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和人工虫草菌丝体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天麻和人工虫草菌丝体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一、天麻及人工虫草菌丝对鼠脑缺血再灌流后脑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剂活力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尹赛格[1](2021)在《活性肽OM-LV20通过色氨酸羟化酶1介导的促脑缺血损伤修复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中风导致严重的神经损伤并造成严峻的社会、经济负担,由于损伤后修复机制的高度复杂性与目前被批准使用的药物极度稀缺,使得新型抗中风药物的发现、新的机制解析及新药物靶标发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肽类分子已经成为发现与确认新药靶点的有力工具,并且是新药创制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在基础科学研究、新型生物产业和创新药物研发中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色氨酸羟化酶1(Tryptophan hydroxylase 1,TPH1)参与多种精神、神经等相关疾病进程,但其对中风的作用却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明确外源性应用OM-LV20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及在对氧化应激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与机制,并以OM-LV20为分子探针探索内源性TPH1作为抗中风药物靶标的可能性。为后续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脑缺血再灌注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 法]1)利用HPLC系统检测活性肽OM-LV20在4℃、37℃及血浆中的半衰期。2)以Sprague-Dawley大鼠为研究对象,以腹腔注射的方法连续给药(OM-LV20)7天后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即大脑中动脉栓塞2 h/再灌注24 h。通过利用mNSS行为学评分、TTC染色与脑梗死面积量化,初步评估OM-LV20的神经保护作用;利用H&E染色和Nissl染色评估OM-LV20对脑内细胞和神经元形态及存活状态的保护作用。3)OM-LV20对I/R大鼠神经保护机制研究(动物水平):利用分子对接模拟、高通量胰高血糖素样肽受体1(Glucagon 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R)激动实验和转录组学测序分析研究OM-LV20对I/R大鼠的神经保护机制;利用Western蛋白印迹、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和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检测研究OM-LV20是否通过直接激动GLP-1R、激活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s)信号通路与 BDNF/AKT 信号通路和调节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受体(Type 1 Pity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peptide Receptor,PAC1R)、cAMP 及 TPH1 水平对 I/R 大鼠进行神经保护。4)利用大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大鼠脑组织冰冻切片、免疫荧光三标、qRT-PCR、序列比对与Western免疫印迹研究TPH1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情况。5)OM-LV20对氧化应激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细胞水平):以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CTX-TNA2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不同时间点(2h,4h,6h,12 h和24h)过氧化氢(Hydrogenperoxide,H2O2)(300 μM)刺激制造氧化应激模型以研究TPH1水平的变化;以活性肽OM-LV20为分子探针,利用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和qRT-PCR探索活性肽对H2O2刺激下CTX-TNA2细胞的神经保护机制是否通过“PAC1R-MAPKs-TPH1”分子轴。6)通过慢病毒转染CTX-TNA2细胞构建与筛选稳定过表达细胞株;利用H2O2刺激2 h制造氧化应激模型和检测细胞活力、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乳酸脱氢酶(L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变化以探索TPH1的神经保护作用。[结 果](1)活性肽OM-LV20在4℃与37℃条件下均展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为2.834 h。(2)OM-LV20有效逆转由I/R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异常、显着挽救脑梗死体积、有效提高大鼠海马区(p<0.05)和皮质区(p<0.0001)神经元存活率(20 ng/kg),并改善由I/R所致的细胞胞质染色加深、胞体皱缩、细胞间隙增大并有空泡形成及海马CA1区结构紊乱等一系列神经细胞和组织状态的改变。(3)分子对接模拟实验提示OM-LV20可能与GLP-1R通过Ile-19、Asp-12、Lys-7、Lys-4和Leu-1位点结合;GLP-1R激动实验提示OM-LV20并不是GLP-1R的直接激动剂。(4)I/R组和OM-LV20组大鼠梗死区域脑组织转录组测序提示:OM-LV20与I/R组共有3089个显着差异基因,并主要富集于MAPKs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和内质网蛋白加工等信号通路。通过实验验证发现,OM-LV20对大鼠脑I/R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磷酸化、激活BDNF/AKT信号通路、促进TPH1和PAC1R水平、及调节cAMP水平相关。(5)TPH1明显分布于海马区域、丘脑区域和中缝区域,特别是海马CA1区有明显表达,并在大鼠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及DI-TNC1和CTX-TNA2两种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中均有表达。(6)TPH1在不同时间H2O2刺激下的变化:TPH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呈先下降(2h降低)后上升(12h达到高峰)的趋势。(7)OM-LV20 以浓度依赖(10pM、100 pM、1nM)升高 CTX-TNA2 细胞中TPH1的mRNA和蛋白水平。(8)OM-LV20对H2O2刺激下大鼠CTX-TNA2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OM-LV20可能通过保护细胞活力(p<0.01)、抑制MAPK信号通路磷酸化(p<0.05)、升高PAC1R(p<0.001)、TPH1(p<0.05)和 CAT水平(p<0.05),与减少LDH释放(p<0.0001)改善氧化应激下的细胞损伤。(9)OM-LV20通过抑制JNK磷酸化水平升高TPH1水平:OM-LV20的应用降低JNK磷酸化水平并升高TPH1水平(p<0.05)。同时应用OM-LV20和Anisomycin后,TPH1水平有所下降(p<0.01);SP600125的单独应用会升高TPH1水平(p<0.05)。说明OM-LV20通过调控JNK信号通路磷酸化对TPH1水平进行调控、p-JNK水平与TPH1水平呈负相关趋势。(10)OM-LV20可能通过结合PAC1R对TPH1水平进行调控:分子对接模式实验提示,OM-LV20与PAC1R有结合的潜能。单独应用OM-LV20能提高CTX-TNA2细胞的TPH1水平(p<0.01),联合应用PACAP6-38后,升高的TPH1水平有所下降(p<0.05)。(11)过表达TPH1对H2O2刺激下的CTX-TNA2细胞活力损伤无保护作用,但有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过表达TPH1逆转了异常的CAT水平降低(升高25.01%±12.62%)与 LDH 水平升高(313.53%±65.39%)。[结 论]体内实验结果提示,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腹腔注射活性肽OM-LV20可显着减少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异常,并对I/R造成的梗死区域皮层和海马神经元的存活有保护作用。OM-LV20介导的潜在分子机制涉及MAPKs和BDNF/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与TPH1、cAMP和PAC1R的水平变化。体外实验结果提示,OM-LV20对氧化应激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通过“PAC1R-MAPKs-TPH1”分子轴进行。此外,本研究首次报道了 TPH1在大鼠星型胶质细胞上的表达、探索了在不同时间点H2O2刺激下CTX-TNA2细胞中TPH1水平的表达,并发现TPH1可能通过提高CAT水平和减少LDH的释放以保护星形胶质细胞抵抗氧化应激损伤。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两栖类动物皮肤分泌源性肽OM-LV20对I/R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为新型抗卒中药物先导分子提供候选模版;为靶向TPH1及抗氧化应激途径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减轻脑I/R损伤的相关机制,也为脑I/R的神经保护药物研发提供了潜在靶点。

黑鑫鑫[2](2020)在《石菖蒲活性成分β-细辛醚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β3-细辛醚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2O2对PC12细胞活性的作用,筛选合适H202浓度构建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MTT法检测β-细辛醚干预后H2O2诱导PC12细胞的存活率,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β3-细辛醚干预后H2O2诱导PC12细胞ROS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β-细辛醚干预后H2O2诱导PC12细胞LDH含量以及MDA、CAT、SOD和GSH活性;通过RT-PCR技术检测PC12细胞中Nrf2和HO-1的mRNA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C12细胞内Nrf2和HO-1的蛋白表达情况;运用siRNA转染技术干扰Nrf2表达,利用MTT法检测干扰Nrf2表达后β-细辛醚干预PC12细胞的活性,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干扰Nrf2表达后β3-细辛醚干预PC12细胞中MDA及SOD活性。结果:H2O2处理的PC12细胞存活率显着降低,LDH活性显着提高;加入β-细辛醚干预后,PC12细胞存活率显着提高,LDH活性显着降低,β-细辛醚对H2O2诱导PC12细胞的损伤表现出保护作用;β-细辛醚可以降低H202诱导PC12细胞中氧化损伤标记物ROS含量和MDA活性并且提高细胞中抗氧化物SOD、GSH和CAT活性;β-细辛醚上调H2O2诱导PC12细胞内Nrf2和HO-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转染si-Nrf2以干扰PC12细胞中Nrf2的表达,β-细辛醚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活性的保护作用被抑制,细胞中MDA活性上升并且SOD活性下降。结论:β-细辛醚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潜在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上调Nrf2/HO-1信号通路的表达实现。

彭静[3](2019)在《涤痰汤改善痰浊证老年MCI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突触可塑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理论研究部分旨在从“痰邪为患”致“健忘”、“呆病”角度探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病因病机,阐明中医经典治痰古方“涤痰汤”以“健脾涤痰、益气化浊、醒脑开窍”为基本治法,治疗痰浊证老年MCI的理论依据。实验研究部分通过构建痰浊证老年MCI大鼠模型,采用一般情况观察、行为学、生物化学方法,旨在观察和分析涤痰汤对模型大鼠痰浊证表现、学习记忆能力、脂代谢情况、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组织形态学、神经电生理及蛋白检测方法,旨在从突触可塑性角度,探讨和分析涤痰汤改善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理论研究理论研究部分回顾和总结了祖国医学对于MCI病名、病位、症状等的记载与认识,并着重从“痰邪为患”角度探讨和分析了MCI病因、病机,归纳和分析了MCI的中医基础、临床和中医流行病学相关研究,结合“涤痰汤”组方分析和导师团队前期研究,为“涤痰汤”从痰论治痰浊证老年MCI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分两部分进行,采用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涤痰汤高剂量组及涤痰汤低剂量组,另设3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12只为青年对照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50mg·kg-1)8周结合半高脂饲料喂食4周(前4周仅注射D-半乳糖,第5周起加喂半高脂饲料)的方法制备痰浊证老年MCI实验动物模型。各组第5周起开始灌胃,连续4周,10 ml·kg-1,每日1次。西药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加水制成混悬液,0.9mg·kg-1;涤痰汤低、高剂量组给药量分别按人体服用量1、2倍折算(折合成生药量为4.275g·kg-1和8.55g·kg-1);其余3组(老年对照组、模型组、青年对照组)予等容积蒸馏水。前半部分实验采用Morris水迷宫、穿梭箱实验检测评价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通过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比色法测定海马组织中T-AOC、GSH-PX含量,观察和探讨涤痰汤对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脂代谢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后半部分实验采用Nissl染色法观察和分析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量,Golgi染色法观察和分析各组大鼠海马组织树突棘形态、数量及构成改变,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实验各组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效应,Western blot检测SYP、PSD95、NR2B等突触相关蛋白水平,从突触可塑性角度,探讨涤痰汤改善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可能机制。结果理论研究MCI归属中医健忘、痴呆范畴,其病位在脑,发病关乎五脏,临床表现以本虚标实,虚实兼杂为主要特点,“痰邪为患”致“呆”是其重要病机。无论是“呆病多痰”、“治痰即治呆”等中医传统理论,还是现有的中医基础、临床和证候相关研究,均为从痰论治MCI提供了详实的依据。涤痰汤从痰论治认知障碍,以健脾理气化痰、益气醒神开窍为基本大法,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均表现出较好的疗效,涤痰汤组方中所有药物均含有对认知功能有益的成分,可能通过彼此间的协同增效,发挥多靶向联合作用,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实验研究1.涤痰汤对痰浊阻窍型老年MCI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1)一般情况: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毛皮污秽,精神萎靡,嗜卧懒动,纳差便溏等痰浊阻窍证型特征,涤痰汤对模型大鼠的痰浊证候具改善作用。(2)Morris水迷宫实验:模型组定位航行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实验显示首次穿台耗时明显延长,穿台次数明显减少,目标象限探索时间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涤痰汤组与西药盐酸多奈哌齐组逃避潜伏期及首次穿台耗时均明显缩短,穿台次数明显增多,目标象限探索时间明显延长(P<0.01或P<0.05)。(3)穿梭箱实验: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主动回避次数明显减少、电击次数明显增多、主动回避潜伏期和电击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涤痰汤高、低剂量组、西药组大鼠主动回避次数均显着增多、电击次数均显着减少、主动回避潜伏期和电击时间均显着缩短(P<0.01或P<0.05);涤痰汤高剂量组与西药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涤痰汤高、低剂量组间相比,主动回避次数、电击次数、电击时间的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5)。(4)血脂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均增高(与青年对照组比较P<0.01,与老年对照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TC、LDL-C、TG减低(P<0.05),TG明显减低(P<0.01),涤痰汤低剂量组TG减低(P<0.05),盐酸多奈哌齐组无明显变化(P>0.05)。(5)氧化应激指标T-AOC、GSH-PX含量检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T-A0C及GSH-PX含量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涤痰汤和盐酸多奈哌齐均能显着提高模型大鼠的海马T-A0C及GSH-PX含量(P<0.01或P<0.05)。2.涤痰汤对痰浊型老年MCI模型大鼠突触可塑性的影响:(1)Nissl染色: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尼氏小体形态上变小,数量上减少,数据分析显示神经元数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涤高剂量组与西药组神经元数量增加,差异有显着性(P<0.05)。(2)Golgi染色:模型组树突棘形态不规则、排列松散、数量稀少,与老年对照组相比,树突棘总数及蘑菇状树突棘数目均显着减少(P<0.01);涤痰汤高剂量组与西药盐酸多奈哌齐组树突棘总数和蘑菇形态树突棘数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电生理LTP检测:模型组大鼠无法顺利诱导出稳定的LTP,与对照组相比,LTP幅度低下,EPSP斜率下降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涤痰汤组EPSP斜率和LTP幅度明显增加(P<0.01),西药组、涤痰汤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P>0.05)。(4)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突触相关蛋白SYP、PSD95、NR2B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涤痰汤低剂量组和西药盐酸多奈哌齐PSD95表达明显增加(P<0.01),NR2B表达亦增加(P<0.05);涤痰汤高剂量组PSD95、NR2B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SYP表达亦增加(P<0.05)。结论1.MCI归属中医健忘、痴呆范畴,其病位在脑,发病关乎五脏,“痰邪为患”是MCI发病的重要病机,从痰论治MCI有据可依,涤痰汤可能通过组方药物的协同作用,对MCI发挥整体治疗效果。2.D-半乳糖皮下注射结合半高脂餐复合造模方式成功构建了痰浊证型MCI模型,表现为:模型大鼠出现痰浊证候、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和回避反应能力降低、脂代谢紊乱和氧化应激受损。3.涤痰汤能改善模型大鼠痰浊证候表现、可减轻模型大鼠的脂代谢紊乱和氧化应激损伤,改善模型大鼠的海马依赖性学习记忆障碍。4.模型大鼠出现突触可塑性受损的病理改变,表现为:海马组织神经元丢失、功能减退、突触微结构和长时程增强效应受损、突触相关蛋白表达降低。5.涤痰汤可能通过修复受损的海马神经元和突触微结构损伤,增进长时程增强效应,上调突触相关蛋白SYP、PSD95、NR2B表达,改善模型大鼠的突触结构和功能损害,一定程度恢复模型大鼠受损的突触可塑性,而发挥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

陈吉钢[4](2019)在《水下爆炸致颅脑损伤的特点及3’-脱氧腺苷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指出海战中各式武器在水中爆炸,对战斗人员造成严重损伤,又称水下冲击伤。水下冲击伤是现代海战中的重要伤类,也是军事医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目前国内外对水下爆炸致胸腹损伤有较多研究,但对水下爆炸致颅脑损伤的特点和机制鲜有涉及。颅脑是人体的中枢,其结构复杂、功能集中,损伤后会出现头痛、头晕、反应速度下降、短暂意识丧失,甚至昏迷、瘫痪、死亡。颅脑损伤的机制相对复杂,而且水下爆炸试验实施难度大,也无实验方法和经验可循。因此对水下爆炸致颅脑损伤的特点与机制研究亟须开展。3’-脱氧腺苷又名虫草素,是名贵中药冬虫夏草的有效成份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功效,包括抗炎、抗肿瘤、抑制凋亡、清除氧自由基等。同时虫草素还被证实有明确的神经保护功能,它可以抑制损伤后炎症因子的释放,缓解炎症细胞与巨噬细胞浸润,维持外伤后血脑屏障的完整性。然而,虫草素通过何种机制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本研究首先建立稳定的水下爆炸致大鼠颅脑损伤模型,研究了颅脑损伤的特点。再通过3’-脱氧腺苷干预,明确其对水下爆炸所致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后以TLR4/My D88信号通路为靶点,探讨了3’-脱氧腺苷的保护机制,为该类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第一部分水下爆炸致大鼠颅脑损伤模型的制备及病理特点研究目的:制备稳定可重复的水下爆炸致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并研究颅脑损伤的病理特点。方法:取SD大鼠120只,根据爆炸距离随机分为四组:0.5m组、1.0m组、1.5m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前将麻醉好的大鼠固定在自制的水下爆炸实验架上,并将胸腹部用气泡膜包裹保护。以10g当量TNT爆源进行水下爆炸,观察伤后6h、12h、24h、48h及72h大鼠一般情况、病理切片及脑含水量变化。随后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1.0m组)与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模型组按照模型建立的方法进行致伤,空白对照组不予致伤,采用Western blot(WB)测量伤后6h、12h、24h、48h及72h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蛋白表达,同时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0.5m组大鼠于伤后48小时内全部死亡,1.0m及1.5m组大鼠均存活。病理切片结果显示1.0m组大鼠脑组织损伤明显,而1.5m组脑组织损伤较轻,结构基本完整。脑组织含水量结果提示,爆炸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同时1.0m组大鼠脑含水量于伤后12h开始升高,48h达到最高峰;1.5m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1.0m组。模型组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呈现弥漫性损伤改变,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紊乱、水肿、局部出血和充血。WB结果提示伤后12h模型组大鼠脑组织TNF-α、IL-1β的蛋白表达升高,伤后48h达到峰值。同时伤后12h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出现明显细胞凋亡,凋亡数在48h达到最高峰。结论:爆炸当量为10g TNT、爆炸距离为1.0m时,大鼠出现稳定的颅脑损伤,表现为弥漫性颅脑损伤。第二部分3’-脱氧腺苷对水下爆炸致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研究3’-脱氧腺苷对水下爆炸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取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虫草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模型组与虫草素组予致伤,同时在伤后30min对虫草素组大鼠进行3’-脱氧腺苷(20 mg/kg)尾静脉注射,空白对照组不予致伤。观察不同组大鼠伤后6h、12h、24h、48h、72h脑组织含水量变化,并测量大鼠脑组织TNF-a、IL-1b、TLR4及My D88的蛋白表达,检测其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伤后12h、24h、48h及72h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升高,TNF-a、IL-1b、TLR4及My D88的蛋白表达增加,凋亡细胞数增多,差异显着。与模型组相比,虫草素组大鼠以上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TNF-a等的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显着下降。结论:3’-脱氧腺苷对水下爆炸颅脑损伤具有保护治疗作用,TLR4/My D88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这一保护过程。第三部分3’-脱氧腺苷对水下爆炸致颅脑损伤保护机制的在体研究目的:研究3’-脱氧腺苷是否通过TLR4/My D88信号通路发挥颅脑保护作用方法: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虫草素组、TLR4阻断组与My D88阻断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虫草素组大鼠处理方式同第三部分研究,TLR4阻断组与My D88阻断组大鼠在致伤前分别予TLR4抑制剂Resatorvid及My D88抑制剂MIP处理,处理完毕之后按照虫草素组大鼠处理。观察不同组伤后48h脑组织含水量变化,并测量大鼠脑组织TNF-a、IL-1b的蛋白表达,检测其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虫草素组大鼠相比,伤后48h,TLR4阻断组与My D88阻断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TNF-a与IL-1b的蛋白表达、凋亡细胞数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脱氧腺苷通过TLR4/My D88信号通路介导对水下爆炸所致颅脑损伤的保护。第四部分3’-脱氧腺苷对水下爆炸致颅脑损伤保护机制的离体研究目的:验证3’-脱氧腺苷是否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TLR4/MyD88信号通路来减轻炎症反应。方法:取体外培养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刺激组(LPS组)和虫草素组,对照组不予处理,LPS组予LPS刺激,虫草素组在予LPS刺激后用3’-脱氧腺苷进行处理。体外培养48h后,用Elisa法测量TNF-a、IL-1b的分泌,并采用WB及逆转录PCR测量TLR4与MyD88的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中TNF-a、IL-1b的分泌以及TLR4与MyD88的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与LPS组相比,虫草素组中TNF-a、IL-1b的分泌以及TLR4与My D88的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结论:3’-脱氧腺苷可以抑制脂多糖刺激所导致的小胶质细胞TNF-a、IL-1b分泌上调,TLR4/My D88信号通路参与了这一过程。

田淼淼[5](2018)在《川芎赤芍合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氨基酸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本实验为了探讨川芎赤芍合剂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根据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的发病机制,选用GLAST、GLT-1及b FGF、IGF-1四个指标从两方面讨论川赤合剂对二次灌注产生的脑损伤的用药反应;探究其损伤区大鼠脑组织GLAST、GLT-1 m 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及受损脑组织b FGF、IGF-1浓度的表达;探究常用活血化瘀药川芎赤芍是否可以作为合剂单独治疗的疗效;探究本配对药与临床常用中药银杏叶片、西药尼莫地平片疗效结果的对比;将川芎赤芍按照一对一的比例配伍分为高、中、低三种剂量,探讨其神经修复的作用,为中医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在选用动物时,根据脑梗死致病因素(如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等多方面的考虑,购买健康成熟的SD大鼠进行本次实验。选用健康的SPF级雄性SD大鼠210只,建立大脑缺血再灌注的实验模型,选取大脑中动脉为造模切入口,使用国际上常用的Longa线栓法,使大鼠大脑右侧缺血,线栓插入成功后缝合切口,待到缺血2h后拔出线栓1cm,这相当于缺血再灌注。等待大鼠完全苏醒不受麻药影响时,按照神经功能等级z-longa的评分法进行评分,评分在1、2、3分时验证造模成功。待模型成功复制后,将实验随机分为8组(每组18只):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川赤合剂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中阳药银杏叶组、西阳药尼莫地平组。各组于再灌注的第二天进行腹腔灌胃给药,空白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与体重等比例的蒸馏水,川芎赤芍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及中阳、西阳药组亦给与体重等比例的药量,药物治疗疗程按时间分为3d、7d和14d。在大鼠第3天灌胃给药2h后,用3%的水合氯醛麻醉,每组各麻醉6只,麻醉后取右侧受损脑组织。7d和14d做法同上。两种方法检测指标,实时定量PCR检测GLAST、GLT-1 m 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趋势,ELISA检测受损脑组织b FGF、IGF-1浓度的变化趋势。结果:1.各组受损脑组织中GLAST、GLT-1 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对比如下,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降低较为显着,其中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空白组对比,各治疗组的统计结果显示均有明显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的统计结果亦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代表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2.溶解曲线在目的基因GLAST、GLT-l和内参基因GAPDH均只出现一个峰值,说明引物的特异性较好,可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3.受损脑组织匀浆取上清液后对bFGF、IGF-1分别进行各组浓度比较,结果显示如下,与空白组、假手术组对照比较,模型组升高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空白组进行对照比,各用药组大鼠受损脑组织b FGF、IGF-1含量差别性增长,其中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受损脑组织b FGF、IGF-1含量仍旧差别性增长,其中的变化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实验将川芎赤芍按照1:1比例配伍成合剂,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灌胃给药后,结果发现其与成方药银杏叶片、尼莫地平的功用一致,证明川赤合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营养修复的作用。2.脑缺血后可诱导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增高,大鼠灌胃用药后使受损脑组织GLAST和GLT-1 m RNA相对表达量协同增强,抑制了细胞外增高的氨基酸毒性,可以证明川赤合剂可以诱导受损脑组织增强氨基酸转运体,其亦是缺血性脑损伤保护机制的关键环节。3.当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时,b FGF、IGF-1自身出现一个应激性保护作用,大鼠经灌胃给药后,发现川赤合剂可促进b FGF、IGF-1浓度表达的增强,也可证实川赤合剂具有保护神经缺损的功能。

钟丽萍[6](2017)在《虫草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与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肝病,而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发生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急性肝病。虫草素是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已研究证实虫草素具有抗炎及调节免疫、抗肿瘤、降糖降脂、抗病原微生物、抗衰老及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为发现虫草素在治疗慢性和急性肝病上的新型药理作用,本文以虫草素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虫草素对瘦素基因缺陷(B6.V-Lepob/Lepob,ob/ob)小鼠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与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actosamine/lipopolysaccharide,GalN/LPS)诱导C57BL/6J小鼠的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存在的机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虫草素对ob/ob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1)在给药2周和4周时,通过监测ob/ob小鼠的体重、摄食和血液各项生化指标发现,虫草素在不影响小鼠体重和摄食的情况下,可以降低ob/ob小鼠的空腹血糖和改善肝功能。400 mg·kg-1虫草素在给药2周和4周时具有降脂作用。胰岛素耐量实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ITT)结果表明,虫草素未能改善ob/ob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通过对ob/ob小鼠肝脏内脂质含量的测定和病理染色分析发现,虫草素能明显减少肝脏内的脂质堆积,ELISA法测定结果显示虫草素能够降低肝脏内的炎症因子水平。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虫草素可能是通过降低小鼠肝脏内与脂质合成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降低ob/ob小鼠肝脏内的脂质累积和炎症因子水平,以达到对NAFLD的保护作用;2.虫草素对GalN/LPS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1)虫草素能明显延长GalN/LPS致急性肝衰竭小鼠的存活时间,降低其死亡率,改善肝功能,减少肝细胞的坏死和凋亡;(2)虫草素对GalN/LPS引起的肝脏炎性细胞浸润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虫草素可能是通过减少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和抑制NFκB活化,从而进一步抑制炎症因子的转录和表达,最终发挥抗炎作用。(3)虫草素能降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NOX)的活性、抑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产生及提高机体的谷氨酰胺(glutathione,GSH)活力,从而减少GalN/LPS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此外,虫草素能有效抑制GalN/LPS引起的过度自噬。

侯伯南[7](2017)在《黄芪甲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脑缺血是60岁以上最常见第二大死亡因素、第二大痴呆病因,并且在高收入国家中,中风占到医疗健康预算的3%-7%。随着我国老年化人口不断增加,近年来脑缺血的患病人数在持续递增,脑缺血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只要及时恢复供血,就能将缺血引发的损伤降到最低。然而这一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受到质疑。有研究认为,对缺氧组织突然恢复供氧,会导致一种独特的损伤反应产生,并且不同于低氧状态下的损伤反应。因此,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发现,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脑组织缺血、缺氧一定时间后造成了组织损伤,但积极治疗恢复脑部血供后,脑损伤程度非但没减轻反而加重,出现了更为严重的脑功能障碍,甚至引起多器官损伤的现象。但目前对脑缺血的治疗,临床共识依然是尽快恢复供血,减轻脑组织缺血程度。因此,再灌注损伤无法避免,而对于减少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临床上缺少有效的治疗药物。所以研究减少再灌注损伤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黄芪甲苷是一种从黄芪上提取出来的单体。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癌、抗糖尿病、心肌保护、保肝、抗病毒功能等。研究显示,黄芪甲苷具有很好的脑保护作用,能通过抑制缺血后半暗带区的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的表达,减少半暗带区面积,保护脑组织。还能显着改善双侧颈总动脉闭塞小鼠的记忆障碍和神经炎症,机制是降低TLR4及其下游受体蛋白的表达,包括MyD88、TRIF和TRAF6,并且抑制NF-κB的磷酸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黄芪甲苷对缺血再灌注大脑的保护,是由于能改善血脑屏障的功能,降低血脑屏障在病理状态下的通透性。在本实验中,我们发现黄芪甲苷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和减少线粒体损伤,减少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从而保护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达到保护脑组织和减少梗死面积的作用。实验一:黄芪甲苷对MCAO大鼠的血脑屏障的预保护作用研究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在大脑缺血再灌注后对血脑屏障的预保护作用,并测定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以确定其机制。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140只,年龄在6周左右。随机将大鼠分为5个组。采取的给药方式为造模前灌胃给药3周。用线栓法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再灌注结束后,检测TTC、伊文氏蓝、HE染色、尼氏染色、SOD、MDA、蛋白电泳检测相关蛋白。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Longa’ s的5级标准评分法评分,除sham组外,其余四组动物评分无明显差异。2.TTC染色实验vehicle组大鼠的梗死面积明显多于其他几组(sham组:p=0.002,其他几组:p<0.05),且三个用药组梗死面积均明显少于vehicle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ASL:p=0.018;ASM:p=0.006;ASH:p=0.003)。3.伊文氏蓝染色实验直接显微镜镜下观察,vehicle组大鼠右侧大脑较其他组颜色更深。vehicle组大鼠梗死侧大脑中伊文氏蓝的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01)和用药组(ASL:p=0.010;ASM:p=0.001;ASH:p<0.001)。比较左侧大脑,这5个组伊文氏蓝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HE染色结果sham组显示脑组织皮质结构正常,细胞完整,胞浆丰富,核仁清晰。而vehicle组和用药组大鼠梗死侧皮质HE染色结果显示,梗死侧大脑皮质出现经典梗死病理改变(梗死区域可见固缩坏死神经元,细胞数量少,呈嗜伊红染色)。而各用药组与vehicle组比较,细胞损伤减轻,嗜伊红染色也相对减少。5.尼氏染色结果sham组显示大脑皮质尼氏小体排列整齐,数量多。而vehicle组大鼠的梗死侧皮质尼氏小体排列稀疏,数目明显减少。与vehicle组相比,各用药组梗死侧皮质尼氏小体损伤较轻,排列较整齐,数量较多。6.黄芪甲苷对梗死侧大脑SOD与MDA的影响vehicle组大鼠右侧大脑的SOD水平明显减少(p<0.001),MDA的水平却显着提高(p<0.001)。AS能提高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域的SOD活性(ASL:p=0.040;ASM:p=0.014;ASH:p=0.001),并降低 MDA 的水平(ASL:p=0.001;ASM:p=0.001;ASH:p<0.001)。7.黄芪甲苷对血液中SOD与MDA的影响AS低中高各组与vehicle组相比较,血中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L p=0.909,ASM p=0.924,ASH p=0.902)。vehicle 组大鼠血液中的 SOD 活力比 sham组低(P=0.008)。各用药组中,只有AS 1OuM组血液中SOD活力比vehicle组高(p=0.041)。其余两组与vehicl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L p=0.253,ASM p=0.065)。8.黄芪甲苷对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影响vehicle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内产生较高水平的内质网应激(BIP:p=0.001;CHOP:p=0.025;P-PERK/PERK:p<0.001;P-eif2αt/eif2α:p=0.003)。AS 能抑制BIP、CHOP、P-PERK和P-eif2α蛋白的表达,与vehicle组大鼠相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BIP:ASL p=0.038,ASM p=0.015,ASH p=0.014;CHOP:ASL p=0.029,ASMp=0.019,ASHp=0.007;P-PERK/PERK:ASLp=0.039,ASMp=0.028,ASHp=0.004;P-eif2α/eif2α:ASL p=0.039,ASM p=0.026,ASH p=0.006)。9.黄芪甲苷的抗细胞凋亡作用vehicle组脑血管内皮细胞内产生较高水平的Bax蛋白表达,Bcl-2蛋白表达受到抑制(p<0.001)。AS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大脑的内皮细胞凋亡,与vehicle组大鼠相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ASL p=0.047,ASM p=0.037,ASH p=0.002)。vehicle组脑血管内皮细胞内产生较高水平的caspase-3蛋白表达(p<0.001)。AS能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大脑的内皮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与vehicle组大鼠相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ASL p=0.045,ASM p=0.031,ASH p=0.011)。实验二:黄芪甲苷对缺糖缺氧再复糖复氧模型(OGD/R)内皮细胞的预保护作用研究目的:研究黄芪甲苷抑制内质网应激和减少线粒体损伤对缺糖缺氧再复糖复氧模型内皮细胞的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分为CON组、OGD/R组、OGD/R+AS 2.5uM组、OGD/R+AS 5uM组、OGD/R+AS 10uM组。待造模结束后,检测MTT、SOD、MDA、蛋白电泳检测相关蛋白、ATP、JC-1。结果:1.黄芪甲苷对正常内皮细胞以及OGD/R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黄芪甲苷对正常内皮细胞未显示毒性。在AS预保护24h后,缺糖缺氧4h再复糖复氧4h,结果显示,AS 2.5 uM(p=0.044)和5 uM(p=0.008)以及10 uM(p=0.002)对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预保护作用,其中10uM浓度药效最稳定。2.黄芪甲苷对OGD/R诱导的内皮细胞内SOD活性和MDA水平的影响OGD/R组与CON组相比,MDA水平较高,SOD活性下降,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2)。AS能降低MDA水平,增加SOD的活力。但在降低MDA水平方面只有OGD/R+AS 5uM组和OGD/R+AS 10uM组显示出统计学上的差异(AS 5 p=0.019,AS 10 p=0.011);且在增加SOD活力方面,只有OGD/R+AS 10uM组显示出统计学上的差异(AS 10 p=0.01)。3黄芪甲苷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OGD/R组与CON组相比,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5)。AS能明显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AS 2.5 p=0.047,AS 5 p=0.019,AS 10 p=0.011)。OGD/R组与CON组相比,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3)。AS 能明显减少 caspase-3 蛋白表达(AS 2.5 p=0.034,AS 5 p=0.015,AS 10 p=0.012)。AS能起到明显的抗凋亡作用。4黄芪甲苷对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OGD/R组与CON组相比,BIP、CHOP、P-PERK和P-eif2 α蛋白的表达均较高(BIP:p=0.006;CHOP:p=0.008;P-PERK/PERK:p=0.028;P-eif2α/eif2α:p=0.003)。AS能明显缓解内皮细胞内的内质网应激(BIP:AS 2.5 p=0.039,AS 5 p=0.012,AS 10 p=0.012;CHOP:AS 2.5 p=0.039,AS 5 p=0.032,AS 10 p=0.027;P-PERK/PERK:AS 2.5 p=0.048,AS5p=0.015,AS10p=0.008;P-eif2 α/eif2 α:AS 2.5 p=0.033,AS 5 p=0.009,AS 10 p=0.005)5黄芪甲苷内皮细胞的ATP影响OGD/R组与CON组相比,ATP含量明显减少(p<0.001)。AS 1OuM组能明显提高ATP的含量(p=0.005)。而AS 2.5uM和AS 5uM组与OGD/R组相比,有趋势但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610;p=0.218)。6黄芪甲苷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OGD/R组与CON组相比,绿色荧光明显增多,说明MMP下降明显。AS 2.5uM、AS 5uM组和AS 10uM组,与OGD/R组相比较,红色荧光较多,说明AS能显着提高线粒体MMP的水平,改善线粒体功能。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定量分析,OGD/R组与CON组相比,MMP水平明显下降(p<0.001)。AS 10uM组能明显缓解MMP的下降,改善线粒体功能(p=0.002)。而AS 2.5uM和AS 5uM组与OGD/R组相比,有趋势但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148;p=0.09)结论:(1)黄芪甲苷能上调Bcl-2的表达,并下调Bax和caspase-3的表达,有效减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内皮细胞凋亡。(2)黄芪甲苷能下调BIP、CHOP、P-PERK和P-eif2α蛋白的表达,抑制内质网应激。(3)黄芪甲苷能增加ATP的含量,提高线粒体膜电位,有效的减少缺血再灌注对线粒体的损伤。(4)黄芪甲苷能有效的保护血脑屏障,减少脑梗死的面积,达到保护大脑神经的作用。(5)黄芪甲苷能通过有效减少线粒体的损伤,并抑制内质网应激,达到脑保护作用,但线粒体损伤与内质网应激的相互关系,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彭正午[8](2016)在《天麻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天麻为兰科属植物,其块茎可以入药。中医认为,天麻性味甘、平,入肝经。具有息风、定惊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痫动风。近来的药理学研究显示,天麻具有抗惊厥、镇静、止痛、益智和抗炎作用,还可以改善循环,可以用于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偏头痛、癫痫和抑郁症。作为其主要药学成分,天麻素已被发现可以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小胶质细胞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表达的上调作用,我们的已往研究也发现天麻素可以改善增强单次延长应激(enhanced single prolonged stress,ESPS)所致大鼠的焦虑样行为,而且这一作用与其降低海马IL-6、IL-1β水平,抑制iNOS表达和p38 MAPK磷酸化水平有关。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天麻素也具有抗氧化作用[16],其可以通过激活ERK2/1-Nrf2通路,上调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SOD),抑制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对β-淀粉样肽诱导的神经毒性。因此,天麻素也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相关通路上调机体的抗氧化水平从而维持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以发挥其抗抑郁和神经保护作用。【目的】1.观察天麻素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u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对海马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2.观察天麻素的抗炎效应以及其对抑郁样行为和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3.观察天麻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方法】1.构建抑郁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天麻素干预,持续2周。随后,通过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在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处死大鼠,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大鼠海马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和bdnf的表达情况。通过原代培养获得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给予不同剂量天麻素(sham、5、10、20、50和100μg/ml)48或72小时后,观察天麻素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力、erk磷酸化和bdnf水平的作用,并通过去血清培养,观察不同剂量天麻素对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2.大鼠适应性饲养10天:自由摄食和饮水,饲养环境为恒温恒湿,通过灯光调节昼夜转换循环(12:12小时)。随后,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对照+低剂量天麻素组(50mg/kg)、对照+中剂量天麻素组(100mg/kg)、对照+高剂量组天麻素组(200mg/kg)以及模型组(cus),模型+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50、100或者200mg/kg),每组12只。对照组以及对照+不同剂量天麻素组不进行cus造模,但是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者不同剂量天麻素,连续14天;模型组以及模型+不同剂量天麻素组进行cus造模,并且在造模结束后,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的天麻素(50、100或者200mg/kg),持续14天。各处理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者天麻素的时间均为上午9:00至10:00。随后,每组大鼠中的一部分(n=8)进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在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增殖情况,蛋白表达和il-1β释放水平。其余部分大鼠(n=4)用于morris水迷宫测试。在造模每周末以及天麻素干预结束后测量体重。离体实验:对离体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添加不同剂量的天麻素(0、5、10、20、50μg/ml),作用3天或5天后,观察细胞活力。此外,在细胞克隆球的细胞培养体系加入终浓度为10ng/ml的il-1β,作用2小时后再加入不同剂量的天麻素,作用24或48小时后,通过brdu染色和细胞活力测试观察天麻素的保护作用。3.小鼠适应性饲养10天后,机分为以下5组:对照组(sham),模型组(mcao+vehicle),模型+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即mcao+gas(l)、mcao+gas(m)和mcao+gas(h)。对照组和模型组在实验过程中腹腔注射生理盐水,mcao+gas(l)、mcao+gas(m)和mcao+gas(h)则分别注射10、50和100mg/kg体质量的生理盐水,注射液体量为0.1ml/kg体质量。(1)为了观察天麻素对mcao损伤的保护作用,sham组行假手术:水合氯醛麻醉后,取右颈部切口,逐层分离肌肉暴露右侧颈总动脉。1小时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缝合创口。mcao+vehicle组经mcao干预1小时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拔出线栓,缝合创口。mcao+gas(l)、mcao+gas(m)和mcao+gas(h)与mcao组干预方式相似,但是注射了不同剂量的天麻素。在缺血24小时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随后处死动物,取部分小鼠的缺血侧半脑进行westernblot或mda和sod检测,其余小鼠灌注固定后,取大脑冰冻切片,进行nissl染色。(2)为了观察天麻素在mcao延迟期的作用,sham组假手术1小时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缝合创口,并在随后的6天,同一时间点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mcao+vehicle组的干预方式与sham组相似,但是经mcao造成缺血再灌注。mcao+gas(l)、mcao+gas(m)和mcao+gas(h)与mcao组干预方式相似,但是注射了不同剂量的天麻素。在最后一次注射生理盐水或天麻素24小时后,对各处理组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随后处死动物,取部分小鼠的缺血侧半脑进行westernblot或mda和sod检测,其余小鼠灌注固定后,取大脑冰冻切片,进行nissl染色。(3)为了观察天麻素对mcao急性期所致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的抑制作用,5组小鼠造模和给药方式同3.1,但不同的是在缺血6小时后再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1)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us)可以导致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包括糖水偏好减少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cus还显着抑制了海马gfap和bdnf的表达水平。而一定剂量(100和200mg/kg)天麻素慢性干预可以缓解上述情况。此外,天麻素直接干预并不影响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活力,但是20μg/ml剂量条件下对去血清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星形胶质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和BDNF、GDNF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2)天麻素缓解CUS所致大鼠体重减轻,但是对运动能力没有显着作用。天麻素缓解CUS所致大鼠抑郁样行为和空间记忆损伤,抑制了CUS所致大鼠血浆IL-1β和IL-6水平和海马炎性通路的表达水平上调,还可以上调海马BDNF和GDNF的表达水平和海马的增殖。此外,天麻素直接干预并不影响海马神经干细胞活力,但是10μg/ml和20μg/mll剂量条件下对IL-1β所致细胞活力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天麻素干预(50和100 mg/Kg)减少了MCAO所致小鼠急性期及延迟期脑梗死容积,并且改善其神经功能评分;缓解了MCAO所致小鼠大脑的形态学损伤并抑制了大脑的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此外,上述剂量条件下的天麻素干预抑制了MCAO所致小鼠急性期大脑氧化应激水平,并且抑制了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论】1.一定剂量的天麻素对CUS所致抑郁样行为具有改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天麻素维持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上调ERK1/2磷酸化和BDNF的表达水平有关。2.天麻素对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抑制炎症相关通路,改善海马神经发生和维持神经干细胞活性有关。3.天麻素通过其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欧阳柳凤[9](2016)在《基于半抗原抗体技术研究人参皂苷在脑组织内的分布》文中认为目的: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均证明人参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肯定的药理作用。基于人参的这种中枢活性,人参皂苷能否透过血脑屏障(BBB)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大多数研究学者们认为人参皂苷不能透过BBB,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人参皂苷可透过BBB。基于当前的这种研究现状,本实验拟采用脑组织匀浆和脑脊液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检测技术和脑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分析技术,再次回答这个科学问题。且如果不能透过,是否能到达BBB;如果能,可具体分布于BBB的哪些细胞中。通过回答上述科学问题,将有助于探讨人参皂苷中枢活性的作用机理,并为研究其中枢作用靶点提供基础实验数据。方法:实验1:高纯度人参总皂苷的制备本实验采用大孔吸附树脂D101联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高纯度人参总皂苷,并通过香草醛-硫酸比色法和电喷雾检测器(CAD)柱后流动相补偿一测总评法对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实验2:人参皂苷半抗原抗体的制备与纯化首先用以上所得高纯度人参皂苷偶联牛血清白蛋白(BSA),得到人参皂苷半抗原,SDS-PAGE凝胶电泳检验是否偶联成功;再以偶联成功的人参皂苷-BSA免疫兔子,获得抗血清;然后通过硫酸铵沉淀、蛋白A柱纯化、抗原柱纯化,得效价较高的抗人参皂苷抗体;最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体效价,生物膜层干涉技术测定人参皂苷各单体与抗人参皂苷抗体之间的亲和力,免疫细胞化学法进一步检测抗体的有效性。实验3:液质联用(LC-MS)检测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的人参皂苷小鼠人参皂苷灌胃1周,取全脑,制备脑组织匀浆,匀浆液固相萃取预处理后,LC-MS检测人参皂苷。大鼠人参皂苷给药1周,取脑脊液,LC-MS检测人参皂苷含量。实验4: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测定人参皂苷在脑组织内的分布首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人参皂苷是否能在脑冰冻切片组织中被检出。然后,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使用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神经元标志物特异性核蛋白(NEUN)、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两两联用,研究人参皂苷在这些细胞中是否有阳性显色。结果:实验1:人参皂苷样品中含单体皂苷Rb1、Rb2、Rb3、Rg1、Rg2、Rg3、Rc、Rd、Re、 Rf、Rh1、F2、F3,香草醛一硫酸比色法测得总皂苷含量为101.8±2.5%,一测总评法测得总皂苷含量为75%,非皂苷类成分约25%。实验2: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人参皂苷-BSA条带略高于BSA条带,说明人参皂苷与BSA偶联成功;ELISA检测纯化后的抗体效价及特异性都较好;生物膜层干涉技术测得抗人参总皂苷抗体与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Re、Rg1、Rh1、Rh2、原人参二醇、F1、化合物K、原人参三醇的亲和力分别为3.99×10-7、4.69×10-9、2.59×10-9、2.40×10-6、1.62×10-4、2.64×10-7、1.66×10-10、1.08×10-7和1.32×10-6;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抗体在人参总皂苷孵育的细胞内有强阳性染色。实验3:LC-MS在脑组织匀浆液中能检测到人参皂苷Rg1, LC-MS在脑脊液中没有检测到人参皂苷。实验4:IHC在脑组织切片中能检测到人参皂苷,并能被游离的人参皂苷所阻断;免疫荧光双染法在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检测到人参皂苷,大多数神经元中没有检测到人参皂苷,少数神经元中能检测到人参皂苷。结论:1.人参皂苷能到达BBB,可分布于构成BBB的星形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2.人参皂苷可透过BBB,作用于少数神经元,能透过BBB的人参皂苷可能是极性小的人参皂苷体内代谢产物或苷元。上述结果说明人参皂苷既可通过星形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间接发挥其中枢活性,也可通过神经元直接发挥中枢活性。

房明东[10](2016)在《基于“肾—脑”相关理论探讨六味地黄汤对新生大鼠HIBD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由于围生期窒息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临床上表现为一系列中枢神经异常症状[1],如意识障碍、惊厥、肌张力改变等,并且在治疗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国内外对HIE的发病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损伤、钙离子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机制是目前研究较多的方面。治疗方面,在基本的“三支持”、“三对症”之上,除了传统的高压氧、亚低温、脑细胞代谢激活剂等疗法和药物治疗之外,神经营养因子、自由基清除剂、促红细胞生成素、干细胞移植疗法等新兴药物和疗法的研究正受到大家的青睐,但并未在临床广泛使用。中医药治疗HIE的报道日渐增多,也取得了一些疗效,比如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有大量报道,证明其临床疗效。然而却日渐陷入“中药西用”的境地:多数的报道都是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HIE或者单纯依据中药药理指导临床,缺少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念;此外,将HIE病位限定于脑,也缺少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而中医“肾-脑”相关既有丰富理论支持,又有广泛临床实践,所以,本研究尝试用补肾代表方六味地黄汤以治疗西医学脑病HIE。研究目的跳出以往中医药研究HIE的思路和模式,基于中医学藏象学说中“肾与脑”的密切联系,运用六味地黄汤治疗新生大鼠HIBD,观察其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不仅为中医“肾-脑”相关、上病下取等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中医学治疗现代脑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模式。文献研究文献研究列举了与HIE相似的中医儿科病名,如胎弱、梦生,等等,对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进行阐述。进而认为这些胎病的发生主要有两个原因:胎内因素和外感因素。而内因是本,外因是标,所以补肾固本、填精益髓、调理内因,是治疗胎病的最佳手段。在此基础上,从历史源流、物质基础、经络联属、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五个方面充分论证了“肾-脑”相关的合理性。最后对于六味地黄汤的现代药理研究以及其治疗现代脑病的进展也进行了论述。实验研究实验一:健康SPF级7日龄SD大鼠88只,雌雄不限,体重15±2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56只,运用经典Rice-Vannucci模型方法进行常规造模处理;第二组32只,为实验对照组。第一组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两组,即HIBD模型组(A组,n=32)、六味地黄汤组(C组,n=24),实验对照组设为假手术组(B组,n=32)。A组和B组再随机分成4个亚组,每组分别在造模完成2h、Id、3d、7d进行动物处死。C组则随机分为3个亚组,分别在造模完成给药后1d、3d、7d进行动物处死。中药组灌胃量为0.3ml/10g体积,每天1次,连续灌胃7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密切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能力变化情况。各组分别在预先设定时间点断头取脑,石蜡切片行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实验二、实验三在分组、造模灌胃方法、处死时间上均同实验一。实验二在断头取脑之前采用股动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不同时间点样品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MDA, SOD, NSE)的水平。实验三则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测定脑组织中HIF-1α的基因表达情况。实验结果1.行为能力改变:造模过程中以及造模后都会出现很多行为能力的改变,尤其是对侧肢体运动障碍,夹尾右旋,后期眼睑下垂、睁眼困难等改变具有特征性。假手术组无类似情况。药物组初期也有行为能力的改变,而后期逐渐消失2.HE染色:模型组病侧海马锥体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细胞核溶解、消失,细胞体变小,海马区域部分细胞可见水肿、空泡样变;假手术组也存在很轻微的病理改变,后期逐渐修复。药物组在初期的病理改变同模型组,后期逐渐恢复,与假手术组接近。3.NSE:模型组血清NSE水平2h即明显升高,且随时间逐渐升高,假手术组变化不明显,中药组则逐渐下降,与模型组相比,第3d、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MDA:模型组与假手术组MDA水平在2h无明显变化,1d时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而与假手术组接近,但在此后各时间点中药组与模型组差异不明显。5. SOD:SOD水平在2h无明显变化,而在1d、3d、7d时,模型组与中药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1),中药组SOD水平与假手术组接近。6. HIF-1 α:模型组HIF-1α的基因表达在2h即增强,1d时下降,随后又逐渐上升。与中药组相比,在3d、7d时具有显着差异(p<0.05)。中药组HIF-1α基因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接近。研究结论1. “肾-脑”相关,补肾治脑,具有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广泛的临床实践,这为六味地黄汤治疗治疗HIBD提供了理论支持。2.六味地黄汤能促进病变脑组织的修复,降低血清NSE浓度,提高脑组织SOD活性,并能下调HIF-1α的基因表达,对MDA含量也有一定的下调作用。3.六味地黄汤对新生大鼠HIBD损伤确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HIF-1α有关:通过提高SOD活性,降低MDA水平,然后通过二者对HIF-1α的调节机制从而下调HIF-1α的表达,保护缺氧缺血脑组织,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降低血清NSE浓度。

二、天麻及人工虫草菌丝对鼠脑缺血再灌流后脑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剂活力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麻及人工虫草菌丝对鼠脑缺血再灌流后脑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剂活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活性肽OM-LV20通过色氨酸羟化酶1介导的促脑缺血损伤修复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OM-LV20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OM-LV20通过调控色氨酸羟化酶1对氧化应激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主要创新点与展望
综述 外源性应用多肽分子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石菖蒲活性成分β-细辛醚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 中医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1. 阿尔兹海默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1.1. 阿尔兹海默病的中医病名
        1.1.2. 中医学对痴呆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1.3. 中药干预痴呆病的研究进展
        1.2.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2.1. 帕金森病的中医病名
        1.2.2. 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中药干预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1.3.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3.1.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中医病名
        1.3.2. 中医学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1.3.3. 中药干预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研究进展
        1.4. 石菖蒲活性成分β-细辛醚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2. 氧化应激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2.1. 氧化应激的概念
        2.2. 氧化应激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2.2.1. 氧化应激与阿尔兹海默病
        2.2.2. 氧化应激与帕金森病
        2.2.3. 氧化应激与肌萎缩侧索硬化
        2.3. Nrf2/HO-1信号通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不同浓度H_2O_2对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1.1. 细胞株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培养
        1.2.2. 观察细胞
        1.2.3. 细胞收集
        1.2.4. 种板
        1.2.5. 加药
        1.2.6. MTT法活性检测
        1.2.7. 统计分析
        1.3. 实验结果
        1.3.1. 不同浓度H_2O_2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1.4. 讨论
    2. 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株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检测不同浓度β-细辛醚对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
        2.2.2. 检测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
        2.2.3. 检测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中LDH活性影响
        2.2.4. 检测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中ROS含量的影响
        2.2.5. 检测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中MDA活性的影响
        2.2.6. 检测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中SOD活性的影响
        2.2.7. 检测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中GSH活性的影响
        2.2.8. 检测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中CAT活性的影响
        2.3. 实验结果
        2.3.1. 不同浓度β-细辛醚对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
        2.3.2. 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损伤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
        2.3.3. 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损伤PC12细胞中LDH活性的影响
        2.3.4. 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损伤PC12细胞中ROS含量的影响
        2.3.5. 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损伤PC12细胞中MDA活性的影响
        2.3.6. 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损伤PC12细胞中SOD活性的影响
        2.3.7. 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损伤PC12细胞中GSH活性的影响
        2.3.8. 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损伤PC12细胞中CAT活性的影响
        2.4. 讨论
    3. 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细胞株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检测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中Nrf2和HO-1的mRNA表达影响
        3.2.2. 检测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中Nrf2和HO-1的蛋白表达影响
        3.2.3. 干扰Nrf2表达对β-细辛醚抗氧化损伤作用的影响
        3.3. 实验结果
        3.3.1. 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中Nrf2和HO-1的mRNA表达影响
        3.3.2. β-细辛醚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中Nrf2和HO-1的蛋白表达影响
        3.3.3. 干扰Nrf2表达对β-细辛醚抗氧化损伤作用的影响
        3.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涤痰汤改善痰浊证老年MCI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中医对MCI病名与症状的描述与记载
    中医对MCI病位的认识
    中医对MCI的病因病机认识
    MCI的主要证型与证候分布
    涤痰汤组方分析与导师团队前期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涤痰汤对痰浊证老年MCI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一般情况观察
        2 Morris水迷宫实验
        3 穿梭箱实验
        4 血脂水平检测
        5 氧化应激指标测定
        讨论
        1 痰浊证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模型的构建
        2 涤痰汤组方各药功效及药理作用
        3 涤痰汤改善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4 涤痰汤缓解模型大鼠的脂代谢紊乱
        5 涤痰汤减轻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
    实验二 涤痰汤对痰浊证老年MCI模型大鼠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Nissl染色
        2 Golgi染色
        3 电生理LTP检测
        4 Western blot检测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讨论
        1 学习记忆与突触可塑性
        2 涤痰汤对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结构可塑性的影响
        3 涤痰汤对模型大鼠海马组织LTP的作用
        4 涤痰汤对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SYP、PSD95、NR2B表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4)水下爆炸致颅脑损伤的特点及3’-脱氧腺苷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水下爆炸致大鼠颅脑损伤模型的制备及病理特点研究
    一、引言
    二、实验材料
    三、模型制备方法
    四、模型制备结果
    五、病理特点研究方法
    六、病理特点研究结果
    七、讨论
    八、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3’-脱氧腺苷对水下爆炸致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引言
    二、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六、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3’-脱氧腺苷对水下爆炸致颅脑损伤保护机制的在体研究
    一、前言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六、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3’-脱氧腺苷对水下爆炸致颅脑损伤保护机制的离体研究
    一、前言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六、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虫草类真菌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5)川芎赤芍合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氨基酸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虫草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与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虫草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1 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1.2 抗肿瘤作用
    1.3 降糖降脂作用
    1.4 抗病原微生物
    1.5 抗衰老及神经保护作用
    1.6 其他
第2章 虫草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 虫草素对ob/ob小鼠血脂水平、肝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药品和试剂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仪器
        2.1.4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虫草素对ob/ob小鼠体重、摄食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2.2 虫草素对ob/ob小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2.3 小结
    第二节 虫草素对ob/ob小鼠肝脏脂质累积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4 材料与方法
        2.4.1 主要药品与试剂
        2.4.2 实验动物
        2.4.3 主要仪器
        2.4.4 实验方法
        2.5 结果与分析
        2.5.1 小鼠肝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的形态学分析
        2.5.2 虫草素对ob/ob小鼠肝脏脂质堆积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5.3 虫草素对ob/ob小鼠肝脏脂质合成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6 小结
        2.7 讨论
第3章 虫草素对GalN/LPS致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 虫草素对GalN/LPS诱导的肝衰竭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3.1.2 实验动物
        3.1.3 主要仪器
        3.1.4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虫草素对GalN/LPS诱导小鼠生存率的影响
        3.2.2 虫草素对GalN/LPS诱导小鼠肝酶和HMGB 1 水平的影响
        3.2.3 虫草素对GalN/LPS诱导小鼠肝脏形态的影响
        3.2.4 虫草素对GalN/LPS诱导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3.3 小结
    第二节 虫草素对GalN/LPS诱导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3.4 材料与方法
        3.4.1 主要药品和试剂
        3.4.2 实验动物
        3.4.3 主要仪器
        3.4.4 实验方法
        3.5 结果与分析
        3.5.1 虫草素对GalN/LPS诱导小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3.5.2 虫草素对GalN/LPS诱导的肝脏炎性细胞浸润的影响
        3.5.3 虫草素对TLR4表达和NF-κB活化的影响
        3.6 小结
    第三节 虫草素对GalN/LPS诱导的氧化应激和过度自噬的影响
        3.7 材料与方法
        3.7.1 主要药品和试剂
        3.7.2 实验动物
        3.7.3 主要仪器
        3.7.4 实验方法
        3.8 结果与分析
        3.8.1 虫草素对GalN/LPS诱导的氧化应激的影响
        3.8.2 虫草素对GalN /LPS诱导的过度自噬的影响
        3.9 小结
        3.10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黄芪甲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脑缺血的发病概况
    2 脑缺血再灌注的生理病理机制
        2.1 自由基与脑缺血再灌注
        2.2 血脑屏障(BBB)与脑缺血再灌注
        2.3 内质网应激与脑缺血再灌注
        2.4 兴奋性毒性与脑缺血再灌注
        2.5 钙离子超载与脑缺血再灌注
        2.6 炎症反应与脑缺血再灌注
        2.7 脑缺血再灌注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3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其他脏器的影响
        3.1 肺脏损伤
        3.2 心脏损伤
        3.3 肾脏损伤
        3.4 肝脏损伤
        3.5 其他器官和组织的损伤
    4 西医常用的脑保护治疗策略
        4.1 抗氧化应激药
        4.2 针对兴奋性神经毒性(EAA)药物
        4.3 钙通道阻滞剂
        4.4 抗炎症药物
        4.5 其他治疗
    5 中医的脑保护治疗策略
        5.1 中医药治疗原则和经典方剂
        5.2 单味中药或提取物对脑缺血的治疗
        5.3 现代药理研究
    6 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的现代药理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黄芪甲苷(AS)对MCAO大鼠的血脑屏障的预保护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黄芪甲苷(AS)对缺糖缺氧再复糖复氧模型(OGD/R)内皮细胞的预保护作用研究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8)天麻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天麻素对CUS大鼠抑郁样行为和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天麻素的抗炎效应以及其对抑郁样行为和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天麻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半抗原抗体技术研究人参皂苷在脑组织内的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章 人参皂苷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 人参简介
        2. 人参皂苷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药理活性研究
        2.1 人参皂苷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2.2 人参皂苷与阿尔兹海默病(AD)
        2.3 人参皂苷与帕金森病(PD)
        2.4 人参皂苷与抑郁症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脑内小分子物质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1 脑组织匀桨
        1.2 脑脊液
        1.3 脑内微透析
        2. 免疫组织化学法(IHC)
        2.1 半抗原抗体技术
        2.2 半抗原抗体技术的检测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三章 人参总皂苷的制备及质量鉴定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色谱条件
        2. 实验方法
        2.1 人参总皂苷的制备
        2.1.1 树脂预处理
        2.1.2 人参水煎液
        2.1.3 人参总皂苷粗提取物
        2.1.4 高纯度人参总皂苷提取物
        2.2 香草醛-硫酸比色法估测人参总皂苷的含量
        2.3 电喷雾检测器流动相补偿—测总评法测定人参总皂苷的含量
        3. 实验结果
        3.1 比色法估测样品中总皂苷的含量
        3.2 CAD柱后流动相补偿—测总评法测定人参皂苷高纯提取物中总皂苷的含量
        4. 小结
    第四章 人参总皂苷半抗原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人参总皂苷-BSA抗原的制备
        2.2 抗人参总皂苷半抗原抗体的制备及检测
        2.3 抗人参总皂苷半抗原抗体的纯化及检测
        2.3.1 硫酸铵沉淀
        2.3.2 ProteinA琼脂糖纯化
        2.3.3 抗原柱纯化抗体
        2.3.4 ELISA检测双纯化后的抗体的特异性
        2.4 生物膜层干涉技术测定人参皂苷各单体与抗人参皂苷抗体之间的亲和力
        2.5 免疫细胞化学测抗人参皂苷抗体的特异性
        2.6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抗原制备检测结果
        3.2 免疫后血清效价值
        3.3 蛋白A柱和抗原柱双纯化后抗体测试
        3.4 生物膜层干涉技术
        3.5 免疫细胞化学
        4. 小结
    第五章 HPLC-MS检测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的人参皂苷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动物
        3. 实验条件
        4. 实验方法
        4.1 脑组织匀浆液中人参皂苷的检测
        4.1.1 脑组织匀浆液样品
        4.1.2 固相萃取回收率考察
        4.2 脑脊液中人参皂苷的检测
        4.2.1 脑脊液样品
        4.2.2 脑脊液样品的处理及LC-MS
        5. 实验结果
        5.1 脑组织匀浆萃取回收率
        5.2 脑组织匀浆液中人参皂苷
        5.3 脑脊液中人参皂苷
        6. 小结
    第六章 IHC测定人参皂苷在脑组织内的具体分布
        1. 实验动物和试剂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IHC
        2.2 免疫荧光双染
        3. 实验结果
        3.1 IHC检测结果
        3.2 免疫荧光双染检测结果
        4. 小结
    第七章 讨论
        1. 人参皂苷可到达BBB
        2. 人参皂苷可透过BBB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基于“肾—脑”相关理论探讨六味地黄汤对新生大鼠HIBD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一览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HIE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研究
        1.3 HIE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度
        1.3.1 国际诊断标准
        1.3.2 国内诊断标准
        1.3.3 临床分度
        1.4 HIE的发病机制
        1.4.1 能量代谢障碍
        1.4.2 氧自由基损伤
        1.4.3 钙离子超载
        1.4.4 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
        1.4.5 细胞凋亡
        1.4.6 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的作用
        1.4.7 一氧化氮(NO)的作用
        1.5 HIE的治疗现状
        1.5.1 基础治疗:三支持和三对症
        1.5.2 其他疗法
        1.5.3 小结
    2. 中医药对HIE的认识及治疗
        2.1 与HIE相似的中医病名
        2.1.1 胎怯、胎弱
        2.1.2 不啼、梦生、草迷、闷脐生
        2.1.3 胎惊、胎搐
        2.1.4 五软五迟
        2.1.5 小结
        2.2 中医药治疗HIE的现状
        2.2.1 单味中药提取物
        2.2.2 中药复方制剂
        2.2.3 推拿
        2.2.4 针刺
        2.2.5 小结
        2.2.6 中医药治疗HIE的研究展望
    3. 中医“肾-脑”相关性研究
        3.1 “肾-脑”相关的历史源流
        3.2 “肾-脑”相关的物质基础
        3.3 “肾-脑”相关的经络联属
        3.4 “肾-脑”相关的临床研究
        3.5 “肾-脑”相关的实验研究
        3.6 小结
    4. 六味地黄汤与现代脑病的研究
        4.1 六味地黄汤简介
        4.2 六味地黄汤治疗脑病的现代药理学基础
        4.3 六味地黄汤治疗现代脑病的研究
        4.4 小结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实验一 SD新生大鼠HIBD模型的制备、鉴定以及药物对其的影响
        1. 前言
        2. 实验材料及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HIBD动物实验模型制作
        3.2 造模后处理
        3.3 灌胃
        3.4 标本提取
        3.5 HE染色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动物行为学观察
        4.2 脑组织病理学观察
        5. 讨论
    实验二 六味地黄汤对新生大鼠HIBD后NSE、MDA、SOD的影响
        1. 前言
        1.1 氧自由基损伤与新生大鼠HIBD
        1.2 MDA、SOD与新生大鼠HIBD
        1.3 NSE与新生大鼠HIBD
        2. 实验材料及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实验动物造模、灌胃及标本采取
        3.2 Elisa法检测MDA、SOD、NSE实验步骤
        4. 实验结果
        4.1 血清NSE值
        4.2 脑组织匀浆MDA、SOD值
        5. 讨论
        5.1 NSE实验结果讨论
        5.2 MDA、SOD实验结果讨论
    实验三 六味地黄汤对新生大鼠HIBD后HIF-1α的影响
        1. 前言
        1.1 HIF-1α对HIF-1的作用
        1.2 常氧和缺氧对HIF-1α稳定性的影响
        1.3 HIF-1α对新生大鼠HIBD的双重作用
        1.4 抗氧化剂对HIF-1α表达的影响
        2. 实验材料及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实验动物造模、灌胃及标本采取
        3.2 RT-PCR法检测HIF-1α实验步骤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综合分析讨论
        6.1 思考:HIF-1α对HIBD是保护作用还是损伤作用?
        6.2 发现:HIF-1α在HIBD中的双相表达及作用
        6.3 推测:六味地黄汤调节HIF-1α表达的机制
结论
创新点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 综述 HIF-1a在HIE中的作用
    综述参考文献
附件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天麻及人工虫草菌丝对鼠脑缺血再灌流后脑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剂活力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活性肽OM-LV20通过色氨酸羟化酶1介导的促脑缺血损伤修复作用和机制研究[D]. 尹赛格.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2]石菖蒲活性成分β-细辛醚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黑鑫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涤痰汤改善痰浊证老年MCI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突触可塑性的研究[D]. 彭静.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水下爆炸致颅脑损伤的特点及3’-脱氧腺苷的保护作用研究[D]. 陈吉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10)
  • [5]川芎赤芍合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氨基酸表达的影响[D]. 田淼淼.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07)
  • [6]虫草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与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钟丽萍. 塔里木大学, 2017(07)
  • [7]黄芪甲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 侯伯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11)
  • [8]天麻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彭正午. 第四军医大学, 2016(02)
  • [9]基于半抗原抗体技术研究人参皂苷在脑组织内的分布[D]. 欧阳柳凤.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10]基于“肾—脑”相关理论探讨六味地黄汤对新生大鼠HIBD的作用机制研究[D]. 房明东.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天麻和人工虫草菌丝体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