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山州无公害蔬菜生产与均衡施肥

浅谈文山州无公害蔬菜生产与均衡施肥

一、文山州无公害蔬菜生产与平衡施肥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宋莉[1](2020)在《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可行性及推广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蔬菜是曲靖市第一大经作产业,2018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6.63万公顷,产量高达294.49万吨,总产值约43亿元,蔬菜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率约21%,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产业。但是长期以来,曲靖市在蔬菜种植方面一直存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现象,导致蔬菜品质差、产量低,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2019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重点强农惠农政策,提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和利用,形成种养循环发展的产业格局。2020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总书记强调,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而沼肥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在此背景下提出在曲靖市推广沼肥种植蔬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分析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沼肥种植蔬菜试验的相关文献梳理得出预测结果,施用沼肥种植蔬菜可提高产量15%30%;施用沼肥比复合肥,其蔬菜维生素C含量增加30%左右,硝酸盐含量降低60%左右,且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也有增加;施用沼肥能增强蔬菜的抗病虫害能力;且长期使用,显着提高土壤肥力。总结获得沼肥种植蔬菜技术:蔬菜播种或栽植前,将沼肥直接泼洒田面,立即翻耕的方式施15吨/公顷45吨/公顷作基肥;生长到结果高峰期之间进行追肥,施肥方式是,根系较浅,铺肥的方式进行追肥,根系较深,开沟追肥,种植行株距较大,开穴追肥,沼肥用量为15吨/公顷22.5吨/公顷,或使用沼液追肥,施肥方式是,淋施或叶面喷施,沼液用量为白菜类40吨/公顷50吨/公顷,根茎类30吨/公顷60吨/公顷,叶菜类7.5吨/公顷20吨/公顷。通过分析,得出曲靖市利用畜禽粪便产沼肥2718.845万吨可完全满足蔬菜种植的最高需肥量1705.05万吨。同时,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机肥替代化肥,不仅对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而且解决了曲靖市目前存在化肥用量大和蔬菜品质差的问题,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曲靖市推广沼肥种植蔬菜技术可行且必要。结合曲靖市的蔬菜种植现状,制定了在全市推广沼肥种植蔬菜技术的推广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即大力宣传阶段:借助媒体、报刊、网站和宣传册宣传,调动推广对象的参与性;示范、应用阶段:在曲靖市1市3区5县分别建立示范点,“以点带面”实现“面”的应用;后续跟踪服务阶段:通过加强农户与曲靖市当地公司合作、建立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及建立动态反馈机制,确保沼肥种植蔬菜技术的顺利推广和实施。

钱韵旭[2](2014)在《国外新农残标准对中药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一系列严苛的国际农残限量标准出台,我国出口中药产品农残量超标事件频发,不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外贸声誉。本文试图分析新的国际农残限量标准对中药出口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回归分析、问卷调查及比较类推等方法,完成了以下研究内容:利用“绿色贸易壁垒”理论和历年中药产品对日韩出口数据,理论解析和实证分析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及韩国二氧化硫2008-3号限量标准对中药产品出口的影响;以12年间我国对欧盟13国出口中成药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欧盟统一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对中成药出口欧盟的影响;以“博弈论”为基础,建立了中药生产者与消费者、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监管者等各中药利益体间的博弈模型,并求解博弈平衡;利用云南省文山州调研所得的相关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计算,分析药农绿色农药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利用调研数据,建立Multinomial Logit回归模型来分析药农农药使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依据所做研究的结果,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在药典中增加农残检测品种和检查项目、调整检查限量以制定出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合理的农残标准;通过在欧洲重要港口设立服务机构、提升出口平均价格、制定针对进口国特点的出口策略等方法来促进中成药对欧盟的出口;可采用强化对消费者的信息供给、发挥龙头企业的正向示范作用及在生产者生产低农残中药产品时,增加其收益、减少其损失等方法,来促进低农残中药产品的生产;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中药材种植保险体系、促进集约型规范化药材种植、降低绿色农药终端售价、促使药农掌握全面的农药信息、稳定中药材价格,以期提升药农使用绿色农药的意愿;通过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发挥药材经销商的积极作用、制定合理使用农药的SOP细则、提高农药技术培训效果、有效管理农药生产和销售系统以及在药材产区加大基础投入等各项举措,来减少药农的农药使用量。

李洪文,周晓波,周兴良,李静,张建波,叶和生[3](2013)在《赴滇东南高原现代特色农业考察报告》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滇东南七个县市高原现代特色农业考察,分析总结得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培植发展,要经历发展困难期、规模扩张期、专业化产业发展期三个发展阶段,对各个发展阶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就双柏县刚刚步入规模扩张期的茶叶、烤烟产业和正在发展困难期徘徊的蔬菜、水果等产业需采取不同的政策予以推动,进一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布局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刘会清[4](2010)在《植病生防菌剂对连作设施蔬菜的防病促生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保护地蔬菜、瓜果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收益的农业产业。保护地栽培往往是高强度的一种蔬菜或瓜果长期连作或复种连作,土传病害严重发生。本研究以保护地黄瓜为材料,在育苗期间和移栽后采用生防菌剂与育苗基质或生物有机肥复配,研究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生防菌剂的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粉红粘帚霉等拮抗菌剂与黄瓜育苗基质混合,对黄瓜的出苗率和病害防治效果不同,其中106-107cfu/g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04-105cfu/g的淡紫拟青霉、粉红粘帚霉、104cfu/g淡紫拟青霉和粉红粘帚霉组合物等处理对黄瓜种出苗率没有影响,但防病效果极佳,防治猝倒病效果达到100%,而且各处理的黄瓜苗龄一个月单株总叶面积、植株生物量比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2、冬季在保护地中挖沟埋入添加不同菌剂的秸秆,开始时各处理的20cm地温普遍高于对照,平均高出3-5℃,尤其是枯草芽孢杆菌、粉红粘帚霉67-1、PD-D-N混合菌剂处理增温效果明显。50天后各处理温度基本和对照相同,增温不显着。采用淡紫拟青霉、枯草芽孢杆菌、PD-D混合菌剂、地衣芽孢杆菌、PD-D-N混合菌剂、粘帚霉处理,缓苗后叶面积、拔秧前的叶面积、茎粗、茎节数等生物学性状显着优于对照。使用菌剂+秸秆后,粉红粘帚霉67-1和PD-D混合菌剂两个处理对黄瓜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100%,地衣芽孢杆菌对黄瓜疫病的防治效果次之,达到95.88%,PD-D-N混合菌剂、地衣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粉红粘帚霉67-1+淡紫拟青霉对黄瓜疫病的防治效果相当,为83.38%,淡紫拟青霉对黄瓜疫病的防治效果稍差,为79.13%。各处理的都比没有铺秸秆提早上市14天,并且产量显着高于只铺秸秆未加生防菌的对照。3、生防菌与有机肥复配后,添加淡紫拟青霉后倒二叶叶面积比对照增加65.05%,株高增加6.61%,茎粗增加4.76%,茎节数增加0.87%,产量增加9.56%,对蔓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3.76%;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006后倒二叶叶面积比对照增加23.48%,株高增加10.12%,茎粗增加2.86%,茎节数增加7.44%,产量增加14.14%,对蔓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5.76%;添加地衣芽孢杆菌BH-1后倒二叶叶面积比对照增加10.33%,株高增加5.12%,茎粗增加2.86%,茎节数增加5.00%,产量增加5.44%,对蔓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9.41%;添加粉红粘帚霉67-1后倒二叶叶面积比对照增加21.85%,株高增加6.33%,茎粗增加13.33%,茎节数增加10.19%,产量增加19.33%,对蔓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2.00%。由此可见,黄瓜育苗基质中添加生防菌可以获得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强的黄瓜壮苗;在栽培床中采用秸秆+生防菌剂、在有机肥中添加生防菌剂均能促进移栽后黄瓜生长,使黄瓜提早上市,产量提高,防治土传病害,从而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无公害蔬菜,达到高产、高效、低耗、优质的目的。

沈云宏[5](2002)在《文山州无公害蔬菜生产与平衡施肥刍议》文中认为在蔬菜栽培过程中,除了使用优良抗病品种和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外,农药的使用要求安全、高效,在使用生物和低毒农药防治的基础上,结合平衡施肥技术(以施用优质有机肥为主,氮、磷、钾为辅,因土、因作物合理配方,因缺补缺,适量补充微量元素或使用生长调节剂),严禁使用NO-3类化肥,控制蔬菜中硝酸盐类含量超标。

司慧迎[6](2007)在《县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以弥勒县为例》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成为我国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新世纪,全面推进我国的农业发展,却面临着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农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主要问题的困扰。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以“3R”原则为基本准则,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去,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以云南省弥勒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农业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该县县情及政府规划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过对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借鉴,因地制宜,以板块分类的形式进行农业循环经济的规划及实施措施的介绍,并在发展思路和重点的基础上提出弥勒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几种试点模式。论文最后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定量预测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探讨了弥勒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预期效益。而且通过源头清洁生产与末端减量化排放,大大美化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安居环境;通过各项废物的资源化再生利用,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通过使用无危害绿色有机肥料生产绿色农产品,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对于解决弥勒县“三农”问题、进行可持续性农业生产以及促进全县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云南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7](2007)在《发挥优势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做贡献》文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各级老科协,特别是基层老科协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全省各级老科协组织在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为建设新农村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了交流经验,进一步推动全省老科协为建设新农村服务,9月28日至29日在祥云县召开了“云南省老科协服务新农村建设现场会”。

钟洁[8](2006)在《突出两个重点促进云南农民增收》文中研究说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扩大农村市场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促进力量,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稳定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就是要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让农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现代建设的成果,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解决农民增收,事关大局,这既是当前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是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也是整个经济工作的重大课题;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云南是个老少边穷的特殊省份,农民收入问题尤为突出,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果云南农民收入在“十一五”期间得不到快速增长,不仅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从云南农民收入的现状和特点出发,分析其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提出加快云南农民增收的主要思路对策。云南农民收入绝对水平低、增长速度慢、增收困难,同时,贫困人口多、面积广、程度深,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又在不断扩大。长期以来,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农民增收的艰巨性,同时,云南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加工能力弱、农村市场发育程度低等原因,造成了农民增收困难,加上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落后,农民自身素质低等,导致农民增收速度慢。存在困难的同时,从国际到国内,从中央到地方,都提供了为农民创造增收的有利机遇和条件。为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促进云南农民增收。即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用“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办法,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加大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和产业建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同时加速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引导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重点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和经济组织,同时,通过加大工业化进程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启动政府的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好政府的职能与作用,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农民工人才流动市场等为广大农民谋福利,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赵斌[9](2006)在《绿色经济理论与云南中华生物谷创建》文中研究说明立足于对相关理论的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论文对绿色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领进行了阐释。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绿色经济理论在内容上互有重合、彼此交织、相互包容,其共性都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但又各有侧重。绿色经济理论中的“绿色”,是经济学中的象征性语言,用以象征生命、象征生机、象征创造、象征希望。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保护自然,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论文认为,绿色经济理论有追求人文经济学的“真、善、美”的社会目标,也有生态经济学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的科学理念。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一样,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全面小康的正确途径。 在绿色经济理论的推波助澜下,以生命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化为先导的绿色革命正在全球兴起,一大批生命科学技术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纷纷生长起来,包括美国的犹它州“生物技术谷”、日本的筑波生物产业区、德国的慕尼黑生物产业区、英国的剑桥生物产业区、法国的南法兰西岛“基因谷”,等等。除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也奋起直追,印度、古巴等国生命科学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令世人刮目相看。这些立足于高新生命技术的特定经济区域正成为践行绿色革命的空间载体和有效途径。 当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由于过去长时期片面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引致我国工业化进程面临着种种“瓶颈”,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等不可持续状况正困扰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国在提

蔡亮亮[10](2015)在《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按经典合作社原则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经过了近8年的发展,政府及理论界逐渐认识到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但同时又被其发展的现实结果所困扰:西方按照经典合作社制度原则构建的合作社曾取得过巨大的成功,与我们相同文化的中国台湾也获得了成功,但为何在我省按经典制度构建的合作社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而在学术界看来具有股份化制度特征、甚至完全异化的合作社发展得却很好(农业部《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报告:云南篇》,2013),《合作社法》的理想制度设计与现实发展的矛盾冲突迫切需要我们回答:为什么具有股份化,甚至是异化制度特征的合作社在我省蓬勃发展?是什么样的现实省情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本质是什么?今后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合作制度创新,以发展具有云南特色的、有效率的、广大农户满意的合作社?本研究的目的正是在于加深人们对云南合作社制度股份化和异化的理解,阐明股份化和异化发生和存在的合理性和深层机理,解释其现实的制度建构和进行中的制度变迁,揭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为此,本文第一章首先收集、梳理国内外有关合作社发展的研究文献,特别是着重梳理当前我省合作社相关研究成果(虽然已经很丰富,但与我省合作社发展的现实要求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第二章阐述了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并依据社长(理事长)和社员问卷的调查结果,深入分析了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第三章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于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从合作社生产关系的核心——产权所有制分析的两种范式出发,依马克思制度分析(唯物史观)的合理内核,借鉴和吸收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合理成分,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关于合作社发展演进的生产社会化——产权社会化——管理、分配社会化制度分析框架及分析范式,分别分析了合作社产权制度的基本性质、基本模式以及产权社会化的根本原因,从制度层面(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分配制度)深入解析合作社发展、变异的内在机理。第四章是合作社制度安排的成员满意度评价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由于合作社发展、变革或是变异的价值判断不应来自于政府或理论界,而应来自于广大的农户社员;衡量标准不是视其是否遵循经典合作社或《合作社法》设计的制度原则,而应考量这类合作社所谓的变异制度安排是否能提高广大农户社员的生产经营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否提高广大农户社员的实际收入并使其满意——这样的合作社才会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因而,我们基于第三章的合作社制度分析构建了合作社成员的满意度指标体系和模型,通过多元有序的Logistic分析,得到了合作社制度安排与成员满意度之间的联系,随后分析了影响制度安排的原因,并深入解析在成员间的多重博弈选择下,令成员满意的合作社制度安排形成的路径及内在机理。最后一章基于前面各章的分析,着重于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创新研究,提出具体的措施及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制订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总之,本文结合云南农业与农村经济的现实条件、广大农户的现实选择,以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例证对象,运用一个全新的生产社会化——产权社会化——管理、分配社会化的制度分析框架及分析范式,对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制度、治理制度、分配制度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同时运用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了合作社制度安排与成员满意度之间的联系,以期给予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与演化一个比较系统的、富有阐释力的制度解说,进而为创新和发展具有云南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创新原则、可行性方案与具体详细、并具可操作性的措施等,以加速云南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文山州无公害蔬菜生产与平衡施肥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山州无公害蔬菜生产与平衡施肥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可行性及推广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化肥种植蔬菜的缺点
        1.1.2 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的需求
    1.2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1.3 曲靖市蔬菜种植现状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关于国内外蔬菜产业现状
        1.4.2 关于国内外沼肥综合利用现状研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第2章 沼肥种植蔬菜的概况分析
    2.1 沼肥的养分
    2.2 沼肥种植蔬菜的试验效果分析
        2.2.1 施用沼肥对蔬菜提质增效的作用
        2.2.2 沼肥改良土壤的作用
    2.3 沼肥种植蔬菜的施肥技术
    2.4 小结
第3章 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3.1 沼肥原料充足
        3.1.1 曲靖市畜禽粪污供应量
        3.1.2 曲靖市蔬菜废弃物供应量
        3.1.3 曲靖市沼气工程现状
        3.1.4 沼肥需求量
    3.2 政策支持
    3.3 沼肥种植蔬菜的必要性分析
        3.3.1 曲靖市化肥用量大
        3.3.2 蔬菜品质有待改善
        3.3.3 蔬菜废弃物的污染
    3.4 沼肥种植蔬菜效益分析
        3.4.1 经济效益
        3.4.2 生态效益
        3.4.3 社会效益
    3.5 小结
第4章 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推广方案设计
    4.1 农业推广理论基础概述
        4.1.1 农业推广的相关概念
        4.1.2 农业推广的相关理论
        4.1.3 农业推广基本方法
    4.2 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推广体系
    4.3 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的推广方案设计
        4.3.1 技术宣传阶段
        4.3.2 推广应用阶段
        4.3.3 后续跟踪服务阶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获奖情况
致谢

(2)国外新农残标准对中药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主要内容
    1.3 文献综述
        1.3.1 “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向日出口的影响
        1.3.2 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
        1.3.3 信息不对称市场
        1.3.4 生产者博弈关系
        1.3.5 以博弈论分析政府介入作用
        1.3.6 使用绿色农药意愿或行为的调查研究
        1.3.7 农户农药使用行为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归纳法
        1.4.3 演绎法
        1.4.4 回归分析法
        1.4.5 问卷调查法
        1.4.6 类比法
    1.5 创新性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绿色壁垒理论
    2.3 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
    2.4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2.5 “柠檬市场”理论
    2.6 滚雪球抽样
    2.7 Logistic回归
第三章 日韩新农残检测标准对中药产品出口的影响
    3.1 日韩新农残标准现状
        3.1.1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现状
        3.1.2 韩国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标准现状
    3.2 日韩新农残标准对中药产品出口影响的理论分析
        3.2.1 中药产品出口价格的预估
        3.2.2 日韩新标准的双重影响
        3.2.3 出口金额变化趋势的预计
    3.3 日韩新农残标准对中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3.3.1 “肯定列表制度”对出口日本中药的影响
        3.3.2 二氧化硫2008-3号限量标准对出口韩国中药材的影响
    3.4 日韩新农残标准对中药出口影响的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欧盟统—农残检测标准对中成药出口的影响
    4.1 回归模型建立与数据来源
    4.2 实证结果和分析
        4.2.1 模型的实证结果
        4.2.2 分析讨论
    4.3 出口潜力预测
第五章 中药产品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关系分析
    5.1 中药生产者与消费者博弈
        5.1.1 博弈模型假设
        5.1.2 具体博弈过程的分析
        5.1.3 博弈的进一步分析
    5.2 中药生产者之间博弈
        5.2.1 规模均等生产者博弈
        5.2.2 规模不均等生产者博弈
    5.3 中药生产者与监管者博弈
        5.3.1 博弈模型假设
        5.3.2 混合策略纳什平衡的求解
        5.3.3 监管博弈动态分析
第六章 药农使用农药意愿和行为的研究
    6.1 药农使用绿色农药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1.1 研究对象、调研区域的选择
        6.1.2 研究假说
        6.1.3 绿色农药使用意愿模型的建立
        6.1.4 绿色农药使用意愿模型的计算与结果
        6.1.5 分析讨论
    6.2 药农农药施用量变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6.2.2 研究假说
        6.2.3 农药使用量变化模型的建立
        6.2.4 农药使用量变化模型的计算与结果
        6.2.5 分析讨论
第七章 国外新农残标准对中药出口影响的对策
    7.1 制定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合理农残标准
        7.1.1 我国与国外现行农残标准的对比
        7.1.2 在药典中增加农残检查品种及检查项目
        7.1.3 制定合理的检查限量
    7.2 促进中成药对欧盟出口的政策建议
        7.2.1 在欧洲重要港口设立服务机构
        7.2.2 提升中成药出口的平均价格
        7.2.3 针对进口国特点,制定各有侧重的出口策略
    7.3 促进低农残中药产品的生产
        7.3.1 强化对消费者的信息供给
        7.3.2 发挥龙头企业的正向示范作用
        7.3.3 增加生产低农残中药产品的期望收益
    7.4 提升药农使用绿色农药的意愿
    7.5 减少药农的农药使用量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学位论文自愿预先检测申请表

(3)赴滇东南高原现代特色农业考察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考察地点及基本情况
    1.3 专业化产业发展期
2 滇东南七个县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经验
    2.1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政策扶持

(4)植病生防菌剂对连作设施蔬菜的防病促生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设施蔬菜土传病害发生现状
    1.2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1.2.1 农作防治
        1.2.2 物理防治技术
        1.2.3 化学防治
        1.2.4 抗病品种
        1.2.5 生物防治
        1.2.6 多措施的协调使用
    1.3 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3.1 生防真菌
        1.3.2 生防细菌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不同生防菌及其含量与育苗基质复配对蔬菜苗期生长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菌株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地点
        2.1.4 试验材料
        2.1.5 田间管理
    2.2 结果及分析
        2.2.1 温室内不同生防菌及其含量对黄瓜出苗率的影响
        2.2.2 温室内不同生防菌及其含量对黄瓜病害的影响
        2.2.3 温室内不同生防菌及其含量对黄瓜叶面积的影响
        2.2.4 温室内不同生防菌及其含量对黄瓜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2.5 温室内不同生防菌及其含量对黄瓜株高的影响
    2.3 小结与讨论
        2.3.1 小结
        2.3.2 讨论
第三章 田间菌剂筛选试验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菌剂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时间、地点
        3.1.4 蔬菜
        3.1.5 试验方法
        3.1.6 调查方法
    3.2 结果及分析
        3.2.1 20cm地温变化情况
        3.2.2 使用菌剂+秸秆后对于缓苗后第二片叶叶面积的影响
        3.2.3 使用菌剂+秸秆后对于拔秧前倒数第二片叶叶面积的影响
        3.2.4 使用菌剂+秸秆后对于黄瓜茎粗的影响
        3.2.5 使用菌剂+秸秆后对于黄瓜茎节数的影响
        3.2.6 使用菌剂+秸秆后对于黄瓜产量的影响
        3.2.7 使用菌剂+秸秆后对于黄瓜疫病的影响
    3.3 小结与讨论
        3.3.1 小结
        3.3.2 讨论
第四章 生防菌与生物有机肥复配对黄瓜的抗病促生效果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菌剂
        4.1.2 试验设计
        4.1.3 试验时间、地点
        4.1.4 蔬菜
        4.1.5 试验方法
        4.1.6 形态指标的测定
        4.1.7 黄瓜蔓枯病的调查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生防菌剂和有机肥复配对黄瓜叶面积的影响
        4.2.2 生防菌剂和有机肥复配对黄瓜株高的影响
        4.2.3 生防菌剂和有机肥复配对黄瓜茎粗的影响
        4.2.4 生防菌剂和有机肥复配对黄瓜茎节数的影响
        4.2.5 生防菌剂和有机肥复配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4.2.6 生防菌剂和有机肥复配对黄瓜蔓枯病的影响
    4.3 小结和讨论
        4.3.1 小结
        4.3.2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文山州无公害蔬菜生产与平衡施肥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意义
2 文山州蔬菜生产现状
3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对策和措施
    3.1 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3.2 用平衡施肥技术指导无公害蔬菜生产
        (1)确定肥料种类
        (2)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原则
        (3)实施平衡施肥技术,确保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

(6)县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以弥勒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
    1.3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业循环经济相关理论研究
    2.1 循环经济理论
        2.1.1 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2.1.2 循环经济的含义
        2.1.3 循环经济的原则和特征
    2.2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2.2.1 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
        2.2.2 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原则
        2.2.3 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2.2.4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层次
        2.2.5 循环型农业与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3.1 国外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3.1.1 美国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做法
        3.1.2 西欧有机农业的发展
        3.1.3 以色列的节水农业
        3.1.4 巴西生物能源的经验
        3.1.5 瑞典轮作型生态农业
    3.2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
        3.2.1 家庭实用型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3.2.2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废弃物资源化循环经济模式
        3.2.3 政府主导的综合性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3.2.4 农民个体致富型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3.2.5 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模式
        3.2.6 农产品产业链企业间循环经济模式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云南省弥勒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条件分析
    4.1 弥勒县资源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自然条件
        4.1.3 社会经济
    4.2 弥勒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4.2.1 弥勒县种植业现状
        4.2.2 弥勒县畜牧业现状
        4.2.3 弥勒县林业发展现状
        4.2.4 弥勒县农村能源沼气建设现状
        4.2.5 弥勒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
    4.3 弥勒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4.3.1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4.3.2 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云南省弥勒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5.1 弥勒县农业循环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5.1.1 总体目标
        5.1.2 近期目标(2006-2010年)建示范,创基础
        5.1.3 中远期目标(2010-2020年)扩大成果,全面完善
    5.2 弥勒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设计原则与技术路线
        5.2.1 设计原则
        5.2.2 实现的途径和方式
    5.3 弥勒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思路及重点
        5.3.1 推进建设农村沼气工程
        5.3.2 积极发展畜牧产业,形成产业链效应
        5.3.3 加强生物资源龙头公司进行清洁生产
        5.3.4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5.3.5 继续发展优势农业,打造特色农业
    5.4 弥勒县生态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模式试点选择
        5.4.1 生态农业产业建设
        5.4.2 循环型生态农家乐示范园区建设
        5.4.3 农户家庭型循环经济建设试点项目
        5.4.4 循环型生态村建设试点项目
    5.5 弥勒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效益预分析
        5.5.1 经济效益预分析
        5.5.2 生态效益预分析
        5.5.3 社会效益预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8)突出两个重点促进云南农民增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动态
        1.2.1 国外相关理论综述
        1.2.2 国内理论研究动态
        1.2.3 几个相关基本概念
    1.3 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3.1 促进农民增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1.3.2 促进农民增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
        1.3.3 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
第二章 云南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
    2.1 云南农民收入增长的阶段性特征
    2.2 云南农民收入构成状况
        2.2.1 家庭经营收入
        2.2.2 工资性收入
        2.2.3 其他收入
    2.3 云南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2.3.1 收入水平低
        2.3.2 增收幅度小
        2.3.3 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多
        2.3.4 收入差距大
    2.4 小结
第三章 云南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
    3.1 制约因素
        3.1.1 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农民增收的艰巨性
        3.1.2 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低决定了农民产业增收的份额小
        3.1.2.1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3.1.2.2 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低
        3.1.2.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小散弱
        3.1.2.4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产业链条短
        3.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窄致使农民工资性收入低
        3.1.3.1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滞后
        3.1.3.2 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尚未打破
        3.1.3.3 农民自身素质较低
        3.1.3.4 农民就业缺乏信息的支持与引导
        3.1.4 农业投入不足
    3.2 有利条件
        3.2.1 国际形势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3.2.2 全国宏观政策的有利环境
        3.2.3 云南省内的有利条件
    3.3 结论
第四章 云南农民增收的两个重要途径
    4.1 综述
    4.2 农业产业化
    4.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第五章 促进云南农民增收的对策
    5.1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
        5.1.1 着力培育种植业、畜牧业、林业三大主导产业
        5.1.2 着力加强龙头企业、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农业园区建设
        5.1.2.1 农业龙头企业建设
        5.1.2.2 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5.1.2.3 农业园区建设
        5.1.3 着力推动科技、利益联结机制和品牌创新
        5.1.3.1 农业科技推广和创新
        5.1.3.2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5.1.3.3 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
    5.2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5.2.1 拓展农民转移就业渠道
        5.2.1.1 加快工业化进程,形成“推-拉”机制
        5.2.1.2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人口聚集
        5.2.1.3 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广泛吸纳劳动力
        5.2.1.4 积极鼓励劳务境外输出
        5.2.2 建立农民就业创业机制
        5.2.2.1 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适应能力
        5.2.2.2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消除转移障碍
        5.2.2.3 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体系
        5.2.2.4 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创业
    5.3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9)绿色经济理论与云南中华生物谷创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选题背景
    二、论文结构
    三、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云南中华生物谷的范畴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中华生物谷的技术范畴
        二、中华生物谷的产业范畴
        三、中华生物谷的区域范畴
    第二节 中华生物谷的理论基础
        一、新经济与循环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刍议
        二、绿色经济的理论由来与内涵
    第三节 全球发展生物产业的趋势述评
        一、概述
        二、欧盟国家积极促进生物产业的发展
    第一章 小结
第二章 云南建设中华生物谷的现实条件
    第一节 中华生物谷建设的现实基础
        一、云南省在中国的生物自然资源中独占鳌头
        二、云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
        三、云南省有着全国较好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
        四、云南省还有着生物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
    第二节 中华生物谷与云南省的绿色经济强省目标的实现
        一、中华生物谷带动着云南省的农业发展
        二、中华生物谷促进云南的制造业的发展
        三、中华生物谷促进着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中华生物谷促进其它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第二章 小结
第三章 云南中华生物谷的要素集聚和空间结构
    第一节 云南中华生物谷的空间要素集聚
        一、中华生物谷是人才密集的区域
        二、中华生物谷是技术密集的区域
        三、中华生物谷是资金密集的区域
        四、信息要素的充分聚集
        五、交通运输——发展“软肋”的改善
    第二节 中华生物谷的空间结构
        一、生物学家纵论中华生物谷的空间结构
        二、云南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绘制的中华生物谷蓝图
        三、笔者设想的中华生物谷的空间结构
    第三章 小结
第四章 云南中华生物谷的产业设置
    第一节 生命科学园
        一、生命科学园要抢占先机
        二、生命科学园要重点研究和开发生物信息产业
        三、生命科学园要大力研究和开发蛋白质工程产业
        四、积极开拓细胞工程的研究和开发
    第二节 生物医药产业园
        一、云南“白药”等医学曾风靡亚洲
        二、大力建设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三、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产业
    第三节 生物化工产业园
        一、优先发展生物信息产业
        二、重点发挥云南特有的优势,大力发展生物精细化工产业
        三、积极拓展生物酶工程
        四、继续发展生物化工中其它的高附加值产业
    第四节 生物能源产业园——“绿金”代替“黑金”
    第五节 中华生物谷的其它产业设置
        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
        二、保健食品园的研究与开发
        三、生物环保技术产业园
        四、花卉产业园
        五、新世纪安全型与保健型烟草产业园
        六、生物发酵工程产业园的建设
    第四章 小结
第五章 云南中华生物谷的微观基础
    第一节 企业的人力资源
    第二节 企业的资本投资
    第三节 资本运营
        一、资本筹集的运营
        二、投资决策和资本投入
        三、资本运动与增值
    第四节 技术创新
        一、生物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
        二、技术含量因素
    第五节 管理创新
    第五章 小结
第六章 云南中华生物谷的运行机制
    第一节 行业管理制度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
        一、行业管理制度创新
        二、政府管理制度创新
    第二节 的功能要素——运行机制
        一、中华生物谷的管理、协调机制
        二、中华生物谷投资公司
        三、中华生物谷科学技术创新机制
        四、中华生物谷的投融资机制
        五、中华生物谷的绿色营销机制
        六、服务体系建设
    第六章 小结
第七章 云南中华生物谷与对外开放
    第一节 中华生物谷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中华生物谷对国内的开放
    第三节 中华生物谷对国际的开放
        一、中华生物谷向国际开放的环境与发展战略
        二、中华生物谷走向整个亚洲
        三、中华生物谷面向欧、美开放
    第七章 小结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10)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1.3.2 简要总结
        1.3.3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3.4 简要总结
    1.4 相关概念说明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和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本文重点、难点和可能创新之处
2 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2.1 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历程概述
        2.1.1 家庭承包制的确立
        2.1.2 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经济组织重建
    2.2 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研
        2.2.1 基于社长(理事长)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及结论
        2.2.2 基于社员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及结论
3 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分析
    3.1 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制度分析
        3.1.1 产权分析的两种范式:兼对新制度经济学结论的评述
        3.1.2 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制度的基本性质:合作社制度演进的逻辑起点
        3.1.3 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
        3.1.4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制度基本模式演进的原因:产权社会化
        3.1.5 农业生产社会化是推动合作社产权社会化的根本原因
        3.1.6 小结
    3.2 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制度分析
        3.2.1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从等级管理制到合作管理制
        3.2.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治理结构
        3.2.3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4 小结
    3.3 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配制度分析
        3.3.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分配盈余的涵义
        3.3.2 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解析
        3.3.3 小结
4 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的成员满意度评价研究及其影响因素
    4.1 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的成员满意度评价指标测度
        4.1.1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制度安排的测度
        4.1.2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安排的测度
        4.1.3 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制度安排的测度
        4.1.4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理事长)影响的测度
        4.1.5 农民专业合作社外部影响因素的测度
    4.2 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的成员满意度研究
        4.2.1 理论模型及变量设定
        4.2.2 有序Logistic方程的拟合度分析及检验
        4.2.3 计算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4.3 小结
5 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创新
    5.1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制度创新与发展
        5.1.1 总体上遵循“促进、引导、监督”的思路发展云南合作社
        5.1.2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5.2 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治理的健全与完善
        5.2.1 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的基本原则与重点
        5.2.2 设立并强化社员(代表)大会制度
        5.2.3 规范和完善理事会制度
        5.2.4 健全与完善监事会制度
    5.3 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5.3.1 改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
        5.3.2 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顺序的思考
        5.3.3 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程序的重构与完善
        5.3.4 健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机制,逐步实现分配关系社会化
    5.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文山州无公害蔬菜生产与平衡施肥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可行性及推广策略研究[D]. 宋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
  • [2]国外新农残标准对中药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钱韵旭. 沈阳药科大学, 2014(09)
  • [3]赴滇东南高原现代特色农业考察报告[J]. 李洪文,周晓波,周兴良,李静,张建波,叶和生.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06)
  • [4]植病生防菌剂对连作设施蔬菜的防病促生效果研究[D]. 刘会清.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3)
  • [5]文山州无公害蔬菜生产与平衡施肥刍议[J]. 沈云宏. 云南农业科技, 2002(S1)
  • [6]县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以弥勒县为例[D]. 司慧迎.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9)
  • [7]发挥优势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做贡献[A]. 云南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中国老科协第二次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材料汇编, 2007
  • [8]突出两个重点促进云南农民增收[D]. 钟洁. 昆明理工大学, 2006(02)
  • [9]绿色经济理论与云南中华生物谷创建[D]. 赵斌. 四川大学, 2006(03)
  • [10]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 蔡亮亮. 云南大学, 2015(09)

标签:;  ;  ;  ;  ;  

浅谈文山州无公害蔬菜生产与均衡施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