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个体晕船病发生的心理因素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滕伟强,张才云,郑宏良[1](2021)在《某岛礁作业人员航行期间晕船状况调查》文中指出目的调查某岛礁作业人员航行期间运动病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效果,为指导部队开展运动病管理与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某岛礁驻防的相关人员中上岛时间、出海次数、乘坐舰艇、经历海况与居住条件均相同的132名作业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晕船程度及伴随症状、治疗史、进食和睡眠情况,并分析与晕船相关的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32份,收回有效问卷132份。132名调查对象中,女24人、男108人,6人(4.55%)出海前接受过防止晕船的前庭功能训练。航行期间16人(12.12%)无晕船症状,116人(87.88%)有晕船症状,91人(68.94%)伴有呕吐症状,90人(68.18%)伴有行走不稳。晕船期间101人(76.52%)接受过治疗,其中无效38人(28.79%)、部分缓解55人(41.67%)、有效8人(6.06%);31人(23.48%)未接受过治疗。乘船期间34人(25.76%)可以正常进食,98人(74.24%)食量减少或无法进食;72人(54.55%)睡眠正常,60人(45.45%)睡眠减少或失眠。不同进食情况、不同睡眠情况的被调查者之间晕船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食量减少或无法进食、睡眠减少或失眠的被调查者晕船症状均较多见。结论岛礁作业人员换防航行期间晕船发生率高,航行前应加强防晕船训练,航行中应给予抗晕、护胃、助眠药物。
赵后雨[2](2021)在《潜水环境暴露对职业潜水员基本认知能力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职业潜水员是执行水下施工和救援打捞的技术人员,潜水环境是最特殊最危险的作业环境之一。完整的认知能力是职业潜水员执行潜水任务的必备条件,但潜水环境暴露也可能会对他们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探索潜水环境暴露对职业潜水员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为寻找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对减少潜水事故、保障潜水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而且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研究目的:1、探究长期潜水环境暴露对职业潜水员基本认知能力的累积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潜水员生活环境和潜龄上的分布特点;2、探索单次深潜环境暴露对职业潜水员基本认知能力的即时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究长期潜水环境暴露对职业潜水员基本认知能力的累积影响,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170名职业潜水员,其中包括平时生活在岸上的潜水员80名和平时生活在船上的潜水员90名,同时选取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的岸上非潜水员75人和船上非潜水员80人作为对照组。第二部分研究探索单次深潜环境暴露对职业潜水员基本认知能力的即时影响,选取执行80m、100m、120m深潜任务的职业潜水员共47人,在潜水前后进行基本认知能力的重复测试,并选取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的非潜水员42人作为对照组以排除测评过程中学习效应的干扰。采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开发的基本认知能力测量系统评估加工速度、工作记忆、空间认知、情景记忆和言语能力。使用SPSS26.0统计软件,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双因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本研究对研究对象执行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控制测量的方法、条件和标准,确保测量真实有效。研究结果:一、长期潜水环境暴露对职业潜水员基本认知能力的累积影响1.职业潜水员的基本认知能力总平均分显着低于非潜水员(F=6.915,p=0.009)。具体来看,职业潜水员的五项基本认知能力得分均值均低于非潜水员,但是只有工作记忆(F=14.334,p<0.001)和言语能力(F=5.861,p=0.016)达到显着水平。2.不同潜龄分组的职业潜水员和非潜水员各项基本认知能力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潜龄1~5年组,职业潜水员的加工速度(p<0.05)、工作记忆(p<0.001)、情景记忆(p<0.01)、空间认知(p<0.05)和言语能力(p<0.05)显着低于非潜水员;在潜龄6~10年组,职业潜水员的言语能力(p<0.05)显着低于非潜水员,其余各项能力无组间差异;在潜龄>10年组,职业潜水员的言语能力(p<0.05)显着低于非潜水员,情景记忆(p<0.01)显着高于非潜水员,其余各项能力无组间差异。3.船上与岸上环境中的职业潜水员在各项基本认知能力的得分上均无显着差异(F=0.012~2.906,p=0.090~0.914)。4.船上与岸上环境中不同潜龄分组的职业潜水员基本认知能力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潜龄1~5年和潜龄6~10年组,两种环境中潜水员的各项基本认知能力无显着差异;在潜龄>10年组,船上潜水员的空间认知和言语能力低于岸上潜水员,空间认知达显着水平(p<0.05),言语能力接近显着水平(p=0.083),其余各项能力无组间差异。5.船上环境中,职业潜水员的各项基本认知能力均值均低于非潜水员,工作记忆(F=8.373,p=0.004)、空间认知(F=5.612,p=0.019)和言语能力(F=3.882,p=0.050)达到显着水平。岸上环境中,职业潜水员的工作记忆(F=7.001,p=0.009)显着低于非潜水员。二、单次深潜环境暴露对职业潜水员基本认知能力的即时影响1.以深潜前第一次测量的得分为协变量,比较深潜减压结束后职业潜水员和非潜水员第二次测量各项指标得分的差异,结果发现两组之间并无显着差异(F=0.514~2.787,p=0.099~0.475)。2.以深度(80m、100m、120m)为被试间变量、时间(潜水前与潜水后)为被试内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项基本认知能力的组别主效应均不显着(F=0.232~1.526,p=0.300~0.794)。研究结论:1.职业潜水员的基本认知总平均分与非潜水员有显着差异,长期潜水环境暴露会对职业潜水员的基本认知能力造成不利影响。2.潜龄1~5年的职业潜水员的加工速度、工作记忆、情景记忆和空间认知能力更易受到长期潜水环境暴露的不利影响,这种影响随着潜龄的延长而逐渐减弱。而长期潜水环境暴露对职业潜水员言语能力的不利影响则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3.船上环境中的职业潜水员还会受到海上气象和海洋水文环境、舱室理化和社会环境、舱室特殊环境和晕船等各种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加重其空间认知和言语能力的下降。船上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影响持续累积,在潜龄超过10年的职业潜水员中表现的较为明显。4.本研究涉及的采用水面减压的80~120m氦氧常规潜水,未对职业潜水员的基本认知能力产生显着的即时影响。
姜淑芳,孟昭刚,单守勤[3](2020)在《我国晕船病的调查和防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晕船病是一种常见的航海疾病,是晕动病的一种亚型,也叫航海运动病。他是指舰船在航行或锚泊时,在海面风浪涌的作用下,产生复杂而不规则的运动,成员个体前庭器官受到刺激,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引发的疾病,表现为头晕、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一系列自主神经反应的体征和症状。晕船病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定论,主要有感觉冲动、神经不匹配、神经递质、前庭器官过敏感、血流动力学改变、耳石失重、基因遗传等学说。舰船在海上航行时,船员晕船病发生率很高,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以及人员健康。海军作为我军的一个重要
赵后雨,屠志浩,瞿靖芮,沈兴华[4](2020)在《海军舰艇部队官兵晕船与晕车情况及其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海军舰艇部队官兵晕船与晕车的总体情况及晕船与晕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Gyeybiel运动症状量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过去乘车晕车症状调查表和过去乘船晕船症状调查表,对海军东海舰队某舰艇部队和北海舰队某舰艇部队整群抽取560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508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官兵中,近3年执行出海任务时晕船病发生率为62. 4%;不晕车或晕车反应较轻组中,在Greybiel运动症状量表上得分达到晕船病程度的有255人(57. 8%),晕车反应较重组中晕船病者31人(88. 6%),晕车病组中晕船病者31人(96. 9%)。相关分析显示,舰艇部队官兵过去近10年晕车与晕船各个症状频次得分及总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 496~0. 613,P <0. 01)。结论海军官兵晕船病的发病率很高,乘车晕车症状出现频次高尤其是呕吐症状出现频次高的个体是晕船病高敏感人群。对于同一个体而言,所出现晕船症状比晕车症状严重。晕车与晕船总体情况及相应症状出现频次之间均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中等。过去晕车经历可以但并不能准确预测晕船情况。
徐津,沈兴华[5](2019)在《海军新兵晕船病敏感性自评量表的编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编制海军新兵晕船病敏感性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ensitivity of seasickness in navy recruits,SSSSNR)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在查阅文献、个体访谈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结构模型,建立条目池。预试验,调查海军某舰队某水警区舰艇部队老兵获得214个有效样本,进行相关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初量表。大样本测试,运用初量表调查3个舰队部分获得舰艇部队老兵940个有效样本,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量表。验证性测试,运用正式量表调查海军3个舰队的部分舰艇新兵获得742个有效样本,进行信、效度检验,以Graybiel晕动病症状体征表为研究校标。另对第二军医大学2016届海医系本科学员37位进行施测,间隔1个月进行重测。结果 正式量表包含36个条目7个因素,因素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2.03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χ2=935.993,df=465,χ2/df=2.013,GFI=0.934,AGFI=0.905,TLI=0.969,CFI=0.977,IFI=0.977,RMSEA=0.038);各因素分之间及各因素分与量表总分之间均显着正相关(r=0.313~0.713,P<0.01;r=0.529~0.884,P<0.01),量表总分及各因素分与Graybiel晕动病症状体征表得分显着正相关(r=0.730,P<0.01;r=0.365~0699,P<0.01),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2,各个因素是0.797~0.945;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5,7个因素的重测信度0.488~0.837。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海军新兵晕船病敏感性自评量表的各项测量学指标较好,适用于评估我国海军舰艇部队新兵的晕船病敏感性。
张炜悦[6](2019)在《从脾胃论治晕动病的止晕协定方疗效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文献分析和理论研究,旨在初步明确晕动病的核心病机和总治则,进一步完善中医从脾胃论治晕动病的相关理论;通过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证明中医体质与晕动病易感性的相关性,为从脾胃论治晕动病的治疗思路提供依据;复制晕动病大鼠模型,评价止晕协定方的抗晕动病药效作用,并鉴定分析方中化学成分,明确止晕协定方的化学物质基础;通过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阐释晕动病的生物学标志物以及止晕协定方的主要药理学机制,并探讨止晕协定方从脾胃论治晕动病的机理,为止晕协定方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支持。方法:文献研究方面:全面整理中药复方治疗晕动病临床文献,将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的方药进行聚类统计分析,对临床治疗晕动病的方剂种类及中药进行梳理,探讨防治本病的用药规律,归纳晕动病总治则。以药测证,反推晕动病的核心病机以及主要证型。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查阅古代文献记载,挖掘从脾胃论治晕动病的理论基础与内涵。检索现代国内外相关文献,证明从脾胃论治晕动病符合临床防治思路,并探讨脾胃与胰腺分泌功能的相关性。临床研究方面:整群抽取长航舰员300人,采用中医体质量表、修改版晕动病易感性问卷和晕船病调查问卷,对其进行中医体质分布、晕动病易感性分布以及晕船发生情况的相关调查。并对长航舰员进行四个方面的相关性研究,包括中医体质与晕动病易感性的相关性、中医体质与晕船病发病程度的相关性、晕船病与晕动病易感性分布的相关性以及不同体质、不同晕动病易感性情况下长航舰员晕船病程度的比较。实验研究方面:(1)复制晕动病大鼠模型,预给药3天后采用双轴旋转加速度刺激2h的进行造模,观察大鼠行为学指标(晕反应指数、自发活动总距离和活动时间),并采用神经递质指标检测(前庭核、血浆中乙酰胆碱和组胺含量),验证止晕协定方抗晕动病的药效作用。(2)通过UHPLC-Q-TOF-MS鉴别止晕协定方的化学成分,明确其化学物质基础。(3)在药效学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采用GC-MS方法进行大鼠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初步阐释晕动病的生物学标志物,筛选止晕协定方可调控的差异代谢物。(4)结合止晕协定方化学物质基础和代谢组学研究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寻止晕协定方抗晕动作用的相关靶标蛋白,将其与差异代谢物相联系并富集通路,构建“成分-靶标蛋白-代谢物相关蛋白-代谢物”网络,初步阐释止晕协定方抗晕动的药理学机制。(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瘦素激素水平,进一步对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推测结果进行初步机制验证,从而揭示止晕协定方在从脾胃论治的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调节大鼠的血糖水平达到抗晕动效果的机制。结果:文献研究方面:通过对药物出现频次的统计分析,以药测证,反向推测晕动病的核心病机是“脾胃虚弱、运化失常”。通过对纳入文献处方用药的聚类分析,发现生姜、陈皮、茯苓、白术为防治晕动病的核心药物,推测脾胃气虚、痰湿中阻为晕动病最常见的证型。药物的治疗功效聚类在健脾益气、燥湿化痰、温中止呕、行气降逆、平肝息风等方面。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方,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方,平肝息风、利水渗湿方和五苓散为四个基本方。理论研究方面:“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为晕动病发病之本,而晕动病产生的血糖升高表现与“脾气不散精”理论关系密切,因此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血糖水平,缓解晕动病胃肠道症状,可体现从脾胃论治晕动病的治疗思路。临床研究方面:(1)在长航舰员的偏颇体质中,占比前三位的依次是气虚质(11.97%)、湿热质(10.26%)和痰湿质(5.98%)。(2)在本研究符合纳排标准后的234例舰员中,具有轻、中、重度晕动病易感性的舰员分别占36.32%、41.03%和22.65%。职别对长航舰员晕动病易感性的影响不同,军官较战士的晕动病易感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具有正相关关系(r=0.187,P=0.004)。而文化程度、年龄、军龄、BMI对长航舰员晕动病易感性得分均无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4例长航舰员在同一等级海浪中,不晕船的有21例(8.97%),轻度晕船50例(21.37%),中度晕船51例(21.79%),重度晕船22例(9.40%),晕船病有90例(38.46%),但职别、文化程度、年龄、军龄、BMI对长航舰员晕船程度均无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轻度晕动病易感性、中度晕动病易感性、重度晕动病易感性的长航舰员中排在前三位的中医体质均为平和质(70.59%、52.08%、41.51%)、气虚质(10.59%、12.50%、13.21%)、湿热质(7.06%、12.50%、11.32%),其中重度晕动病易感性中湿热质与痰湿质的所占比例一致均为11.32%。晕动病易感性与痰湿质具有正相关关系(r=0.731,P=0.003)。(5)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同样是最易发生晕船病的三种偏颇体质。(6)晕动病易感性与晕船病发生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r=0.370,P=0.000)。(7)晕动病易感性对于平和质和痰湿质晕船病的影响有显着差异(P<0.01;P<0.05)。实验研究方面:(1)在行为学方面:模型组晕反应指数、自发活动总距离和活动时间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01;P<0.01;PP<0.001);中、高剂量止晕组晕反应指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自发活动总距离和活动时间高于模型组(P<0.05,P<0.001;P<0.05,P<0.001)。模型组大鼠前庭核和血浆中乙酰胆碱、组胺含量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P<0.001);止晕协定方各剂量组前庭核和血浆中乙酰胆碱、组胺含量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2)止晕协定方的化学成分经与所构建的已知化学成分数据库中490个化合物比对,剔除掉部分氨基酸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总共鉴别出122个化学成分。(3)止晕协定方各剂量组共能回调模型组诱导的89种差异代谢物,其中经止晕协定方各剂量治疗后均有回调的差异代谢物有丙酮酸、脯氨酸、蛋氨酸等21种差异代谢物。(4)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止晕协定方可能通过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通路达到防治晕动病的效果。(5)止晕协定方干预的晕动病大鼠血清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瘦素激素表达趋于正常。结论:综合以上研究发现,“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为晕动病发病之本,而晕动病产生的血糖升高表现与“脾气不散精”理论关系密切。气虚质、湿热质和痰湿质的舰员晕动病易感性更高,说明其可能更易发生晕动病。以健脾益气、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治则的止晕协定方,从脾胃论治晕动病符合其基本病机。实验研究证实,止晕协定方能预防或缓解晕动病大鼠的晕动反应,通过自发活动实验反映出止晕协定方不会产生类似精神倦怠等中枢抑制的不良反应。止晕协定方能够抑制乙酰胆碱、组胺神经递质的释放亦是其具有抗晕动作用的佐证。止晕协定方干预的晕动病大鼠血清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瘦素激素表达趋于正常,说明以健脾益气、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治则的止晕协定方可能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维持血糖的平稳,从而达到抗晕动的效果。
徐津,彭丽,沈兴华[7](2017)在《航海特殊生理刺激对海军官兵晕船病易感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航海特殊生理刺激对海军官兵晕船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Greybiel运动症状量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特殊生理刺激反应调查表,对海军某部舰艇官兵整群抽取563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537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方差分析显示,被调查的海军官兵对特殊生理刺激的反应程度不同,晕船病总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30433.309,均P=0.000);相关分析表明,特殊生理刺激反应与海军官兵晕船病总分存在显着正相关(r=0.2270.332,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体闻柴油机油味难受、身体自由下落难受、在密闭环境中难受、身体旋转难受是晕船病总分的危险因素,对海军官兵晕船病总分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能够预测晕船病总分17.7%的变异量。结论航海特殊生理刺激是海军官兵晕船病易感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徐津[8](2017)在《海军新兵晕船病敏感性自评量表的编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编制海军新兵晕船病敏感性自评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晕船病敏感性的内涵,结合问卷调查及个体访问,归纳出海军新兵晕船病敏感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海军新兵晕船病敏感性的结构模型。结合模型、问卷调查及个体访问结果,参照国外学者编制的晕动病敏感性问卷,建立条目池,形成晕船病敏感性原始量表,再结合专家对原始量表的修改意见,形成初量表,以Graybiel晕动病症状体征表为研究校标,与自编的海军新兵晕船病敏感性自评量表一起作为调查工具。2015年4月,用初量表和Graybiel晕动病症状体征表对汕头水警区舰艇老兵进行调查,收集调查数据,应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上述过程作为预试验,形成海军新兵晕船病敏感性量表修订版,修订版量表分为7个因素,分别是过去晕船症状、一般身心状况、过去晕车症状、平时类晕症状、晕动应对行为、乘车自主反应、特定刺激反应,共45个条目。2015年7月12月,我们将修订版量表和Graybiel晕动病症状体征表对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的舰艇官兵进行测试,一共测试了1515名,选择其中晕动病症状体征得分大于等于16分的共940名,将这部分人所填写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然后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量表。于2016年1月3月,用正式量表和Graybiel晕动病症状体征表调查青岛、上海、沙角三个新兵训练基地3000名,录入数据,筛选有乘船经历(乘过机动船且在大江大海大湖上航行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的新兵共742名,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效度分析及ROC曲线分析。2016年4月,随机抽取第二军医大学2016届海医系本科学员37名,施测海军新兵晕船病敏感性自评量表,并在35天后用该量表进行重测,检验量表的信度。结果:1.信度检验:(1)Cronbach’sα系数:大样本测试的量表α系数0.948,各个因素是0.8120.944;正式量表是0.952,各个因素是0.7970.945;(2)分半信度:大样本测试的量表分半信度0.692,各个因素是0.7510.928;正式量表是0.977,各个因素是0.7210.922;(3)重测信度:总量表是0.875(P<0.01),各个因素是0.4880.837(P<0.01)。2.效度检验:(1)内容效度: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晕船病的文献,经过课题组成员多次讨论,构建理论模型,严格按照量表编制程度,遵守编制量表的规定,在科学缜密的研究思路指引下,合理设计,编制成量表。然后请研究晕船及研究心理量表领域的专家进行评阅,在专家的指引下,对量表进行完善,确保量表整体设计规范,各个方面因素考虑全面,题目量合理,各个量表条目措辞得当,语义清楚,从而保证量表有较高的内容效度。(2)结构效度: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的量表,包括7个因素36个条目,7个因素分别命名为:过去晕船症状、过去晕车症状、应对晕动的行为、平时类晕症状、晕动敏感自评、特定刺激反应、消极暗示反应。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MO=0.925,Bartlett值为26581.007,P<0.01,说明运用量表所收集的数据非常适合进行因素分析,36个条目组成的7个因素,因素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2.031%。正式量表各个因素之间及各因素与总量表存在显着相关,相关系数为0.3130.884(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935.993,df=465,?2/df=2.013,GFI=0.934,AGFI=0.905,TLI=0.969,CFI=0.977,IFI=0.977,RMSEA(90%置信区间)=0.038(0.0340.041),说明量表模型的各个适配指标度比较好,量表的理论模型和实际模型吻合比较理想。(3)效标关联效度:正式量表对新兵的调查数据,所得的量表总分与校标Graybiel晕动病症状体征表总分的校标关联效度0.730(P<0.01)。3.量表诊断价值检验:分别以5%,10%为划分点,计算量表的预测效度。按照舰艇人员10%的高敏感人员进行ROC分析,曲线下面积0.927,说明该量表在10%的划分点诊断价值较高;量表的最佳划界分13.50,预测符合率81.94%,阳性预测符合率37.00%,结合专业及编制量表目的,将量表的划界分提高为38.00,此时,量表的预测符合率为93.53%,阳性预测符合率为82.69%。按照舰艇人员5%的高敏感人员进行ROC分析,曲线下面积0.939,说明该量表在5%的划分点诊断价值较高;量表的最佳划界分20.50,量表的预测符合率87.47%,阳性预测符合率27.64%,结合专业及编制量表目的,将量表的划界分提高为51.50,此时,量表的预测符合率为95.55%,阳性预测符合率为57.57%。结论:本研究完成了海军新兵晕船病敏感性自评量表的编制工作。研究表明,海军新兵晕船病敏感性自评量表的理论模型与最终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量表结构合理,量表的信度、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量表的预测符合率较高,可运用于海军新兵晕船病敏感性的测量。
徐津,彭丽,沈兴华[9](2016)在《晕船病易感性的影响因素》文中认为晕船病就是航海运动病,是一种特定的运动病,它有运动病的一般共性,也有其独特的特征。舰船员在航海环境下,受到诱发运动病的各种刺激,达到一定强度和积累一定时间,超过了人体的生理阈值,引起机体的前庭功能紊乱和自主神经反应,就会发生晕船病。由于晕船病易感性的复杂性、多样性、易变性,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一直都没有突破性进展。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晕船病易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生理、心理、环境和行为等4个方面。一、生理因素
张东清,曾伟杰,支峭原[10](2014)在《医院船船员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征、生活质量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医院船船员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征、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对医院船122人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项目调查表、艾森克个性测量问卷(EP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在出海前3天及航行第15天进行测评。结果晕船病的发生率为83.2%;航行中船员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分显着高于出海前(t=-3.69,-4.01;P<0.01和P<0.001);航行中船员的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显着低于出海前(t=3.02,5.73,5.02,6.44,5.06;P<0.01和P<0.001);按标准回归系数绝对值大小计算,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总体健康、活力、神经质、情感职能、生理职能(t=5.418,4.608,-3.523,3.618,3.019;P<0.001和P<0.01)。结论船员自我效能感高可以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缓解由航海应激造成的心理紧张,提高生活质量。
二、影响个体晕船病发生的心理因素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个体晕船病发生的心理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某岛礁作业人员航行期间晕船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2 调查对象晕船症状与性别、进食和睡眠情况的关系 |
3 讨 论 |
(2)潜水环境暴露对职业潜水员基本认知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课题设计和研究思路 |
一、课题设计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问题与假设 |
第一部分 长期潜水环境暴露对职业潜水员基本认知能力的累积影响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第二部分 单次深潜环境暴露对职业潜水员基本认知能力的即时影响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全文结论、创新性及局限性 |
一、全文结论 |
二、创新性 |
三、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潜水环境暴露对潜水员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3)我国晕船病的调查和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晕船病发生的统计特征 |
1.1 主观因素 |
1.1.1 出海频次不同晕船病发生率不同 |
1.1.2 所处船舶位置不同晕船病发生率不同 |
1.1.3 机体因素影响晕船病发生率 |
1.1.4 中医体质影响晕船病发生率 |
1.1.5 精神因素影响晕船病发生率 |
1.2 客观因素 |
1.2.1 性别影响晕船病发生率 |
1.2.2 海况影响晕船病发生率 |
1.2.3 船舶环境影响晕船病发生率 |
2 晕船病的防治 |
2.1 适应性训练 |
2.2 药物防治 |
2.3 其他措施 |
2.3.1 中医手法 |
2.3.2 心理保障 |
3 结语 |
(4)海军舰艇部队官兵晕船与晕车情况及其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海军舰艇部队官兵过去近10年晕车程度和过去近3年晕船总体情况 |
2.2 海军舰艇部队官兵过去近10年乘车晕车与乘船晕船症状频次总分均数的配对t检验分析 |
2.3 用Greybiel运动症状量表测得的过去近3年 |
2.4 过去近10年晕车与晕船各个症状频次得分及总分之间的相关分析 |
3 讨论 |
3.1 晕船病的普遍性 |
3.2 晕车与晕船反应的差异性 |
3.3 晕车与晕船症状的关联性 |
3.4 晕车与晕船反应的相关性 |
(6)从脾胃论治晕动病的止晕协定方疗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晕动病发病机制及易感性研究进展 |
1 引言 |
2 晕动病的发病机制 |
2.1 感觉冲突学说 |
2.2 基因遗传学说 |
2.3 内分泌激素释放学说 |
2.4 前庭记忆学说 |
3 影响晕动病易感性的因素 |
3.1 前庭功能 |
3.2 胃肠道输入信号 |
3.3 遗传特性 |
3.4 性别和年龄 |
3.5 其他因素 |
4 晕动病易感性相关研究 |
5 小结 |
综述二 晕动病防治研究进展 |
1 药物防治 |
1.1 单体化学药 |
1.2 中药复方制剂及单味药 |
2 非药物措施 |
2.1 穴位治疗 |
2.2 习服训练 |
2.3 行为对策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晕动病的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
1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文献检索和筛选 |
1.3 文献纳入标准 |
1.4 文献排除标准 |
1.5 文献筛选方法 |
1.6 文献提取 |
1.7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频数统计结果 |
2.3 聚类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晕动病常用药物及病机的阐释 |
3.2 晕动病用药规律探讨 |
第三部分 理论研究 从脾胃论治晕动病的理论研究 |
1 晕动病从脾胃论治的理论基础 |
1.1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
1.2 脾为生痰之源,主运化水湿 |
1.3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
2 从脾胃论治晕动病符合临床防治思路 |
2.1 健脾益气 |
2.2 燥湿化痰 |
2.3 降逆止呕 |
3 脾胃与胰腺分泌功能相关性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临床研究 长航舰员中医体质与晕动病易感性关系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采集时间 |
2 研究方法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研究内容 |
2.4 一般资料调查 |
2.5 中医体质量表 |
2.6 修改版晕动病易感性调查问卷 |
2.7 晕船病调查问卷 |
2.8 质量控制 |
2.9 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长航舰员中医体质类型调查结果 |
3.3 长航舰员晕动病易感性调查结果 |
3.4 长航舰员晕船程度调查结果 |
3.5 长航舰员中医体质与晕动病易感性的相关性 |
3.6 长航舰员中医体质与晕船程度的相关性 |
3.7 长航舰员晕船程度与晕动病易感性的相关性 |
3.8 不同体质、不同晕动病易感性情况下长航舰员晕船程度的比较 |
4 讨论 |
4.1 长航舰员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 |
4.2 长航舰员晕动病易感性的分布情况 |
4.3 长航舰员晕船程度的分布情况 |
4.4 长航舰员晕动病易感性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 |
4.5 长航舰员晕船程度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
4.6 长航舰员晕动病易感性与晕船程度的相关性 |
4.7 不同体质、不同晕动病易感性情况下长航舰员晕船程度的比较 |
4.8 脾胃与晕动病易感体质的相关性 |
4.9 晕动病易感体质的中医调护 |
第五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一 止晕协定方抗晕动作用药效评价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2 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 |
1.3 实验方法及步骤 |
2 结果 |
2.1 行为学指标变化 |
2.2 神经递质指标检测 |
3 讨论 |
3.1 止晕协定方对晕动病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3.2 止晕协定方对晕动病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 |
实验研究二 止晕协定方的化学成分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1.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研究三 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相结合探讨止晕协定方防治晕动病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2 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 |
1.3 实验方法及步骤 |
2 结果 |
2.1 六组大鼠之间血清代谢组学结果 |
2.2 止晕协定方潜在活性成分数据库 |
2.3 止晕协定方潜在活性成分靶标的鉴别 |
2.4 成分-靶标网络的构建 |
2.5 成分-靶标-代谢物网络的构建 |
3 讨论 |
实验研究四 止晕协定方对晕动病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2 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 |
1.3 实验方法及步骤 |
2 结果 |
2.1 各组大鼠血清INS含量 |
2.2 各组大鼠血清PG含量 |
2.3 各组大鼠血清EPI含量 |
2.4 各组大鼠血清LEP含量 |
3 讨论 |
结语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医体质量表 |
附录2 修改版晕动病易感性调查问卷 |
附录3 晕船病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海军新兵晕船病敏感性自评量表的编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概述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部分 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量表编制的主要步骤 |
第三部分 结果 |
一、预试验的分析结果 |
二、大样本测试的分析结果 |
三、正式量表的验证分析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量表编制的特点分析 |
二、量表编制的质量分析 |
三、量表诊断价值的评价 |
四、本研究的创新性、不足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五部分 结论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10)医院船船员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征、生活质量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对象 |
1. 2 方法 |
1.2.1自行设计一般项目调查表 |
1.2.2人格特征 |
1.2.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 [4] |
1.2.4健康调查简表 (SF-36) [5] |
1.2.5施测 |
1.4统计处理 |
2 结果 |
2.1晕船病发生率 |
2. 2出海前和航行中人格特征各因子分比较 |
2. 3 出海前和航行中SF - 36 评分比较 |
2. 4航行中自我效能感与EPQ、SF - 36 各变量的相关性 |
3 讨论 |
四、影响个体晕船病发生的心理因素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岛礁作业人员航行期间晕船状况调查[J]. 滕伟强,张才云,郑宏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21(10)
- [2]潜水环境暴露对职业潜水员基本认知能力的影响[D]. 赵后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3]我国晕船病的调查和防治研究进展[J]. 姜淑芳,孟昭刚,单守勤. 海军医学杂志, 2020(02)
- [4]海军舰艇部队官兵晕船与晕车情况及其相关性分析[J]. 赵后雨,屠志浩,瞿靖芮,沈兴华. 海军医学杂志, 2020(02)
- [5]海军新兵晕船病敏感性自评量表的编制[J]. 徐津,沈兴华.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19(05)
- [6]从脾胃论治晕动病的止晕协定方疗效机制研究[D]. 张炜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7]航海特殊生理刺激对海军官兵晕船病易感性的影响[J]. 徐津,彭丽,沈兴华.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17(06)
- [8]海军新兵晕船病敏感性自评量表的编制[D]. 徐津. 第二军医大学, 2017(10)
- [9]晕船病易感性的影响因素[J]. 徐津,彭丽,沈兴华.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16(06)
- [10]医院船船员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征、生活质量的关系[J]. 张东清,曾伟杰,支峭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