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沈阳市人民政府[1](2018)在《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惠企政策清单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沈政发[2018]26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打通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切实解决一些政策"中看不中用"的问题,确保市政府政令畅通、说到做到,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真正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2018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
流转税管理处[2](2003)在《现行增值税涉农政策相关规定及掌握要点(二)》文中认为
郭文斌[3](2012)在《C市粮食加工行业税负情况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市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经济作物基地。近年来,国家为促进粮食加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切实促进了当地粮食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粮食加工企业的税收负担也呈现快速下降趋势,许多企业出现大量留抵税额并且常年亏损,造成税负偏低等现象。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C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并查阅大量统计文献资料,重点对粮食加工企业的税负进行研究以判断粮食加工企业的真实税负情况。通过调查分析C市粮食加工行业生产经营以及税负的真实现状,得出C市粮食加工行业实际税负水平的真实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从税收政策、税收管理两方面剖析了该问题及其出现的原因。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给予粮食加工企业较多的税收优惠政策;现行增值税法规关于进、销项计提政策的不合理规定;纳税人自行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实行消费性增值税,新增固定资产允许抵扣进项税;同时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等,以上诸多税收政策因素导致了粮食加工行业出现税负水平不合理的现象。在税收管理方面,基层单位税收管理力量薄弱,难以做到对粮食加工企业监管到位以及粮食加工企业诸如季节性强、物耗水平难以把握以及产品销售无法控制等自身的特点,加重了税务部门管理的难度,这些税收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也势必会加重粮食加工行业出现税负水平不合理即无税或税负偏低的现象。通过以上分析和研究,本文提出了从调整粮食加工企业税收政策;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粮食收购发票管理以及创新税务工作方式,加大日常管理和稽查力度三方面促进粮食加工企业税负水平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有助于形成更为完备、科学的税制,防范和降低涉税风险和税收执法风险,提高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的遵从度,创造和谐的粮食加工行业税收执法环境和纳税环境。
苏子[4](2017)在《粮食企业的增值税税务筹划探析》文中研究指明粮食企业进行增值税税收筹划,一方面,有助于降低粮食企业的税收负担,提升企业效益;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粮食企业的纳税风险。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大环境和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粮食企业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增值税税务筹划:梳理粮食企业税收政策,及时足额的享受税收优惠;销项税额的筹划中,正确处理兼营行为与混合销售行为;进项税额筹划,甄别供应商资质,进行全产业链条的筹划;细化会计核算,加强财税合作,降低税收风险。
黄毅[5](2020)在《改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政策的研究 ——基于对重庆市xx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调查》文中指出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农业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只有保证农业平稳快速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保持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壮大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证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意义;纵观全国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农业经济已是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农产品加工业自身具有“弱势群体”的特征,以及在国际上面临的各项严峻挑战,在新时代农产品加工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税收政策已不能较好的促进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如何改进支持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税收政策,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和难点,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文献检索和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不足,以兹改进;以我市一典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调研对象,对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分析其增值税税收负担和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税务方面的困难,由点及面,由此总结出现行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在详细梳理我国目前支持农产品加工业政策和借鉴总结国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税收征管三方面提出改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收政策的建议。
戴芳[6](2011)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研究》文中指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是实现小规模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生产对接的必由之路,是破解农产品卖难、农业增效难和农民增收难的战略举措。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原材料、劳动力资源、经济政策等等。在各项刺激经济的政策当中,财税政策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结构性调整和加速发展,把他作为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出台了一些财税倾斜政策。但现行财税政策,仍未能充分体现国家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产业导向,并从政策扶持的力度、广度、方式上看,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迫切需要调整与完善财税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本文运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以“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研究”为主题,以财税基本理论为研究基础,在总结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新问题的前提下,借鉴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财税政策经验,结合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政府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应采取的政策调整与完善措施。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归纳如下:第一,运用财税政策支持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有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优先发展主导产业理论、不平衡增长理论、发展极理论和供给学派税收思想为财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使财税政策支持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第二,财税政策支持的效果已经初现,我国“十一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面对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使我国无论是在财税支持手段、支持方式还是支持力度上均有必要进行调整与改进。第三,我国现行财税政策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政策性信贷和税收优惠政策四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发现,现行各种财税政策措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财税支持政策体系尚未形成、现有政策效果并未充分发挥、财政投入不足、财政补贴方式不够合理、税收优惠力度不足等,因此,对政策进行相应的完善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第四,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他们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均运用了各种财税政策工具:既大力进行财政投资、也给予可观恰当的财政补贴,还提供有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倾斜式的税收政策,并且对这些政策工具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适时地作相应的调整。完善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使各国农产品加工业得以快速发展。第五,从现行财税政策实施效应的实证分析来看,其积极效应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是衡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程度的各项指标大幅提高;其次,各农产品加工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政府的资助和税收优惠,进而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再次,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又进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第六,从我国财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各国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我国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财税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和探索新的扶持手段;在遵循WTO原则的前提下完善财政补贴方式;与时俱进地拓展信贷支持工具;进一步完善现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以促使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在短时间内赶上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
张忠军[7](2015)在《浅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增值税核算》文中研究指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我国粮食流通体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渠道作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国家在增值税等方面给予其很大的优惠。本文回顾了相关增值税政策,并就"营改增"后增值税核算的变化进行了探讨,希望近一步理清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增值税核算。
湖南省财政厅[8](2009)在《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公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湘财法〔2008〕12号HNPR-2008-12001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加快建设和谐财政,构建有利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省战略目标的政策环境,根据《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切实做好规范性文
国务院[9](2015)在《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文中指出国发[2015]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经研究论证,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90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67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取消10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将2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保留34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同时,建议取消和下放18项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行政审批和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将5项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国务院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规定。《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谭贵华[10](2012)在《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法律制度完善研究》文中认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改革以来所确立并至今仍在坚持实行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尽管历经30余年的改革发展,该体制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完善,并被实践证明仍是符合农业生产特点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但亦须正视的是,其所处的内外部制度环境及所服务的核心目标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在运行中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对此,学界虽然予以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并且在一些问题的研究上达到了极为深入的程度,但这方面的探讨也还存在一些缺陷,除了以“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为主题展开的直接特别是系统性研究较少外,其中尤为明显的不足是,这些研究更多是从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视角展开,而从法学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欠缺,尤其是从法学视角展开的系统性研究可谓尚付阙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主要是靠党和国家的政策来推动的;在此过程中,法律制度供给严重不足,这使得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尽管在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国家适时制定了一系列直接和间接涉及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法律法规,为其稳定和完善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法制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方面的法律制度供给仍不同程度地存有不足。对此,虽不应抹杀政策所具有的功用,但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的今天,更需要重视法治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完善提供保障,一方面将行之有效的政策适时地上升为法律规定,另一方面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创制推动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改革与完善的法律制度,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法律与政策的良性互动。本文即是针对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既有研究的不足并基于以上认知,站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立场,通过综合运用历史、规范、实证、比较等分析方法,在对我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形成与确立,以及其确立后的制度变迁历程加以全面、系统爬梳的基础上,立足新时期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所处的内外部制度环境,对其当前所存在的突出法律问题予以重点剖析,进而提出尽可能具体的完善对策。全文除绪论和结论,主体部分由以下5章构成。第一章——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形成与确立,乃是要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尤其是中央出台的政策立法文件的梳理,力图清晰地揭示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是如何逐步形成的,以及该体制最初被正式确立时体现的是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就总体而言,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乃是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实施农业集体化以来所形成的高度统一经营体制尤其是人民公社体制的扬弃,并且在其最初确立时体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集体统一经营”的制度架构。具体而言,一方面,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摈弃了以往具有高度集中管理特点乃至是以各种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一经营主体的经营形式;另一方面,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又传承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土地改革基础上通过农业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形成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一些重要构成要素,如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可以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在一种宽泛意义上的“双层经营”格局中不断调适的,只是由于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集体统一经营长期占据着绝对地位,直至问题积累日深并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才得以在正式层面确立起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第二章——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确立后的制度变迁及现存法律问题,旨在通过对国家所出台的相关政策立法文件的梳理和解读,系统揭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正式确立后历经30余年的改革发展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形成了哪些较为重要的制度安排,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法制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予以揭示。就总体来看,一方面,决策层基于实际情势的变化对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内涵不断予以修正,如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取代“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并形成了至今延用的正式表达,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另一方面,决策层亦充分肯定并切实支持统一经营方式的机制创新,如今在实践中总体上形成了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组织依托的三种较为典型的统一经营机制。与此同时,随着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的提出,国家逐步重视依靠法律治理农业和农村,并出台了一系列直接和间接涉及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立法,为其稳定和完善提供极为重要的法治保障。不过,尽管这方面的改革及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官方既有对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内涵的界定与实际情况不甚契合,尤其是统一经营的内涵有待拓展和予以更加正式和科学的界定;旨在落实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政策进而健全家庭承包经营机制的法律制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旨在培育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组织发展进而健全统一经营机制的法律制度供给亦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第三章——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改革与完善的总体分析,旨在通过结合前两章对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历史回顾、现状审视,就我国当前乃至今后改革与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在一个较为宏观的层面上展开分析,以期更为清晰地勾勒出在探索健全该项体制以及完善相应法律制度安排时可为之努力的方向以及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与此同时,亦为本文后两章的基本逻辑架构及相应阐述的展开作出铺垫。本章的基本结论是:其一,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内涵总体上应当界定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并与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或是多样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载体的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意味着:一方面,需要在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相关立法让农民享有长期稳定、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另一方面,健全农村统一经营机制及其法律制度不应狭隘地理解为仅重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完善其相关法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元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进而以此为依托提高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亦是落实农村统一经营机制的重要途径。其二,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深化改革总体上需要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协调农民权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在坚持市场化导向改革的基础上协调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的关系;在重视法治的保障作用的基础上协调法治保障与政策导向的关系。第四章——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法律制度的完善,乃是从具体法律制度完善的角度对前文梳理得出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现存法律问题予以回应。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核心无疑是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而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关键又在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基于此认知,本章着重分析提出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法律制度:进一步健全有关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农村承包地调整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的法律制度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应在予以适当规制的基础上,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和放宽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限制;通过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及登记的基本立法、统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及登记机构、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及登记的法律效力、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及登记程序和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法律制度等,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及登记法律制度。第五章——农村统一经营法律制度的完善,亦是从具体法律制度完善的视角对前文所揭示的农村统一经营现存法律问题予以回应。经济组织制度建设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其他各项基本经营制度发挥功能的极为必要的组织载体和制度保障。有鉴于此,并结合农村统一经营机制的创新发展方向,前文选择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济组织制度建设的视角梳理了农村统一经营法律制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章着重分析提出了以下对策:其一,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及相关法律制度。具体而言,适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专门和基本法律,重新认识和清晰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以及尽快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法人)地位。其二,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法及相关法律制度。一是拓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态法定化立法,重点在于明确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以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代表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法律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健全相应的法律运行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立法及相关法律制度,如增加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法律规定,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法律机制以更好地保障社员和交易相对人的利益,以及建立健全扶持政策的法制化实施机制。其三,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经营的相关法律制度。关键在于通过完善立法以合理引导和规范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经营的形式和范围,以及建立健全龙头企业扶持政策的法制化实施机制。
二、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3)C市粮食加工行业税负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对粮食加工企业税负研究 |
1.2.2 国内对粮食加工企业税负研究 |
1.3 本论文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论文框架 |
1.4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可能的创新点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粮食加工行业 |
1.5.2 税负 |
第二章 C市粮食加工行业实际税负情况调查分析 |
2.1 粮食加工行业概况分析 |
2.1.1 C市粮食加工行业概况 |
2.1.2 C市粮食加工行业总体特征 |
2.1.3 生产经营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
2.2 粮食加工行业税制研究分析 |
2.2.1 粮食加工行业纳税相关规定 |
2.2.2 粮食加工行业收购发票开具规定 |
2.3 粮食加工行业税负研究分析 |
2.3.1 实际税负情况调查数据分析 |
2.3.2 与粮食加工行业理论税负进行比较分析 |
2.3.3 与其他加工行业税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
第三章 C市粮食加工行业税负问题的成因分析 |
3.1 税收政策方面的原因 |
3.1.1 国家给予粮食加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过多是造成实际税负不合理的重要因素 |
3.1.2 增值税法规关于进、销项计提政策规定不科学是造成税负水平不合理的主要因素 |
3.1.3 纳税人自行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是税负水平不合理的关键因素 |
3.1.4 实行消费性增值税,新增固定资产允许抵扣进项税造成税负水平不合理的情况更趋严重 |
3.1.5 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为所得税税负水平不合理推波助澜 |
3.2 税收管理方面的原因 |
3.2.1 基层单位税收管理力量薄弱,难以做到对粮食加工企业监管到位 |
3.2.2 粮食加工企业自身的特点,加重了税务部门管理的难度 |
第四章 促进C市粮食加工行业税负水平合理化建议 |
4.1 调整粮食加工企业税收政策 |
4.1.1 继续实行收购农产品抵扣进项税政策 |
4.1.2 建议粮食加工行业尽快实行“实耗扣税法” |
4.1.3 对粮食加工企业按照简易办法计算征收增值税 |
4.2 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收购发票的管理 |
4.2.1 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信息比对数据库 |
4.2.2 推行粮食每日收购价格备案制度 |
4.2.3 与金融部门配合,准确掌握粮食加工企业资金使用信息情况 |
4.3 创新工作方式,加强日常管理与稽查力度 |
4.3.1 加强税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
4.3.2 强化税收日常管理巡查监控 |
4.3.3 创新纳税评估方式 |
4.3.4 加大税务稽查力度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进一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粮食企业的增值税税务筹划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梳理粮食企业税收政策, 及时足额享受税收优惠 |
(一) 政策一: |
(二) 政策二: |
(三) 政策三: |
(四) 政策四: |
二、销项税额筹划——正确处理兼营行为与混合销售行为 |
(一) 粮食企业兼营销售行为的筹划 |
1. 兼营不同税率、不同税目的应税行为。 |
2. 兼营应税项目与免税项目的应税行为。 |
(二) 粮食企业混合销售行为 |
三、进项税额筹划——甄别供应商资质, 进行全产业链条的筹划 |
(一) 甄别供应商资质。 |
(二) 尽量索取发票, 可以在合同中明确要求。 |
(三) 企业内部加强发票管理规范, 尽早抵扣进项税额, 进行纳税时间筹划 |
四、细化会计核算, 加强财税合作, 降低税收风险 |
(一) 遵循增值税核算最新规定, 降低税收核算人工成本 |
(二) 明细核算, 服务纳税的需求 |
(5)改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政策的研究 ——基于对重庆市xx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 |
1.3.1 国外文献研究 |
1.3.2 国内文献研究 |
1.3.3 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
1.4 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产品加工 |
2.1.2 农产品加工业 |
2.1.3 农产品加工业的特点 |
2.1.4 税收与税收政策 |
2.2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收政策理论依据 |
2.2.1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理论 |
2.2.2 供给学派的税收思想 |
2.2.3 市场失灵理论 |
2.2.4 农业保护理论 |
第三章 现行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政策梳理及评价 |
3.1 税收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影响 |
3.2 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政策演变过程 |
3.2.1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增值税税收政策演变 |
3.2.2 21世纪20年代享受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 |
3.3 农产品加工企业所得税政策演变过程 |
3.3.1 21世纪所得税税收政策演变 |
3.3.2 21世纪20年代享受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
3.4 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梳理 |
3.5 现行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政策的评价 |
第四章 农产品加工业典型案例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4.1 案例背景介绍 |
4.2 重庆市XX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税负分析 |
4.2.1 重庆市XX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增值税税负分析 |
4.2.2 重庆市XX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所得税税负分析 |
4.3 现行农产品加工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
4.3.1 现行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存在的问题 |
4.3.2 现行农产品加工企业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
4.3.3 现行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征管的影响 |
第五章 国外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及经验借鉴 |
5.1 美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收政策 |
5.1.1 个人所得税 |
5.1.2 联邦所得税 |
5.2 欧盟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收政策 |
5.3 韩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收政策 |
5.4 日本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收政策 |
5.5 国外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5.5.1 重视税收政策多样化 |
5.5.2 保证税收政策与时俱进 |
5.5.3 建立税收政策长效机制 |
第六章 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政策建议 |
6.1 完善增值税制度 |
6.1.1 实行增值税优惠税率 |
6.1.2 制定税收返还政策 |
6.1.3 修订完善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 |
6.2 完善所得税制度 |
6.2.1 扩大龙头企业税收优惠范围 |
6.2.2 采取多元化税收优惠方式 |
6.2.3 完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 |
6.3 完善征管制度 |
6.3.1 新设“农产品销售专用发票” |
6.3.2 完善税收监督体系 |
参考文献 |
(6)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可能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含义 |
2.1.1 农产品的范围 |
2.1.2 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概念 |
2.1.3 农产品加工业的特点 |
2.2 财税政策的界定 |
2.2.1 财政政策的定义及主要政策工具 |
2.2.2 税收的含义和分类 |
2.3 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 |
2.3.1 不平衡增长理论 |
2.3.2 优先发展主导产业部门理论 |
2.3.3 发展极理论 |
2.3.4 供给学派的税收思想 |
第三章 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的演变 |
3.1 财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起步阶段(1982~2001 年) |
3.1.1 相关政策 |
3.1.2 该时期政策的特点 |
3.1.3 取得的成效与不足 |
3.2 农产品加工业多元化的财税支持阶段(2002 年至今) |
3.2.1 相关政策 |
3.2.2 取得的成效 |
3.2.3 该时期政策的特点 |
3.2.4 面临的问题 |
第四章 现行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之分析 |
4.1 财政投资政策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
4.1.1 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
4.1.2 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
4.1.3 对企业参股投资 |
4.1.4 加大科研开发、技术更改投入 |
4.1.5 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建设 |
4.1.6 对环境问题实施控制 |
4.1.7 技术推广、技能培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
4.2 财政补贴政策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
4.2.1 价格补贴 |
4.2.2 收入支持 |
4.2.3 出口补贴 |
4.2.4 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
4.3 政策性信贷支持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
4.3.1 我国政策性信贷支持的机构及任务 |
4.3.2 进行贴息、低息、担保贷款 |
4.3.3 建立资助性出口信用体系 |
4.4 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
4.4.1 增值税 |
4.4.2 消费税 |
4.4.3 营业税 |
4.4.4 城市维护建设税 |
4.4.5 关税 |
4.4.6 企业所得税 |
4.4.7 其他税种的相关政策 |
4.5 小结 |
第五章 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效应 |
5.1 财税政策的直接效应 |
5.1.1 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贡献 |
5.1.2 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贡献 |
5.2 财税政策的间接效应 |
5.2.1 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就业 |
5.2.2 推进农业增效 |
5.3 财税政策的综合效益—典型案例分析 |
5.3.1 税收激励湖北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的绩效 |
5.3.2 丘北县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行动的效应 |
5.3.3 陕西省启动合作社示范工程的效果 |
5.3.4 引发的思考 |
第六章 国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财税政策及启示 |
6.1 国外有关农产品加工业的财政税收制度 |
6.1.1 美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财税政策 |
6.1.2 欧盟农产品加工业的财税政策 |
6.1.3 日本农产品加工业的财税政策 |
6.1.4 韩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财税政策 |
6.2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的启示 |
6.2.1 农产品保护政策多样化、法律化 |
6.2.2 适时制定适合的财政补贴政策 |
6.2.3 具备完善地金融服务体系 |
6.2.4 实行税负相对较轻的涉农税制 |
6.2.5 大力支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
6.2.6 重视技术进步与创新 |
6.2.7 重视信息化体系建设 |
6.2.8 重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第七章 农产品加工业财政政策的优化和完善 |
7.1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创新扶持手段 |
7.1.1 加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
7.1.2 加大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力度 |
7.1.3 完善财政投资参股方式 |
7.1.4 强化科技研发 |
7.1.5 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 |
7.1.6 控制农产品加工业的环境问题,发展循环经济 |
7.1.7 健全技术推广、职业培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
7.2 遵循WTO 规则,完善财政补贴政策 |
7.2.1 改进对农业生产者的补贴方式 |
7.2.2 在WTO 框架下,用好补贴政策,扩大出口 |
7.2.3 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
7.3 发展信贷支持手段 |
7.3.1 准确定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
7.3.2 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作用 |
7.3.3 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
7.3.4 完善政府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
7.3.5 创建科学完善的农业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体系 |
7.3.6 实行有利于农产品出口的信贷政策 |
第八章 农产品加工业税收政策的调整 |
8.1 增值税方面 |
8.1.1 明确并扩大农产品的范围与标准 |
8.1.2 调整企业外购农产品而抵扣进项税额的计算方式 |
8.1.3 统一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企业增值税税率 |
8.1.4 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 |
8.1.5 适当降低农产品加工业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 |
8.1.6 取消农产品收购凭证 |
8.1.7 提高出口退税的效用 |
8.2 消费税方面 |
8.3 营业税方面 |
8.3.1 扩大对金融机构减免税的范围 |
8.3.2 对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
8.4 城市维护建设税方面 |
8.5 关税方面 |
8.6 企业所得税方面 |
8.6.1 扩大享受税收优惠的龙头企业范围 |
8.6.2 增加享受减免税的企业种类 |
8.6.3 增加税前扣除额 |
8.6.4 延长亏损弥补期限 |
8.6.5 增加“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的税收优惠条款 |
8.7 其他税种方面 |
第九章 结论和建议 |
9.1 结论 |
9.2 建议 |
9.2.1 制定完善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的基本原则 |
9.2.2 完善保障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法律制度完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
一、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二、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研究现状述评 |
(一) 研究现状综述 |
(二) 现有研究的特点及不足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架构 |
(一) 本文的研究方法 |
(二) 本文的逻辑架构 |
四、 关于本文的几点说明 第一章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形成与确立 |
一、 土地改革时期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
(一) 土地私有基础上的农民家庭经营的延续和转变 |
(二) 土地私有基础上的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的萌芽——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初步兴起 |
二、 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
(一) 农业合作化: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纵深发展 |
(二)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的集体统一经营的确立——从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三) 农业生产合作社统一经营体制下农民家庭经营的式微 |
三、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
(一) 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
(二) 人民公社体制的整顿与调整——从单一公社所有制到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 |
(三) 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家庭经营的进一步式微 |
四、 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确立 |
(一)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兴起与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
(二)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确立 第二章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确立后的制度变迁及现存法律问题 |
一、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确立后的制度变迁 |
(一)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内涵表述的演变 |
(二)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变迁 |
(三) 农村统一经营制度的变迁 |
二、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现存法律问题 |
(一)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内涵表述所存在的问题 |
(二)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法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
(三) 农村统一经营法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改革与完善的总体分析 |
一、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内涵的重新认知与界定 |
(一) 关于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内涵解读 |
(二) 关于农村统一经营的内涵拓展 |
(三)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涵界定 |
二、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基本准则 |
(一) 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协调农民权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
(二) 在坚持市场化导向改革的基础上协调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的关系 |
(三) 在重视法治的保障作用的基础上协调法治保障与政策导向的关系 |
三、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法律运行机制的总体完善思路 |
(一) 关于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法律制度的完善思路 |
(二) 关于农村统一经营法律制度的完善思路 第四章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法律制度的完善 |
一、 关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法律制度的完善 |
(一) 农村土地承包期法律制度的完善 |
(二) 农村承包地调整法律制度的完善 |
(三)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法律制度的完善 |
二、 关于拓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法律制度的健全 |
(一)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许可及其适当限制 |
(二)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限制的适当放宽 |
三、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及登记法律制度的完善 |
(一)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及登记的基本立法 |
(二) 统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及登记机构 |
(三) 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及登记的法律效力 |
(四)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及登记程序 |
(五) 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制度 第五章 农村统一经营法律制度的完善 |
一、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
(一) 适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专门和基本法律 |
(二) 重新认识和清晰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 |
(三) 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法人)地位 |
二、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法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 |
(一) 拓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态法定化立法 |
(二) 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立法及相关法律制度 |
三、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经营法律制度的完善 |
(一) 合理引导和规范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经营的形式和范围 |
(二) 建立健全龙头企业扶持政策的法制化实施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惠企政策清单的通知[J]. 沈阳市人民政府. 沈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13)
- [2]现行增值税涉农政策相关规定及掌握要点(二)[J]. 流转税管理处. 安徽税务, 2003(03)
- [3]C市粮食加工行业税负情况调查研究[D]. 郭文斌. 西南交通大学, 2012(01)
- [4]粮食企业的增值税税务筹划探析[J]. 苏子. 当代会计, 2017(08)
- [5]改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政策的研究 ——基于对重庆市xx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调查[D]. 黄毅. 西南大学, 2020(01)
- [6]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研究[D]. 戴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3)
- [7]浅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增值税核算[J]. 张忠军. 财会学习, 2015(17)
- [8]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公告[J]. 湖南省财政厅. 湖南政报, 2009(04)
- [9]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J].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5(09)
- [10]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 谭贵华. 西南政法大学,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