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练习題的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林金璇(LIM KIM SUAN)[1](2016)在《《成功之路》与《博雅汉语》中级教材练习对比分析研究》文中认为实际上,汉语是属于十大难学的一种语言之一,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本土的印尼学习者,因为除日、韩等国以外大多数国家语言中并没有汉语或者汉字的因素。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汉语也成为了世界上最热门的语言之一。因此,即使有很大的难度,很多人还是在积极地学习汉语,这其中也包括印尼学生。为了帮助学习者或老师选择更适合的教材,笔者选择两套中级综合来进行对比分析。这两套教材都是属于系列的教材。因为时间的不足,笔者从教材的几个项目选出一个项目,既能代表整个项目的内容又能考察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的一种项目。这个项目就是“练习题”。练习题对每个编写教材者来说,比其他项目难编写,内容有词语练习、语法练习、课文练习等。第一章是《成功之路(提高篇)和(跨越篇)》的练习题简介。第三章是《博雅汉语(冲刺篇)的练习题简介。第一章和第二章是讲解关于练习题的各个题型;各个练习题的题量总结;练习题的安排;练习题的内容具有哪些词语的类型;练习题出现的一些词语是围绕HSK几级;练习题里面是否设计到复习的一部分;练习题里面的一些话题是否围绕课文和贴近学习者的生活等。第三章是〈成功之路(提高篇)和(跨越篇)〉和〈博雅汉语(冲刺篇)〉练习题对比分析,得出各个的教材练习题都各有优缺点。第四章是结论与建议,通过这两套教材的练习题对比分析,笔者发现,两套教材的练习题的编排,练习题的设计情况,练习题的重点与难点等都根据各个教材的目的与需求。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这次对比分析研究的结果能给教师们、学校,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尼提供了帮助。本论文将来能对于选合适的教材与练习题为主题作为参考资料。但是由于笔者的能力和知识有限,造成笔者的论文存着许多不足,研究也不够深入,希望各位读者能多包容,也希望将来能够有机会在这个方面进行更深的研究。
储诚淼[2](2019)在《《纵横商务汉语·高级综合教程》(1、2册)教材练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汉语学习者对商务汉语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国近些年已经出版发行了很多商务汉语类的教材,对商务汉语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指导和参考材料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当前商务汉语教材的编写多是遵循基础性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老路,并没有突出商务汉语自身语言技能与商务知识相结合的特点。此外,练习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但在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商务汉语教学中,关于练习的研究却很少。鉴于此,笔者将此次的研究重点放在商务汉语教材《纵横商务汉语·高级综合教程》的练习上。本文一共七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商务汉语相关指导性纲要、标准及专著、研究综述、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明确论文的核心研究方向。第二章是对《纵横商务汉语·高级综合教程》(1、2册)教材的练习总题量、每课的题量及每课题量的平均量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相关大纲和标准对商务汉语教材练习题量的规定,尽可能分析出适合学生需要的练习题量。第三章是对《纵横商务汉语·高级综合教程》(1、2册)教材的练习总题型、每课题型进行统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教材在练习题型方面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第四章重点按照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对《纵横商务汉语·高级综合教程》(1、2册)教材的练习进行分析归纳,并结合有关结论和标准,研究和分析该教材的练习在技能型练习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五章是根据前三章的统计及分析结果,设计一份针对高级班留学生商务汉语练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和一份针对商务汉语课教师的访谈提纲,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对前文的一些结论进行验证和修改。第六章是从题量、题型、技能型练习这三个方面对《纵横商务汉语·高级综合教程》(1、2册)教材的练习提出一些编写建议。第七章是结语,对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做了回顾,总结出本篇论文的创新点,同时也指出本篇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霍亮[3](2020)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以来,语文教育历经了课程变化、教科书更迭、教法创新等变革。其中教科书作为教育教学基础载体源于实践,又内隐着实践的价值,所以语文教科书在语文教育中的角色认知表征应当被关注。在语文教科书的变革中,从知识到素养、从方法到路径的过程是繁杂的,我们应基于教学生成的视野,突显核心素养在练习题中的生成作用,基于自主、合作、探究,探索练习题视域下师生、生生对话与交流途径。初中语文教科书编写设计的无限细化,客观地推动了知识点与能力点的融合,并将其编入教科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甚至是文章中的各个部分。顾黄初先生认为语文教科书包括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与导学系统,而作业系统也称为练习系统,共同建构着语文教科书认知体系。练习系统所承载的练习题包含了初中阶段学生所具备的素养,并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征也较为凸显。练习题的发展本身需要一个过程,从简单概念到逻辑论述,综合了规定性和确定性概念,这些知识性来源的增长决定着练习题在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价值。在以往的练习系统探索中较为关注练习题改革的操作层面,却弱化了对练习题所建构的知识来源的追溯。传统的教学领域聚焦实践,由于弱化知识来源,在对练习题达到一定认知高度后便难以突破当前研究范式,从而进入教学循环怪圈。教师是承载知识的流动载体,在教科书的有效引导下,实现知识自上而下的传承,而教学实践场域中的教师却难以转化发展性思维,亦无法充分发挥教师理论建构,实践操作的能力。基于以上,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为蓝本,从形而上的高阶思维出发,建构练习题认知结构,从形而下的实践场域着手,以案例建设为依托,探索练习题认知路径。首先,本文从语文教科书练习题的宏观视域出发,梳理了练习系统的范式结构,主要就练习系统相关概念的界定、练习题演变、理论支撑、重要性以及可行性等问题进行阐释,又从学理性角度详细论证了练习系统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重要性,并在梳理练习题发展史中探究练习题的来源、过程以及发展趋势;其次,从中观视域来看,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个体认知能力,考量处于边缘位置的学生,关注教师在使用练习题中的主导地位,确认师生间合作学习者角色认知。在调查教师和学生使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题使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问卷分析了教师和学生在实践场域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题微观视域出发,针对教师和学生使用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题存在的问题给出详细的解决措施,并通过案例协作媒介强化语文教科书练习题在教育实践场域中使用效果,再对案例进行反思、重建,进而突出学生本体是发展学生素养的关键。凡此,活化了练习系统的认知范式,多维视角下建构着教科书框架,对语文教育有着借鉴意义与价值。
曾洁[4](2016)在《中级汉语综合教材练习题考察对比与分析 ——以《发展汉语》和《成功之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级阶段是对外汉语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经过初级阶段的积累,学生已经慢慢褪去初始学习汉语的新鲜感,掌握了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如何克服“化石化”现象,顺利过渡到高级阶段,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练习是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中,我们也讲求“精讲多练原则”。近年来教材练习的编写研究也日益受到对外汉语界学者和专家的重视。综合课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干课程,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从以往学者的研究中发现,关于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教材的练习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以此为基础,参照现有的理论依据,依据笔者所在地高校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综合Ⅰ》和《成功之路》提高篇1、2这两套教材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和对比等方法,从练习题量、题型、内容、编排层次等方面对两套教材的练习题进行了对比考察和分析:首先为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与价值、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相关研究范围和标准的界定。第二章从练习题量、题型、内容、编排层次方面对两套教材进行了考察对比分析。通过参考现有练习编写理论,对两套教材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凸显两套教材练习题在各方面设置的优劣。第三章为练习题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介绍了调查问卷的目的、对象、方式、内容最后分别做了两部教材结果整理分析。第四章为练习题设计的总结建议部分,通过理论对比及调查问卷结果反馈两个方面,从题量、题型、内容和编排层次方面给出作者对两部教材练习题的评价总结,提出中级教材练习编写的一些建议和设想,以期对以后的中级对外汉语教材练习题编写做出微薄的贡献。第五章为结语部分,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侯秋嫣[5](2016)在《阅读练习中的认知思维目标设计研究 ——以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尤其在英语阅读方面需要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提升学生多层次的认知思维能力。教材作为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主要用书,教材中的阅读练习题在培养学生认知思维能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对外研版高中《英语(新标准)》教材的阅读练习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发现此套教材的优点和问题所在,为今后更好地编排和使用练习题提供参考和建议。本论文以外研版高中《英语(新标准)》教材为例,从认知过程维度出发,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在认知过程维度的划分标准,通过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运用语料库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深入研究了八册英语教材的阅读练习题。探究以下问题:《英语(新标准)》中的阅读练习题中体现了对学生哪些层次认知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高中不同年级,《英语(新标准)》的阅读练习题分别侧重哪种认知思维层次?从《英语(新标准)》必修1到选修8教材的阅读练习题的设计是否从认知思维层次角度出发,认知思维层次的要求是否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教材中的阅读练习题体现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认知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高中不同的年级,教材的阅读练习题各有侧重;总体来说,八本教材对认知思维层次的要求由易到难。但教材的阅读练习题在不同认知思维层次上设计不均衡并且认知能力培养渐进性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如何设计和编排阅读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启示:在阅读练习题的设计上应注重学生多层次的认知思维能力培养,练习题设计多样化;针对不同的年级和不同水平的学生,阅读练习题编排应符合学生相应的学习阶段和认知能力;阅读练习题要从认知思维层次角度出发,编排的练习题应当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认知思维能力。
黄振亚[6](2020)在《面向个性化学习的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个性化学习旨在根据学习者个体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方式,使其弥补知识不足,获得最佳发展。近年来,在线学习系统的快速发展,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学习的时空约束,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留下了大量的学习数据。这些学习数据蕴含着巨大的科学及市场价值,为实现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如何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学习者学习数据进行理解、分析,实践个性化学习,已经成为计算机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现阶段,尽管基于认知心理学等理论的相关方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线场景中的个性化学习研究人面临着学习资源表征苦难、学习过程复杂易变以及学习策略难以量化等挑战。为此,本文系统性地开展了面向个性化学习的数据挖掘方法及应用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具体地,针对练习题对象,提出了练习资源的深度表征方法,并在语言类和逻辑类两类典型练习题目的应用中进行验证;针对学生对象,分别提出了融合学习因素的知识跟踪方法和融合题目语义的知识跟踪模型;针对学习策略对象,提出了基于多目标学习的个性化推荐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本文的研究工作依托于科大讯飞开发的国内领先的在线学习平台系统“智学网”,研究问题和研究数据均来源于实际应用场景,且研究方案均在真实平台中验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的工作与贡献可以概括如下:首先,本文研究练习题深度表征方法。一方面,本文针对语言类练习,提出了基于语义理解的练习题表征方法。语义理解是语言类练习表征的基础,传统方法基于固定的规则匹配,忽略了题目文本的语义丰富和依赖等特点。本文将该类练习题表征分解成语句理解和语义关联两个部分,首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句子级别特征,然后,基于注意力机制,量化练习文本对于题目的语义依赖。最后,针对于题目难度预测任务,提出一种基于偏序学习的模型训练方法,消除不同测试范围带来的难度误差。该方法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难度预测任务中进行了大量实验验证,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难度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针对逻辑类练习,提出了基于结构理解的练习表征方法。区别于语言类练习,逻辑类练习通常含有特定结构的元素(如公式)。然而,传统方法直接将其视为文本序列进行表征,忽略了其结构特性。本文首先设计辅助工具,构建练习层面的公式依赖图,然后提出基于点注意和边注意两种策略的图网络学习其结构表征。最后,提出嵌套序列模型,融合练习的文本语义和公式结构关联。在数学简答题自动解答任务中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挖掘数学练习中的公式结构,提高解题精度。其次,针对于学生用户,本文研究动态认知诊断方法。一方面,考虑到知识关联因素和人脑记忆/遗忘因素对于学习活动的影响,提出一种融合学习因素的知识跟踪模型EKPT。该模型首先基于练习-知识关联信息,将学生和练习映射到具有明确含义的知识空间中。然后,融合教育学经典的学习曲线和遗忘曲线理论,在知识空间中量化建模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认知诊断的精度。另一方面,考虑到学习过程中的题目语义(知识共性语义和文本个性语义)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融合题目语义的知识跟踪框架。该模型首先设计动态增强记忆网络存储知识共性信息,刻画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动态掌握情况。其次,提出题目特征提取器,挖掘文本个性信息,且将其融入到学生的知识变化建模过程中。最后,本文分别基于马尔科夫性质和注意力机制两种策略,提出两种实例化模型。实验在大量学生练习记录上进行,结果验证了具有精准的预测性能和知识跟踪可解释性。最后,在学习策略设计方面,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学习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区别于传统推荐系统,在线学习推荐任务具有更大的挑战。传统方法通常遵从“推荐未掌握的练习”的单一推荐策略,为考虑复杂学习目标(如复习与探索平衡性、难度平滑性、参与度等)的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设计了不同的回报函数量化三种学习因素,然后提出一种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在学生交互学习中协同优化多个因素,从而找到最优推荐结果。本文在离线和在线两类场景中进行实验,结果均充分显示了该推荐算法的有效性。
王艳茹[7](2019)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的主要工具就是语文教科书。语文教科书一般由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练习)系统、导学系统这四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课后练习作为练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学生正确认识课后练习以及合理使用课后练习直接影响着语文教育的质量。“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本”语文教科书)于2016年9月份投入使用,截止到目前已有2年多的时间。但在这期间针对“部编本”课后练习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笔者针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做了细致的研究,在研究特点的同时对它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如何高效、合理的使用课后练习。本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述了选题的原因、意义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界定了相关的概念,点明了本篇论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分析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的特点。本文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八年级教科书采用人教版第三版,九年级教科书采用人教版第二版)进行对比,探讨“部编本”在编写、形式、内容中呈现的特点。第三部分以曲阜市孔子中学的师生使用课后练习的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对七年级学生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的成绩分析,发现教师、学生在使用课后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教师在使用课后练习时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课后练习以及缺乏了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问题表现为对课后练习的使用缺少兴趣、课后练习使用不当、学生字词掌握不牢,书写能力较差。第四部分笔者借助在孔子中学任教的机会,听了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讲课,并且通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不断尝试,针对教师、学生在使用课后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使用建议。
雷丹[8](2013)在《《中文》(小学版)与《轻松学汉语》(少儿版)练习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选取两部海外小学汉语教材——《中文》(小学版)的1-8册(供小学1-4年级使用)和《轻松学汉语》(少儿版)的1-4册(供小学1-4年级使用),对其练习进行分类统计研究,分析其练习目标、题型和题量,总结两者的优点与不足,为海外小学汉语教材的练习编写提供参考。本文把练习分为“语言知识类”和“言语技能类”两大类型,并采用了定量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第三章对《中文》1-4年级和《轻松》1-4年级的练习目标、练习题型和题量的数据分别进行了统计,第四章对它们的练习目标、练习题型和题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在练习目标方面,《中文》的“语言知识类”练习目标设定得更加完整细致,《轻松》对词语和句子没有设定具体的练习目标;在“言语技能类”练习目标的设定上,《中文》听说能力的练习目标较为简单,不够全面,而《轻松》则比较详尽,分别设定了说话练习和听力练习的目标;《中文》在读写能力练习的目标方面做的全面且到位,而《轻松》却不全面。(2)在题型方面,《中文》语言知识训练题型多样,但言语技能训练不足;《轻松》对能力的培养意识更强,技能练习到位;在使用对象的针对性上,《轻松》的练习设计做得更加全面,实际能力训练意识强,落实到位。(3)题量方面,《中文》的总题量明显大于《轻松》;在编排方面,《中文》课内、课外题量比例为5:1,题量相差甚大,《轻松》课内外题量比例约为1:1,题量大体平衡。《中文》语言知识类练习变化规律不明显,言语技能类练习题量随着年级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而《轻松》语言知识类练习则呈下降趋势,言语技能类的练习题量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中文》练习目标设定虽然全面但并没有在教材中全面体现,而《轻松》的练习设计却高于其目标的设定。《中文》语言知识训练扎实,言语技能训练不足,本文认为《中文》练习目标之所以这样设置是考虑到其教学对象的特点。而《轻松》注重言语技能训练,特别注重听说能力训练,在题量的控制上做得比较优秀。
李金姿[9](2020)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练习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学课堂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数学课堂练习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进行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效率受到了很多老师的重视,也关系到国家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措施是否能落到实处。论文从学生对课堂练习的认识及对教师的期望、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对课堂练习中的讲评、对课堂练习的参与、对课堂练习的建议这五个方面设计了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从教师对于课堂练习的目的、课堂练习的设计、课堂练习评价情况、减负与升学形势下的应对策略、提高课堂练习效率的方法、差别化练习形式的应用等六个方面,进一步对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问卷及访谈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练习课堂练习重结果轻过程、课堂练习的目的认识单一、缺乏对课堂练习的设计、教师对学生喜好不了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学习钻研以提升专业素养、正确认识课堂练习、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多与学生沟通以了解学生兴趣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有效利用课堂练习以提高教学效果,最后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和前瞻性的分析。
王雪梅[10](2015)在《对外汉语中级综合教材练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综合课作为主干课程,承担着语音、词汇、语法等综合言语知识学习和听、说、读、写、译各项言语技能训练的重任,因而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教材正是综合言语知识获得和言语技能训练的载体,指导学习者如何提升语言能力,而从根本上说,言语知识和言语技能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因此,对于一部教材来说,设置精心编排的练习非常有必要。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关于综合课的研究主要是关于教材编写、教材评估、具体练习内容如词汇、语法、汉字等方面,而且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阶段,对中级阶段的研究相对缺乏,而中级阶段作为承上启下的阶段,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有着“桥梁”的作用。因此,本文选取三部中级综合教材即《发展汉语》、《魅力汉语》和《体验汉语》的练习设计作为研究对象,从教材练习编写原则与目的、练习题量、练习题型、练习内容、言语技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中级综合教材的练习设计提供建议。论文共有三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在这一部分,我们介绍了选题目的和意义、研究依据和研究对象;从大纲、专家学者、教材三方面对“中级”进行界定;还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统计标准;最后对综合课教材练习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二章是中级综合教材练习编写目的和编写原则。我们分析了中级综合教材练习的编写原则和编写目的;然后分析三部教材练习的编写原则和编写目的;最后提出关于中级综合教材练习编写原则和目的的建议。第三章是练习题量、练习题型、练习内容及言语技能练习的分析。练习题量方面主要是从三部教材练习题总量、每课或每单元题量、每课或每单元平均练习量进行分析,然后对中级综合教材练习题量设置情况提出建议;练习题型主要从练习题型总量及每课或每单元题型量、平均量、题型固定与多样化、题型泛化与分化几方面进行分析,接着对题型设计提出参考意见;练习内容涉及语音、词汇、句子、汉字、语段语篇,然后从这五方面对练习内容编写提出建议;言语技能练习主要对三部教材的听、说、读、写、译言语技能练习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中级综合教材言语技能训练方面的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问卷设计,得出中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练习题量、题型、练习内容、言语技能认知与需求状况,结合大纲及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本文大胆提出,课堂练习与课下练习用时保持在1:1-1.5比例较合适;中级综合教材练习题型设置20种左右最好;在中级综合教材不仅要培养学习者听、说、读、写的能力,也要训练翻译技能。
二、关于练习題的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练习題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成功之路》与《博雅汉语》中级教材练习对比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的背景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一) 教材的研究 |
1. 《成功之路》的练习题简介 |
2. 《博雅汉语》的练习题简介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关于教材编写的研究 |
(一) 关于教材编写侧重于针对性的研究 |
(二) 关于教材编写侧重于趣味性的研究 |
(三) 关于教材编写侧重于实用性与交际需求的研究 |
(四) 关于教材编写侧重于跨文化交际性的研究 |
二、关于对外汉语中级练习题的研究 |
三、针对两套中级教材比较分析 |
第一章 《成功之路》中级练习题介绍 |
第一节 《成功之路》教材的简介 |
第二节 《成功之路(提高篇)和(跨越篇)》练习题的简介与目的 |
第三节 小结 |
一、固定的练习题型 |
二、题型安排的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
三、新旧内容 |
四、语言符合实用性、交际性、科学性等教学原则 |
第二章 《博雅汉语》中级综合课的练习介绍 |
第一节 《博雅汉语》教材简介 |
第二节 《博雅汉语(冲刺篇Ⅰ)和(冲刺篇Ⅱ)》三大练习题型的简介与目的 |
一、词语练习的简介与目的 |
二、语法点练习的简介与目的 |
三、综合课练习的简介与目的 |
(一) 词语练习题的题型种类 |
(二) 语法点练习题的题型种类 |
(三) 其他的练习题的题型种类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成功之路》与《博雅汉语》综合中级练习题对比分析 |
第一节 练习题的编排情况 |
第二节 共同与单独有的练习题与题型设计情况 |
一、共同有的练习题与题型设计情况和题量 |
(一) 辨析近义词练习题 |
(二) 扩展词语练习题 |
(三) 朗读练习 |
(四) 成语练习题 |
(五) 语法练习题 |
(六) 问答课文 |
二、单独有的练习题与题型设计情况 |
(一) 《成功之路(提高篇)和(跨越篇)》 |
(二) 《博雅汉语(冲刺篇)》 |
第三节 编写练习题的题型与要求 |
第四节 编写练习题设计的分类 |
第五节 针对编写练习题的重点与难点 |
第六节 针对教材是否兼顾于听说读写各项技能 |
第七节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结语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纵横商务汉语·高级综合教程》(1、2册)教材练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商务汉语相关指导性纲要、标准及专著介绍 |
1.2.1 商务汉语考试大纲 |
1.2.2 商务汉语能力标准 |
1.2.3 《商务汉语综合课系列教材论》 |
1.3 研究综述 |
1.3.1 商务汉语教材的研究现状 |
1.3.2 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的研究现状 |
1.3.3 商务汉语教材练习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对象 |
1.5 研究点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纵横商务汉语·高级综合教程》(1、2册)练习题量的统计与分析 |
2.1 题量统计的内容以及统计方法说明 |
2.2 题量的统计结果及分析 |
2.2.1 练习总题量的统计与分析 |
2.2.2 单课题量的统计与分析 |
2.2.3 每课题量的平均量的统计与分析 |
2.3 关于教材练习题量的小结及建议 |
第三章 《纵横商务汉语·高级综合教程》(1、2册)练习题型的统计与分析 |
3.1 题型统计的内容以及统计方法说明 |
3.2 题型的统计结果及分析 |
3.2.1 练习总题型的统计与分析 |
3.2.2 每课题型的统计与分析 |
3.3 关于教材练习题型的小结及建议 |
第四章 《纵横商务汉语·高级综合教程》(1、2册)技能型练习的统计与分析 |
4.1 技能型练习的统计方法说明 |
4.2 技能型练习的统计结果及分析 |
4.2.1 《纵横商务汉语·高级综合教程》第1册教材技能型练习的统计与分析 |
4.2.2 《纵横商务汉语·高级综合教程》第2册教材技能型练习的统计与分析 |
4.3 关于教材技能型练习的小结及建议 |
第五章 《纵横商务汉语·高级综合教程》(1、2册)练习调查情况与分析 |
5.1 留学生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与统计结果 |
5.1.1 留学生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介绍 |
5.1.2 留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5.2 教师访谈及结果分析 |
5.2.1 访谈设计与访谈对象 |
5.2.2 访谈结果分析 |
5.3 小结 |
第六章 对《纵横商务汉语·高级综合教程》(1、2册)教材练习的建议 |
6.1 在练习题量方面的建议 |
6.2 在练习题型方面的建议 |
6.3 在技能型练习方面的建议 |
6.4 在其他方面的一些建议 |
第七章 结语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教师访谈记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概述 |
第一节 练习系统的理论架构 |
一、练习系统的概念界定 |
二、练习系统的理论依据 |
三、练习系统的演化路径 |
第二节 练习系统的重要价值 |
一、练习系统的重要性 |
二、练习系统的可行性 |
三、练习系统的名家观 |
第三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分析 |
一、编者的语文教材观分析 |
二、练习系统宏观结构分析 |
三、练习系统微观层次分析 |
第四节 人教版与部编版练习系统比较分析 |
一、结构与内容:人教版与部编版练习题的显性比较 |
二、守正与创新:人教版与部编版练习题的隐性分析 |
第二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使用现状与分析 |
第一节 练习系统使用现状调查的基本情况 |
一、调查的缘起与目的 |
二、调查的范围与对象 |
三、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
第二节 练习系统使用现状调查 |
一、学生使用练习系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教师使用练习系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三、练习系统使用调查的总结 |
第三节 练习系统使用调查反思与总结 |
一、练习系统使用调查的反思 |
二、练习系统使用调查的改进 |
第三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使用策略 |
第一节 练习系统使用建议 |
一、学生使用练习系统的建议 |
二、教师使用练习系统的建议 |
第二节 练习系统使用反思 |
一、基于调查的案例建设 |
二、基于实践的案例反思 |
三、基于反思的案例改进 |
第三节 练习系统评价体系建构 |
一、考评与练习:生成训练评价体系 |
二、定量与定性:引入多元评价标准 |
三、多元与侧重:探索会话评价主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题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B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题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C 预设与生成:在练习题使用范式中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总结能力 |
致谢 |
(4)中级汉语综合教材练习题考察对比与分析 ——以《发展汉语》和《成功之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意义与价值 |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范围和标准的界定 |
1.4.1 教材介绍 |
1.4.2 研究范围 |
1.4.3 标准的界定 |
2.中级汉语综合教材练习题的对比分析 |
2.1 练习题量的对比分析 |
2.1.1 题量统计方法 |
2.1.2 题量统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
2.1.3 题量统计结果与分析 |
2.2 练习题型的对比分析 |
2.2.1 练习题型总类和分布的考察 |
2.2.2 练习题型固定性和多样性的考察 |
2.2.3 练习具体题型分析 |
2.3 练习内容的对比分析 |
2.3.1 练习内容的考察分析 |
2.3.2 练习内容趣味性分析 |
2.4 练习编排层次的考察分析 |
3.中级汉语综合教材练习题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
3.1 调查情况说明 |
3.2 《成功之路》的调查结果分析 |
3.3 《发展汉语》的调查结果分析 |
4.中级汉语综合教材练习题设置的总结建议 |
4.1 练习题量方面 |
4.2 练习题型方面 |
4.3 练习内容方面 |
4.4 练习编排层次方面 |
4.5 关于中级综合练习题设置的其他建议 |
5.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阅读练习中的认知思维目标设计研究 ——以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练习题的相关研究 |
2.1.1 国外关于练习题的研究 |
2.1.2 国内关于练习题的研究 |
2.2 国内外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相关研究 |
2.2.1 国外关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应用研究 |
2.2.2 国内关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应用研究 |
2.3 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
3.1.1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结构和内容 |
3.1.2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认知过程维度具体要求 |
3.1.3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研究 |
3.2 布卢姆分类学理论的具体化 |
3.2.1 阅读练习题 |
3.2.2 低层次阅读练习题和高层次阅读练习题 |
3.3 小结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过程 |
4.3.1 整理确定检索关键词 |
4.3.2 建立语料库 |
4.3.3 运用AntConc3.2.4w检索关键词 |
4.4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4.4.1 语料库研究法 |
4.4.2 内容分析法 |
第5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5.1. 研究结果 |
5.1.1 阅读练习题对认知思维能力的培养 |
5.1.2 阅读练习题不同年级的侧重 |
5.1.3 阅读练习题的认知目标设计 |
5.2.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发现 |
6.2 研究启示 |
6.3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A:运用语料库检索示例 |
致谢 |
(6)面向个性化学习的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
1.4 组织结构 |
第2章 研究现状与基础知识 |
2.1 引言 |
2.2 练习题题目建模方法及应用 |
2.2.1 练习资源建模方法 |
2.2.2 基于练习的相关应用 |
2.3 学习者学习活动建模 |
2.3.1 项目反应理论 |
2.3.2 认知诊断分析 |
2.3.3 知识跟踪任务 |
2.4 推荐技术研究 |
2.4.1 传统推荐技术 |
2.4.2 深度推荐技术 |
2.4.3 教育领域的个性化推荐 |
2.5 本章小节 |
第3章 练习资源深度表征及应用 |
3.1 基于语义理解的练习表征及属性预测 |
3.1.1 引言 |
3.1.2 相关工作 |
3.1.3 问题定义及方案描述 |
3.1.4 基于语义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
3.1.5 难度属性预测应用 |
3.2 基于结构理解的练习表征及自动解题 |
3.2.1 引言 |
3.2.2 相关工作 |
3.2.3 问题定义及框架描述 |
3.2.4 数学公式语法结构图构造 |
3.2.5 基于图网络的神经解题模型 |
3.3 实验分析 |
3.3.1 基于语义理解的练习表征难度预测效果评估 |
3.3.2 基于结构理解的练习表征自动解题效果评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认知诊断分析 |
4.1 融合学习因素的知识跟踪模型 |
4.1.1 引言 |
4.1.2 相关工作 |
4.1.3 问题定义及框架描述 |
4.1.4 融合学习因素的知识跟踪模型EKPT |
4.1.5 基于EKPT模型的教育学应用 |
4.2 融合题目语义的知识跟踪模型 |
4.2.1 引言 |
4.2.2 相关工作 |
4.2.3 问题定义及框架描述 |
4.2.4 融合题目语义的知识追踪模型EKT |
4.2.5 基于EKT的教育学应用 |
4.3 实验分析 |
4.3.1 融合学习因素的知识跟踪模型效果评估 |
4.3.2 融合题目语义的知识追踪模型效果评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在线学习平台中的个性化推荐方法 |
5.1 引言 |
5.2 相关工作 |
5.3 问题定义及框架描述 |
5.4 基于多学习目标的个性化推荐方法 |
5.4.1 优化目标 |
5.4.2 题目估值Q网络 |
5.4.3 学习目标定义 |
5.4.4 算法与参数优化过程 |
5.5 实验分析 |
5.5.1 数据介绍与分析 |
5.5.2 模型与实验参数设置 |
5.5.3 离线场景下的推荐实验分析 |
5.5.4 在线场景下的推荐实验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7)“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原因及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三、课题研究现状 |
四、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
五、论文创新点 |
第一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的特点 |
第一节 课后练习编写的特点 |
一、题型安排的多样化 |
二、重视文体知识的学习,随文设练 |
三、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逐步养成 |
第二节 课后练习的形式 |
一、布局合理 |
二、色彩、符号的使用 |
第三节 课后练习的内容 |
一、课后练习的组成要素 |
二、课后练习内容的分析 |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的使用情况 |
第一节 “部编本”课后练习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
一、教师调查分析 |
二、学生调查分析 |
第二节 “部编本”课后练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一、教师使用课后练习的问题 |
二、学生使用课后练习的问题 |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的使用建议 |
第一节 教师的使用建议 |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适时添加答题的“台阶” |
二、改善课后练习的使用方法 |
三、开展有效识字教学,有计划开展书写训练 |
第二节 学生使用的建议 |
一、端正学习的态度 |
二、掌握使用课后练习的方法 |
三、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8)《中文》(小学版)与《轻松学汉语》(少儿版)练习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3.1 汉语第二语言教材练习研究 |
1.3.2 小学汉语第二语言教材练习的研究 |
1.3.3 主要成就和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理论基础 |
2.1.1 认知心理学理论 |
2.1.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
2.1.3 多元智能理论 |
2.2 研究对象 |
2.2.1 《中文》、《轻松》简介 |
2.2.2 选取《中文》、《轻松》的依据 |
2.3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中文》、《轻松》练习统计分析 |
3.1 练习的分类依据与标准 |
3.2 练习目标统计 |
3.2.1 “语言知识类”练习目标统计 |
3.2.2 “言语技能类”练习目标统计 |
3.3 练习题型统计 |
3.3.1 练习总题型统计 |
3.3.2 练习分类题型统计 |
3.4 练习题量统计 |
3.4.1 练习总题量统计 |
3.4.2 练习分类题量统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文》、《轻松》练习对比分析 |
4.1 练习目标的对比分析 |
4.1.1 “语言知识类”练习目标对比分析 |
4.1.2 “言语技能类”练习目标对比分析 |
4.2 练习题型的对比分析 |
4.2.1 练习总题型对比分析 |
4.2.2 练习分类题型对比分析 |
4.3 练习题量的对比分析 |
4.3.1 练习总题量对比分析 |
4.3.2 练习题量分类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文》、《轻松》练习编写的改进建议 |
5.1 练习目标设定的改进建议 |
5.2 练习题型编写的改进建议 |
5.3 练习题量编写的改进建议 |
第六章 总结 |
6.1 本文的主要观点 |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练习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新课改的发展需求 |
(二)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规定 |
(三)减负30条的量化规定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关于数学练习的研究 |
(二)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研究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小学高年级 |
(二)练习的内涵 |
(三)课堂练习的内涵 |
(四)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的区分 |
第二章 研究过程 |
一、研究方法的确定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访谈法 |
(三)文献分析法 |
(四)案例分析法 |
二、调查内容的设计 |
(一)问卷的设计 |
(二)访谈提纲的设计 |
三、研究对象的选取 |
(一)调查学校的选取 |
(二)调查师生的选取 |
四、调查的实施 |
(一)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二)问卷数据的统计 |
(三)访谈的实施 |
五、研究结果 |
(一)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
1、学生对课堂练习的认识及对教师的期望 |
2、对课堂练习的设计 |
3、对课堂练习中的讲评 |
4、对课堂练习的参与 |
5、对课堂练习的建议 |
(二)访谈结果的分析 |
1、教师对于课堂练习的目的 |
2、课堂练习的设计 |
3、课堂练习的评价情况 |
4、减负与升学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
5、提高课堂练习效率的方法 |
6、差别化练习形式的应用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练习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应试教育下课堂练习重结果轻过程 |
二、课堂练习的目标认识单一 |
(一)学生对课堂练习的目的单一 |
(二)教师课堂练习的目的单一 |
三、缺乏对课堂练习的设计 |
(一)课堂练习题的来源单一 |
(二)课堂练习题难度缺乏层次性 |
(三)课堂练习题呈现形式固有化 |
(四)课堂练习检查、讲解方式缺乏激励性 |
(五)课堂练习评价低效、激励形式单一 |
四、教师对学生的喜好不了解 |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练习的改进建议 |
一、学习钻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一)积极参与本地区教研活动 |
(二)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 |
二、正确认识课堂练习 |
(一)明确课堂练习目标 |
(二)践行多维练习目的 |
三、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 |
(一)精心挑选课堂练习题 |
(二)拓展课堂练习组织形式 |
(三)课堂练习过程的指导精细化 |
(四)优化课堂练习讲解方式和检查方式 |
(五)丰富课堂练习评价 |
四、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 |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
一、研究总结 |
二、前瞻性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对外汉语中级综合教材练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目的、意义 |
二、研究依据及研究对象 |
(一) 研究依据 |
(二) 研究对象 |
三、关于“中级”的界定 |
(一) 各类大纲及标准对“中级”的界定 |
(二) 不同学者对“中级”的界定 |
(三) 各教材对“中级”的界定 |
四、研究方法 |
(一) 文献资料法 |
(二) 描写分析法 |
(三) 数据统计法 |
(四) 比较分析法 |
(五) 问卷调查法 |
五、相关研究综述 |
(一) 综合教材编写 |
(二) 教材介绍与评估 |
(三) 练习研究 |
第二章 中级综合教材练习编写目的与原则 |
一、中级综合教材练习编写目的与原则 |
(一) 中级综合教材练习编写目的 |
(二) 中级综合教材练习编写原则 |
二、三套综合教材练习编写目的、编写原则分析 |
(一) 《发展汉语》练习编写目的与原则 |
(二) 《魅力汉语》练习编写目的与原则 |
(三) 《体验汉语》编写目的与原则 |
三、中级综合教材练习编写目的及原则的建议 |
(一) 坚持“以功能为纲,结构伏于暗线,文化因素渗透其中”的编写原则 |
(二) 中级综合教材练习要突出针对性、趣味性、交际性 |
(三) 扩大词汇量、突出语段语篇学习,实现言语知识与言语技能综合训练有机结合 |
(四) 在练习体系方面,应该区分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 |
第三章 中级综合教材练习考察分析 |
一、汉语学习者对教材练习使用和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 |
(一) 调查目的 |
(二) 问卷调查设计 |
(三) 统计软件说明 |
(四) 问卷结果分析 |
二、三部教材练习题量对比分析 |
(一) 练习题量统计标准 |
(二) 练习题量对比分析 |
(三) 中级综合练习题量的建议 |
三、三部教材练习题型对比分析 |
(一) 练习题型统计标准 |
(二) 三部教材练习题型统计分析 |
(三) 对三部教材练习题型的具体分析 |
(四) 中级综合教材练习题型的建议 |
四、三部教材练习内容对比分析 |
(一) 练习内容对比分析 |
(二) 中级综合练习内容的编写建议 |
五、三部教材言语技能练习对比分析 |
(一) 各项言语技能练习对比分析 |
(二) 言语技能练习的编写建议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关于练习題的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成功之路》与《博雅汉语》中级教材练习对比分析研究[D]. 林金璇(LIM KIM SUAN). 河北师范大学, 2016(08)
- [2]《纵横商务汉语·高级综合教程》(1、2册)教材练习研究[D]. 储诚淼.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2)
- [3]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D]. 霍亮. 河南大学, 2020(02)
- [4]中级汉语综合教材练习题考察对比与分析 ——以《发展汉语》和《成功之路》为例[D]. 曾洁.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5]阅读练习中的认知思维目标设计研究 ——以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D]. 侯秋嫣. 重庆师范大学, 2016(10)
- [6]面向个性化学习的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研究[D]. 黄振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7]“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研究[D]. 王艳茹.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8]《中文》(小学版)与《轻松学汉语》(少儿版)练习对比研究[D]. 雷丹. 暨南大学, 2013(01)
- [9]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练习现状调查研究[D]. 李金姿.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2020(07)
- [10]对外汉语中级综合教材练习研究[D]. 王雪梅.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