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状软骨巨细胞瘤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谢竞[1](2020)在《头颈部罕见痛风石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讨头颈部罕见痛风石的分布部位、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以期为我国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或经验,减少临床的误诊。研究方法:本论文详尽报告就诊于我科的2例头颈部罕见痛风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随访等详细信息,并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中文数据库(Wanfang)以及外文全文数据库(Pubmed)收录发表的头颈部罕见痛风石的病例报告进行病例分析和文献综述。研究结果:1.头颈部罕见痛风石中外鼻相对易受侵犯,此类疾病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6.25:1),同时多见于老年患者以及绝经期妇女。2.29例患者中有1例未交待既往史,余28例患者中既往有痛风病史的患者占71.4%,既往无痛风病史的患者占28.6%。3.头颈部罕见痛风石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外观或耳鼻喉器官功能的改变,缺乏痛风的特异性症状。结论:1.头颈部罕见痛风石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外鼻相比其它部位易受侵犯,在诊断过程中,年龄、性别、既往痛风病史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头颈部罕见痛风石可以是痛风的唯一表现,这种情况多见于中耳腔痛风石的患者,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3.提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对头颈部罕见痛风石的诊治经验,可以减少误诊,有利于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对于严重影响患者听力、呼吸或发音的痛风石可行早期手术治疗,加强痛风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达到最优化的治疗效益。
瞿姣[2](2019)在《DSCT双能量技术在喉部病变定性及喉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探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双能量CT碘图定量参数在鉴别声带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目的]探讨双能量CT动脉期碘图相关定量参数在鉴别声带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喉部双能量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声带病变128例,按照病理类型分为声带鳞癌组(50例),声带息肉组(50例)及声带慢性炎组(28例),分别测量3组病变动脉期碘图相关定量参数(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及Overlay值)并比较其差异。对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一步将128例病变分为良性组(78例)及恶性组(50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及最佳诊断阈值以分析各参数鉴别声带良恶性病变的效能。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声带鳞癌组动脉期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及Overlay值均高于声带慢性炎组及声带息肉组(P<0.05);动脉期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及Overlay值鉴别声带良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933,0.845及0.868(P<0.001),以动脉期碘浓度1.75mg/ml为临界值诊断声带鳞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及83.3%,以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0.16诊断声带鳞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4%及76.9%,以动脉期Overlay值40.15HU为临界值诊断声带鳞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8%及91%。[结论]双能CT动脉期碘图相关参数可提高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在声带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第二部分 双能量CT及MRI在诊断喉癌甲状软骨侵犯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双能量CT及MRI在诊断喉癌甲状软骨侵犯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9年2月于术前行喉部双能量CT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106例,其中54例同时行MR平扫+增强检查。以手术病理为参考标准,运用主观评价定性及客观定量参数(受侵甲状软骨与对侧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分析双能CT对106例喉癌甲状软骨侵犯情况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比较54例同时行MR扫描病例中双能CT、MRI、双能CT结合MRI检出受侵甲状软骨的效能。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运用Kappa检验比较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106名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示40例甲状软骨受侵犯,双能CT正确诊断的35例受侵甲状软骨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0.16±0.05及1.92±0.39,均高于对侧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0.01±0.02及0.19±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双能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7.5%、95.5%及92.5%。同时行双能CT及MR检查的54例中,病理示20例甲状软骨受侵,分别对双能CT、MRI、双能CT结合MRI三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双能CT诊断特异度高于MRI(χ2=4.221,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双能CT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有助于区分受侵甲状软骨和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与MRI相比较,双能CT诊断喉癌甲状软骨侵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第三部分双能量CT定量参数对喉癌淋巴结的定性评估价值[目的]探讨双能量CT动脉期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在诊断喉癌转移淋巴结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0月至2019年2月具有完整术前双能量CT扫描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喉癌46例,淋巴结共计90枚,按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转移淋巴结组(47枚)和非转移淋巴结组(43枚),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转移淋巴结组与非转移组淋巴结组、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动脉期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诊断阈值以分析动脉期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诊断喉癌转移淋巴结的效能。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转移淋巴结动脉期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2.29±0.50mg/ml及2.38±0.71,均高于非转移淋巴结组(1.77±0.48mg/ml及1.99±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期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鉴别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淋巴结的AUC分别为0.77和0.67(P<0.05);以动脉期碘浓度1.85mg/nml为临界值诊断喉癌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9%及65.1%,以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2.15为临界值诊断喉癌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57.4%及72.1%。喉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动脉期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喉癌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灶之间具有同源性,双能CT动脉期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对喉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孟金丽,何万林[3](2018)在《原发性甲状软骨骨巨细胞瘤恶变并累及甲状腺一例》文中认为患者男,40岁。因"左侧颈部包块进行性增大伴声音嘶哑7个月"入院。既往乙型肝炎病史。体检:左侧甲状腺Ⅱ度肿大,质硬,有压痛,不活动,包块光滑,气管右偏,皮肤无红肿。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颈部CT检查:左侧甲状软骨骨质破坏,可见不规则软
梁鹏[4](2018)在《骨巨细胞瘤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局部具有侵袭性、溶骨活性的良性骨肿瘤,传统治疗手段为囊内刮除植骨,但有很高的局部复发率,通过辅助手段对瘤腔进行处理,有效降低了局部复发;对于不同部位骨巨细胞瘤应依据病变部位、大小、侵犯范围、复发率的高低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假体置换、广泛切除、En bloc切除等;对于特殊部位预计手术风险大、不能完整切除患者可行动脉栓塞,有利于病情得到控制或手术;双磷酸盐、地诺单抗的应用给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可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目前主要应用于复发、难治、特殊部位、转移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化疗主要应用于转移、恶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放疗对于复发或难以手术切除部位骨巨细胞瘤可控制肿瘤进展,但有恶变可能。双磷酸盐、地诺单抗缺乏长期随访,远期疗效尚不明确,骨巨细胞瘤治疗领域新方法、新药的研发为其带来了更多希望。
范光明,沈金丹,周楠,黄曌殊[5](2018)在《喉巨细胞瘤影像表现一例》文中研究说明患者男,52岁。半个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咽痛,咽部有异物感于2016年12月12日来我院就诊。10d前爬楼梯时突然感觉呼吸困难、气促,无吞咽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耳鼻喉科检查:咽部黏膜充血、红肿,软腭抬举对称,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间接喉镜检查窥视不清。颈部皮肤色泽正常,未扪及明显包块及肿大的淋巴结。纤维喉镜:声门下狭窄,右侧喉壁可见球状新生物,表面黏膜充血,右侧声带固定。颈部CT检查:右侧声门下区可见类圆形3.3 cm×2.2 cm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内见多发小片状低密度区,边界
李强,徐文坚,崔久法,聂佩,王鹤翔,郝大鹏,刘吉华,管帅[6](2015)在《成骨细胞瘤CT影像学表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成骨细胞瘤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成骨细胞瘤患者的CT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2例患者中,发生于脊椎7例、股骨2例、胫骨1例、下颌骨1例、甲状软骨1例。12例均见肿瘤矿化,病灶周围骨质均见反应性硬化,11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6例局部见骨皮质中断,11例见骨膜反应,2例肿瘤呈浸润生长,2例CT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实体部明显强化。结论多数成骨细胞瘤CT表现典型,提示诊断,但少数CT表现不典型,确诊依靠病理。
张鹏飞[7](2014)在《硫酸钙人工骨负载唑来膦酸的体外药物释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富含巨细胞病变中含有丰富的破骨型多核巨细胞,该种细胞反应活跃、具有低度侵袭性。在良性或恶性骨肿瘤病变中均出现这类细胞,如继发性棕色瘤(Recklinghausen病)、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CRG)、动脉瘤样骨囊肿(ABC)、软骨母细胞瘤、巨细胞骨肉瘤和良、恶性骨巨细胞瘤等。骨巨细胞瘤(GCT)是临床中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瘤体主要由破骨型多核巨细胞和单核基质细胞组成。WHO骨肿瘤分类将GCT描述为“一种侵袭性的潜在恶性病变”。中国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高,占骨肿瘤的14%~16%,发病高峰在20~50岁,治疗不当易造成劳动资源的浪费。病变多侵犯长骨,常见的部位为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其他部位见于桡骨远端、腓骨小头、股骨近端、肱骨近端、脊柱、骨盆、胸骨、肋骨、颅骨及跟骨等。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原则为治疗或控制局部病变,尽量保留患肢功能。几十年前,广泛切除是常用术式,复发率较低。然而,广泛切除后可对临近关节面造成损害,随之而来的重建也较复杂,出现较多的并发症。目前骨巨细胞瘤常用囊内刮除植骨术,但单纯的刮除植骨术难以彻底清除肿瘤组织,微量隐藏在病灶陷窝中的肿瘤细胞即可导致术后复发。多种辅助措施用于处理瘤腔,如液氮、酒精、石碳酸、双氧水等冲洗,磨钻打磨等被广泛研究和应用。辅助治疗使病灶边缘产生近似广泛切除的区域,同时未破坏周围骨性结构,既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率,又极大地保存患肢功能。但目前各种辅助治疗措施的效果尚未达到完全肯定和统一。二磷酸盐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破骨细胞活性作用,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焦磷酸盐类似物。在人体中不能被代谢,对骨骼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促进凋亡,抑制骨吸收,同时可以诱导瘤体中的间质细胞凋亡。二磷酸盐不仅对破骨细胞起到调控作用,同时对于成骨细胞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二磷酸盐类药物可诱导GCT中的多核巨细胞和单核基质细胞凋亡,抑制破骨活性。近年来,该类药物被应用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肿瘤,如骨巨细胞瘤、溶骨性骨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骨肉瘤等引发的骨相关事件,同时临床用于预防骨巨细胞瘤复发。目前已经发展了三代药物,其中第三代代表药物为唑来膦酸、阿伦膦酸钠等。静脉滴注或口服二磷酸盐类药物后,可能会出现一过性流感样综合征、下颌骨坏死等诸多副作用,可累及消化、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二磷酸盐类药物在人体内不经过代谢,以原形经肾排出,对药物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假如唑来膦酸能够局部缓释,不但能够减少副作用,同时可以提高生物利用率。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唑来膦酸/硫酸钙人工骨复合物体外释放规律。方法制备0.0%、1.3%、2.6%、5.2%、10.4%五个浓度梯度组的唑来膦酸/硫酸钙人工骨复合物标本,记录体外凝结时间。从每梯度组中随机选取重量为0.900±0.012g3个标本,以空白对照组作为A实验组,其余依据浓度梯度依次编为B、C、D、E实验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药物溶出浓度,研究药物体外的释放规律。结果未使用烘干、加强空气流通等促凝手段,室温下AE组的凝固时间依次为10.6分钟、20.9分钟、32.8分钟,45.5分钟,58.2分钟。统计学分析凝固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释放实验B~E组0至24h有明显突释相,累计释放度均值分别达19.11%、23.45%、35.93%、26.88%,各组释放度在同一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P<0.05),48h以后出现缓释效应,C、D、E组3~21d缓释相溶出率曲线出现波动,D、E组波动明显。结论随着唑来膦酸载药量的增加,硫酸钙结构逐渐不稳定。载药量不超过硫酸钙人工骨最大载药量时,唑来膦酸在硫酸钙人工骨释放体系中能够持续、稳定的释放。
傅春玲,刘定荣,罗敏,刘凤,张世琼,李伟[8](2014)在《喉巨细胞瘤1例报道》文中指出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一种有局部复发和侵袭性生长倾向、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1],由成片肿瘤性卵圆形单核细胞和均匀分布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构成。常发生于长骨骨端[1,2],而发生于喉非常罕见,其常常起源于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舌骨,也可发生于喉周围软组织。喉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he larynx,GCTL)最早由Wessely于1940年报道[3],迄今为止已有30余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喉巨细胞瘤,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吕云霞,余济春,谢嵘,许德斌,余志坚[9](2013)在《喉巨细胞瘤1例》文中研究说明患者,男,65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嘶,无呼吸困难、吞咽、喉痛、咳血等不适,1周前突感呼吸不畅且进行性加重,吸气时明显,活动后加剧,夜间无法平卧,于2012年8月22日急诊入院。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疾病史。查体:急性病容,面色潮红,皮肤湿润,端坐呼吸,呼吸急速,可闻及明显中度喉喘鸣,伴明显吸气性三凹征。右侧喉体明显膨隆,喉体移动度尚可,双侧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间接喉镜检查会厌抬举可,会厌谷、梨状
王蔚,陈炳旭,陈晓东,陈敬文,彭大云[10](2012)在《累及骨和软骨Rosai–Dorfman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2例累及骨和软骨的结外罗道(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分别位于右胫骨近端及甲状软骨的2例Rosai–Dorfman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9岁女性,右胫骨占位及38岁男性,甲状软骨肿物。影像学示前者右胫骨上段溶骨性骨质破坏;CT示后者甲状软骨前实性占位,与甲状软骨界限不清。光镜下前者病变在破碎骨小梁间生长,后者病变包绕并侵犯甲状软骨,并在软骨化骨骨小梁间侵袭性生长。低倍镜下组织细胞显着增生,与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形成明暗相间的结构,部分组织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或椭圆形;胞浆淡嗜酸性或空亮,泡状核,可见小核仁;部分胞浆内见吞噬完整的淋巴细胞和(或)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组织细胞表达S–100蛋白和CD68,不表达CD1a。结论:累及骨和软骨的Rosai–Dorfman病罕见,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均容易误诊。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的唯一依据。
二、甲状软骨巨细胞瘤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状软骨巨细胞瘤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头颈部罕见痛风石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资料整理 |
3.1.1 病例一 |
3.1.2 病例二 |
3.2 文献检索 |
3.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4 资料提取 |
3.5 分析与讨论 |
第4章 结果 |
4.1 发病部位 |
4.2 性别与年龄 |
4.3 既往史 |
4.4 临床表现 |
4.5 治疗与随访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DSCT双能量技术在喉部病变定性及喉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双能量CT碘图定量参数在鉴别声带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双能量CT及MRI在诊断喉癌甲状软骨侵犯中的应用价值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双能量CT定量参数对喉癌转移淋巴结的定性评估价值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附件 |
致谢 |
(4)骨巨细胞瘤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手术治疗 |
2 动脉栓塞 |
3 二磷酸盐及狄诺单抗靶向治疗 |
4 其他治疗 |
5 展望 |
(6)成骨细胞瘤CT影像学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资料分析 |
2 结果 |
2.1 CT平扫 |
2.2.1 肿瘤部位、大小与形态 |
2.2.2 骨质破坏 |
2.2.3 骨皮质改变及骨膜反应 |
2.2.4 病灶边缘 |
2.2.5 病灶密度特征 |
2.2.6 肿瘤骨质反应性硬化和周围组织水肿 |
2.3 CT增强扫描 |
3 讨论 |
3.1 命名及属性 |
3.2 临床和病理学特点 |
3.3 成骨细胞瘤CT影像特点及相关病理基础 |
3.3.1 成骨细胞瘤较为典型影像学表现 |
3.3.2 成骨细胞瘤非典型影像学表现 |
3.3.3 病灶周围组织的硬化和水肿 |
(7)硫酸钙人工骨负载唑来膦酸的体外药物释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骨巨细胞瘤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8)喉巨细胞瘤1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10)累及骨和软骨Rosai–Dorfman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随访 |
2 结果 |
2.1 肉眼观 |
2.2 显微镜检查 |
2.3 免疫表型 |
3 讨论 |
四、甲状软骨巨细胞瘤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头颈部罕见痛风石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D]. 谢竞. 吉林大学, 2020(08)
- [2]DSCT双能量技术在喉部病变定性及喉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探究[D]. 瞿姣.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3]原发性甲状软骨骨巨细胞瘤恶变并累及甲状腺一例[J]. 孟金丽,何万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8(12)
- [4]骨巨细胞瘤治疗进展[J]. 梁鹏. 中国骨伤, 2018(03)
- [5]喉巨细胞瘤影像表现一例[J]. 范光明,沈金丹,周楠,黄曌殊.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8(02)
- [6]成骨细胞瘤CT影像学表现[J]. 李强,徐文坚,崔久法,聂佩,王鹤翔,郝大鹏,刘吉华,管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06)
- [7]硫酸钙人工骨负载唑来膦酸的体外药物释放研究[D]. 张鹏飞. 郑州大学, 2014(03)
- [8]喉巨细胞瘤1例报道[J]. 傅春玲,刘定荣,罗敏,刘凤,张世琼,李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4(01)
- [9]喉巨细胞瘤1例[J]. 吕云霞,余济春,谢嵘,许德斌,余志坚.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24)
- [10]累及骨和软骨Rosai–Dorfman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王蔚,陈炳旭,陈晓东,陈敬文,彭大云.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