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S7型客货运电力机车(4)──电气线路(论文文献综述)
林立新[1](2008)在《SS7E电力机车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机车作为载运工具,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电气系统是电力机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系统正常工作才能保证机车的正常运行。当机车某一部件发生故障时,要求能迅速诊断故障部位或部件,能迅速对故障部件进行自动隔离处理或提示司乘人员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列车的安全正点运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目前SS7E电力机车只具备极少的故障诊断功能,因此,开展SS7E电力机车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国际国内电力机车及其故障诊断技术进行了综述,主要分析了日本、德国、法国以及美国和加拿大发展的高速列车及其故障诊断技术,阐述了我国电力机车在故障诊断技术方面的发展进程。阐明了电力机车故障诊断的意义。(2)对SS7E电力机车电气系统的主要部分:主电路、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SS7E电力机车主电路各部件数学模型。(3)通过对SS7E电力机车的控制电路进行详细原理研究,分析了SS7E电力机车电气系统主要部件的故障机理,推导并得到SS7E电力机车电气系统的故障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SS7E电力机车电气故障开关量检测点全集、模拟量检测点全集,以及故障诊断过程中用到的中间点全集,提出了SS7E机车故障检测系统的硬件框架。(4)研究了SS7E机车故障诊断系统的知识表示形式,推导并构建了SS7E电气故障诊断系统的规则库。提出了SS7E机车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树,构建了推理机制。通过改善匹配算法,实现了SS7E机车电气系统的专家推理及诊断。(5)详细论述了小波变换理论,研究了变流器故障检测方法,建立了变流器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SS7E电力机车变流器输出电压波形能量特征向量提取方法。针对离散数据,提出了实用的计算方法,以实现小波分析在SS7E机车上的实际应用。(6)详细研究了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SS7E机车变流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推导了SS7E电力机车变流器神经网络模型,给出了SS7E机车变流器故障诊断神经网络训练图。通过仿真试验,验证小波变换+神经网络技术用于变流器故障诊断的有效性。(7)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提出了SS7E电力机车电气故障诊断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法。针对SS7E机车变流器的故障诊断,提出将神经网络的训练与应用分别实施的方法,将训练好的网络用于车载实时诊断,解决了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方法中计算量与实时性的矛盾。论文最后指出了SS7E电力机车电气故障诊断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我国电力机车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
吴首蓉[2](2014)在《南昆线开行重载列车运输组织方案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运输需求不断增长是基本趋势,既有线的扩能提效是铁路运输的长期课题之一,国内外研究证明,铁路重载运输是提高运能和运输效益的重要举措。单线铁路因列车交会方式的限制,通过能力不足是其固有问题,研究单线铁路扩能措施,特别是通过开行重载列车提高运能的运输组织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工程应用的意义。南昆线横跨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是西南边疆地区的重要运输通道,当地经济发展迅速,运输需求旺盛,然而其基础设施条件差,并不能直接利用重载专线的运输技术。因此需要通过系统研究,以发挥既有设备功能为出发点,构建单线铁路重载运输模式,形成我国山区单线电气化铁路重载运输技术和作业方法。鉴于上述情况,本文以南昆线为背景,从我国既有山区单线电气化铁路的实际出发,对其开行重载列车的运输组织方案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南昆线货流特征和运输要求研究。以附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主线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了南昆线的货流特点及社会运输需求,该需求是铁路运量的基础;采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的方法预测了铁路货运量的未来发展趋势,为铁路货运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山区单线电气化铁路开行重载列车的技术支撑条件与运输组织研究。对南昆线既有的运输组织方式和开行重载列车的运输组织方式进行研究,山区单线电气化铁路开行重载列车的技术条件包括列尾装置升级改造、供电设备的协调改造、车辆检查组织方案等。在对南昆线重载运输问题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照车间调度问题建模,对A类重载列车的优化铺画问题进行研究,并给出了重载列车的优化组织方案。南昆线开行重载列车的运输效益研究。重点研究了南昆线开行重载列车后运能提高情况及所获得的运输效益,并对应用前景及经济、社会效益预测。山区单线铁路开行重载列车的运输组织模式及发展研究。综合前文的理论研究成果,总结提出了南昆线开行重载列车的运输组织方案,针对我国其它山区单线铁路的特点及运输需求,深入探讨了山区单线铁路发展重载运输的模式及技术条件,为山区单线铁路实施重载扩能措施提供理论支撑。
朱广[3](2016)在《HXD1C型电力机车高次谐波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和谐型机车迅速发展,HXD1、2、3系列和谐型电力机车的配属和上线使用,交-直流传动电力机车逐步淘汰,使电气化铁路线上的交直流传动电力机车逐步向新型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过渡。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虽然技术先进,但使用大功率牵引变流装置,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含有高次谐波电流,当和谐型机车的某次谐波电流与牵引网的参数发生耦合,符合谐振条件,就可能激发牵引网的高次谐振。为了保证电气化铁路运行安全,有必要对和谐型电力机车及牵引供电系统的谐波、谐振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寻找合理的谐波治理方案。本文首先对兰州铁路局HXDlc型机车、交-直流传动机车故障的情况展开调查,分析了HXDlc型机车使用后因牵引网谐波干扰造成牵引力波动、无法正常发挥,导致列车在区间被迫停车或请求救援的故障。针对HXDIC型机车的技术参数,分析交-直流传动机车不同型号整流元件损伤的原因,从HXDlc型电力机车牵引力波动问题出发,研究HXDlc型电力机车产生谐波的机理,谐波对交-直流传动机车及牵引供电系统产生的危害,讨论了谐波电压与谐波阻抗、谐波电流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谐波阻抗、谐波电流两方面,分析了牵引供电系统谐波阻抗频率特性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根据其特性和实际运用情况,制定抑制谐波的方法和措施,提出了交-直流传动机车、牵引供电系统改造方案,对交-直流传动机车阻容电路增加电阻阻值和列车供电装置增加RC保护装置,有效地抑制机车阻容保护装置电阻烧损故障和对牵引网的损害,在不同类型的机车混用情况下减少了相互干扰,为铁路机车、供电系统高次谐波的治理提供了正确的研究方向。
韩宝仁[4](1999)在《山区铁路用3B0轴式东风4C型内燃机车的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从我国广大山区铁路急需相匹配的内燃机车出发,根据国内外山区铁路广泛采用B0 —B0 —B0 轴式机车的成功经验,对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东风4C型机车轴式由C0 —C0 改为B0 —B0 —B0 在技术、结构、性能、生产上的可行性作了分析说明;介绍了3B0 轴式东风4C型机车的结构特点和动力学性能;对黔桂线上用其代替老东风型机车的预期效果作了分析说明。作者认为:该机车符合国情,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山区和支线铁路客、货运通用型机车,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建议列入内燃机车型谱,以推动我国内燃机车的技术进步
李春阳,金敬德,王小方,王志正[5](1994)在《SS7型客货运电力机车(4)──电气线路》文中研究表明着重介绍了SS7型电力机车主电路结构、原理和特点,并简述了辅助电路及控制电路的特点.该型机车是我国目前交一直传动机车中应用新技术最多的一种。
金希红[6](2013)在《重载电力机车车体结构设计与强度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铁路运输已不能满足要求。为此,铁路货运需发展重载运输。大功率重载机车的研制也成为首要课题。大功率重载机车通过增加轴重或轴数、采用交流电力技术、大功率异步电动机,能够有效的提高列车的牵引力,实现重载牵引。重载机车要承受比普通机车更大的纵向力,因此需要对其车体钢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充分利用材料性能。本文通过对已有重载机车车体结构的分析研究,重点对车体主要承载部件结构设计原理进行论证分析及设计优化,提出了车体主体结构的设计思路,结合主要部件的设计对焊接接头设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设计焊缝位置和焊接接头形式。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某型重载电力机车车体采用整体承载式车体,由司机室、侧墙、底架等部件焊接而成,车体顶盖采用可拆卸的小顶盖结构,车体前端为司机室,另一端为后端墙,司机室采用多平面,微流线形的结构形式;车内采用中央走廊方式,底架采用贯通式中梁的主承载结构,主要由侧梁、枕梁、牵引梁、变压器梁组成,牵引方式为两端低位牵引型式;为了提高整个车体的结构强度和抗扭刚度,侧墙采用带倾斜上弦的网架式结构。本文依据EN12663-1标准和国内现有机车的运用情况,分析确定了该重载机车车体主要的计算载荷,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车体的静强度计算载荷工况及疲劳载荷工况,基于EN12663-1和DVS1612标准给出的铁道机车车辆钢结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评定准则评定车体结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车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车体结构进行了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分析。并用(?)ANSYS软件的二次开发APDL语言实现对车体结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机车车体结构的静强度及疲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廖洪涛[7](2012)在《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铁路运输的迅速发展,我国逐步完成电力机车直流传动到交流传动的转换,本文提出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的研究和制定能够避免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生产、采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助于实现我国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引导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技术的发展。本文以国内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作为研究对象,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道主要技术政策为依据,在参考国内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我国铁路运用市场需求及既有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装备水平,对国内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首先,对全国电气化铁路里程、电力机车种类、总数、轴式、轴功率及电力机车运用环境等方面作了全方位的调研。其次,对掌握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客运和货运电力机车运用的特点,以及机型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提出增加客运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号,补充货运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号,以完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再次,根据铁路发展规划要求和目前电力机车选型上的问题,分析计算所需机车的性能参数,并提出目前电力机车型谱化方案。最后,根据我国对铁路旅客列车编组和运行速度要求,以及现有机车配套子系统的产品现状,推荐了客运交流传动电力机车4轴(Bo-Bo)、6轴(Co-Co)及适用于200km/h旅客列车牵引8轴车(2×(Bo-Bo))机车,推荐了6轴Co-Co、8轴(2×(Bo-Bo)),12轴(3×(Co-Co))机车满足货运列车需求。
李蓓[8](2012)在《我国铁路运输业历史友好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历史友好模型(HistoryFriendlyModel)最早是由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的马莱尔巴教授提出的。这一模型属于正统的演化经济模型,目的在于捕捉那些行业发展中的经验理论,这一理论是有关一些影响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制度变革的机制和因素,通常这些理论是由产业经济学、技术变革、商业组织和战略领域的实证学者和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提出的。建立一个有关中国铁路运输业的历史友好模型,无论是对铁路本身技术发展历程的回顾研究还是对当前铁路的技术发展的指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从组成上看,中国铁路运输业的技术发展分为机车车辆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两个方面。在文中,我们分析了中国铁路行业一些关键技术的发展历程。从铁路机车技术,无砟轨道技术,牵引供电系统技术,列控技术四个方面回顾了我国铁路关键技术的发展过程。发现了影响我国铁路行业关键技术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和铁道部的主导作用,铁路运营部门的需求,各机车厂和相关科研部门对技术的深入学习和主观能动性。其中特别强调了政府对新技术的选择、所制定的技术政策、提出的发展策略以及对技术的评估等在铁路技术发展中的起到的主导作用,相关铁路机车厂和科研部门对技术吸收消化再创新的努力。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希望找到那些促进中国铁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首先,详细介绍了历史友好模型的概念,特征,功能及运行机制以及国外研究进展等,回顾了国外历史友好模型的相关文献。同时还对历史友好模型的理论基础,特别是鉴赏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比了其与正统理论的不同,介绍了鉴赏理论在当前的使用领域,为建立历史友好模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文章的第三章和第四章系统的回顾了我国铁路机车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历程。铁路机车按照牵引动力的演化历程,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目前的高速动车组也归入电力机车内阐述。而其他相关技术设计铁路牵引供电技术、无砟轨道技术、列车控制系统技术、转向架技术以及铁路服务系统的技术发展。每项技术都根据其核心元件的技术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可以更为系统的了解具体的技术发展过程。最后,分析各个技术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到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中国铁路运输业技术发展的一个历史友好模型的理论模型。
刘明辉[9](2015)在《铁路节能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作为一项节能管理制度,能够从源头上减少能源不合理消费,提高耗能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铁路“十二五”节能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铁路行业节能规划主要目标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降低5%,从2010年的5.01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下降到2015年的4.76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推进高速铁路、区际干线、煤运通道、西部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展铁路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工作,对实现铁路“十二五”节能约束性目标,指导铁路实施节能提高能效,促建铁路行业节能降耗,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铁路行业节能评估起步晚,且涉及专业众多,系统复杂,目前,节能评估理论和方法在我国铁路建设领域进行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采用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所《牵引电算2.5》软件计算牵引电耗,采用年平均负荷法计算各系统设备用电量,采用热负荷法计算供暖能耗,并对建设方案、耗能设备等进行节能评估。(1)首先阐述了节能评估在铁路建设项目的工作意义,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调查,获得项目的用能情况及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等内容。(2)运用能耗计算、标准对照、类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铁路项目的主要技术标准节能评估、线路方案和站、段选址及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主要耗能设备(牵引动力系统)、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设备节能评估主要涵盖的要点。(3)梳理铁路项目节能技术措施、节能管理措施、定量节能措施,并分析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针对项目在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提高的环节,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或建议。对可定量预测节能效果的措施进行节能量测算,并计算节能措施的成本及经济效益,评估其经济可行性。(4)介绍了项目能源利用状况测算方法的实际应用。牵引能耗是铁路项目能耗的主要部分,通过细化运输组织和列车编组,综合考虑限制坡度、行车速度等因素,采用《牵引电算2.5》软件计算牵引电耗;并考虑客车自用电,通过空载和负载损耗计算变压器电能损耗,采用平均运量法计算接触网电能损耗,采用年平均负荷法计算各系统设备用电量,采用热负荷法计算供暖能耗,最后得出项目年综合能耗量。通过能量平衡表分析能源平衡情况,绘制能源网络图。(5)计算项目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指标和单位牵引工作量综合能耗指标,并分析原因。分析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以及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确定项目能源供应落实情况,进一步对项目能效水平进行分析评估。本文理论结合实例对铁路建设项目节能评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对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控制能源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郁嬛君[10](2014)在《铁路电力机车牵引运营成本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显现,特别是石油价格的不断增长,铁路电力牵引优势越来越突出,提高铁路电力牵引的比重,是铁路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的必然要求,电气化改造是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方向。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建设项目投资的增长,能源发展规模和能源经济发展规律对铁路运输成本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石油和电力的价格比直接影响铁路运输成本,如何提高运输效率、扩大运能、降低运营成本,充分发挥铁路电力牵引的经济效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根据内燃和电力牵引的现状,国家政策对铁路电力牵引的影响分析,基于经济技术特性对比分析两种动力模式在牵引能力、能耗、技术要求、维修成本等方面的优劣势,从能耗费用、运营支出、维护检修、折旧等方面,定量分析电力牵引、内燃牵引两种动力模式的运营成本,运用作业成本法建立运营成本计算模型,在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费用效益法分析两种动力模式决策的边界条件,确定内燃牵引过渡到电力牵引的临界运输密度和临界时间,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二、SS7型客货运电力机车(4)──电气线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S7型客货运电力机车(4)──电气线路(论文提纲范文)
(1)SS7E电力机车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1.2 电力机车故障诊断研究的意义 |
1.3 电力机车国际国内故障诊断技术现状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SS7E电力机车特征分析 |
2.1 SS7E电力机车的基本结构 |
2.2 SS7E电力机车电气系统主要特点 |
2.2.1 SS7E电力机车主电路特点 |
2.2.2 SS7E电力机车辅助电路特点 |
2.2.3 SS7E电力机车控制电路特点 |
2.3 SS7E电力机车主电路各部件数学模型 |
2.3.1 主变流器 |
2.3.2 牵引电机 |
2.3.3 控制方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S7E电力机车电气系统故障检测研究 |
3.1 SS7E电力机车电气故障诊断系统检测点 |
3.1.1 SS7E电力机车开关量检测点研究确定 |
3.1.2 SS7E电力机车诊断系统中间点及定义 |
3.1.3 SS7E电力机车模拟量检测点研究 |
3.2 SS7E电力机车电气故障集研究与建立 |
3.3 SS7E电力机车信号检测部件 |
3.3.1 开关量检测部件 |
3.3.2 微机控制柜 |
3.3.3 列车运行监控装置 |
3.3.4 机车状态及故障显示装置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知识库的SS7E机车电气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
4.1 故障诊断技术中的识别理论和方法 |
4.1.1 逻辑识别法 |
4.1.2 模糊识别法 |
4.2 SS7E机车电气系统故障诊断知识库 |
4.2.1 知识库与知识表示 |
4.2.2 推理机与数据库 |
4.2.3 事实库与规则库 |
4.3 SS7E机车电气故障诊断系统推理机制 |
4.3.1 正向推理方式 |
4.3.2 反向推理方式 |
4.3.3 故障树分析法 |
4.4 SS7E机车电气故障诊断系统故障树 |
4.5 SS7E机车电气故障诊断规则库构建 |
4.5.1 基于故障树的规则获取 |
4.5.2 规则获取实例 |
4.5.3 匹配算法及其改进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SS7E机车变流器输出电压特征提取 |
5.1 SS7E机车变流器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
5.1.1 变流器的结构及功能 |
5.1.2 变流器的控制系统 |
5.2 SS7E机车变流器的仿真分析 |
5.2.1 变流器的仿真模型 |
5.2.2 变流器输出电压仿真 |
5.3 SS7E机车变流器输出电压波形小波变换 |
5.3.1 小波分析的基本理论 |
5.3.2 变流器输出电压波形的小波分解 |
5.4 变流器输出电压波形的能量特征向量提取方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SS7E机车变流器故障诊断系统 |
6.1 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技术 |
6.1.1 神经网络识别法 |
6.1.2 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函数映射 |
6.1.3 神经网络的学习机制 |
6.2 BP神经网络 |
6.2.1 基于BP模型的神经网络及其算法 |
6.2.2 BP算法的改进 |
6.3 SS7E机车变流器神经网络模型及实现 |
6.3.1 变流器故障模式 |
6.3.2 变流器故障诊断神经网络的实现 |
6.3.3 变流器故障诊断神经网络的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SS7E电力机车电气故障诊断系统实现 |
7.1 SS7E机车故障诊断系统的硬件实现 |
7.1.1 控制电路故障诊断系统硬件实现 |
7.1.2 变流器故障诊断系统硬件实现 |
7.1.3 电气故障诊断系统硬件实现 |
7.2 SS7E机车故障诊断系统软件实现 |
7.2.1 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 |
7.2.2 软件系统的数据结构 |
7.3 车载系统与地面分析系统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SS7E机车电气系统故障树 |
附录2 SS7E机车故障诊断规则库明细 |
附录3 SS7E机车变流器仿真小波变换图 |
附录4 SS7E机车变流器故障情形的特征向量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2)南昆线开行重载列车运输组织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2 南昆线重载运输发展背景与货流特征 |
2.1 南昆线运量发展需求 |
2.2 广西自治区及百色地区运输发展情况 |
2.3 贵州省及黔西南地区运输发展情况 |
2.4 云南省及罗平地区运输发展情况 |
2.5 南宁局运输发展概况 |
2.6 南昆线运输发展概况及运能差距 |
2.7 南昆线近期运量预测 |
3 南昆线开行重载列车的运输组织方式研究 |
3.1 南昆线既有运输组织方式 |
3.1.1 南昆线既有通过能力 |
3.1.2 南昆线既有输送能力及货流密度 |
3.1.3 南昆线目前的运输组织方式 |
3.1.4 南昆线开行重载列车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
3.2 重载列车供电能力分析 |
3.2.1 牵引供电能力分析 |
3.2.2 百色站至清水河西站供电臂列车运行条件 |
3.3 区域货流和车流组织协调方案 |
3.4 南昆线运输组织特点 |
3.5 重载列车的行车组织指挥办法 |
3.6 装卸基地建设与装车组织 |
3.7 重载列车装车站和组合站作业组织 |
3.7.1 兴义站 |
3.7.2 郑屯站 |
3.7.3 品甸站 |
3.7.4 清水河西站 |
3.7.5 安龙站 |
3.8 列车分解站作业组织 |
3.8.1 百色站 |
3.8.2 南宁南站 |
3.9 列尾运用管理与维护方案 |
3.9.1 列尾主机和中继器改进 |
3.9.2 中继器运用管理 |
3.10 空车组织 |
3.11 机车牵引模式、机车周转、机车整备方案 |
3.12 线路日常维修天窗 |
3.13 重载列车到发间隔及上行区间运行时分 |
3.13.1 列车到发间隔 |
3.13.2 南昆线威舍至南宁南上行区间运行时分 |
3.14 列车调度指挥、运行控制、紧急制动方式 |
3.15 重载列车周期性铺画问题的模型构建 |
3.15.1 研究对象设定 |
3.15.2 研究问题提取 |
3.15.3 问题描述 |
3.16 重载列车运行图铺画 |
3.17 日常重载列车交会方案优化 |
3.18 集疏运协调目标下的运输组织优化 |
3.19 南昆线开行重载列车的主要技术成果 |
4 南昆线开行重载列车的效益评估 |
4.1 开行重载列车后输送能力计算 |
4.2 南昆线开行重载列车的效益分析 |
4.3 应用前景及经济、社会效益预测 |
5 研究内容总结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表格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详细摘要 |
(3)HXD1C型电力机车高次谐波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天水-兰州-嘉峪关区段机车配置及运用情况 |
2.1 天水-兰州-嘉峪关区段机车配置 |
2.2 HXD1C型电力机车牵引性能 |
2.3 交直流传动电力机车牵引性能 |
2.3.1 SS3型4000系电力机车的牵引性能 |
2.3.2 SS7E型电力机车的牵引性能 |
2.4 HXD1C型机车使用区段牵引定数及线路坡道情况 |
2.4.1 陇海线兰州-天水牵引区段 |
2.4.2 兰新线兰州-嘉峪关牵引区段 |
第3章 HXD1C型机车使用区段的谐波危害情况 |
3.1 机车牵引力波动造成列车途停 |
3.2 网压波动影响机车运用 |
3.3 机车故障调查 |
第4章 牵引试验和采集数据 |
4.1 交流传动机车试验安排 |
4.1.1 正常试验及组织 |
4.1.2 非正常情况组织预案 |
4.1.3 牵引试验情况 |
4.2 交-直流传动机车试验情况 |
4.2.1 交-直流传动机车试验安排 |
4.2.2 交-直流传动机车试验情况 |
4.2.3 数据分析 |
4.3 牵引网压的品质 |
4.4 牵引力波动 |
第5章 和谐型交流传机车产生谐波的原因分析 |
5.1 谐振机理及分析方法 |
5.2 牵引供电系统谐振机理与分析 |
5.3 和谐型交流传动机车谐波产生分析 |
5.3.1 交流传动机车PWM变流器的原理 |
5.3.2 交流传动机车变流器谐波分析 |
5.4 谐波产生的影响 |
第6章 谐波治理措施及建议方案 |
6.1 谐波谐振抑制 |
6.1.1 抑制谐波的临时性措施 |
6.1.2 谐波谐振抑制的技术措施 |
6.2 减少交流传动机车的谐波干扰 |
6.3 交-直流传动机车阻容吸收装置及供电柜改造方案 |
6.3.1 SS7C型机车 |
6.3.2 SS7E型机车 |
6.4 抑制机车谐振型过电压 |
6.5 合理配置机车的配属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山区铁路用3B0轴式东风4C型内燃机车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应加速研制适合山区铁路的内燃机车 |
2 国内外3B0轴式机车的发展和应用 |
3 研制3B0轴式东风4C型内燃机车的提出 |
4 3B0轴式东风4C型机车的可行性分析 |
4.1 结构可行性分析 |
4.2 转向架特点和动力学性能的计算分析 |
4.2.1 转向架特点 |
4.2.2 动力学性能的计算分析 |
1) 粘着重量利用率 |
2) 横向蛇行稳定性 |
3) 曲线通过性能 |
4) 平稳性 |
4.3 生产可行性 |
5 3B0轴式东风4C型机车的特点 |
5.1 确立了以机车适应线路的设计指导思想 |
5.2 技术上达到世界较高水平 |
5.3 先进的3B0转向架技术 |
5.4 先进的电气技术 |
5.5 采用先进的GNC170型镉镍碱性蓄电池 |
5.6 先进的车体钢结构技术 |
5.7 在东风4C型机车基础上的改进 |
5.8 司机工作条件有所改善 |
5.9 通用性好、试制周期短、价格低 |
6 3B0轴式东风4C型机车的应用前景 |
6.1 东风型等机车在山区黔桂线的运用状况 |
6.2 黔桂线采用3B0轴式东风4C型机车后的性能预测 |
6.2.1 年运量将达到1000万t |
6.2.2 提高下坡速度,减少闸瓦消耗 |
6.2.3 减少油耗 |
6.2.4 曲线通过性能将有改善 |
6.2.5 上马快、投资小 |
6.3 3B0东风4C型机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7 结语 |
(6)重载电力机车车体结构设计与强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铁道机车车辆车体强度分析方法的发展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2章 机车车体结构设计原理 |
2.1 机车车体结构总体设计 |
2.1.1 主体承载结构合理的质量分配 |
2.1.2 合理设计焊缝位置和焊接接头形式 |
2.2 底架结构设计 |
2.2.1 底架设计原理 |
2.2.2 前/后牵引端梁结构 |
2.2.3 枕梁结构 |
2.3 司机室 |
2.4 侧墙 |
2.5 后端墙 |
2.6 隔墙 |
2.7 地板 |
2.8 台架 |
2.9 小结 |
第3章 车体焊接结构强度评定方法与可视化 |
3.1 结构强度评定方法 |
3.1.1 静强度评定准则 |
3.1.2 基于无限寿命的疲劳强度评定准则 |
3.1.3 疲劳强度计算方法的实现 |
3.2 计算结果的可视化 |
3.2.1 基于节点位移的可视化 |
3.2.2 基于单元节点应力的可视化 |
3.3 小结 |
第4章 大功率重载机车车体结构强度分析 |
4.1 边界条件 |
4.1.1 计算载荷 |
4.1.2 静强度载荷工况 |
4.1.3 疲劳强度载荷工况 |
4.1.4 边界条件 |
4.2 计算模型 |
4.2.1 垂向减振器座计算模型 |
4.2.2 横向减振器模型 |
4.3 材料特性 |
4.3.1 制造材料及板材厚度 |
4.3.2 静强度的许用应力 |
4.3.3 疲劳曲线 |
4.4 静强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
4.4.1 纵向压缩载荷工况 |
4.4.2 纵向拉伸工况 |
4.4.3 在司机室前窗下部中梁均布300kN压力载荷工况 |
4.5 疲劳强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
4.5.1 主体结构的最大von_Mises应力分布 |
4.5.2 垂向减振器座von_Mises应力分布 |
4.5.3 横向减振器座von_Mises应力分布 |
4.5.4 疲劳强度计算结果 |
4.6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7)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国内外电力机车发展现状 |
1.3 电力机车型谱研究的意义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线路情况调研 |
2.1 电力机车运输组织调研 |
2.1.1 客运电力机车运输组织情况 |
2.1.2 货运电力机车运输组织情况 |
2.2 线路数据调研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力机车运用情况调研 |
3.1 电力机车参数调研 |
3.1.1 客运电力机车参数汇总 |
3.1.2 货运电力机车参数汇总 |
3.2 电力机车运行数据调研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化性能参数分析 |
4.1 电气化线路数据分析 |
4.2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性能参数计算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型谱化的结论及建议 |
5.1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化存在的问题 |
5.2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化建议 |
5.2.1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主要技术参数 |
5.2.2 客运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轴式、轴重、轴功率、运行速度 |
5.2.3 货运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轴式、轴重、轴功率、运行速度 |
5.2.4 机车模块化设计 |
5.3 主要结论 |
5.3.1 客运机车推荐型谱 |
5.3.2 货运机车推荐型谱 |
5.4 应用及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8)我国铁路运输业历史友好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历史友好模型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演化经济学关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 |
2.2.3 演化经济理论关于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非正统理论 |
2.2.4 鉴赏理论 |
2.2.5 正统的演化经济增长模型 |
§2-3 文献综述 |
2.3.1 历史友好模型的研究现状 |
2.3.2 中国铁路技术发展历程的研究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铁路机车技术发展历程 |
§3-1 蒸汽机车时代 |
3.1.1 建国前中国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 |
3.1.2 新中国成立后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 |
3.1.3 小节 |
§3-2 柴油机与内燃机车 |
3.2.1 以增压技术为基础的柴油机技术 |
3.2.2 以液力变矩器技术为基础的液力传动系统 |
3.2.3 以牵引电机组技术为基础的电传动系统 |
3.2.4 小节 |
§3-3 电力机车 |
3.3.1 以整流器技术基础的电传动装置 |
3.3.2 以大功率可控硅技术为基础的牵引电动机技术 |
3.3.3 以牵引变压器技术为基础的牵引变电所 |
3.3.4 小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铁路其他主要技术的发展 |
§4-1 铁道牵引供电系统 |
4.1.1 牵引网供电方式的选择 |
4.1.2 以半导体技术为基础的牵引供电远动监控系统 |
4.1.3 小节 |
§4-2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
4.2.1 以集成电子器件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
4.2.2 以电子励磁技术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
4.2.3 以通信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
4.2.4 小节 |
§4-3 无砟轨道 |
4.3.1 无缝钢轨焊接技术 |
4.3.2 无砟轨道结构型式的选择 |
4.3.3 小节 |
§4-4 转向架技术 |
4.4.1 常规客车转向架技术 |
4.4.2 准高速客车转向架技术 |
4.4.3 高速客车转向架技术 |
4.4.4 小节 |
§4-5 基于顾客服务感知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
4.5.1 客运购票服务感知和货运申请的顾客服务感知 |
4.5.2 客运候车服务感知与货运中转的顾客服务感知 |
4.5.3 客运乘车服务感知与货运实际运输的顾客服务感知 |
4.5.4 小节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型的建立 |
§5-1 情景分析 |
§5-2 模型描述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铁路节能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节能评估意义 |
1.2 节能评估进展 |
1.2.1 固定资产节能评估进展 |
1.2.2 铁路节能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 |
1.4 依托工程概况 |
1.4.1 工程范围 |
1.4.2 主要技术标准 |
1.4.3 运输组织 |
1.4.4 后方通道四松铁路概况 |
1.5 节能评估理论与方法 |
1.5.1 节能评估基本理论 |
1.5.2 节能评估内容 |
1.5.3 节能评估方法 |
1.6 研究内容 |
2.项目用能情况 |
2.1 前言 |
2.2 能源消耗种类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 |
2.2.1 能源消耗种类 |
2.2.2 能源使用分布情况 |
2.3 项目主要供、用能系统与设备的初步选择 |
2.3.1 牵引动力系统与设备 |
2.3.2 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用能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3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情况 |
3.1 前言 |
3.2 项目所在地区域概况 |
3.2.1 沿线资源及经济情况 |
3.2.2 沿线区域自然特征 |
3.2.3 沿线交通运输概况 |
3.3 项目能源供应条件及落实情况 |
3.3.1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 |
3.3.2 项目能源供应条件及落实情况 |
3.3.3 项目场站周边既有能源供应状况及可利用程度 |
3.4 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
3.4.1 项目对当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预测 |
3.4.2 项目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评估 |
3.5 本章小结 |
4 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
4.1 前言 |
4.2 主要技术标准节能评估 |
4.2.1 速度目标值节能评估 |
4.2.2 限制坡度节能评估 |
4.2.3 牵引种类节能评估 |
4.2.4 牵引质量节能评估 |
4.2.5 无缝长钢轨和线下基础Ⅰ级节能评估 |
4.3 线路方案和站、段选址及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
4.3.1 接轨方案节能评估 |
4.3.2 松江河引入方案节能评估 |
4.3.3 漫江线路方案节能评估 |
4.3.4 线路平面节能评估 |
4.3.5 车站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
4.4 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 |
4.4.1 牵引机车 |
4.4.2 牵引变压器 |
4.4.3 接触网线材 |
4.4.4 牵引变电所无功补偿方案 |
4.5 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节能评估 |
4.5.1 供配电系统 |
4.5.2 照明系统 |
4.5.3 房建系统 |
4.5.4 暖通系统 |
4.5.5 工务设施 |
4.5.6 车辆系统 |
4.5.7 给排水系统 |
4.5.8 通信、信息和信号系统 |
4.5.9 主要装卸机械 |
4.6 本章小结 |
5 节能措施评估 |
5.1 前言 |
5.2 项目节能措施概述 |
5.2.1 节能技术措施 |
5.2.2 节能管理措施 |
5.2.3 定量节能措施 |
5.3 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
5.3.1 节能措施节能量测算公式 |
5.3.2 节能措施节能量测算 |
5.4 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 |
5.5 本章小结 |
6 项目能源利用状况核算 |
6.1 前言 |
6.2 项目能源消费量计算 |
6.2.1 电能 |
6.2.2 燃料油 |
6.2.3 燃煤 |
6.2.4 项目能源消耗情况 |
6.3 能效水平评估 |
6.3.1 项目主要能耗指标计算过程 |
6.3.2 项目主要能耗指标 |
6.3.3 项目能效水平评估 |
6.3.4 项目能效水平评估 |
6.4 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评估 |
6.4.1 能量利用率 |
6.4.2 能源网络图 |
6.5 本章小结 |
7 节能评估结论 |
7.1 项目能源消费总量、结构及来源 |
7.2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影响 |
7.3 项目能源供应及落实情况 |
7.4 项目能效水平及能源利用率 |
7.5 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及行业的节能标准规范政策 |
7.6 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及效果评价 |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铁路电力机车牵引运营成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铁路发展电力牵引的外部环境分析 |
2.1 我国能源及利用现状 |
2.2 我国的能源战略 |
2.3 外部环境对牵引动力结构的影响 |
2.4 铁路电力牵引的优势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力机车牵引运营成本分析 |
3.1 运营成本概述 |
3.2 影响运营成本的因素 |
3.3 电力机车牵引的运营成本 |
3.3.1 电力机车牵引能耗成本 |
3.3.2 电力机车牵引维修成本 |
3.4 电力牵引与内燃牵引运营成本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力机车牵引运营成本计算模型 |
4.1 作业成本法在铁路运营成本计算上的应用 |
4.1.1 理论分析 |
4.1.2 计算步骤 |
4.1.2.1 运营作业的划分 |
4.1.2.2 运营成本的计算 |
4.2 作业单位支出的确定 |
4.2.1 成本习性分析 |
4.2.2 成本变动分析模型 |
4.3 运营作业量的计算 |
4.3.1 货物运输的运营作业量计算 |
4.3.2 旅客运输的运营作业量计算 |
4.4 内燃过渡电力牵引的决策条件 |
4.4.1 确定过渡的临界运输密度 |
4.4.2 确定过渡的临界时间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算例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四、SS7型客货运电力机车(4)──电气线路(论文参考文献)
- [1]SS7E电力机车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 林立新. 中南大学, 2008(02)
- [2]南昆线开行重载列车运输组织方案研究[D]. 吴首蓉.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4(03)
- [3]HXD1C型电力机车高次谐波问题的研究[D]. 朱广.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5)
- [4]山区铁路用3B0轴式东风4C型内燃机车的可行性分析[J]. 韩宝仁. 内燃机车, 1999(03)
- [5]SS7型客货运电力机车(4)──电气线路[J]. 李春阳,金敬德,王小方,王志正. 机车电传动, 1994(01)
- [6]重载电力机车车体结构设计与强度研究[D]. 金希红.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7]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研究[D]. 廖洪涛. 西南交通大学, 2012(04)
- [8]我国铁路运输业历史友好模型研究[D]. 李蓓. 河北工业大学, 2012(04)
- [9]铁路节能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 刘明辉. 兰州交通大学, 2015(04)
- [10]铁路电力机车牵引运营成本研究[D]. 郁嬛君.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