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营穴深刺治疗神经性皮炎2例

仁营穴深刺治疗神经性皮炎2例

一、深刺人迎穴治疗神经性皮炎2例(论文文献综述)

谷文龙,杜宇征,金珊珊,廖超,巩凤梅[1](2014)在《人迎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人迎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1],与肾、脾、肝、心、三焦、胆、小肠、冲脉、任脉、阴跷脉等经脉相通。解剖位置位于颈阔肌中、胸锁乳突肌前缘,有甲状腺上动脉、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和颈内、外动脉,分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有颈交感神经干、舌咽神经的窦神经,后外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正是由于人迎穴特殊的经络关系及复杂的解剖结构,成就了其特异性的脉法诊断和多样性的治疗功效[2]。

刘佳[2](2009)在《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综合评价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制定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诊疗和操作标准,促进该法的临床推广应用。并通过该试验的设计和实施,对本次针灸临床试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讨论。方法:采用中央随机方法,由国家药品临床研究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GCP中心)承担分配隐藏、中央随机和数据管理。成都、广州、武汉三个城市共九个研究中心承担研究任务。本次试验采用了来自成都、武汉共六个研究中心的部分数据。病例收集时间为为2008年1月4日~2008年12月31日。共纳入167例病例,脱落6例,剔除3例,无中止病例。治疗1组采用铺棉灸疗法(n=61),治疗2组采用叩刺拔罐法(n=55),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疗法(n=51)。采用综合疗效评分、疱疹指标、疼痛指标、安全性指标和耐受性指标等对三组进行疗效评价,以综合评定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应用。结果:基线情况比较:三组基线状况良好,分组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综合疗效比较: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有显着疗效,总有效率91.7%,但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铺棉灸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评分有显着改善,但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疱疹指标比较:铺棉灸组结痂时间比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短(P<0.05);止疱时间及脱痂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指标比较:①铺棉灸组治疗前后疼痛明显减轻,组间比较治疗后疼痛程度铺棉灸组低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铺棉灸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②在镇痛即刻效应方面,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铺棉灸组镇痛起效时间随之缩短,而镇痛维持时间随之增长。③三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第30、60天随访铺棉灸组低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第90天铺棉灸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连续动态观察比较:①铺棉灸组第8-11天和第22天随访,铺棉灸组疼痛强度低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②三组疼痛缓解程度前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第8-11天及第22、30天随访;铺棉灸组疼痛缓解程度大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第60、90天随访,三组间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综合疗效评分单项指标的连续观测上,“局部痛”在第8-11天,铺棉灸组优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天,铺棉灸组“烧灼感”大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疱数目”在治疗第8、9天,铺棉灸组优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疹”在第7、8、10、11天,铺棉灸组疗效不如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余单项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指标比较:三组治疗方法临床安全性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耐受性指标比较:三组耐受性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棉灸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中具有良好疗效,不差于叩刺拔罐疗法及常规西药疗法(口服伐昔洛韦为主)。在促进带状疱疹结痂时间、降低疼痛强度、减少疼痛持续时间、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方面优于叩刺拔罐组和对照组。铺棉灸疗法临床操作可行性好、安全性高、患者接受度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李泫珠(LEE HYUNJOO)[3](2017)在《基于现代文献的足阳明胃经经穴应用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搜集现代文献中有关足阳明胃经经脉及腧穴主治病症论述的相关文献,归纳统计各个腧穴的临床应用情况,总结足阳明胃经腧穴的主治及临床应用规律特点,从而为足阳明胃经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文献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等检索方式,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含中华医学会期刊)为检索源,以“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以及45个“腧穴名称”为检索词,检索时间均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以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所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整理,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发现有关足阳明胃经经脉及各腧穴的文献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本研究涉及相关文献55720篇,以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为关键词或主题词可检索到的文献共25984篇,以经脉为检索词可纳入的文献为5614篇,以45腧穴名称为检索词,按纳入标准可被采用的文献数量为16103篇。通过统计处理后发现主治病症涉及:内科病症(内科杂病、脾胃系病症、呼吸系统病症、泌尿系统病症)、头面躯体痛症、妇儿科病症、皮外伤科病症、五官科病症及其他病症,其中胃肠脾胃病症数量最多,为2019篇,占36%;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丰隆、天枢,其中足三里涉及176种病症,占总频次的15.60%,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尿潴留、便秘、呃逆、呕吐、腹泻;丰隆涉及134种病症,占总频次的6.67%。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高脂血症、肥胖、哮喘、气管炎、高血压病;天枢涉及84种病症,占总频次的10.29%,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便秘、腹泻、肥胖、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结论:足阳明胃经经脉及经穴应用规律广泛,主治病症繁多,临床疗效确切,其中足阳明胃经经脉主治主要集中在脾胃等内科病症;腧穴主治主要集中在胃肠道疾病、妇科疾病及头面躯体痛症等方面,二者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白素慈[4](1983)在《深刺人迎穴治疗神经性皮炎2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例1 陈××,女,36岁,学员,80年7月8日就诊。患者74年起左小腿前面约有1×1.2cm大小的皮肤间歇性瘙痒,相继出现扁平的圆形丘疹,肤色渐成淡褐色,复有薄屑,丘疹渐渐融合成片,并逐渐扩大。近一年来,夜间奇痒难忍,心烦,常影响睡眠。诊断神经性皮炎,曾多方治疗,疗效均欠佳。 检查:左小腿前下段外侧2×2cm皮肤粗糙增厚,呈苔癣样变,干燥,境界清楚,患处及其周围有抓痕和血痂。 笔者采用针刺双侧人迎穴予以治疗。患者

吴中山[5](2007)在《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急性踝关节扭伤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因行走或跑步时踏在不平的地面,上下楼梯、走坡路时不慎失足踩空,或运动中不慎跌倒,使踝关节突然过度内翻、外翻所致。现代中医临床上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采取毫针针刺、推拿手法及外敷用药的方法。此病虽小,但如果失治误治,往往导致后期踝关节不稳,运动或负重后反复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刺络放血疗法源远流长,在古今的医疗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并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特别是在现代临床研究中对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效果尤佳。但分析近十年的临床文献,发现以此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报道不多,仅有的几篇也多因缺乏随机对照试验或将刺络放血与毫针针刺、TDP等一同作为处理因素而使报道中较高的有效率、愈显率很难体现出刺络放血疗法真正的疗效价值所在。有鉴于此,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对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作出客观评价。方法:92例门诊患者随机分配至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刺络放血组(简称放血组),针刺对照组(简称针刺组)。放血组选取患侧压痛点及周围怒张之静脉刺络放血并以抽气罐吸拔出瘀血,针刺组参照《针灸治疗学》(七版)中所取穴位进行毫针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天1疗程,并于治疗前后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空白组不予以任何治疗,嘱患者回家休息,减少活动,并且观察期间不接受任何治疗,5日后复诊,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结束后,给予免费的针刺或放血治疗。本研究以疼痛、压痛、肿胀、功能活动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①总有效率和愈显率:放血组为100%、90·3%,针刺组为100%、67·7%,两组与空白组(3·3%、0%)比较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放血组与针刺组均优于空白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愈显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放血组优于针刺组。三组间疗程后症状总积分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放血组﹤针刺组﹤空白组。②各具体症状的改善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放血组与针刺组在五次治疗后与治疗前对疼痛、压痛、肿胀、功能活动四项指标的比较上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两组疗程后四项指标与空白组比较亦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放血组和针刺组均优于空白组;两组疗程后在疼痛、压痛、功能活动三项指标的比较上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胀程度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放血组优于针刺组。在对第一次治疗后疼痛分值的比较上,放血组与针刺组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放血组优于针刺组。此外,空白组疗程前后疼痛、肿胀的比较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而压痛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③研究中未出现不良反应。仅2人因拔罐时间略长而出现水泡,以毫针刺破,碘酒涂擦消毒后而愈,未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讨论:①刺络放血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愈显率为90·3%,总有效率为100%,愈显例数高于毫针针刺组,因而不失为一种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②刺络放血疗法对于各具体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改善作用与常规的毫针针刺疗效相当,特别是在消除肿胀方面及第一次治疗后对于疼痛的缓解上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说明其消除肿胀和短时间内镇痛的效果明显。因此通过刺络放血可以加速瘀滞积血的排出,促进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由于周围血管、神经、软组织受到压迫而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从而达到祛瘀生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目的。③空白组疗程前后在某些症状上的改变也具备了统计学意义,表明此病有一定的自愈倾向。然而这种统计学意义上症状的改善,在临床上并不足以使患者达到或趋向于损伤以前的正常水平,因而从长远角度考虑仍需要进行常规治疗。

张姝[6](2014)在《八脉交会穴近二十年临床应用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整理1993年至2013年间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的情况。方法:在中国知网搜索1993-2013年期间公开发表在国内国家级期刊以及核心期刊杂志中的相关文献,其中涉及八脉交会穴主治症的计465篇。统计入选文献中各八脉交会穴主治症状出现的频次并排序,以此确定八脉交会穴出现频率最高的五个常用主治症。再分别统计每一个常用主治所对应的配伍腧穴,统计出现频次,计算频率,然后排序。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明确近20年八脉交会临床常用主治及高频配穴。讨论:通过对相关文献以及古籍的整理及分析研究,总结出现代医家应用八脉交会穴的常用主治病症规律及所对应的高频配穴的应用规律。

张旭东[7](2021)在《“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随着国内外最新的高血压病指南发布,对于本病的界定、干预方法等均有了新的认识。针刺治疗高血压病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证实,但对于稳定服药后血压仍不理想的患者,针刺是否能进一步优化血压管理存在疑问。另一方面,针刺降压已存在基于脏腑、阴阳、气血等进行的理论临床研究,但对于此病的病机、中医认识、立足经络论治等方面仍显不足。本研究在课题组多年临床、实验研究前提下,并在前期开展了有效性临床初步探索基础上,提出“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论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旨在深化此病中医认识、明确针刺降压疗效和探索降压机理。研究目的1.通过对古代、近代及现代相关文献梳理挖据分析,剖析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古今认识;2.通过开展小样本、单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探究“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对已稳定服药仍不理想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同时观察对证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阳性反应腧穴等的影响;3.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氨基酸检测,探明“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的血清氨基酸降压机制。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古代及近代部分基于89部古代及近代针灸相关着作,运用目录学、版本学、中医文献学方法,立足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以针灸“理、法、方、穴、术”为纲并结合文本体例有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当代部分运用循证医学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外数据库中针刺联合西药、针刺结合补泻手法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临床研究:运用循证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开展单中心、随机、单盲、单纯阳性药物对照临床研究,纳入52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个体化西药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接受“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干预,治疗1个月、每周5次、每次30 min,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诊室血压、中医证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阳性反应腧穴变化,随访2周观察诊室血压、中医证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实验研究:6周龄雄性SH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M),针刺组(A),药物组(Y),每组12只;同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2只作为空白组(K)。针刺组大鼠施以“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每次留针20min、每周干预5天、休息2天、连续干预3周,药物组大鼠按照不同体重分别灌胃氯沙坦钾片(10ml/kg),每周灌胃7天、每天1次、连续3周,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进行同样束缚外不做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血压及血清氨基酸代谢变化,于基线、干预1周、干预2周、干预3周分别测量各组大鼠血压,于治疗后取血并检测血清氨基酸代谢。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1)古代及近代文献:病机方面,古代针灸文献扩展了对于此病的认识,概括为卫气逆、气海失司、肝脏病、厥病四方面内容,近代文献辑录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在疾病病机方面较为一致;治法方面,古代文献以调理气血异动和对症治疗为主,近代提出育阴潜阳的治则;穴方方面,古代文献依据不同致病机理取穴和依据病候辨经取穴、对症取穴或兼而有之,单穴或组穴处方往往有各自对应症候,近代以调理脏腑功能、经脉气血为主组成穴位半标准化的成方;穴位分布上,古代是以头颈部及四肢肘膝以下特定穴较常见,近代以头颈部、四肢部特定穴、背俞穴为主;随证配穴方面,古代及近代文献所辑录均可见辨经、辨病、辨症、辨证配穴;补泻方面,古代及近代都体现了补泻方法契合疾病病性的特点,古代出现依据季节不同进行补泻,近代补泻操作在补泻手法、补泻顺序等方面不同医家各有特色。(2)现代文献:共纳入6项研究,结果显示针刺联合西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降低值优于单纯西药组[SBP:MD=7.52 mmHg(95%CI:1.41,13.64),I2=91%;DBP:MD=5.56 mmHg(95%CI:1.39,9.73),I2=88%];针刺联合西药对全天收缩压(24hSBP)、全天舒张压(24hD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的降低数值均优于单纯西药组,全天血压结果(24hSBP、24hDBP),[SBP:MD=8.00 mmHg(95%CI:-1.58,17.59),I2=92%;DBP:MD=7.44 mmHg(95%CI:1.35,13.53),I2=88%],日间血压结果(dSBP、dDBP),[SBP:MD=8.28 mmHg(95%CI:-4.05,20.62),I2=95%;DBP:MD=4.82 mmHg(95%CI:0.79,8.85),I2=72%],夜间血压结果(nSBP、nDBP),[SBP:MD=6.69 mmHg(95%CI:1.04,12.34),I2=79%;DBP:MD=5.67 mmHg(95%CI:1.78,9.57),I2=74%];针刺结合补泻手法对血压的降低程度要优于单纯西药组[SBP:MD=7.55 mmHg(95%CI:-2.97,18.07),I2=93%;DBP:MD=6.42 mmHg(95%CI:-2.09,14.94),I2=95%]。2.临床研究:(1)动态血压结果:经过4周的针刺治疗,观察组较治疗前动态血压的全天血压均值、日间和夜间血压均值均降低,降低值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同时具有临床意义。对照组患者较基线期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诊室血压等次要指标结果:诊室血压方面,观察组每周测量结果显示,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诊室血压,治疗前后改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负荷方面,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患者血压负荷均显着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负荷比较,24hSBPL、dDBPL、nSBPL、nDBPL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SBPL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敏感指数方面,两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均有所下降(P<0.01)。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3)探索性经络腧穴诊察结果:阳性经络结果,基线期两组阳性反应经脉6条: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阴肾经,基线期两组阳性反应经穴频次前5位的腧穴是:心俞、三阴交、足三里、曲池、太冲。(4)随访期结果:观察组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次随访诊室收缩压较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低,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积分较基线期降低(P<0.05)。3.实验研究:(1)SHR血压: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氨基酸代谢:正常组大鼠与SHR比较,血清中丝氨酸、天冬酰胺、精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γ-氨基丁酸、D-α-氨基正丁酸含量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较模型组,针刺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降低(P<0.05),余无明显变化。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组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精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γ-氨基丁酸、D-α-氨基正丁酸含量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古近代文献在医理、取穴、刺法等方面均扩展并深化了此病认识。2.已稳定口服个体化西药但血压仍不理想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可以进一步降低24hSBP、24hDBP、dSBP、dDBP、nDBP、nSBP及诊室血压等血压水平,降压幅度具有临床意义;同时能够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阳性反应腧穴以心俞、三阴交最为多见。3.“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能够降低SHR血清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血清含量,因此可能通过调节上述两种氨基酸水平实现降压。

程莉莉[8](2012)在《电针委中、三阴交、阴陵泉穴对急性尿潴留后家兔膀胱内压、膀胱组织ATP和MDA的影响》文中认为针灸能治疗膀胱疾病,例如遗尿、尿潴留、尿失禁等。委中是膀胱的下合穴,按照“合治内府”理论,和古代医籍的大量记载,膀胱的下合穴一委中都是治疗膀胱疾病的首选穴位,但是在国家统编教材《针灸学》、《针灸治疗学》中,在治疗膀胱疾病时,都用的是三阴交和阴陵泉,甚至在配穴中委中也几乎没有被提到。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实验的角度探讨这三个穴位治疗膀胱疾病的异同,也为临床优化选穴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目的(1)观察分别电针委中、三阴交和阴陵泉穴,对急性尿潴留后家兔的影响;(2)通过比较这种影响的差异性,来观察哪个穴位与膀胱的关系更为密切;(3)探讨针刺治疗膀胱疾病的优势穴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家兔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阴陵泉组和非经非穴组(后4组合称电针组)6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均以2倍于正常膀胱容量生理盐水充盈膀胱2h建立家兔急性尿潴留模型。电针组分别于充盈2h后,排空尿液即刻电针相应穴位,电针频率2HZ/15HZ,电流强度0.6mA左右,采用疏密波,强度以针柄轻微抖动为宜,20min后通过生物机能信号采集系统观察膀胱内压的变化,即刻处死家兔,取膀胱组织,通过冲洗、称重、匀浆、离心后,放置一20℃冰箱中保存备用。后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膀胱组织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的变化。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膀胱内压: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各组的膀胱内压极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电针前比较,电针后各电针组的膀胱内压明显升高(P<0.05);与电针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各电针组的膀胱内压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电针组的膀胱内压的升高率明显较高(P<0.05);与非经非穴组比较,电针后其他电针组的膀胱内压的升高率明显较高(P<0.05);而委中、三阴交及阴陵泉组之间的膀胱内压的升高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2)膀胱组织ATP: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膀胱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除非经非穴组外,委中、三阴交和阴陵泉组的膀胱AT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非经非穴组比较,电针后委中、三阴交及阴陵泉组的膀胱AT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委中组与三阴交和阴陵泉组之间的膀胱ATP含量亦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委中组升高最为明显,三阴交组次之,而三阴交组和阴陵泉组之间的ATP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3)膀胱组织MDA: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膀胱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委中、三阴交、阴陵泉组的膀胱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非经非穴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非经非穴组比较,电针后委中、三阴交及阴陵泉组的膀胱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阴陵泉组比较,电针后委中组的膀胱MDA含量高,接近正常组(P<0.05),三阴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委中组和三阴交组之间亦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以膀胱内压、膀胱组织ATP和MDA含量的变化为指标,观察电针后其变化。结果表明:(1)造模后的膀胱内压较造模前均降50%以上,提示本实验造模成功。(2)电针委中、三阴交及阴陵泉穴能升高急性尿潴留家兔膀胱内压,说明电针此三穴都能治疗尿潴留等膀胱相关疾病。(3)电针委中、三阴交及阴陵泉穴能升高膀胱组织ATP的含量,使其向正常值发展,说明委中穴、三阴交和阴陵泉穴都能有效地治疗急性尿潴留;并且从改善急性尿潴留家兔的膀胱组织ATP含量来看,治疗急性尿潴留委中穴最好,三阴交次之。(4)电针委中、三阴交及阴陵泉穴能降低膀胱组织MDA的含量,其中委中和三阴交穴较阴陵泉穴的含量要高,接近正常值,说明委中和三阴交穴在改善膀胱组织MDA上较阴陵泉要好。

■志德[9](2003)在《师怀堂新九针临床运用精要及学术思想概述》文中研究指明从四个方面概述了师怀堂先生的“新九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1)禀承岐黄,研制九针,填补了我国近代针具改革史上的一项空白。(2)辨证施治,活用九针,具体表现在针不同形,作用有别;同病异针,异病同针;虚实寒热,九针调之;多针配合,以求实效;刺法独特,因病而施等方面。(3)治医严谨,德技双馨。(4)着书育人,弘扬九针。

二、深刺人迎穴治疗神经性皮炎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刺人迎穴治疗神经性皮炎2例(论文提纲范文)

(1)人迎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血压
    1.1 单穴降压
    1.2 多穴降压
    1.3 高血压病早期预防
2 中风后吞咽困难
3 疼痛性疾病
    3.1 三叉神经痛
    3.2 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
4 顽固性呃逆
5 乳腺增生病
6 周围性面瘫
7 其他

(2)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略语表
引言
    1 课题来源
    2 研究背景
    3 关于铺棉灸疗法
临床研究
    1 临床试验设计
        1.1 研究设计类型
        1.2 样本量及其计算的依据
        1.3 随机方法
        1.4 盲法设计及实施
        1.5 对照
    2 研究人群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及脱落处理
        2.5 研究中止原则
    3 试验方法
        3.1 中央随机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随访
        3.4 合并用药
        3.5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3.6 研究人员资质情况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观察项目
        4.2 一般体格检查
        4.3 安全性观察
        4.4 疗效观察指标
        4.5 其他指标
    5 试验指标评价
        5.1 可比性评价
        5.2 疗效评价
        5.3 安全性评价
        5.4 其他指标评价
    6 统计分析
        6.1 统计分析计划书
        6.2 数据录入与提取
    7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7.1 试验方案的优化
        7.2 研究影响因素的控制
        7.3 实验室指标的质量控制
        7.4 研究培训
        7.5 保障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
        7.6 质量控制体系
    8 伦理学审查
        8.1 伦理审查体系
        8.2 受益与风险
        8.3 知情同意
        8.4 受试者的医疗与保护
    9 临床研究流程图
    10 试验结果
        10.1 受试者入选情况
        10.2 可比性分析
        10.3 疗效评价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祖国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2.1 病名来源
        2.2 病因病机
        2.3 辩证论治
    3 关于治疗方法的讨论
        3.1 配穴组方的确定
        3.2 配穴分析
    4 关于特色疗法—铺棉灸疗法的讨论
        4.1 概述
        4.2 铺棉灸治病机制
        4.3 铺棉灸法的临床应用
        4.4 选择铺棉灸法的意义
        4.5 铺棉灸操作的注意事项
        4.6 关于形成铺棉灸疗法操作标准的讨论
    5 关于试验结果的讨论
        5.1 受试者入选情况
        5.2 可比性分析
        5.3 疗效分析
    6 关于本次针灸临床试验设计讨论
        6.1 循证医学对针灸临床试验的指导意义
        6.2 临床研究的设计思路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文献综述
    综述一 带状疱疹现代研究进展
        1 带状疱疹流行病学研究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1 病因学研究
        2.2 发病机制
        2.3 诱发因素
        2.4 特殊部位的带状疱疹
        3 治疗
        3.1 物理疗法
        3.2 药物治疗
        3.3 神经节阻滞疗法
        3.4 中西医结合疗法
        3.5 其他疗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2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2.1 毫针针刺
        2.2 叩刺拔罐
        2.3 围刺
        2.4 火针
        2.5 穴位注射
        2.6 电针
        2.7 耳穴
        2.8 灸法
        2.9 综合疗法
        2.10 铺棉灸疗法
        2.11 特色疗法
        3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3.1 毫针针刺
        3.2 电针
        3.3 叩刺拔罐
        3.4 火针
        3.5 穴位注射
        3.6 综合疗法
        3.7 特色疗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铺棉灸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皮肤疾病
        1.1 带状疱疹
        1.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3 神经性皮炎
        1.4 银屑病
        1.5 其他皮肤疾病
    2 神经系统疾病
    3 其它疾病
    4 名家经验介绍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件2:临床评价量表
    带状疱疹综合疗效评分
附件3: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1
    典型病例2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基于现代文献的足阳明胃经经穴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源文献的选择
        2.2 文献检索策略
        2.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4 文献管理和数据处理
现代文献研究
    1. 纳入文献年份的情况统计
    2. 文献研究类型分析
    3. 干预方法情况分析
    4. 足阳明胃经主治规律的统计分析
        4.1 足阳明胃经经脉主治病症情况统计
        4.2 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病症情况统计
        4.3 足阳明胃经腧穴分部主治规律情况统计
讨论
    1. 足阳明胃经的经络脏腑基础
        1.1 足阳明胃经的经络基础
        1.2 足阳明胃经的脏腑基础
    2. 足阳明胃经的现代研究
        2.1 足阳明胃经的解剖形态学研究
        2.2 足阳明胃经的生理病理学基础
    3. 足阳明胃经经穴应用规律分析
        3.1 治疗方法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3.2 足阳明胃经主治病症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3.3 足阳明胃经腧穴分布主治规律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5)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现代研究概述
        1 踝关节局部解剖
        2 病因病机
        3 临床表现
        4 治疗概述
        5 预后
    综述二 刺络放血疗法的古今研究
        1 刺络放血疗法的古代研究概述
        2 刺络放血疗法的现代应用及作用机理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一般情况
        2 入组资料
    诊疗标准
        1 诊断标准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病情分级标准
        4 临床研究方法
    结果
        1 疗前指标
        2 总体疗效
        3 各具体症状改善情况
        4 不良反应和意外情况
    讨论
        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探讨
        1 总体疗效
        2 各具体症状的改善
附件
    附件1 试验病例随机方案
    附件2 病例报告
致谢
个人简历

(6)八脉交会穴近二十年临床应用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范围
    2.2 研究方法
    2.3 排除标准
3. 八脉交会穴现代文献研究
    3.1 内关穴
    3.2 公孙
    3.3 外关
    3.4 足临泣
    3.5 列缺
    3.6 照海
    3.7 后溪
    3.8 申脉
4. 八脉交会穴主治规律及其配穴规律分析
    4.1 八脉交会穴的源流
    4.2 八脉交会穴的主治特点及临床应用
    4.3 八脉交会穴主治规律分析
    4.4 八脉交会穴的配穴规律
5. 讨论
    5.1 内关穴
    5.2 公孙穴
    5.3 外关穴
    5.4 足临泣
    5.5 列缺穴
    5.6 照海穴
    5.7 后溪穴
    5.8 申脉穴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高血压病西医研究进展
        1 概述
        2 高血压界定
        3 降压策略
        4 血压监测及相关指标
        5 高血压发病机制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病中医研究进展
        1 概述
        2 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认识
        3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概述
        4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概述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理论阐述
        1 肝阳上亢在脏责之肝肾
        2 育阴潜阳是关键治法
        3 平冲降逆是合理阐释
        4 “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研究一 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古代及近代文献研究
        1 检索范围
        2 检索策略
        3 数据处理
        4 检索结果
        5 文献整理
        6 讨论分析
        7 结论
        8 意义及启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针刺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现代研究荟萃分析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治疗方案
    4 基线资料及观察指标
    5 质量控制
    6 统计分析
    7 研究结果
    8 讨论
    9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对SHR血压及血清氨基酸代谢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8)电针委中、三阴交、阴陵泉穴对急性尿潴留后家兔膀胱内压、膀胱组织ATP和MDA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针刺治疗尿潴留的概况
        1 尿潴留的概述及非针刺治疗
        1.1 尿潴留的概述
        1.2 尿潴留的非针刺疗法
        2 尿潴留的针刺治疗
        2.1 体针
        2.2 头针
        2.3 手针
        2.4 耳针
        2.5 腹针
        2.6 腕踝针
        2.7 其他
        3 小结
    综述二 针刺委中、三阴交、阴陵泉穴治疗尿潴留的概况
        1 针刺委中穴治疗尿潴留的概况
        1.1 委中穴概述
        1.2 委中穴主治
        1.3 委中穴治疗尿潴留
        1.4 小结
        2 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尿潴留的概况
        2.1 三阴交穴概述
        2.2 三阴交穴主治
        2.3 三阴交穴治疗尿潴留
        2.4 小结
        3 针刺阴陵泉穴治疗尿潴留的概况
        3.1 阴陵泉穴概述
        3.2 阴陵泉穴主治
        3.3 阴陵泉穴治疗尿潴留
        3.4 小结
        4 总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和器具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处理方法
        2.2 动物模型制备
        2.3 取穴
        2.4 电针方法
        2.5 指标检测的时间、方法
        2.6 数据处理分析
        2.7 技术路线图
    实验结果
        1 家兔膀胱内压的变化
        1.1 造模前后家兔膀胱内压的比较
        1.2 电针前后家兔膀胱内压的比较
        1.3 电针后各组家兔膀胱内压的升高率的比较
        2 电针对家兔膀胱组织ATP含量变化的影响
        3 电针对家兔膀胱组织MDA含量变化的影响
    讨论
        1 动物选择的分析
        2 穴位选择的分析
        3 指标选择的分析
        4 电针急性尿潴留家兔后委中穴和三阴交、阴陵泉穴之间差异的分析
        4.1 关于膀胱内压的影响的分析
        4.2 关于膀胱组织ATP的影响的分析
        4.3 关于膀胱组织MDA的影响的分析
        5 本实验的不足及改进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参考文献
    综述二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9)师怀堂新九针临床运用精要及学术思想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禀承岐黄,研制九针
2 辨证施治,活用九针
    2.1 针不同形,作用有别
    2.2 同病异针,异病同针
    2.3 虚实寒热,九针调之
    2.4 多针配合,以求实效
    2.5 刺法独特,因病而施
3 治医严谨,德技双馨
4 着书育人,弘扬九针
5 小结

四、深刺人迎穴治疗神经性皮炎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人迎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谷文龙,杜宇征,金珊珊,廖超,巩凤梅. 湖南中医杂志, 2014(10)
  • [2]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价[D]. 刘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02)
  • [3]基于现代文献的足阳明胃经经穴应用规律研究[D]. 李泫珠(LEE HYUNJOO).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9)
  • [4]深刺人迎穴治疗神经性皮炎2例[J]. 白素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83(04)
  • [5]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评价[D]. 吴中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6]八脉交会穴近二十年临床应用文献研究[D]. 张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7]“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研究[D]. 张旭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电针委中、三阴交、阴陵泉穴对急性尿潴留后家兔膀胱内压、膀胱组织ATP和MDA的影响[D]. 程莉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3)
  • [9]师怀堂新九针临床运用精要及学术思想概述[J]. ■志德. 中国针灸, 2003(01)

标签:;  ;  ;  ;  ;  

仁营穴深刺治疗神经性皮炎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