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里光注射液的标准规格和生产操作规程(论文文献综述)
陈进军,王建华,周景明[1](2001)在《改良千里光注射液的体内外抗菌作用及安全性》文中研究说明分别用 3种不同浓度乙醇进行醇提水沉法渗漉 ,制备了千里光原液。然后经高浓度乙醇法除去蛋白质、醇溶液调p H值法除去鞣质以及乙醚脱色等步骤进行除杂脱色 ,制备改良千里光注射液。对改良千里光注射液进行安全性检验、体外抑菌和体内抗感染试验 ,结果表明 ,用 78%乙醇提取、制备的改良千里光注射液对肠炎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体内抗感染作用显著 ,而且具有很好的澄明度和安全性
卢李倩[2](2019)在《基于PLGA-PEG-PLGA原位凝胶的千里光滴眼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制了一种具有反向热敏性能的中药千里光原位凝胶滴眼剂,拟定了处方及生产工艺,并在对传统千里光滴眼剂质量标准进行升级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制剂的质量标准草案。建立了同时测定千里光药材中绿原酸和金丝桃苷的HPLC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考察。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线性关系以及加样回收实验均符合方法学要求。所建立的色谱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准确、灵敏度较高。该方法既可以用于千里光药材中指标成分的测定,也为千里光相关制剂的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参考。以绿原酸和金丝桃苷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目前千里光制剂常用千里光药材的主要产地贵州、浙江、广西、广东、湖北所产千里光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千里光药材有效成分(绿原酸和金丝桃苷)含量差别较大,含量大小顺序为浙江产千里光>广东产千里光>贵州产千里光>广西产千里光>湖北产千里光。采用水提醇沉法对中药千里光中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进行工艺优化。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以及物料比为影响因素,用正交法进行水提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水提工艺为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5h、物料比为1:15,有效成分最佳提取率为0.256%。以乙醇浓度、药液密度以及静置时间为因素,用Design-Expert中的响应面设计进行醇沉工艺研究,最佳醇沉工艺为乙醇浓度为90%、药液密度为1.08、静置时间为6h,有效成分最佳总保留率为0.272%。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了PLGA-PEG-PLGA三嵌段聚合物,对合成的PLGA-PEG-PLGA进行性质表征,包括相转变温度的测定、FT-IR测定、GPC测定以及1H-NMR等。以千里光提取液为原料,确定制剂处方组成,制备千里光原位凝胶滴眼剂。对滴眼剂进行胶凝温度测定、有效成分鉴别、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此外,对滴眼剂的pH值、渗透压及澄明度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均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滴眼剂对家兔无眼部刺激性,达到眼部用药要求。本文研制的千里光原位凝胶滴眼剂在室温下,为可自由流动的液体,可以用滴眼方式给药,给药后在眼部给药部位会受热胶凝,形成半固体凝胶。该制剂可以克服传统千里光滴眼剂给药后随泪液流失而导致的生物利用度低、给药量难以控制的问题,又可以避免中药眼膏剂造成的糊视现象,对其它中药滴眼剂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制剂研究过程中所进行的千里光质量标准研究,对中药千里光相关制剂的质量标准提升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陆长青[3](2014)在《千里光超微粉的制备及对仔猪促生长抗腹泻效果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比较了千里光超微粉与普通粉在粉体性质、化学成分与总成分浸出率等方面的差异,对猪场混合感染导致腹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千里光超微粉及普通粉添加于饲料中对预防仔猪腹泻效果和生产性能不同效果及其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粒度分析表明千里光超微粉的粉体粒度分布中心D50为10.19μm,90.43%的粉体集中在1.9130.20μm之间,符合超微粉碎规格。千里光普通粉粒度分布中心D50为99.69μm,70.13%的粉体集中在39.81724.44μm之间。对两种粉体堆密度及休止角的研究发现,千里光超微粉与普通粉堆密度与休止角分别为0.2464±0.0020g/cm3、48.80±0.50°,0.2844±0.0033g/cm3,53.10±1.50°,均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超微粉碎后的千里光粉体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变。(2)对千里光超微粉及普通粉化学预试及其总成分溶出度的研究表明:千里光超微粉与普通粉均含有黄酮、生物碱、鞣质、氨基酸等,不含有蒽醌、多糖等,在不同的提取条件下,千里光超微粉总浸出量均高于普通粉。表明千里光经超微粉碎后植物化学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而溶出率却明显提升。(3)对某猪场断奶仔猪致病性细菌的调查检验表明:导致仔猪腹泻的原因主要是由埃希氏菌属、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等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埃希氏菌、沙门氏菌致病性最强。(4)千里光超微粉对仔猪生产性能影响试验表明:不同量的千里光超微粉对仔猪的日增重有提高作用,使仔猪料重比降低,其中以添加0.9%千里光超微粉效果最明显;另外千里光超微粉能显著提高血清AKP、GH、IGF-I水平,但对血清GOT、GPT无显著影响。(5)千里光超微粉对仔猪混合感染性腹泻防治试验表明:添加不同量的千里光超微粉对仔猪腹泻频率、腹泻指数均有防治效果,其中以添加1.2%千里光超微粉效果最明显;千里光超微粉能显著提高血清IgG、IgA、IgM水平;一定量的千里光超微粉防治仔猪腹泻的效果优于千里光普通粉。(6)千里光超微粉防治仔猪混合感染性腹泻的可能机理是提高了仔猪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增强了仔猪体液免疫功能;千里光超微粉提高仔猪生产性能效果与增强机体代谢水平,提升机体促生长激素活力有关。
杭州中药厂,浙江省药品检验所[4](1971)在《千里光注射液的标准规格和生产操作规程》文中指出 千里光注射液标准规格本品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lls Buch..—Ham.)的全草,经提炼制成的无菌水溶液。每2毫升相当于千里光6克。 [处方]原料与用量
王燕玲[5](2018)在《肛瘘愈创洗液的研制及疗效的初步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胃肠道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且并发症多,尤以肛瘘为甚。目前,医学上对克罗恩病肛瘘并未有能将其治愈的针对性药物,而过度手术会导致各种后遗症。肛瘘愈创洗液由丹参、黄芪、地榆、千里光四味药制备而成,旨在冲洗克罗恩病肛瘘的患处,抗菌消炎,减少克罗恩病肛瘘加重与复发的几率。本课题优选肛瘘愈创洗液的制备工艺,对其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并对洗液的创面修复能力进行考察。1.制备工艺研究:肛瘘愈创洗液由水提醇沉法制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其制备工艺,以丹参素钠的含量为指标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2.质量标准研究:从定性鉴别、含量检测及洗剂的相关检查等方面对肛瘘愈创洗液进行质量标准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对洗液中的丹参、黄芪、地榆、千里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洗液中丹参素钠的含量进行测定,建立质量标准。3.稳定性试验研究:为考察肛瘘愈创洗液的稳定性,按原料药物及制剂稳定性的指导原则对三批洗液(批号20150727,20150729,20150803)的性状、定性鉴别、含量测定等方面分别进行6个月的加速试验及12个月的长期试验。4.对细菌性感染创面修复的研究:建立小鼠皮肤切割伤伴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感染模型,以肛瘘愈创洗液冲洗伤口,观察伤口收缩率,进行病理学评价,判断肛瘘愈创洗液对细菌性感染创面是否具有修复作用。5.临床观察研究:选择南京总医院普外科进行克罗恩病肛瘘手术的患者60例,进行长达一年多的临床观察,对复发情况进行比较,观察肛瘘愈创洗液的临床疗效。结果:1.制备工艺结果:经正交试验法考察可知,肛瘘愈创洗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按比例取丹参、千里光、黄芪、地榆四味中药加8倍量水浸泡过夜,煎煮三次,分别为2 h、1.5 h、1.5 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药材与浓缩液之比为1:1.5,放冷,加2.5倍量乙醇搅拌均匀,冷藏,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另取硼砂加适量水加热并搅拌溶解,加入上述药液中,搅匀,放置,滤过,滤液加甘油及适量水定容,搅匀,分装,100℃下灭菌30 min,即得。2.建立质量标准:建立了肛瘘愈创洗液中丹参、黄芪、地榆的薄层鉴别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洗液中丹参素钠含量的测定方法,每毫升含丹参以丹参素钠(C28H32O14)计,不得少于0.3mg。3.稳定性试验结果:3批肛瘘愈创洗液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条件下分别保存6个月和12个月,这期间内各指标均符合规定,说明其稳定性良好。4.对细菌性感染创面修复的研究结果:研究发现肛瘘愈创洗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感染的伤口有促进愈合的作用,使用肛瘘愈创洗液的小鼠创面收缩率较好。5.临床观察研究结果:经观察表明,肛瘘愈创洗液在临床上的药效较好,大大缩短了克罗恩肛瘘的愈合时间及复发率。因此,本课题研究的肛瘘愈创洗液的质量标准已初步建立,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感染的创面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且其临床效果也较佳,可初步判定肛瘘愈创洗液对克罗恩病肛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王杰[6](2010)在《复方氨敏虎杖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复方氨敏虎杖胶囊为研究对象,通过工艺筛选和工艺优化,获得本制剂主要原料虎杖、千里光的提取工艺及胶囊生产的最佳处方和生产工艺。首先,通过试验考察了中药虎杖和千里光的提取溶剂的浓度、溶剂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对药物的影响,从而分析筛查出虎杖和千里光的最佳提取条件,制定出其提取工艺路线,生产出合格的复方氨敏虎杖胶囊的中药原料。其次根据现有生产设备利用玻璃化温度原理对虎杖和千里光的喷雾干燥工序的工艺进行了优化,使干膏粉的质量和收率大大提高,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喷雾干燥时间,大大提高了干膏粉的出粉率。再次,对复方氨敏虎杖硬胶囊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改进,通过改变辅料及辅料添加方法等手段,使本产品的生产工艺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使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既节约能耗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今后大规模生产打下基础。最后,进行稳定性考察,通过加速稳定性试验和含量变化分析,进一步验证复方氨敏虎杖胶囊研究中处方筛选和工艺优化的可靠性。
陈萍红[7](2014)在《阿胶和肺宁颗粒的质量分析研究》文中指出中药在我国历史悠久,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疗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验证,然而如何开展深入的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是中药现代代面临着的难题。本文以阿胶及肺宁颗粒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下研究:采用柱前衍生-HPLC-UV法建立了阿胶中13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这13种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羟脯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结果表明各氨基酸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77),加样回收率为95.2%-104.4%,RSD<5.0%。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阿胶的质量控制,亦可为其他药物中氨基酸的分析提供参考。采用液液萃取法将返魂草水提物分为B01-B04四个组分,经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除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在B01和B02有交叉外,B01-B04的分段情况良好;用制备液相色谱法对B01和B02组分进行分离制备得到46个小组分(另有2个沉淀组分);利用LC-Q-TOF-MSD、LC-IT-MSD及NMR鉴定了总提物及各组分中的化学成分,且从组分中发现了更多在总提物中未检测到的成分。采用LPS诱导的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对返魂草水提物进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50 μg/mL浓度下其对NO抑制率达到35.7%,进一步对返魂草水提物中含有的15个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评价,发现3,4-二羟基苯乙醇、同型原儿茶酸、槲皮素等11个化合物表现良好的抗炎活性。在药理活性评价的基础上,以具有较好抗炎活性或含量较大的成分为指标,建立了肺宁颗粒中10种成分含量测定的HPLC-UV分析方法,在最佳条件下,10种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高、中、低浓度回收率(n=3)为95.0%-104.8%,RSD<4.3%;已将其应用于不同品种17个批次肺宁颗粒的含量测定。对结果进行t-检验,表明两个不同药材品种的制剂中高龙胆酸等5种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原儿茶酸等5种成分在两个品种肺宁颗粒中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千里光检查项阿多尼弗林碱(Adonifoline)的限量检查方法,采用HPLC-MSD法对5批来自麻叶千里光及5批单叶返魂草的肺宁颗粒中千里光碱、千里光菲林碱进行限量检查,结果表明这10个批次的肺宁颗粒中有毒成分均低于检查要求(40μg/g),千里光碱只在以单叶返魂草为原料的制剂中检测到。
张雪君[8](2010)在《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提出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为菊目(Asterales)菊科(Compositae or Asteraceae)千里光属(Senecio)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是我国应用历史悠久的常用中药之一。该植物味苦、辛,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杀虫止痒,散瘀消肿等功效。据文献报道该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和呋喃雅槛蓝型倍半萜,此外还含有黄酮类,酚酸类,挥发油和其他一些微量元素。本论文以四川产千里光为研究对象,对其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水蒸气提取法提取千里光全草中的挥发油,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共分离鉴定了23种化合物,主要为脂肪族化合物(87.48%)和芳香族化合物(10.16%)。采用常规的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制备型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实验手段对千里光地上部分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36个化合物,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1H-NMR,13C-NMR,DEPT)对纯化的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与标准品对照或与文献数据比较的基础上鉴定了其中13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G-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G-4/G-34[2-((1R,6S)-1-羟基-6-甲氧基-4-环己羰基-2-己烯)乙酸酯];G-5[2-(1-羟基-4-环己羰基-2-己烯)乙酸酯];G-6[顺-((3S,8S,10R,13R)-17-((2R,5R)-5-乙基-6-甲基庚烷-2-基)-8,10,13-三甲基-2,3,4,7,8,9,10,11,12,13,14,15,16,17-十四氢-1氢-环戊烯[α]菲-3-基)11-((2S,3S)-2,3-二甲基-3-pentyloxiran-2-基)-9-oxoundec--10-己烯酸];G-7[2-((1S,6S)-1,6-二羟基-4-环己羰基-2-己烯)乙酸酯];G-9[3,4-二羟基苯甲醛];G-10[β-谷甾醇];G-17[2-((2S,6S)-1-羟基-2,6-二甲基-4-环己酮)乙酸酯];G-23[4,4,7a-三甲基-4,5,7,7a-四氢苯并呋喃-2,6-二酮];G-27[2-((3aR,7aS)-2,2-二甲基-6-羰基-3a,6,7,7a-四氢[d][1,3]间二氧杂环戊烯-3a-基)乙酸酯;G-28[顺-12,13-二羟基-10-二十四碳烯酸];G-36[(3S,5R,8S,10R,13R)-17-((2R,E)-5-乙基-6-甲基-3-庚烯-2-基)-10,13-二甲基十六烷氢-1氢-环戊烯-[α]菲-3,5,8-三醇]。此外还采用牛津杯法对千里光的水浸膏、甲醇相、水萃液、正丁醇相、三氯甲烷相、正己烷相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浸膏除水萃液外均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浸膏除正己烷相外均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皆呈一定量效关系。本论文还对千里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为本实验研究方案的制定和顺利进行提供了借鉴。
李卓[9](2008)在《全叶千里光化学成分的研究(二)》文中认为全叶千里光为菊科(Compositae)千里光属(Senecio)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叶千里光(S.cannabifolium Less.Var.integrifolius(Koidz.)Kitam.)的全草入药,又名单叶返魂草,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ius Less.)的变种,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河北等地及朝鲜、日本、前苏联远东地区,生长于山沟林缘及湿草甸上。该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肝明目的功效,在临床被广泛用于病毒性感冒、各种炎症、眼科疾病、皮肤疾病的治疗。目前该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未见报道,我们通过溶剂法和各种色谱法(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色谱等),从全叶千里光氯仿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理化常数测定并结合文献,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酸(4-hydroxy benzeneacetic acid)、对羟基苯甲醛(4-hydroxy benzaldehydē)、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Caffe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鉴定。
代敏[10](2010)在《TCMAI对奶牛乳腺炎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TCMAI对奶牛乳腺炎耐药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临床疗效及对奶牛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肌肉刺激性和急性毒性,开展其在防治奶牛乳腺炎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分析TCMAI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TCMAI的抗菌作用机制。方法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鉴定分离于四川成都、绵阳和眉山的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纸片扩散法分析其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包括清热类、解表类、化湿类、收涩类等78味单味中药粗提物、4味中药抗菌活性部位和创新中兽药TCMAI对乳腺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保护试验和奶牛乳腺炎临床试验研究TCMAI防治奶牛乳腺炎的有效性;肌肉刺激性试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奶牛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分析研究TCMAI的安全性;生长曲线法和电子显微镜技术探讨TCMAI的抗菌作用机制。结果分离鉴定奶牛乳腺炎病原菌120株,其中15株(12.5%)对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吩和头孢噻肟敏感,14株(11.67%)中介,91株(75.83%)耐药,以对青霉素(67.21%)和链霉素(64.81%)的耐药率最高,且多数耐药菌株呈多重耐药。清热解毒药拳参、清热燥湿药黄连、解表药香薷、化湿药厚朴、收涩药诃子和其它类药物地榆对奶牛乳腺炎耐药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创新中兽药TCMAI除对受试的3株单胞菌无抑菌活性外,对其余15个种属的117株耐药菌和敏感菌均有较强的体外抑菌活性,MIC为0.26~8.17mg/ml; 0.49g/kg TCMAI肌肉注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感染小鼠有100%的保护力,并呈量效关系;4.08mg/kg TCMAI乳池灌注和肌肉注射对19头奶牛26个乳区临床型乳腺炎奶牛的头治愈率和乳区治愈率分别为89.47%和88.46%,总有效率为100%;乳区肿胀平均消除时间为2.1d。TCMAI对4只兔肌肉刺激性试验的总反应分值为8分,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小鼠的LD5o分别为1.873g/kg和0.442g/kg。亚抑菌浓度TCMAI能明显延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迟缓期,延缓其生长速度,繁殖方式异常,出现三分裂、四分裂等多种分裂方式,胞壁和胞膜损伤,胞浆内容物溶解,细胞空化死亡;亦能明显延长大肠埃希菌的迟缓期,显著减少其生长量,损伤胞膜,胞浆内容物渗漏,细胞空化死亡结论TCMAI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安全性高、毒副作小,对奶牛乳腺炎耐药菌具有极强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对临床型乳腺炎的治愈率高,能用于治疗各种耐药菌和敏感菌引起的临床型乳奶牛乳腺炎。
二、千里光注射液的标准规格和生产操作规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千里光注射液的标准规格和生产操作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千里光注射液的体内外抗菌作用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千里光 |
1.2 菌种和动物 |
1.3 改良千里光注射液制备 |
1.4 改良千里光注射液安全性检查 |
1.4.1 pH值 |
1.4.2 对红细胞的影响[4] |
1.4.3 蛋白质和鞣质的检查 |
1.4.4 澄明度检查 |
1.4.5 刺激性试验 |
1.4.6 尾静脉注射试验 |
1.5 改良千里光注射液体外抑菌和体内抗感染试验 |
1.5.1 体外抑菌试验 |
1.5.2 体内抗感染试验[5] |
2 结果 |
2.1 改良千里光注射液的理化特性 |
2.2 改良千里光注射液的安全性检查 |
2.3 改良千里光注射液的体外抑菌和体内抗感染试验 |
2.3.1 体外抑菌试验 |
2.3.2 体内抗感染试验 |
3 讨论 |
(2)基于PLGA-PEG-PLGA原位凝胶的千里光滴眼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千里光研究进展 |
1.1.1 种类 |
1.1.2 化学成分 |
1.1.3 药理作用 |
1.1.4 临床应用 |
1.1.5 总结 |
1.2 原位凝胶研究进展 |
1.2.1 特性 |
1.2.2 种类 |
1.2.3 优点 |
1.2.4 用途 |
1.2.5 临床应用 |
1.2.6 总结 |
1.3 中药滴眼剂研究进展 |
1.3.1 作用部位 |
1.3.2 作用机制 |
1.3.3 剂型及种类 |
1.3.4 优点 |
1.3.5 缺点及存在的问题 |
1.3.6 药效学 |
1.3.7 临床应用 |
1.3.8 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
1.4 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千里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
2.1 实验材料 |
2.1.1 仪器 |
2.1.2 实验试药 |
2.2 方法与结果 |
2.2.1 样品处理 |
2.2.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
2.2.3 供试品的制备 |
2.2.4 有效成分检测波长的确定 |
2.2.5 色谱条件和系统适用性 |
2.2.6 方法专属型考察 |
2.2.7 线性关系考察 |
2.2.8 精密度试验 |
2.2.9 重复性实验 |
2.2.10 检测限与定量限 |
2.2.11 稳定性考察 |
2.2.12 加样回收实验 |
2.3 千里光中绿原酸和金丝桃苷含量测定 |
2.3.1 指标成分提取单因素实验 |
2.3.2 指标成分提取工艺优化 |
2.3.3 指标成分最优提取方法 |
2.3.4 含量测定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不同产地千里光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3.1 实验材料 |
3.1.1 仪器 |
3.1.2 实验试药 |
3.2 方法与结果 |
3.2.1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
3.2.2 供试品的制备 |
3.2.3 色谱条件 |
3.2.4 线性考察 |
3.2.5 精密度试验 |
3.2.6 重复性实验 |
3.2.7 加样回收实验 |
3.3 不同产地千里光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
3.4 讨论 |
第四章 千里光水提醇沉工艺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仪器 |
4.1.2 实验试药 |
4.2 方法与结果 |
4.2.1 供试品的制备 |
4.2.2 线性考察 |
4.2.3 精密度试验 |
4.2.4 重复性实验 |
4.2.5 加样回收实验 |
4.3 水提取工艺优化 |
4.3.1 提取方法 |
4.3.2 实验设计与结果 |
4.3.3 验证试验 |
4.4 醇沉工艺 |
4.4.1 醇沉工艺的响应面设计 |
4.4.2 实验方法与提取率的测定 |
4.4.3 实验分析 |
4.4.4 验证试验 |
4.5 千里光药材提取工艺 |
4.6 讨论 |
第五章 嵌段共聚物PLGA-PEG-PLGA的合成及表征 |
5.1 实验材料 |
5.1.1 仪器 |
5.1.2 实验试药 |
5.2 PLGA-PEG-PLGA三嵌段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5.2.1 聚合物PLGA-PEG-PLGA的合成 |
5.2.2 聚合物PLGA-PEG-PLGA的表征 |
5.3 PLGA-PEG-PLGA理化性质测定 |
5.3.1 外观性状 |
5.3.2 溶解度和pH值 |
5.3.3 聚合物相转变温度的测定 |
5.4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千里光原位凝胶滴眼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考察 |
6.1 实验材料 |
6.1.1 仪器 |
6.1.2 实验试剂 |
6.2 千里光原位凝胶滴眼剂的处方研究 |
6.2.1 千里光提取工艺 |
6.2.2 千里光原位凝胶滴眼剂处方分析 |
6.3 千里光原位凝胶滴眼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
6.3.1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6.3.2 有效成分薄层鉴别 |
6.3.3 pH值测定 |
6.3.4 澄明度测定 |
6.3.5 千里光原位凝胶滴眼剂的胶凝温度测定 |
6.3.6 渗透压测定 |
6.4 千里光原位凝胶滴眼剂的眼部刺激性考察 |
6.4.1 选择动物 |
6.4.2 实验过程 |
6.4.3 Draise评分标准 |
6.4.4 实验结果 |
6.5 讨论 |
附:千里光原位凝胶滴眼剂的制备与质量标准草案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千里光超微粉的制备及对仔猪促生长抗腹泻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千里光的生物学特征及化学成分概述 |
1.1.1 千里光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别 |
1.1.2 千里光的化学成分 |
1.1.3 千里光的药理药效 |
1.1.4 千里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
1.2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研究现状 |
1.2.1 中药超微粉碎的概念 |
1.2.2 中药超微粉碎的优势 |
1.2.3 中药超微粉碎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
1.3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猪生长性能影响研究进展 |
1.3.1 中草药可能作用机理 |
1.3.2 中草药在提高猪生产性能上的研究与应用 |
1.4 中草药防治仔猪腹泻研究进展 |
1.4.1 仔猪混合感染性腹泻流行现状 |
1.4.2 中草药防治腹泻机理 |
1.4.3 中草药防治仔猪腹泻临床应用 |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 |
2 千里光超微粉粉体性质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千里光的采集 |
2.1.2 千里光超微粉制备 |
2.1.3 器械与仪器 |
2.1.4 千里光超微粉体及普通粉体粒度测定 |
2.1.5 千里光超微粉与普通粉粉体流动性测定 |
2.1.6 千里光超微粉与普通粉堆密度测定 |
2.1.7 数据处理 |
2.2 结果 |
2.2.1 千里光超微粉粉体及普通粉粒度的测定结果 |
2.3 讨论 |
2.3.1 千里光超微粉及普通粉粉体堆密度及流动性的测定 |
3 千里光成分化学预试及溶出情况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剂与仪器 |
3.1.3 千里光超微粉及普通粉植物化学预试 |
3.1.4 千里光超微粉及普通粉溶出情况研究 |
3.2 结果 |
3.2.1 分项试管预试结果 |
3.2.2 圆形滤纸层析结果 |
3.2.3 千里光超微粉及普通粉总浸出物的浸出情况 |
3.3 讨论 |
4 猪场断奶仔猪腹泻致病菌调查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 |
4.1.2 试剂与仪器 |
4.1.3 细菌分离 |
4.1.4 生化试验 |
4.1.5 动物致病性试验 |
4.2 结果 |
4.2.1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
4.2.2 培养及形态染色特征 |
4.2.3 各类菌株的生化特征 |
4.2.4 致病性试验结果 |
4.3 讨论 |
5 千里光超微粉对仔猪生产性能及腹泻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试剂盒 |
5.1.3 试验仪器及器械 |
5.1.4 试验动物 |
5.1.5 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
5.1.6 试验设计 |
5.1.7 腹泻频率及腹泻指数测定 |
5.1.8 数据处理 |
5.2 结果 |
5.2.1 各处理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5.2.2 各处理对仔猪血清指标的影响 |
5.2.3 各处理组对仔猪腹泻频率的影响 |
5.2.4 各处理组对仔猪腹泻指数的影响 |
5.2.5 各处理组对仔猪血清 IgG、IgA 和 IgM 水平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千里光超微粉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5.3.2 千里光超微粉对仔猪血清指标的影响 |
5.3.3 千里光超微粉对仔猪腹泻防控效果的影响 |
5.3.4 千里光超微粉对仔猪 IgG、IgA、IgM 的影响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5)肛瘘愈创洗液的研制及疗效的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克罗恩病的研究历史 |
1.1 克罗恩病的概述 |
1.2 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 |
1.3 克罗恩病的诊断 |
1.4 克罗恩病的病因 |
1.5 克罗恩病的治疗 |
1.6 有关克罗恩病的小结 |
2. 克罗恩肛瘘的研究历史 |
2.1 克罗恩肛瘘的概述 |
2.2 克罗恩肛瘘的临床特点 |
2.3 克罗恩病肛瘘的诊断及分类 |
2.4 克罗恩病肛瘘的治疗 |
2.5 有关克罗恩病肛痿的小结 |
3. 组方中各味中药的研究进展 |
3.1 丹参的研究历史 |
3.2 黄芪的研究历史 |
3.3 地榆的研究历史 |
3.4 千里光的研究历史 |
第二章 肛瘘愈创洗液制备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正交试验设计 |
2.2 水提醇沉法提取 |
2.3 肛瘘愈创洗液中丹参素钠的含量测定 |
2.4 正交试验结果 |
2.5 最佳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
3. 讨论 |
第三章 肛瘘愈创洗液质量标准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肛瘘愈创洗液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2.1 薄层鉴别 |
2.2 检查 |
2.3 含量测定 |
3. 讨论 |
第四章 肛瘘愈创洗液稳定性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加速试验 |
2.2 长期试验 |
3. 讨论 |
第五章 肛瘘愈创洗液对细菌性感染创面修复的影响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药物与试剂 |
1.2 动物 |
1.3 仪器 |
2. 方法 |
2.1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创面修复的影响实验 |
2.2 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创面修复的影响实验 |
2.3 对细菌性感染小鼠创面修复影响的组织学实验方案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创面修复的影响 |
3.2 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创面修复的影响 |
3.3 对细菌感染性小鼠创面修复影响的病理分析 |
4. 结论 |
5. 讨论 |
第六章 肛瘘愈创洗液的临床观察研究 |
1. 一般资料 |
2. 临床观察 |
2.1 治疗方法 |
2.2 疗效观察 |
2.3 统计学方法 |
3.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复方氨敏虎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提取浓缩技术 |
1.2.1 常用的提取方法 |
1.2.2 提取的种类和特点 |
1.2.3 提取的过程 |
1.3 中药的提取、浓缩及喷干技术 |
1.3.1 提取浓缩及喷雾干燥设备 |
1.3.2 中药提取的工艺研究 |
1.3.3 常用的中药成方制剂 |
1.3.4 中药制剂的发展方向 |
1.4 复方氨敏虎杖胶囊 |
1.4.1 复方氨敏虎杖胶囊制剂介绍 |
1.4.2 虎杖和千里光的研究进展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1.5.1 研究的内容 |
1.5.2 研究的意义 |
第2章 虎杖的提取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虎杖水提取的工艺研究 |
2.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2.3 试验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千里光的提取工艺筛选 |
3.1 引言 |
3.2 千里光水提的工艺 |
3.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3.2.3 实验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优选虎杖、千里光的喷雾干燥工艺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4.2.3 实验思路 |
4.2.4 试验的技术方案 |
4.3 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胶囊生产最佳处方和工艺的优选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产品总述 |
5.2.2 实验试剂和材料 |
5.2.3 实验仪器和设备 |
5.2.4 试验内容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复方氨敏虎杖胶囊的放大生产和稳定性考察 |
6.1 引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
6.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6.2.3 实验内容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产品全项检测结果 |
6.3.2 稳定性考察 |
6.3.3 含量稳定性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阿胶和肺宁颗粒的质量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1 绪论 |
1.1 阿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1.1 阿胶的化学成分 |
1.1.2 阿胶的药理作用 |
1.2 千里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2.1 千里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
1.2.2 千里属植物的药理作用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
2 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阿胶中13种氨基酸 |
2.1 实验仪器与试药 |
2.2 方法与结果 |
2.2.1 色谱条件 |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4 线性关系考察 |
2.2.5 稳定性试验 |
2.2.6 重复性试验 |
2.2.7 精密度试验 |
2.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2.9 定量测定 |
2.3 讨论 |
2.3.1 供试品制备方法的建立 |
2.3.2 色谱条件优化 |
2.4 本章小结 |
3 肺宁颗粒中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及抗炎活性评价 |
3.1 返魂草水提总浸膏及制备组分中主要成分的鉴定 |
3.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结果与讨论 |
3.2 返魂草水提浸膏及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评价 |
3.2.1 实验仪器与试药 |
3.2.2 实验方法 |
3.2.3 抗炎活性测定结果 |
3.3 本章小结 |
4 肺宁颗粒主要成分的定量分析及有毒成分的限量检查 |
4.1 肺宁颗粒中10种主要成分的HPLC-UV定量分析 |
4.1.1 实验仪器与试药 |
4.1.2 分析方法 |
4.1.3 结果与讨论 |
4.2 肺宁颗粒中生物碱的限量检查 |
4.2.1 实验仪器 |
4.2.2 实验材料及试剂 |
4.2.3 实验方法 |
4.2.4 结果与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8)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千里光的研究进展 |
1.1.1 理化性质分析研究 |
1.1.2 化学成分研究 |
1.1.3 药理作用 |
1.1.4 毒理研究 |
1.1.5 临床应用 |
1.1.6 其它研究 |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千里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条件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千里光抑菌作用实验 |
3.1 材料与仪器 |
3.2 方法与结果 |
3.2.1 培养基的制备 |
3.2.2 菌悬液的制备 |
3.2.3 药液的制备 |
3.2.4 体外抑菌试验 |
3.3 讨论 |
第四章 千里光化学成分的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材料与药品 |
4.1.2 仪器 |
4.2 千里光甲醇提取物的分离纯化 |
4.2.1 正己烷相的分离纯化 |
4.2.2 三氯甲烷相的分离纯化 |
4.2.3 正丁醇相的分离纯化 |
4.3 化合物结构鉴定及波谱数据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全叶千里光化学成分的研究(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英文提要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千里光属植物资源研究概况 |
1.2 千里光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3 千里光属植物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
1.4 千里光属植物的临床应用 |
1.5 千里光属植物毒理学研究概况 |
小结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
2.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10)TCMAI对奶牛乳腺炎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
2 中药是防治奶牛乳腺炎的有效方法 |
3 防治奶牛乳腺炎创新中兽药的发现及其抗菌作用机制研究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及其生化和分子鉴定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培养基 |
1.3 试剂 |
1.4 细菌鉴定卡 |
1.5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样品的采集 |
2.2 乳腺炎的检测 |
2.3 血平板的制备 |
2.4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
2.5 细菌鉴定 |
2.5.1 细菌的全自动生化鉴定 |
2.5.2 细菌的分子鉴定 |
2.5.3 芽孢杆菌的API鉴定 |
3 实验结果 |
3.1 奶牛乳腺炎发病情况 |
3.2 乳腺炎病原菌的鉴定 |
3.3 细菌鉴定方法比较分析 |
3.4 乳腺炎病原菌的种属及其分布 |
第二部分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
1 实验材料 |
1.1 药敏纸片 |
1.2 菌株 |
1.3 培养基 |
1.4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菌株的准备 |
2.2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
3 实验结果 |
第三部分 抑制奶牛乳腺炎耐药菌抗菌中药的筛选 |
1 实验材料 |
1.1 药物 |
1.2 菌株 |
1.3 培养基 |
1.4 试剂 |
1.5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中药的提取 |
2.2 提取物的定容、灭菌和保存 |
2.3 体外抑菌活性试验 |
2.4 数据统计 |
3 实验结果 |
3.1 清热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
3.1.1 清热解毒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
3.1.2 其它清热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
3.2 解表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
3.3 化湿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
3.4 收涩类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
3.5 其它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
3.6 各类中药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分析 |
3.7 4味中药抗菌活性部位的筛选 |
第四部分 TCMAI抑制奶牛乳腺炎耐药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药物 |
1.1.1 受试药 |
1.1.2 阳性药 |
1.2 菌株 |
1.2.1 体外抗菌试验菌株 |
1.2.2 体内抗菌试验菌株 |
1.3 实验动物 |
1.4 培养基 |
1.5 试剂 |
1.6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TCMAI的体外抗菌试验 |
2.2 TCMAI的体内抗菌试验 |
2.2.1 预试验 |
2.2.2 体内抗菌活性 |
2.2.3 数据统计 |
2.3 TCMAI治疗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
2.3.1 实验分组 |
2.3.2 给药方法 |
2.3.3 疗效判定 |
2.3.4 乳成分、血常规、NAG酶活及免疫球蛋白等的检测 |
2.3 5 数据统计 |
3 实验结果 |
3.1 TCMAI的体外抗菌活性 |
3.2 TCMAI的体内抗菌活性 |
3.2.1 预试验 |
3.2.2 TCMAI的体内抗菌活性 |
3.3 TCMAI治疗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
3.3.1 预试验结果 |
3.3.2 临床疗效分析 |
3.3.3 血常规分析 |
3.3.4 NAG酶活和免疫球蛋白分析 |
3.3.5 乳蛋白质含量分析 |
第五部分 TCMAI防治奶牛乳腺炎的安全性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药物 |
1.1.1 受试药 |
1.1.2 阳性药 |
1.2 实验动物 |
1.3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肌肉刺激性试验 |
2.2 TCMAI的LD_(50)测定 |
2.2.1 肌肉注射 |
2.2.2 腹腔注射 |
2.2.3 数据统计 |
2.3 TCMAI对奶牛血生化的影响 |
2.3.1 样品的采集 |
2.3.2 血生化分析 |
2.3.4 数据统计 |
2.4 TCMAI在奶中的残留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TCMAI的肌肉刺激性 |
3.2 TCMAI的急性毒性 |
3.2.1 TCMAI肌肉注射小鼠的LD_(50) |
3.2.2 TCMAI腹腔注射小鼠的LD_(50) |
3.3 TCMAI对奶牛血生化的影响 |
3.3.1 组间用药前、后的血生化比较分析 |
3.3.2 组内用药前后血生化的比较分析 |
3.4 TCMAI在奶中的残留分析 |
第六部分 TCMAI的抗菌作用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药物 |
1.1.1 受试药 |
1.1.2 阳性药 |
1.2 菌株 |
1.3 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菌种的活化 |
2.2 MIC的测定 |
2.3 TCMAI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
2.3.1 TCMAI对大肠埃希菌生长的影响 |
2.3.2 TCMAI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 |
2.4 TCMAI对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
2.4.1 电镜样品的制备 |
2.4.2 细菌超微结构的观察 |
3 实验结果 |
3.1 TCMAI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
3.1.1 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
3.1.2 TCMAI对大肠埃希菌生长的影响 |
3.1.3 TCMAI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 |
3.2 TCMAI对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
3.2.1 TCMAI对大肠埃希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
3.2.2 TCMAI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
讨论 |
1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 |
1.1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鉴定 |
1.2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
2 中药抑制奶牛乳腺炎耐药菌的筛选及创新抗菌中兽药TCMAI的发现 |
2.1 78味单味中药粗提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筛选 |
2.2 中药抗菌活性部位筛选及中药体外抗菌作用规律分析 |
2.3 创新中兽药TCMAI的发现 |
3 TCMAI防治奶牛乳腺炎的有效性评价 |
3.1 TCMAI治疗奶牛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
3.2 TCMAI对临床型乳腺炎奶牛NAG酶活及白细胞的影响 |
3.3 TCMAI对临床型乳腺炎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 |
3.4 TCMAI对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4 TCMAI防治奶牛乳腺炎的安全性评价 |
4.1 TCMAI的急性毒性及肌肉刺激性 |
4.2 TCMAI对临床型乳腺炎奶牛血生化的影响 |
4.3 TCMAI的残留分析 |
5 TCMAI的抗菌作用机制研究 |
6 TCMAI治疗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的作用机制 |
结论 |
创新与特色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
附录Ⅱ |
附录Ⅲ |
四、千里光注射液的标准规格和生产操作规程(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千里光注射液的体内外抗菌作用及安全性[J]. 陈进军,王建华,周景明. 中国兽医学报, 2001(06)
- [2]基于PLGA-PEG-PLGA原位凝胶的千里光滴眼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D]. 卢李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3]千里光超微粉的制备及对仔猪促生长抗腹泻效果研究[D]. 陆长青. 广东海洋大学, 2014(01)
- [4]千里光注射液的标准规格和生产操作规程[J]. 杭州中药厂,浙江省药品检验所. 中草药通讯, 1971(03)
- [5]肛瘘愈创洗液的研制及疗效的初步评价[D]. 王燕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6]复方氨敏虎杖工艺研究[D]. 王杰. 河北科技大学, 2010(03)
- [7]阿胶和肺宁颗粒的质量分析研究[D]. 陈萍红. 浙江大学, 2014(05)
- [8]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化学成分的研究[D]. 张雪君. 山东大学, 2010(09)
- [9]全叶千里光化学成分的研究(二)[D]. 李卓.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8(04)
- [10]TCMAI对奶牛乳腺炎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作用机制研究[D]. 代敏.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