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一、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牛志强[1](2021)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细胞免疫功能预测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评估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对AJCC分期的预测价值;2.评估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对临床病理特征的预测价值;3.评估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对细胞免疫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经胃镜+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iewertⅠ、Ⅱ、Ⅲ型),术前实验室检查资料完善并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31例。收集患者术前1周内血细胞分析中的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数、淋巴细胞数以及单核细胞数。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情况,收集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M分期、AJCC分期等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收集总T细胞水平、辅助性T细胞水平、细胞毒性T细胞水平、双阳性细胞水平、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比值、自然杀伤细胞水平、自然杀伤性T细胞水平、调节性T细胞水平以及肿瘤免疫相关因子,包括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和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等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根据公式计算出131例患者的NLR、MLR、PLR以及SIRI值。根据ROC曲线,得出NLR、MLR、PLR以及SIRI的最佳截断值。依据NLR、MLR、PLR以及SIRI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炎性指标组和低炎性指标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样本纳入量共131例,其中男性为107例,女性为24例;年龄≤60岁的患者人数为51例,年龄>60岁的患者人数为80例;吸烟患者人数为65例,不吸烟患者人数为66例;饮酒患者人数为29例,不饮酒患者人数为102例。一般资料分组对比的NLR、MLR、PLR以及SIRI值差异均无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别得出NLR、MLR、PLR以及SIRI的最佳截断值为2.46、0.25、133及1.11。根据各炎症指标的最佳截断值分为NLR≤2.46(低组)和NLR>2.46(高组),MLR≤0.25(低组)和MLR>0.25(高组),PLR≤133(低组)和PLR>133(高组),SIRI≤1.11(低组)和SIRI>1.11(高组)。在SIRI分组中,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AJCC分期差异具有意义(P<0.05)。在NLR分组中,分化程度、T分期、M分期差异具有意义(P<0.05)。在MLR和PLR分组中,各指标差异无意义(P>0.05)。使用NLR、MLR、PLR和SIRI预测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时,当状态变量为肿瘤大小时,NLR、MLR、PLR和SIR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551、0.566、0.555和0.597,SIRI相比于其他炎性指标的AUC最大。当状态变量为AJCC分期时,NLR、MLR、PLR和SIRI的AUC分别为0.559、0.618、0.581和0.620,SIRI相比于其他炎性指标的AUC最大。炎性指标评估术前细胞免疫功能统计分析结果得出:低SIRI组和高SIRI组的自然杀伤性T细胞水平、调节性T细胞水平以及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MLR组和高MLR组的自然杀伤性T细胞水平、双阳性细胞水平以及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前SIRI值相比于NLR值、PLR值、MLR值,可以更好的评估AEG患者肿瘤的大小,以及肿瘤的AJCC分期。2.术前SIRI的高低与AEG患者肿瘤的大小、T分期、N分期、AJCC分期显着相关。3.术前SIRI>1.11提示着AEG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低下并且存在早期转移可能。因此,SIRI是一种简单、便捷、可靠、低成本的可反映AEG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指标,且与其他炎性指标联合可以更好的评估机体免疫水平。

何秋瑞[2](2021)在《三烯霉素A抗胰腺癌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胰腺癌是一种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胰腺癌发病的早期,没有显着特异性症状表现。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已经发展到中晚期。所以预后极差,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接近。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升高,严重损害人民的身心健康。药物治疗是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传统化疗药物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疗效非常有限,且毒副作用较大。靶向药物比传统细胞毒性药物具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寻找新型高效低毒的胰腺癌靶向治疗药物迫在眉睫。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一种癌基因编码的转录因子,与恶性肿瘤关系非常密切。STAT3在胰腺癌中高度表达并且异常活化。异常活化的STAT3分别存在于胰腺腺泡导管化生、胰腺上皮内瘤变以及各期胰腺癌进展过程中。异常活化的STAT3可以通过调控相关蛋白的过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抗凋亡、侵袭、转移、血管新生以及免疫逃逸等,进一步促进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抑制异常活化的STAT3,上述病理进展过程均被显着抑制。总之,STAT3在胰腺癌起始和转移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阻断STAT3信号通路可以显着抑制胰腺癌发生和发展。因此,抑制STAT3异常活化是一个治疗胰腺癌有前途的策略。然而,STAT3抑制剂大多效果欠佳且均无上市。因此,发现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STAT3抑制剂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天然产物是一个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巨大宝库。为了筛选能够抑制STAT3转录活性的抗胰腺癌天然化合物,我们通过基于细胞的高通量筛选模型(胰腺癌细胞增殖实验&STAT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对本课题组天然产物化合物库进行高通量筛选,首次发现了一种能够显着抑制STAT3转录活性的抗胰腺癌天然化合物三烯霉素A(Trienomycin A,TA)。该化合物在体外具有显着抗胰腺癌的活性,但具体分子机制不明。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天然产物化合物库进行抗胰腺癌细胞增殖和STAT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高通量筛选,获得了先导化合物TA。在高通量筛选过程中,我们发现TA既可以有效抑制胰腺癌的细胞增殖,也可以显着抑制STAT3的转录活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TA与STAT3理论上可以稳定结合。SPR实验结果表明,TA及其类似物可以与STAT3有效结合,亲和力KD值在4.42μM-18.00μM之间。综合考虑,我们选择TA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抗胰腺癌活性和分子机制的研究。2.TA通过STAT3信号通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生长、迁移及侵袭。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TA显着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Transwell小室和细胞划痕实验表明,TA显着抑制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入侵。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显示,TA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而不诱导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核质分离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A显着抑制STAT3的磷酸化、核转移和下游基因的蛋白表达。3.TA通过STAT3信号通路抑制体内胰腺癌的生长。皮下荷瘤实验结果表明,TA显着抑制体内胰腺癌的生长。免疫组化实验表明,TA显着抑制肿瘤增殖相关因子Ki67和PCNA表达。H&E染色结果发现,TA对小鼠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A抑制体内STAT3的磷酸化。QPCR实验表明,TA抑制体内STAT3下游基因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结果发现,TA抑制体内STAT3下游基因的蛋白表达。4.TA抗胰腺癌的分子机制阐释及其药代动力学评价。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A显着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RNA-seq实验表明,TA显着调控癌症相关基因的差异性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TA显着性调控关键的生物学过程和异常活化的信号通路包括:JAK/STAT信号通路等。此外,药代动力学评价结果发现,TA具备一定的成药潜力,其水溶性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综上所述,天然化合物TA作为潜在治疗胰腺癌的新型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宋亚邛[3](2021)在《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联合检查对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胰腺癌在临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等特征,病人五年内生存率在5%以下。胰腺癌早期阶段缺乏特异性症状,漏诊率最高可达71%。较多病人确诊时病情已发展为中晚期,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和病死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尽早准确诊断胰腺癌,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五年内生存率可提高到46%以上。因此,尽早准确诊断胰腺癌,明确分期情况,是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的关键。近年来肿瘤标志物在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和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等在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和分期预测中受到广泛关注。单一指标检测存在局限性,联合检测能极大程度提高诊断准确率。本次研究将分析VEGF、TGF-β1、CA19-9、CA242、DKK1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胰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49例进行研究,记作病例组,另取健康者57例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所有选取对象知情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协议书,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通过对血清标本采集和处理,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比较两组血清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Logistic回归分析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分析血清VEGF、TGF-β1、CA19-9、CA242、DKK1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SPSS21.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检验标准P<0.05。结果病例组CA19-9水平(334.41±24.58)U/mL高于对照组(10.26±1.32)U/mL;VEGF水平(378.49±138.42)ng/L高于对照组(178.65±35.47)ng/L;TGF-β1水平(32.14±2.64)μg高于对照组(11.65±2.44)μg;CA242水平(221.64±26.95)U/mL高于对照组(10.69±3.96)U/mL;DKK1水平(5.12±2.16)ng/mL高于对照组(2.09±0.68)ng/mL,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RGF水平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和TNM分期相关(P<0.05);TGF-β1水平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和TNM分期相关(P<0.05);CA19-9水平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和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部位相关(P<0.05);CA242水平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和TNM分期相关(P<0.05);DKK1水平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NM分期均无关(P>0.05)。TGF-β1、VEGF、DKK1、CA242、CA19-9以及pre-1的ROC下曲线面积分别为0.909、0.896、0.785、0.847、0.895、0.951。TGF-β1、VEGF、DKK1、CA242、CA19-9以及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5.70%、81.63%、79.59%、77.55%、75.50%,95.92%;特异度分别为94.74%、96.49%、89.47%、91.23%、96.49%、94.74%;准确度分别为90.57%、89.62%、84.91%、84.91%、86.79%、95.28%。结论胰腺癌患者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同时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表达水平和胰腺癌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分期的有效依据。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对于胰腺癌的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但5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进一步提升敏感度和准确度,应用价值较高。

贾志莺[4](2021)在《双模态超声联合bFGF表达、BRAF 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评价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和探讨常规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BRAF V600E 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侵袭性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计算杨氏模量诊断阈值并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评估各相关因素对甲状腺癌侵袭性的诊断效能,为临床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风险评估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措施提供更多信息。方法:1)307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甲状腺结节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常规超声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良性结节及PTC组,对组间杨氏模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PTC是否侵及被膜和/或周围组织进一步分为两组,对组间常规超声特征及杨氏模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并应用ROC曲线计算各组间杨氏模量最佳诊断阈值。2)根据病理结果对181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组,分为有转移和无转移组以及单区域(n=1)和多区域(n≥2)淋巴结转移组,分析PTC结节超声特征及杨氏模量值与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根据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应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3)307例甲状腺结节术后标本送检bFGF检测,181例PTC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分析bFGF表达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情况与PTC侵袭性的关联,分析常规超声特征、杨氏模量值与bFGF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根据有统计学意义的各相关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应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1)307例甲状腺结节的病理结果分别是结节性甲状腺肿90例,局灶性甲状腺炎36例,PTC 181例。在PTC是否侵犯被膜和/或周围组织组间年龄及常规超声特征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年龄、结节最大径、边缘不规则、钙化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杨氏模量值(Emax、E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Emax曲线下面积为0.642,95%的置信区间为0.562-0.722,据此得到最佳诊断阈值为65.3KPa;Emean曲线下面积为0.648,95%的置信区间为0.569-0.728,据此计算最佳诊断阈值为49.0KPa。杨氏模量值Emax及Emean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PTC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ax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9,95%的置信区间为0.674-0.804,据此计算最佳诊断阈值为42.2KPa;Emea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95%的置信区间为0.649-0.781,据此计算最佳诊断阈值为35.2KPa。36例局灶性甲状腺炎与181例PTC两组常规特征及超声表现的统计学结果显示内部回声、纵横比>1、内部微钙化、边界模糊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杨氏模量值Emax及E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1例PTC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两组间杨氏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81例PTC根据其是否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其中年龄、最大径、内部钙化、被膜侵犯、Emax、Emean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累及区域数量组间仅年龄、结节最大径、内部回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统计学有意义的参数引入方程,建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76.7%,检验效能中等。3)307例标本行bFGF表达检测,结节性甲状腺肿与PTC组间、局灶性甲状腺炎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间bF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1例PTC是否侵及被膜和/或周围组织器官两组间bF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是否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组间bF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在PTC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检验效能较好。结论:1)PTC患者年龄>45岁、结节径线增加以及具有边缘不规则、内部钙化等超声特征时,发生局部侵袭性的概率增加。PTC的杨氏模量值总体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PTC伴有局部侵袭性的杨氏模量值总体高于不伴局部侵袭性者,PTC杨氏模量值不受桥本甲状腺炎背景的影响。2)PTC表现为径线增加、内部钙化、侵及相邻被膜时,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同时随着PTC结节径线增加、超声表现为非低/极低回声时,发生多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更大。年龄<45岁的病例较≥45岁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且累及多区域的可能性增加。PTC杨氏模量值越高,即结节越硬,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越高。3)本组病例bFGF表达阳性强度由高到低排序:局部侵袭性PTC>局部非侵袭性PTC>结节性甲状腺肿>局灶性甲状腺炎。而bFGF表达与PTC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无关。本组PTC病例BRAF V600E基因突变阳性率高于既往文献报道,且在是否合并局部侵袭性两组间无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最大径、边缘不规则、内部钙化、Emax、bFGF预测PTC局部侵袭性有意义,双模态超声及bFGF检测可以为临床对PTC精准评估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更多信息。

陈辉娥,姜训忠,聂鸿,李延东,周芳[5](2020)在《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并抽取某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肿瘤特异生长因子在不同疾病类型中的表达差异以及治疗后患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恶性肿瘤类型中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对恶性肿瘤进行诊断时,通过对肿瘤特异生长因子进行检测,可以对恶性肿瘤进行初步诊断,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李文红[6](2020)在《血清Cys-C、VEGF、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文中指出背景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的早期症状隐匿,常因病情延误而危及了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早期乳腺癌筛查至关重要,目前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切片进行诊断。但受瘤体大小和病理活检创伤性的影响,这两种方法的缺点也十分明显,特别是在较小肿瘤的早期诊断和肿瘤筛查中应用受限。近年来血清乳腺癌标志物检测因简便、快速、创伤小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但单项检测具有局限性,提倡有针对性的进行联合检测。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的表达水平,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早期患者Cys-C、VEGF、CA153的表达水平,探讨单项和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3例早期乳腺癌(乳腺癌组)和118例乳腺良性肿瘤(良性肿瘤组)患者;另收集同期该院女性健康体检者86例(对照组)。血清Cys-C、VEGF、CA153依次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比较三组血清Cys-C、CA153与VEGF水平的差异,分析三指标单项及联合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各组血清Cys-C、CA153与VEGF水平比较,乳腺癌组三项指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性肿瘤组血清Cys-C、CA153、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Cys-C、CA153、VEGF单项临床灵敏度依次为29.41%、26.14%、49.67%,临床特异度依次为89.83%、96.61%、86.44%,阳性预测值依次为78.95%、90.91%、82.61%,阴性预测值依次为49.53%、50.22%、56.98%,假阳性率依次为10.17%、3.39%、13.56%,假阴性率依次为70.59%、73.86%、50.33%,阳性似然比依次为2.89、7.71、3.67,阴性似然比依次为0.79、0.76、0.58,约登指数依次为0.192、0.228、0.361;VEGF+CA153、VEGF+Cys-C、CA153+Cys-C两两联合临床灵敏度依次为62.75%、64.71%、47.71%,临床特异度依次为83.90%、77.97%、86.44%,阳性预测值依次为83.48%、79.20%、82.02%,阴性预测值依次为63.46%、63.01%、56.04%,假阳性率依次16.10%、22.03%、13.56%,假阴性率依次为37.25%、35.29%、52.29%,阳性似然比依次为3.90、2.94、3.52,阴性似然比依次为0.44、0.45、0.60,约登指数依次为0.467、0.427、0.342;三项联合检测灵敏度为73.86%,特异度为75.42%,阳性预测值为79.58%,阴性预测值为68.99%,假阳性率为24.58%,假阴性率为26.14%,阳性似然比依次为3.00,阴性似然比依次为0.35,约登指数依次为0.493。3.血清Cys-C、CA153、VEGF单项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679、0.801、0.777;三项联合检测诊断早期乳腺癌的AUC为0.875。4.乳腺癌组血清Cys-C、CA153表达水平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ER、PR、HER-2、Ki67、分子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ER、PR、HER-2、Ki67、分子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CA153和VEGF三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并降低漏诊率,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程清[7](2020)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RP、VEGF、IL-6测定临床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及早期的诊断方法,多在发现时已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早在1863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就首次提出恶性肿瘤可能起源于慢性炎症这一假说,此后较多的研究发现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不仅在慢性炎症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可能也参与了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RP、VEGF、IL-6单项或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这些炎症因子与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的关系,为恶性肿瘤的及时诊断提供依据,为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提供帮助,以利改善预后,提高其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所有患者来自2017年07月至2019年07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患者共77例,为恶性肿瘤组,所有患者均为初治恶性肿瘤患者,均经病理活检及影像学确诊,均未接受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抗肿瘤治疗,按照美国AJCC临床肿瘤分期标准将其分为I期、Ⅱ期、Ⅲ期、Ⅳ期;以同期于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相匹配,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收集临床资料(包括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分期、病理类型等),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并且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RP、VEGF、IL-6水平。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预后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RP、VEGF、IL-6单项或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这些炎症因子与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的关系。结果1.恶性肿瘤组的血清CRP、VEGF、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恶性肿瘤组的血清CRP、VEGF、IL-6水平从I期到Ⅳ期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1)单项检测时,CRP、VEGF、IL-6诊断恶性肿瘤的诊断截值分别为6.68 mg/L、182.78 pg/ml、9.67 pg/mL,灵敏度分别为59%、43%、52%,特异度分别为86%、94%、92%,约登指数分别为0.42、0.37、0.44,AUC分别为0.745(95%CI为0.662-0.828)、0.668(95%CI为0.576-0.760)、0.670(95%CI为0.576-0.764);2)联合检测时,CRP+VEGF、CRP+IL-6、VEGF+IL-6、CRP+VEGF+IL-6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75%、76%、62%、82%,特异度分别为98%、94%、98%、94%,约登指数分别为0.73、0.71、0.60、0.76,AUC分别为0.818(95%CI为0.745-0.890)、0.886(95%CI为0.826-0.947)、0.782(95%CI为0.701-0.863)、0.905(95%CI为0.851-0.95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VEGF、IL-6均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VEGF、分期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RP、VEGF、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且分期越晚水平越高。2.血清CRP、VEGF、IL-6三者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较大。3.血清CRP、VEGF、IL-6均是预后的相关因素,而CRP、VEGF、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乔冠恩[8](2019)在《miR-106b-3p靶向ZNRF3调控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miR-106b-3p的表达情况,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确认miR-106b-3p的差异表达能够影响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黏附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进程。通过Target Scan以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预测及验证miR-106b-3p在ESCC调控中的靶基因。最后,深入探讨miR-106b-3p调控ESCC恶性生物学功能的机制。方法:1、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邯郸市第一医院的ESCC组织和癌旁样本3对,应用Agilent miRNAs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s;2、RT-qPCR检测差异比较大的miR-106b-3p的表达水平;3、RT-qPCR检测miR-106b-3p在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和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中的表达;MTT-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和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的增殖能力;4、将合成的miR-106b-3p mimics NC、miR-106b-3p mimics、miR-106b-3p inhibitors NC及miR-106b-3p inhibitors转染至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中,RT-qPCR检测转染效率;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106b-3p对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周期实验观察对周期分布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观察对细胞周期、迁移、侵袭及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对细胞非定向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对细胞定向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移实验观察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细胞黏附实验观察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5、构建ESCC细胞株(ECA109)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miR-106b-3p对ESCC细胞株移植瘤生长的作用;6、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ZNRF3在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和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中的表达;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转染miR-106b-3p mimics NC、miR-106b-3p mimics、miR-106b-3p inhibitors NC及miR-106b-3p inhibitors后ZNRF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Target Scan预测miR-106b-3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06b-3p的靶基因;7、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06b-3p对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1、利用Agilent miRNAs表达谱芯片筛选出62个ESCC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ESCC表达上调的miRNAs 41个,下调的miRNAs 21个;2、RT-qPCR实验结果显示miR-106b-3p在ESCC临床组织样本的表达水平要显着高于其在癌旁中的表达;3、RT-qPCR结果显示miR-106b-3p在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中的表达要显着高于其在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的表达;MTT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的增殖能力要显着高于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4、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中miR-106b-3p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中miR-106b-3p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MTT实验表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的增殖能力显着降低,而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的增殖能力显着增强;克隆形成实验验表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的克隆形成能力显着降低,而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的克隆能力显着增强;流式周期实验表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细胞阻滞在G1期,而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的G1比例显着下调,且miR-106b-3p inhibitors能够显着抑制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促进p21和p27的表达,而miR-106b-3p mimics能够显着促进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抑制p21和p27的表达;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表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的迁移能力显着降低,而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的迁移显着增强;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的侵袭能力显着降低,而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的侵袭显着增强;Western blot实验表明,miR-106b-3p inhibitors能够显着抑制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而miR-106b-3p mimics能够显着促进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细胞形态和黏附实验表明,miR-106b-3p inhibitors能够抑制ESCC细胞株对collagen I、collagen IV和fibronectin的黏附,而miR-106b-3p mimics能够增强对collagen I、collagen IV和fibronectin的黏附;Western blot实验表明,miR-106b-3p inhibitors能够显着抑制Snail、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促进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而miR-106b-3p mimics能够显着促进Snail、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抑制E-cadherin蛋白的表达;5、裸鼠移植瘤实验表明,抑制miR-106b-3p的表达能够显着抑制移植瘤的生长,而促进miR-106b-3p的表达则显着促进移植瘤的生长;6、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ZNRF3在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的表达要显着低于其在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中的表达;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ZNRF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ZNRF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显着升高;Target Scan预测ZNRF3是miR-106b-3p的潜在靶基因,且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ZNRF3是miR-106b-3p的靶基因;7、RT-qPCR结果显示抑制miR-106b-3p的表达可以显着抑制Wnt和β-catenin m RNA的表达,促进GSK3βm RNA的表达;促进miR-106b-3p的表达可以显着促进Wnt和β-catenin m RNA的表达,降低GSK3β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实验示抑制miR-106b-3p的表达可以显着抑制Wnt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上调p-GSK3β蛋白的表达;促进miR-106b-3p的表达可以显着促进Wnt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降低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论:1、miR-106b-3p在食管鳞癌临床样本中显着高表达;2、miR-106b-3p可以显着促进食管鳞癌细胞株的增殖、周期、迁移、侵袭、黏附及EMT进程;能够显着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3、miR-106b-3p能够靶向作用于ZNRF3;4、miR-106b-3p可以显着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表达。

张荣华[9](2019)在《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对胃癌诊疗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统计分析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60,HSP60)及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联合动态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病情监控、治疗指导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三组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胃癌患者(恶性肿瘤组)127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良性对照组)50例和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CEA、CA724、HSP60、TSGF水平,统计分析其在三组人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研究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724、HSP60、TSGF与胃部良、恶性疾病的相关性,综合评估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724、HSP60、TSGF水平与不同临床病理因素(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浸润胃壁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伴腹腔积液、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及治疗后)的相关性,评价CEA、CA724、HSP60、TSGF四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与各单项及部分组合检测比较诊断胃癌的价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探讨其联合动态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监控病情、治疗指导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胃癌患者血清CEA、CA724、HSP60、TSGF表达水平与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统计学有差异(均P<0.01),良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CEA、CA724、HSP60、TSGF在胃癌患者血清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肿瘤大小、浸润胃壁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伴腹腔积液、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及治疗后明显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体积越大、浸润胃壁越深血清标记物表达水平越高;胃癌中晚期组、低分化组、伴腹腔积液组、转移组、复发组及治疗前血清CEA、CA724、HSP60、TSGF水平较早期组、高分化组、无腹腔积液组、无转移组、无复发组及治疗后明显增高(均P<0.05);(3)CEA、CA724、HSP60、TSGF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分别为49.61%、54.33%、55.12%、45.67%,特异性分别为94.00%、92.00%、92.00%、90.00%,准确性分别为62.15%、64.97%、65.54%、58.19%,CEA+CA724+HSP60、CEA+CA724+TSGF、CA724+HSP60+TSGF、CEA+HSP60+TSGF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3.23%、72.44%、74.02%、70.08%,特异性分别为86.00%、84.00%、84.00%、86.00%,准确性分别为76.84%、75.71%、76.84%、74.58%;而联合检测CEA+CA724+HSP60+TSGF四项肿瘤标记物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准确性明显提高,分别为95.28%、90.96%,与各单项及部分组合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724、HSP60、TSGF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从而减少误漏诊,动态检测对监控病情发展、预判复发转移、评估疗效及预后随访等具有指导参考意义。

吴国柱[10](2018)在《瘤体周边滋养血管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分子标记物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女性乳腺癌的患病风险有全球化性加剧的态势,而我国女性乳腺癌患病趋势有自身特色,即呈现显着的农村化和年轻化[1-2]。造成的后果就是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随之增高,这不但给患者家庭造成严重影响,而且给社会同样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医务工作者一直把对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作为重点和热点领域展开研究。乳腺肿瘤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大量血管生成,导致肿瘤边缘带和肿瘤中心区域的血管分布存在异质性。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血管的异质性由肿瘤的类型和微环境决定,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基质细胞的主动调节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调节在空间、时间表达水平的不协调性导致肿瘤血管生成与生理状态下的血管生成存在显着差异[3]。以往的研究证实恶性乳腺瘤体周边区域的血流灌注强度比肿瘤中心区域显着增大,周边区域的血管分布更密集[3-4]。乳腺癌肿块生长速度快,内部血流供应不足,出现坏死区致使内部血管稀疏,血流灌注相对瘤体周边区域少。以往的研究及肿瘤治疗手段更多聚焦于肿瘤内部血管[5],而报道乳腺瘤体周边滋养动脉在良恶性肿瘤间的差异的研究并不多。恶性乳腺肿瘤生长旺盛,瘤体周边地带存在大量走行迂曲的放射状或环绕型的滋养血管,这种滋养动脉决定肿瘤生长速度的快慢和侵袭性的强弱。乳腺恶性肿瘤瘤体周边滋养动脉管径往往较粗且走形不规则,并向瘤内多个分支供应足够的血液以保障乳腺恶性肿瘤迅速生长的需求,乳腺恶性肿瘤的滋养血管是肿瘤细胞扩增和侵袭的关键因素。随着高频超声的分别率愈来愈高,超声检出直径在10mm以下的乳腺恶性结节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但这些直径较小的恶性结节在二维声像图中并不是都具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再者,乳腺的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者,内部出现坏死液化区时,超声检测瘤体内部血管提供的诊断信息有限。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常规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这时候乳腺瘤体周边滋养血管对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或许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目前鲜有文献报道超声测量所得的肿物周边滋养动脉血流频谱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分子生物学得以快速发展,医务工作者逐步认识到在乳腺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肿瘤分子标记物对监测肿瘤的侵袭性和生长性具有显着的作用。乳腺癌的重要的分子标记物有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C-erbB-2是HER2的Neu亚型)及Ki-67等,这些分子标记物在乳腺癌个体化诊断、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疗效评估中对临床医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6-7]。目前对部分乳腺恶性肿瘤,临床提出了先进行新辅助放化疗后再进行手术的方案,以上这些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情况是该疗效是否满意的直接证据[8]。但是,需要通过病理学以及免疫组化技术对组织标本观察来判断肿瘤的分子标记物表达状况,而这些组织标本必须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得。因此,如何利用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研究肿瘤在宏观影像学形态改变与乳腺肿瘤相关的分子标记物表达的关系,以此利用无创的影像学方法间接地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而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是目前国内外乳腺癌影像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有学者[9]将肿瘤血管分成三个区域:①肿瘤中心带,血管稀少,很少有分支或吻合支,存在大片无血管区,认为中心带与肿瘤坏死有关。②肿瘤外带,血管密集,窦状扩张,相互吻合成拌,提示外带是肿瘤细胞生长旺盛区。③肿瘤周围组织带,血管粗大迂曲,互相融合成片状、胚窦样。血管粗大的区域多位于肿瘤边缘,边缘区域的血管化程度有高于中心区域的趋势。以往的研究证实肿瘤内部血管与这些分子标记物阳性表达有关[10-12],但很少文献报道瘤体周边滋养血管与肿瘤分子标记物的关系。因此,如果寻找出乳腺癌和纤维腺瘤肿物周边滋养动脉血流频谱的差异,不但对对鉴别肿瘤良恶性的有价值,而且对乳腺内无血流信号显示、恶性征象不显着的微小癌以及发生坏死液化的癌灶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如果能找到肿瘤周围滋养血管与肿瘤病理学标志物之间的关联性,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就可以利用超声检查乳腺恶性瘤体周边滋养动脉观察新辅助放化疗的前后变化,利用无创的这种影像学方法就能间接地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而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正是基于以上因素考量,本文对乳腺肿瘤周围滋养血管及其与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关系展开了研究。研究内容:第一部分瘤体周围滋养动脉及超声造影肿物周缘区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乳腺瘤体周围滋养动脉的血流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物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通过对乳腺肿瘤周缘区域进行超声造影,探讨乳腺肿瘤周围区域的造影增对区分肿物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测定220个乳腺病灶瘤体周围滋养动脉的血流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对反复测量3次的滋养动脉PSV、RI所得数据进行可重复性评估,构建受试者工作曲线,得出诊断相对符合临床实际的诊断乳腺癌临界值。对其中的46个乳腺病灶周缘区行超声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周缘区造影增强强度及造影参数的差异。结果220例乳腺肿物中有97个乳腺癌病灶,肿块直径7~52 mm,平均(23.7±10.8)mm;有123个良性病灶,肿块直径9~39 mm,平均(19.5±4.8)mm。乳腺实性瘤体周围滋养动脉血流频谱的PSV、RI的3次测值ICC大于0.75。乳腺癌周围滋养动脉频谱测值的PSV和RI均比乳腺良性肿瘤的数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周边滋养动脉多呈放射状走行,而乳腺良性瘤体周边滋养动脉多呈环绕状走行,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周边滋养动脉走行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周边滋养动脉的PSV的诊断临届值为16.5 cm/,敏感度为86.60%,特异度较低,约为56.60%,84.15%的阴性预测值较为理想,阳性预测值差,61.31%;滋养动脉RI的诊断临界值为0.715,与之相对应的数值分别为91.75%、79.51%、92.38%和78.07%。对其中的46个乳腺病灶周缘区进行超声造影显示,乳腺癌周缘区多表现为高增强,而纤维腺瘤周缘区多为低增强或等增强(P<0.05);与乳腺纤维腺瘤相比,乳腺癌周缘区多为放射状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影参数的比较中,乳腺癌周缘区造影参数中的达峰时间比纤维腺瘤快,且曲线下面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测量乳腺瘤体周围滋养动脉稳定性良好,可成为二维超声诊断及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基础上的一种补充手段。乳腺肿瘤周缘区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区分有一定临床价值,也进一步印证乳腺良恶性肿瘤周围区域血管分布不同。第二部分分子标记物C-erbB-2、ki-67及VEGF的表达对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分子标记物中的C-erbB-2、ki-67及VEGF的表达情况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影响,为临床评估乳腺IDC预后及对瘤体周边滋养血管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2例行乳腺癌切除术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病灶被病理证实为乳腺IDC或IDC混合型。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122个病灶研究,分析肿瘤相关因子ER、C-erbB-2、VEGF及ki-67及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对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影响。结果122例乳腺IDC患者的年龄为年龄29~80岁,平均(52.6±11.3)岁;122个IDC病灶直径7~68mm,平均(24.0±11.6)mm,病灶直径≥20mm的有64个,<20mm的58个;C-erbB-2阳性表达者占39.3%(48/122),C-erbB-2表达阴性占总数的60.7%(74/122);组织学分级≥II级的为75个,<II级为47个;发生腋窝淋巴结者61例;ER和PR的阳性表达的病灶分别为58和54个;Ki-67阳性表达者为97例,占79.5%(97/122),Ki-67表达阴性者为25例,占总数的20.5%(25/122);VEGF阳性表达者占63.1%(77/122),VEGF表达阴性者占总数的36.9%(45/122)。C-erbB-2和Ki-67阳性表达者多数病理组织分级≥II级,也更容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P<0.05)。C-erbB-2阳性表达者,其ER和PR多数表现为阳性(P<0.05)。Ki-67和VEGF表达阳性时,肿瘤直径多数≥20 mm(P<0.005),当乳腺IDC的VEGF表达阳性时,患者多数容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分子标记物C-erbB-2、Ki-67在乳腺IDC中表达为阳性时,病灶的组织学分级多数≥Ⅱ级,而且多数出现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的情况;当C-erbB-2呈现出阳性表达时,病灶雌激素受体ER、PR大多数呈阳性表达;Ki-67及VEGF的阳性表达者,肿瘤多数往往生长迅速,大多数肿块直径≥20 mm。因此,分子标记物C-erbB-2、Ki-67、VEGF是否阳性表达影响着乳腺IDC组织学分级及向远处转移。第三部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周边滋养血管与C-erbB-2阳性表达强度分级的关系目的探讨超声检测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瘤体周边滋养动脉的PSV及RI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亚型C-erbB-2阳性表达强度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22个乳腺IDC肿物周围滋养动脉的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等参数,选取同期138个乳腺纤维腺瘤作为对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对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erbB-2表达情况,分为强阳性、阳性、弱阳性、阴性4个等级,分别用“+++”、“++”、“+”、“-”表示,分析其与瘤体周围滋养动脉PSV、RI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IDC组肿块周边滋养动脉PSV为(20.99±8.14)cm/s,RI为0.80±0.06,纤维腺瘤组病灶周边滋养动脉的PSV为(15.56±3.68)cm/s,RI为0.66±0.07,乳腺IDC组肿物周围滋养动脉的PSV及RI均高于纤维腺瘤组肿块周边滋养动脉的PSV和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IDC瘤体周边滋养动脉的PSV及RI与C-erbB-2表达强度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3和0.360),纤维腺瘤病灶周缘区域滋养动脉PSV及RI的大小与C-erbB-2阳性表达强度分级均无相关性(r值均为0.001)。结论乳腺IDC瘤体周边滋养动脉频谱形态呈高速高阻型,乳腺IDC滋养动脉的PSV和RI的高低与C-erbB-2表达强度分级有关第四部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周围滋养动脉的PSV和RI与肿瘤直径及Ki-67表达强度的关系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肿物周围区域滋养血管的PSV、RI与肿瘤直径及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表达强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37例乳腺IDC肿物直径及周围滋养动脉的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等相关参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后对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Ki-67表达情况,根据免疫组化图中显示的细胞染色数量的多少把Ki-67分成4个等级(强阳性、阳性、弱阳性和阴性),分别用“+++”、“++”、“+”和“-”表示,分析137个病灶周边滋养动脉的PSV、RI与肿块直径及Ki-67表达等级的关系。结果137例乳腺IDC肿块直径7~68mm,平均(24.0±11.6)mm,Ki-67阳性表达率81%(111/137).瘤体周边滋养动脉的RI和肿瘤直径在Ki-67的“-”组、“++”组、“+”组和“+++”组间比较结果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2和2.76,P=0.017和0.045)。随着结节直径及瘤体周边滋养血管的PSV和RI增高,Ki-67阳性表达强度分级增高,即存在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283、0.271和0.361,P值均<0.001),137个乳腺病灶直径与周边滋养动脉的PSV呈正相关(r=0.409,P<0.001),与 RI 呈正相关(r=0.361,P<0.001)。结论乳腺IDC的瘤体周边滋养血管的PSV和RI与肿瘤直径与Ki-67阳性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性。肿瘤直径的大小与乳腺癌病灶周边滋养PSV和RI的高低呈正相关性。

二、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细胞免疫功能预测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术前检验
    1.3 实验分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病理特征资料
    2.3 各个炎性指标的最佳截断值
    2.4 各个炎性指标分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5 评估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ROC曲线
    2.6 各个炎性指标分组的免疫功能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评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三烯霉素A抗胰腺癌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1.1.1 胰腺癌的概念与风险因素
        1.1.2 胰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1.1.3 胰腺癌的分类与临床分期
        1.1.4 胰腺癌的病理过程和症状
        1.1.5 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手段
    1.2 STAT3信号通路的概论
        1.2.1 STAT3经典信号通路的表述
        1.2.2 STAT3信号通路与肿瘤发展
        1.2.3 STAT3信号通路与肿瘤治疗
    1.3 STAT3 蛋白的简介
        1.3.1 STAT3蛋白结构与功能概述
        1.3.2 STAT3是抗胰腺癌潜在靶标
        1.3.3 STAT3抗肿瘤抑制剂的简介
    1.4 Trienomycin A的研究背景
        1.4.1 Trienomycin A发现与富集
        1.4.2 Trienomycin A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设计思路
        1.5.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5.2 研究策略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靶向STAT3信号通路高通量筛选及先导化合物的获得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耗材
        2.2.4 溶液配方
        2.2.5 实验方法
    2.3 结果和讨论
        2.3.1 抗胰腺癌细胞增殖高通量筛选及结果
        2.3.2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高通量筛选及结果
        2.3.3 TA与STAT3的分子对接
        2.3.4 TA与STAT3相互作用验证
    2.4 小结
第三章 Trienomycin A通过STAT3信号通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耗材
        3.2.4 溶液配方
        3.2.5 实验方法
    3.3 结果和讨论
        3.3.1 STAT3蛋白在各细胞系中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
        3.3.2 TA显着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
        3.3.3 TA显着抑制胰腺癌细胞的迁移
        3.3.4 TA显着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侵袭
        3.3.5 TA阻滞胰腺癌细胞周期而不诱导细胞凋亡
        3.3.6 TA抑制STAT3的磷酸化与核转移
        3.3.7 TA抑制STAT3下游基因的蛋白表达
    3.4 小结
第四章 Trienomycin A通过STAT3信号通路抑制体内胰腺癌的生长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耗材
        4.2.4 溶液配方
        4.2.5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TA显着抑制体内胰腺癌的生长
        4.3.2 TA抑制肿瘤增殖相关因子的表达
        4.3.3 TA对小鼠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的毒性
        4.3.4 TA抑制体内STAT3的磷酸化
        4.3.5 TA抑制体内STAT3下游基因的mRNA表达
        4.3.6 TA抑制体内STAT3下游基因的蛋白表达
    4.4 小结
第五章 Trienomycin A抗胰腺癌分子机制及其药代动力学评价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耗材
        5.2.4 溶液配方
        5.2.5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各细胞系中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
        5.3.2 TA抑制体外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
        5.3.3 TA引起胰腺癌细胞的基因差异性表达
        5.3.4 TA调控基因的GO功能分析
        5.3.5 TA调控基因的KEGG通路分析
        5.3.6 T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片与表格索引
致谢
个人简历

(3)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联合检查对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4)双模态超声联合bFGF表达、BRAF 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评价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局部侵袭性与双模态超声的相关性分析及 SWE 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技术路线图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双模态超声的相关性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双模态超声联合bFGF、BRAF V600E突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的评估价值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bFGF 表达与BRAF V600E 突变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5)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在不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
    2.2 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治疗前后表达情况变化分析
3 讨论

(6)血清Cys-C、VEGF、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乳腺癌生物标志物检测与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RP、VEGF、IL-6测定临床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血清CRP、VEGF、IL-6 水平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miR-106b-3p靶向ZNRF3调控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食管鳞癌组织中microRNAs差异表达谱的筛选及研究
    1.1 差异表达谱的筛选
        1.1.1 材料
        1.1.2 方法
        1.1.3 结果
        1.1.4 讨论
        1.1.5 结论
    1.2 食管鳞癌组织miR-106b-3p的研究
        1.2.1 材料
        1.2.2 方法
        1.2.3 结果
        1.2.4 讨论
        1.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miR-106b-3p对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2.1 对体外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结果
        2.1.4 讨论
        2.1.5 结论
    2.2 对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2.2.1 材料
        2.2.2 方法
        2.2.3 结果
        2.2.4 讨论
        2.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miR-106b-3p调控食管鳞癌分子机制研究
    3.1 miR-106b-3p的靶基因验证及二者关系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结果
        3.1.4 讨论
        3.1.5 结论
    3.2 miR-106b-3p对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3.2.1 材料
        3.2.2 方法
        3.2.3 结果
        3.2.4 讨论
        3.2.5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食管癌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致谢

(9)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对胃癌诊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仪器和耗材
    2 研究对象
    3 标本采集与前处理
    4 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测定
    5 结果判断
    6 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指标
    7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三组人群(恶性肿瘤组、良性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比较((?)±s)
    2 胃癌(恶性肿瘤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比较((?)±s)
    3 血清CEA、CA724、HSP60、TSGF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瘤体周边滋养血管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分子标记物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之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超声检查乳腺瘤体周围滋养动脉及超声造影肿物周缘区对鉴别肿物良恶性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分子标记物C-erbB-2、ki-67及VEGF的表达对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周边滋养动脉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部分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周围滋养动脉与肿瘤直径及Ki-67表达的关系
    1 资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四、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细胞免疫功能预测价值的研究[D]. 牛志强.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三烯霉素A抗胰腺癌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D]. 何秋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联合检查对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D]. 宋亚邛.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4]双模态超声联合bFGF表达、BRAF 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评价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研究[D]. 贾志莺.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5]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陈辉娥,姜训忠,聂鸿,李延东,周芳.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11)
  • [6]血清Cys-C、VEGF、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D]. 李文红.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7]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RP、VEGF、IL-6测定临床价值的研究[D]. 程清.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8]miR-106b-3p靶向ZNRF3调控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分子机制研究[D]. 乔冠恩. 苏州大学, 2019(06)
  • [9]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对胃癌诊疗的临床应用研究[D]. 张荣华. 青岛大学, 2019(03)
  • [10]瘤体周边滋养血管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分子标记物相关性研究[D]. 吴国柱. 武汉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