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化学成分研究:两种新型三萜酯的结构测定

菊花化学成分研究:两种新型三萜酯的结构测定

一、杭白菊的化学成分研究:两个新三萜酯的结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岳细云[1](2021)在《杭白菊饮料的简述》文中提出花草茶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饮料目前发展迅速,有些国家消费量已超过可乐,成为较大的植物饮料品种。菊花茶早在多年前就推出市场,而杭白菊作为菊花茶的代表性品种已在市场上出现多年,国内也有不少相关的研究,本文以国内对杭白菊作饮料的研究作一简单综述,旨在为推出新型菊花茶饮料提供参考。

颜克如[2](2021)在《杭白菊病毒检测及不同世代脱毒苗产量品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属菊科菊属,主产于浙江省桐乡市。杭白菊主要以扦插、分株等无性繁殖方式繁殖种苗,多年的无性繁殖,使得植物病毒大量积累和快速传播,导致品种退化,影响菊花产量和品质,严重阻碍了杭白菊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主要调查桐乡的多个杭白菊基地的生产状况,对具有病毒症状的样品进行采集并检测;通过“多步分步法”进行多次茎尖剥离获得脱毒苗;开展杭白菊不同世代脱毒苗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分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杭白菊主产区病毒病的调查和采样。对杭白菊主产区浙江省桐乡市进行病毒病的调查,调查了螺蛳浜、花园里、桂花村、颜井村、庙头村、钱林村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育种基地等七个主要种植区,对具有病毒病典型症状的植株取样,每个地点采集样品20份,共计140份样品。调查结果发现七个种植区域的杭白菊发病症状相似,叶片均表现褪绿皱缩、花叶、明脉、矮化等四种典型症状。初步确认桐乡市主产区的杭白菊受到病毒病感染。2、杭白菊的病毒病检测。对表现褪绿、皱缩花叶、明脉、矮化等四种典型症状的杭白菊病叶进行电镜(TEM)观察,均在细胞质中观察到了略弯曲的线状病毒粒子和呈带状的聚集体。小RNA测序结果表明感染杭白菊病毒的序列与菊花B病毒(Chrysanthemum virus B,CVB)和菊花R病毒(Chrysanthemum virus R,CVR)核苷酸相似性均较高,分别在92.67%~100%和79.82%~98.67%之间。用已报道的10种菊花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样本中只检测到了CVB和CVR两种病毒,分别扩增出约650 bp的CVB条带和1641 bp的CVR条带,检出率均为100%,但未检测到其他8种菊花病毒病。经测序和比对发现,序列(MT890491)与CVB序列(EU499736.1)相似度最高,为91.58%,序列(MT680920)与CVR序列(MN652896)相似度最高,为97.98%。综上所述,所检测杭白菊病样均受到CVB和CVR的复合侵染。3、微流控芯片快速检测菊花B病毒方法的建立。以RT-PCR检测含CVB的样品c DNA为模板,设计了CVB-12、CVB-13、CVB-14、CVB-15和CVB-16等5个引物组合,利用微流控荧光读数仪进行恒温扩增,筛选可快速检测CVB的特异性引物。结果显示,CVB-13引物组合检出CVB的时间最短(8 min),作为微流控芯片法检测CVB的特异性引物组合;将样品c DNA用dd H2O分别进行10-1、10-2、10-3、10-4和10-5的倍比稀释,以稀释后的c DNA作为模板分别进行微流控芯片法和RT-PCR灵敏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微流控芯片法建立的CVB快速检测体系,其检测灵敏度高于RT-PCR检测法。4、不同世代脱毒杭白菊田间农艺性状和产量的测定。在2019年11月8日和2020年11月12日分别对杭白菊品种‘早小洋菊’的一代苗脱毒苗和普通苗、二代脱毒苗和普通苗的株高等田间农艺性状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显示,一代脱毒苗的株高为56.11 cm、叶面积为994.65 mm2、97个分枝数、139片花瓣、7层花瓣、单花重为1.36 g;二代脱毒苗苗的株高为47.11 cm,叶面积为950.34 mm2,83个分枝数,5层花瓣,118片花瓣,单花重为0.79 g,不同世代脱毒苗的株高、叶面积、分枝数、花瓣数、花瓣层数和单花重等农艺性状均显着优于普通苗。一代和二代脱毒苗亩产均显着高于普通苗,比普通苗分别增产67.96%和75.27%。5、不同世代脱毒杭白菊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在2019年9月和2019年11月分别对‘早小洋菊’一代脱毒苗和普通苗的Pn进行测定。在2020年9月和2020年11月分别对‘早小洋菊’二代脱毒苗和普通苗的Pn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世代的蕾期和采摘期,脱毒苗的Pn均大于普通苗。对于叶绿素相对含量,在蕾期,一代和二代脱毒苗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均显着高于普通苗,一代脱毒苗和普通苗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为41.78 SPAD和35.62 SPAD,二代脱毒苗和普通苗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为53.34 SPAD和46.48 SPAD。到采摘期,一代和二代脱毒苗叶绿素相对含量均略大于普通苗,差异不显着。6、不同世代脱毒杭白菊品质的测定。测定结果显示,一代脱毒苗的绿原酸(C16H18O9)、木犀草苷(C21H20O11)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C25H24O12)含量分别为0.50%、0.25%和0.91%,二代脱毒苗的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分别为0.48%、0.17%和0.91%,均符合《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规定。不同世代脱毒苗的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均高于普通苗,但木犀草苷含量均低于普通苗。对不同世代脱毒苗和普通苗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表明一代脱毒苗、二代脱毒苗和普通苗之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8,表明脱毒种苗与普通苗具有相同的内在质量,质量保持稳定。

翁倩[3](2021)在《蒸汽爆破对杭白菊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文中提出蒸汽爆破(简称“汽爆”)是近年来处理农副产品的新型方式,其高温高压和瞬时爆破力,可以使得产物发生酸水解、热分解等,促使产物发生物质转化,大部分汽爆处理会释放原物料难以降解的物质。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作为国家卫生部首批批准的药食同源道地药材,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其酚酸、黄酮、挥发油、多糖等是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但汽爆处理杭白菊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汽爆杭白菊,研究其酚酸、黄酮、挥发油成分的含量变化及其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进而探索汽爆处理杭白菊的优劣。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不同汽爆压力0.5-2.0 MPa,维压时间30 s-180 s和颗粒大小20目-100目对杭白菊主要活性成分酚酸、黄酮、挥发油等成分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汽爆杭白菊的较佳条件为汽爆压力1.5 MPa,维压时间90 s,原料颗粒大小60目。经过汽爆处理,杭白菊中新绿原酸(3-CQA)、绿原酸(5-CQA)、隐绿原酸(4-CQA),异绿原酸A(3,5-CQA)、异绿原酸B(4,5-CQA)、异绿原酸C(3,4-CQA),均发生转化和降解;黄酮也出现糖苷水解现象,转变成黄酮苷元;汽爆的杭白菊中酚酸、黄酮含量有所下降,导致抗氧化性有所下降;杭白菊原料在电镜观察下,汽爆后表面变得紧密光滑,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活性成分的释放也易流失;汽爆后杭白菊颜色有不同层次的加深,说明汽爆的高温高压导致不同程度的美拉德反应的发生。2.研究了汽爆对杭白菊体外消化模拟过程中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汽爆后的黄酮类化合物经过肠道消化后含量会有上升,而酚酸在肠道中减少明显。结果表明胃肠道的消化有助于黄酮和酚酸的降解;经消化过后的杭白菊抗氧化性也明显下降,这和酚酸、黄酮的降解有关。3.研究了汽爆对不同方式提取杭白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汽爆杭白菊样品气味比未汽爆时更加醇厚。经超临界、溶剂、水蒸馏方式提取杭白菊精油,汽爆后很多单萜烯类化合物减少,醇类和氧化物类化合物有所增加。汽爆的高温氧化作用,使精油气味变得更加醇厚且带有烟草气息,非常适合做烟草行业的加香。在抗氧化分析结果中显示,低浓度的比例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浓度越高,颜色会影响检测结果。

高源[4](2020)在《菊花提取物抗衰老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疏风解郁的功效。菊花是一种药食两用品,汉《神农本草经》将其归为上品,认为“久服利血气,能轻身耐老延年”。现代研究发现菊花含有黄酮、三萜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开封菊花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有关其药用价值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建立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探讨开封菊花KFC-6醇提物及黄酮有效部位对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开封菊花新资源开发提供一定帮助。方法与结果:以开封菊花KFC-6为研究对象,提取制备得到KFC-6醇提物及黄酮有效部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KFC-6醇提物及黄酮有效部位中总黄酮含量,醇提物总黄酮含量为13.49%,黄酮有效部位总黄酮含量为52.20%。将120只KM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10组:空白对照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组、KFC-6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即CL、CM、CH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00 mg/kg、400 mg/kg、800 mg/kg)、KFC-6黄酮有效部位低、中、高剂量组(即HL、HM、HH组,给药剂量分别为50 mg/kg、100 mg/kg、200 mg/kg)、芹菜素组(给药剂量为50 mg/kg)、阳性药维生素E组(即维E组,给药剂量为200 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每日于颈背部皮下注射300mg/kg D-半乳糖溶液,建立衰老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实验共6周。给药期间观察记录小鼠体征变化;末次给药前5 d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末次给药后测定各组小鼠心、肾、肝、脾脏、胸腺的脏器指数,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KFC-6醇提物及黄酮有效部位可以缩短衰老小鼠逃避潜伏期、提高小鼠对原平台位置的记忆保持能力,改善衰老导致的学习记忆能力衰退,延缓模型小鼠大脑衰老;并发现KFC-6醇提物及黄酮有效部位可以改善模型小鼠衰老体征;进一步研究发现给予衰老小鼠KFC-6醇提物及黄酮有效部位可以提高模型小鼠肾脏、肝脏、脾脏、胸腺的脏器指数,逆转衰老导致的免疫、代谢功能下降,并能改善肝脏细胞形态、缓解肝组织损伤,发挥延缓器官衰老的作用。以上结果证明KFC-6醇提物及黄酮有效部位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进一步研究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及脑、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比较衰老小鼠肝组织中Nrf2、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KFC-6醇提物、黄酮有效部位能够提高衰老小鼠血、脑、肝中内源性抗氧化酶SOD、GSH-Px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MDA的产生,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有效降低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各组织及血清中氧化应激水平,抑制慢性炎症衰老状态;进一步研究表明KFC-6醇提物能够通过促进Nrf2向胞核内转移提高Nrf2下游靶向基因蛋白HO-1和NQO1的表达,从而调节衰老小鼠氧化应激水平。结论:本研究表明KFC-6醇提物及黄酮有效部位通过提高机体内抗氧化能力改善模型小鼠的衰老体征,保护各脏器免受自由基损伤,延缓器官衰老,进而发挥抗衰老作用,深入研究发现KFC-6的抗衰老作用可能与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有关。

毛超一[5](2020)在《基于成分-药效关联的中药菊花质量标准与评价研究》文中认为中药质量评价中指标性成分的确定是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大多数中药的指标性成分与安全性、有效性关联甚少,与临床价值严重脱节,因此创新和完善中药质量评价标准的需求日益迫切。菊花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被全世界广泛应用,由于基原多、成分复杂,菊花化学成分受到生长环境、产地、种质资源、采收期等各个环节的影响。为推进以临床为导向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发展,本研究以菊花的指标性成分筛选为核心,以成分与药效关联作为突破口,开展了基于成分-药效关联的菊花质量标准与评价研究。研究目的以菊花为例,形成了基原多、成分复杂中药品种质控指标成分确定的系统研究方法,建立一种基于成分与药效关联的菊花质量控制方法,形成客观反映中药质量内涵的多层级等级评价体系,推动中药质量标准向因药制宜、效用关联的评控方向转变,保证菊花质量可控,产品优质,临床有效,为中药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研究内容综述部分,从中药质量评价研究进展,菊花的品种、分类、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传统功效与作用机理、质量评价现状等几方面进行阐述,表明菊花传统功效与抗炎作用存在较为密切的对应关系,为菊花基于药效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实验部分开展了如下研究:1.菊花代谢组学研究。采用UPLC-Q-TOF-MS液质联用系统,全面分析了菊花的代谢成分。对27个不同品种的菊花鲜品进行研究,每一品种选择3种不同花期,全面定性表征菊花化学成分组,并以峰面积作为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T-test检验等方法,寻找菊花共性指标成分,差异性指标成分,特征性指标成分。通过研究品种、采收期对成分的影响,筛选菊花稳定、可控的质量评价指标成分。建立一种准确、快速、高效的方法对菊花化学成分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2.基于化学基准和效应基准相结合的菊花质量评价指标成分筛选。基于文献研究确定抗炎作用是菊花临床的主要功效。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围绕化学成分与抗炎活性的关联,展开如下研究:2.1采用虚拟技术,对菊花中成分进行与药效相关的预测和筛选。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菊花的抗炎作用机制及可能参与的炎症通路和潜在的活性成分。采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分子对接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将菊花中主要化合物与炎症因子进行分子对接。2.2菊花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分析。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筛选菊花质量评价指标成分。采用HPLC分析法对52个菊花提取物中13个指标性成分进行分析,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热图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差分析、T-test检验等统计方法,对不同品种、不同花期、不同提取方式的菊花提取物中13种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和比较研究,筛选适宜作为菊花质量评价的代表性指标成分。2.3通过药效学实验研究,筛选潜在的活性指标成分。采用体外细胞炎症模型进行药效学实验研究,通过PCR、Elisa等分子生物技术,方差分析、T-tes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检测细胞活力,NO浓度,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iNOS、COX-2、PGE2 mRNA表达水平,评价不同品种菊花抗炎活性差异。以菊花预测和拟定的指标成分含量作为自变量,炎症因子、炎性介质指标结果作为因变量,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得分、二值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成分-药效的关联性分析,筛选菊花潜在的活性指标成分。3.建立一种基于化学成分-药效活性关联的菊花质量标准。以同类成分总量作为指标,运用一测多评法结合外标法作为菊花质量标准的测定方法。4.对市场上50批菊花进行综合性质量等级评价,并对来自49个厂家56批菊花的市场价格进行调研。运用中药饮片质量常数评价方法建立菊花等级评价标准。该标准是集形态特征和指标成分的综合性质量等级划分方法,并与生物活性关联,优于目前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菊花植物代谢组学研究,共鉴定菊花中咖啡酰基奎宁酸、黄酮、花青素、胡萝卜素、其他5大类成分,共计化合物73种。咖啡酰基奎宁酸和黄酮是菊花最主要的成分类别,菊花质量评价指标可从这两类中指认。共有代谢成分中,含量较高且品种间差异大的化合物,如咖啡酰基奎宁酸类中的4,5-DCQA等、黄酮类中的Acn等,这些成分适合作为菊花质量评价指标性成分的筛选对象。在菊花中含量较高且对菊花分类贡献度大的化合物:Lut(1),Acn等,适合作为菊花质量评价的指标性成分。其中4,5-DCQA等在大部分品种中含量较高,个别品种含量较低,适合作为菊花质量评价的定量指标性成分;3-CQA在所有样品中含量均高,且品种间差异小,适合作为菊花质量评价的定性指标性成分。菊花中含量低的代谢成分,不能代表菊花的化学特征,如1-CQA等以及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类等认为不适合作为菊花质量评价的指标。采收期对于菊花鲜品中的各主要化合物含量影响较小,鲜品中同品种不同花期的化合物含量差异远小于品种间化合物含量差异。有些化合物有望成为特定品种潜在的标识性化合物,如3-CQA可鉴别麻城本地菊等。基于化学基准和效应基准的菊花成分指标筛选,检测到菊花提取物指标性成分13个,共性成分10个。含量高且稳定,随品种、花期、提取方法都变化较小的化合物可以作为菊花定性鉴别的指标,如3-CQA。含量高且品种间存在差异,认为可以作为菊花定量鉴别的指标,如:Lut-7-O-G、Api-7-O-G、Lut-7-O-β-G、Api-7-O-6-AG。含量高且品种间离散程度大,分类贡献度大的成分,可作为菊花品质优劣、品种鉴别的评价指标,如:3,5-DCQA、4,5-DCQA、3,4-DCQA、3-CQA、Api-7-O-6-AG。含量较低,品种间差异大如 Api、Dio、5-CQA、4-CQA、Acn,且在部分品种中未能检测出的成分如:Api、Acn,认为均不适合作为菊花质量评价的指标。所以从化学基准分析认为,3-CQA、3,5-DCQA、4,5-DCQA、3,4-DQA、Lut-7-O-G、Api-7-O-G、Lut-7-O-β-G、Api-7-O-6-AG 为菊花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成分。菊花提取物的聚类情况与传统菊花分类基本一致,说明传统分类与基于化学成分的分类存在相关性。采收期对成分存在一定影响,胎菊与全菊在成分组成上基本一致,但胎菊主要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全菊。虚拟技术的指标预测和筛选表明,Lut-7-O-β-G、3,5-DCQA等与炎症靶点蛋白结合能力最强。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菊花抗炎作用参与的通路中最主要的是PTGS等。药效学实验表明,菊花提取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的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炎性介质、炎症因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不同品种菊花的抗炎药效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贡菊,特色品种#1表现出较强的炎症抑制作用,这与基于化学成分的质量评价结果一致。滁菊的抗炎作用较差,毫菊次之。菊花的活性成分对炎症因子COX-2和iNOS的调控作用最强。成分与药效关联结果表明,能够下调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化合物可能为:1,3-DCQA、3,5-DCQA、Lut-7-O-β-G。抑制炎性介质释放量的化合物可能是3,5-DCQA、4,5-DCQA、3-CQA、Api。综合以上因素认为,菊花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可能是:3,5-DCQA、4,5-DCQA、Lut-7-O-β-G、1,3-DCQA、3-CQA 等,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菊花质量评价的指标性成分。综合化学成分、活性筛选、药效关联的研究结果,最终确定基于成分-药效关联的菊花质量标准检测指标为:1,3-DCQA、3-CQA、Lut-7-O-G、3,5-DCQA、4,5-DCQA、Lut-7-O-β-G、1,5-DCQA。研究发现,1,3-DCQA 只存在于菊花水提取物中,是由1,5-DCQA经水加热回流转化而来,1,5-DCQA在菊花乙醇提取物中稳定,确定其转化是受温度影响。所以最终确定:3-CQA、Lut-7-O-G、3,5-DCQA、4,5-DCQA、Lut-7-O-β-G、1,5-DCQA 6 个指标成分作为菊花质量标准评价的指标成分。采用一测多评结合外标法,运用加和控制总量的计量方法,成功建立了一种新的菊花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测定了菊花中的6种化合物,其成分的峰面积和浓度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均符合标准,该方法简单、准确、经济、高效。该方法符合中药质量评价从单指标向多指标,从指标性成分向药效成分评控的发展方向,与2015版《中国药典》“菊花”项下含量测定标准相比:确定了 6个质控指标成分,较药典标准增加了 3个指标成分,且均与功效相关,增强了菊花质量控制的代表性和整体性;采用一测多评法结合外标法测定,运用同类别指标成分的总量作为评控指标,更加简便、经济、实用。可为药典标准的提升提供参考,为菊花的质量控制提供可行的分析手段。根据菊花等级评价结果,将市场上贡菊,杭菊,胎菊共50种菊花分为3个等级,分级结果表明等级与重量呈正相关,等级与内在指标成分含量呈正相关,等级越低,内在指标成分含量越低。该标准更加全面、准确的对菊花进行了等级评价,为中药质量等级评价体系建立提供了参考,对规范市场,提高菊花质量,引导优质优价,保证临床药效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张定里[6](2020)在《两种蒲桃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蒲桃属(Syzygium)植物是桃金娘科(Myrtaceae)家族中重要一员,大约有50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地区。蒲桃属植物具有悠久的食药两用价值,其花、种子和树皮可治疗糖尿病、痢疾和其他疾病。近年来,本课题组对多种蒲桃属植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发现了一系列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化合物类型主要涉及三萜、黄酮、漆树酸、间苯二酚、间苯三酚等,通过对部分化合物进行抗糖尿病活性筛选试验发现:漆树酸、间苯二酚、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蛋白络氨酸磷酸酶1B具有显着的抑制活性,因此,再次对两种西双版纳产的蒲桃属植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2009年以来天然产物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详细列举了具有抑制活性化合物的结构、名称、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部分化合物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糖尿病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第二章对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水竹蒲桃(Syzygium fluviatile Merr.et Perry)枝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迄今为止,未见有关水竹蒲桃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本实验综合利用各种分离手段(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中压制备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及波谱技术从该植物70%丙酮浸提物中共分离鉴定了63个单体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2个,化合物类型涉及三萜、二萜、倍半萜、间苯三酚、甾体、单宁、黄酮等,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首次从蒲桃属植物中发现二萜类化合物。通过对部分化合物进行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发现化合物1,2,3,8和9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第三章对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阔叶蒲桃(Syzygium latilimbum)枝叶部位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目前仅本研究组对阔叶蒲桃枝叶部位的石油醚萃取物进行了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阔叶蒲桃中的化学成分,我们继续对阔叶蒲桃枝叶部位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研究。综合利用各种现代分离技术及波谱方法从中分离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化合物类型主要包括三萜和酚酸,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贺媛媛[7](2020)在《药食同源产品(玛咖、葛根)产地鉴别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药食同源产品因具有促进健康和辅助治疗功能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不同地域来源的产品其品质各不相同。随着药食同源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生产者为获取更大利益,其产品的地理真实性得不到确证,因此建立科学、稳定的产地鉴别技术体系可有效促进药食同源产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以玛咖、葛根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别测定不同地域尺度、不同种植方式药食同源产品的矿质元素指纹、稳定同位素指纹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利用方差分析、T检验、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地域尺度药食同源产品产地鉴别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矿质元素指纹、稳定同位素指纹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同一地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葛根(粉葛和野葛)的鉴别效果;明确不同鉴别指标与地域、土壤、水源的相关性,筛选出用于玛咖、葛根产地鉴别的有效指标,并建立判别模型,为药食同源产品产地鉴别技术体系建立提供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技术对不同地域尺度药食同源产品产地鉴别效果不同。对于大尺度地域(不同国别)的样品,稳定同位素指纹、矿质元素指纹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鉴别效果均较好,整体正确判别率均高于95%;对于小尺度地域(不同省份)的玛咖、葛根,矿质元素指纹对其产地鉴别效果较单独使用其余两种鉴别技术的判别效果要好,其整体正确判别率均高于80%。(2)不同技术对同一地域不同种植方式药食同源产品的鉴别效果不同。三种技术对同一地域粉葛和野葛的正确判别率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96.9%)﹥矿质元素指纹(92.2%)﹥稳定同位素指纹(73.4%)。(3)土壤中的Rb、Sr、Ti、Mo和As与药食同源产品中相应指标值呈显着相关;水源中的δ2H和δ18O与药食同源产品存在相关关系,药食同源产品中δ2H和δ18O值呈现一定的纬度效应,即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4)多种技术融合对药食同源产品的产地鉴别效果显着提高,且矿质元素指纹在多种溯源技术融合中起着重要作用。

毛怡宁[8](2020)在《不同产地酸枣仁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及抗氧化活性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酸枣仁Ziziphi Spinosae Semen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功能。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患有失眠、焦虑症、心血管疾病的人不断增多,酸枣仁作为药食同源的药材,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酸枣仁广泛分布于北方低山丘陵地区,且目前多为野生,少数栽培的酸枣管理也较为粗放,因产地间生态环境差异较大,不同产地间酸枣仁的品质存在显着差异。然而目前关于产地因素对其内在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多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测定几个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而中药作为复杂的化学体系,仅靠几个指标性成分不能全面体现其品质差异。此外生物活性也为中药材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而关于产地因素对酸枣仁生物活性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产地因素对酸枣仁品质的影响仍需进行多角度、系统地阐明。基于以上思考,本课题从以下四方面展开研究:(1)采用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对酸枣仁中化学成分进行全面表征;(2)通过基于LC-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产地的酸枣仁化学成分组成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揭示酸枣仁中化学成分的地理变化规律;(3)采用ICP-MS法对不同产地酸枣仁无机元素含量差异分析,揭示产地因素对酸枣仁中无机元素分布的影响;(4)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对不同产地酸枣仁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初步探究产地因素对酸枣仁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阐明不同产地间酸枣仁的品质多样性提供基础资料;为酸枣优良品种选育、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及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运用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对酸枣仁化学成分进行全面表征:采用数据依赖性DDA-MS2采集策略获得二级碎片离子信息,对于未获得二级碎片离子信息的化合物进一步采用母离子列表PIL-MS2采集策略分析,根据标准品总结裂解规律、特征二级碎片离子结合文献对目标成分进行鉴定;基于Metwork技术及根据酸枣仁中黄酮碳苷的2种母核结构及多种小分子取代基建立的非目标成分库,对酸枣仁中的非目标化合物进行鉴定。2.基于UHPLC-LTQ-Orbitrap 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产地酸枣仁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应用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对10个不同产地酸枣仁进行质谱扫描,将数据导入SIMCA14.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信号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区分不同产地酸枣仁,并得出产地间差异标记成分。3.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不同产地酸枣仁中Na、Mg、Al、K、Ca、Mn、Fe、Cu、Zn九种无机元素进行含量测定,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4.采用DPPH法、FRAP法、ABTS法、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法对不同产地酸枣仁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比较产地间抗氧化活性差异,从活性方面初步了解产地间的品质差异。研究结果:1.建立了 UHPLC-LTQ-Orbitrap-MS技术结合多种数据采集、挖掘策略快速表征枣仁中化学成分的方法。共鉴别出58个化合物,包括36个黄酮类化合物,14个皂苷类化合物,6个三萜类化合物,2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christinin D、jujubasaponin I、jujubasaponin VI、ziziberanalicacid为首次从酸枣仁中检测到;此外通过非目标化合物挖掘策略共推测出9个新成分。2.基于UHPLC-LTQ-Orbitrap-MS代谢组学技术,建立了一种评价不同产地酸枣仁化学成分组成差异的方法。根据PCA、OPLS-DA模型,10个产地的酸枣仁样品可以得到区分,且模型稳定可靠;华北(山西、河北)、陕西、河南、东北(辽宁朝阳)地区的酸枣仁样品间具有明显差异,可良好区分,表明酸枣仁化学成分的组成具有明显的产地特征。通过OPLS-DA模型对陕西、河南、东北、华北四组酸枣仁样品分别两两组合进行分析,并根据VIP值结合t检验筛选两组间差异标志物。结果表明,陕西和河南产地间存在34个显着差异成分,在陕西和华北产地间存在26个显着差异成分,在陕西和东北之间存在15个显着差异成分,在东北和华北之间存在33个显着差异成分,在河南和华北间存在39显着差异成分。河南产区酸枣仁样品与其他产地化学成分差异显着,相比其他产区,黄酮碳苷类成分、皂苷类成分含量多较低,三萜酸类成分含量多较高。华北地区酸枣仁黄酮碳苷类成分、三萜皂苷类成分多高于陕西、东北产地,黄酮氧苷类成分、三萜酸类成分多较低。3.基于ICP-MS法测定了不同产地酸枣仁中9个无机元素Na、Mg、Al、K、Ca、Mn、Fe、Cu、Zn的含量,建立了无机元素特征图谱,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酸枣仁无机元素含量具有差异,但在组成和分布也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特征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Mg、K、Ca、Fe、Cu、Zn可能为酸枣仁的特征成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酸枣仁中无机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产地特征。4.基于ABTS法、FRAP法、DPPH法、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四种方法,测定了不同产地酸枣仁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酸枣仁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不同产地酸枣仁抗氧化能力具有一定差异,且同一产地酸枣仁在不同评价体系中抗氧化能力也具有一定差异。综合评价河北产区的酸枣仁样品在四种评价体系中抗氧化活性均较强,河南产区酸枣仁样品在四种评价体系中抗氧化活性较弱。本研究从酸枣仁有机化学成分、无机元素、抗氧化活性方面对其产地间品质多样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表征,结果表明产地因素对酸枣仁内在化学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均会产生显着影响,为酸枣仁品质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基础资料,为其规范化种植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韩星[9](2020)在《基于多成分药物代谢的菊花、秦艽、枸杞子质量控制成分筛选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中医药标准化成为了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药标准化主要是指质量标准化,而中药质量控制成分的遴选是中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中药学科的发展和国家战略问题。现行的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多以一种或几种指标成分含量的高低来评价中药质量的优劣,但很多成分既缺乏专属性,也没有生物活性,不能代表该中药的质量控制成分。而筛选中药质量控制成分的首要任务是评价化学成分与药效的相关性,只有找到与药效活性相关的化学成分,建立能体现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中药的质量。近年来研究认为,药物经口服后,并不是所有成分都能发挥药效,只有最终进入血液的成分才是发挥药效的成分。随着网络信息学的发展,网络药理学成为了阐述中药治疗作用机理的新手段。因此为了提高中药质量标准,本研究以菊花、秦艽、枸杞子为例,尝试用“化学成分-入血成分-网络靶标”的模式建立一套系统、科学、可行的中药质量控制成分遴选方法。目的建立以“化学成分-入血成分-网络靶标”模式筛选中药质量控制成分的新方法。方法1.菊花、秦艽、枸杞子化学成分分析:采用HPLC法对三种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指认,通过与对照品进行对比,初步确定药材中已知的化学成分;再用UPLC-LTQ-Orbitrap-HRMS技术,通过一级质谱数据、二级碎片离子、对照品、参考文献和数据库来鉴定三种中药中的化学成分。2.菊花、秦艽、枸杞子多成分代谢研究:本研究以大鼠为实验对象,以三种药材的水提物为实验药物,在经过灌胃处理和肠灌流处理后,分别在腹主动脉、肠系膜静脉和股静脉采集大鼠的血液样品。血液样品离心取上清液后继续用固相萃取柱处理,在相同条件下用HPLC和UPLC-LTQ-Orbitrap-HRMS技术进行检测,找到原形入血成分,并研究药物在大鼠体内不同脏器的代谢过程及结果。3.菊花、秦艽、枸杞子质量控制成分遴选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收集原形入血成分靶点和相关疾病靶点,根据拓扑参数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核心靶点,将核心靶点带入DAVID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分析,进一步找到与疾病相关的通路和在该通路上的重要靶点,将与这些重要靶点有相互作用关系的化合物筛选为质量控制成分,并阐明这些成分发挥治疗疾病作用的潜在药效机制。研究结果1.菊花经LC-MS分析共鉴定出54个化学成分,其中多为黄酮类成分;秦艽经LC-MS分析共鉴定出33个化学成分,其中多为环烯醚萜类成分;枸杞了水提物经LC-MS分析,共鉴定出33个化学成分,其中生物碱类、有机酸类及黄酮类化合物较多。2.经过对各血浆样品进行HPLC和LC-MS分析,并与水提物、空白样品进行对比,确定菊花中有14个原形入血成分,多为黄酮类化合物;秦艽中也有14原形入血成分,多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枸杞子中有20个原形入血成分。3.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确定将咖啡酸、圣草酚、木犀草素、木犀草苷、芹菜素、田蓟苷、金合欢素、芹菜素-7-O-葡萄糖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6-羟基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金合欢素-7-O-葡萄糖醛酸苷,共12个原形入血成分作为菊花的质量控制成分;将龙胆苦苷、异牡荆素、淫羊藿苷和齐墩果酸,共4个原形入血成分作为秦艽的质量控制成分;将儿茶素、绿原酸、阿魏酸、芦丁和水杨酸共5个原形入血成分作为枸杞子的质量控制成分。结论本研究分别筛选了菊花、秦艽、枸杞子中的质量控制成分,并阐明了其治疗疾病的潜在药效机制。结果证明,用“化学成分-入血成分-网络靶标”的模式建立中药质量控制成分遴选的方法简便可行,可为其他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李路路[10](2020)在《古钩藤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格木根卡萨烷型二萜成分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对古钩藤地上部分和格木根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古钩藤(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et Schult.)为萝藦科(Asclepiadaceae)白叶藤属(CryptolepisR.)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以及国外的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和越南等地。全草含有强心苷,具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解毒等功效,在民间和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痛腹痛、跌打损伤、骨折、痈疮、肿瘤、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古钩藤的药用价值高,疗效确切,但是相关报道较少,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本文采用活性指导分离的思想对古钩藤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根据其民间药用特点以及同科同属植物成分的活性报道,在细胞毒、抗炎、镇痛和肝保护等药理模型上,首先对其粗提物进行活性筛选。研究发现二氯甲烷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在肿瘤细胞毒、抗炎等方面活性较强,因而本文重点针对这两个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研究。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手段以及波谱解析方法,从古钩藤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 54个化合物:包括9个强心苷类化合物(1~9),9个C21甾体类化合物(10~18),4个萜类化合物(19~22),19个木脂素类化合物(23~41)以及13个其他类化合物(42-54)。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中有4个为新化合物:2个C21甾体类(16*,18*),2个megastigmane型化合物(19*,20*)。同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在细胞毒、抗炎、镇痛、肝保护药理模型上进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强心苷类化合物1~2,5~8以及C21甾体化合物17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0.004~8.101 μM;C21甾体化合物17在10 μM浓度下具有显着抗炎活性,对NO抑制率达到89.27%;C21甾体化合物10~12,14~15以及化合物21,22在10 μM浓度下对APAP导致的HepG2细胞损伤具有显着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格木(Erythrphleum fordii Oliver)为豆科(Leguminosae)格木属(Erythrophleum R.Br.)植物,广泛分布在中国,越南等地,具有活血化瘀的传统功效。目前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格木中含有丰富的卡萨烷型二萜,二萜酰胺和二萜酯胺,这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疟、抗炎、免疫调节、抗菌抗病毒等广泛的药理活性。本论文主要对格木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格木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9个二萜化合物,其中7个为新的卡萨烷型二萜(1~7),2个已知的克罗烷型二萜(8~9)。对从格木根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抗病毒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8和9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对流感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的IC50值为 11.11~33.33 μM。本论文对古钩藤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和格木根中卡萨烷型二萜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初步阐明了这两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特征,丰富了其结构多样性和新颖性。同时对分离得到的代谢产物进行肿瘤细胞毒等多个药理模型活性筛选,获得了多个具有细胞毒、肝保护、抗病毒以及抗炎作用的活性化合物,为两种植物的民间药用提供了初步物质基础,也为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二、杭白菊的化学成分研究:两个新三萜酯的结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杭白菊的化学成分研究:两个新三萜酯的结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杭白菊饮料的简述(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杭白菊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类分布
二杭白菊的化学成分
    (一)黄酮类化合物
    (二)三萜与甾醇类
    (三)挥发油类
    (四)脂肪酸
三杭白菊的保健功能
四杭白菊产品开发相关研究
五菊花茶前景分析

(2)杭白菊病毒检测及不同世代脱毒苗产量品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List of Abbreviations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杭白菊的资源及药理作用
        1.1 杭白菊的资源
        1.2 杭白菊的药理作用
    2 菊花主要病毒病特性
        2.1 菊花B病毒(CVB)
        2.2 菊花R病毒(CVR)
        2.3 烟草花叶病毒(TMV)
        2.4 黄瓜花叶病毒(CMV)
        2.5 番茄斑萎病毒(TSWV)
        2.6 马铃薯X病毒(PVX)
        2.7 马铃薯Y病毒(PVY)
        2.8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
        2.9 番茄不孕病毒(TAV)
        2.10 菊花褪绿斑驳类病毒(CCh MVd)
        2.11 菊花矮化类病毒(CSVd)
    3 菊花病毒检测
        3.1 分子生物学技术
        3.2 电镜检测法
        3.2.1 乙型线状病毒科(Betaflexiviridae)
        3.2.2 雀麦花叶病毒科(Bromoviridae)
        3.2.3 帚状病毒科(Virgaviridae)
        3.2.4 番茄斑萎病毒科(Tospoviridae)
        3.2.5 甲型线状病毒科(Alphaflexiviridae)
        3.2.6 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
        3.3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3.4 生物学测定
    4 菊花脱毒方法研究进展
    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桐乡杭白菊主要病毒的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植物材料
        1.1.2 试剂及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杭白菊病毒调查和病样的采集
        1.2.2 电镜观察
        1.2.3 小RNA测序鉴定
        1.2.4 RT-PCR验证和测序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桐乡市杭白菊种植区域病毒病的田间调查结果
        2.2 杭白菊田间病样的病毒电镜观察结果
        2.3 小RNA测序分析及拼接注释
        2.4 RT-PCR验证和序列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微流控芯片快速检测菊花B病毒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植物材料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引物设计
        1.2.2 微流控芯片快速检测CVB引物的筛选
        1.2.3 微流控芯片法和RT-PCR灵敏度比较
        1.2.4 微流控芯片法的检测应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流控芯片快速检测CVB引物的筛选
        2.2 微流控芯片法和RT-PCR灵敏度比较
        2.3 微流控芯片法的检测应用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不同世代脱毒杭白菊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植物材料
        1.1.2 供试试剂
        1.1.3 供试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脱毒苗的创制和扩繁
        1.2.2 脱毒种苗的田间繁育
        1.2.3 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测定
        1.2.4 光合指标的测定
        1.2.5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2.6 品质的测定
        1.2.7 指纹图谱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脱毒苗的创制和组培扩繁
        2.2 脱毒种苗的田间繁育及生产
        2.3 不同世代脱毒杭白菊田间农艺性状的差异
        2.4 不同世代脱毒杭白菊测产指标的差异
        2.5 不同世代脱毒杭白菊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2.6 不同世代脱毒杭白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2.7 不同世代脱毒杭白菊对品质的影响
        2.8 不同世代杭白菊指纹图谱的建立与相似度评价
    3 小结与讨论
总结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1.1 桐乡杭白菊主要病毒的检测与鉴定
        1.2 微流控芯片快速检测菊花B病毒方法的建立
        1.3 不同世代脱毒杭白菊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研究
    2 问题与展望
        2.1 CVB和 CVR复合致病机制的探索
        2.2 微流控芯片法快速检测多种植物病毒体系的建立
        2.3 脱毒苗使用年限的探索
参考文献
附录

(3)蒸汽爆破对杭白菊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杭白菊介绍
        1.1.1 酚酸
        1.1.2 黄酮
        1.1.3 酚酸黄酮提取
        1.1.4 挥发油
    1.2 蒸汽爆破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汽爆对杭白菊中黄酮和酚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1 仪器
        2.1.2 材料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汽爆预处理
        2.2.2 酚酸化合物的提取和检测
        2.2.3 抗氧化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汽爆对杭白菊总酚和总黄酮的影响
        2.3.2 汽爆对杭白菊抗氧化性的影响
        2.3.3 汽爆对杭白菊组织结构的影响
        2.3.4 汽爆对杭白菊颜色的影响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体外消化对杭白菊中酚酸黄酮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1.1 仪器
        3.1.2 材料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汽爆预处理
        3.2.2 人工消化液的配制
        3.2.3 体外消化
        3.2.4 HPLC检测
        3.2.5 抗氧化检测
    3.3 结果和讨论
        3.3.1 汽爆对杭白菊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影响
        3.3.2 汽爆对杭白菊中酚酸和黄酮的影响
        3.3.3 汽爆对抗氧化性的影响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爆对杭白菊挥发油组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4.1 主要仪器与试剂
        4.1.1 仪器
        4.1.2 材料与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汽爆预处理
        4.2.2 精油提取
        4.2.3 杭白菊精油成分检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杭白菊精油GC-MS分析结果
        4.3.2 杭白菊精油部分化学成分香味特征
        4.3.3 汽爆对不同提取方式精油抗氧化性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4)菊花提取物抗衰老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 衰老的研究进展
        1.1 概述
        1.2 衰老与自由基的关系
        1.3 抗衰老研究进展
    2 菊花的研究进展
        2.1 概述
        2.2 菊花化学成分
        2.3 菊花药理作用
    3 立题依据
第二章 菊花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药效学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菊花提取物的制备
        2.2 菊花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3 药品的配制
        2.4 实验动物分组、模型建立及给药
        2.5 Morris水迷宫实验
        2.6 小鼠体征及体重变化记录
        2.7 组织处理及病理切片的制备
        2.8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菊花提取物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3.2 菊花提取物对小鼠体征的影响
        3.3 菊花提取物对小鼠器官的影响
    4 讨论
        4.1 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的建立
        4.2 菊花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4.3 菊花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体征及器官的影响
第三章 菊花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作用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仪器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菊花提取物的制备
        2.2 药品的配制
        2.3 实验动物分组、模型建立及给药
        2.4 血清及组织处理
        2.5 抗氧化指标测定
        2.6 炎症因子测定
        2.7 小鼠肝组织中Nrf2、HO-1、NQO1 蛋白表达的测定
        2.8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菊花提取物对小鼠血清及脑、肝组织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2 菊花提取物对小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3.3 菊花提取物对小鼠肝组织中Nrf2、HO-1、NQO1 表达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菊花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机体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2 菊花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4.3 菊花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肝组织中Nrf2、HO-1、NQO1 含量的影响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5)基于成分-药效关联的中药菊花质量标准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菊花的研究概况
        1 菊花品种及分类
        参考文献
        2 菊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 菊花药理作用研宄进展
        参考文献
        4 菊花传统功效与作用机理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菊花质量标准评价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菊花植物代谢组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化学基准的菊花质量评价指标筛选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第四章 基于成分与药效关联的中药菊花质量评价指标筛选
    一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菊花质量评价指标筛选
    二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菊花质量评价指标筛选
        参考文献
    三 菊花抗炎药效学实验研究
    四 基于药效-成分关联的中药菊花质量评价指标筛选
    五 基于成分-药效关联的中药菊花质量评价指标成分确定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成分-药效关联的中药菊花质量标准研究
    1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结论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菊花的等级评价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
    一 全文结论
    二 创新点
    三 不足与展望
致谢

(6)两种蒲桃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图
第1章 天然产物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1.3 天然产物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
        1.3.1 三萜类化合物
        1.3.2 其他萜类化合物
        1.3.3 黄酮类化合物
        1.3.4 酚酸类化合物
        1.3.5 其他类型化合物
    1.4 结语
第2章 水竹蒲桃化学成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2.2.1.1 实验仪器
        2.2.1.2 试剂与材料
        2.2.1.3 植物来源
        2.2.2 实验过程
        2.2.2.1 技术路线
        2.2.2.2 提取分离
        2.2.2.2.1 石油醚萃取物的分离纯化
        2.2.2.2.2 醋酸乙酯萃取物的分离纯化
        2.2.2.3 化合物结构鉴定
        2.2.2.4 新化合物的理化常数
        2.2.2.5 部分化合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
        2.2.2.5.1 实验原理
        2.2.2.5.2 实验试剂
        2.2.2.5.3 实验方法
        2.2.2.5.4 实验结果
    2.3 结果与讨论
第3章 阔叶蒲桃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器材、试剂与植物来源
        3.2.1.1 实验器材
        3.2.1.2 实验试剂
        3.2.1.3 植物来源
        3.2.2 实验过程
        3.2.2.1 技术路线
        3.2.2.2 提取分离
        3.2.2.3 化合物结构鉴定
    3.3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新化合物的波谱数据
研究成果
致谢

(7)药食同源产品(玛咖、葛根)产地鉴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发展现状
        1.1.1 玛咖产业发展现状
        1.1.2 葛根产业发展现状
    1.2 药食同源产品产地鉴别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1.2.1 矿质元素指纹分析技术
        1.2.2 稳定同位素指纹分析技术
        1.2.3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1.2.4 其他分析技术
        1.2.5 多种技术融合在药食同源产品产地鉴别中的应用
    1.3 小结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矿质元素指纹的药食同源产品产地鉴别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分析
        2.2.1 矿质元素指纹对不同地域尺度玛咖产地鉴别
        2.2.2 矿质元素指纹对粉葛产地鉴别
        2.2.3 矿质元素指纹对野葛产地鉴别
        2.2.4 矿质元素指纹对同一地域粉葛和野葛的鉴别
        2.2.5 土壤对葛根矿质元素指纹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矿质元素指纹对不同地域尺度药食同源产品产地鉴别
        2.3.2 矿质元素指纹对不同种植方式药食同源产品鉴别
        2.3.3 土壤对药食同源产品矿质元素指纹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稳定同位素指纹的药食同源产品产地鉴别
    3.1 材料和方法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稳定同位素指纹对不同地域尺度玛咖产地鉴别
        3.2.2 稳定同位素指纹对粉葛产地鉴别
        3.2.3 稳定同位素指纹对野葛产地鉴别
        3.2.4 稳定同位素指纹对同一地域粉葛和野葛的鉴别
        3.2.5 水对葛根稳定氢、氧同位素指纹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稳定同位素指纹对不同地域尺度药食同源产品产地鉴别
        3.3.2 稳定同位素指纹对不同种植方式药食同源产品鉴别
        3.3.3 水源对药食同源产品稳定同位素指纹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药食同源产品产地鉴别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不同地域尺度玛咖产地鉴别
        4.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粉葛产地鉴别
        4.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野葛产地鉴别
        4.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同一地域粉葛和野葛的鉴别
    4.3 讨论
        4.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不同地域尺度药食同源产品产地鉴别
        4.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不同种植方式的药食同源产品鉴别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多种技术融合的药食同源产品产地鉴别
    5.1 基于多种技术融合的小尺度地域玛咖产地鉴别
    5.2 基于多种技术融合的粉葛产地鉴别
    5.3 基于多种技术融合的野葛产地鉴别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不同产地酸枣仁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及抗氧化活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酸枣仁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二、酸枣仁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三、不同产地酸枣仁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四、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酸枣仁中化学成分UHPLC-LTQ-Orbitrap MS的快速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附表
    第二章 基于UHPLC-LTQ-Orbitrap MS代谢组学的不同产地酸枣仁化学成分差异性比较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不同产地酸枣仁中无机元素含量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不同产地酸枣仁抗氧化活性评价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基于多成分药物代谢的菊花、秦艽、枸杞子质量控制成分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菊花、秦艽、枸杞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 菊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 秦艽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3. 枸杞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第二节 菊花、秦艽、枸杞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菊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 秦艽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 枸杞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第三节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1. HPLC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 LC-MS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3. 一测多评法(QAMS)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4. 血清药物化学和质量标志物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5. 中药质量控制成分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四节 药物代谢研究进展
    第五节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部分
    第一章 水提物及代谢成分HPLC分析
        第一节 菊花水提物及代谢成分HPLC分析
        第二节 秦艽水提物及代谢成分HPLC分析
        第三节 枸杞子水提物及代谢成分HPLC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水提物及代谢成分LC-MS分析
        第一节 菊花水提物及代谢成分LC-MS分析
        第二节 秦艽水提物及代谢成分LC-MS分析
        第三节 枸杞子水提物及代谢成分LC-MS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质量控制成分遴选与潜在药效机制研究
        第一节 菊花质量控制成分遴选与潜在药效机制研究
        第二节 秦艽质量控制成分遴选与潜在药效机制研究
        第三节 枸杞子质量控制成分遴选与潜在药效机制研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古钩藤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格木根卡萨烷型二萜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古钩藤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
    第一节 萝蘼科甾类成分的研究进展(综述)
    第二节 古钩藤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一、前言
        二、研究结果
        三、新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四、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五、实验部分
    第三节 药理活性筛选
    第四节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格木根中卡萨烷型二萜成分的研究
    第一节 格木根中卡萨烷型二萜成分的研究
        一、前言
        二、研究结果
        三、新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四、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五、实验部分
    第二节 药理活性筛选
    第三节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古钩藤中新化合物图谱
附图 格木中新化合物图谱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四、杭白菊的化学成分研究:两个新三萜酯的结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杭白菊饮料的简述[J]. 岳细云. 广东茶业, 2021(03)
  • [2]杭白菊病毒检测及不同世代脱毒苗产量品质的研究[D]. 颜克如. 浙江大学, 2021(01)
  • [3]蒸汽爆破对杭白菊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D]. 翁倩. 浙江科技学院, 2021(01)
  • [4]菊花提取物抗衰老作用研究[D]. 高源. 河南大学, 2020(02)
  • [5]基于成分-药效关联的中药菊花质量标准与评价研究[D]. 毛超一.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6]两种蒲桃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D]. 张定里.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药食同源产品(玛咖、葛根)产地鉴别技术研究[D]. 贺媛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8]不同产地酸枣仁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及抗氧化活性比较[D]. 毛怡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基于多成分药物代谢的菊花、秦艽、枸杞子质量控制成分筛选研究[D]. 韩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古钩藤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格木根卡萨烷型二萜成分的研究[D]. 李路路.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标签:;  ;  ;  

菊花化学成分研究:两种新型三萜酯的结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