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痰液细胞学检查所见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仲肇基[1](2012)在《1、PET/CT引导的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在复发性卵巢癌中临床意义的探讨2、宫颈脱落细胞DAPK1、RAR-β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PET/CT引导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对复发性卵巢癌手术彻底性的指导意义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评价PET/CT所见病灶与术中所见病灶的符合程度以及PET/CT引导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206例,按术前是否使用PET/CT进行病情评估分为PET/CT组和非PET/CT组,每组各103例。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风险模型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的情况,手术的安全性,分析术前PET/CT所见病灶与手术探查所见病灶是否符合,分析PET/CT引导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与患者预后关系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PET/CT组与非PET/CT组相比,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手术切净率(P=0.002)、切净程度(P=-0.001)、残余病灶数量(P=-0.006)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行PET/CT (P=0.001)、铂类化疗敏感(P=0.034)、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切净程度高(P=0.039)、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残余肿瘤少(P=0.004)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显着延长。铂类化疗敏感(P=0.000)、术后化疗2程CA-125降至正常(P=0.003)的患者中位生存期(OS)显着延长。PET/CT组与非PET/CT组手术时间(P=0.070)、手术出血量(P=0.882)、术后并发症(P=0.353)在两组无显着差异。PET/CT所见病灶与术中探查所见病灶无显着差异(P=0.144)。 PET/CT所见复发灶数较少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着延长(P=0.023)。结论对于复发性卵巢癌,PET/CT是一种有效的术前评估手段,可筛选出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可切除干净的患者,而这部分患者能从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获益。目的研究DAPK1、RAR-β、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级别的关系,探讨利用DAPK1、RAR-β、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筛查高级别宫颈病变的可行性,并评价利用甲基化特异性高分辨率熔解(MS-HRM)检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DNA甲基化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用MS-HRM法检测了103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的DAPK1、RAR-β、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分析检测结果与宫颈病变细胞学分级、组织学分级和HC2值的关系,并评价DAPK1、RAR-β、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HC2值诊断高级别宫颈病变的能力。结果MS-HRM能检测出1%甲基化的DNA样本。DAPK1、RAR-β、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不同细胞学分组有显着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11、0.002),并与细胞学分级相关。DAPK1和RA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不同细胞学分组有显着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21)。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CIN2+组和正常/C1N1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00)。利用DAPK1启动子甲基化诊断CIN2+的灵敏度为0.571,特异度为0.791,AUC值为0.709。单独利用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诊断CIN2+优于单独利用HC2值进行诊断。联合应用DAPK1和HC2值进行诊断,灵敏度为0.702,AUC值为0.695。结论DAPK1、RAR-β等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以作为宫颈病变筛查的良好分子标记。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联合HC2检查有助于CIN2+的诊断。利用MS-HRM检测宫颈脱落细胞的甲基化水平是可行的。
唐怡敏[2](2019)在《胸腔积液IGRA联合生物标记物优化结核性和恶性胸膜炎鉴别诊断》文中认为背景:胸腔积液(PE)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由于其病因多而复杂,发病机制各不相同,确诊常常需要侵入性手段。已有文献报道,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表现均以淋巴细胞为主,常规及生化结果常相似。鉴于结核性胸腔积液(TPE)和恶性胸腔积液(MPE)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均存在非常大差异,早期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但使用现有的各种生化指标,如ADA指标水平、胸腔积液生化、肿瘤标志物等单用于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效能是有限的。因此,本研究中,我们探索一种联合诊断方法仅通过仅收集胸腔积液而无需有创组织学检查就能够容易地区分这两种疾病的方法。目的:探讨评估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IGRA)酶联免疫斑点(Enzyme-linked immunospot detection technology;ELISPOT)检测技术,胸腔积液常规实验室生物标志物、肿瘤标志物CEA在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表现;评估IFN-γ-ELISPOT检测和常规实验室生物标志物中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癌胚抗原(carcinoma-embryonic antigen,CEA)在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TPE)和癌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鉴别诊断中的表现;多参数优化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之间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201例进行分析(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共143例;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58例)。检测患者的血及胸腔积液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的Y干扰素水平,并与胸腔积液生化,ADA、CEA检测结果一起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最终进行统计学ROC分析以获得胸腔积液ADA、CEA检测结核性胸膜炎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本次分析结果提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CEA值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膜炎CEA值,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3,用于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准确性高;本研究统计数据分析以CEA cut-off值为2.025ng/L,CEA检测胸腔积液用于鉴别诊断恶性胸膜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2)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胸腔积液中ADA值明显高于检测到的恶性胸腔积液组ADA值,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以ADA cut-off值为35U/L,用于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其中ROC分析AUC曲线下面积为0.9585,提示检测胸腔积液中的ADA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一项敏感诊断指标。(3)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胸腔积液中检测到的血及胸腔积液用ESAT-6蛋白和peptid-pool肽刺激的IFN-Y-ELispot值均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用ESAT-6蛋白和peptid-pool肽刺激的PFMC中抗原特异性IFN-Y斑点形成细胞(SFC)的值约2-4倍于来自同一TPE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ROC)分析证明胸腔积液单核细胞(Pleural effusion mononucleus,PFMC)ELISPOT测定法在曲线下的面积(AUC)高于PBMC ELISPOT测定法;均提示与PBMC ELISPOT测定相比,使用PFMC ELISPOT诊断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效能更高。(4)联合ELISPOT试验与ADA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特异性由28.1%明显增加了特异性至98.5%,并且PPV同时增加至98.3%,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胸腔积液IFN-γ-ELispot联合CEA诊断MPE的特异性,PPV也优于非联合诊断,但敏感性稍低(87.1%比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味着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时,使用IFN-γ-ELispot与ADA、CEA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5)我们将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通过胸腔镜检查镜下所示,将患者进一步分组,分为胸膜黏连组31例与无黏连组16例,对比其胸腔积液中生化指标,发现胸膜黏连组患者ADA值及LHD值均高于胸膜无黏连组患者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使用胸腔积液IFN-γ-ELispot检查较外周血IFN-γ-ELispot有优势;(2)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中,胸腔积液ADA、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的IFN-γ-ELispot值的诊断效能高,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胸腔积液CEA值具有特异性高的特点;(3)联合各生化指标用于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可提高鉴别诊断阳性率;将胸腔积液IFN-γ-ELispot、ADA值联合起来用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可明显提高结核性胸膜炎诊断阳性率;将胸腔积液IGRA、ADA、CEA值联合起来用于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4)ADA值和LDH值在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患者中明显异常升高,可用于判断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严重程度;胸腔积液IFN-γ-ELispot结果稳定,不受胸膜黏连增厚程度影响。
吴红芝[3](2014)在《回顾性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比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活检组织学的结果,评估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寻找早期肺癌诊断的可靠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5月1日-2012年5月31日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临床或影像上可疑肺癌的595例患者,分别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同时所有的患者接受病变组织或可疑病变部位的支气管粘膜活检。比较细胞学与组织学对肺癌诊断和分型诊断的结果,评估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595例病例中组织病理学确诊为肺癌的有479例,支气管镜刷检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肺癌的有460例,液基细胞学检查成功在479例肺癌中诊断出417例,敏感性为87.06%,特异性为62.93%,阳性预测值是90.65%,阴性预测值是54.07%,Kappa值是0.471。2.确诊的479例肺癌中,包括223例鳞状细胞癌、77例腺状细胞癌、152例小细胞肺癌。而刷检液基细胞学成功检测出195例鳞癌,47例腺癌,94例小细胞肺癌。刷检液基细胞学检查在鳞癌诊断方面的敏感性为87.44%、特异性为90.05%、阳性预测值是84.05%、阴性预测值是92.29%、Kappa值是0.769。诊断腺癌的敏感性为61.04%、特异性为90.93%、阳性预测值是50.00%、阴性预测值是94.01%,Kappa值是0.475。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性为61.84%、特异性为96.84%、阳性预测值为87.04%、阴性预测值是88.09%,Kappa值是0.648。结论:1.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可以一定上程度减少漏诊率。2.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组织学分型诊断能力,尤其有利于鳞状细胞肺癌的诊断。3.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可作为早期肺癌诊断的可靠方法。
刘巧霞[4](2009)在《以MAGE A1-A6基因亚型mRNA为特异标记检测痰及外周血肺癌细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PCR基因诊断技术可极大提高肺癌细胞检测灵敏度。根据文献采用MAGE A1-A6亚型通用引物通过巢式RT-PCR法可使痰液脱落细胞的肺癌细胞检出率提高到70%,及以该方法检测可疑肺癌患者外周血肺癌细胞从而辅助诊断肺癌,我们采用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 A1-A6六个亚型基因的mRNA作为标记物,建立了采用巢式RT-PCR检测肺癌患者痰液脱落细胞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肺癌细胞的方法,并对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目的:以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A1-A6亚型mRNA为特异性标记物,检测肺癌患者痰及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3例肺癌病人、8例肺良性病变者和10名健康人的痰液和外周血,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痰及外周血中MAGE A1-A6亚型mRNA的表达。结果:30.4%(7/23)的肺癌病人的痰液脱落细胞中检测到有MAGE A1-A6亚型基因mRNA表达, 39.1%(9/23)的外周血中检测到表达,痰液和外周血肺癌细胞联合检出率为47.8%(11/23),大于痰液细胞学检查检出率17.4%(4/23),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良性病变者和健康人中均未检测到MAGE A1-6亚型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MAGE A1-A6亚型基因的mRNA可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检测肺癌患者痰液和外周血肿瘤细胞,且巢式RT-PCR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阮晓红[5](2019)在《LGR6对卵巢上皮癌细胞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Wnt信号通路持续激活参与了肿瘤干细胞特性的维持,是卵巢上皮癌复发及化疗耐药的关键机制之一。LGR6是富含亮氨酸的G蛋白偶联受体,被认为参与了经典Wnt信号通路的激活;但在卵巢上皮癌中,LGR6的临床意义、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对Wnt信号通路的调控尚未阐明。研究目的探讨LGR6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LGR6在卵巢上皮癌细胞中对肿瘤干细胞样特性维持、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LGR6对Wnt经典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方法1.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蛋白印迹、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LGR6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294例卵巢上皮癌临床样品中LGR6的表达与化疗疗效、生存预后的关系。2.通过siRNA建立稳定的LGR6低表达卵巢上皮癌细胞株,构建卵巢癌细胞模型,用无血清悬球培养法、流式细胞术分析侧群细胞比例、荧光定量PCR检测干细胞分子标记等方法,验证LGR6在诱导和维持肿瘤干细胞特性中的作用。3.在卵巢上皮癌细胞模型中用CCK-8法、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JC-1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Caspase-9/-3底物活性测定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与基因的表达活性等方法,观察各组卵巢上皮癌细胞对顺铂、紫杉醇的敏感性;在卵巢上皮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成瘤模型中,观察沉默LGR6对卵巢上皮癌细胞在体内对顺铂疗效的影响。4.通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分析卵巢上皮癌细胞模型中β-catenin的入核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TCF转录活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Wnt通路下游基因表达,探讨在卵巢上皮癌细胞中LGR6对经典Wnt通路激活的影响。在沉默了 LGR6基因的卵巢上皮癌细胞中回补C33Y突变的β-catenin,验证经典Wnt信号通路参与了 LGR6对卵巢上皮癌细胞肿瘤干细胞特性的维持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1.LGR6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与病理类型相关,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例的FIGO分期、化疗疗效不佳呈正相关,与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负相关。2.沉默LGR6可抑制卵巢上皮癌细胞的肿瘤干细胞特性;改善其在体外、体内对顺铂、紫杉醇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3.沉默LGR6能抑制Wnt经典信号通路,并介导了其对卵巢上皮癌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论LGR6可作为预测卵巢上皮癌患者化疗疗效及不良预后的潜在标记物;LGR6通过激活经典Wnt信号通路维持卵巢癌细胞“干样”特性,沉默LGR6可改善卵巢上皮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药性。LGR6可能是卵巢上皮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周美宏[6](2004)在《hnRNPA2/B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肺癌是发病率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肺癌导致死亡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33%,女性的25%。目前,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不断上升趋势。近30年来,尽管肺癌外科治疗技术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等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肺癌总的治愈率仍只有10%~15%,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和治疗肿瘤转移的有效方法,80%的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治疗效果差。而Ⅰ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肺癌从细胞的恶性转化、癌前病变、原位癌、进展期癌到死亡的自然病程为20~30年。癌的渐变过程,使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成为可能。但是,由于至今尚无真正意义上的肺癌早期诊断方法,只有2%~3%的肺癌病例获得早期诊断。近年研究表明,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B1,hnRNPA2/B1)在早期肺癌和癌前病变中过度
徐成[7](2019)在《千金苇茎汤合生脉散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对千金苇茎汤合生脉散对痰瘀互结、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7年02月至2019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及心胸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患者,治疗组30例和对照31例。对照组:肺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千金苇茎汤合生脉散免煎中药。从KPS评分、体重变化、咳嗽症状积分、中医症候变化、白细胞变化及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1、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体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日间积分、夜间积分、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较对照组的中医症侯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尤其在咳嗽、咯痰、气急、胸痛、神疲乏力、口干咽燥、自汗盗汗单症。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白细胞变化,两组指标均下降,组间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6、安全性指标结果显示,仅有少许患者有腹泻症状,数据比较不具有可比性(P>0.05),安全性较好。研究结论:千金苇茎汤合生脉散能改善术后KPS评分、咳嗽症状积分及中医症侯、能增加体重、降低白细胞水平,对促进痰瘀互结、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康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赵弘卿,殷凯生[8](2007)在《痰液异质性核核糖核蛋白A2/B1与端粒酶逆转录酶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探讨》文中指出肺癌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而肺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肺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肺癌高危人群痰脱落细胞中有异质性核核糖核蛋白A2/B1与端粒酶逆转录酶活性的高表达,通过联合检测是否可发现处于早期和可治疗阶段的肿瘤,从而潜在降低肺癌的病死率,因此痰液异质性核核糖核蛋白A2/B1和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联合检测是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一个有益探索。
董静思[9](2014)在《第一部分 孤立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第二部分 非小细胞肺癌复发监测血清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孤立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模型的建立及验证目的随着影像学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孤立肺结节被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肺良性病变。为了减少对良性病变进行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和开胸手术,同时对早期肺癌进行及时治疗,对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大样本分析建立一个有效的孤立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模型。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治疗的3358例孤立肺结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对孤立肺结节切除的手术治疗,并取得术后明确病理诊断。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及病变的CT影像学特征。入组患者3358例,被随机分为训练集(training set)1679例和测试集(test set)1679例。利用训练集患者的各项资料建立孤立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模型,并利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验证。并用测试集病例比较了该诊断模型和既往文献报道的孤立肺结节鉴别诊断模型的诊断效力。结果在训练集中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8项指标是孤立肺结节为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这些指标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了由高龄、阳性吸烟史、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偏高、具有分叶征、毛刺征等组成的孤立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模型,并以此模型预测结果绘制了良恶性肺结节诊断的ROC曲线,曲线的AUC为0.935。进一步在测试集中验证了鉴别诊断模型的诊断效率,AUC为0.917。并比较了本诊断模型与既往文献报道模型的诊断效力,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诊断效能优于已报道的模型。结论通过大样本分析构建了包含高龄、阳性吸烟史、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偏高、具有分叶征、毛刺征等指标的诊断模型,为临床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第二部分非小细胞肺癌复发监测血清分子标志物的研究目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血液分子标志物监测术后复发/转移、及早明确诊断并进行积极治疗,对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目的为,动态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不同时间点的血液样本,检测并发现能够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监测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收集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治疗胸外科住院治疗的18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过程中各时间点返院复查的血清样本。检测临床常用的肺癌分子标志物CEA、Cyfra21-1.CA125.SCC.NSE以及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发现的肺癌分子标志物PAK4的水平。分析这些分子标志物在术后的改变是否与复发相关。并建立多种分子标志物联合应用的复发辅助诊断方法。结果146例患者获得了术后1-38月不等的血标本,术后血清CEA.Cyfra21-1.PAK4和SCC(肺鳞癌患者)浓度较术前显着降低(P<0.05)。在术后发生复发的患者组,血清CEA、Cyfra21-1、PAK4和SCC(肺鳞癌患者)浓度高于尚未复发患者组(P<0.05)。在8例获得了术后多时间点血标本的患者中,在通过影像学确诊复发后CEA、Cyfra21-1、PAK4和SCC(肺鳞癌患者)均升高,也观察到在确诊复发前邻近时间点标志物升高。进一步检测了21例患者影像学确诊复发后(1-2月)和确诊复发前(3-4月)两个点的血液标本,复发前血清Cyfra21-1.PAK4及SCC(肺鳞癌患者,14例)浓度已达到复发后水平(P>0.05),血清CEA在确诊复发后继续升高(P<0.05)。61例未发生复发的患者不同时间点以及13例最终发生复发的患者随访早期尚未复发时的不同时间点血标本中,CEA.Cyfra21-1.PAK4及SCC浓度未发生显着变化(P>0.05)。进一步联合应用CEA.Cyfra21-1及新型肿瘤标志物PAK4对术后患者复发/转移进行辅助诊断,其ROC线下面积达到0.806,优于CEA与Cyfra21-1两者联合检测的0.785。结论目前临床应用的肿瘤标志物中,CEA和Cyfra21-1可以良好反映出非小细胞肺癌瘤体在患者体内的存在和发展状态,新型肿瘤标志物PAK4蛋白也具有上述效能。尤其是将三种蛋白进行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的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能力。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方法。
李琦[10](1983)在《痰液细胞学检查所见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 痰液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当呼吸道受各种因素刺激时即产生痰液。痰液包括细胞和粘液两部分;细胞来自呼吸道粘膜的上皮、肺泡、肺间质、血液及网状内皮系统;粘液由气管、支气管粘膜的腺体及杯状细胞分泌而来,一部分为微细血管渗出液。因此,痰液的变化能反映呼吸道及肺部病变的情况。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用痰细胞涂片检查法辅助诊断肺癌和肺结核等特异疾病的文献报告较多,但对呼吸道非特异性炎症病人痰的变化,报导较少。
二、痰液细胞学检查所见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痰液细胞学检查所见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1、PET/CT引导的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在复发性卵巢癌中临床意义的探讨2、宫颈脱落细胞DAPK1、RAR-β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论文一 PET/CT引导的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在复发性卵巢癌中临床意义的探讨 |
摘要 |
Abstract |
1 背景介绍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本研究采用的相关定义 |
2.3 方法 |
2.4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
3.2 PET/CT对复发性卵巢癌肿瘤病灶是否可切除干净的评估 |
3.3 PET/CT检查发现与手术探查所见肿瘤一致性的分析 |
3.4 PET/CT对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手术的安全性的影响 |
3.5 PET/CT引导的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使患者的获益情况 |
3.6 影响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
3.7 PET/CT相关指标与复发性卵巢癌的预后 |
4 讨论 |
4.1 对卵巢癌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认识 |
4.2 PET/CT对卵巢癌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指导意义 |
4.3 PET/CT引导的卵巢癌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小结 |
论文二 宫颈脱落细胞DAPK1、RAR-β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
摘要 |
Abstract |
1 背景介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高危型HPV检测 |
2.3 DNA提取和重亚硫酸盐处理 |
2.4 MS-HRM分析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MS-HRM的数据处理及敏感性 |
3.2 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细胞学于宫颈组织病理学 |
3.3 高危型HPV检测 |
3.4 利用启动子甲基化和HC2值筛查CIN2+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小结 |
致谢 |
附录 |
附件 |
(2)胸腔积液IGRA联合生物标记物优化结核性和恶性胸膜炎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分组、采集资料 |
2.3 实验材料与仪器、检测方法 |
2.3.1 材料和仪器 |
2.3.2 实验方法 |
2.3.2.1 PFMC-Elispot 和 PBMC-Elispot 实验方法 |
2.3.2.2 胸腔积液中 ADA 的检测方法 |
2.3.2.3 胸腔积液中 CEA 的检测方法 |
2.3.2.4 胸腔积液标本抗酸染色实验 |
2.3.2.5 胸腔积液标本结核菌培养 |
2.3.2.6 其他生化指标检测方法 |
2.4 技术路线 |
2.5 伦理学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艾滋病并发菌阴肺结核诊治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回顾性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综述 |
1.2.1 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 |
1.2.2 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2.3 肺癌常见的诊断方法 |
1.2.4 细胞学检查对肺癌诊断的意义 |
1.2.5 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
1.2.6 细胞学制片技术的发展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 研究方法 |
2.2.1 液基薄层细胞学刷片的制备过程 |
2.2.2 组织病理学切片的制备过程 |
2.3 细胞病理学诊断人员及刷片评价标准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镜下液基薄层细胞涂片细胞形态学特征 |
3.3 研究对肺癌诊断的符合性 |
3.4 研究对肺癌分型诊断的符合性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以MAGE A1-A6基因亚型mRNA为特异标记检测痰及外周血肺癌细胞(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英文简写及略称 |
第1章 综述 |
1.1 影像学方法 |
1.2 细胞学与组织学方法 |
1.3 肿瘤标记物 |
1.4 基因诊断 |
第2章 绪论 |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实验试剂 |
3.3 实验仪器 |
3.4 实验方法 |
3.5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痰液脱落细胞巢式RT-PCR |
4.2 外周血PBMC 的巢式RT-PCR |
4.3 MAGE A1-A6 巢式RT-PCR 与痰液脱落细胞细胞学检查肺癌检出率的比较 |
4.4 MAGE A1-A6 基因cDNA 的测序结果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5)LGR6对卵巢上皮癌细胞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卵巢癌的治疗现状 |
2 卵巢癌中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
3 LGRs/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LGR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LGR6对肿瘤干细胞特性及卵巢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LGR6的作用通路机制的初步探索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hnRNPA2/B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正文 |
前言 |
第一部分:肺癌组织中hnRNPA2/B1蛋白表达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五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肺癌组织中hnRNPA2/B1 mRNA表达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五 参考文献 |
总结 |
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研究创新自我评述 |
(7)千金苇茎汤合生脉散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临床分期标准 |
2.3 中医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脱落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基线资料收集 |
4.2 治疗方案 |
4.3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标准 |
4.4 研究数据分析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基线资料分析 |
1.1 性别、年龄、病理分期、临床分期 |
1.2 体重、KPS评分、咳嗽症状积分、中医症候 |
2 疗效性指标比较 |
2.1 体重对比 |
2.2 KPS评分对比 |
2.3 咳嗽症状积分对比 |
2.4 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
2.5 白细胞计数对比 |
3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选题依据 |
2 治则确立依据 |
2.1 肺癌的中医认识 |
2.2 肺癌手术的中医认识 |
2.3 法则的确立 |
3 组方选药 |
3.1 方药组成 |
3.2 方药配伍特点 |
3.3 药味的中西医研究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
4.2 KPS评分结果分析 |
4.3 体重变化分析 |
4.4 咳嗽症状变化分析 |
4.5 中医症候变化分析 |
4.6 白细胞变化分析 |
4.7 安全性分析 |
5 体会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非小细胞肺癌西医诊断标准 |
附录二:肺癌 TNM 分期标准 |
附录三:KPS 评分 |
附录四:中医症候评分标准 |
附录五:WHO《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分度标准》 |
附录六:临床研究观察表 |
附录七 知情同意书 |
附录八: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痰液异质性核核糖核蛋白A2/B1与端粒酶逆转录酶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hnRNP A2/B1与肺癌 |
1.1 hnRNP A2/B1结构与功能 |
1.2 hnRNP A2/B1分子生物学特性与肺癌 |
2 hTERT与肺癌 |
2.1 hTERT结构与功能 |
2.2 hTERT与肺癌 |
(9)第一部分 孤立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第二部分 非小细胞肺癌复发监测血清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图索引 |
表索引 |
中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孤立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二部分 非小细胞肺癌复发监测血清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
英文摘要 |
Part Ⅰ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CLINICAL DIAGNOSTIC MODELS FOR THE PROBABILITY OF MALIGNANCY IN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
PART Ⅱ APPLICATION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IOMARKER TO MONITOR RECURRENCE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SCLC PATIENTS |
第一部分 孤立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一、患者临床资料 |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及胸部CT扫描 |
1. 检测项目 |
2. 检测方法 |
3. 胸部CT扫描方法及结果判定 |
三、手术方式及组织学诊断结果 |
四、统计学分析及诊断模型建立 |
结果 |
一、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
二、训练集和测试集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测结果无显着差异 |
三、入组患者孤立肺结节组织学类型分析 |
四、孤立肺结节诊断预测模型的建立 |
五、孤立肺结节预测模型诊断效力 |
六、在测试集中验证预测模型并比较其与文献报道模型的诊断效力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孤立肺结节诊断策略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非小细胞肺癌复发监测血清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一、NSCLC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样本收集及血清样本库建立 |
二、入组患者资料的收集、整理及肿瘤标志物选取 |
三、血清中PAK4蛋白进行电化学发光发检测 |
1. 标准品配置 |
2. 检测液配制 |
3. 洗涤液配制 |
4. 加样孵育 |
5. 加检测液A |
6 加检测液B |
7. 加入底物工作溶液 |
8. 读取发光数值 |
9. 检测值的计算 |
四、已应用于临床的非小细胞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
1. 检测项目 |
2. 检测方法 |
五、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一、入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 |
二、血清CEA、Cyfra21-1、PAK4及SCC浓度在手术后降低 |
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Cyfra21-1及PAK4浓度在复发后升高… |
四、同一患者在术后无复发阶段,血清CEA、Cyfra21-1及PAK4浓度无显着升高 |
五、PAK4联合CEA及Cyfra21-1可提高复发的辅助诊断效能 |
讨论 |
复发和远处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主要威胁 |
肿瘤标志物可作为随访中影像学检查之外良好的辅助检查手段 |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可以反映肿瘤在人体内发生、发展状态 |
PAK4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新的复发/转移辅助诊断标志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血液中肺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基金资助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痰液细胞学检查所见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1、PET/CT引导的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在复发性卵巢癌中临床意义的探讨2、宫颈脱落细胞DAPK1、RAR-β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D]. 仲肇基.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03)
- [2]胸腔积液IGRA联合生物标记物优化结核性和恶性胸膜炎鉴别诊断[D]. 唐怡敏. 南华大学, 2019(01)
- [3]回顾性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价值[D]. 吴红芝. 吉林大学, 2014(10)
- [4]以MAGE A1-A6基因亚型mRNA为特异标记检测痰及外周血肺癌细胞[D]. 刘巧霞. 吉林大学, 2009(08)
- [5]LGR6对卵巢上皮癌细胞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D]. 阮晓红.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2)
- [6]hnRNPA2/B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D]. 周美宏. 四川大学, 2004(11)
- [7]千金苇茎汤合生脉散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D]. 徐成.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痰液异质性核核糖核蛋白A2/B1与端粒酶逆转录酶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探讨[J]. 赵弘卿,殷凯生. 医学综述, 2007(22)
- [9]第一部分 孤立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第二部分 非小细胞肺癌复发监测血清分子标志物的研究[D]. 董静思.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11)
- [10]痰液细胞学检查所见及其临床意义[J]. 李琦.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8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