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真贯彻预防为主 牢牢掌握与出血热斗争的主动权(论文文献综述)
赵一德[1](2021)在《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26日在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文中指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2020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全省上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给全省人民以巨大关怀和极大鼓舞。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形势、艰巨繁重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赵一德[2](2021)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2020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全省上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
徐勇军[3](2020)在《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优质医疗服务和患者安全永远是医疗安全的最大保障。有报道称,世界中低收入国家接近60%的死亡病例是由医疗质量差造成的,由此可见医疗质量的缺陷正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问题[1]。而在应急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更能反映一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2019年12月8号,武汉报道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后被证实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2]。有报道称,这种不明原因肺炎被发现与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相关,该病毒为目前发现的第7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3],并于2月20号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列为乙类甲级传染[4],武汉于1月23号果断“封城”,据统计,2月20号报道全国有3100多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肺炎,其中确诊人数就接近1800人,除医护人员外,武汉包括湖北及全国各地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都在不断增加,甚至有蔓延全球的风险[5][6],截至2020年3月1号上午09:09,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包括港澳台共计79968例,死亡2873例,这一结果远超2003年的非典,这是典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7]。从古至今,公共卫生类危机频发,不但威胁公众健康,而且成为影响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不安因素[8]。2020年1月31日WHO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新冠疫情给我们武汉人民和中国百姓以及世界人民造成了极大影响。我国早在2003年“非典”过后,就出台了相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制度流程,即我们所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经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5月9日实施,至今已有17年。由于武汉疫情尤为严重,几乎占全国患者总人数的60%以上,我RM医疗集团又是武汉医疗单位的龙头企业,所以最早成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集团之一,也是被国家定为武汉第三批收治新冠肺炎的医疗单位,在抗击新冠肺炎方面我RM医疗集团效果显着,多次被国家卫计委和省卫计委表彰。本文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述概括了当今社会医疗发展现状及新冠肺炎相关状况,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概括了我RM医疗集团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新冠肺炎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相关理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和分级、标准预防及医护人员防护级别、马斯洛需要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及健康信念模式分别进行了阐述。同时还结合RM医疗集团临床实际和患者现实需要,总结并创新实施了一些优质的医疗服务理念。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科室的基本情况,抗击新冠肺炎医疗现状,通过PEST和运营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第四部分是通过对RM医疗集团运营现状和抗击新冠肺炎前后进行对比分析,临床结合实际的方法,发现我RM医疗集团在抗击新冠肺炎方面存在“人机物法环”问题。第五部分是本研究讨论重点,主要阐述在抗击新冠肺炎中,我RM医疗集团运用PDCA理念,解决和优化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医疗问题。第六部分是全文总结,对我RM医疗集团和中国卫生行政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展望,不断优化和提升我们应急突发公共卫生方面的处置能力。
郎捷[4](2017)在《习近平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传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历史重担,面临着“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斗争”的现实需要,面临着党内困境所带来的工作困扰。习近平自觉肩负重任,实现了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好习近平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当前开展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文章共分为七部分。文献综述对近年来学界对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的有关研究进行分析和回顾。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等内容。正文部分包括:习近平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诉求。习近平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导向,自觉肩负起传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法宝的信念。深刻洞悉“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斗争”在意识形态视角下的内涵,强调“两个巩固”、做好外宣工作和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把全面从严治党视为开展和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保障。习近平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脉络。基础阶段: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形态工作导向,明确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题,整肃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主体。初步形成阶段:对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实现整体构想,政界学界对“理念、手段、基层工作创新”视角的认同,全面深化改革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推动。丰富发展阶段: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系列讲话实现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合二为一。习近平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架构。确立“最大公约数”理念、“大宣传”理念和“全媒体”理念实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理念创新;以法规制度促进意识形态建设、打造融通中外的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发挥网络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实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手段创新;大兴调查之风,深入推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合理塑造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实现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基层创新的有益思考。习近平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特征。善于立足优势,严守意识形态工作“基准线”。坚持三个统一:党性和人民性、建设性和斗争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善于顶层设计,站稳意识形态工作“高势位”。强调全方位,定标科学的创新路线;关注多层次,定标量化建设目标;注重宽领域,多条战线同频互动。善于以身作则,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领航人”。做到“三个带头”: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看家本领;带头弘扬中华文化,扎牢工作根基;带头实践摸清问题,积极迎诉内外挑战。习近平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政治价值表现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应诉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潮的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思想价值体现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丰富了党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储备,为各领域学习研究习近平思想提供新的视角。实践价值体现为:为意识形态工作者提供方向指引,为党员干部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标定科学路径,为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王兴一[5](2016)在《健康类平面媒体的议题变迁与启示》文中研究表明健康是身、心、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由遗传、医疗服务、行为方式和环境等因素决定。媒体的健康传播主要涉及疾病医药和生活方式议题。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运用议程设置和媒介社会学理论,以健康类平面媒体的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变迁与启示。1.历史变迁及动因。我国健康类媒体分为发端(1950年以前);初步发展(1950年-1959年);低谷(1960年-1976年);快速发展(1977年-1999年)和多元竞争(2000年-2014年)五个阶段,议题特征分别为:清洁防护,卫生启蒙;除害灭病,保障生产;救灾防病,倾向农村;医疗保健,融入生活;慢病防治,生活品质。议题呈现生物防护-生产保障-生活方式-生命质量的变迁趋势。不同议题变迁特征:疾病医药议题从传染病、寄生虫病为主到慢性病为主;生活方式议题从少到多,饮食议题增长明显,以营养膳食为主;运动议题波动变化,从康复为主到健身与康复并重;心理议题规律性不明显。变迁动因:政策导向-从群众运动到公民素养;商品服务-从缺乏到丰裕;医药科技-从除灭虫害到防治慢病;受众需求-从防病到养生;媒介环境与角色-从卫生宣教到健康传播。2.媒体设置健康议题的模型、话语分析和设置原则。政治、经济、受众和卫生科技力量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对媒体的健康议题设置发挥作用。健康传播的卫生话语包括静养与动养、身与心、治与防;社会实践话语包括理论与实践、危机与日常、传统与现代、社会公益与市场效益。媒体设置健康议题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多元性原则;通俗性原则和公益性原则。3.议题现状及优化。媒体议题现状:疾病医药议题独大,慢病为主;饮食议题专宠,主题丰富;运动和心理议题附属。媒体议题设置存在静养多、动养少;身体多、身心结合少;重“已病”轻“未病”的偏好。根据议题设置原则和社会现状,媒体应注重运动议题优先发展,医药、饮食、心理议题内涵式发展。4.优化措施与保障。发展运动议题宜采取机会、信源、受众、选题和效果策略。提供多部门合作;优化媒介体制;加强运动健身科研和宣传投入;营造运动促进健康的文化氛围;发展运动健身服务产业;加强运动信息监管等保障。
李洪军[6](2016)在《基于制生权理论的生物化战争形态研究》文中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经济时代形成和变迁的同时,也在催生着一轮又一轮的军事变革,改变着战争的面貌,促进着以武器装备为物质基础的战争形态的演变。当前,信息技术奠定的信息社会已经彻底改变了工业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作战理念、手段。信息化战争已成为战争的主导形态。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会停滞的,也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其对战争形态演变作用是渐近的,能否及时发现科学技术发展动态中的“微观”变化,来感知新经济时代、新军事变革、新战争形态等“宏观”进化,对我军能力建设乃至实现“强军梦”的意义极大。在现今的科学技术群中,无数的大量事实显示,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已经呈现出超越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势且顺应军事斗争的需求。这一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中新的微变化,必然会全面渗透到军事领域,拓展出新的作战空间——生命微观空间。新空间的争夺不仅孕育出新的制权理论——制生权,而且将产生基于制生权理论的战争方式、内容、手段等一系列变化,强制地改变着未来战争中的武器装备、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军队编成等内在的、本质性、结构性的战争要素,推动战争形态又一次演变。本论文所论述的生物化战争形态是建立在制生权理论体系、生命微观空间军事价值的基础上,对未来战争形态走向的一个探索。论证思路以系统科学和系统哲学为研究工具,把战争形态的演变归结于战争系统的演化和涌现性特征,在研究战争系统的概念、要素、结构、功能、特征、环境、涌现性和演化的特点动力的基础上,从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和超循环理论角度研究战争系统演化的内在机制,从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角度分析战争系统演化的过程和方向,从系统哲学的角度探寻战争系统演化的动力本源——战争力。进一步分析战争力的构成、变革过程、发展规律和趋势,依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战争力生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影响和改变战争力系统的因素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未来战争力系统中生物特征和表现,研究生物化战争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并分析生物化战争概念、特征、本质,战争能量,运用法则,技术体系,应对措施等新战争形态建构中首先要回答的理论问题。研究得出:世界万物皆系统,战争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是人类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为了实现政治目的而建立的复杂巨系统,一切能够为战争服务的知识、技术、概念等都是战争系统的构成要素。打赢战争、实现政治目的是推动战争系统演化的内在根源,并使战争系统涌现出战争形态式的演化特征。战争系统即具有一般社会系统的普遍性,又呈现出对抗性、开放性、复杂性、自组织性、他组织性等特性。战争系统的耗散性、突变性和超循环性是战争系统演化的机制。在信息论、控制论和协同论的视角下,战争系统的演化方向均指向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军事应用价值。战争力是战争系统演化的动力本源,由“怎样战争”的打击力和“如何战争”的认知力构成。战争力的提升从过去依靠打击力为主,逐渐过渡到认知力占优,认知力为主,战争力的发展规律、战争力生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战争力系统生物化特征均阐述了认知力在战争力的作用和生物化战争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生物化战争是信息化战争的延续发展和变革创新,有以往战争形态中最一般特点,又独具自己的特色。它是指在现代生物科技高度发展、信息技术成熟运用以及传统或新型核生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下,交战双方以微观领域干预“人的能力”和屈服“人的意志”为目标,在传统陆、海、空、天、电磁、信息和生命微观空间展开的,以有限杀伤、可逆杀伤、微观杀伤等操控式的军事打击为主要手段,并辅以有限传统火力杀伤和其它非军事手段的大体系作战,是充分利用生物微观机理并依赖于生物功能、生物资源、生物信息、生物结构的一种新战争形态。生物化战争改变的只是战争的手段,并没有改变战争的利益根源性、政治从属性、社会集团性、暴力对抗性等本质属性。现代生物科技的低毁性、嵌入性、精确性、拟人性使战争能量重心转到生物能,战争能量的释放进一步有限、进一步多元、进一步精确。未来生物化战争中以屈服人的意志为终极目标,将以现代生物科技研发或者改进的武器系统,按照生物信息较量、生物系统对抗、生物精确控制、生物威慑制胜、生物全程对抗的作战原则,采取生物控权争夺战、生物结构破坏战、生物力量控制战、生物要素综合战等作战样式进行的微观战争。战争的法则从信息化时代的“保存自己、瘫痪敌人”转为“改变自己、控制敌人”。战争的胜负标准不再是损伤多少肉体和物质,而以政治目的的实现、战争意志的摧毁、微观空间的控制以及关键节点的掌控为评判尺度。制胜因素体现在生命微观空间的攻击、防御和控制中,生物物质结构与功能的获取、生物效应表述载体的探索、生物行动攻击手段的组合上。制胜原理从“人的武器化”向“武器化的人”、“人的智力”向“智力的人”、“人的整体”向“整体的人”转变。掌握今天才能把握明天,对于悄然将至的生物化战争来说,今天只有前瞻战争形态变革方向,树立生物科技制胜的思想;正视当前生物安全威胁,建立中华民族的生物盾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特征,处理好今天与未来的关系;加快科技发展体系建设,尽快抢占生物科技制高点;面向未来军事建设需要,培养生物化战争专业人才;发挥创新理论指引作用,开展前瞻军事理论的研究,提前谋划和布局相关技术研发和理论研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孙咸泽[7](2015)在《大力推进新常态下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全会均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热点食品药品突发事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同志专门主持召开会议,对食品药品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研究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方向、机制和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大部署,按照"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标准,总结应急管理工作实践成效,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改革完善机制
张鸿铭[8](2015)在《严守安全底线 强化应急管理 筑牢城市发展的安全屏障》文中研究说明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传媒、通信和金融中心,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现辖九区四县(市),全市面积1659.6万平方米,常住人口884.4万,流动人口420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美誉,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连续十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陆强[9](2014)在《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兽医图书出版对我国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以至整个农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兽医图书出版属专业出版范畴,在我国有近2000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是发展最快的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兽医图书出版在经历了萎缩、断层、分散、国际化受阻、品种匮乏、内容质量不高等艰难时期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大潮来袭,兽医图书出版与兽医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广大读者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迫切渴望形成了巨大的差距。这就为我国从战略层面上规划统筹兽医图书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从战略层面对兽医图书结构布局、资源配置、发展目标、战略措施、发展方向等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兽医图书出版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立足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60余年兽医图书出版状况的宏观统计和图书品种、内容的深入分析,以专业图书常用分类方法按照学术专着(含译着)、高等教育教材、培训教材、科普读物和出版物学科分类,采用系统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站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出版等各个角度对兽医图书出版问题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的高度得出了七个结论。主要包括:1.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目标是构建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品种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兽医图书出版体系。2.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必须坚持服务于兽医学科发展与教育、服务于畜牧业生产与安全、服务于大众健康与生活“三个服务”的出版方向,这是坚持为实现新的“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服务的政治方向的具体体现。3.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适应性战略措施。即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普遍提高各类兽医图书科技含金量,根据自身优势、突出重点出版物,遵循市场规律,避免盲目竞争。4.必须进一步建立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品牌战略措施。借助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国家重大出版基金项目,树立品牌权威、立传世之作。5.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数字化战略措施。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加快建立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出版体系。6.必须进一步建立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环保战略措施。把出版发展纳入国家的生态建设任务之中,使出版走上“绿色”发展之路。7.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国际交流战略措施。扩大“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交流,保护知识产权,繁荣“版权”贸易。本研究还就落实出版战略的具体措施方面提出了四条建议:1.通过我国兽医图书的组织与运行,推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兽医科学技术推广与应用体系。2.深度挖掘和整理传统中兽医学方面古籍,在国家或行业的引导和支持下尽快推进传统中医学着作“走出去”战略的落实。3.进一步强化国家对兽医图书出版的指导和规划功能,建立以立项方式为引导的兽医图书重大出版项目体系,强化行业部门和出版企业在出版资源配置和兽医图书出版结构与布局的交流与沟通,为实现“绿色”出版、高效出版奠定坚实基础。4.在新媒体时代,出版企业联合开发兽医学科技术在线服务平台以及应用技术推广体系。
王蕾[10](2013)在《我国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改进研究 ——基于X市口岸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口岸卫生检疫作为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国防和国际医学安全的地位,发挥着健康安全屏障、国际预警及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管理的作用。目前,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时刻存在,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环境并不安全,导致口岸卫生检疫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然而,大型国际活动越来越多地在我国举办,又为口岸卫生检疫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鉴于此,对现行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进行系统地研究。本文基于X市口岸的卫生检疫防控实际,选取现行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层面上,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材料,系统梳理X市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的组织结构、法律支持和具体内容,并发现该体系存在的问题;在实践层面上,通过选取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和大运会卫生检疫保障方面的实施案例,对该体系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口岸卫生控制的发展情况,从调整组织架构、强化法律支持、健全体系内容、提高保障能力四方面提出了改进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的建议。该论文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有助于提升口岸卫生检疫防控能力,对指导今后X市口岸卫生检疫防控工作具有实际意义,对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保护民众的身体健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认真贯彻预防为主 牢牢掌握与出血热斗争的主动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认真贯彻预防为主 牢牢掌握与出血热斗争的主动权(论文提纲范文)
(2)政府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
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
三、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
(一)狠抓政策落地见效,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
(三)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切实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
(四)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五)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
(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
(七)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快建设美丽陕西 |
(八)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
(九)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
(十)以“精彩圆满”为目标,举全省之力办好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 |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
(3)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理论意义 |
3.现实意义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以及创新之处 |
1.研究重点和难点 |
2.研究创新之处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研究 |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 |
2.一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3.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4.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5.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6.突发传染疾病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示意图 |
(二)新冠肺炎相关研究及标准预防相关理论 |
1.新冠肺炎相关研究观点 |
2.新冠肺炎患者人文关怀 |
3.新冠肺炎患者医疗安全 |
4.院感和传染病 |
5.标准预防 |
(三)医疗服务质量相关研究 |
1.医疗服务质量相关理论研究观点 |
2.医疗服务质量其他方面内容 |
3.健康内涵 |
4.患者服务态度和满意度 |
(四)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理论 |
1.医疗服务质量评价 |
2.医疗质量服务评价特征 |
3.医疗服务质量评价要求和原则 |
4.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目的 |
(五)本文相关研究理论 |
1.马斯洛需要理论 |
2.认知行为理论 |
3.健康信念模式 |
4.PDCA理论 |
三、RM医疗集团公司及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科室医疗服务现状 |
(一)RM医疗集团抗击疫情医疗服务PEST分析 |
1.政策环境分析 |
2.经济环境分析 |
3.社会环境分析 |
4.技术环境分析 |
(二)RM医疗集团及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科室介绍 |
1.RM医疗集团概况 |
2.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科室概况 |
(三)抗击疫情相关科室医疗服务运营现状分析 |
1.感染科医疗服务运营现状 |
2.重症科医疗服务运营现状 |
3.呼吸科医疗服务运营现状 |
4.急救中心服务运营现状 |
四、RM医疗集团抗击疫新冠肺炎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RM医疗集团人力组织框架图 |
1.抗击新冠肺炎之前的原有组织框架图 |
2.抗击新冠肺炎之后的组织框架图 |
3.对比分析 |
(二)RM医疗集团科室布局情况 |
1.疫情之前原有科室布局情况 |
2.疫情之后科室布局情况 |
3.对比分析 |
(三)RM医疗集团患者就医状况 |
1.RM医疗集团疫情之前门诊患者就医现状 |
2.RM医疗集团疫情之前住院患者状况 |
3.RM医疗集团疫情之后门诊就医状况 |
4.RM医疗集团疫情之后住院患者状况 |
5.对比分析 |
(四)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方面存在“人机物法环”问题 |
1.“人员”方面问题 |
2.“机器”方面问题 |
3.“物料”方面问题 |
4.“方法”方面问题 |
5.“环境”方面问题 |
6.“人机物法环”问题小结 |
五、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方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 |
(一)运用PDCA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
(二)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人员”方面提升对策 |
1.提高抗击新冠肺炎医护人员整体防护意识 |
2.加强医护人员院感和防护方面培训学习 |
3.优化医护人员结构,合理利用资源 |
4.关爱一线人员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合理要求 |
5.合理快速安全转运和安置患者 |
6.灌输人文关怀理念 |
(三)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机器”方面提升对策 |
1.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
2.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
3.依托信息技术,注重环节管理 |
4.优化和合理利用医院现有仪器设备 |
(四)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物料”方面提升对策 |
1.保障一线医护人员一切合理需要 |
2.防护物资合理利用和筹集 |
3.医护人员日常生活物资必需品的优化利用和筹集 |
4.进一步优化医院硬件设施,满足患者需要 |
(五)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方法”方面提升对策 |
1.快速高效的优化入院诊断标准,简化入院手续 |
2.严格掌握出院标准 |
3.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最新指南进行诊断、评估和治疗 |
(六)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环境”方面提升对策 |
1.严格按照院感要求,合理规划和整改病房 |
2.为新冠肺炎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创造安全环境 |
六、总结与展望 |
(一)全文总结 |
(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习近平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绪论 |
(一)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
(二)本选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
(三)相关概念阐释 |
第一章 习近平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诉求 |
一、坚守革命、改造和建设法宝的重要信念 |
二、适应“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现实需要 |
三、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科学水平的必然选择 |
第二章 习近平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脉络 |
一、打牢基础阶段:对十八大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精神的学习与落实 |
二、初步形成阶段: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新规划与跟进 |
三、丰富发展阶段:“理念、手段、基层工作创新”理论与实践形成一体 |
第三章 习近平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体系结构 |
一、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理念创新 |
二、不断探索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手段创新 |
三、切实推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基层创新 |
第四章 习近平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特征 |
一、善于立足优势,严守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基准线” |
二、善于顶层设计,站稳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高势位” |
三、善于以身作则,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领航人” |
第五章 习近平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当代价值 |
一、习近平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价值 |
二、习近平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价值 |
三、习近平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价值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5)健康类平面媒体的议题变迁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概念界定 |
1.3.1 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
1.3.2 健康传播、健康传播媒体和议题 |
1.4 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1.5 研究对象 |
1.6 研究理论 |
1.6.1 议程设置理论 |
1.6.2 媒介社会学理论 |
1.7 研究方法 |
1.7.1 文献资料法 |
1.7.2 内容分析法 |
1.7.3 个案研究法 |
1.7.4 文本分析法 |
2 健康类平面媒体的议题变迁 |
2.1 健康类平面媒体的发展概况及阶段划分 |
2.2 健康类平面媒体的议题内容分析—以《大众医学》为个案 |
2.2.1 个案基本情况 |
2.2.2 个案议题设置的内容分析 |
2.3 健康类平面媒体的议题阶段特征 |
2.3.1 发端阶段(1950以前)议题特征:清洁防护卫生启蒙 |
2.3.2 初步发展阶段(1950年-1959年)议题特征:除害灭病保障生产 |
2.3.3 低谷阶段(1960年-1976年)议题特征:救灾防病倾向农村 |
2.3.4 快速发展阶段(1977年-1999年)议题特征:养生保健融入生活 |
2.3.5 多元竞争阶段(2000年-2014年)议题特征:慢病防治生活品质 |
2.4 健康类平面媒体的议题变迁总结 |
3 健康传播媒体议题变迁的理性思考 |
3.1 健康传播媒体议题变迁的动因 |
3.1.1 从群众运动到公民素养:政策导向是议题设置的辕轨 |
3.1.2 从缺乏到丰裕:市场效益是议题设置的驱力 |
3.1.3 从除灭传染病到防治慢性病:医药科技是议题设置的“元话语” |
3.1.4 从防病到养生:受众需求是议题设置的拉力 |
3.1.5 从卫生宣教到健康传播:媒介环境是议题设置的原生态 |
3.2 媒介社会学视角下议题设置的模型分析 |
3.3 媒体健康传播议题的话语解构 |
3.3.1 健康传播的卫生话语解构 |
3.3.2 健康传播的社会实践话语解构 |
3.4 对媒体设置健康传播议题的原则之思考 |
3.4.1 科学性原则 |
3.4.2 通俗性原则 |
3.4.3 现实性原则 |
3.4.4 多元性原则 |
3.4.5 公益性原则 |
4 历史变迁对当代媒体设置健康传播议题的启示 |
4.1 当代健康类媒体的议题设置现状 |
4.1.1 电视媒体的议题设置现状 |
4.1.2 报纸媒体的议题设置现状 |
4.1.3 杂志媒体的议题设置现状 |
4.1.4 网络等媒体的议题设置现状 |
4.2 当代健康类媒体的议题现状总结 |
4.2.1 议题结构的呈现 |
4.2.2 议题的话语偏好 |
4.2.3 议题设置现状解析 |
4.3 当代健康类媒体议题设置的优化方向 |
4.3.1 议题主要优化方向:优先发展运动议题 |
4.3.2 选择优先发展运动议题的原因 |
4.4 运动议题优先发展的策略 |
4.4.1 机会策略-创造运动议题传播机会 |
4.4.2 信源策略-运动议题信源权威、可信 |
4.4.3 受众策略-运动议题兼顾受众群体 |
4.4.4 内容策略-运动议题内容亲民、丰富 |
4.4.5 效果策略-运动与其他议题达到动态平衡 |
4.5 运动议题优先发展的环境保障 |
4.5.1 政策保障-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形成大健康格局 |
4.5.2 体制保障-优化媒介体制,搭建传播平台 |
4.5.3 人才保障-加强健身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人才参与信息传播 |
4.5.4 文化保障-营造运动促进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 |
4.5.5 服务保障-发展运动健身服务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4.5.6 监督保障-加强运动促进健康的媒体信息监管 |
4.6 其他优化方向的思考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健康类平面媒体的发展阶段及议题特征 |
5.1.2 健康类平面媒体的议题变迁特征 |
5.1.3 健康类平面媒体的议题变迁动因 |
5.1.4 健康类媒体议题设置的模型 |
5.1.5 媒体健康传播的话语分析 |
5.1.6 媒体健康传播议题的设置原则 |
5.1.7 当代媒体的健康传播议题设置现状及优化方向 |
5.2 建议 |
5.2.1 优先发展运动议题的策略 |
5.2.2 优先发展运动议题的环境保障 |
结语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制生权理论的生物化战争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根源 |
1.2 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
1.3 立题论证的现实依据 |
1.4 观点论证的内容方法 |
第二章 战争系统论 |
2.1 战争系统的概念 |
2.2 战争系统的要素 |
2.3 战争系统的结构 |
2.4 战争系统的环境 |
2.5 战争系统的功能 |
2.6 战争系统的特征 |
2.7 战争系统的涌现性 |
第三章 战争系统的演化 |
3.1 战争系统的状态描述 |
3.2 战争系统的演化特点 |
3.3 战争系统的演化动力 |
第四章 战争系统演化的系统方法论分析 |
4.1 战争系统演化的系统机制 |
4.2 战争系统演化的视角分析 |
4.3 战争系统演化的规律总结 |
第五章 战争力系统分析 |
5.1 战争力系统基本要素分析 |
5.2 战争力系统四次革命回顾 |
5.3 战争力系统变革特点总结 |
5.4 战争力系统发展规律探索 |
5.5 战争力系统发展趋势分析 |
第六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战争力系统演化模型研究 |
6.1 系统动力学的概念和原理 |
6.2 系统动力学的内容和步骤 |
6.3 战争力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 |
第七章 战争力系统生物化特征分析 |
7.1 战争力系统生物化特征的缘由 |
7.2 战争力系统打击力生物要素表现 |
7.3 战争力系统认知力生物要素表现 |
第八章 生物化战争形态概念特征 |
8.1 生物化战争形态的概念 |
8.2 生物化战争的特征 |
8.3 生物化战争与信息化战争比较 |
第九章 生物化战争的本质属性特征 |
9.1 生物化战争的运作过程没有改变 |
9.2 生物化战争的本质仍然是政治 |
9.3 生物化战争的暴力特性依然存在 |
9.4 生物化战争的主导换成生物科技 |
第十章 生物化战争战争能量剖析 |
10.1 战争能量概念及发展趋势预测 |
10.2 生物能系统的要素构成 |
10.3 现代生物科技对生物能的调控机理 |
第十一章 生物化战争的战争力运用法则 |
11.1 生物化战争的作战样式预判 |
11.2 生物化战争的作战原则预判 |
11.3 生物化战争的制胜原理预判 |
第十二章 生物化战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 |
12.1 奠定微观争夺基础的技术体系 |
12.2 调控生物结构功能的技术体系 |
12.3 干预生物生理功能的技术体系 |
12.4 吸收生物材料特性的技术体系 |
12.5 运用生物独有技能的技术体系 |
12.6 蕴含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体系 |
第十三章 应对未来生物化战争的思考 |
13.1 前瞻战争形态变革方向,树立生物科技制胜的思想 |
13.2 正视当前生物安全威胁,建立中华民族的生物盾牌 |
13.3 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特征,处理好今天与未来的关系 |
13.4 加快科技发展体系建设,尽快抢占生物科技制高点 |
13.5 面向未来军事建设需要,培养生物化战争专业人才 |
13.6 发挥创新理论指引作用,开展前瞻军事理论的研究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基于制生权理论生物化战争形态问题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和获奖情况 |
致谢 |
(7)大力推进新常态下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 总局组建两年来的应急管理工作成绩 |
二、深刻认识应急管理新形势, 迎接新常态下的新要求、新挑战 |
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应急管理工作 |
(8)严守安全底线 强化应急管理 筑牢城市发展的安全屏障(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确认识当前杭州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严守安全底线 |
二、强化应急管理,筑牢城市发展安全屏障 |
(一)强化应急体制机制建设,夯实工作基石 |
(二)强化应急准备工作,做到预防为主 |
(三)强化应急值守和应急工作智慧运用,效率优先 |
(四)强化应急管理宣教培训,提升应急意识 |
(五)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努力构建“大应急”格局 |
三、着眼长远,推动杭州应急工作走在前列 |
(9)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文献综述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分析法与类型分析法 |
1.3.2 统计学方法 |
1.3.3 比较研究学方法 |
1.3.4 实证分析方法 |
1.3.5 市场经济学方法 |
1.3.6 计量经济学方法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路线 |
1.5 研究数据来源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成果及问题 |
2.1 新中国成立以来畜牧业的发展概况 |
2.2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和明细分类概况 |
2.3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兽医图书出版成果 |
2.3.1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57年,我国学习前苏联时期的兽医图书出版成果 |
2.3.2 1958年大跃进时期至“文革”前的兽医图书出版成果 |
2.3.3 “文革”时期和“文革”后三年改革开放前,兽医图书出版情况 |
2.3.4 改革开放初期到2003年,探索性发展时期的兽医图书出版成果 |
2.3.5 深化改革21世纪,2004年--至今,兽医图书出版的成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他山之石——中外兽医图书比较 |
3.1 中外兽医图书选题涉及的专业分类方面比较 |
3.2 中外兽医图书涉及图书类型方面比较 |
3.3 中外兽医图书在图书内容安排上比较 |
3.3.1 中外兽医图书内容结构的完整性 |
3.3.2 中外兽医图书描述方式方面 |
3.3.3 中外兽医图书版本内容更新方面 |
3.3.4 中外兽医图书写作风格方面 |
3.4 中外兽医图书出版形式比较 |
3.4.1 中外兽医图书搭配光盘方面 |
3.4.2 中外兽医图书数字出版方面 |
3.4.3 中外兽医图书的装帧设计和制作方式 |
3.4.4 中外兽医图书在制作过程方面 |
3.5 中外兽医图书出版主体比较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 |
4.1 出版结构不合理 |
4.1.1 兽医学科发展不均衡 |
4.1.2 中国国情的变化引起兽医图书出版的问题 |
4.2 内容与图书题目不完全吻合 |
4.3 图谱类图书质量参差不齐 |
4.4 版本陈旧,不能及时更新 |
4.5 产生中国兽医图书出版问题的主要原因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世纪影响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因素 |
5.1 主流文化对兽医图书出版的影响 |
5.2 当代畜牧业发展对兽医学科及兽医图书出版的影响 |
5.3 中兽医医药标准化发展对兽医图书出版的影响 |
5.4 宠物经济对兽医图书出版的影响 |
5.4.1 宠物经济对兽医图书的影响 |
5.4.2 “宠物热”对兽医知识普及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发展探索 |
6.1 探索中国兽医图书出版选题潜在的市场 |
6.1.1 中兽医学的科研和图书资源的开发利用 |
6.1.2 兽医针灸学的新时代发展 |
6.1.3 中兽医学教材的革新 |
6.1.4 中兽医的传统魅力尚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和挖掘 |
6.2 探索完善兽医图书结构 |
6.2.1 图书分类结构的意义 |
6.2.2 兽医图书出版结构现有缺陷分析 |
6.3 探索对有价值的优秀图书进行深度开发,及时更新改版,产生精品和经典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 |
7.1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战略目标 |
7.2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必须坚持“三个服务”的出版方向 |
7.2.1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坚持服务于兽医学科发展与教育 |
7.2.2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坚持服务于畜牧业生产与安全 |
7.2.3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坚持服务于大众健康与生活 |
7.3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实施的五项战略措施 |
7.3.1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适应战略 |
7.3.2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品牌战略 |
7.3.3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数字化战略 |
7.3.4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环保战略 |
7.3.5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国际交流战略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研究结论、创新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 |
8.3 展望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我国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改进研究 ——基于X市口岸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 已有相关研究综述 |
(三) 研究目的和方法 |
二、X市现行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及存在问题 |
(一) 现行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的概况 |
(二) 现行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
三、X市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的实施案例分析 |
(一) 在口岸传染病检疫防控方面的实施案例分析 |
(二) 在大型国际活动卫生检疫保障方面的实施案例分析 |
(三) 原因总结 |
四、改进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的借鉴和建议 |
(一) 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 |
(二) 改进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的建议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认真贯彻预防为主 牢牢掌握与出血热斗争的主动权(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26日在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J]. 赵一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03)
- [2]政府工作报告[N]. 赵一德. 陕西日报, 2021
- [3]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D]. 徐勇军.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4]习近平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研究[D]. 郎捷. 西南大学, 2017(02)
- [5]健康类平面媒体的议题变迁与启示[D]. 王兴一.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1)
- [6]基于制生权理论的生物化战争形态研究[D]. 李洪军. 第三军医大学, 2016(02)
- [7]大力推进新常态下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J]. 孙咸泽. 中国应急管理, 2015(10)
- [8]严守安全底线 强化应急管理 筑牢城市发展的安全屏障[J]. 张鸿铭. 中国应急管理, 2015(02)
- [9]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研究[D]. 陆强.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3)
- [10]我国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改进研究 ——基于X市口岸的分析[D]. 王蕾. 厦门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