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搞活流通以销促养促进养猪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杨马燕,吴平山,周砥平,黄丽珍,姚亚新[1](2012)在《浅谈修水县大力发展山羊产业的对策》文中认为修水县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山区县,要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帮助农民增收,必须依托地方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发展特色产业。修水县早在1994年,就按照"稳定猪鸡生产,发展百万山羊"的畜牧业方针,加快发展山羊,优化产业结构,山羊饲养量快速上升,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山羊业一度成为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据统计,到2011年,全县山羊的饲养量达
王新世[2](2010)在《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产业化既增加农民收入,又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以嘉荫县为例,探讨农业产业化的类型与作用,以及今后的发展建议。
张毓再[3](2004)在《以宣威火腿为研究方向的技术课程开发》文中提出校本课程问题正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焦点。在国外,校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在全面了解校本课程起源、理论基础、类型、发展趋势、特点与意义,开发的条件、实施、管理和评价的前提下,以校本课程理论为指导,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共同进行以宣威火腿为研究方向的校本课程开发(简称火腿一校本课程开发)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通过实践,促进特色学校的形成;通过实践,促进教师个性的养成,培养多种人才。总之,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更好地理解校本课程的要义: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权力的下放;校本课程开发重过程而非结果(结果的过程性,开发的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性);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开发课程能力获得,行动研究的进行,合作精神的培养);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评价的多元化);校本课程开发促进特色学校的形成[1]。
符礼建[4](2002)在《长江上游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内容摘要: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先领域和重要内容。文章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在论述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和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现代农业多因素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路。并针对长江上游地区生态脆弱性、经济二元性等特征,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该地区农业生态化、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农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等重要问题。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路线,专题论述了长江上游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三峡库区、攀西地区和云贵高原等重点区域各具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了若干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孟宪政,周邦贵,万占全[5](2001)在《甘肃省奶业发展方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冯明江[6](2001)在《石阡县2000年农民收入和负担调查及增收减负对策初探》文中研究指明
李志成,刘超,段建功[7](2000)在《秦川肉牛产业开发的前景、问题和对策》文中研究指明
左玲玲[8](2000)在《基层报道》文中提出 巴中市改革防疫收费办法 四川省巴中市雪山畜牧食品管理站,大胆改革牲畜防疫保健费的收取办法。1999年畜牧部门实收服务费52万元,比上年净增20万元。职工人平创收1.4万元。在猪价下跌的情况下,畜牧业产值比上年增加百分之五。牲畜死亡率下降到3%以下。其改革办法得到地市党政的肯定,正在全地区推广。 1999年,收费办法为畜牧部门服务到户,收费到户。成立牧政执法组、防疫医骟组、综合办站组,分线作业,定人定责。牲畜防疫每年进行两次,每头每年收费
郭泰[9](2000)在《政府扶持是推动畜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入世的到来,我国养殖业势将在国内外市场上遭遇国际竞争。而我国养殖业生产分散、技术水准低、市场开拓能力差,那么。应如何适应更加激烈的竞争?本文提出,政府依据有关法规,加大投入,扶持广大生产者走向集约化经营,将是一条促进畜散业持续发展的道路。
曾志明,周伟良,娄佑武,管业坤[10](1998)在《关于湖南、河南和我省生猪生产的对比调查(续上期)》文中研究表明
二、搞活流通以销促养促进养猪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搞活流通以销促养促进养猪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修水县大力发展山羊产业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优势 |
1.1 自然条件适合发展养山羊 |
1.2 养殖山羊经济效益可观 |
1.3 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 |
2 对策与建议 |
2.1 以销促产, 打开市场流通渠道 |
2.2 规范养殖, 抓好示范基地建设 |
2.3 加强领导, 明确产业发展目标 |
2.4 出台政策, 优化产业融资环境 |
2.5 严格管理, 完善良繁和防疫体系 |
2.6 科学发展, 推广先进养羊技术 |
(3)以宣威火腿为研究方向的技术课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校本课程开发 |
一、课程的定义 |
二、校本课程的起源 |
三、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
四、校本课程的类型、特点 |
五、校本课程的意义 |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研究 |
第二章 以宣威火腿为研究方向的校本课程开发 |
一、学校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背景 |
二、火腿-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与相关事件 |
三、火腿-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与方案 |
1、课程目标 |
2、课程内容 |
3、课程原则 |
4、课程实施的过程与问题处理 |
5、课程评价 |
四、讨论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研究性学习用表 |
附件二 |
宣威火腿(资料收集) |
第一章 宣威火腿历史渊源 |
第一节 火腿名称来历 |
第二节 我国火腿品种 |
第三节 宣威火腿的历史渊源 |
第二章 生猪生产 |
第一节 良种 |
第二节 饲养 |
第三节 饲料 |
第四节 疾病防治 |
第三章 火腿生产 |
第一节 火腿腌制业 |
第二节 原腿生产 |
第四章 火腿贸易 |
第一节 鲜腿 |
第二节 原腿贸易 |
第三节 产品贸易 |
第五章 火腿产业发展 |
第一节 火腿成分与成因 |
第二节 火腿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
(4)长江上游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结构与内容 |
三、 主要创新观点 |
第一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理论 |
第一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 |
一、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
二、 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含义的理解 |
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第二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 |
二、 农业系统理论 |
三、 农业控制理论 |
四、 农业的本质与特征理论 |
第三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形态和支撑体系 |
一、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形态举要 |
二、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
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
第二章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
第一节 传统朴素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践 |
一、 传统农业及其发展阶段 |
二、 欧洲传统农业的实践及其朴素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 |
三、 中国传统农业的实践及其朴素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 |
第二节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 |
一、 现代农业的特征及其发展阶段 |
二、 发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与启示 |
三、 发展中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与启示 |
第三节 未来知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
一、 知识农业的概念、特征 |
二、 知识农业是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农业 |
第四节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整体思路 |
一、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
二、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路 |
第三章 长江上游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基本思路 |
第一节 长江上游地区的区情农情及其战略地位 |
一、 长江上游地区的区情农情 |
二、 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战略地位 |
第二节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建设 |
一、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 |
二、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分析 |
三、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
第三节 长江上游地区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
一、 以农业科技进步为突破口,促进长江上游地区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
二、 加大农业人力资本投资,推进长江上游地区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
三、 加快长江上游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
第四节 长江上游地区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化经营 |
一、 长江上游地区农业结构优化 |
二、 长江上游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五节 长江上游地区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 |
一、 长江上游地区农村工业化 |
二、 长江上游地区农村城镇化 |
第四章 长江上游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一节 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结构调整 |
一、 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分析 |
二、 调整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农业结构 |
第二节 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与农业产业化 |
一、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
二、 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
第三节 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 |
一、 推进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 |
二、 加快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小城镇建设 |
第四节 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分区模式 |
一、 成都平原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
二、 成都平原周边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
第五章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一节 三峡库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 |
一、 三峡库区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分析 |
二、 合理开发利用三峡库区自然资源 |
三、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
四、 提高三峡库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
第二节 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与对策 |
一、 制定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化的中长期目标和规划布局 |
二、 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化建设思路 |
第三节 推进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 |
一、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原则 |
二、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模式 |
三、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的对策建议 |
第六章 长江上游攀西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一节 攀西地区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 |
一、 攀西地区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分析 |
二、 攀西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 |
三、 攀西地区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及政策分析 |
第二节 攀西地区种植业结构优化分析 |
一、 攀西地区种植业现状分析 |
二、 攀西地区种植业结构的数学模型 |
三、 攀西地区种植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
第三节 攀西地区农村城镇化分析 |
一、 攀西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模型分析 |
二、 攀西地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模型分析 |
三、 攀西地区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
第四节 攀西拟退化经济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分区模式 |
一、 攀西高山区拟退化经济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模式 |
二、 攀西中山区拟退化经济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模式 |
三、 安宁河流域农业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 |
第七章 长江上游云贵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一节 云南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 |
一、 云南高原农业的地域特色 |
二、 大力发展云南高原绿色农业 |
三、 积极开发云南高原观光农业 |
第二节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
一、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
二、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内涵 |
三、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四、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发展对策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5)甘肃省奶业发展方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沿革 |
(一) 牦牛利用 |
1.来源 |
2.分布 |
3.产奶 |
(二) 犏牛利用 |
(三) 专业化奶业生产 |
1.品种引进 |
2.育种 |
(1) 选育经过 |
(2) “甘肃黑白花奶牛”的育成: |
3.牛奶生产 |
(四) 历史评价 |
二、奶业生产现状 |
(一) 生产现状 |
(二) 加工现状 |
(三) 成就回顾 |
(四) 问题与差距 |
三、奶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
(一) 奶牛业生产系统分析 |
(二) 牛奶消费的营养价值经济性分析 |
(三) 牛奶业生产的经济性分析 |
(四) 分析评价 |
四、中国奶业发展状况 |
(一) 中国发展奶业的重大意义 |
(二) 中国乳业生产现状原奶生产 |
(三) 乳品加工业现状 |
(四) 我国乳业成本与价格状况 |
1.原奶生产成本。 |
2.原奶收购价格。 |
(五) 中国乳品消费状况 |
(六) 乳品贸易 |
(七) 入世的机遇、挑战与政策选择 |
1.入世带来的积极影响 |
2.消极影响 |
3.政策选择 |
五、甘肃奶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
(一) 趋势分析及需求预测 |
1.趋势分析 |
(1) 奶业结构调整优化趋势是主流 |
(2) 牧业发展必须突出发展奶业 |
(3) 突出发展奶业条件成熟 |
2.奶类需求预测 |
(二) 发展思路 |
1.总体思路 |
2.指导思想 |
3.发展目标 |
4.区域布局 |
(三) 对策与措施 |
1.政策支持 |
(1) 龙头企业 |
(2) 市场与营销 |
(3) 服务体系 |
(4) 科技支撑 |
2.促进消费拉动生产的措施 |
第一, 大力宣传奶产品。 |
第二, 进一步开拓农村的广阔市场。 |
第三, 强化奶产品深加工。 |
3.因势利导, 落实关键措施, 充分挖掘内涵潜力 |
4.加入WTO的应对措施 |
(1) 政府应把优先发展奶牛业作为发展畜牧业的突破口。 |
(2) 大力发展奶源基地。 |
(3) 提高原奶生产的科技含量, 改良牛群, 改进饲养、育种和挤奶技术。 |
(4) 加强饲料工业, 搞好农作物秸秆的氨化、青贮处理。 |
(5) 深化加工企业改革。 |
(6) 因地制宜, 发展多种奶畜。 |
(7) 解决乳品行业长期悬而未决的多口管理问题。 |
(四) 模式选择 |
1. 农业: |
2. 农户: |
3. 耕地: |
4. 畜牧业: |
5. 种植业: |
6. 饲料工业: |
7. 国民经济: |
(五) 奶业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探讨 |
第一, 乳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第二, 市场消费决定产业重点。 |
(六) 奶业产业化的探讨 |
(7)秦川肉牛产业开发的前景、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秦川肉牛产业开发的前景 |
2 肉牛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 |
2.1 认识不足 |
2.2 饲养管理相对落后, 出栏率低 |
2.3 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 |
2.4 加工不够, 流通不畅 |
3 秦川肉牛产业开发对策 |
3.1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 |
3.2 大力推广先进的肉牛饲养管理技术 |
3.2.1 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技术 |
3.2.2 非蛋白氮饲料的应用技术 |
3.2.3 肉牛增重剂的应用技术 |
3.2.4 配合饲料的配制及应用技术 |
3.2.5 推广三段式肉牛饲养管理体系 |
3.3 制定扶持优惠政策, 促进肉牛产业发展 |
3.4 重视加工, 强化销售, 抓好龙头 |
3.5 调动各方积极性, 倡导新型模式养牛 |
四、搞活流通以销促养促进养猪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修水县大力发展山羊产业的对策[J]. 杨马燕,吴平山,周砥平,黄丽珍,姚亚新.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2(06)
- [2]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J]. 王新世. 中国园艺文摘, 2010(06)
- [3]以宣威火腿为研究方向的技术课程开发[D]. 张毓再. 云南师范大学, 2004(08)
- [4]长江上游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符礼建. 四川大学, 2002(02)
- [5]甘肃省奶业发展方略研究[J]. 孟宪政,周邦贵,万占全. 甘肃农业, 2001(S1)
- [6]石阡县2000年农民收入和负担调查及增收减负对策初探[J]. 冯明江. 贵州农业科学, 2001(05)
- [7]秦川肉牛产业开发的前景、问题和对策[J]. 李志成,刘超,段建功. 陕西农业科学(自然科学版), 2000(11)
- [8]基层报道[J]. 左玲玲. 中国牧业通讯, 2000(03)
- [9]政府扶持是推动畜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J]. 郭泰. 中国动物保健, 2000(01)
- [10]关于湖南、河南和我省生猪生产的对比调查(续上期)[J]. 曾志明,周伟良,娄佑武,管业坤.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19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