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课教学特点点滴谈(论文文献综述)
李瑜[1](2019)在《初中政治课堂管理问题及改进策略 ——以G省L市F中学为例》文中认为课堂管理属于初中学校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提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政治)的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初中政治教师具备相应的课堂管理能力。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初中政治课堂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课堂管理效率不高,进而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本文通过对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初中政治课堂管理的发展策略。本文选取L市初中学校的学生和政治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的方法对初中政治课堂管理情况进行了解,对当前初中政治课堂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管理策略。研究发现,当前初中政治课堂管理存在物理管理方面模式单一、信息管理方面教学死板、互动管理方面过于教师权威等问题。而出现以上政治课堂管理问题的原因在于:第一,忽视学生主体管理意识,表现为学生的课堂管理时间受限、课堂管理方式单一和学生的课堂权力单向三方面。第二,初中政治教师的课堂管理素养有待提高,表现为教师课堂管理理念陈旧、教师课堂管理责任缺乏和教师课堂管理趣味不足三方面。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的成因,从物理管理、信息管理和课堂管理三个方面提出初中政治课堂管理的提升路径。从课堂物理管理方面来说,需尊重学生参与政治课堂物理管理的主体地位,营造课堂物理管理的时代氛围。从课堂信息管理来说,要发挥学生参与政治课堂信息管理的选择权利,担起课堂信息管理的教育责任。从课堂互动管理来说,应满足学生参与政治课堂互动管理的自治需要,增加课堂互动管理的教育趣味。
徐晓[2](2017)在《高中政治课网络热点资源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高中政治,作为文科的一门主要学科。同时高中政治教师和学生也会频繁接触到网络热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热点势必会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造成比较大地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也越来越深,那么高中政治学科就必须重视这种影响。首先,网络热点会使学生思维方式发生变化;其次对教师的教学也势必会有影响。对于学生的学,网络热点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当然也会有积极地影响。本文主要研究高中政治教师和学生在接受到网络热点时,该如何将部分网络热点转化为可供教学使用的教学资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其中第一部分主要是研究政治课利用网络热点进行教学有怎样的积极地意义。利用网络热点进行教学,有利于丰富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也更利于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当然也利于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第二部分主要是研究政治课如何筛选适合教学使用的网络热点资源,在开发筛选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方向性、时效性、主体性和量力性这四个原则,同时根据这四个原则,分别举例说明高中政治四大部分知识该如何开发网络热点。第三部分则是重点研究政治课上该如何利用这些经过筛选的网络热点资源。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充分利用网络热点进行教学:一是运用网络热点导入新课;二是讲授新课时运用网络热点例证理论知识;三是利用网络热点追踪考试热点、剖析考点;四是组织关于网络热点的班级讨论。第四部分则是主要来研究政治课上利用了网络热点资源进行教学之后,教师和学生对其的评价,其中包括教师的课堂及时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自我评价这三方面。
夏辉芸[3](2011)在《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规范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实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反之,则不论对学生、教师还是对学校、家庭乃至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消极的、难以弥补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手段,在2008年到2010年,对本校8位政治教师的640节课进行研究,并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以切实提高课堂效益,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和谐校园先进文化的建设。本文共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人提出了选题的理由和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简述中学政治教学语言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使用现状的研究。本人对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用课堂观察法分析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包括课堂观察的概念、特点及其价值;课堂观察的目的、对象、以及观察量表设计;采用课堂观察法研究教学语言的价值。第三部分:归纳对中学政治教师存在教学语言问题,探究造成语言问题的诸多原因。第四部分:根据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失范问题的对策,包括:转变教学语言的教育理念;坚持语言思想性:增强语言科学性;提升思想政治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坚持支持性、民主性的教学语言;坚持评价用语的艺术性;坚持教学用语的艺术性),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突出重点等,以实现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确保马克思主义知识的严谨性,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的目的。
汤艳[4](2009)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规范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帮黟学生实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反之,则不论对学生、教师还是对学校、家庭乃至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消极的、难以弥补的影响。因此,本文结合思想政治课的实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分析,以期切实提高课堂效益,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和谐校园先进文化的建设。第一部分简要阐述语言、课堂教学语言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内涵和具体功能。第二部分分析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即具备丰富知识和思想文化底蕴的、与时俱进特点的和高雅的语言品位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学生、教师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通过对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失范现象的归纳,探究造成失范现象的诸多原因。第四部分根据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失范问题的对策,包括提高语言思想性、坚持语言科学性,增加思想政治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书面语言(板书)设计合理,行为语言适度,时空语言运用要恰当等,以实现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确保马克思主义知识的严谨性,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的目的。第五部分着重论述了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语言修养的途径,主要从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和学校两个角度展开论述,同时表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刘美玲[5](2008)在《中学生法律意识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法律素质作为现代公民思想政治素质之一,目前已经列入中学思想政治课培养目标之中。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中对法律意识培养的定位却不甚清晰,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学生法律意识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论文分析了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对法律基础知识重视不够、法律认知意识提升不够、现代法制观念彰显不够以及法律意识培养方法陈旧的培养现状;论述了思想政治课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实现当代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需要的意义以及法律意识对中学生成长具有的认识、规范、评价和导向等多重作用;提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增加有关平等、权利、契约、诉讼、诚信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法律生活体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和设置科学的体验情景、实现良性的课堂互动等教学方法;强调在思想政治课堂外要优化社会、校园、家庭三者的法律文化环境,以增强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王荣[6](2008)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点滴谈》文中研究指明文章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把学习过程由课内、堂上、校内向课外、堂下、校外延伸,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何亚聪[7](2020)在《“互动+直观+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中的研究 ——以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课程为例》文中提出电子行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由初、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产业大军。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因此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以下简称电器维修专业)肩负着为电子行业培养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这才是最基本的定位。新时期背景下,智能化的电子产品已是主流,智能手机、电视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各式各样的电子电器产品成为人们实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因此电子电器技术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创新电器维修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施路径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然而目前中职电器维修专业的教学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理论课与实践课安排不够合理,时长分布不均,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然而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并没有达到这一标准,且实践课普遍安排在所有理论课结束之后,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理论与技能的衔接,阻碍了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发展;课堂教学活跃度不够,互动较少,面对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热情大打折扣,兴趣不高必然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另外现在中职学生几乎都是21世纪的孩子,时代特征与身心特点较过去有很大不同,比如个性张扬,对长远目标不够明确,喜爱电子产品,课余生活丰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等。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对互动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组合创新,取长补短,根据目前的教学和学生情况,融合形成“互动+直观+任务驱动”教学法并进行了教学实验。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有:1)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对照实验法等方法对互动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全面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并探究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实施路径。2)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目前中职电器维修专业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特点,为教学法的设计提供依据。3)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结合调查数据,编制了“互动+直观+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流程。4)通过实际的教学实验验证本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实验的结果,得出“互动+直观+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器维修专业的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加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杨瑞[8](2019)在《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研究》文中认为法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现实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美满幸福的重要举措。随着时代背景的深刻变化,当前法治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因此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基础上,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法治教育经验,多次在公开场合对法治教育作出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开展法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内容体系、主要特征及重大意义进行了探讨,力求对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作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主要从三方面介绍: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是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学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西方先进法治教育理念是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产生的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长期的法制教育活动以及习近平的个人工作经历是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实践基础。第二部分,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主要从核心要义、关键所在、重要保障、坚实根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核心要义是加强宪法教育,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关键所在是紧抓领导干部,发挥带头表率作用;重要保障是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坚实根基是做好普法工作,形成自觉守法意识。第三部分,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普遍继承与局部创新相结合、全面普及与重点推进相结合、理论宣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自我教育和整体渲染相结合。第四部分,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法治教育思想的新成果;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新指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新武器。
伍中芳[9](2018)在《边远山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问题研究 ——以麻栗坡县八布乡小学为例》文中提出新课程改革以来,地处云南边远山区的麻栗坡县八布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也得到了重视,学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在传统教育观念、应试教育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仍然没有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说,“以德为先”的理念也还停留在口号上,师资力量薄弱且《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专业化严重滞后,“教”与“学”仅仅服务于成绩、教学评价单一化,一定程度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同时,学生中有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而现代网络和影视传媒的不良信息又对孩子们产生误导,致使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漠视生命。上述情况既严重影响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开展,也制约着小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的养成和全面发展。小学生正处在身心飞速发展及参与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迫切要求通过学校教育教学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如何解决诸如麻栗坡县八布乡小学这样的边远山区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成效,更加充分发挥好其育人功能,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和发展,是摆在研究者和教育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麻栗坡县八布乡小学为例,分析边远山区小学目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和现存问题,进而联系教学实际,提出了改善边远山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基本对策与建议,为改善边远山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钟春华[10](2018)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的本质包含了两个层面,即“教书”和“育人”,这两者同等重要。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人才不仅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道德品质在人才素质构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德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是一门兼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小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让孩子学习语言这门交际工具,同时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将德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结合是小学英语教师的职责。小学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优良品德教育。这不仅对小学生的道德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也对英语教学有着促进作用。本研究在借鉴和学习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优势进行了论述,对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现有问题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为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参考,并进一步完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理论。本论文有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说明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意义及核心概念的界定,并对国内外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相关研究做了综述。第二部分通过借鉴和吸收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理论基础,从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小学牛津教材(上海版))三个角度剖析了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优势,并以文本分析的方法进一步说明了教材内容富含德育因素。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来深入调查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第四部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第五部分根据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并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二、政治课教学特点点滴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政治课教学特点点滴谈(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政治课堂管理问题及改进策略 ——以G省L市F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新课改背景对初中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 |
(二)初中政治课堂管理存在问题 |
(三)初中政治课堂管理研究不足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课堂管理 |
(二)初中政治课堂管理 |
四、文献综述 |
(一)初中政治课堂管理研究的计量分析 |
(二)初中政治课堂管理研究的内容分析 |
(三)文献评价 |
五、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一章 初中政治课堂管理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工具 |
(三)调查过程 |
二、调查结果 |
(一)课堂物理管理 |
(二)课堂信息管理 |
(三)课堂互动管理 |
第二章 初中政治课堂管理问题及归因分析 |
一、初中政治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初中政治课堂的物理管理模式单一 |
(二)初中政治课堂管理的教学信息死板 |
(三)初中政治课堂互动管理过于权威 |
二、初中政治课堂管理问题的归因 |
(一)初中政治课堂忽视学生主体管理意识 |
(二)初中政治教师的课堂管理素养有待提高 |
第三章 初中政治课堂管理的提升路径 |
一、尊重学生参与政治课堂物理管理的主体地位,营造课堂物理管理的时代氛围 |
(一)建构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物理管理格局 |
(二)营造课堂物理管理的合作文化氛围和技术氛围 |
二、发挥学生参与政治课堂信息管理的选择权利,担起课堂信息管理的教育责任 |
(一)发挥初中学生参与政治课堂信息管理的选择权利 |
(二)担起初中政治课堂信息管理的教育责任 |
三、满足学生参与政治课堂互动管理的自治需要,增加课堂互动管理的教育趣味 |
(一)满足初中学生参与政治课堂互动管理的自治需要 |
(二)增加教师政治课堂互动管理的教育趣味认知和技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初中政治课堂管理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初中政治课堂管理访谈提纲 |
附录3:特殊管理行为记录表 |
附录4:班级座位管理图 |
致谢 |
(2)高中政治课网络热点资源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现状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网络热点资源应用的意义 |
一、有利于丰富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 |
二、有利于教师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
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第三章 网络热点资源的开发 |
一、《经济生活》网络热点资源开发 |
二、《政治生活》网络热点资源开发 |
三、《生活与哲学》网络热点资源开发 |
四、《文化生活》网络热点资源开发 |
第四章 网络热点资源的应用策略 |
一、运用网络热点导入新课 |
二、讲授新课时运用网络热点例证理论知识 |
三、利用网络热点追踪考试热点、剖析考点 |
四、组织关于网络热点的班级讨论 |
第五章 网络热点资源应用的评价 |
一、教师课堂及时评价 |
二、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
三、教师作业评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研究的背景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 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
1. 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的概念 |
2. 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的特征 |
3. 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的类型 |
(四)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1. 研究的内容 |
2. 研究的方法 |
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使用现状的研究 |
(一) 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现状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1. 调查的内容 |
2. 调查数据分析 |
(二) 用课堂观察法分析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 |
1. 课堂观察的概念、特点及其价值 |
2. 课堂观察的目的、对象及其工具 |
3. 采用课堂观察法研究教学语言的价位 |
第三章 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教师教学语言存在问题的情况统计 |
(二) 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存在问题的表现 |
1. 教学语言表达思想性不强 |
2. 教学语言表达过于随意 |
3. 教学语言表达重复啰嗦 |
4. 教学语言表达语速失调 |
(三) 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存在问题的原因 |
1. 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
2. 教育环境的异化 |
3. 某些学校领导的价值取向 |
第四章 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规范的对策 |
(一) 转变教学用语的教育理念 |
(二) 坚持教学语言的思想性 |
(三) 增强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
(四) 提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
1. 坚持支持性、民主型的教学用语 |
2. 坚持评价用语的艺术性 |
3. 坚持教学用语的艺术性 |
结束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4)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论题的缘起 |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
三、论题的研究意义 |
一 课堂教学语言概述 |
(一) 语言与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 |
(二) 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概况 |
(三) 关于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概况 |
二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
(一) 具备丰富知识和思想文化底蕴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觉悟 |
(二) 具备与时俱进特点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有利于及时传递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形势 |
(三) 具备高雅的语言品位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认同感、可信度,促进师生和谐相处 |
三 思想政治课语言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
(一) 失范言语行为的表现(附:调查问卷) |
(二) 教师语言暴力问题 |
(三) 失范的非言语行为的表现 |
(四) 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失范的原因(附:访谈提纲) |
四 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探索 |
(一) 提高语言的思想性,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
(二) 坚持语言的科学性,确保马克思主义知识的严谨性 |
(三) 增加思想政治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
(四) 书面语言(板书)设计合理,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逻辑性 |
(五) 行为语言适度,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
(六) 时空语言恰当,善于捕捉教学瞬间 |
五 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素养 |
(一) 教师自身修炼“内功” |
(二) 学校应完善培训、评价机制 |
后序 |
附录 |
附1 教师言语行为的调查问卷 |
附2 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调查问卷 |
附3 教师语言行为的访谈提纲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5)中学生法律意识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三、相关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学生法律意识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培养现状 |
第一节 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法律意识培养目标定位评价 |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法律基础知识重视不够 |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法律意识培养方法陈旧 |
第二节 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实施情况 |
一、调查设计 |
二、调查结果 |
第三节 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影响因素 |
一、家庭法律文化环境建设滞后 |
二、学校法律文化环境建设缺失 |
三、社会法律文化环境建设不足 |
第二章 思想政治课中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意义与作用 |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中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意义 |
一、实现当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需要 |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中中学生法律意识的作用 |
一、认识作用 |
二、规范作用 |
三、评价作用 |
四、导向作用 |
第三章 思想政治课中改进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
第一节 在思想政治课中丰富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教学内容 |
一、平等意识 |
二、权利意识 |
三、契约意识 |
四、诉讼意识 |
五、诚信意识 |
第二节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法律生活体验教学 |
一、法律生活体验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
二、法律生活体验教学的价值 |
三、法律生活体验教学的设计原则 |
四、法律生活体验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
第三节 在思想政治课堂外优化法律文化环境 |
一、创建社会法律文化环境 |
二、营造校园法律文化环境 |
三、塑造家庭法律文化环境 |
结语 |
附录一 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样本)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点滴谈(论文提纲范文)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求知欲望 |
1、知识迁移法 |
2、图示法 |
3、层次划分法 |
4、数轴表示法 |
5、漫画法 |
6、地图学习法 |
7、情境表演法 |
二、实行教学的适度延伸, 极力丰富第二课堂 |
(7)“互动+直观+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中的研究 ——以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用价值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三种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
2.1 三种教学法的界定及内涵 |
2.1.1 互动教学法 |
2.1.2 直观教学法 |
2.1.3 任务驱动教学法 |
2.2 三种教学法的特点(优势) |
2.2.1 互动教学法 |
2.2.2 直观教学法 |
2.2.3 任务驱动教学法 |
2.3 三种教学法的实施路径 |
2.3.1 互动教学法 |
2.3.2 直观教学法 |
2.3.3 任务驱动教学法 |
第3章 中职电器维修专业教学现状及学生情况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及方法 |
3.2.1 调查对象 |
3.2.2 调查方法 |
3.3 问卷设计 |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1 数据统计 |
3.4.2 教学现状 |
3.4.3 存在的问题 |
3.4.4 启示与建议 |
第4章 基于“互动+直观+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2 设计要素 |
4.3 “互动+直观+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方案 |
4.3.1 分析教学目标 |
4.3.2 分析学习者特征 |
4.3.3 分析学习内容 |
4.3.4 创设教学情景 |
4.3.5 设置互动型学习任务 |
4.3.6 设置互动型问题 |
4.3.7 设置直观展示或互动型示范 |
4.3.8 设计自主学习策略 |
4.3.9 设计教学评价 |
4.4 教学实施流程的设计 |
第5章 基于“互动+直观+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验 |
5.1 实验变量的设计 |
5.1.1 自变量的选择 |
5.1.2 因变量的监测 |
5.1.3 无关变量的控制 |
5.2 实验材料的编制 |
5.2.1 《电子电器维修基础知识测试卷》的设计 |
5.2.2 《学习任务评价量表》的设计 |
5.2.3 《学习兴趣调查问卷》的设计 |
5.2.4 教案的设计 |
5.3 实验的实施 |
5.3.1 实验对象 |
5.3.2 实验前测 |
5.3.3 实验过程 |
5.3.4 实验后测 |
5.4 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
6.1.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
6.1.3 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Ⅰ |
附录Ⅱ |
附录Ⅲ |
(8)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 研究现状 |
1、关于“法治教育”概念性分析 |
2、关于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内容相关性研究 |
3、关于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整体性研究 |
(四)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3、创新之处 |
一、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 |
(一) 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 |
1、国际背景 |
2、国内背景 |
(二) 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学思想 |
2、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
3、西方先进的法治理念 |
(三) 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实践基础 |
1、党长期的法治教育活动 |
2、习近平的个人工作经历 |
二、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 |
(一) 核心要义: 加强宪法教育,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
1、学习宪法最新修正案 |
2、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 |
3、完善宪法宣誓制度 |
4、坚持依宪治国方针 |
(二) 关键所在: 紧抓领导干部,发挥带头表率作用 |
1、树立尊崇法律的观念 |
2、深入学习法律的内涵 |
3、恪守法律法规的底线 |
4、提高科学用法的能力 |
(三) 重要保障: 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1、确立多层次性教育目标 |
2、设置分阶段式教学内容 |
3、学校社会家庭配合教育 |
4、完善法治教育保障机制 |
(四) 坚实根基: 做好普法工作,形成自觉守法意识 |
1、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
3、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
4、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信仰 |
三、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特征 |
(一) 普遍继承与局部创新相结合 |
(二) 全面普及与重点推进相结合 |
(三) 理论宣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
(四) 自我教育与整体渲染相结合 |
四、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
(一)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理论的新发展 |
(二) 中国共产党法治教育思想的新成果 |
(三) 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新指南 |
(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新武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9)边远山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问题研究 ——以麻栗坡县八布乡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基本概念 |
(一)边远山区 |
(二)教学及教学问题的含义 |
(三)《道德与法治》课的含义 |
(四)《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含义 |
五、研究内容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法 |
(三)访谈法 |
七、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加强边远山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
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奠基工程 |
二、培养小学生“五个认同”的重要方式 |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 |
四、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可靠保证 |
五、边远山区《道德与法治》课的特殊性 |
第二章 麻栗坡县八布乡边远山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一、八布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方法 |
二、八布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一)《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设情况 |
(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教”方面的主要问题 |
(三)《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面的主要问题 |
第三章 边远山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方面问题的成因 |
(一)校领导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 |
(二)教学基本建设投入不足 |
(三)课时得不到保障 |
(四)教学评价单一,激励约束机制缺乏 |
二、教师“教”方面问题的成因 |
(一)认识不到位,观念不更新 |
(二)缺乏学习培训,素质难提高 |
(三)教学能力不足,缺乏创新 |
(四)教学模式陈旧,传帮带失效 |
三、学生“学”方面问题的成因 |
(一)宏观大环境影响带来的不适应 |
(二)学校缺乏引导学生学习的支持系统带来的不适应 |
(三)家庭对孩子成长发展关心不够或方法失效 |
(四)学生自我成长发展意识不足 |
(五)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 |
(六)家庭结构变化的冲击 |
第四章 解决边远山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 |
一、宏观环境改善对策 |
(一)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领导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
(二)加大硬件投入,保障《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基本需要 |
(三)严格执行党和国家关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规定和要求 |
(四)加大教研和培训 |
二、解决教师“教”方面问题的对策 |
(一)提高认知,更新观念 |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学能力 |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四)加强教学研究与交流 |
(五)科学实施教学评价方法 |
三、解决学生“学”方面问题的对策 |
(一)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 |
(二)构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支持系统 |
(三)家校配合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
附录Ⅱ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小学阶段是德育的重要阶段 |
1.1.2 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3 家长、教师德育意识淡薄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课堂观察法 |
1.3.3 问卷调查法 |
1.3.4 文本分析法 |
1.4 研究的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概念的界定 |
1.5.1 德育 |
1.5.2 德育渗透 |
1.6 文献综述 |
1.6.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6.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章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论思考 |
2.1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涵及特点 |
2.1.1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涵 |
2.1.2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点 |
2.2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论基础 |
2.2.1 综合课程理论 |
2.2.2 隐性课程理论 |
2.2.3 生活德育理论 |
2.3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
2.3.1 教学目标上的优势 |
2.3.2 教学方法上的优势 |
2.3.3 教材内容上的优势 |
第3章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内容 |
3.1.3 调查方法 |
3.1.4 调查对象 |
3.1.5 调查工具 |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1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科德育的态度的调查分析 |
3.2.2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的调查分析 |
3.2.3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的调查分析 |
3.2.4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的调查分析 |
第4章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
4.1.1 小学英语教师对德育渗透的重视度不够 |
4.1.2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脱离实际 |
4.1.3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单一 |
4.1.4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单调 |
4.2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教师德育渗透意识淡薄 |
4.2.2 小学英语教师德育渗透的能力不强 |
4.2.3 小学英语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德育思想不能正确把握 |
4.2.4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德育方法 |
第5章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解决的对策 |
5.1 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 |
5.2 提升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寻求各种途径渗透德育的能力 |
5.2.1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落实德育渗透 |
5.2.2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德育渗透 |
5.2.3 利用教材内容落实德育渗透 |
5.3 提升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的意识 |
5.4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注意事项 |
5.4.1 把握好学生成长的阶段性 |
5.4.2 注意情感的融入 |
5.4.3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问卷 |
致谢 |
四、政治课教学特点点滴谈(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政治课堂管理问题及改进策略 ——以G省L市F中学为例[D]. 李瑜.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2)
- [2]高中政治课网络热点资源应用研究[D]. 徐晓.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2)
- [3]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的研究[D]. 夏辉芸. 南京师范大学, 2011(05)
- [4]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研究[D]. 汤艳. 华东师范大学, 2009(07)
- [5]中学生法律意识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的研究[D]. 刘美玲. 南京师范大学, 2008(11)
- [6]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点滴谈[J]. 王荣.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2)
- [7]“互动+直观+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中的研究 ——以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课程为例[D]. 何亚聪.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8]习近平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研究[D]. 杨瑞. 华中师范大学, 2019(11)
- [9]边远山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问题研究 ——以麻栗坡县八布乡小学为例[D]. 伍中芳.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2)
- [10]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 钟春华.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