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α-甲基睾酮对鲻鱼精子发生和射精的影响

17α-甲基睾酮对鲻鱼精子发生和射精的影响

一、17α-甲基睾酮对鲻鱼精子发生和排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冰冰[1](2021)在《雌二醇对小黄鱼性腺发育、分化及生长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

赖晓健,彭帅,张哲,李忠琴[2](2021)在《甲基睾酮暴露对鳗鲡精巢发育的影响》文中认为在水温(21±1)℃和盐度35下,将体质量(266.45±18.65) g的鳗鲡雄鱼放入直径1.5 m、高1.0 m、水量1000 L的圆形养殖桶中,每桶10尾,水中甲基睾酮质量浓度为50μg/L,对照组加入5 mL无水乙醇,不投喂,每5 d换水1/2。45 d通过组织切片观察性腺组织结构和测定性腺发育相关激素水平,研究甲基睾酮对雄鱼性腺发育的促进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试验结果显示,暴露45 d后,雄鱼性腺指数为(1.63±0.68)%,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约为对照组的8倍。试验组雄鱼精巢为乳白色片状,处于第Ⅳ期、精子生成期(S5);对照组精巢为红色细带状,边缘为锯齿状,处于第Ⅱ期、精原细胞增殖期(S1)。试验组血清雌二醇质量浓度为(182.06±30.52) pg/mL,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11-酮基睾酮质量浓度为(7.30±2.15) pg/mL,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甲基睾酮可作用于鳗鲡精巢并促进精子的发生。

齐飘飘[3](2020)在《高温和皮质醇对黄颡鱼性别分化的影响》文中指出鱼类的性别分化极易受到环境应激条件(比如高温、高密度等)的影响,并且普遍性地导致雄性化。环境应激条件在鱼类性别分化关键时期诱导雄性化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皮质醇处理也能诱导雄性化,而皮质醇合成酶抑制剂能抵消高温等应激条件诱导的雄性化,雌二醇处理能解救皮质醇或高温诱导的雄性化,这四个方面的证据表明,皮质醇很可能是环境应激诱导雄性化过程的关键因子。目前关于环境应激条件诱导鱼类雄性化生理学机制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性染色体类型已确定且已有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开展高温与皮质醇诱导黄颡鱼XX个体雄性化组织学进程研究,以期为环境应激诱导鱼类雄性化提供研究基础。本实验通过对每尾鱼采用性别特异性标记鉴定遗传性别(XX或XY)以及组织学鉴定生理型性别,我们发现,仅经过24天的处理(12-35日龄),高温或皮质醇便能诱导XX雌鱼雄性化。此过程中,部分XX遗传型个体卵母细胞受到抑制,之后发育成带有卵巢腔的精巢结构。有意思的是,62日龄时XX伪雄鱼性腺较正常XY雄鱼大,XX伪雄鱼体重与正常XY雄鱼相近,而显着大于未发生性逆转的XX雌鱼。122日龄时,我们观察到高温或皮质醇诱导的XX伪雄鱼具有典型的精小叶结构,且都具有生理性雄鱼特有的生殖突,表明这些雄鱼可能具有与正常雄鱼类似的生殖能力。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XX个体对高温处理不敏感,没有发生性逆转,温度处理反而加快了卵巢发育的进程,这些个体对高温的耐受性和另外一些发生性逆转的个体对温度的敏感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环境友好型应激条件(如高温、高密度等)诱导鱼类雄性化的研究,将为我们建立鱼类环境友好型单性种群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与生产实践意义。

蓝军南[4](2020)在《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配子发生、性腺发育以及性逆转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繁殖是鱼类生活史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从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层面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精子和卵子发生、精巢和卵巢发育及其性逆转的过程进行初步研究,旨在了解四指马鲅的繁殖规律和繁殖策略,丰富四指马鲅的繁殖生物学资料,为开展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提高人工繁育技术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有以下几点:1. 四指马鲅的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研究为了解四指马鲅的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本研究一方面运用组织切片H-E染色方法对其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进行观察,另一方面采用透射电镜对其精子发生过程中各级生精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及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四指马鲅精巢位于腹腔背侧,紧贴中肾和鳔的腹面,呈对称分布,两支精巢于后端融合,呈“Y”字形,组织学上属典型小叶型精巢。根据精巢发育及精子发生的组织学特点可将其分为6个时期,3月龄精巢发育至第I期(精原细胞增殖期),4月龄发育至第II期(精母细胞增长期),5~7月龄发育至第III期(精母细胞成熟期),7~9月龄发育至第IV期(精子开始出现期),最早在10月龄发育至第V期(精子完全成熟期)达到初次性成熟;参与生殖排精后的精巢为第VI期(精子退化吸收期)。精子发生过程经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6个时相,其细胞及细胞核直径逐级减小,核质比发生规律性变化;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逐渐浓缩,电子密度增加,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内嵴结构逐渐丰富;精子由头部、中部和尾部组成,鞭毛轴丝为典型“9+2”结构。2. 四指马鲅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研究为了解四指马鲅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本研究运用组织切片H-E染色方法对其卵巢发育的组织结构变化和卵子发生过程中各时相卵母细胞的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四指马鲅卵巢为被膜型卵巢,紧贴中肾腹面,两支卵巢前端分离于后端融合,呈“Y”字形。卵子发生过程分可分为5个时相,由直径为6.60~40.86μm的卵原细胞逐渐发育成直径为348.02~462.84μm的成熟卵子;在II时相中期卵母细胞周围开始出现滤泡细胞,II时相晚期形成单层滤泡细胞,直至III时相中期滤泡细胞层外形成一层鞘膜细胞;卵黄核在II时相中期开始出现,至III时相早期消失;卵黄泡在III时相早期的细胞核附近及胞质边缘出现;卵黄颗粒在III时相晚期开始出现于卵黄泡之间,并在IV时相早期填充卵黄泡,至IV时相晚期形成卵黄小板。卵巢发育过程中,每个时期都存在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V期卵巢的卵径呈双峰分布,分别在50.00~100.00μm和300.00~350.00μm区间出现峰值。四指马鲅卵巢发育模式为非同步发育-分批产卵类型。3. 四指马鲅的性逆转过程初步研究为了解四指马鲅的繁殖策略,本研究对循环水养殖的四指马群体进行形态测量性和别比列统计,并用形态学和组织学方法对其性腺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在养殖盐度10.8~13.0,水温28.0~30.7℃的条件下,在228尾7月龄四指马鲅样本中检测到雄性、雌性和雌雄同体三种个体,其比列分别为85.53%、5.70%和8.77%;各类个体的体重、全长、体长和体高等形态性状无明显差异;雌雄同体四指马鲅的体重与全长、体长、体高的相关拟合曲线方程分别为y=0.6568x2-12.431+解剖学观察显示,雌雄同体性腺的两背内侧为精巢,呈白色,两腹外侧为卵巢,呈浅黄偏红色;组织学显示精巢侧已有成熟精子形成,为典型精巢的IV或V期特征,卵巢侧具卵巢腔,主要为卵原细胞和早期II时相卵母细胞,为典型卵巢的II期特征,可判断四指马鲅为雄性先熟雌雄同体;其性逆转过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期,主要组织结构变化特征为精巢组织逐渐退化消失,卵巢结构逐渐形成并发育成II期卵巢,在整个性逆转过程均检测到精巢的凋亡细胞信号。

吴启迪[5](2019)在《雌二醇作用下菲律宾蛤仔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形目、帘蛤科、蛤仔属,在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我国传统“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其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广温、广盐、广分布),市场前景广阔。本研究通过组织切片方法对雌二醇刺激条件下的空白组、实验组进行切片显微观察并统计各组的雌雄比,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蛤仔不同发育时期、短期雌二醇处理下蛤仔及长期雌二醇刺激条件下的空白组、实验组中雌雄及雌雄同体蛤仔的Dmrt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并通过测序的方法对空白组及雌二醇刺激的实验组进行转录组分析。研究结果为菲律宾蛤仔的早期性腺发育,性别分化及性别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1、外源性激素作用下蛤仔性别分化情况分析预实验中10μg/L的雌二醇组在测定各组别的雌二醇含量时,该组的雌雄雌二醇含量较空白组有显着的提高。正式实验中,将蛤仔分别在室内常温10μg/L的雌二醇海水中和普通对照海水中养殖,待两个月性腺发育成熟后,进行蛤仔性腺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雌二醇处理的实验组组雌、雄蛤仔分别为85、61个,雌雄比为1.39:1;空白组中雌、雄蛤仔分别为68、73个,雌雄比为0.93:1。同时在实验组中出现3个雌雄同体蛤仔,比例为2%。本研究表明,雌二醇对蛤仔性别分化产生影响,可以诱导部分蛤仔性别分化为雌性。2、雌二醇作用下不同性别蛤仔转录组学分析分别选取在10μg/L的雌二醇海水中和普通对照海水中性腺成熟的雌、雄蛤仔,及10μg/L的雌二醇海水中养殖后的雌雄同体蛤仔进行转录组测序、组装及分析(实验组E为雌二醇刺激两个月,空白组D正常养殖两个月,ET为雌雄同体个体),结果表明,E组与D组相比共有697个差异基因,其中288个上调,409个下调。ET与E组相比共有208个差异基因,其中73个上调,135个下调。本研究为菲律宾蛤仔的性别分化提供相关候选基因,并给蛤仔性别分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从GO功能聚类上来看(ETvE),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与膜运输、糖脂代谢等的GO term上,而在KEGG通路上(EvD),主要的富集在信号转导、核苷酸代谢、感染性疾病:细菌相关的通路中。在KEGG通路上(ETvE),主要富集在信号转导、神经性疾病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通路中。因此我们推测,雌二醇对蛤仔的交流和物质运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选取性别相关差异基因进行转录组验证发现,一些与雄性性腺相关的差异基因表达量下调。从整体上可以看出,推测激素通过影响蛤仔的跨膜运输能力、信号转导过程及调节性别相关基因来调控性别分化过程。3、蛤仔Dmrt基因特征分析及表达研究Dmrt(double-sex and mab-3 relat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基因家族是一个与配子形成、性腺发育、性别分化相关的基因家族。在蛤仔基因组数据中(未发表),运用BLASTe比对确定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3个Dmrt基因,运用MEGA、expasy、SMART等分析软件进行基因鉴定确定进化关系,根据系统发生树的聚类对3个Dmrt基因进行命名,分别为Dmrt3-like、Dmrt4-like-1、Dmrt4-like-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这Dmrt基因在蛤仔中的时空表达及其对雌二醇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3个基因的表达量从担轮幼虫到壳顶幼虫时期呈增长迅速,其中Dmrt4-like-2在蛤仔的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在正常未进行激素处理的蛤仔体内,Dmrt4-like-1和Dmrt4-like-2在鳃和外套膜中表达量最高,Dmrt3-like在鳃和内脏团中表达量较高,在外套膜和水管中不表达。短时期内,雌二醇处理使得这3个基因在蛤仔性腺中的表达量都发生上调。长时期内,在空白组的雄性性腺中3个基因的表达量皆高于雌性性腺。在实验组中雌雄同体性腺的Dmrt4-like-1和Dmrt4-like-2的表达量高于实验组雌性的表达量而低于实验组雄性的表达量。本研究表明Dmrt基因家族参与性别分化、性腺发育过程。为蛤仔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宋飞彪[6](2019)在《igf3基因在鲤性腺发育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文中研究指明鱼类的性腺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性腺发生和性细胞逐渐成熟,在该过程中,脑/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 axis,HPG)轴发挥着主要的调控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s,IGFs)是生长轴和生殖轴相交联的关键因子,是一类具有胰岛素样代谢和促进有丝分裂功能的单链多肽。IGFs家族基因包含3个配体(igf1,igf2,igf3),2个受体(igf1r,igf2r)和6个结合蛋白(igfbp1-igfbp6)。IGFs在促进细胞生长与分化、抑制细胞死亡、促进细胞代谢和调节机体渗透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介导生长激素的主要促生长因子,是调节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之一。自从igf3基因在鱼类的卵巢被发现后,IGFs在鱼类性腺发育中的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对鱼类GH-IGFs轴的研究方向也开始从生长向生殖转变。目前,igf3基因仅在少数鱼类和两栖类中被发现,并且igf3mRN A都是最高表达于性腺组织。研究表明,其对鱼类的精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精子发生、促进卵母细胞成熟和促进排卵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其功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并且主要集中在鱼类性腺发育和配子的发生,关于igf3基因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具体调控途径和调控机制还不清楚,这表明igf3对性腺的重要功能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鲤(Cyprinus carpio)是中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也是常用于研究淡水鱼类内分泌调控的模式生物之一。福瑞鲤(FFRC strain common carp,Cyprinus carpio)是以建鲤和黄河鲤为原始亲本选育而得的水产养殖新品种,是农业部“十二五”主推的大宗淡水养殖鱼类新品种,目前已在国内绝大部分地区推广养殖,在水产养殖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经继续选育,2017年获得了福瑞鲤2号新品种,其生长速度又获得提高。然而,生长性状的提高只是表象,其涉及到的分子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本研究以选育的福瑞鲤2号(FFRC No.2 strain common carp,Cyprinus carpio)为研究材料,对igf3基因在鲤性腺发育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igf3基因全长序列,分析了其在鲤组织中的表达和性腺组织亚细胞定位;采用双链RNA干扰技术,构建了鲤活体干扰模型,并对干扰前后的鲤性腺组织进行lncRNA测序,确定与igf3基因和性腺发育相关lncRNAs以及调控途径;建立了鲤igf3基因的体外原核表达体系,并表达Igf3重组蛋白,同时采用GST Pull-down和质谱技术进行Igf3蛋白与上下游蛋白的互作研究,并进行了 Igf3重组蛋白的体内功能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提取鲤性腺组织总RNA,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成功克隆得到两条完整的鲤igf3基因序列,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组织表达和定位分析。igf3 mRNA主要在鲤性腺中表达,其中igf3a在卵巢成熟期和衰退期、精巢的衰退期表达量最高;igf3b在卵巢的衰退期和精巢的成熟期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在精巢中能够检测到大小约为21kDa和34kDa的两条特异性条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gf3分别定位于精巢的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以及卵巢中早期和晚期发育阶段的卵泡细胞和颗粒细胞。腹腔注射雌激素E2能够影响鲤精巢和卵巢中igf3基因的表达水平。2.成功合成了鲤igf3基因dsRNA,并探索出了在进行igf3基因干扰时igf3-dsRNA的最佳注射部位、注射浓度以及igf3-dsRNA效果持续时间,成功建立了鲤igf3基因活体干扰技术,为下一步利用dsRNA体内注射研究igf3基因功能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60天的连续干扰实验,结果发现igf3基因被敲降后,对鲤幼鱼的生长性能无显着性影响,但是能显着抑制卵巢和精巢的发育,并显着影响促性腺激素和固醇类性激素的分泌。对脑/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发现,敲降igf3基因能显着降低IGF家族基因在脑/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表达。3.利用dsRNA干扰技术建立igf3基因被敲降的鲤活体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高通量测序。分别从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鉴定出327169410个和306305018个 clean reads。经过严格的筛选,RNA-seq 获得了 14199 个 lncRNAs 和 106932个mRNAs转录本,其中124个和353个lncRNAs和mRNAs差异表达。GO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的lncRNAs靶基因和mRNAs与细胞内雌激素/雄激素受体信号传导通路和雌雄性腺发育有关。KEGG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的lncRNAs靶基因和mRNAs与Wnt、PI3K-Akt和TGF-β三种特异性信号通路有关,并且在这三种信号通路涉及到一些相同的差异表达基因,表明igf3基因可能通过IGF/Wnt/PI3K-Akt/TGF-β信号通路发挥作用。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显示,igf3基因被干扰后,上调了 lncRNA MSTRG.42108的表达表达水平,继而诱导了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Tbx18、Fgfr2、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家族等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性腺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周期、分化、支持细胞以及生殖细胞分化,并最终调节性腺发育。结果提示,lncRNAMSTRG.42108可能是igf3基因的负调控因子,在igf3基因被干扰后性腺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4.成功构建鲤igf3基因大肠杆菌PGEX-6P-1表达载体,诱导后,Igf3重组蛋白大部分在包涵体中表达,小部分在上清中表达,纯化后,获得了纯度约为80%的重组蛋白,并且经Western Blot验证为目的蛋白。之后采用GST pull-down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发现多条与Igf3蛋白互作的蛋白,并采用Western Blot验证了 pull-down结果的准确性。对差异条带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出84个互作蛋白,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Igf3蛋白可能通过PI3K-Akt-mTOR-AMPK信号通路,主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并且涉及到细胞中的多个细胞器,能够调控细胞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代谢过程。5.通过对鲤腹腔Igf3重组蛋白,发现注射不同浓度的Igf3重组蛋白都能降低igf3基因在性腺的表达量,并且持续降低至48或72h至最低值后开始上升。每周两次,连续60天的注射实验发现,注射Igf3重组蛋白能够显着抑制卵巢发育,并影响IGF家族基因在脑/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表达,注射后的前两周能够显着提高鲤生长速度。

张辉[7](2019)在《氯咪巴唑暴露对斑马鱼重要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转录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唑类抗真菌剂由于在环境中被广泛检出以及它们潜在的生态毒理效应,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唑类抗真菌剂是一类用于抑制或杀灭真菌的化合物,常作为抗真菌的活性成分用于药物与个人护理品中。被使用后,这类物质会随着生活污水直接或由于污水处理厂的不完全去除间接进入水环境中。唑类抗真菌剂在水环境中的浓度在几个纳克每升到几个微克每升水平。水环境中残留的唑类抗真菌剂将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潜在的风险。已有的报道指出唑类抗真菌剂通过结合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抑制其活性,从而影响生物体的代谢平衡。然而,目前很少报道唑类抗真菌剂在转录水平上对鱼类重要信号通路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水生生物模型,研究典型的唑类抗真菌剂氯咪巴唑(Climbazole)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和成年阶段重要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转录影响,评价受影响的信号通路间的相关性,筛选氯咪巴唑暴露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氯咪巴唑(100 ng/L和10000 ng/L)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2 dpf、7 dpf和14 dpf)重要信号通路73个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影响。结果显示,在环境浓度的氯咪巴唑暴露下,斑马鱼胚胎中类固醇激素生成信号通路关键基因(cyp17a1、cyp19a1b、ar、hsd20b)和昼夜节律信号通路关键基因(cry1a、cry1b、cry2a、nr1d1、nr1d2a、nr1d2b)的转录表达显着下调。在高浓度的氯咪巴唑暴露下,斑马鱼胚胎中类固醇激素生成信号通路关键基因(cyp17a1、cyp19a1a、cyp19a1b、ar、esr2a)、昼夜节律信号通路关键基因(cry1a、cry1b、clock1a、arntl2、nr1d1、nr1d2a、nr1d2b、per1a)和卵母细胞成熟信号通路关键基因(mprα和igf3)的转录表达显着下调,炎症反应信号通路关键基因(il-1β、il-8、cxcl-clc和cc-chemokine)的转录表达显着上调。从以上结果可知,环境浓度的氯咪巴唑能抑制类固醇激素的生成,这可能延长斑马鱼的生理节律周期,并导致昼夜节律的相位延迟。而在更高浓度下,除了对类固醇激素生成和昼夜节律通路的干扰外,还可能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和抑制卵母细胞的形成。(2)本研究基于对转录指数的线性回归分析,评估了不同受氯咪巴唑影响的通路之间的关联。参与类固醇激素分泌的三个信号通路:细胞色素P450酶相关的类固醇生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母细胞成熟通路之间均显示出显着的相关性(R2=0.74-0.94,P<0.05)。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相关的类固醇生成的转录指数,而不是其他类固醇生成相关信号通路的转录指数,与昼夜节律的转录指数显着相关,说明昼夜节律信号通路或其受氯咪巴唑的调控都有可能通过羟基类固醇脱氢酶从而直接调节类固醇激素的产生。(3)本研究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了氯咪巴唑诱导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在所有氯咪巴唑处理组中VIP值均大于1的基因为mprα,而在五个氯咪巴唑处理组中VIP值大于1的基因包括igf3、nr1d1、nr1d2b、cyp19a1a和vtg1。在所有高浓度氯咪巴唑暴露组中,炎症反应相关基因(il-1β和il-8)的VIP值均大于1。结合转录水平分析结果,mprα、igf3、nr1d1、nr1d2b、cyp19a1a、vtg1、il-1β和il-8可选为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暴露于氯咪巴唑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4)本研究初步研究了氯咪巴唑(100 ng/L、1000 ng/L和10000 ng/L)对斑马鱼成鱼长期暴露(28 d)与类固醇激素生成、昼夜节律、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卵母细胞成熟等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影响。长期暴露对成年斑马鱼关键基因的转录影响和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的实验结果基本相似,暴露于高浓度氯咪巴唑对斑马鱼成鱼关键基因的转录影响更严重。氯咪巴唑可诱导昼夜节律(nr1d1和nr1d2b)、炎症发生(il-1β和il-8)和卵母细胞成熟(mprα)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对于类固醇激素生成通路,在雄鱼精巢中,ar、cyp17a1、cyp19a1a、hsd17b3和hsd20b的转录表达均上调,而在雌鱼卵巢中则基本下调。vtg1在斑马鱼精巢和卵巢组织中均被显着抑制。由上述结果可知,氯咪巴唑可能会诱导雌性斑马鱼的雄性化效应和雄鱼的精子形成过程。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氯咪巴唑在转录水平上可以干扰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和成年阶段与类固醇激素生成、昼夜节律、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卵母细胞成熟信号通路,从而对斑马鱼内分泌系统产生潜在的风险。对类固醇激素生成信号的通路的影响,暗示着氯咪巴唑是一种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

乔庆[8](2018)在《草鱼(♀)×赤眼鳟(♂)杂交F1卵巢发育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草鱼年产量达598万吨,居四大家鱼之首,赤眼鳟与草鱼同属雅罗鱼亚科。本团队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赤眼鳟较草鱼有更强的抗GCRV能力。本实验以本团队从2010年起开展的草鱼与赤眼鳟的属间杂交试验中获得的1-5龄草鱼(♀)×赤眼鳟(♂)杂交F1(以下简称正交F1)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正交F1的性腺发育状况并对该群体进行了倍性鉴定,同时,更进一步分析了雌性个体卵巢发育过程中的激素水平及相关基因的调控功能,期望能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以下为本研究中的主要结果:1.草鱼(♀)×赤眼鳟(♂)杂交F1性腺组织形态特点。正交F1卵细胞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卵细胞第Ⅰ-Ⅴ时相均发育正常,可完成排卵并产生后代,为正常发育型;另一类卵细胞发育到第Ⅴ时相后,卵黄颗粒减少,油滴增加,呈无卵黄空洞状,为异常发育型。在繁殖季节,此两种类型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61.9%和38.1%。正交F1精巢中包括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却始终无成熟精子;部分个体的精小囊内精细胞量极少,多为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生产实践中暂未发现可以排精的正交F1个体。2.草鱼(♀)×赤眼鳟(♂)杂交F1的倍性鉴定。采用体内注射植物凝集素和秋水仙素的方法制备染色体。核型结果显示,正交F1染色体2n=48,核型公式2n=26m+20sm+2st,NF=94;草鱼2n=48,核型公式2n=22m+22sm+4st,NF=92;赤眼鳟2n=48,核型公式2n=24m+22sm+2st,NF=94,均未发现端部着丝点染色体、随体和次缢痕等结构;(2)正交F1相对DNA含量为对照组鸡血的1.29倍,其绝对DNA含量为(3.21±0.61)pg/N,DNA指数为0.92,符合DNA指数中二倍体的判别值。通过实验证实正交F1为二倍体群体。3.草鱼(♀)×赤眼鳟(♂)杂交F1的性激素水平。组织学结果证实正交F1卵巢间存在发育差异。雌性个体的卵巢成熟度与体重不成比例,与年龄也无对应关系。两个不同时段的样品,12月样品的LH、FSH和P三种激素在4龄时最高,E2在3龄时最低;5月样品的LH、FSH和P三种激素在4龄时最低,E2在3龄时最低。两个时间段内同一年龄个体的激素变化较大,基本表现为12月含量高于5月。在一个年周期内,4龄个体内LH、FSH和P三种激素的含量最高,3龄个体内E2含量最低,与时间段的结果分析一致。4.草鱼(♀)×赤眼鳟(♂)杂交F1卵巢相关基因的调控。正交F1的卵巢发育与年龄、体重间无比例关系。同一个体内存在发育程度不一致的卵细胞,个体大小与卵巢成熟度间无必然联系。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显示,wnt4、foxl2、cyp19a、dax1和esr2a五个基因在3龄时表达量达到峰值,呈显着表达;6个基因中,sf1基因的表达在各年龄组中差异最为明显,表达量随年龄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5龄时达到峰值。综合以上组织形态特点、倍性鉴定结果、生化激素水平和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结果,证实草鱼(♀)×赤眼鳟(♂)杂交F1确为正常二倍体群体;但雌雄个体的性腺发育方面有较大差异,目前发现雌性中有部分个体可育,雄性中暂无可育个体;卵巢中的性激素水平及相关基因的表达与体重无直接相关性,与个体及生殖周期密切相关;sf1基因在年龄组中显着的表达差异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

贾永义[9](2019)在《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全雌育种体系建立与评价》文中提出翘嘴鲌(Culter alburnus)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名优经济鱼类之一,具有生长快、肉质细嫩等特点,深受江浙沪地区消费者喜食。自1999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后,其养殖技术、饲料开发、产品加工等均得到快速的发展,并在江、浙、沪等省市形成了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然而,目前养殖用翘嘴鲌多数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其潜在遗传优势尚未被充分挖掘,加之盲目繁育、引种、杂交和累代养殖,导致养殖翘嘴鲌出现了生长减慢、个体小型化等种质衰退或混杂现象,种质改良已成为翘嘴鲌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但是,翘嘴鲌不耐受应激、易感寄生虫病,加之2-3龄才能性成熟,使得翘嘴鲌的选育周期偏长,育种保种成本高,管理难度大,从而导致实际育种进展缓慢且成效不明显。与大多数鲤科鱼类相似,翘嘴鲌雌性较雄性个体大,生长快,如开展全雌性养殖有利于提高翘嘴鲌养殖产量和效益。为此,本文针对翘嘴鲌选育周期长,单性养殖潜力大等实际问题和生产需求,以建立实用性的翘嘴鲌全雌育种技术体系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翘嘴鲌雌核发育后代的诱导、鉴定及性别决定类型分析,17α-甲基睾丸酮对翘嘴鲌雌核发育后代的生长及性别分化影响研究,翘嘴鲌性成熟伪雄鱼精子的质量评价研究,翘嘴鲌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筛选及验证,翘嘴鲌全雌后代的获得及验证,翘嘴鲌性别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观遗传修饰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雌核发育翘嘴鲌的诱导、鉴定及性别决定类型分析以遗传失活的鲤鱼精子为激活源,通过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除法,成功获得了连续两代的翘嘴鲌雌核发育群体,并通过雌核发育后代形态特征、染色体组型、性腺发育及遗传结构特征的分析,评价了翘嘴鲌连续雌核发育诱导的遗传进程,探讨了翘嘴鲌的性别决定类型。结果显示:(1)鲤鱼精子作为激活源,冷休克诱导获得的雌核发育发育子代易于鉴别,批量获得性成熟雌核发育后代1385尾,雌核发育平均诱导率为10.15%,平均培育成活率21.31%;(2)除少数畸形个体外,翘嘴鲌雌核发育后代与普通翘嘴鲌在外部可数、可量性状上无显着差异(P>0.05),且雌核发育二代(Meio-G2)个体间规格均匀性明显提高;(3)翘嘴鲌雌核发育后代为正常发育二倍体,染色体核型为2n=16 m+26 sm+6 st,NF=90,与母本翘嘴鲌类似;(4)微卫星标记分析显示,普通群体和Meio-G1、Meio-G2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遗传杂合度均呈下降趋势,且Meio-G2个体间的基因型完全相同(遗传相似系数为1),表明连续两代雌核发育诱导显着提高了翘嘴鲌基因座位纯合率;(5)RAPD标记分析显示,翘嘴鲌雌核发育后代中未发现来自父本鲤鱼基因组的特异片段,但存在部分遗传位点遗传丢失的情况;(6)对174尾雌核发育后代的性腺发育观察发现,雌核发育后代均为雌性且大多数个体的卵巢发育正常,推断翘嘴鲌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X-XY型。上述研究结果为翘嘴鲌全雌育种技术路线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2.翘嘴鲌生殖发育相关通路和基因的识别与验证为了解翘嘴鲌性腺发育调控网络,应用RNA-seq技术对翘嘴鲌与生殖相关的通路和基因进行了识别研究,并从分子层面探讨了部分雌核发育后代性腺发育异常的原因。利用10条雌核发育鱼类的脑和卵巢组织重新组装了一个完整的转录组。共产生58741192个(脑28916206个,卵巢29824986个),Q20百分比平均为98.3%。从脑和卵巢转录本中共鉴定16268个SSRs和76795个SNPs。功能分析确定脑和卵巢中的2479和2605个基因属于生殖过程子类中,另外2660和2845个单基因属于生殖子类。结果表明共鉴定出6条生殖相关通路(MAPK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GnRH信号通路、黑素生成、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类固醇生物合成)与34个生殖相关基因。通过DGE方法选择的16个候选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分析,结果发现所检测的基因大部分在脑和卵巢组织中表达,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此外,实时定量检测显示,卵巢发育畸形的雌核发育翘嘴鲌FSH、NPY、3β-HSD和PGR 4个基因表达量受到抑制,显着低于正常发育的卵巢。3.17α-甲基睾丸酮对雌核发育翘嘴鲌的生长及性别分化影响17α-甲基睾丸酮(17α-MT)作为主要的雄性诱导激素,目前已成功地将多种雌性鱼类转变成表型为雄性的个体。为了解不同投喂策略下17α-MT对雌核发育翘嘴鲌的生长、生理生化及性别分化的影响情况,本研究在室内实验设置0μg/g(对照组)、10μg/g、25μg/g、40μg/g和60μg/g 17ɑ-MT投喂组(实验I)并对于每个浓度分别设置不同的激素投喂和恢复时间(实验II),同时室外实验采用17ɑ-MT浓度递增(40μg/g-140μg/g)的激素投喂策略(实验III)。结果显示:(1)较高浓度17ɑ-MT(40-60μg/g)在长期投喂后会抑制鱼体生长,qRT-PCR检测显示FOXl2、CYP19a基因表达量减少,AMH、DMRT1基因表达量增加;(2)40μg/g和60μg/g 17ɑ-MT浓度处理40天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雌二醇(E2)、睾酮(T)、生长激素(GH)和甲状腺激素(T4)这5项指标相比其他组都显着升高;(4)性腺发育方面,在实验II的110天检测到各个激素处理组的性腺都为原始性腺,而同一时间的实验III中所检测到的性腺100%发育为精巢,研究结果表明:室内17α-MT诱导过程中25-40μg/g浓度且80天内的处理可以在转变为雄性的过程中减少对鱼体生长的抑制;激素处理40-60天(56-76 dpf)是雌核发育翘嘴鲌性腺对外源激素的最敏感时期,应该集中于敏感时间段进行翘嘴鲌伪雄鱼诱导;室外投喂激素的方案可以获得高比例的翘嘴鲌伪雄诱导率,这为翘嘴鲌伪雄鱼制备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撑。4.生理雄性雌核发育个体的精子质量评价研究伪雄鱼精子质量直接影响全雌鱼生产效率。本研究综合应用繁殖、生理特征、生化特性、超微结构等评价指标对诱导获得的翘嘴鲌伪雄鱼精子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伪雄鱼精子用于人工授精后的受精率、胚胎孵化率、仔鱼72 h成活率低于普通鱼精子,而仔鱼畸形率高于普通鱼精子;伪雄鱼与普通鱼精子在不同盐度、pH条件下激活后的活力变化基本一致,其中它们的最适盐度为0-4,最适pH为5.5;伪雄鱼精子常温下的保存时间明显短于普通鱼精子;代谢相关酶中ATP酶的含量、胆固醇和磷脂含量比值(c/p值)与精子质量具有相关性;伪雄鱼精子存在线粒体损伤与线粒体膜膨胀现象。5.翘嘴鲌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筛选及验证本研究应用简化基因组测序和AFLP标记技术分别对翘嘴鲌雌雄基因组DNA进行扫描,筛选翘嘴鲌雌雄性别差异标记,以期实现苗种性别的早期鉴定及伪雄鱼识别,优化翘嘴鲌全雌育种技术体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RAD-seq测序结果比对到雌雄特异性序列12和7条,但在后续验证过程中未能找到有效的差异位点。192对AFLP引物组合的扩增产物主要集中于100-500 bp之间,带型稳定,分布均匀,能清楚辨出差异条带,其中E1M9引物对扩增产物存在一条稳定的雄性差异条带(E1M9-280),可用于翘嘴鲌雌雄鱼的分子鉴别。6.翘嘴鲌全雌鱼的获得及遗传特征分析本研究以翘嘴鲌雌核发育二代(Meio-G2)为母本,和经过17α-甲基睾丸酮处理的Meio-G2(伪雄鱼)为父本,配对繁殖获得翘嘴鲌全雌后代,并从生长速度、位点多态性、性别验证等方面分析了翘嘴鲌全雌后代的遗传特征。结果显示:1)Meio-G2与伪雄鱼交配繁殖的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68%和33%,较对照组的76%和45%有所降低,但胚胎发育时序与普通翘嘴鲌基本一致;2)经362天池塘养殖试验比较,翘嘴鲌全雌鱼平均规格可达513.69±78.45 g,日均增重1.41g,体长变异系数8.80%,较普通翘嘴鲌快15.57%,显示翘嘴鲌全雌后代鱼具有良好生长优势;3)翘嘴鲌全雌后代12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均有所下降,遗传相似度达到了0.737,显示翘嘴鲌全雌后代基因型一致性较好;4)对各年龄段的全雌后代的组织切片验证未发现精巢组织,翘嘴鲌全雌后代雌性率达100%;5)E1M9引物对通过AFLP分析发现全雌后代与普通雌性个体类似同样缺失这个特异性条带,但该标记未能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6)雌性特异基因(CYP19和FOXL2)在全雌群体以及雌核发育的翘嘴鲌体内表达量都显着高于同时间的17α-MT处理后翘嘴鲌性腺中表达量(P<0.05),而雄性特异基因(DMRT1和AMH)基因的表达却呈现相反的规律(P<0.05)。7.基于WGBS和RNA-seq研究翘嘴鲌性二态性的表达特征为揭示翘嘴鲌性别决定与分化的作用机制,进而更好地发展性别控制育种技术,我们以鲤鱼基因组为参考基因组,对翘嘴鲌进行了WGBS测序,结果显示整体上启动子甲基化与基因表达量呈负相关。基于雌雄性腺组织转录组测序数据,本研究重点分析了DMRT1、SOX9、CYP19a基因在性腺分化过程中的作用。qRT-PCR检测各基因组织表达特征检测,结果显示DMRT1、SOX9基因高表达于精巢组织,而CYP19a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丰度最高。另外,这些基因的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修饰模式正好与其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表明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可以调控DMRT1、SOX9、CYP19a的性别二态性表达,表观遗传修饰在翘嘴鲌性腺发育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阐明翘嘴鲌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综述所述,我们应用人工雌核发育和激素诱导性逆转技术,成功建立了翘嘴鲌全雌育种体系,生长对比试验表明全雌后代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且全为雌性。此外,基于RAD-seq、RNA-seq和WGBS等高通量测序数据,我们建立了全雌后代性别鉴定技术、探讨了翘嘴鲌性别决定类型及分化机制、开展了性别相关基因表观调控研究,这些研究结果为解析鱼类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并在实践上为翘嘴鲌全雌育种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高莹莹[10](2019)在《性别相关基因(Sex-Related Gene)在暗纹东方鲀生殖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暗纹东方鲀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淡水养殖种类之一。暗纹东方鲀精巢营养价值很高,规模化养殖全雄暗纹东方鲀,能够显着提高我国养殖暗纹东方鲀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采用转录组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初步探究了暗纹东方鲀性别相关基因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暗纹东方鲀幼鱼遗传性别的鉴定采用ARMS-PCR技术快速检测暗纹东方鲀的遗传性别。根据暗纹东方鲀amhr2激酶结构域内存在一个与性别连锁的错义突变SNP位点,设计特异等位基因引物,即在下游PCR引物3’末端不同碱基位点设计不同种类的错配碱基,进行特异性引物的筛选,并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建立暗纹东方鲀幼鱼遗传性别差异鉴定的ARMS-PCR方法。此外,为了判断ARMS-PCR方法鉴定暗纹东方鲀幼鱼遗传性别的可行性,我们同时利用直接测序法和组织切片法分别鉴定样品的遗传性别和表型性别。结果表明,利用ARMS-PCR方法可以快速区分暗纹东方鲀的遗传性别,并且ARMS-PCR方法的鉴定结果与直接测序结果相同,同时也与组织切片鉴定的表型性别一致。2.暗纹东方鲀早期发育阶段性腺组织的转录组分析对孵化后60150日龄的暗纹东方鲀进行性腺差异的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结果显示,卵巢和精巢分别获得clean reads 54229278条和52089726条,其中分别有43588138和43837845条定位到参考基因组中,经过拼接组装后获得33247条unigenes,包含9890个新基因。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显示,相邻发育时期卵巢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普遍高于精巢,且性别间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远远高于性别内差异表达基因的个数。进一步对其显着性富集的Pathway进行筛选,共获得24条参与性别分化与性腺发育的代谢通路,其中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MAPK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等代谢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较多。从代谢通路差异表达的基因中筛选出cyp19a、cyp19b和hsd17b1等8个卵巢高表达基因以及dmrt1、cyp11a1和hsd3b等15个精巢高表达基因。上述候选基因为暗纹东方鲀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以及性别标记基因的开发提供重要的信息。3.暗纹东方鲀性别相关基因的克隆及结构分析根据转录组数据和已知河豚属鱼类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amhr2、cyp19a、dmrt1、sox9a和sox9b基因的简并引物,克隆了这5个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了暗纹东方鲀性别相关基因的序列结构及相关生物信息学特征。暗纹东方鲀amhr2全长cDNA为1868bp(NCBI登录号:MH218814),编码513个氨基酸。cyp19a全长cDNA为1786bp(NCBI登录号:MH218815),编码514个氨基酸。dmrt1全长cDNA为1620bp(NCBI登录号:MH218816),编码294个氨基酸。Sox9a全长cDNA为1274bp(NCBI登录号:MH218818),编码227个氨基酸,Sox9b全长cDNA为1943bp(NCBI登录号:MH218819),编码489个氨基酸。基本理化性质结果显示,Amhr2、Dmrt1、Sox9a和Sox9b均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仅Cyp19a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同源性和系统发育结果显示,Cyp19a和Dmrt1均与红鳍东方鲀和星点东方鲀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而Amhr2和两个Sox9均与红鳍东方鲀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4.暗纹东方鲀性别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对在暗纹东方鲀Ⅰ龄鱼不同组织和孵化后60150日龄幼鱼性腺组织中amhr2、cyp19a、dmrt1、sox9a和sox9b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组织表达结果显示,amhr2仅在性腺中表达,且卵巢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精巢;cyp19a主要在肌肉和卵巢中表达,其次在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表达;dmrt1主要在雄鱼中表达,且其表达模式具有精巢特异性;sox9a和sox9b均在雌鱼下丘脑中表达量最高,在脑、垂体、肝和眼等其他组织中也有较高水平的表达。早期发育阶段性腺组织的表达结果显示,在90日龄雄鱼精巢中sox9a和sox9b表达量均显着升高;在120日龄雌鱼卵巢中cyp19a表达量显着升高,而在120日龄雄鱼精巢中dmrt1表达量显着升高;在150日龄雌鱼卵巢和雄鱼精巢中amhr2表达量均显着升高。以上定量结果说明,这5个基因均参与暗纹东方鲀的性腺发育过程,其中cyp19a与卵巢发育相关,dmrt1与精巢发育相关,sox9a和sox9b与神经调控有关。

二、17α-甲基睾酮对鲻鱼精子发生和排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7α-甲基睾酮对鲻鱼精子发生和排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甲基睾酮暴露对鳗鲡精巢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生物学数据和组织切片
    1.4 ELISA法测定血清中雌二醇和11-酮基睾酮的质量浓度
2 结 果
    2.1 鳗鲡精巢的发育情况
    2.2 血清中雌二醇和11-酮基睾酮的质量浓度
3 讨 论
    3.1 甲基睾酮暴露促进鳗鲡精巢发育
    3.2 甲基睾酮暴露对鳗鲡血清11-酮基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的影响
4 结 论

(3)高温和皮质醇对黄颡鱼性别分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1.2 鱼类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
        1.2.1 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
        1.2.2 鱼类性别决定基因
        1.2.3 鱼类性别分化基因
    1.3 环境应激对鱼类性别分化的影响
        1.3.1 高温对鱼类性别分化的影响
        1.3.2 皮质醇对鱼类性别分化的影响
        1.3.3 类固醇激素和芳香化酶抑制剂对鱼类性别分化的影响
        1.3.4 细胞凋亡
    1.4 环境应激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1.4.1 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1.4.2 激素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1.4.3 体细胞环境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1.4.4 其他应激条件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用鱼与日常养殖管理
    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2.2.1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2.2 试剂盒、主要试剂
    2.3 实验样品的采集
    2.4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验
    2.5 雌雄性别鉴定
    2.6 组织学观察
    2.7 细胞凋亡检测
    2.8 转录组分析
    2.9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性别鉴定
    3.2 高温和皮质醇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
    3.3 高温和皮质醇对黄颡鱼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的影响
        3.3.1 黄颡鱼XX与XY遗传型幼鱼22日龄性腺组织学
        3.3.2 黄颡鱼XX与XY遗传型幼鱼32日龄性腺组织学
        3.3.3 黄颡鱼XX与XY遗传型幼鱼62日龄性腺组织学
        3.3.4 黄颡鱼XX与XY遗传型幼鱼122日龄性腺组织学
    3.4 高温和皮质醇处理对黄颡鱼性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高温和皮质醇处理对黄颡鱼性比的影响
    3.6 黄颡鱼转录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高温与皮质醇对黄颡鱼性别分化的影响
    4.2 高温和皮质醇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
    4.3 高温和皮质醇诱导XX遗传型个体雄性化的组织学进程
    4.4 环境应激诱导鱼类雄性化在生产中的应用
    4.5 细胞凋亡
    4.6 高温和皮质醇对黄颡鱼性腺转录组影响
    4.7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
致谢

(4)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配子发生、性腺发育以及性逆转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硬骨鱼类性腺发育的研究进展
    1.1 硬骨鱼类性腺的基本结构
        1.1.1 精巢的基本结构
        1.1.2 卵巢的基本结构
    1.2 硬骨鱼类性腺的发育
        1.2.1 精巢的发育
        1.2.2 卵巢的发育
    1.3 硬骨鱼类配子的发生
        1.3.1 精子的发生
        1.3.2 卵子的发生
    1.4 硬骨鱼类的性逆转现象
第二章 四指马鲅的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本来源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精巢的组织结构特征
        2.2.2 精巢发育及精子发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
    2.3 讨论
        2.3.1 四指马鲅的精巢结构类型
        2.3.2 四指马鲅的精巢发育分期
        2.3.3 四指马鲅的精子发生
第三章 四指马鲅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本来源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卵巢的组织结构特征
        3.2.2 卵子发生过程
        3.2.3 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特征
    3.3 讨论
        3.3.1 四指马鲅的卵巢结构
        3.3.2 四指马鲅的卵巢发育特点
        3.3.3 四指马鲅的卵子发生特点
        3.3.4 四指马鲅的产卵类型
第四章 四指马鲅的性逆转过程初步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本来源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0 各形态性状和性别比例统计
        4.2.1 性腺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特征
        4.2.2 性逆转过程的组织学变化
        4.2.3 性逆转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4.3 讨论
        4.3.1 四指马鲅性逆转的特点
        4.3.2 环境因子对四指马鲅性逆转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雌二醇作用下菲律宾蛤仔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性类固醇激素在水生动物中性别分化的研究进展
    1.2 性别相关基因在水生生物性别分化中的研究进展
    1.3 性别相关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1.4 Dmrt基因的研究
        1.4.1 Dmrt基因的发现及其功能
        1.4.2 Dmrt基因的特点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外源性激素作用下蛤仔性比及体内性激素含量变化比较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及实验药品器材
    2.2 激素刺激
        2.2.1 组织切片
    2.3 数据处理和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预实验结果
        2.4.2 正式实验结果
    2.5 讨论
第三章 雌二醇刺激下的菲律宾蛤仔转录组分析
    3.1 实验样品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材料的准备
        3.2.2 Trizol法提取蛤仔总RNA
        3.2.3 建库及测序方法
    3.3 结果
        3.3.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和过滤结果
        3.3.2 转录本拼接及功能基因注释结果
        3.3.3 差异表达筛选与聚类分析结果
        3.3.4 差异基因GO注释结果分析
        3.3.5 KEGG通路注释结果
        3.3.6 转录组验证
    3.4 讨论
第四章 蛤仔Dmrt基因家族特征分析及表达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样品
        4.1.2 总RNA的提取与cDNA合成
        4.1.3 基因及对应引物序列
        4.1.4 鉴定Dmrt基因
        4.1.5 实时荧光定量PCR
        4.1.6 数据分析
    4.2 结果
        4.2.1 Dmrt基因家族参数
        4.2.2 Dmrt基因的表达
    4.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致谢

(6)igf3基因在鲤性腺发育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鱼类性腺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1 鱼类卵巢发育研究进展
        1.1.1 卵巢的发育分期
        1.1.2 卵母细胞发育时相
        1.2 鱼类精巢发育研究进展
        1.2.1 精巢的结构
        1.2.2 精子的发生过程
        1.3 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因素
        1.3.1 环境因素
        1.3.2 性类固醇激素
        1.4 鱼类性腺发育的调控机制
    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系统
        2.1 IGFs系统简介
        2.2 IGFs的分子结构
        2.3 IGFs系统与鱼类性腺的关系
        2.4 igf3基因研究现状
    3 RNA干扰技术研究
        3.1 RNA干扰的原理
        3.2 RNA干扰技术在水产上应用
    4 长链非编码RNA研究进展
        4.1 长链非编码RNA的定义及分类
        4.2 LncRNA的功能
        4.3 LncRNA的作用机制
        4.4 LncRNA在性腺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5 重组蛋白在水产上应用
        5.1 重组蛋白表达系统
        5.2 重组蛋白在水产上的应用
    6 选题依据及技术路线
        6.1 选题依据
        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鲤igf3基因的克隆、定位及组织表达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1.3 主要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制备
        2.2.2 组织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2.2.3 第一链cDNA合成
        2.2.4 igf3基因克隆
        2.2.5 igf3基因序列分析
        2.2.6 组织表达分析
        2.2.7 性腺不同发育时期表达分析
        2.2.8 鲤Igf3抗体制备
        2.2.9 蛋白提取和Western Blot分析
        2.2.10 免疫组化分析
        2.2.11 雌激素E2对igf3基因的影响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鲤igf3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3.2 氨基酸序列比对
        3.3 进化树分析
        3.4 组织表达分析
        3.5 性腺不同发育时期表达分析
        3.6 Western Blot分析
        3.7 Igf3在鲤卵巢和精巢中的定位分析
        3.8 雌激素对igf3基因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鲤igf3基因活体干扰及对生长和性腺发育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鱼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1.3 主要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鲤igf3-dsRNA制备
        2.2.2 鲤igf3基因RNA干扰条件筛选
        2.2.3 igf3基因长期活体干扰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鲤igf3-dsRNA的制备
        3.2 最佳注射部位筛选
        3.3 最佳注射剂量筛选
        3.4 时间依赖性干扰结果
        3.5 igf3基因干扰对鲤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
        3.6 igf3基因干扰对鲤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3.6.1 对血清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影响
        3.6.2 对血清雌激素含量的影响
        3.6.3 对血清雄激素含量的影响
        3.7 igf3基因干扰对鲤幼鱼HPG轴相关基因表达影响
        3.7.1 对igf3基因表达的影响
        3.7.2 对igf2基因表达的影响
        3.7.3 对igf1基因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鲤igf3基因干扰后lncRNA和mRNA表达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鱼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1.3 主要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RNA干扰
        2.2.2 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2.2.3 文库构建和测序
        2.2.4 测序质量评估
        2.2.5 序列比对与组装
        2.2.6 lncRNA预测
        2.2.7 差异表达分析
        2.2.8 LncRNA靶基因预测
        2.2.9 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
        2.2.10 测序结果qRT-PCR验证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鲤性腺组织学观察
        3.2 igf3基因干扰效率
        3.3 RNA提取质量检测
        3.4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与数量统计
        3.5 lncRNA和mRNA鉴定
        3.6 差异lncRNAs和mRNAs筛选
        3.7 LncRNA靶基因预测
        3.8 差异lncRNAs靶基因及mRNAs转录本GO分析
        3.9 差异lncRNAs靶基因及mRNAs转录本KEGG分析
        3.10 差异lncRNAs和mRNAs共表达网络分析
        3.11 差异lncRNAs和mRNAs荧光定量PCR验证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鲤卵巢Igf3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鉴定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菌株和质粒
        2.1.3 主要实验试剂
        2.1.4 主要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Igf3重组蛋白载体构建
        2.2.2 重组蛋白表达及纯化
        2.2.3 Igf3重组蛋白质检
        2.2.4 GST pull-down
        2.2.5 质谱分析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PCR产物鉴定
        3.2 原核表达载体鉴定
        3.3 Igf3重组蛋白表达与鉴定
        3.4 Igf3重组蛋白纯化与鉴定
        3.5 GST pull-down 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
        3.6 质谱鉴定
        3.6.1 鉴定结果统计
        3.6.2 GO功能分析
        3.6.3 KEGG富集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六章 Igf3重组蛋白对鲤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鱼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1.3 主要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鲤Igf3重组蛋白制备
        2.2.2 Igf3重组蛋白注射条件筛选
        2.2.3 Igf3重组蛋白体内功能验证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最佳注射剂量筛选
        3.2 时间持续性结果
        3.3 对鲤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
        3.4 对鲤HPG轴相关基因表达影响
        3.4.1 对igf3基因表达的影响
        3.4.2 对igf2基因表达的影响
        3.4.3 对igf1基因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氯咪巴唑暴露对斑马鱼重要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转录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唑类抗真菌剂介绍
        1.1.1 唑类抗真菌剂的基本分类和使用情况
        1.1.2 唑类抗真菌剂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和生态毒理效应
    1.2 斑马鱼及其体内重要信号通路介绍
        1.2.1 斑马鱼介绍
        1.2.2 斑马鱼重要信号通路介绍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的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2.1 药品与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斑马鱼及斑马鱼胚胎收集
    2.4 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暴露实验的设计
    2.5 总RNA提取及琼脂糖凝胶电泳
        2.5.1 总RNA的提取
        2.5.2 琼脂糖凝胶电泳
    2.6 总RNA浓度的测定
    2.7 第一链cDNA的合成及测定
        2.7.1 第一链cDNA的合成
        2.7.2 合成的cDNA的测定
    2.8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2.9 化学分析
    2.10 转录表达验证性分析
    2.11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12 结果与讨论
        2.12.1 胚胎斑马鱼昼夜节律系统和氧化应激系统相关基因的转录改变
        2.12.2 胚胎斑马鱼卵母细胞成熟、类固醇生成和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转录改变
        2.12.3 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基因和环境暗示
        2.12.4 结论
第三章 斑马鱼成鱼性腺组织的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3.1 材料
    3.2 药品与试剂
    3.3 实验仪器
    3.4 实验对象
    3.5 实验方法
        3.5.1 斑马鱼成鱼暴露实验的设计
        3.5.2 组织样品的收集和总RNA的提取
        3.5.3 总RNA浓度的测定
        3.5.4 第一链cDNA的合成
        3.5.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3.6 结果和讨论
    3.7 结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性
    4.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草鱼(♀)×赤眼鳟(♂)杂交F1卵巢发育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远缘杂交育种
        1.1 鱼类远缘杂交育种研究
        1.2 草鱼(♀)×赤眼鳟(♂)杂交F_1的相关研究
    2 鱼类性腺发育及相关调控机理
        2.1 硬骨鱼类卵巢组织学研究进展
        2.2 鱼类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2.3 鱼类性类固醇激素的相关研究进展
        2.4 与鱼类卵巢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3 研究目的
第二章 草鱼(♀)×赤眼鳟(♂)杂交F_1卵巢组织形态学观察
    1 试验材料
    2 试剂仪器
        2.1 主要试剂的配置
        2.2 主要实验仪器
    3 方法
        3.1 解剖
        3.2 切片制作
    4 结果
        4.1 外形观察
        4.2 组织学观察
    5 讨论
第三章 草鱼(♀)×赤眼鳟(♂)杂交F_1的倍性鉴定
    1 草鱼(♀)×赤眼鳟(♂)杂交F_1染色体的制备
        1.1 试验材料
        1.2 药品和试剂
        1.3 仪器和耗材
        1.4 方法
        1.5 结果
    2 草鱼(♀)×赤眼鳟(♂)杂交F_1 DNA含量的测定
        2.1 试验材料
        2.2 试剂、仪器及耗材
        2.3 实验步骤
        2.4 结果
    3 讨论
第二、三章小结
第四章 草鱼(♀)×赤眼鳟(♂)杂交F_1血清中性激素测定
    1 试验材料
    2 试剂仪器
    3 方法
        3.1 实验原理
        3.2 实验步骤
        3.3 标准曲线的制作
    4 结果
        4.1 年龄、体重与卵巢系数
        4.2 性类固醇激素含量
    5 讨论
第五章 草鱼(♀)×赤眼鳟(♂)杂交F_1卵巢发育相关基因克隆及表达
    1 试验材料
    2 试剂仪器
    3 实验步骤
        3.1 引物设计
        3.2 总RNA提取
        3.3 逆转录
        3.4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3.5 胶回收
        3.6 引物扩增效率检测
    4 结果
        4.1 卵巢发育类型
        4.2 cyp19a、foxl2、wnt4、dax1、sf1和esr2a基因中间片段克隆
        4.3 cyp19a、foxl2、wnt4、dax1、sf1和esr2a基因荧光定量表达
    5 讨论
第四、五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全雌育种体系建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鱼类的性别决定与性腺分化
    第二节 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
    第三节 翘嘴鲌研究概述
    第四节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雌核发育翘嘴鲌的诱导、鉴定及性别决定类型分析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三章 翘嘴鲌生殖发育相关通路和基因的识别与验证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和讨论
    3.结论
第四章 17α-甲基睾丸酮对雌核发育翘嘴鲌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研究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五章 雌核发育翘嘴鲌伪雄鱼精子质量分析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六章 翘嘴鲌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筛选验证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七章 翘嘴鲌全雌鱼的获得及遗传特征分析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八章 基于WGBS研究翘嘴鲌性二态性表达特征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0)性别相关基因(Sex-Related Gene)在暗纹东方鲀生殖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暗纹东方鲀
    1.2 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
        1.2.1 性腺的分化
        1.2.2 性染色类型
        1.2.3 性别决定机制
    1.3 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3.1 雄性分化相关基因
        1.3.2 雌性分化相关基因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暗纹东方鲀幼鱼遗传性别的鉴定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用鱼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表型性别鉴定
        2.2.2 引物设计
        2.2.3 等位基因片段的PCR反应
        2.2.4 ARMS-PCR 引物特异性鉴定及反应条件优化
    2.3 结果
        2.3.1 表型性别的鉴定
        2.3.2 性别差异等位基因序列片段的PCR扩增
        2.3.3 ARMS-PCR引物特异性的鉴定及反应条件的优化
    2.4 讨论
第三章 暗纹东方鲀早期发育阶段的性腺转录组分析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样品采集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cDNA文库构建和上机测序
        3.2.2 测序数据处理
        3.2.3 转录组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
    3.3 结果
        3.3.1 转录组测序质量评估
        3.3.2 测序序列与参考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分析
        3.3.3 unigene功能注释
        3.3.4 新转录本预测
        3.3.5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3.3.6 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
    3.4 讨论
        3.4.1 转录组数据分析
        3.4.2 与性腺发育相关的通路
        3.4.3 性腺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第四章 暗纹东方鲀性别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用鱼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cDNA的合成
        4.2.2 cDNA保守片段扩增
        4.2.3 5 ˊ-RACE和3ˊ-RACE cDNA的克隆
        4.2.4 序列分析
    4.3 结果
        4.3.1 amhr2的c DNA克隆和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
        4.3.2 cyp19a的 c DNA克隆和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
        4.3.3 dmrt1的c DNA克隆和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
        4.3.4 sox9a和 sox9b的 c DNA克隆和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
    4.4 讨论
        4.4.1 暗纹东方鲀Amhr2 蛋白的功能域分析
        4.4.2 暗纹东方鲀Cyp19a蛋白信号肽的结构预测及功能分析
        4.4.3 暗纹东方鲀DM结构域的特征及功能分析
        4.4.4 暗纹东方鲀Sox9 蛋白的功能域分析
第五章 暗纹东方鲀性别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1 样品采集
        5.1.2 实验试剂
        5.1.3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引物设计
        5.2.2 cDNA合成
        5.2.3 Real-Time PCR扩增
        5.2.4 数据处理
    5.3 结果
        5.3.1 暗纹东方鲀amhr2 基因的表达特征
        5.3.2 暗纹东方鲀cyp19a基因的表达特征
        5.3.3 暗纹东方鲀dmrt1 基因的表达特征
        5.3.4 暗纹东方鲀sox9a基因的表达特征
        5.3.5 暗纹东方鲀sox9b基因的表达特征
    5.4 讨论
        5.4.1 暗纹东方鲀amhr2 基因的表达分析
        5.4.2 暗纹东方鲀cyp19a基因的表达模式
        5.4.3 暗纹东方鲀dmrt1 基因的表达分析
        5.4.4 暗纹东方鲀sox9a和 sox9b的组织表达分析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科研成果

四、17α-甲基睾酮对鲻鱼精子发生和排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雌二醇对小黄鱼性腺发育、分化及生长影响的研究[D]. 李冰冰.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2]甲基睾酮暴露对鳗鲡精巢发育的影响[J]. 赖晓健,彭帅,张哲,李忠琴. 水产科学, 2021(06)
  • [3]高温和皮质醇对黄颡鱼性别分化的影响[D]. 齐飘飘.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4]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配子发生、性腺发育以及性逆转的研究[D]. 蓝军南.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5]雌二醇作用下菲律宾蛤仔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 吴启迪. 大连海洋大学, 2019(03)
  • [6]igf3基因在鲤性腺发育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D]. 宋飞彪.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7]氯咪巴唑暴露对斑马鱼重要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转录影响研究[D]. 张辉.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8]草鱼(♀)×赤眼鳟(♂)杂交F1卵巢发育特性研究[D]. 乔庆. 湖南农业大学, 2018(09)
  • [9]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全雌育种体系建立与评价[D]. 贾永义.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10]性别相关基因(Sex-Related Gene)在暗纹东方鲀生殖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理研究[D]. 高莹莹.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17α-甲基睾酮对鲻鱼精子发生和射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