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全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一、全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世昌[1](2020)在《碱式硫酸铝溶液定温吸收SO2与负压解吸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能源的日趋紧张和SO2排放标准的逐渐提高,寻求SO2可回收利用的再生法烟气脱硫技术尤为重要。碱式硫酸铝(碱铝)解吸法脱硫具有脱硫率高、脱硫剂可再生循环使用、无毒以及在酸性条件下不易使设备堵塞等良好的综合性能,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维持较高的脱硫效率,针对较低的脱硫液温度导致脱硫富液冷却成本高、常压热解吸性能差以及脱硫产物易氧化等问题,研究了不同吸收温度下的脱硫性能,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的解吸性能以及添加氧化抑制剂条件下的交替循环脱硫-解吸性能。在自制的定温吸收解吸SO2实验系统上,研究了碱铝溶液温度对吸收SO2与脱硫富液温度对解吸SO2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铝溶液温度越高,吸收性能下降越快,解吸性能升高越快;当温度从20℃变化到60℃时:在40min吸收过程中,吸收率下降了7.33%,氧化率升高了2.75%,维持95%吸收率的时间缩短了27min;在120min解吸过程中,解吸率升高了29.19%,氧化率下降了1.96%;有效吸收温度最好在40℃以下,并可扩展到40~50℃的区间选择,这对工程设计及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自制的负压解吸SO2实验系统上,研究了压力、温度以及溶液沸腾对解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压力或升高温度均有利于提高SO2解吸率和降低SO32-氧化率,当解吸温度分别为60℃和91.1℃时,负压75kpa与常压90kpa相比,解吸过程解吸率至少提高了4.92%和22.3%,解吸终点氧化率减少了3.18%和2.46%;负压沸腾达到解吸率相对稳定阶段最多需要40min,最少需要22min,与常压沸腾相比缩短8min和26min;负压沸腾和常压沸腾的SO32-氧化率均在2min内达到最大,与常压沸腾相比,负压沸腾氧化率减少了2%;解吸压力并不是越低越好,存在适宜的解吸压力和温度组合。进一步,通过添加筛选的氧化抑制剂考查了交替循环脱硫-解吸性能。结果表明:抗坏血酸是最佳的氧化抑制剂,最佳浓度为5mmol/L;添加氧化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SO42的增加和推后高效吸收率开始下降的时间,有助于降低碱铝吸收性能衰减,进而提高了碱铝溶液多次交替循环吸收和解吸性能,5次循环的SO2吸收能力保持恒定;在其他循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SO2解吸率提高主要取决于是否添加氧化抑制剂以及其浓度大小,而循环次数对解吸率的影响很小,10次循环的解吸率均能达到97.6%以上。

施凯[2](2018)在《1030MW大型机组超净排放改造脱硫电气及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现场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用电的需求持续增长,发电企业作为电力的生产者在此基础上得以迅速发展。但发电行业的发展必不可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火电厂排放的污染物对人类生活环境均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降低火电厂污染物的排放,构建良好生态环境,2014年我国正式实施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新标准。新标准中对电厂排放的各污染物的限制更加严格,其中重点区域的二氧化硫排放限值为50mg/m3,该标准堪称“史上最严格标准”。在此背景下,发电企业如要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积极响应国家的环境政策,一方面担当电力的“贡献者”,另一方面要勇于承担降低污染物排放的责任,做环境污染的“治理者”。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以1030MW大型机组为研究对象,以金陵电厂脱硫改造工程为依托,对其展开超低排放的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以金陵电厂为例对典型1030MW大型机组进行调研分析,包括锅炉情况、燃煤情况、工程条件,水文气象、现有脱硫系统、电厂的总体布置情况等。通过分析现有脱硫设施的运行情况,得出了现有脱硫装置无法满足现有排放标准要求的结论,论证脱硫提效改造的必要性。2、针对金陵电厂两台1030MW大型机组烟气脱硫超净排放改造的工艺设计和控制系统原理,提出了相应的脱硫DCS控制系统的改造设计方案。主要包括:脱硫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软件平台选择以及整体设计方案。3、在脱硫工艺确定的基础上,对电厂现有脱硫各系统装置进行评估,包括氧化空气系统、烟气系统、吸收剂供应系统、石膏排出系统、工艺水系统等,通过评估分析,确定需要改造的系统,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措施以及相应的系统调试方法。4、对改造后的运行效果及环保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文中以金陵电厂2号脱硫装置为测试对象,通过检测得出改造后二氧化硫的平均排放浓度为20mg/m3,脱除效率高达99.42%,实现了工程设定的超低排放目标,表明该脱硫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陈民[3](2017)在《碱式硫酸铝可再生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碱式硫酸铝可再生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一种净化燃煤烟气的有效方法,该技术能循环利用吸收剂,并回收二氧化硫(SO2)作为有价值的硫资源,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基于高效、经济以及可资源化的发展理念,本文探讨了碱式硫酸铝可再生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分别对SO2吸收、脱硫副产物氧化抑制以及吸收剂再生等关键技术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本文提出环境友好的乙二醇作为抑制剂,并考察了其对脱硫副产物的抑制效果和抑制机制。通过实验室小试装置,建立了一种新颖的碱式硫酸铝富液真空再生工艺,并着重探讨了该工艺的解吸性能以及能耗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碱式硫酸铝可再生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的设计和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采用鼓泡反应器,研究了脱硫副产物氧化抑制下碱式硫酸铝对模拟烟气中SO2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增加铝量和碱度均可改善脱硫效果,尤其会显着延长高效脱硫时间。烟气量对初始脱硫效率影响较小,较高的烟气量会增加脱硫副产物的氧化率。改变进口烟气中SO2含量时初始脱硫效率并无明显变化,而升高温度会导致脱硫率显着降低,并削弱乙二醇的氧化抑制效果。烟气脱硫率会随乙二醇的添加而稍微降低,当乙二醇含量高于1%(v/v)时,120 min内脱硫副产物的氧化率维持在10%以下。另外,SO2的吸收效率与pH值密切相关,pH高于3.10时脱硫率可维持在90%以上。通过SO2传质模型的建立,推断出碱式硫酸铝鼓泡吸收SO2过程是由气膜扩散和液膜扩散共同控制。然后,通过实验室小试规模装置,探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碱式硫酸铝富液真空再生性能,并提出了碱式硫酸铝真空再生模型。实验结果表明,SO2的解吸速率与水蒸发速率密切相关,减小再生压力或升高温度均能显着提高SO2的解吸速率。高铝量有利于富液的解吸,并且低碱度能提高SO2解吸速率。在真空再生过程中,水蒸气的能耗占总能耗85%以上;与直接加热解吸法相比,真空再生法能实质性地提高SO2的解吸速率,同时再生压力低于23 kPa时对应的能耗比直接加热的值更低。通过SO2吸收-解吸循环实验,结果表明脱硫率和pH值随循环次数逐渐降低,而SO2解吸率始终维持在98%左右。此外,通过FT-IR光谱仪对循环前后的碱式硫酸铝溶液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碱式硫酸铝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其次,在曝气搅拌反应器中,探究了碱式硫酸铝溶液中S(IV)的非催化氧化动力学,基于单一变量法系统地考察了溶液的组分、S(IV)浓度、温度、空气流量以及氧分压等操作参数对氧化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碱度、空气流量和搅拌速率均能提高氧化速率,而较大铝量会严重地阻碍氧化过程。另外,反应对S(IV)浓度和氧分压分别呈0.21级响应和1级响应,计算出表观活化能为24.5 kJ/mol。基于本征反应和氧气扩散两个步骤,建立了相应的反应动力学模型,证实氧气的扩散是总体氧化速率的控制步骤,并预测出本征反应对S(IV)浓度和溶解氧浓度分别呈0.42级响应和1.0级响应。再次,采用曝气搅拌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碱式硫酸铝溶液中S(IV)的氧化抑制动力学特性,并对乙二醇对S(IV)氧化的抑制机理做了初步分析。通过比较几种有机化合物的抗氧化性,发现乙二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高铝量会削弱乙二醇的抑制活性,而空气流量对氧化速率的影响较小;反应对S(IV)呈0.96级响应,对氧分压呈1.04级响应,对乙二醇浓度呈-2.4级响应,计算出表观活化能为52.0 kJ/mol。另外,对于S(IV)的氧化抑制反应历程,乙二醇的第一个参与抑制反应的羟基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另一个羟基的抑制活性较弱。结合实验数据,建立了相应的宏观抑制氧化动力学方程。最后,基于以上实验结果,本文采用填料塔研究了脱硫副产物氧化抑制下碱式硫酸铝可再生湿法烟气脱硫脱硫工艺,并对关键的操作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适宜的操作条件为:铝量为30 g/L,碱度为2530%,液气比为3 L/m3,乙二醇浓度为2%(v/v)。

梁文静[4](2017)在《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空间计量分析》文中指出首先,本文采用2005年至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总和除以人均GDP后取自然对数作为环境污染指标来进行计算。通过利用geoda软件计算全局Moran’s I值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市的二氧化硫排放全局空间特征分析;2005年至2008年全局Moran’s I呈现上升趋势,2009年至2012年呈现下降趋势,并且通过P值检验,说明存在空间相关性。再次利用geoda软件检验四分位图、Moran’s I散点图、LISA显着性水平图以及LISA聚集图的局部空间特征,2005至2010,2011至2014年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具体上说从2005年至2011年经过5年时间百色由二氧化硫排放量低的区域变成二氧化硫排放量高的区域;梧州、贺州则由排放低的区域变成高的区域。Moran’s I散点图显示Moran’s I值均为正值,说明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LISA显着性水平图以及LISA聚集图显示正向空间集聚。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选取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被解释变量,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强度作为影响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解释变量。其中能源消费结构为煤炭消费量占总能源的比重;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总值、第三产业总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以市场成交额度度量技术水平;以人均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水平;二氧化硫的去除量与排放量的比值作为政策强度。未引入空间效应的普通回归模型并不显着,引入空间效应后技术水平和政策强度的回归系数较大且始终为负值,说明有效抑制二氧化硫排放量。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总产值的回归系数较大且为正值,说明是影响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对数回归系数逐渐增大,工业的对数回归系数减小,出现反常现象,原因是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增加,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技术发展增加能源消费,说明产业转型导致的后果。人口数量和煤炭比重为正向影响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次要因素。本文对二氧化硫的收敛性进行验证:选取2005年至2014年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为样本数据,主要通过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离散程度进行分析,绘制标准差时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出现了短暂上升趋势,2008年很明显的下降,接着又缓慢的回升,但是上升趋势不大,到2012年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标准差处于稳定的下降阶段。总体上看,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确实不存在δ-收敛。再利用geoda软件对2005-2008,2009-2012,2005-2012三段时期为样本数据进行β-收敛性检验,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模型说明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的β-收敛模型并不理想,因此引入了空间计量模型进行β-检验,空间滞后、空间误差模型的β-检验说明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存在β-收敛。说明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在三个时期内不存在趋于稳定状况的过程,没有出现二氧化硫排放低的城市排放速度快,二氧化硫排放高的城市排放速度慢的现象。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广西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又保证广西的环境质量良好,本文制定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政府政策管理力度、降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政策,促进广西经济环境友好型发展。

黄恩铎[5](2017)在《燃煤电站大气污染物脱除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环境中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包含了 SO2、NOx、粉尘、重金属等。在这些污染物所有固定排放源中,燃煤发电厂的排污量占比例最高。近年,中国政府颁布了最新的也是目前为止最为严格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脱除过程主要包含了脱硫过程,脱硝过程以及除尘过程。目前燃煤电站最常用的大气污染物脱除系统由SCR、电除尘器和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组成。这套大气污染物控制系统能够非常有效地控制电厂SO2、NOx、粉尘颗粒的排放。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影响SCR脱硝、除尘器除尘以及脱硫塔脱硫的效率的因素非常多。其中,烟气温度和烟气流速是能够同时影响SCR系统脱硝效率、电除尘器除尘效率和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脱硫效率的因素,它们被称为影响电厂大气污染物脱除过程中的共性影响因素,而与共性影响因素相对应的参数被称为共性参数。实验研究发现,当电厂大气污染物脱除系统入口烟气温度和烟气平均流速发生变化时,SCR系统、电除尘系统和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对相应污染物的脱除效率会发生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电厂可以通过改变流经大气污染物脱除系统入口的烟气温度和烟气平均流速来调整电厂SO2、NOx、粉尘的脱除效率,从而提高电站的大气污染物综合脱除能力。本文对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监测内蒙古某600MW燃煤发电机组的相关数据,得出了该机组SCR系统脱硝效率、电除尘器除尘效率、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与流经它们的烟气的温度和平均流速的变化关系。而通过研究发现,电厂三大大气污染物的综合脱除能力可以由大气污染物排放造成的环境损失成本大小来判断。根据电厂提供的实测数据及大气污染物环境成本估算方法,我们得出了电厂主要大气污染物脱除效率与未脱除部分造成的环境损失成本之间的数值关系。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建立了以电厂三大大气污染物脱除过程的脱除效率来评估整个大气污染物脱除系统的污染物综合脱除能力的评估模型,并得出了电厂SCR入口烟气温度、烟气平均流速与整个大气污染物脱除系统的污染物综合脱除能力之间的变化关系。将电厂实测的SCR入口烟气流速和烟气温度与相应的各大气污染物脱除效率代入到电厂大气污染物综合脱除能力评估模型中计算出对应的环境损失成本数值,拟合得到大气污染物脱除系统入口(SCR入口)烟气温度、烟气平均流速与电厂大气污染物综合脱除能力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约束条件下求目标函数最值的方法,最终可以得出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系统污染物综合脱除能力最优最值的方法,最终可以得出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系统污染物综合脱除能力最优时所对应的入口烟气温度和烟气平均流速。

张瑛[6](2015)在《乌鲁木齐市重点工业污染源SO2的减排分析》文中提出本文利用2011年乌鲁木齐市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监测数据,分析并评价了乌鲁木齐市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二氧化硫的排放情况,核算了主要减排因子二氧化硫的减排量,探讨了废气污染源减排控制措施,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张永光,刘勇洲[7](2015)在《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铁应用于植物表面二氧化硫的降解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工业废气的排放使得部分范围空气内的二氧化硫含量较高,因此相应区域内的植物体内也会累积相当量的二氧化硫,本文通过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铁对植物叶片进行处理后测定其二氧化硫残留,发现室内降解效率在80%左右,室外在70%左右。

张永光[8](2015)在《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金属配合物降解亚硫酸盐的机理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金属配合物,具有紧密的大环结构以及可离域的n电子共轭体系。具有良好的对称性、热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半导体性、催化活性及载氧性等特殊性能。本文利用马来二腈二甲硫基二钠盐为前驱体通过模板法合成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过渡金属配合物(铁、钴)并对其进行表征;以DMF为溶剂,硝酸钠为支持电解质利用CHi660E对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及其配合物做循环伏安扫描。发现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铁配合物拥有两对氧化还原峰,且为连续的电子近似可逆反应过程;分别在DMF、甲苯和甲醇水(v甲醇:V水= 1:1)溶液中降解亚硫酸钠,改变光照条件、有氧/无氧条件下测定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及其配合物对亚硫酸钠的降解效率。发现在甲醇-水溶液(V甲醇:v水=1:1)溶液中、光照、有氧的条件下亚硫酸钠降解效率最高。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因具有保鲜、防腐、抗氧化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而过量的二氧化硫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本文对话梅、枸杞、蜜枣等做了亚硫酸盐的含量测定,并且首次利用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对其进行亚硫酸盐的降解研究。发现干果类及蔬菜类的降解效果最好。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工业废气的排放使得部分范围空气内的二氧化硫含量较高,因此相应区域内的植物体内也会累积相当量的二氧化硫,本文通过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对植物叶片进行处理后测定其二氧化硫残留,发现室内降解效率在80%左右,室外在70%左右。

葛军,张华峰,党倩,靳丹,李志茹[9](2014)在《并网燃煤机组污染物在线监管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环境与能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我国的电力生产以燃煤发电为主,火电行业在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文章介绍了燃煤发电机组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分析了污染物在线监测研究现状,结合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并网燃煤机组污染物在线监管系统设计实施的关键技术,对系统的安全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该系统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为电力监管机构掌握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情况,依法开展减排监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霍志磊,匡建超,王众,杨慧慧,冯适[10](2011)在《基于PLS的火电二氧化硫减排因素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四川省为例,以火电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因变量,对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样本采样,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自变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该模型综合了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典型相关分析,很好地解决了由变量多重相关性、样本点少于自变量个数等引起的模型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使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所引起的模型回归系数异常的问题。结果显示,所建模型解释能力强、预测精度高,能为相关部门制定二氧化硫减排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全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碱式硫酸铝溶液定温吸收SO2与负压解吸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SO_2危害及其来源
    1.2 燃煤烟气脱硫技术概述
    1.3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碱式硫酸铝解吸法脱硫基本原理
    2.1 脱硫-解吸法反应基本原理
    2.2 亚硫酸盐氧化与抑制氧化基本原理
    2.3 负压解吸基本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碱式硫酸铝解吸法脱硫实验系统及评价指标
    3.1 碱式硫酸铝溶液制备
    3.2 实验系统与方法
    3.3 实验药品与仪器
    3.4 评价指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常压条件下温度对SO_2吸收解吸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方案
    4.2 结果分析
        4.2.1 吸收温度对吸收性能的影响
        4.2.2 解吸温度对解吸性能的影响
        4.2.3 有效吸收温度的综合评定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负压条件下压力和温度对SO_2解吸性能影响
    5.1 实验方案
    5.2 结果分析
        5.2.1 未沸腾条件下压力和温度对解吸性能的影响
        5.2.2 沸腾条件下压力和温度组合对解吸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交替循环吸收-解吸性能
    6.1 实验方案
    6.2 结果分析
        6.2.1 添加氧化抑制剂对吸收过程氧化率的影响
        6.2.2 有无氧化抑制剂的交替循环吸收-解吸性能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1030MW大型机组超净排放改造脱硫电气及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现场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的应用现状
        1.2.1 火电厂脱硫控制系统的国外发展现状
        1.2.2 火电厂脱硫控制系统的国内发展现状
    1.3 烟气脱硫超净排放系统原理及工艺流程
        1.3.1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原理
        1.3.2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主要化学反应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1030MW大型机组烟气脱硫超净排放改造工艺设计
    2.1 项目概况
        2.1.1 电厂基本情况
        2.1.2 主要设备及燃煤、脱硫系统烟气参数
    2.2 改造的必要性
        2.2.1 改造煤质条件
        2.2.2 脱硫吸收剂供应条件
    2.3 改造后工艺参数要求
        2.3.1 SO_2脱除率及脱硫装置出口排放要求
        2.3.2 脱硫系统水、电、石耗量
        2.3.3 除雾器出口液滴携带量
        2.3.4 石膏品质
        2.3.5 烟气系统压降
        2.3.6 烟囱出口烟尘浓度
        2.3.7 改造后脱硫系统其他要求
    2.4 超净排放工艺系统及主要设备改造方案
        2.4.1 烟气系统
        2.4.2 SO_2吸收系统
        2.4.3 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
        2.4.4 石膏一级脱水及二级脱水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烟气脱硫超净排放控制系统原理及设计
    3.1 原有脱硫控制系统介绍
    3.2 烟气脱硫超净排放控制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3.3 烟气脱硫超净排放控制系统硬件设计要求
        3.3.1 中央处理单元模块设计要求
        3.3.2 过程输入/输出模块设计要求
        3.3.3 电源设计要求
    3.4 烟气脱硫超净排放控制系统软件设计要求
    3.5 烟气脱硫超净排放控制系统数据通讯设计要求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陵电厂1030MW机组超净排放脱硫控制系统设计
    4.1 改造工程背景
    4.2 西门子SPPA-T3000系统概述
    4.3 脱硫控制系统改造总体方案
    4.4 脱硫控制系统软硬件配置
        4.4.1 脱硫控制系统硬件系统
        4.4.2 脱硫控制系统软件系统
    4.5 数据采集系统功能设计
    4.6 模拟量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4.6.1 增压风机压力控制
        4.6.2 石灰石浆液pH值的控制
        4.6.3 吸收塔供浆量的控制
        4.6.4 吸收塔液位控制
        4.6.5 石膏旋流器入口压力控制
    4.7 顺序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4.7.1 烟气系统
        4.7.2 增压风机控制系统
        4.7.3 吸收塔系统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陵电厂1030MW机组脱硫系统调试
    5.1 脱硫调试的目的
    5.2 脱硫系统DCS调试
        5.2.1 DCS接地系统检查
        5.2.2 DCS系统硬件测试
        5.2.3 DCS系统软件调试
    5.3 脱硫系统的分系统调试
        5.3.1 工艺系统调试
        5.3.2 电气系统调试
        5.3.3 化学分析系统调试
        5.3.4 整套启动试运
        5.3.5 整套启动运行期间应进行的功能试验
    5.4 金陵电厂1030MW机组超净排放改造效果分析
        5.4.1 脱硫装置性能试验标准及方法
        5.4.2 脱硫装置性能试验数据分析
        5.4.3 改造效果分析
    5.5 经济效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碱式硫酸铝可再生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SO_2的来源及其危害
        1.1.2 SO_2的排放及治理现状
        1.1.3 中国的硫资源使用情况
    1.2 SO_2的控制技术
        1.2.1 燃烧前脱硫
        1.2.2 燃烧中脱硫
        1.2.3 燃烧后脱硫
    1.3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概述
        1.3.1 不可再生湿法烟气脱硫
        1.3.2 可再生湿法烟气脱硫
    1.4 碱式硫酸铝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药品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碱式硫酸铝溶液的制备
    2.4 碱式硫酸铝富液的制备
    2.5 鼓泡反应器中碱式硫酸铝溶液烟气脱硫实验装置与方法
    2.6 碱式硫酸铝富液解吸实验装置与方法
    2.7 碱式硫酸铝溶液中SO_2吸收-解吸重复实验装置与方法
    2.8 碱式硫酸铝溶液中S(IV)氧化及抑制氧化宏观动力学实验装置与方法
    2.9 填料塔中碱式硫酸铝湿法烟气脱硫实验装置与方法
    2.10 分析方法
第三章 鼓泡器中碱式硫酸铝可再生湿法烟气脱硫实验及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理论部分
        3.2.1 脱硫机理
        3.2.2 乙二醇抑制亚硫酸盐氧化机理
    3.3 碱式硫酸铝溶液组分的影响
        3.3.1 铝量的影响
        3.3.2 碱度的影响
    3.4 进口烟气SO_2浓度的影响
        3.4.1 进口烟气SO_2浓度变化的实验条件
        3.4.2 进口烟气SO_2浓度对烟气脱硫过程的影响
    3.5 温度的影响
        3.5.1 温度变化的实验条件
        3.5.2 温度对烟气脱硫过程的影响
    3.6 烟气流量的影响
        3.6.1 烟气量变化的实验条件
        3.6.2 烟气量对烟气脱硫过程的影响
    3.7 乙二醇含量的影响
        3.7.1 乙二醇含量变化的实验条件
        3.7.2 乙二醇含量对烟气脱硫过程的影响
    3.8 pH值与烟气脱硫率的关系
    3.9 传质机理分析
        3.9.1 SO_2吸收过程的传质模型
        3.9.2 传质系数和气-液界面积的计算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碱式硫酸铝富液真空再生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再生机理
    4.3 再生压力的影响
        4.3.1 再生压力变化的实验条件
        4.3.2 不同再生压力对解吸过程的影响
    4.4 温度的影响
        4.4.1 温度变化的实验条件
        4.4.2 不同温度对富液解吸过程的影响
    4.5 水蒸气的影响
    4.6 碱式硫酸铝溶液组分的影响
        4.6.1 不同铝量对解吸过程的影响
        4.6.2 不同碱度对解吸过程的影响
    4.7 亚硫酸根初始浓度的影响
        4.7.1 亚硫酸根初始浓度变化的实验条件
        4.7.2 不同亚硫酸根初始浓度对SO_2解吸速率的影响
    4.8 搅拌速率的影响
        4.8.1 搅拌速率变化的实验条件
        4.8.2 不同搅拌速率对富液解吸过程的影响
    4.9 真空再生法与直接加热再生法的比较
        4.9.1 真空再生法和直接加热再生法的实验条件
        4.9.2 解吸率的比较
        4.9.3 水蒸发量的比较
        4.9.4 能耗的比较
    4.10 SO_2吸收-解吸重复实验
        4.10.1 重复实验的操作条件
        4.10.2 循环次数对脱硫率的影响
        4.10.3 循环次数对pH的影响
        4.10.4 循环次数对解吸率的影响
        4.10.5 循环前后碱式硫酸铝的表征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碱式硫酸铝溶液中S(IV)的非催化氧化宏观反应动力学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部分
    5.3 碱式硫酸铝溶液组分的影响
        5.3.1 铝量的影响
        5.3.2 碱度的影响
    5.4 S(IV)浓度的影响
        5.4.1 S(IV)浓度变化的实验条件
        5.4.2 不同S(IV)浓度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5.5 温度的影响
        5.5.1 温度变化的实验条件
        5.5.2 不同温度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5.6 空气流量的影响
        5.6.1 空气流量变化的实验条件
        5.6.2 不同空气流量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5.7 氧分压的影响
        5.7.1 氧分压变化的实验条件
        5.7.2 不同氧分压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5.8 宏观氧化动力学模型及机理
    5.9 宏观氧化动力学方程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碱式硫酸铝溶液中S(IV)抑制氧化宏观反应动力学研究
    6.1 引言
    6.2 抑制剂的筛选
        6.2.1 抑制剂变化的实验条件
        6.2.2 不同抑制剂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6.3 铝量的影响
        6.3.1 铝量变化的实验条件
        6.3.2 不同铝量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6.4 pH值的影响
        6.4.1 pH值变化的实验条件
        6.4.2 不同pH值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6.5 S(IV) 浓度的影响
        6.5.1 S(IV)浓度变化的实验条件
        6.5.2 不同S(IV)浓度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6.6 乙二醇浓度的影响
        6.6.1 乙二醇浓度变化的实验条件
        6.6.2 不同乙二醇浓度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6.7 温度的影响
        6.7.1 温度变化的实验条件
        6.7.2 不同温度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6.8 氧分压的影响
        6.8.1 氧分压变化的实验条件
        6.8.2 不同氧分压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6.9 空气流量的影响
        6.9.1 空气流量变化的实验条件
        6.9.2 不同空气流量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6.10 乙二醇抑制亚硫酸盐氧化机理分析
    6.11 宏观氧化动力学方程
    6.1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填料塔中碱式硫酸铝可再生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研究
    7.1 引言
    7.2 铝量的影响
        7.2.1 铝量变化的实验条件
        7.2.2 铝量对脱硫率的影响
    7.3 碱度的影响
        7.3.1 碱度变化的实验条件
        7.3.2 碱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7.4 进口烟气SO_2浓度的影响
        7.4.1 进口烟气SO_2浓度变化的实验条件
        7.4.2 进口烟气SO_2浓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7.5 烟气量的影响
        7.5.1 烟气量变化的实验条件
        7.5.2 烟气量对氧化率的影响
    7.6 液气比的影响
        7.6.1 液气比变化的实验条件
        7.6.2 液气比对脱硫率的影响
    7.7 乙二醇的影响
        7.7.1 乙二醇浓度变化的实验条件
        7.7.2 乙二醇浓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7.7.3 乙二醇浓度对脱硫副产物氧化率的影响
    7.8 pH与脱硫率的关系
    7.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空间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SO_2排放量的综述
        1.2.2 国内SO_2排放量的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结构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2章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基础
    2.1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发展
    2.2 空间效应的检验
        2.2.1 全局空间相关性检验
        2.2.2 局部空间相关性检验
        2.2.3 空间权值矩阵
    2.3 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
        2.3.1 空间滞后模型(SLM)
第3章 广西二氧化硫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其集群现象分析
    3.1 研究区域和数据的选取
        3.1.1 研究区域
        3.1.2 数据的选取
    3.2 广西二氧化硫排放的空间总体特征分析
    3.3 广西二氧化硫排放的局部特征分析
        3.3.1 广西二氧化硫排放的时空格局分析
        3.3.2 广西二氧化硫排放的空间作用分析
第4章 建立广西二氧化硫排放模型
    4.1 变量和数据的选取
    4.2 普通回归计量分析模型
    4.3 空间计量模型分析
    4.4 空间计量分析的结果
    4.5 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收敛性问题
        4.5.1 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δ-收敛的实证分析
        4.5.2 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的β-收敛的实证分析
第5章 主要结论、建议、不足和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和建议
    5.3 不足
    5.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燃煤电站大气污染物脱除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电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1.2.1 硫氧化物
        1.2.2 氮氧化物
        1.2.3 粉尘
    1.3 电厂污染物处理
        1.3.1 电厂脱硝
        1.3.2 电厂除尘
        1.3.3 电厂脱硫
    1.4 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能力的提高
        1.4.1 单污染物脱除技术的改进
        1.4.2 多污染物协同脱除
        1.4.3 关键烟气特性参数控制
    1.5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电厂大气污染物脱除系统
    2.1 电厂大气污染物脱除系统
    2.2 SCR脱硝系统
        2.2.1 SCR脱硝原理
        2.2.2 SCR系统组成
    2.3 电除尘器
        2.3.1 电除尘器除尘原理
        2.3.2 电除尘系统组成
    2.4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
        2.4.1 烟气湿法脱硫原理
        2.4.2 系统组成部分
第3章 影响电厂烟气污染物脱除效率的因素
    3.1 影响SCR脱硝效率的因素
        3.1.1 系统设计
        3.1.2 运行控制
        3.1.3 烟气特性
    3.2 影响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因素
        3.2.1 本体设计
        3.2.2 粉尘特性
        3.2.3 烟气特性
    3.3 影响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脱硫效率的因素
        3.3.1 脱硫浆液相关因素
        3.3.2 烟气特性因素
    3.4 影响多个大气污染物脱除环节的因素
第4章 电厂大气污染物脱除综合能力评估
    4.1 火电厂环境成本计算
        4.1.1 污染物控制对策成本
        4.1.2 环境损失
    4.2 大气污染物排放环境损失成本计算
    4.3 大气污染物脱除综合能力评估模型
第5章 电厂实测数据分析
    5.1 电厂数据采集
    5.2 烟气温度和烟气平均流速对SCR脱硝效果的影响
        5.2.1 烟气温度
        5.2.2 烟气流速
        5.2.3 电厂数据分析
    5.3 烟气温度和烟气平均流速对电除尘器的影响
        5.3.1 烟气温度
        5.3.2 烟气流速
        5.3.3 电厂数据分析
    5.4 烟气温度和烟气平均流速对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影响
        5.4.1 烟气温度
        5.4.2 烟气流速
        5.4.3 电厂数据分析
    5.5 结果分析
        5.5.1 SCR入口烟气温度对电厂大气污染物综合脱除能力的影响
        5.5.2 SCR入口烟气流速对电厂大气污染物综合脱除能力的影响
    5.6 电厂实际应用研究
        5.6.1 调节各大气污染物脱除子系统入口烟气参数
        5.6.2 调节电厂大气污染物脱除系统入口的烟气参数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铁应用于植物表面二氧化硫的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利用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铁对叶片进行处理
    1.1 样品的选择
    1.2 样品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2 利用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处理叶片并测量
3 结果与讨论

(8)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金属配合物降解亚硫酸盐的机理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四氮杂卟啉的研究概况
        1.1.1 四氮杂卟啉的发展历史
        1.1.2 四氮杂卟啉分类
        1.1.3 四氮杂卟啉的合成与纯化
        1.1.4 四氮杂卟啉的最新应用
    1.2 目前食品中亚硫酸盐的降解研究
        1.2.1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来源
        1.2.2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检测
        1.2.3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降解
        1.2.4 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的在食品中的前景
    1.3 选题思想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2.1 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的合成
        2.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2 实验原理
        2.1.3 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的合成
    2.2 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2.2.1 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钴(Ⅱ)[CoPz(mt)_8]的合成
        2.2.2 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铁(Ⅱ)[FePz(mt)_8]的合成
    2.3 分析讨论
        2.3.1 马来二腈二硫烯二钠盐
        2.3.2 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
        2.3.3 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金属配合物
第三章 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亚硫酸盐降解分析
    3.1 循环伏安法测定硫代四氮杂卟啉的氧化还原性质
        3.1.1 实验仪器
        3.1.2 溶剂的处理和制备
        3.1.3 电化学性质的测定
        3.1.4 循环伏安数据统计
    3.2 循环伏安数据分析
        3.2.1 H_2Pz(mt)_8的循环伏安数据分析
        3.2.2 CoPz(mt)_8的循环伏安数据分析
        3.2.3 FePz(mt)_8的循环伏安数据分析
    3.3 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对亚硫酸钠的降解研究
        3.3.1 亚硫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3.3.2 不同溶剂下与亚硫酸钠的反应
        3.3.3 无光照条件下与亚硫酸钠的反应
        3.3.4 有氧/无氧条件下与亚硫酸钠的反应
    3.4 硫代四氮杂卟啉降解亚硫酸盐的过程分析
第四章 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降解食品中的亚硫酸盐
    4.1 亚硫酸盐的测定方法
        4.1.1 实验原理
        4.1.2 实验准备
        4.1.3 实验步骤
        4.1.4 计算
    4.2 直接测定食品中的亚硫酸盐
        4.2.1 干果类
        4.2.2 蜜饯类
        4.2.3 蔬菜类
        4.2.4 结果分析
    4.3 不同预处理后测定亚硫酸盐含量
        4.3.1 采用25℃水浸泡
        4.3.2 0.5%小苏打浸泡处理
        4.3.3 煮沸处理
    4.4 八甲基硫四氮杂卟啉铁预处理
        4.4.1 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的固定
        4.4.2 利用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预处理后测定食品中的亚硫酸盐含量
    4.5 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应用于植物表面二氧化硫的的降解研究
    5.1 植物表面二氧化硫的来源及危害
        5.1.1 二氧化硫的来源
        5.1.2 二氧化硫过量对植物的危害
    5.2 利用四氮杂卟啉铁对叶片进行处理
        5.2.1 样品的选择
        5.2.2 样品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5.2.3 利用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处理叶片并测量
    5.3 小结
        5.3.1 样品降解分析
        5.3.2 应用前景
结束语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9)并网燃煤机组污染物在线监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燃煤机组主要污染物及危害
2 污染物在线监测研究现状
3 系统设计及其功能
    3.1 监管流程
    3.2 技术方案
    3.3 系统架构
    3.4 系统功能
4 系统安全策略研究
    4.1 系统安全面临的威胁
    4.2 应对策略
5 结语

(10)基于PLS的火电二氧化硫减排因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PLS原理及算法
    1.1 基本原理
    1.2 算法推导
        (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9, 10, 15]
        (2) 偏最小二乘成分提取[9, 10]
        (3) 交叉有效性检验[9~11]
2 基于PLS回归的火电SO2模型建立及预测
    2.1 变量筛选及模型建立
    2.2 模型结果的评估
        2.2.1 模型结构分析
        2.2.2 相关性分析
        2.2.3 拟合精度分析
3 结 语

四、全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碱式硫酸铝溶液定温吸收SO2与负压解吸性能研究[D]. 王世昌.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0(02)
  • [2]1030MW大型机组超净排放改造脱硫电气及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现场应用[D]. 施凯. 东南大学, 2018(05)
  • [3]碱式硫酸铝可再生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D]. 陈民.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4]广西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空间计量分析[D]. 梁文静.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2)
  • [5]燃煤电站大气污染物脱除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 黄恩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5)
  • [6]乌鲁木齐市重点工业污染源SO2的减排分析[A]. 张瑛. 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 2015
  • [7]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铁应用于植物表面二氧化硫的降解研究[J]. 张永光,刘勇洲. 生物技术世界, 2015(07)
  • [8]八甲硫基四氮杂卟啉金属配合物降解亚硫酸盐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 张永光. 山西农业大学, 2015(06)
  • [9]并网燃煤机组污染物在线监管系统研究[J]. 葛军,张华峰,党倩,靳丹,李志茹.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4(08)
  • [10]基于PLS的火电二氧化硫减排因素分析研究[J]. 霍志磊,匡建超,王众,杨慧慧,冯适. 环境科学导刊, 2011(02)

标签:;  ;  ;  ;  ;  

全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