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合径路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性中耳炎(论文文献综述)
廖志芳,马玉坤,涂博,肖志文,蒋立新[1](2021)在《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局限于上鼓室区病变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行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诊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47例(47耳)患者,结合患者专科检查,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A、B两组,A组行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B组行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术后随访5~7年。每种手术方式的患者分别进行术前、术后气导(AC)和术前、术后骨导(BC)的比较以及术前、术后气骨导差(ABG)的比较。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气导改善值及气骨导差缩小值。结合听力改善程度、成功率、复发率、干耳时间,分析并探讨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在中耳炎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结果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和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术后听阈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术后气导阈值改善≥30 dB5例(16.7%),20~30 dB11例(36.7%),10~19 dB10例(33.3%),<10 dB 4例(13.3%),术后ABG小于20 dB 28例(93.3%)。两组术后均未见鼓膜穿孔及内陷,未见复发,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时间2~4周,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时间4~7周,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时间更短。结论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局限于上鼓室区病变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疗效满意。
孔维佳[2](2018)在《耳内镜手术是昙花一现还是技术革命?(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邀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丁秀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云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武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湘太原市中心医院王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孙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汤文龙深圳市耳鼻咽喉研究所李希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文陕西省人民医院陈阳空军医科大学西京医院汪照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杨海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杨琼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赵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侯昭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崔勇广东省人民医院虞幼军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汪靖[3](2011)在《慢性中耳炎手术中多种技术综合运用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手术中,运用多种技术清除病灶,重建中耳传音结构,提高听力,防止复发。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住的慢性中耳炎患者50例(50耳)。所有患者均采用耳内Y型切口,使用气钻、铣钻、摆锯及耳显微手术器械等,在清除患者病灶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变情况,运用自体外耳道-乳突骨皮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外耳道壁及听骨链,术中使用鼓索神经弹压技术,固定自体听骨,使用外耳道-乳突骨膜以夹层法修补鼓膜,术后定期随访,并复查纯音听力测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比术前术后气骨导差之间的差异。结果50耳中通过术前、术后纯音听力测试检查听力级较术前提高10~30db的患耳有44例,手术成功率为88%。50耳言语频段术前术后平均气骨导差为17.67±14.63dBHL,经过配对t检验,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患者术后听力明显改善。在术后长期随访观察中,有45耳(90%)具有正常的外耳道、含气的中耳腔、形态正常的鼓膜。此45耳中,术后气骨导差18耳(40%)<10dB,22耳(49%)<20dB,5耳(11%)>20dB,此5耳中3耳听力曲线较术前提高10~30dB。结论在慢性中耳炎手术中,通过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重建听力结构,外耳道壁及上鼓室外侧壁,最大限度地保持中耳正常形态,改善听力,防止复发。
宋昱,马芙蓉[4](2015)在《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发展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伴胆脂瘤者可能因颅内外并发症危及生命,手术目的为彻底清除病灶,并尽可能保存和重建听力。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放式及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前者在清除病灶方面具有较为广阔的视野,后者术后胆脂瘤复发可能性较高,但因外耳道后壁的保存使患者术后有更高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术式、手术疗效、术后复发率及手术适应证进行概述,旨在为该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吴俊[5](2017)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依据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的最新临床指南中指出的最新分类方法归纳和总结本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以回顾性归纳方式总结了 2014年-2017年1月在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收住院手术治疗的187例患者,以《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2012)》为依据,归纳与总结了我院收住院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的临床特点。结果1.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三组间年龄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平均听阈与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术前平均听阈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3.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选择开放式手术、完璧式手术以及单纯鼓室成形术与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选择开放式手术、完璧式手术以及单纯鼓室成形术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选择完桥式手术与中耳胆脂瘤选择完桥式手术之间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中耳胆脂瘤与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紧张部穿孔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耳胆脂瘤与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松弛部穿孔比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5.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在传导性耳聋比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活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混合性耳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初次手术与再次手术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x2=9.455,P=0.002)。7.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在术中见面神经暴露率与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X2=26.852,P<0.001)。8.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在术中见听骨链破坏率与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x2=78.810,P<0.001)。9.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与活动期以及中耳胆脂瘤经过不同形式的中耳手术以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恢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静止期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力下降主要以传导性耳聋为主,听力损失少。在术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完璧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或者是单纯的鼓室成形术,术中面神经暴露和听骨链破坏较少见。2.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力下降主要以混合性耳聋为主,听力损失较重。在术式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选择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术中面神经暴露和听骨链破坏常见。3.中耳胆脂瘤听力损失视病变程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耳聋,有时甚至出现全聋。在术式的选择上更加倾向选择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或完桥式鼓室切开鼓室成形术,术中面神经暴露和听骨链破坏比例明显增高。
赵守琴[6](2009)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浅谈》文中研究说明
黄顺德,宋江顺,吴晓钟,谢景华,高雄辉,吉晓滨,李鹏,梁赐芳[7](2006)在《骨性外耳道后壁重建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处理乳突根治术后遗留的外耳道后壁缺损及开放的乳突腔的方法。方法:应用骨性外耳道后壁重建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58例(58耳),清除病变的同时以颞骨皮质骨行骨性外耳道后壁重建并I期行鼓室成形术。结果:随访13年,仅有1例胆脂瘤复发(复发率1.72%)。外耳道接近正常形态,保留含气乳突腔。纯音听阈提高30dBHL以上者(极效)5耳,提高2029dBHL者(显效)11耳,提高1019dBHL者(有效)30耳,总有效率为79.31%(46/58),<10dBHL者(基本无效)8耳,无听力提高者(无效)4耳。术后平均气导听阈明显减少。结论:乳突根治术后以颞骨皮质骨行骨性外耳道后壁重建并Ⅰ期行鼓室成形术,有助于修复乳突根治术后遗留的外耳道后壁缺损及开放的乳突腔,改善听力,降低胆脂瘤复发率,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手术方法。
张星宇[8](2020)在《慢性中耳炎一期鼓室成形术后听力重建效果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一期鼓室成形术后听力重建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到2019年9月在本院耳鼻咽喉科进行手术治疗的中耳炎患者70例,其中男23例,女4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39岁;左中耳胆脂瘤18例,左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0例,右中耳胆脂瘤12例,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0例;随访时间3至88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患者都给予乳突切除和鼓室成形术,其中行上鼓室切开+鼓室成形术3例,行完桥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2例,行完壁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25例,行开放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40例;行Ⅰ型鼓室成形术24例,行Ⅱ型鼓室成形术42例,行Ⅲ型鼓室成形术4例;用颞肌筋膜修补鼓膜的29例,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41例。计算术前和术后气骨导间距(air-bone gap),即500 Hz、1KHz、2 KHz和4 KHz4个频率气导均值与骨导均值的差,术后气骨导间距不大于20d B为有效,归于有效组,大于20d B为无效,归于无效组。结果:有效例数为42例,无效例数为28例,有效率为60%。将术前和术后气骨导间距进行配对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两者有显着性差异(t=6.579,p=0.000<0.05)和显着性相关(?2=0.260,p=0.030<0.05)。将术后听力效果(即有效和无效)作为因变量,以病人性别、病人年龄、病程、随访间隔、中耳炎种类、手术类型、鼓室成形类型和修补材料作为自变量,行Logisitic回归分析,未能发现对术后听力效果有影响的因素(p>0.05)。结论:大多数患者受益于一期听力重建,部分患者听力重建效果不佳,其成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张珊珊[9](2014)在《内镜辅助下中耳腔显微解剖学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1867年,Prussak首次提出了“蒲氏间隙”的概念。1897年,Sibenmann在《人体解剖》中对“上鼓室与鼓室皱襞”的概念进行了阐述。1902年,Hammar对“鼓室隔和鼓室皱襞”的组织学进行了研究。1945年,Chatellier和Lemoine提出的有关“上鼓室隔”的概念,标志着现代鼓室通气理论的形成,并且认为上鼓室和乳突气房间的通气是通过位于镫骨前脚和鼓膜张肌间的鼓峡进行。近来,Palva等有关“鼓峡和中耳通气途径”的研究表明,位于鼓膜张肌和锥隆起之间的后鼓峡是上鼓室和乳突气房之间气体交换的主要结构;并且位于砧骨短脚顶部后面的后鼓峡空间狭窄,常常被砧骨后皱襞所覆盖,当后鼓峡开放时,上鼓室和乳突气房之间可以通过砧骨窝进行气体交换,尤其当前鼓峡被炎性物质阻塞时,这条通气途径在保持上鼓室和乳突气房之间正常通气起到重要作用。同时Palva认为上鼓室隔膜另外包括两个重要的皱襞,鼓膜张肌皱襞和砧锤外侧皱襞,这两个皱襞对研究中耳炎发病原因及有关中耳炎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完整的鼓膜张肌皱襞在显微镜下不能完全被窥及,建议使用耳内镜或耳内镜辅助显微镜下观察鼓膜张肌皱襞。本课题研究了内镜辅助下中耳腔粘膜皱襞、鼓峡及鼓室间隙的显微解剖结构。在中耳腔内,依据与中鼓室的关系,中耳腔可以分为几个亚腔隙,上鼓室、前鼓室、后鼓室和下鼓室。后鼓室是鼓膜紧张部后缘以后的鼓室,后鼓室包括三个隆起、五条骨嵴与四个隐窝。三个隆起分别锥隆起、鼓索隆起和茎突隆起。五条骨嵴分别是鼓索嵴、茎突嵴、锥嵴、岬小桥和岬下脚。四个隐窝分别是面隐窝、鼓室窦、后鼓室窦及外侧鼓室窦。面神经隐窝和外侧鼓室窦位于面神经管外侧,鼓室窦和后鼓室窦位于面神经管内侧。鼓室窦又名锥隐窝,在中鼓室的后方、下鼓室下半部,位于锥隆起内下、茎突隆起内侧、岬小桥和岬下脚之间的前庭窗、蜗窗和鼓室后壁间的间隙,其上界为锥隆起,后界与面神经骨管的垂直段、外半规管相邻,外界以锥隆起和镫骨肌腱为界,内界为鼓室内壁。面神经隐窝位于鼓室窦外侧,在砧骨窝之下、锥隆起和鼓索隆起之间偏上,外界为深部外耳道后壁鼓环后上部与鼓索神经,内界为面神经乳突段,上界为砧骨窝。外侧鼓室窦在鼓室窦之外、面隐窝之下,介于锥隆起、茎突隆起和鼓索隆起之间,上界借鼓索嵴与面隐窝相隔。后鼓室窦为岬小桥上方、前庭窗之后的凹陷,其下为鼓室窦,借岬小桥与之相隔。对于耳外科医生来说,其复杂的解剖结构无论在理解上和可视化上都是具有挑战性的。传统的耳显微外科操作下后鼓室不能完全被可视化,也不能有效地保护鼓室内重要的结构。本课题在内镜辅助下对后鼓室的显微解剖学进行了研究。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了面隐窝(facial recess)外侧气房,面隐窝外侧气房是位于面神经锥段、鼓索神经与砧骨窝下方之间“三角”区域里的气房,气房体积大小不等。面隐窝外侧气房位于面神经隐窝的外侧,沿面隐窝外侧气房部位可直达面神经隐窝。在磨除乳突腔面神经外侧骨质进行面神经轮廓化时,可看到面隐窝外侧气房位于面神经管外(0~2)mm,故而手术暴露面隐窝外侧气房后,可以把面隐窝外侧气房后缘作为定位标志,顺利找到面神经管。在气房发育的过程中,面神经周围气房发源于鼓窦,常成为鼓室与乳突气房间的通道,实际上部分乳突气房也发源于鼓窦。面隐窝外侧部位的气房是否与面隐窝同时发育完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定论。本课题在内镜辅助下对面隐窝外侧气房进行了研究。根据以上情况本课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内镜辅助下鼓室粘膜皱襞、鼓峡和鼓室间隙的显微解剖学研究目的探讨鼓室粘膜皱襞、鼓峡和鼓室间隙与中耳炎(尤其是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关系,了解了中耳炎发病的解剖学基础,为中耳炎(尤其是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材料和方法尸头资料:应用13例(26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标本和2例(4侧)新鲜成人标本进行解剖,标本的年龄和性别不详,标本的获取符合伦理道德。临床资料:10例(10耳)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9-36岁,平均29.5岁;单侧耳发病;病程3个月至5年。主诉均有听力下降伴耳闷胀感。尸头实验方法:采用内镜辅助耳显微外科技术,操作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破坏中耳腔内重要的显微解剖结构。采用完璧式乳突开放术,削薄外耳道后壁,使用显微镜和0。和30。耳内镜,以及高清的索尼数码照相机,观察照相,并对黏膜皱襞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测量用电子游标卡尺(精确到0.02mm),测量数据分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以z±s表示。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内镜辅助手术显微镜下,耳后切开或耳内切开行上鼓室探查术,再用吸引器吸尽鼓室内积液,开放阻塞的鼓室间隙或鼓峡。取地塞米松5mg冲洗中耳腔。结果锤骨柄皱襞平均长度2.67±0.62mm(1.95mm~2.42mm),鼓膜张肌皱襞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是3.10±0.50mm(2.30mm~3.72mm)和2.07±0.37mm (1.61mm-2.53mm),锤外侧皱襞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是1.78±0.36mm (1.31mm~2.25mm)和1.36±0.37mm(1.11mm~1.82mm),锤后皱襞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是1.33±0.19mm(1.10mm~1.62mm)和0.83±0.37mm(0.35mm~1.32mm),听骨间皱襞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是2.11±0.55mm(1.49mm~2.70mm)和1.40±0.53mm(0.70mm~2.10mm),锤前皱襞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是1.31±0.38mm(0.83mm~1.79mm)和0.71±0.31mm(0.38mm~1.23mm),锤上皱襞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是1.31±0.38mm(0.82mm~1.89mm)和0.71±0.31mm (0.30mm~1.33mm)。砧内皱襞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是2.25±0.52mm(1.62mm~2.85mm)和1.28±0.31mm(0.30mm~1.33mm),砧外皱襞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是1.31±0.38mm(0.82mm~1.89mm)和0.71±0.31mm(0.22mm-1.53mm),砧上皱襞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是2.46±0.51mm(1.75mm~3.29mm)和0.75±0.38mm(0.27mm-0.53mm).镫骨闭孔膜介于镫骨两脚和足板之间,其平均直径是0.46±0.16mm(0.28mm~0.59mm),镫骨前皱襞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是2.10±0.42mm(1.38mm~2.79mm)和1.21±0.28mm(0.73mm~1.83mm),镫骨后皱襞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是1.06±0.39mm(0.40mm-2.56mm)和0.87±0.33mm(0.36mm~2.53mm),镫骨皱襞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是1.12±0.41mm (0.50mm~2.29mm)和0.76±0.28mm(0.37mm~1.53mm),镫骨上皱襞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是3.09±0.51mm(1.97mm~4.26mm)和2.32±0.38mm (1.74mm~4.20mm).在15例尸头标本中,鼓膜张肌皱襞缺失或不完整有4例,缺失或不完整率为13.33%;砧外侧皱襞缺失或不完整有5例,砧外侧皱襞缺失或不完整率16.67%;锤外侧皱襞缺失或不完整有6例,锤外侧皱襞缺失或不完整率20.00%。10例咽鼓管功能正常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经2个月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中发现:蒲氏间隙阻塞的有3例,鼓峡阻塞有的5例,2例兼有鼓峡、蒲氏间隙及鼓膜后隐窝阻塞。3个月以上进行疗效评价,治愈6耳(60.00%),好转4耳(20.00%),无效0耳。结论鼓室黏膜皱襞、鼓峡及鼓室间隙与中耳炎(尤其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形成关系密切,其显微解剖学结构是中耳炎(尤其是分泌性中耳炎)外科治疗的解剖学基础。第二部分内镜辅助下后鼓室的显微解剖学研究目的研究后鼓室显微解剖学形态及其手术入路的径路,为中耳相关手术入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材料和方法尸头材料:应用成人尸头标本15例(30侧,其中13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标本,2例新鲜标本)。临床资料:20例(23耳)慢性中耳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19~60岁,平均37岁。尸头实验方法:用耳科钻磨开乳突腔,削薄外耳道后壁和打开鼓室盾板,充分暴露后鼓室手术入路中有关的解剖结构。以外耳道上棘后缘中点、面神经管锥段中点、砧骨窝中点为测量标志,内镜辅助手术显微镜下,对在手术中遇到的解剖结构之间的距离及角度进行了观察测量,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以x±s表示。临床资料手术方法:经乳突面隐窝后鼓室入路。结果面神经锥段中点分别到水平半规管最凸点、鼓室窦前缘中点、卵圆窗膜中心、圆窗膜中心、岬小桥下端、岬下脚下端的距离是(3.21±0.41)mm、(2.79±0.25)mm、(3.97±0.37)mm、(6.48±0.53)mm、(4.85±0.39)mm、(6.21±0.57)mm;砧骨窝中点(即砧骨短脚与砧骨窝接触处的中心)分别到到锥隆起顶端、面神经锥段中点、镫骨头中点(即砧骨长脚的豆状突与镫骨头接触处的中心)、圆窗膜中心、卵圆窗膜中心、匙突顶点的距离是(4.43±0.36)mm、(3.10±0.28)mm、(6.55±0.55)mm、(9.56±0.82)mm、(6.67±0.65)mm、(4.63±0.39)mm;鼓室窦的深度、横截面短径、横截面长径分别是(3.10±0.27)mm、(1.05±0.10)mm、(1.89±0.19)mm;后鼓室窦深度、横截面长径、横截面短径分别是(1.15±0.10)mm、(0.83±0.29)mm、(0.63±0.51)mm;外侧鼓室窦横截面近似椭圆型,其深度为(1.63±0.12)mm,横截面短径(0.36±0.03)mm,横截面长径(0.74±0.09)mm。外耳道上棘后缘中点至砧骨短脚顶点的距离(20.06±1.65)mm;外耳道上棘后缘中点到面神经锥段中点的距离(17.28±1.09)mm;面神经锥段中点距外耳道后壁垂直距离(4.67±0.39)mm;面神经水平段长度(12.30±0.98)mm;面神经垂直段长度(16.31±1.29)mm;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夹角(111.5±9.32)°;锥隆起顶点到圆窗膜中心的距离(4.46±0.29)mm;锥隆起顶点到镫骨头中心的距离(2.62±0.19)mm;锥隆起顶点到砧骨窝中点的距离(4.43±0.43)mm;卵圆窗膜中心与圆窗膜中心的距离(3.84±0.39)mm;砧镫关节与圆窗膜中心的距离(3.89±0.37)mm;面神经锥段中点与卵圆窗膜中心的距离(8.10±0.99)mm;面神经锥段中点到岬小桥与岬下脚下端的距离分别是(4.85±0.45mm),(6.21±0.52mm);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所成锐角(23.9±2.09)。;水平半规管与面神经水平段夹角(19.5±1.09)。。30例颞骨标本中,有明显鼓室窦出现是27例,鼓室窦的出现率90。00%1有明显后鼓室窦出现的是20例,后鼓室窦的出现率66.67%;有明显外侧鼓室窦出现的是18例,外侧鼓室窦出现率60.00%。20例(23耳)中耳后听力提高20dB以上者13耳(占58.7%),提高10dB以上8耳(占34.1%);2耳(占7.2%)术后听力无明显提高,为鼓膜内陷或黏连所致。所有病例均经2年以上随访,无一例中耳炎复发。结论后鼓室空间狭小、且后鼓室的解剖结构精细复杂,容易成为病灶残留的潜在区域,对其解剖结构的清楚了解有利于彻底清楚病变组织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显微镜下后鼓室的显微解剖结构很难暴露清楚,耳内镜辅助下能够使病变清楚暴露及病变彻底清除。第三部面隐窝外侧气房的显微解剖学研究目的对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进行观察,探讨面隐窝外侧气房在中耳手术中的意义,为中耳相关手术入路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材料尸头材料:应用成人头颅湿标本15例(13个福尔马林固定的标本和2个新鲜标本),左右各15侧,性别年龄不详,标本的获取符合伦理道德。测量工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精确度到0.02mm电子游标卡尺,常规中耳手术显微器械,咬骨钳,线锯,手术显微镜(放大10倍),0。和30。耳内镜和高清的索尼数码照相机,耳科手术电钻,吸引器等。临床资料:自2012年4月~2013年月5月,对30例手术慢性中耳炎患者(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1~76岁。在耳显微外科手术中面隐窝的外侧气房出现情况进行了研究,均行单耳手术。方法尸头实验方法:内镜辅助耳科手术显微镜下,耳后切口,剥离软组织和骨膜,暴露外耳道上棘及筛区。用耳科电钻从筛区进路达鼓窦,扩大鼓窦腔,面神经骨管轮廓化、削薄外耳道后壁。暴露鼓索神经管,保留后拱柱。小心磨除面神经与鼓索神经之间,砧骨窝下方骨质。模拟经乳突面隐窝后鼓室手术入路。内镜辅助显微镜下观察面隐窝外侧气房的出现情况,并且定出面隐窝外侧气房的直径的两端点,使用细铜丝测量两端点间的距离,再用游标卡尺读出数据(精确到0.02mm)。全部数据都是测量三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以x±s表示。临床资料的手术方法:内镜辅助耳科手术显微镜下,耳后切口,剥离软组织和骨膜,暴露外耳道后上棘及筛区,乳突腔轮廓化,面神经骨管轮廓化、削薄外耳道后壁,磨出面神经、鼓索神经间及砧骨窝下方的骨质,经乳突面隐窝后鼓室手术入路,所有手术均由一人完成并对面隐窝的外侧气房出现情况、解剖位置作术中观察。手术同时,术者口述其观察结果,并由一名耳科科研人员实时记录。结果30例颞骨标本中,只有3例未发现明显的面隐窝外侧气房,面隐窝外侧气房的出现率90%,其余27例面隐窝外侧气房的直径0.28±0.31mm(0.13mm~0.59mm)。面隐窝外侧气房中心到锤骨前突顶点的距离4.12±0.37(3.50mm~4.72mm)。手术组中,3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中,明显出现面隐窝外侧气房的为26例(86.67%),26例中有21例患者的面隐窝外侧气房充满了病变组织。结论经面隐窝外侧气房可顺利到达面隐窝,对中耳炎复发的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为经面隐窝入路的相关手术提供理论依据。
章洺,黄秋红[10](2014)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联合乳突根治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治疗中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联合乳突根治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单纯乳突根治术治疗,观察组予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辅以乳突根治术治疗,随访1.5年,观察两组手术有效率及其术后听力提高、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鼓膜愈合成活率、干耳率(73.53%、76.47%)明显低于观察组(91.18%、9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乳突根治术联合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听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联合径路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性中耳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联合径路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性中耳炎(论文提纲范文)
(1)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情况 |
1.2 评估方法及统计学方法 |
1.3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2)耳内镜手术是昙花一现还是技术革命?(Ⅱ)(论文提纲范文)
耳内镜手术国内的现状 |
耳内镜手术技巧 |
耳内镜手术的经验及教训 |
耳内镜手术技术的改进 |
耳内镜适应证的外延 |
(3)慢性中耳炎手术中多种技术综合运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发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术式改进 |
1.1经典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 |
1.2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改进 |
2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疗效 |
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后的复发率 |
4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优缺点和适应证 |
5总结 |
(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分组方法 |
2.3 听力学检查 |
2.4 手术分类 |
2.5 术后随访 |
2.6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各组间年龄比较 |
3.2 各组间术前平均听阈比较 |
3.3 各组间手术方式选择上的比较 |
3.4 各组间鼓膜穿孔部位的比较 |
3.5 各组间耳聋性质的比较 |
3.6 各分组初次手术与再次手术间的比较 |
3.7 各分组间术中面神经暴露率比较 |
3.8 各组间术中听骨链破坏率比较 |
3.9 各组间部分患者术前术后平均听阈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6)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 针对病因治疗: |
2. 药物治疗: |
3. 手术治疗: |
(7)骨性外耳道后壁重建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疗效评定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开放式及闭合式乳突根治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局限 |
3.2 骨性外耳道后壁重建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疗效特点 |
(8)慢性中耳炎一期鼓室成形术后听力重建效果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本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慢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后听力重建效果及影响因素 |
参考文献 |
(9)内镜辅助下中耳腔显微解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内镜辅助下鼓室黏膜皱襞、鼓峡和鼓室隐窝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
1 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尸头材料 |
2.1.2 临床资料 |
2.2 方法 |
2.2.1 尸头实验方法 |
2.2.2 临床手术方法 |
3 结果 |
3.1 尸头鼓室的显微解剖结果 |
3.2 临床资料研究结果 |
4 讨论 |
4.1 中耳通气途径 |
4.2 Prussak间隙、鼓室隔与黏膜皱襞在中耳通气作用 |
4.3 胆脂瘤的形成与鼓室间隙的关系 |
4.4 鼓室隔及鼓室硬化与鼓室间隙的关系 |
4.5 慢性中耳炎与上鼓室通气的关系 |
5 结论 |
附图 |
第二章 内镜辅助下后鼓室显微解剖学研究 |
1 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
2.1.1 尸头材料 |
2.1.2 临床资料 |
2.2 |
2.2.1 尸头实验方法 |
2.2.2 临床资料的手术方法 |
3 结果 |
3.1 以外耳道上棘和面神经锥段中点为解剖学标志测量结果 |
3.2 以面神经锥段中点与砧骨窝中点为标志测量解剖 |
3.3 后鼓室隐窝出现情况 |
3.4 临床资料的研究结果 |
3.5 内镜下与显微镜下暴露后鼓室视野的差异“” |
4 讨论 |
4.1 后鼓室手术时的风险及处理方法 |
4.2 后鼓室解剖意义 |
5. 结论 |
附图 |
第三章 内镜辅助下面隐窝外侧气房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
1 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尸头材料 |
2.1.2 临床资料 |
2.2 方法 |
2.2.1 尸头实验方法 |
2.2.2 临床资料的手术方法 |
3 结果 |
3.1 30例标本面隐窝外侧气房出现情况 |
3.2 临床资料的研究结果 |
4 讨论 |
4.1 面隐窝外侧气房在面隐窝手术中的意义 |
4.2 面隐窝外侧气房的解剖学意义 |
5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成果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联合乳突根治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定[2]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鼓膜愈合情况及干耳情况比较 |
3 讨论 |
四、联合径路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性中耳炎(论文参考文献)
- [1]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 廖志芳,马玉坤,涂博,肖志文,蒋立新.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1(01)
- [2]耳内镜手术是昙花一现还是技术革命?(Ⅱ)[J]. 孔维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20)
- [3]慢性中耳炎手术中多种技术综合运用的临床研究[D]. 汪靖. 安徽医科大学, 2011(10)
- [4]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发展及应用[J]. 宋昱,马芙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08)
- [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的临床分析[D]. 吴俊. 延边大学, 2017(02)
- [6]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浅谈[J]. 赵守琴.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09(09)
- [7]骨性外耳道后壁重建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 黄顺德,宋江顺,吴晓钟,谢景华,高雄辉,吉晓滨,李鹏,梁赐芳.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6(10)
- [8]慢性中耳炎一期鼓室成形术后听力重建效果及影响因素[D]. 张星宇.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内镜辅助下中耳腔显微解剖学研究[D]. 张珊珊. 南方医科大学, 2014(01)
- [10]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联合乳突根治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疗效[J]. 章洺,黄秋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