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罗路[1](2021)在《新课标背景下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 ——以重庆永川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侯萍[2](2021)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语文“人物描写”教学的原则和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以课程标准为研究依据,以中学语文教材为载体,以中学语文人物描写教学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人物描写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本论文的主体部分是三个章节,其中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语文人物描写教学策略是本文研究的重中之重。第一章是对语文核心素养和人物描写的概述。首先,分别对语文核心素养、人物描写以及核心素养和人物描写的关系进行论述;其次,整理了中学语文教材中人物的类型,以及论述了塑造这些人物的方法,该部分为下文的研究作了铺垫;最后,就核心素养视域下人物描写教学应遵循的原则进行论述,这为第三章的教学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南。第二章立足于问卷调查分析了人物描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学语文人物描写教学问题有许多,笔者主要从人物描写教学的轻视化、分析简易化、鉴赏程式化、分析应试化以及写作脸谱化这几个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第三章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方面入手提出教学策略,在教师方面,教师要正视人物描写的地位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在学生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结合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以下人物描写教学策略:品词析句,学会语言建构;写作训练,提升语言运用;对比教学,促进思维发展;深入阅读,挖掘思维深度;深情朗读,融入审美情景;精心设计,创造审美体验;专题阅读,挖掘文化深度。
黄春荣[3](2021)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读写融合研究》文中认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余映潮为代表的一批教学一线的名师相继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明显。本文在此理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读写融合”的教学理念。如果说“结合”侧重于形式上的有效衔接,那么“融合”更侧重于内容上的“深度融合”。随着统编教材的使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读写问题日益突出:古诗文教学中如何融“读”、“写”这两部分为一体,如何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生成性,一直是初中语文老师们困扰的问题。本选题旨在结合相关权威理论,通过对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现状的区域问卷调查和访谈,搜集整理一线教师关于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的相关情况的资料,列举出了古诗文教学中的读写融合的写作案例,进一步提出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读写相融合的策略,并且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策略的操作性和有效性。引言部分写出了论文研究的问题缘起、研究综述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正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围绕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的现状,结合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通过数据分析,指出了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从“积累古诗文经典素材”和“学习不同题材古诗文中的不同方法”两个维度分析了“以读促写”的策略,这是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策略实施的前提。第三章从“以写促读”这一读写融合动力角度,分别提出了几种以写促读策略,即通过“表格提纲”式的概写促文言文的比较阅读与古诗词的拓展阅读;通过“圈点批注”式评写促古诗文的精读和细读;通过“故事改编”式改写促古诗文的趣读。第四章从“读写融合”的高度,提出了初中古诗文读写融合的宏观策略,分别从把握教材中单元写作目标及读写练习的融合点、选择有效的读写材料、设计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读写融合活动和营造良好的古诗文读写融合环境等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的实施策略。第五章列举出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课例《三峡》和《行路难》(文言文篇和古诗词篇),并通过课例分析,论证了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李雯[4](2020)在《初中语文游记文言文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游记文言文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教学内容,其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字难认、句难断、译难准、意难清四个老大难问题,往往让语文教师难以招架。而对于文言文基础浅薄的初中生来说,要领会游记文言文之中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精神之美,也存在相当难度。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文言文单纯机械式教法和强制性的记忆,常常让初中生对游记文言文的学习兴趣骤减。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初中游记文言文教学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改善中学生文言文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人教版初中游记文言文的教学要点进行总体分析,从知识点层面分析其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其次以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大汾中学为调查对象,对目前初中生在游记文言文学习方面存在的兴趣不足,知识点孤立、读写不统一等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元化激发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读写同步统一、增强内容意韵感悟等改进策略。同时,还以《岳阳楼记》为例,进行教学方法课例优化示范,以便为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及中学语文教育研究者提供借鉴参考。
何艳琼[5](2020)在《微课在乡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贵州省习水县为例》文中指出微课在现代教育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能力,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当前微课教学的实际情况看,目前微课教学已经被应用到了地理、语文、化学等多学科中,尤其是对于地理这门知识较为抽象的学科,应用微课教学可以提高知识点的表达能力,因此成为我国初中教学中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采用案例教学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基本方法,选择贵州省习水县初中作为研究对象,对习水县当前乡镇初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现状展开调查,通过调查指出当前习水县在初中地理微课教学中存在着微课前期分析不足、课程设计没有针对性、缺乏必要的课程开发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对习水县初中地理微课教学从微课前期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实施方法进行了重新设计。为了进一步验证验证微课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本文还选择了《地球的运动》和《土城古镇》采用微课进行设计,并对案例微课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验证了其有效性。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微课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因此可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展并加以改进。本文还认为,要想提高乡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一是要加强政府的重视程度,从资金和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二是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微课教学的培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及加强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三是教师应该不断开发精品课程,重视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并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四是学生应该培养微课学习兴趣,积极加入到微课学习中来。
王琦[6](2020)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840-1949年,是中华民族在外族入侵下历经种种劫难而最终实现独立的历程,这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激励中国人民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浴血奋战,用鲜血铸就了无私奉献、勇往直前、先人后己等革命精神,并通过一些革命遗迹表现出来,构成了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传统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之源,也是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使命感的重要素材。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决定着历史课堂教学在革命传统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且必要的角色。根据对学生问卷调查以及教师的访谈分析,当前历史教学中的革命传统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高中生对革命传统的认知较浅薄、对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革命传统的情感认知有限、缺乏一定行为外化。在革命传统的教学方面,也存在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教育内容趋向功利化等问题。针对当前革命传统教育的问题,从内部原因、外部原因进行分析。内因主要包括青少年的自我约束能力有待提高、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缺乏科学的方法、革命传统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有待改善。外因则具体分析了当前的国际政治形势、思想文化的传播、经济发展状况对高中学生价值观、民族观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良莠不齐的信息对高中学生道德观的冲击。在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利用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帮助高中生扣好人生的纽扣,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是历史学科中家国情怀教育的体现,也是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因此高中生要主动了解战争年代的历史,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严以律己。高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革命传统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行不言之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高中生的思维认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革命文化与时代文化相结合。
张玙璐[7](2020)在《小学高年级古诗词分类及教学方法的对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明确与推进,部编版教材中古诗词教学篇目占有比例的增多。本论文尝试对部编版小学高年级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进行分类,对教学方法开展对应研究。绪论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开展研究综述。除绪论与结语外,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研究依据以及部编版小学高年级古诗词分类。本论文以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研究依据。本论文根据教材单元导语与古诗词教学重点,对部编版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进行分类,为了提高分类的科学意义,将人教版高年级古诗词分类列入其中,和部编版形成对比。并将部编版小学高年级古诗词分为山水诗、田园诗、送别诗、咏物诗、爱国诗五大类,分析各类别古诗词特点。第二章语文核心素养目标下的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原则。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学段的养成需求,考虑到小学高年级学习目标,结合古诗词各类别特点,本论文提出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发展教学原则:语言方面——在古诗词语言实践活动中注重积累与总结;思维方面——发展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逐步提升思维品质;审美方面——诗词欣赏时增进美感体验,学会辨析与表达美好情感;文化方面——在赏读中热爱,在理解中弘扬。第三章当前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对小学生古诗词分类的认知情况及具体实践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发现当前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包括:在语言方面,教学存在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练习安排不足的问题;在思维方面,教学存在缺乏自主深入挖掘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在审美方面,教学存在漠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的问题;在文化方面,教学存在课后拓展少趣味性与生活化运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教师忽略古诗词框架的系统性建构;认为古诗词知识传递是主要教学任务;缺乏对学习板块的整体性认识;对审美偏爱与审美理想缺乏关注、引导;缺乏对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养成。第四章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改进策略。根据小学高年级古诗词分类及特点研究、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古诗词教学原则、如今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本论文提出五种诗词更为适合的教学方法:山水诗更注重锻炼学生想象诗中意境,将山水诗与写景状物的写作训练相结合进行教学;田园诗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述诗词中叙述的田园趣事;送别诗更注重创设诗中送别情境,用小组演绎的合作探究方式深入体会诗人情感;咏物诗更注重触物兴感,培养学生借物表达内心感动的写作能力;爱国诗更注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品读解密、赏析诗词的能力。并举出课本中的诗词为例进行教学方法适用。
白雪晴[8](2020)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研究》文中提出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下不断发展,美育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热议的话题。学生的情感与审美能力会在高中阶段迅速发展,高中语文课程的设置又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培养情感认知的重要途径。因此,将美育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对语文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美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际调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绪论部分梳理了美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进而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意义。同时梳理了美育、语文美育和高中语文美育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探讨美育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通过对美育和高中语文教学概念的梳理,指出二者的差异性与同向性以及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形成高效高质课堂教学、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第三章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归纳总结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第四章针对上一章中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尝试提出应对的对策,提出了加强师范类院校美育教育,增加在职教师的美育培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深入挖掘语文课堂审美资源,建立有效的美育评价标准;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立体有机的美育大环境四项对策。
孙雅薇[9](2020)在《历史教学中海权观念培养研究 ——以部编版初中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21世纪全球一体化进程加深,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多,能源问题、领土争端等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中国作为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十万八千余公里的海岸线的海洋大国,保护我国海洋资源,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显得尤为重要。而一个海权大国不仅仅需要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更重要的是使海权为国家战略发展服务,这就需要国民了解海洋、研究并保护海洋,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而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承载着祖国的希望,其海权观念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海洋事业的发展,并且初中阶段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学段,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的关键时期。所以培养初中生的海权观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通过笔者的论述能够让广大历史教师更加重视对初中生海权观念的培养。帮助学生在认识一些现实的问题是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并且加强学生对一些领海争端问题、海洋资源争夺问题的关注,在正确海权观念的引导下理性爱国。本文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论述了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并就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发展动态进行了总结。本文第二部分为初中历史教学开展海权观念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学生海权观念的培养是时代和国内外形势的需要。通贯古今的历史学科则让学生以独特的视角看待当下的海洋问题。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能够反映出海权的内容丰富,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本选题的实施提供了依据。本文第三部分以乌鲁木齐为例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海权观念培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选取三所不同学校的学生以及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问卷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解决问题,让论文更加有实效性和实践性。本文第四部分以课例以及活动策划的形式为培养初中生海权观念提出了相关建议。
张丽[10](2020)在《试论乡土音乐资源在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几点尝试》文中提出乡土音乐资源属于一种传统的音乐文化表现形式,地方特色较为鲜明,本身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由民间器乐、民间曲艺及民间戏曲等形式构成。为了丰富中学音乐教学内容,应加大对乡土音乐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以丰富音乐课程理论体系,提升校本课程开发效果及质量,有效地解决中学音乐资源缺乏的现状,构建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推动中学音乐教学改革。
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2)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语文“人物描写”教学的原则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中学语文人物形象的研究 |
2.中学语文人物描写的研究 |
3.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案例分析法 |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人物描写概述 |
(一)相关概念的阐释 |
1.语文核心素养 |
2.人物描写 |
(二)中学语文主要人物类型 |
1.勤劳质朴型 |
2.坚强勇敢型 |
3.聪明机智型 |
4.无力反抗型 |
5.浅薄势利型 |
6.虚伪丑恶型 |
(三)中学语文人物描写方法 |
1.外貌描写 |
2.语言描写 |
3.动作描写 |
4.细节描写 |
5.心理描写 |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语文“人物描写”教学原则 |
1.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 |
2.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 |
3.在审美鉴赏和创造方面 |
4.在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 |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语文“人物描写”教学问题及原因 |
(一)中学语文人物描写教学问卷分析 |
1.调查问卷的编制 |
2.调查对象的选择 |
3.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
(二)中学语文人物描写教学问题及原因 |
1.人物描写教学轻视化 |
2.人物描写分析简易化 |
3.人物描写鉴赏程式化 |
4.人物描写分析应试化 |
5.人物描写写作脸谱化 |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语文“人物描写”教学策略 |
(一)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
1.教师要正视人物描写的地位 |
2.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
3.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4.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5.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
(二)人物描写的教学策略 |
1.品词析句,学会语言建构 |
2.写作训练,提升语言运用 |
3.对比教学,促进思维发展 |
4.深入阅读,挖掘思维深度 |
5.多元朗读,融入审美情景 |
6.精心设计,创造审美体验 |
7.专题阅读,挖掘文化深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学语文人物描写艺术教学研究问卷调查 |
致谢 |
(3)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读写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问题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的现状 |
第一节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的现状的调查 |
第二节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情况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以读促写—古诗文教学中的读写融合实施的前提 |
第一节 积累古诗文经典素材,为写作提供基础 |
第二节 学习不同题材古诗文中的不同方法,为写作提供方法借鉴 |
第三章 以写促读—古诗文教学中的读写融合策略实施的动力 |
第一节 “表格提纲”式概写促文言文的比较阅读与古诗词的拓展阅读 |
第二节 “圈点批注”式评写促古诗文的精读与细读 |
第三节 “改编故事”式改写促古诗文的趣读 |
第四章 读写融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策略实施的归宿 |
第一节 研究教材中单元写作的目标和读写练习的融合点 |
第二节 把握意象和意境,选择有效的读写材料 |
第三节 设计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读写融合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读写能力 |
第四节 营造良好的古诗文读写融合环境,让学生用自己的作品来激励自己 |
第五章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读写融合课例 |
第一节 八上《三峡》读写融合教学课例(文言文类) |
第二节 九上《行路难》读写融合教学课例(古诗词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初中语文古诗文读写融合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2 初中古诗文读写融合问卷调查表(教师版) |
附录3 初中古诗文读写融合教学情况访谈提纲(教师)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初中语文游记文言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三)文献综述 |
一、初中游记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 |
(一)游记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和结果分析 |
(二)游记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初中生学习游记文言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
2.教师游记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初中游记类文言文教学现状成因分析 |
二、初中游记文言文的主要篇目和常用教学方法 |
(一)教材中游记文言文的主要篇目与编排得失 |
(二)初中游记文言文常用教学方法及其得失 |
三、初中游记文言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
(一)学生学法方面的改进策略 |
1.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游记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
2.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能力的培养与辅导 |
3.拓展中学生游记文言文自学实战训练类型 |
4.发挥多元化评价在游记文言文学习中的作用 |
(二)教师教法方面的改进策略 |
1.摒弃功利思想,以新课标为教学基准 |
2.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勇于探索创新 |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学习情境 |
4.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
四、《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示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调查问卷 |
致谢 |
(5)微课在乡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贵州省习水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研究的概念界定 |
2.2 微课的作用与分类 |
2.2.1 微课的作用 |
2.2.2 微课分类 |
2.3 初中地理微课适用范围 |
2.4 理论基础 |
2.4.1 认知学习理论 |
2.4.2 情境学习理论 |
2.4.3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
3 贵州省习水县乡镇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现状分析 |
3.1 贵州省习水县乡镇初中概况 |
3.2 初中地理微课教学问卷调查 |
3.2.1 问卷设计 |
3.2.2 问卷发放 |
3.2.3 问卷调查对象分析 |
3.2.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 贵州省习水县乡镇初中地理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
4 贵州省习水县乡镇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 |
4.1 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
4.1.1 学习者中心原则 |
4.1.2 互动性原则 |
4.1.3 合理选择课程原则 |
4.2 微课教学设计 |
4.2.1 微课前期分析 |
4.2.2 课程设计 |
4.2.3 课程开发 |
4.2.4 课程实施 |
4.2.5 课程评价 |
5 案例分析 |
5.1 微课应用 |
5.1.1 《地球的运动》微课应用 |
5.1.2 《土城古镇》微课应用 |
5.2 案例微课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
5.2.1 教学实验实施与分析 |
5.2.2 教学结果分析 |
5.3 案例微课实施效果评价 |
6 微课应用于乡镇初中地理教学的建议 |
6.1 政府方面 |
6.1.1 搭建微课课程信息平台 |
6.1.2 加大政府财政保障力度 |
6.2 学校方面 |
6.2.1 加大对教师微课培训 |
6.2.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
6.2.3 加强资源建设和共享 |
6.3 教师层面 |
6.3.1 重视精品资源课程开发 |
6.3.2 注重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
6.3.3 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
6.4 学生方面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性及下阶段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6)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革命传统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革命传统与革命传统教育的内涵 |
第二节 革命传统教育的特点 |
第三节 革命传统教育与历史教学的关系 |
第四节 高中历史教学中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概述 |
第二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价值 |
第一节 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必要性 |
一、历史课程目标的要求 |
二、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 |
三、历史教育功能的需要 |
第二节 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实因素 |
一、学生对革命传统知识的疏离 |
二、增强家国归属感的需要 |
第三章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革命传统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高中历史教学中革命传统教育的现状调查 |
一、高中学生对革命传统教育基本认知的调查 |
二、高中学生对革命传统教育认同的调查 |
三、对高中学生革命传统践行的调查 |
四、对高中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必要性的调查 |
五、对学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调查 |
六、教师的访谈结果及分析 |
第二节 高中历史教学中革命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高中生对革命传统的认知较浅薄 |
二、高中生对革命传统的信念不够坚定 |
三、高中生对革命传统教育的情感认知有限 |
四、高中生对革命传统的外化不够充分 |
五、革命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
六、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趋向功利化 |
第三节 高中历史教学中革命传统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引起高中生革命传统教育问题的内部原因 |
二、引起高中生革命传统教育问题的外部原因 |
第四章 充分利用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条件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
第一节 创新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
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 |
二、更新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 |
三、创新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 |
第二节 高中生要注重自我素养的提升 |
一、主动学习革命传统知识 |
二、加强自律建设 |
三、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
第三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 |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
二、家长注重言传身教 |
三、管教与引导并行 |
第四节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辅助性措施 |
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 |
二、发挥革命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
三、优化网络空间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小学高年级古诗词分类及教学方法的对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综述 |
一、研究依据及部编版教材中小学高年级古诗词分类、特点 |
(一)研究依据 |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相关要求 |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必然要求 |
(二)对不同版本、不同学段教材中古诗词进行分类比较 |
1.人教版小学4-6年级古诗词分类总结 |
2.部编版小学1-3年级古诗词分类总结 |
3.部编版小学4-6年级古诗词分类总结 |
4.部编版小学4-6年级古诗词所在单元导语呈现 |
5.不同版本、不同学段教材中古诗词分类比较 |
(三)部编版高年级古诗词分类特点及对应教学重点 |
1.山水诗词特点及教学重点 |
2.田园诗词特点及教学重点 |
3.送别诗词特点及教学重点 |
4.咏物诗词特点及教学重点 |
5.爱国诗词特点及教学重点 |
二、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目标下的小学高年级古诗词分类教学原则 |
(一)语言方面——在古诗词语言实践活动中注重积累与总结 |
1.根据不同诗词类别积累、梳理诗词语言 |
2.简单理解并初步掌握不同类别古诗词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 |
(二)思维方面——发展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逐步提升思维品质…… |
1.通过联想、想象丰富对不同类别古诗词的感受与理解 |
2.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 |
3.贴近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古诗词演绎与推理能力 |
(三)审美方面——增进赏析美感体验,学会辨析与表达美好情感 |
1.感受、体验、欣赏不同类别诗词的语言与感情 |
2.在感受不同类别诗词语言时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
3.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体会与情感 |
(四)文化方面——在赏读中热爱,在理解中弘扬 |
1.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文化、在诵读中热爱中华文化 |
2.在古今诗歌词歌对比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经典与时代 |
3.针对小学学段,在不同类别诗词中感受不同文化思想 |
三、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度归因 |
(一)小学生对古诗词分类与古诗词教学方法的认知与态度 |
1.问卷调查基本信息情况 |
2.小学生对古诗词分类的认知情况及具体实践情况 |
(二)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
1.在语言训练方面——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练习安排不足 |
2.在思维品质方面——缺乏自主的逻辑思维的强化与养成 |
3.在审美养成方面——漠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
4.在文化自信方面——课后拓展缺少个性化理解与生活化运用 |
(三)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问题归因分析 |
1.教师忽略古诗词框架的系统性建构 |
2.教师将古诗词知识的传递作为单一教学任务 |
3.教师对学习板块的整体性认识不足 |
4.教师对学生审美偏爱与审美理想缺乏关注与引导 |
5.教师缺乏古诗词学习文化传承意识的养成 |
四、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对应实践建议 |
(一)山水诗教学方法——想象诗中意境,提高写作能力 |
1.学习诗词中景物描写,激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
2.发挥想象,借助插图体会诗词的意境美 |
3.将诗歌改写成短文,锻炼学生表述能力 |
(二)田园诗教学方法——培养语言表达,感受田园童真 |
1.品读古时童真,感受乡村的生活乐趣 |
2.练习语言表达,在讲述故事中活跃思维 |
3.初步讲解古代官场文化 |
(三)送别诗教学方法——小组演绎,创设送别情境 |
1.品味题目,适时引入创作背景 |
2.开发主题课,在扮演中感受礼仪之邦 |
3.合作探究,在诗句中找寻诗人感情 |
(四)咏物诗教学方法——触物兴感,借物表达内心感动 |
1.分析诗句内容,总结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
2.分析诗歌中描述的事物,找出物与志的契合点 |
3.激发兴趣,思考你的“物品”与“志向” |
(五)爱国诗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品读解密 |
1.自主查阅资料,分析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 |
2.培养集体意识,在齐读中感受情怀 |
3.注重利用节日,在传承中找寻古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美育研究综述 |
(二)语文美育研究综述 |
(三)高中语文美育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搜集法 |
(二)调查问卷法 |
(三)综合分析法 |
第二章 高中语文美育的特点及意义 |
一、美育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 |
(一)究竟什么是美育 |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
(四)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
二、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
(一)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审美能力 |
(二)推动课堂教学实现高质量、高效率 |
(三)潜移默化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
第三章 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现状 |
(一)一线教师能够普遍认识和了解美育,但重视程度不够 |
(二)一线教师能够进行美育渗透,但并未达到自觉性和常态化 |
(三)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审美活动,但自主审美能力较差 |
(四)不同学生的审美水平不同,语文教学中并未关注差异性 |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存在的问题 |
(一)一线教师并未真正理解美育的内涵 |
(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 |
(三)美育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形成僵化的形式 |
(四)语文课堂中的美育缺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三、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
(一)一线教师美学与美育理论学习不足 |
(二)语文课堂中传统师生关系并未完全改变 |
(三)应试教育对美育实施与评价的制约 |
(四)教师对课堂内外的审美要素挖掘不够 |
第四章 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美育的对策 |
一、加强师范类院校美育教育,增加在职教师的美育培训 |
(一)加强师范类院校的美育教育 |
(二)增加在职教师的美育培训 |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 |
(一)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审美体验 |
(二)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
三、深入挖掘语文课堂审美资源,建立有效的美育评价标准 |
四、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立体有机的美育大环境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历史教学中海权观念培养研究 ——以部编版初中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概念的界定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的目的 |
1.4.2 研究的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统计分析法 |
1.5.4 课例分析法 |
1.6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2.初中历史教学开展海权观念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1 开展海权观念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
2.1.1 历史学不可替代的独特视角 |
2.1.2 国家政策的支持 |
2.1.3 当下时代发展的需要 |
2.1.4 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
2.2 开展海权观念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
2.2.1 教材涉及内容丰富 |
2.2.2 海权观在中考历史试题中的呈现 |
3.初中历史海权观念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海权观培养情况的调查问卷编制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过程与方法 |
3.2 初中历史海权观念培养现状的调查结果 |
3.2.1 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
3.2.2 教师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
3.3 问卷调查分析与成因分析 |
4.初中历史教学中海权观念培养策略 |
4.1 开展以海权为主题的课堂教学 |
4.2 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
4.3 开展多样的教学方法 |
4.4 开展与海权相关的主题活动 |
4.5 充分利用网资源,及时更新教学资源 |
4.6 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二 调查问卷(学生) |
致谢 |
(10)试论乡土音乐资源在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几点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在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乡土音乐资源的必要性 |
二、在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乡土音乐资源的方法 |
(一)感受与鉴赏 |
(二)加强表现能力培养 |
(三)音乐创造能力培养 |
(四)音乐文化教学 |
三、结论 |
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课标背景下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 ——以重庆永川中学为例[D]. 罗路. 西南大学, 2021
- [2]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语文“人物描写”教学的原则和策略研究[D]. 侯萍.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读写融合研究[D]. 黄春荣.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4]初中语文游记文言文教学研究[D]. 李雯. 江西师范大学, 2020(05)
- [5]微课在乡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贵州省习水县为例[D]. 何艳琼.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6]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研究[D]. 王琦.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7]小学高年级古诗词分类及教学方法的对应研究[D]. 张玙璐.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8]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研究[D]. 白雪晴.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9]历史教学中海权观念培养研究 ——以部编版初中教材为例[D]. 孙雅薇.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10]试论乡土音乐资源在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几点尝试[J]. 张丽. 北方音乐,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