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CX型筛浆机筛选亚硫酸盐木浆试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石岘造纸厂[1](1976)在《应用CX型筛浆机筛选亚硫酸盐木浆试验报告》文中认为 一九七四年轻工部和上海沪光造纸机械厂委托石岘造纸厂,对1.6平方米CX型筛进行筛选亚硫酸盐木浆性能的鉴别工作。当我厂接到这一任务后,立即组织力量,作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在化学浆车间的积极努力,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按照上海沪光造纸机械厂对CX型筛,所提出的要求进行了试验。对CX型饰选亚硫酸盐木浆,有了一点初步的了介。由于条件
马淑贞[2](1979)在《ZSL1-4型离心筛的设计与试验情况》文中指出ZSL1~4型离心筛是上海沪光造纸机械厂经过调查研究,综合CX型离心筛和D型草浆离心筛的结构特点,集中两者的优点进行设计的一种新型离心筛,于1978年开始生产,经过试验和鉴定:ZSL1~4型离心筛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维护方便,劳动强度低并具有生产能力高(可达10~22吨浆/日),筛选效率高(一般可达90%以上),耗电低(电流可在16安培以下),尾浆少(可控制到进浆量3%以下)以及对浆料浓度,进浆量波动适应性强等特点,在结构上它采用封闭式转子,基本上解决了筛选草浆转子挂浆问题,因此可适应国内木浆、草浆等多种粗浆的精选要求。
詹怀宇,付时雨,李海龙[3](2010)在《制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纸是人民生活必需品、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也是国防、科技部门的重要配套产品。纸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各行各业的发展紧密相连。造纸产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重要产业。
詹怀宇,付时雨,李海龙[4](2011)在《浅述我国制浆科学技术学科现状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概述了我国制浆科学技术学科的现状与发展以及制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中的作用,并就制浆科学技术学科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张扬[5](2009)在《造纸行业制浆系统能耗标准的修订与制定》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研究造纸行业中制浆系统的能量平衡情况,包括酸法制浆、碱法制浆、高得率浆及对浆料的洗筛、漂白处理等,还有如热电联产和化学品制备工段的能耗标准的修订与制定。近年来,能源的价格逐渐提高,能源成本与纤维原料、废水处理费用等一起构成了制浆造纸工厂运行成本的主要方面。而我国的能源还存在着消耗量过大的状况,还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种情况表明我国造纸工业的节能大有潜力,为保证我国造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能源的节约就迫在眉睫。因此,研究造纸行业的能源消耗情况是必要的。本论文所计算的每个工段的能量平衡都是以能量平衡的第一、二定律为依据,根据各工段的工艺流程建立起来的。确定计算方案后,到现场实地调研,收集所需数据,进行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并且计算出每个工段所生产的单位产品对电能和蒸汽的消耗情况。最后整理文档,形成标准。经过计算得到15个工段的单位产品对蒸汽和电力的消耗情况。结果如下:酸法制浆消耗热量5515MJ,消耗电能43kwh;立锅式间歇蒸煮消耗热量5215MJ,消耗电能53kwh;蒸球式间歇蒸煮消耗热量5776MJ,消耗电能80kwh;卡米尔连续蒸煮消耗热量2443MJ,消耗电能26kwh;横管式连续蒸煮消耗热量6699MJ,消耗电能123kwh;磨石磨木浆消耗热量699MJ,消耗电能1485kwh;P-RCAPMP消耗热量1324MJ,消耗电能1830kwh;BCTMP消耗热量249MJ,消耗电能2181kwh;废纸脱墨浆消耗热量1304MJ,消耗电能594kwh;氧脱木素消耗热量1115MJ,消耗电能42kwh;CEHP四段漂白消耗热量3306MJ,消耗电能196kwh;二氧化氯漂白消耗热量839MJ,消耗电能63kwh;制氧站不消耗热量,消耗电能26kwh;二氧化氯制备消耗热量2555MJ,消耗电能8947kwh。
曹春昱,樊永明[6](2010)在《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文中认为一、引言制浆造纸产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纸及纸板的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当今,不仅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芬兰、瑞典)拥有发达的造纸工业,该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十大制造业之一,而且在发展中国家,造纸工业也迅速崛起,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张烨[7](2006)在《云南松化纤浆粕磨浆工艺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论述了粘胶纤维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国际市场,分析了我国粘胶纤维行业面临的机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提出要改变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粘胶纤维企业只重视作为终端产品的粘胶生产线的技术更新,而不重视提高作为半成品的浆粕生产水平的错误观念。指出只有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提高化纤浆粕质量,才能最终达到提高粘胶纤维生产水平的目标。 在化纤浆粕生产过程中,对浆粕质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蒸煮、打浆和漂白工艺。本文对以云南松为原料采用预水解硫酸盐法蒸煮、常规“四合一”漂白(“CEHA”)的制浆工艺下,在打浆工序采用连续式的圆盘磨浆机代替传统的间歇式的荷兰式打浆机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论述了打浆的作用,分析了采用圆盘磨浆机的可行性。并通过生产性实验与原工艺比较,探讨了适合的磨浆工艺参数的最佳值,探讨了采用圆盘磨浆机后对浆粕漂白、抄浆生产的影响,从制胶和粘胶可纺性方面对粘胶纤维生产的影响,从生产技术和经济指标两方面说明该技术是可行的。这项成果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化纤浆粕和粘胶纤维的质量,此项技术对于粘胶纤维浆粕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打浆工艺设计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姚春丽[8](2008)在《尾巨桉制浆工艺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以尾巨桉为原料,测定其材性,并采用不同制浆方法、生物预处理及不同漂白程序,添加表面活性剂和干强剂,对其制浆适应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尾巨桉的工业应用提供数据和理论指导。对尾巨桉材性和APMP制浆工艺及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尾巨桉相比于其它桉木的综纤维素含量高(75.8%),木材色泽较浅,基本密度比较小(0.487g/cm3),纤维长宽比最大61,柔性系数比较大;得到尾巨桉APMP较适宜的化学预处理条件,尾巨桉APMP的白度达到了66%ISO,运用NOSA统计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得出了尾巨桉APMP裂断长、白度与化学预浸条件的回归方程。对不同立地条件下尾巨桉KP-AQ的制浆工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东门和雷州尾巨桉材性差别不大。得出东门和雷州尾巨桉尾巨桉KP-AQ制浆的蒸煮工艺条件比较相近。对雷州尾巨桉KP-AQ浆进行漂白研究,得出常规D1-E-D2-P漂后浆白度为81.1%,黏度为972mL/g。通过丙酮抽滤后,白度上升到83.2%;用Mg(OH)2代替NaOH的漂后浆白度为81.0%,黏度为931mL/g;原浆经氧漂后白度为58.4%,黏度为914mL/g,卡伯值为7.76;O-D1-E-D2漂后纸浆白度为86.0%,黏度为872mL/g;O-D-E-P漂后纸浆白度为85.4%,黏度为883mL/g。用T.lanuginosus产木聚糖酶预处理雷洲尾巨桉KP-AQ浆,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木聚糖酶用量10U/g,反应时间90min,处理温度60℃,pH值6.0,浆浓度10%。纸浆白度为55.2%,卡伯值为8.38。纸浆黏度有所提高,木聚糖酶助漂后纸浆物理强度有所增加。研究生物漂白机理得出:木聚糖酶处理后,浆中聚戊糖的含量下降了3.51%,酸不溶木素含量下降了0.12%。经X射线衍射仪分析,木聚糖酶处理前后纤维素的结晶度变化不大。扫描电镜分析得出,未经木聚糖酶预处理纸浆纤维表面比较光滑,结构紧密。经过预处理浆纤维表面出现了孔隙。对照浆和酶解浆的红外光谱和酶解液紫外光谱分析得出,木聚糖酶生物处理后纤维上产生游离羟基,增加了纤维间的氢键结合。木聚糖酶降解了纸浆中的部分木聚糖,溶出纸浆中的少量木素。与其它木聚糖酶相比,由T.lanuginosus产木聚糖酶预处理浆料黏度提高,酶用量少。雷洲尾巨桉KP-AQ浆TCF漂白的O-X-Mn-P中,纸浆白度达到80%,而黏度在800mL/g以上;轻(超轻)ECF工艺漂白尾巨桉KP-AQ浆,O-X-A-D1-Ep-D2漂白效果较好。总用氯量为0.95%时,纸浆白度达到85%以上。比达到相同白度的常规ECF(O-D1-E-D2)节省60%ClO2,比O-D1-Ep-D2漂白工艺节约40%ClO2,降低了漂白废水污染负荷。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尾巨桉AS-AQ制浆及其各段漂白中的作用及机理。得到了添加LAS尾巨桉AS-AQ蒸煮的最佳条件,LAS能够使纸浆得率增加,白度提高,黏度增加,保水值增加,苯醇抽出物降低;加入LAS并没有使蒸煮液中蒽醌颗粒的粒径减小,蒸煮液中小于0.45μm粒径的蒽醌浓度在常温下比无LAS要低35%;LAS使木片内部的蒽醌含量大幅度的增加,使100℃和120℃的磺酸基数量提高了。在氧漂过程中最优的助剂为复合型表面活性剂(0.25%LAS和0.25%AEO-9)使白度增加3.6度,卡伯值降低1.3,黏度稍有降低;木聚糖酶在Tween80加入量20mg/mL时,酶活达到最大并提高27%;H2O2漂白的最佳助剂为NP系列,加入0.25%NP-10和0.75%NP40时,HLB值为16.1时效果最佳;在O-X-Q-P各段均加入助剂,可以使白度增加5.1度,手抄片纸浆物理强度增加。研究了添加壳聚糖类和淀粉类干强剂的效果。通过壳聚糖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将其应用在尾巨桉KP-AQ浆中。结果表明,CTSAD(壳聚糖-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比CTS(壳聚糖)各项物理强度指标提高明显,且用量较少。电子显微镜下看出,加入助剂后纤维交织状况更加密集,尤其加CTSA后,纤维交织的密集程度较之空白纸样有很大提高。探讨了阳离子淀粉-丙烯酰胺二元接枝共聚物、CTSAD三元接枝共聚物及混合使用工艺条件及其增干强效果。接枝率为35.59%阳离子淀粉-聚丙烯酰胺应用效果很好。用量在0.8%,打浆度在46°SR附近,成纸的撕裂指数由4.7mN·m2/g提高到9.5mN·m2/g,耐折度由229次提高到278次,抗张指数由74.70N·m/g提高到147.94N·m/g。对于混合增强剂,在反应温度40℃,pH8.5,阳离子淀粉-丙稀酰胺二元接枝共聚物与C他SAD三元接枝共聚物之比为5:5时,纸张的撕裂度、耐折度、抗张指数分别得到显着提高,并为碱性造纸和低定量造纸提供可能。
牛梅红[9](2002)在《芦苇NS法深度脱木素及全无氯漂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结合丹东造纸厂的生产实际,对芦苇中性亚硫酸钠蒸煮(NS)深度脱木素及全无氯(TCF)漂白作了较全面的研究,探索出符合工厂实际生产的工艺,以期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添加助剂的方法对芦苇NS蒸煮进行深度脱木素。选用的蒸煮助剂有河南道纯化工公司生产的绿氧,湖北仙桃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CT-1和Buckman公司研制的2282助剂,试验结果表明:在这三种蒸煮助剂中,绿氧对芦苇NS蒸煮深度脱木素的效果最好。添加绿氧的芦苇中性亚钠法蒸煮(NS-绿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2SO3用量28%(以Na2SO3计),Na2CO3用量6%(以Na2CO3计),绿氧用量0.15%,液比1:5,最高温度165℃,保温时间3小时。在该条件下,蒸煮所得浆的得率为55.8%,卡伯值为17.1,粘度为1144ml/g。与未添加绿氧的NS苇浆相比,卡伯值下降了近8个单位。 在NS-绿氧法蒸煮芦苇的过程中,木素的脱除具有阶段性。从50℃升温开始至105℃为初始脱木素阶段,木素脱除率为10%;从105℃到最高温度下保温30分钟为大量脱木素阶段,木素脱除率可达71%;从保温30分钟至蒸煮结束为脱除残余木素阶段,木素脱除率为11%。 对绿氧、CT-1助剂的红外光谱谱图剖析及与AQ助剂的红外光谱谱图对比分析表明,绿氧与CT-1的红外光谱谱图具有AQ的特征吸收峰,初步可断定它们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绿氧主要复配了一些表面活性剂,但不能完全依据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其成分。 通过研究用碱量、温度、时间对NS-绿氧法苇浆氧脱木素的影响的研究表明,用碱量增加有利于提高脱木素速率,但不能增加过多,否则会导致浆粘度降低太多;氧脱木素温度的提高有利于脱木素;延长脱木素时间会使浆白度提高,但反应的选择性变差,粘度下降显着。NS-绿氧法苇浆适宜的氧脱木素条件为:NaOH用量4%,氧压0.6MPa,MgSO4用量0.05%,温度100℃,时间60min,浆浓12%。以此条件对NS-绿氧法苇浆进行氧脱木素,可以使浆白度从50.2%ISO提高到62.3%ISO,卡伯值从17.1降低到10.5,粘度从1144ml/g降低到1123ml/g。另外,H2O2对NS-绿氧苇浆的氧脱木素具有促进作用,加入1.0%H2O2强化的氧脱木素,可使纸浆卡伯值在常规氧脱木素基础上又降低了5.8个百分点。经1.0%H2O2强化的氧脱木素后,浆(Op)的特性为白度69.7%ISO,卡伯值9.5,粘度1111ml/g。 钼酸钠催化的酸性H2O2漂白对NS-绿氧法苇浆具有脱木素作用,钼酸钠用量主要影响脱木素速率,漂白的pH值主要影响漂后浆的白度与粘度。通过研究表明,钼酸钠催化的酸性H2O2漂白的最佳条件为:漂前用0.4%DTPA常温预处理浆料30min;漂白时pH5.0,H2O2用量1.5%,钼酸钠用量0.1%, 摘要浆浓120,温度60℃,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纸浆白度可由39.00ISO提高到53刀%ISO,白度提高了14个百分点;粘度由1317ml哈下降到1127ml哈;卡伯值由门.9下降到8.l。 过氧乙酸(PA。)处理NS-绿氧苇浆,在适当的PA。用量下温度是影响PAC漂白的主要因素,温度升高可使浆的卡伯值和粘度显着下降,白度显着提高。试验确定的最佳PAC的漂白条件为:PAC用量l.2%,浆浓12%,pH7刀,温度70℃,时间30min。可将白度为39.0%ISO的纸浆漂到51.0%ISO,白度增加了口个百分点。 NS苇浆中含有较多的金属离子,漂白时采用酸(HCI、H。SO。、PAC)和鳌合剂(EDTA、DTPA)除去 Fe、Mn、Cu等金属离子是必要的。就除去效果而言,鳌合剂处理效果优于酸处理。而螫合剂中DTPA要忧于EDTA;酸处理中,HCI和 H。SO。的效果优于 PAc;DTPA用量2%即可除去 67.8%的 Fe、90*%的 Cu、58%的 Mn。 本研究中采用了纺织工业上用于棉纱精漂的HZOZ稳定剂X,并与N幻做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以下条件(NaO用量3%,MgSO。用量0.05%,H。O。用量3%,漂白浓度12%,温度80“C,漂白时间3h)对中性亚钠On苇浆进行H。O。后续漂白,当稳定剂X与NazsiO。用量相同门%)时,采用稳定剂X的漂后浆白度为sl.4%ISO,采用Na。SIO。的漂后浆白度为75.6%ISO,说明稳定剂X在纸浆HZOZ漂白中效果显着。 本文就 NS-绿氧苇浆的全无氯(TCF)漂白程序进行了研究,用不同的漂白程序可以得到不同白度的纸浆。采用OpP两段漂白,纸浆ISO白度由50.2%提高到 82石%。采用 PAC-P-P三段漂白,纸浆B 白度由 49.6%提高到 sl.0%。较短的漂白程序为OpP。通过研究表明,对于*}绿氧苇浆,实现**F漂白是可行的。
姜勇军,韩有志,韩劲松[10](2000)在《预水解漂白硫酸盐阔叶木浆生产特点及其在人造板装饰原纸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认为
二、应用CX型筛浆机筛选亚硫酸盐木浆试验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CX型筛浆机筛选亚硫酸盐木浆试验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4)浅述我国制浆科学技术学科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制浆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现状 |
1.1 木材原料化学法制浆科学技术 |
1.2 非木材原料化学制浆科学技术 |
1.3 化学机械法制浆科学技术 |
1.4 废纸制浆科学技术 |
1.5 纸浆漂白科学技术 |
2 制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
2.1 制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制浆工业的技术进步 |
2.2 制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制浆工业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的提高 |
2.3 制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进了制浆工业节能降耗与减污增效的实现 |
3 制浆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
(5)造纸行业制浆系统能耗标准的修订与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意义 |
1.2 简述选题在该领域的水平和当前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我国有关能源方面的政策法规 |
1.4 我国造纸工业能耗现状 |
1.5 我国造纸工业能耗现状分析 |
1.5.1 能源结构 |
1.5.2 原料结构 |
1.5.3 企业规模 |
1.5.4 自产能源的利用 |
1.5.5 技术装备 |
1.6 中国造纸工业节能展望 |
1.6.1 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的力度 |
1.6.2 造纸工业原料的调整 |
1.6.3 能源结构调整 |
1.6.4 造纸工业自身改造 |
1.7 本论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计算方法的确定 |
2.1 标准制定(或修订)的步骤 |
2.1.1 准备 |
2.1.2 现场实地调研 |
2.1.3 平衡计算 |
2.1.4 总结 |
2.2 主要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 |
2.3 计算公式 |
2.3.1 能量平衡的计算 |
2.3.1.1 输入热量 |
2.3.1.2 输出热量 |
2.3.2 能量效率的计算 |
2.3.3 有关电能的处理 |
第三章 制浆系统能耗的计算方法及实例 |
3.1 制浆 |
3.1.1 酸法制浆 |
3.1.2 碱法蒸煮制浆 |
3.1.2.1 间歇蒸煮的碱法制浆 |
3.1.2.2 连续蒸煮的碱法制浆 |
3.1.3 高得率制浆 |
3.1.3.1 磨石磨木浆 |
3.1.3.2 P-RC APMP |
3.1.3.3 BCTMP |
3.1.4 废纸脱墨浆 |
3.2 氧脱木素 |
3.3 漂白系统 |
3.3.1 CEHP 四段漂白 |
3.3.2 二氧化氯漂白 |
3.3.3 化学品的制备 |
3.3.3.1 制氧站 |
3.3.3.2 二氧化氯制备 |
3.4 锅炉、动力系统 |
第四章 结论 |
4.1 各个制浆工段单位产品对蒸汽的消耗情况 |
4.2 各个制浆工段生产单位产品用电的消耗情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云南松化纤浆粕磨浆工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化学纤维的慨述 |
1.1 化学纤维的分类及发展历程 |
1.2 粘胶纤维的特点 |
1.3 国际粘胶纤维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
1.4 我国粘胶纤维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
1.4.1 我国存在的问题 |
1.4.2 发展粘胶纤维工业的对策 |
2. 采用双圆盘磨浆机制云南松化纤浆粕可行性研究 |
2.1 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的意义 |
2.1.1 问题的提出 |
2.1.2 课题的意义 |
2.2 云南松化纤浆粕及粘胶生产工艺简介 |
2.2.1 云南松化纤浆粕生产工艺 |
2.2.2 粘胶纤维生产工艺 |
2.3 粘胶纤维浆粕的质量要求 |
2.4 粘胶纤维浆粕的质量标准 |
2.5 浆粕质量对粘胶纤维生产的影响 |
2.5.1 α-纤维素(甲种纤维素简称甲纤)和半纤维素 |
2.5.2 聚合度及其分布 |
2.5.3 灰分和铁质 |
2.5.4 吸收性能 |
2.5.5 反应性能 |
2.6 影响浆粕反应性能的因素 |
2.7 改进打浆工艺是提高浆粕反应性能的重要途径 |
2.7.1 打浆的基本原理 |
2.7.2 打浆对纤维的作用 |
2.7.3 打浆工艺 |
2.7.4 打浆方式 |
2.7.5 打浆的工艺条件 |
2.7.6 打浆的质量检查 |
2.7.7 打浆质量和浆粕的吸收性能 |
2.7.8 打浆与磨浆 |
2.7.9 打浆和磨浆设备 |
3. 云南松化纤浆粕磨浆工艺的生产性试验 |
3.1 实验准备 |
3.1.1 浆粕原料—云南松化学成分及纤维结构分析 |
3.1.2 试验设备及检侧方法 |
3.1.3 云南松浆粕质量标准及粘胶短纤维质量考核标准 |
3.2 试验磨浆工艺条件 |
3.3 云南松化纤浆粕磨浆工艺试验浆粕生产的其它工艺条件 |
3.3.1 制浆工艺流程 |
3.3.2 云南松化纤浆粕磨浆生产性试验中采用的制浆工艺参数控制 |
3.3.3 浆粕车间主要生产设备 |
3.4 云南松化纤浆粕磨浆工艺试验制粘胶纤维的生产工艺条件 |
3.4.1 湿浆五合机法制胶及纺丝工艺流程 |
3.4.2 工艺条件及参数 |
3.4.3 粘胶车间试验主要设备 |
3.5 试验结果与研究 |
3.5.1 盘磨磨浆对浆粕的作用 |
3.5.2 盘磨磨浆对粘胶生产的影响 |
3.5.3 纤维形态的变化 |
3.5.4 技术经济指标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尾巨桉制浆工艺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国际造纸工业现状与发展 |
1.2 我国造纸工业现状与发展 |
1.3 桉木的种植现状及制浆特性 |
1.4 桉木现有的制浆方法 |
1.4.1 桉木KP法制浆 |
1.4.2 桉木APMP制浆 |
1.4.3 碱性亚硫酸盐法制浆研究现状 |
1.5 表面活性剂在蒸煮和漂白中的应用现状 |
1.5.1 表面活性剂在蒸煮中的应用现状 |
1.5.2 表面活性剂在TCF漂白中的应用现状 |
1.6 桉木浆的漂白现状 |
1.6.1 桉木浆有元素氯漂白 |
1.6.2 桉木常规ECF、TCF漂白 |
1.6.3 桉木浆生物漂白 |
1.7 增强剂的应用 |
1.7.1 造纸增强剂现状及发展趋势 |
1.7.2 纸张干强剂增强机理 |
1.7.3 干强剂的种类和应用 |
1.8 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1.8.1 论文的研究目的 |
1.8.2 论文研究内容 |
2 尾巨桉与其它桉木材性比较 |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2.1.1 取样 |
2.1.2 试样准备 |
2.2 结果 |
2.2.1 尾巨桉与其他桉木纤维长度 |
2.2.2 尾巨桉与其他桉木纤维宽度 |
2.2.3 尾巨桉与其他桉木纤的维壁厚和腔径 |
2.2.4 尾巨桉与其他桉木的纤维形态 |
2.2.5 尾巨桉与其他桉木的化学组成 |
2.2.6 尾巨桉与其他桉木的密度 |
2.2.7 尾巨桉与其他桉木弦径顺纹尺寸在干燥和饱和水分后变化情况 |
2.3 讨论 |
2.3.1 尾巨桉纤维形态与其他桉木的比较分析 |
2.3.2 尾巨桉化学组成与其他桉木的比较分析 |
2.3.3 尾巨桉密度与其他树种的比较分析 |
2.4 小结 |
3 尾巨桉APMP制浆性能及其机理研究 |
3.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3.1.1 试样准备 |
3.1.2 预浸设备 |
3.1.3 磨浆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两段预浸废液残碱、残余过氧化氢测定 |
3.2.2 消潜条件 |
3.2.3 纸浆性能检测 |
3.2.4 浆料及废液红外光谱扫描 |
3.2.5 纸张性能检测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尾巨桉APMP制浆工艺研究 |
3.3.2 尾巨桉APMP制浆机理研究 |
3.3.3 尾巨桉原料、APMP、制浆废液红外光谱扫描 |
3.4 小结 |
3.4.1 尾巨桉APMP制浆工艺 |
3.4.2 尾巨桉APMP制浆机理 |
4 尾巨桉KP-AQ制浆与漂白特性的研究 |
4.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4.1.1 原料 |
4.1.2 实验设备 |
4.1.3 酶液 |
4.1.4 抄纸与纸性检测 |
4.2 实验方法 |
4.2.1 纸浆性能测定 |
4.2.2 漂白方法 |
4.2.3 乙烯糖醛酸含量(HUT法) |
4.2.4 纸浆化学成分分析 |
4.2.5 酶解液紫外光谱图的绘制 |
4.2.6 酶解前后纸浆的X射线衍射分析 |
4.2.7 酶解前后纸浆的扫描电镜测定 |
4.2.8 酶解浆红外光谱扫描 |
4.2.9 DNS法测定酶解液总还原糖量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不同立地条件尾巨桉KP-AQ制浆工艺研究 |
4.3.2 雷洲尾巨桉KP-AQ浆常规ECF漂白工艺及浆料红外光谱扫描 |
4.3.3 木聚糖酶生物预处理雷洲尾巨桉KP-AQ浆工艺研究 |
4.3.4 雷洲尾巨桉KP-AQ浆超轻ECF及TCF漂白的研究 |
4.3.5 木聚糖酶漂白雷洲尾巨桉KP-AO浆的机理研究 |
5 表面活性剂在尾巨桉AS-AQ制浆及其各段漂白中应用研究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1.1 主要试剂 |
5.1.2 仪器规格及来源 |
5.1.3 蒸煮实验 |
5.1.4 打浆 |
5.1.5 抄纸 |
5.1.6 纸张性能检测 |
5.2 实验方法 |
5.2.1 黑液残碱 |
5.2.2 浆料保水值测定 |
5.2.3 蒽醌浓度与吸光度值标准曲线的绘制 |
5.2.4 分光光度法测定碱性亚钠蒸煮液中的蒽醌含量 |
5.2.5 分光光度法测定木片内蒽醌浓度梯度 |
5.2.6 离子交换法测定木片内磺酸基含量 |
5.2.7 分子结构式法计算HLB值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蒸煮表面活性剂筛选 |
5.3.2 添加LAS的尾巨桉AS-AQ制浆正交试验 |
5.3.3 LAS在蒸煮中作用机理研究 |
5.3.4 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尾巨桉AS-AQ的TCF漂白研究 |
6 壳聚糖类和淀粉类干强剂在尾巨桉KP-AQ浆中的应用研究 |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6.1.1 药品及仪器 |
6.1.2 壳聚糖粘均分子量测定 |
6.1.3 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合成 |
6.1.4 壳聚糖接枝共聚物性能指标测定 |
6.1.5 红外光谱扫描 |
6.1.6 浆料羧基含量测定 |
6.1.7 抄纸 |
6.1.8 纸张物理性能检测 |
6.1.9 纸页电镜扫描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壳聚糖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机理 |
6.2.2 壳聚糖类接枝共聚物增强机理 |
6.2.3 合成接枝共聚物性能测定及分析 |
6.2.4 CTS-DMDAAC及CTS-AM-DMDAAC共聚物结构标识 |
6.2.5 尾巨桉KP-AQ浆中羧基含量分析 |
6.2.6 添加CTS-AM-DMDAAC对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 |
6.2.7 纸页电镜扫描结果及讨论 |
6.2.8 添加淀粉—丙烯酰胺二元接枝共聚物增强剂前后纸性比较 |
6.2.9 混合二元和三元体系干强剂工艺条件和使用效果研究 |
6.2.10 添加二元、三元共聚物干强剂对尾巨桉KP-AQ漂白浆纸性影响 |
6.2.11 小结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1.1 尾巨桉材性 |
7.1.2 尾巨桉APMP制浆性能及制浆机理研究 |
7.1.3 尾巨桉KP制浆及其机理研究 |
7.1.4 表面活性剂在尾巨桉AS-AQ制浆及其各段漂白中的应用研究 |
7.1.5 添加壳聚糖类和淀粉类干强剂的效果 |
7.2 建议 |
7.2.1 尾巨桉APMP制浆 |
7.2.2 尾巨桉KP-AQ漂白 |
7.2.3 表面活性剂在尾巨桉AS-AQ制浆和TCF漂白 |
7.3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二导师简介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9)芦苇NS法深度脱木素及全无氯漂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概述 |
2 芦苇及其制浆造纸概况 |
3 深度脱木素研究概况 |
3.1 改良工艺的方法 |
3.2 添加助剂的方法 |
4 无氯漂白研究概况 |
4.1 无氯漂白的必要性 |
4.2 国际纸浆漂白技术发展动态 |
4.3 我国的漂白现状 |
4.4 ECF和TCF的发展概况 |
5 氧气漂剂的应用与理论研究 |
5.1 氧脱木素应用概况 |
5.2 氧脱木素的相关理论研究 |
5.3 氧漂的方式与优缺点 |
5.4 氧脱木素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发展状况 |
6 过氧化物漂剂 |
6.1 过氧化氢的漂白 |
6.2 过氧酸漂白 |
7 本论文的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助剂改进芦苇中性亚硫酸盐蒸煮的研究 |
1 引言 |
2 试验 |
2.1 原料 |
2.2 蒸煮试验 |
2.2.1 蒸煮设备及升温曲线 |
2.2.2 蒸煮助剂 |
2.3 筛选 |
2.4 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芦苇NS蒸煮中添加不同助剂的效果比较 |
3.2 NS-绿氧法蒸煮芦苇的优化 |
3.3 再现性试验 |
4 结论 |
第三章 芦苇NS-绿氧法蒸煮反应机理的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 |
2.1 原料 |
2.2 蒸煮助剂 |
2.3 蒸煮条件及设备 |
2.4 分析方法 |
2.5 红外光谱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木素的脱除规律 |
3.2 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规律 |
3.3 粗浆得率的变化规律 |
3.4 蒸煮液中亚硫酸钠的消耗规律 |
3.5 蒸煮废液pH值的变化规律 |
3.6 蒸煮助剂催化机理分析 |
4 结论 |
第四章 NS-绿氧苇浆氧脱木素的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 |
2.1 实验用原料 |
2.2 氧脱木素 |
2.3 过氧化氢强化的氧脱木素 |
2.4 分析方法 |
2.5 计算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常规氧脱木素的研究 |
3.1.1 用碱量对氧脱木素的影响 |
3.1.2 温度对氧脱木素的影响 |
3.1.3 氧漂时间对氧脱木素的影响 |
3.2 H_2O_2强化的氧脱木素研究 |
4 结论 |
第五章 NS-绿氧苇浆过氧化物漂白的研究 |
1 引言 |
2 试验 |
2.1 未漂浆的制备 |
2.1.1 原料 |
2.1.2 蒸煮 |
2.2 漂白方法 |
2.2.1 酸或螯合剂预处理 |
2.2.2 过氧化物漂白 |
2.3 分析方法 |
2.3.1 浆粘度测定 |
2.3.2 浆白度测定 |
2.3.3 浆卡伯值测定 |
2.3.4 浆中金属离子的测定 |
2.3.5 其它化学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杂多酸催化的酸性H_2O_2漂白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3.1.1 最佳工艺的测定 |
3.1.2 H_2O_2及钼酸钠最佳用量的确定 |
3.1.3 再现性试验 |
3.1.4 酸性H_2O_2漂白后进行碱处理的效果 |
3.2 过氧乙酸漂白的研究 |
3.2.1 PAc漂白正交试验 |
3.2.2 PAc漂白的再现性试验 |
3.2.3 螯合剂处理对PAc漂白的影响 |
3.3 重金属离子对过氧化物多段漂白的影响 |
3.3.1 中性亚钠苇浆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 |
3.3.2 重金属离子的脱除 |
4 结论 |
第六章 NS-绿氧苇浆TCF漂白程序的探索 |
1 引言 |
2 试验 |
2.1 漂白用浆 |
2.2 H_2O_2漂白试验 |
2.3 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Op-P漂白程序 |
3.2 添加稳定剂的后续碱性H_2O_2漂白 |
3.2.1 Na_2SiO_3作稳定剂的后续碱性H_2O_2漂白 |
3.2.2 稳定剂X在H_2O_2漂白中的作用 |
3.3 PAc-P两段漂白 |
3.3.1 H_2O_2用量的影响 |
3.3.2 NaOH用量的影响 |
3.3.3 温度的影响 |
3.4 PAc-P-P三段漂白试验 |
3.5 钼酸钠催化的酸性H_2O_2漂白后,后续碱性H_2O_2漂白试验 |
4 结论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1 全文结论 |
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3 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应用CX型筛浆机筛选亚硫酸盐木浆试验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CX型筛浆机筛选亚硫酸盐木浆试验报告[J]. 石岘造纸厂. 上海造纸, 1976(01)
- [2]ZSL1-4型离心筛的设计与试验情况[J]. 马淑贞. 上海造纸, 1979(01)
- [3]制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A]. 詹怀宇,付时雨,李海龙. 2010-2011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 2010
- [4]浅述我国制浆科学技术学科现状与发展[J]. 詹怀宇,付时雨,李海龙. 中国造纸, 2011(02)
- [5]造纸行业制浆系统能耗标准的修订与制定[D]. 张扬. 大连工业大学, 2009(04)
- [6]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A]. 曹春昱,樊永明. 2010-2011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 2010
- [7]云南松化纤浆粕磨浆工艺试验研究[D]. 张烨. 云南师范大学, 2006(12)
- [8]尾巨桉制浆工艺及机理研究[D]. 姚春丽.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7)
- [9]芦苇NS法深度脱木素及全无氯漂白的研究[D]. 牛梅红. 天津科技大学, 2002(01)
- [10]预水解漂白硫酸盐阔叶木浆生产特点及其在人造板装饰原纸生产中的应用[J]. 姜勇军,韩有志,韩劲松. 林产工业,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