |
二、复健片调控NEI 网络干预肝肾阴虚证以“异病同治”的生物学基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科研成果 |
详细摘要 |
(2)血管性眩晕症气虚血瘀型动物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高脂饲料 |
1.3 试剂与器材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方法 |
2.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模型制作方法 |
2.3 气虚血瘀证模型制作方法 |
2.4 气虚血瘀症候分级、分度判定方法 |
2.5 逃避刺激反射训练方法 |
2.6 脑血流图的描记与分析方法 |
2.7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与分析方法 |
2.8 眩晕症诱发产生方法及跳台耗时的观测方法 |
2.9 肝脏DNA含量的测定方法 |
2.10 脑干前庭神经核组织切片及观察方法 |
3.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行为学改变 |
1.1 体重、行为表现比较 |
1.2 跳台耗时比较 |
2.脑血流图改变 |
3.血液流变学改变 |
4.肝脏DNA含量对比 |
5.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眩晕的认识 |
1.1 眩晕的概念及分类 |
1.2 眩晕的发病机理 |
1.3 血管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
1.3.1 临床表现 |
1.3.2 药物治疗 |
1.3.3 其他治疗 |
2.中医对眩晕发病机理的认识 |
3.制作血管性眩晕动物模型的实验依据 |
4.制作气虚血瘀证模型的实验依据 |
5.实验结果探讨 |
5.1 跳台耗时结果探讨 |
5.2 脑血流图结果探讨 |
5.3 血液流变学结果探讨 |
5.4 行为观察结果、体重及肝脏DNA含量结果的探讨 |
5.5 总结 |
6 研究展望 |
结论 |
课题来源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图Ⅰ 脑血流图片 |
附录图Ⅱ 脑干前庭神经核组织切片图 |
附录Ⅲ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3)川芎嗪对慢性肺心病相关指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Abstract) |
上篇文献综述 |
综述一:川芎嗪药理研究进展 |
1. 药效学研究 |
1.1 扩血管、降压作用 |
1.2 改善心功能,保护心肌细胞 |
1.3 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滞度 |
1.4 改善微循环 |
1.5 其它作用 |
2. 药代动力学研究 |
3. 毒理学研究 |
综述二:川芎嗪治疗肺心病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 |
1. 临床应用 |
2. 实验研究 |
3. 中医理论研究 |
综述三:现代医学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认识 |
1. 分类 |
2. 发病机制和病理 |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4. 慢性肺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发生机制 |
5. 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动脉高压的无创性诊断 |
6. 扩血管药物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评价 |
7. 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的治疗 |
8. 诊断标准 |
9. 川芎嗪注射液的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 |
前言 |
下篇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临床资料分析与疗效观察结果 |
4. 讨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肺血流图 |
四、肺心病患者脑血流图变化初步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健片调控NEI网络干预肝肾阴虚证以“异病同治”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 韩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2]血管性眩晕症气虚血瘀型动物模型的建立[D]. 刘春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5(04)
- [3]川芎嗪对慢性肺心病相关指标影响的研究[D]. 史学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2)
- [4]福建省1985年部分医药卫生科研进展情况[J]. 福建省卫生厅科教处. 医学研究通讯, 1986(07)
- [5]肺血流图影响因素探讨之一——慢性肺心病血液流变学与肺血流图变化关系的初步观察[J]. 谢秉煦,张赐龄,李溢煊,黄小兰. 中山医学院学报, 1983(Z1)
- [6]补肾法对老午肾虚患者脑电及脑血流影响的观察[J]. 张大宁,张大千. 辽宁中医杂志, 1982(01)
- [7]肺心病人肺血流图的观察[J]. 汪桐,朱加隆. 皖南医学, 1980(12)
- [8]脑血流图对于脑动脉硬化分期的探讨——附148例脑血流图分析[J]. 徐庆海. 煤矿医学, 1980(Z1)
- [9]脑血流图对于脑动脉硬化病变分期的体会[J]. 徐庆海. 山西医药杂志, 1980(06)
- [10]血流图的原理及其应用(综述)[J]. 韩中胜. 医卫通讯, 19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