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的弹道特性及致伤效果

弹丸的弹道特性及致伤效果

一、弹丸弹道学特征与致伤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汪送[1](2020)在《防暴动能弹钝性弹道冲击实验测试研究综述》文中认为针对防暴动能弹持续引发致残致亡等严重安全事件,为提高其固有安全性和服役安全性需要通过测试对动能弹丸的致伤威力进行全面评估。通过系统综述钝性弹道冲击测试平台、替代品和终点弹道测试相关文献,指出在弹丸发射一致性、靶标保真性和损伤机理研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基于弹道空气炮系统,加长发射管,提高弹丸发射的弹道一致性和着靶能量一致性;建议通过相似理论构建集成多类型传感器的复合靶标,提高靶标受击响应的保真性;介绍了通过揭示弹-靶能量交互及靶标内应力波的动态传播规律阐明防暴动能弹不同载荷特性下的损伤机理。

邵晓鹏[2](2020)在《非致命动能武器致伤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致命动能武器是非致命武器中至关重要的一类。随着现代战争形式的变化,非致命动能武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致命动能武器主要针对的目标是骚乱人群以及暴乱分子,但在其使用时存在距离远时威力不足、距离近时伤害过度的问题。为尽可能提高非致命动能武器的打击威力并同时降低其致死性,需要对其致伤效应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了非致命动能武器的致伤效应,分析其致伤时的几种致伤因素的作用方式,进行了人体损伤程度量化评估方法的研究,建立了人体损伤量化计算的公式,讨论了人体致伤评估模型的建立方法。针对所要研究的两种非致命动能弹,考虑防护条件对致伤效应的影响程度,分析了生物靶标致伤试验方案,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研究,合理描述了生物损伤结果。基于致伤试验结果改进了人体损伤量化模型。根据传统致伤评估参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防护条件对致伤结果的影响程度,提出了防护条件对弹丸能量的吸收率的概念,并基于此提出了用有效动能Ee作为非致命动能弹致伤效应评估参量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有效动能与改进后的人体损伤量化模型之间的致伤评估模型,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在对评估软件进行功能分析和框架设计的基础上,基于MATLAB编制了用于非致命动能弹致伤效应评估的评估软件,分析了其评估的合理性。

江星,汪送[3](2019)在《防暴动能弹钝击损伤评估方法研究综述》文中提出为科学预测防暴动能弹的致伤威力并指导防暴动能弹的安全设计、研制、验证,通过对防暴动能弹钝击文献的研究,叙述了当前国内外对防暴动能弹钝击损伤评估标准研究现状,分析了重要器官的损伤量级和损伤评估方法及手段,总结了现有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防暴动能弹钝击损伤评估方法在未来发展做出展望:一是建立能够全面评估致伤威力的组合评判标准;二是发展精确可靠的有限元仿真评估方法;三是基于海量数据,采用智能算法进行损伤预测。为下一步防暴动能弹钝击损伤研究指明了新思路、新方向。

冯杰[4](2020)在《明胶的SHPB方法优化和高速侵彻力学反馈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明胶作为肌肉的模拟物被广泛应用于小口径弹药终点效应的研究。在投射物高速侵彻明胶的过程中,投射物与明胶的相互作用力是决定侵彻过程的关键,是进一步研究侵彻弹道、空腔演变等问题的基础。目前在对投射物高速侵彻明胶的研究中,明胶与投射物相互作用力的理论模型和明胶材料性能关联程度较低,无法准确评估明胶材料特性对侵彻过程的影响。因此,本文从明胶力学反馈的角度研究了投射物与明胶相互作用的机理。本文对用于测试明胶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方法(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Method,SHPB)进行了优化研究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采用优化的SHPB方法测试了明胶动态压缩性能;基于测试结果,对明胶应变率敏感效应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机理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应变率无关的简化明胶材料模型;以侵彻实验为参照,研究了简化明胶模型在投射物侵彻明胶过程仿真中的适用性;通过控制仿真中明胶材料模型参数,讨论了影响投射物侵彻明胶过程的关键参数;总结了明胶被侵彻过程中力学反馈的机理。对明胶被高速侵彻过程中力学反馈的准确理解将有效提高侵彻明胶阻力模型的普适性,为基于威力的投射物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a)为了解决目前用于测试明胶类软质材料的SHPB方法存在可靠性普遍较低的问题,选取了可靠性较高的空心霍普金森压杆方法(Hollow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Method,HSHPB)为研究对象,对空心透射杆透射信号增益过程及引入的透射波失真进行了研究,来提升HSHPB方法的可靠性。由于软质材料波阻抗低,采用常规的SHPB方法测试软质材料时,透射信号微弱难以捕捉且试样应力均匀状态难以达到。因此,为获得可靠性较高的测试结果,以HSHPB方法为基础,采用理论结合仿真的方式,研究了空心杆端盖结构实现信号增益的机理及引入的波形失真,对发现的透射信号延时性失真和高频扰动这两种失真的形成机理及规律进行了分析。b)为解决HSHPB方法在测试明胶时信号增益倍数不足的问题,在信号增益同时要满足抑制透射信号失真的要求,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表征透射信号的延时性失真、评价HSHPB系统的测试精度、降低延时性失真、抑制端盖变形造成的信号扰动、提高HSHPB系统增益倍数等方面,对端盖进行了优化研究,使用优化后的HSHPB方法测试了明胶的动态力学性能。c)针对目前明胶在SHPB实验中所展现出的应变率敏感效应机理不清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的方式推导了明胶试样径向惯性应力方程,延伸推导了HSHPB端盖同外径试样的径向惯性应力方程;采用两个方程分别分析了HSHPB实验获得的明胶测试数据和D.Richler在SHPB实验中获得的明胶数据;通过径向惯性应力和总应力的对比发现:径向惯性应力与轴向总应力基本一致,说明在分析的两组数据中,透射杆端面测试获得的应力信号的主要组成是试样的径向惯性应力且明胶呈现的应变率敏感效应主要是由明胶的惯性效应造成的。d)基于明胶应变率效应机理研究的结论,通过实验研究、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明胶在被侵彻过程中的力学反馈机理。基于明胶试样在SHPB和HSHPB实验中的轴向力学反馈主要来自于明胶的惯性效应这一结论,提出含有体压缩模量的线弹性明胶材料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了球形破片侵彻明胶过程仿真,通过与传统模型仿真结果的对比,证实了明胶变形造成的应力偏量远低于惯性效应造成的静水压力,通过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明胶材料属性中影响侵彻中力学反馈的关键因素为明胶的密度,最后总结了基于明胶惯性效应的力学反馈过程:在被侵彻过程中,明胶产生了流动,惯性效应使明胶内产生了静水压力梯度,通过静水压力梯度的累积,形成了力学反馈施加在明胶与投射物接触面上。

王敬夫[5](2018)在《猪颌面部复合组织高速破片伤致伤机理的有限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破片伤是指爆炸性武器在爆炸时产生的投射物击中机体后产生挤压、撕裂、震荡以及瞬时空腔效应等对机体结构和功能造成的损伤。随着现代战争模式的改变,由爆炸性武器产生的高速破片已经成为造成参战人员和战区平民伤亡的最主要因素。以往研究高速破片创伤弹道学特点的方法主要依赖于采用生物组织模拟靶材料和在实验动物体内布置测量仪器等,其局限性在于实验成本较高、测量位点及方向有限、数据采集困难以及动物伦理学争议,大大限制了对高速破片致伤机制的深入研究。本实验基于一种新型的动力加载平台,采用形态优化的标准化破片对实验猪下颌部致伤,利用有限元数字模拟技术对猪下颌复合组织高速破片伤进行动态仿真,模拟不同致伤条件下其动态损伤过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动物实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建立科学性、可靠性、经济性俱佳的标准化颌面部高速破片伤有限元模型。本研究将应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具备高速破片的致伤因素的颌骨高速破片伤的数字化模型并进行动态模拟,研究其生物力学特征,使其更接近于真实致伤情况,有利于更准确的分析致伤机制和伤情特点,为高速破片伤的模拟实验进一步提供计算机模拟模型。实验方法:实验首先利用CT三维扫描技术对新鲜离体猪头进行扫描,获取新鲜离体猪头的原始影像学数据,再将数据在医学图像控制软件MIMICS中进行编辑,精确选取实验所需区域,对该区域进行优化处理并进行三维重建。随后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中对三维几何模型进行有限元前处理,对模型进行实体化并划分网格,形成了猪头部实体化模型。运用二级轻气炮加载圆柱状破片对新鲜离体猪头进行毁伤,通过控制加载装置设定不同速度的破片进行实验,并测量碰撞时下颌角区加速度与髁突部应变等生物力学数据。以相同的致伤条件在有限元软件中对毁伤过程进行模拟,采集生物力学数据并与毁伤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实验一:本实验首先通过薄层CT对新鲜离体猪头进行扫描,利用MIMICS软件将猪头部CT数据中的猪下颌复合组织分离出来并进行了三维重建,生成了猪下颌复合组织三维模型,该模型尺寸与实物标本接近,解剖结构清晰,模型外形光滑,无严重畸变,细节保存完好。实验二:高速度破片击中新鲜离体猪头下颌后可见破片均未穿透猪头,在软组织表面形成近似圆形伤道,直径大于圆柱状破片直径,伤道大致呈圆柱状,伤口周围可见烧伤样改变。位于下颌角区的加速度测试仪未发生松动、脱落。位于下颌升支应变片粘贴牢固,无松动,导线完整性良好,无折断、损坏。三维重建下颌骨后显示骨损伤均呈入口小出口大,无论入口与出口外形均为不规则形态,破片残留于对侧颌骨骨组织内。实验三:通过有限元动态仿真高速破片击中猪下颌复合组织过程,碰撞过程与毁伤实验相似,对比实验与模拟骨损伤面积,无论伤道入口还是出口实验损伤面积均较模拟较大。对比加速度波形图可知,在入射方向上加速度峰值实验与仿真仍有一定差距,但是波形以及趋势拟合度较好,都为碰撞起始时短时间内产生巨大加速度,沿入射方向来回波动并逐渐衰减。实验结论:1、通过薄层CT对动物标本进行扫描利用医学影像软件直接进行三维重建并实体化所得到的模型外形逼真、结构清晰,同时提高了建模速度与建模精确性。2、通过二级轻气炮加载破片对新鲜离体猪头进行毁伤,准确测得各项生物力学数据,准确性较高,可为颌面部高速破片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3、本研究在建模时将软组织材料与骨组织相复合,实现了高速破片毁伤生物体动态过程的仿真,且符合性较好、真实性较高。

马小林[6](2018)在《印刷油墨与弹道明胶的老化及力学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印刷油墨是一种分散体系,具有复杂的流变行为,表现出明显的触变性、屈服应力、老化以及剪切年轻化现象。油墨的流变属性是与其受力历史相关的,具有记忆特性。通过施加大应力的预剪切作用,能够消除所有受力历史的影响,建立标准的测试状态。在流动结束后,静置的油墨开始经历老化过程,其结构开始重构,从液态向微弱固体转变(sol-gel转变)。温度越高,转变发生的时间越快。在自然老化状态,油墨弹性模量可用拉伸指数模型描述。剪切作用会阻碍油墨的老化,使其年轻化。引入无量纲指数来表征印刷油墨的老化行为,通过时间尺度的变化,不同老化时间下的柔量曲线可以叠加成一条主曲线。我国将10wt%浓度的弹道明胶作为创伤弹道研究的标准靶标,用来模拟武器弹药在生物体内的创伤效果,评估枪弹的终端性能。弹道明胶的力学和流变属性直接影响到轻武器设计的评估结果。研究弹道明胶的结构稳定性(老化行为)、黏弹性、大变形和破裂等力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10wt%浓度的弹道明胶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震荡、蠕变、剪切、压缩等实验研究其老化与力学行为,为弹道实验时的靶标性质提供实用可靠的预测依据,为建立具有工程实用性和物理意义明确的轻武器杀伤机理和杀伤效能模型提供必要的力学参数和材料函数。弹道明胶具有明显的老化行为,其结构随时间演化可达数月之久。温度改变会引起弹道明胶的sol-gel相互转变。在不同温度下,弹道明胶的等温老化的弹性模量具自相似性。在给定的老化时间,弹性模量与温度近似成线性关系,且交汇于sol-gel转换点附近。根据分子链的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引入一个老化速率常数,构建了一个描述弹道明胶在老化初级阶段(小于24小时)的弹性模量演化模型。老化速率常数与温度和过冷度的关系符合Flory-Weaver复性方程。通过对模量和时间进行无量纲化,不同温度下的老化曲线可叠加成一条主曲线。引入应变能密度来考察剪切过程对弹道明胶老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某一温度下,存在一个临界应变能密度。当应变能密度小于该临界值时,剪切对弹道明胶的老化影响可以忽略。当应变能密度大于该临界值时,剪切使得弹道明胶老化速率常数减少,对应老化过程变缓,即剪切能够实现弹道明胶的年轻化。从弹道明胶的整个老化过程来观察,剪切所引起的年轻化行为是暂时的。随着老化时间增加,这种年轻化行为会逐渐趋近于自然状态下的老化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下,明胶展现不同的黏弹性行为。通过对蠕变实验结果的分析,采用Burgers模型来描述弹道明胶的线性黏弹性行为。对某一应力下的蠕变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模型的4个参数值。对三组不同应力下的蠕变曲线进行尺度变换,得到一条主曲线,用同一参数的模型对主曲线和松弛模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Burgers模型能较好的预测弹道明胶在中等时间尺度下的蠕变和应力松弛行为。弹道明胶具有超弹性行为,在破裂之前能够承受大的剪切或压缩弹性变形,应力-应变曲线展现出应变硬化的特征。通过对常用大变形本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用BST和ER本构关系来表征它的大变形行为。由于存在微观缺陷,弹道明胶的破裂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在简单剪切和单轴压缩实验中,破裂应力数据出现多分散性,破裂应变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应变速率和温度变化对破裂应力和破裂应变有较明显的影响。通过对应力张量进行变化,求出破裂时的最大剪切应力,发现低应变速率下弹道明胶的破裂行为可以用Mohr-Coulomb失效准则来近似表征。

黄珊[7](2018)在《轻武器典型杀伤效应测试与分析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轻武器终点效应的研究成为各国国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展开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轻武器军事意义。论文正是针对轻武器典型杀伤效应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从实验材料的选取、测试系统的搭建、空腔图像的处理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计算和分析,实验研究了典型杀伤元冲击、侵彻有/无防护条件下明胶靶标时压力波的发展规律、典型杀伤元侵彻明胶靶标时瞬时空腔的演化规律和手枪弹冲击防护条件下生物靶标时压力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为轻武器杀伤机理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根据典型杀伤效应物理参量:靶前、靶后速度,明胶内压力和瞬时空腔体积搭建了综合测试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各设备技术指标;针对明胶内压力波的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对传感器的埋设和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杀伤效应特征量拍摄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数字高速摄影和脉冲X光机的布置方法,以及脉冲X光机正交拍摄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压力波幅值和传播速度的测量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在详细分析高速摄影拍摄的杀伤元侵彻明胶靶标图像特征的基础上,对空腔图像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灰度线性变换、分段线性灰度变换、灰度非线性变换和基于指数的非线性分段灰度变换几种典型灰度变换算法,确定具有最佳增强效果的变换算法;对比分析常用滤波算法、空域和时域滤波算法,选择能够保护图像轮廓线细节的方法;对比分析基本全局灰度阈值分割、直方图阈值的双峰法、最大熵阈值分割法和Otsu阈值分割法,得出能够获取清晰、连续的空腔轮廓线的方法;对比分析常用边缘检测算法和基于简化M-S模型的水平集边缘检测算法,得出能够准确提取空腔轮廓线的算法;基于以上最佳图像处理方法处理后的图像,对明胶靶标的毁伤参数:杀伤元侵彻速度、翻转角度和空腔体积进行了求解。对三种典型杀伤元φ4.8mm钢球、9mm手枪弹和5.56mm步枪弹侵彻明胶靶标时压力波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压力波峰值的形成原因和压力波的传播速度,通过对比分析多种杀伤元侵彻明胶靶标时压力波的特性,找出了压力波差异的原因;对5.56mm和7.62mm步枪弹冲击防护条件下明胶靶标时压力波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有/无防护条件下明胶内压力波传播的经验模型。对三种典型杀伤元φ4.8mm钢球、9mm手枪弹和5.56mm步枪弹侵彻明胶靶标时瞬时空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瞬时空腔的基本特性和形成原因;找出了不同杀伤元所形成瞬时空腔差异的原因;在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具有普适性的瞬时空腔直径变化的经验模型。通过在生物靶标体内布置压力和加速度传感器建立了防护条件下生物靶标多物理量测量系统,分别对有防护生物靶标的头部和胸部易损部位进行了手枪弹射击试验,测量生物靶标中的压力和加速度,力求揭示压力和加速度的特征及变化规律。

王建民[8](2017)在《小破片伤的特点及救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战争中爆炸性武器的应用逐渐增多,且爆炸性武器的破片向小质量化发展,因此,小破片伤日益增多,成为现代战争战伤处理的重点与难点。小破片的致伤机制具有投射物致伤效应的一般规律性,小破片伤具有伤口与伤区多、伤口小、非贯通伤多等特点,其救治一方面要遵循火器伤救治的一般规律,同时,也要注重小破片伤本身的损伤特点。以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非关键部位的小破片伤多以保守治疗为宜。

梁化鹏[9](2018)在《低侵彻弹的侵彻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低侵彻弹,该弹主要用于反恐防暴等重大紧急事件。通过改进5.8mm弹弹体结构,使弹丸具备良好的低侵彻特性,实现无论是近距离或是远距离击中目标,都不会造成贯穿,避免了弹丸穿透犯罪分子误伤群众的意外。文中主要通过数值仿真模拟弹丸侵彻过程,靶标试验验证弹丸低侵彻性能以及理论分析弹丸的低侵彻特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了低侵彻弹的三种侵彻模式,分析了三种模式的机理及其应用,同时说明了本文设计的新型低侵彻弹的理论依据。(2)对制式5.8mm弹进行结构改进,提出圆槽开花弹和矩形槽开花弹两种弹体结构设计,进行弹丸侵彻水介质的模拟仿真,得到子弹的速度曲线和侵彻深度曲线,通过对比分析得到矩形槽开花弹方案结构具有更好的低侵彻特性;针对矩形槽开花弹,进行弹体结构优化,通过进行不同结构方案弹的仿真研究得到槽口长度和深度对弹丸低侵彻性能的影响,得到子弹凹槽长度为1.6mm,深度为15.5mm时具有最佳的低侵彻特性;进行了弹丸不同入射速度侵彻水介质的仿真研究,得到开花弹弹头的变形程度主要影响了子弹的低侵彻特性。(3)对低侵彻弹进行试验研究,进行圆槽开花弹、矩形槽开花弹和制式弹侵彻水箱的试验以及开花弹不同入射速度侵彻水箱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证明仿真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进行开花弹和制式弹侵彻肥皂靶的试验研究,通过测量子弹的侵彻深度和靶内破坏程度,证明了开花弹具有良好的低侵彻特性和高能量传递性;进行了不同结构方案弹在不同速度区间下侵彻明胶块的试验研究,验证了通过数值仿真得到的弹丸头部凹槽长度和深度对弹丸低侵彻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与仿真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4)进行低侵彻弹的理论研究,得到弹丸侵彻明胶时明胶的空腔运动模型,以及弹丸侵彻明胶的阻力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空腔运动模型曲线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弹丸的运动模型可以较准确的描述开花弹的运动过程。

唐刘建[10](2018)在《人体靶标的制作与软防护下钝击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型防弹材料的研发,防弹衣逐步向轻巧化、舒适化的目标发展。在单兵作战和维护治安的行动中,软质防弹衣已经能够有效防止手枪弹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弹丸的冲击动能仍会作用在人体上,并在人体上导致所谓的“冲击凹陷”,从而产生类似钝器猛击造成的损伤(钝击伤)。这种钝击伤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人体的内脏、骨骼受损,甚至致死。目前,国内外对于钝击伤效应的研究还不够全面、透彻,对钝击凹陷的研究较多,对靶标内压力波特性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有必要继续开展相应钝击效应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明胶-胸廓”仿生假人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明胶-胸廓”仿生假人能够更为真实的模拟各类冲击试验中人体骨骼和内脏的力学响应。安置好内部埋有传感器的“明胶-胸廓”仿生假人作为试验用人体上躯干靶标,并采用高速摄影、红外同步触发器等设备搭建了多参数同步测试系统。开展了多种手枪弹侵彻软防护下“明胶-胸廓”人体上躯干靶标的试验研究,获得了靶标内部压力、加速度响应规律,并拍摄到了整个钝击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92式9mm铅芯弹射击“明胶-胸廓”人体上躯干靶标的心脏部位时,心脏处峰值压力为1.440MPa~1.610MPa;使用51式7.62mm铅芯弹射击“明胶-胸廓”人体上躯干靶标A的心脏部位时,心脏处峰值压力为1.630MPa;使用9mm巴弹射击“明胶-胸廓”人体上躯干靶标的左肺部位时,心脏处峰值压力约为0.590MPa。试验结果还表明,冲击压力波在靶标内部向四周传播时会迅速衰减,压力越大衰减越快,衰减过程中衰减速度会逐渐变小,靶标会大量吸收压力波的能量。由于泡沫板有吸波作用,在软质防弹衣后中插入泡沫板可以有效的减小钝性损伤时的冲击压力。建立了人体上躯干有限元模型,模型包含左肺、右肺、心脏、肝脏、胃、胸骨、肋骨和胸椎等人体主要器官和骨骼。进行了弹速360m/s的9mm手枪弹侵彻软防护下人体上躯干靶标的数值模拟,计算获得的软质防弹衣和弹丸的受损情况与实弹试验中的受损情况基本保持一致。计算结果表明,侵彻初期防弹衣以剪切破坏为主,对子弹的阻挡作用较差,子弹能量损耗较小,速度缓慢下降。随着子弹的镦粗变形,防弹衣后部无纬布主要发生拉伸变形,从而有效的吸收了子弹的撞击动能,子弹速度急剧下降。弹着点为心脏部位时,左肺最大等效应力为0.231MPa,右肺有限元模型的最大等效应力为0.363MPa,心脏最大等效应力为0.056MPa。本文进行的试验和数值模拟为钝性损伤分析与评估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撑,为轻武器杀伤威力提高和防弹衣防护性能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弹丸弹道学特征与致伤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弹丸弹道学特征与致伤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防暴动能弹钝性弹道冲击实验测试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钝性弹道冲击典型测试平台
    1.1 生物替代品
    1.2 非生物替代品
2 钝性弹道冲击典型替代品
    2.1 PMHS替代品
3 防暴动能弹弹丸终点弹道测试
4 结论

(2)非致命动能武器致伤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非致命动能武器致伤效应和损伤评估方法研究
    2.1 非致命动能武器致伤效应分析
    2.2 非致命动能武器致伤因素分析
        2.2.1 致伤因素分析——速度
        2.2.2 致伤因素分析——动能
        2.2.3 致伤因素分析——比动能
    2.3 人体损伤评估方法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非致命动能武器致伤效应试验研究
    3.1 试验方案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项目
    3.2 试验结果及数据
    3.3 本章小结
4 非致命动能武器致伤评估模型研究
    4.1 基于试验数据改进的损伤量化模型
    4.2 致伤评估参量的确定
        4.2.1 传统致伤评估参量存在的问题
        4.2.2 防护条件对打击效果的影响
        4.2.3 致伤评估参量——E_e
    4.3 致伤评估模型
        4.3.1 建模方法研究
        4.3.2 数据拟合理论
        4.3.3 评估模型建立
    4.4 本章小结
5 非致命动能武器致伤评估软件编制
    5.1 MATLAB软件介绍
    5.2 软件设计
        5.2.1 软件功能分析
        5.2.2 软件框架设计
        5.2.3 软件界面设计及相关功能实现
        5.2.4 软件编译
    5.3 软件评估案例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着作情况

(3)防暴动能弹钝击损伤评估方法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暴动能弹钝击损伤评估研究现状
    1.1 钝击损伤评估标准研究现状
        1.1.1 基于动能标准评估动能弹致伤威力
        1.1.2 基于比动能标准评估动能弹致伤威力
        1.1.3 基于钝性标准(BC)评估动能弹致伤威力
        1.1.4 基于粘性标准(VCmax)评估动能弹致伤威力
        1.1.5 基于冲击动量标准评估动能弹致伤威力
        1.1.6 基于冲击脉冲标准评估动能弹致伤威力
    1.2 人体重要器官的损伤量级
        1.2.1 人体头部损伤量级
        1.2.2 人体胸部损伤量级
    1.3 钝击损伤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3.1 基于生物体试验的钝击损伤评估研究
        1.3.2 基于生物替代品的钝击损伤评估研究
        1.3.3 基于数值仿真的钝击损伤评估研究现状
2 存在的问题
3 防暴动能弹钝击损伤评估主要研究趋势
    3.1 建立广泛适用的评估标准
    3.2 开展精确可靠的有限元仿真
    3.3 构建准确高效的预测模型
4 结论

(4)明胶的SHPB方法优化和高速侵彻力学反馈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1.2 侵彻明胶阻力模型
    1.3 明胶的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模型
    1.4 软质材料SHPB方法
        1.4.1 传统SHPB技术
        1.4.2 软质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的难点
        1.4.3 针对软材料对SHPB方法的优化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
2 HSHPB透射信号增益及失真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基于应力波的空心透射杆信号增益方程
        2.2.1 HSHPB方法基本理论
        2.2.2 空心透射杆中的应力波传播过程
        2.2.3 透射信号的增益
        2.2.4 变截面透射造成的透射波延时性失真
        2.2.5 试样的应变
        2.2.6 空心透射杆信号增益过程仿真
        2.2.7 影响空心透射杆透射信号增益幅值、延时性失真程度的因素分析
    2.3 HSHPB透射信号延迟性失真的修正
        2.3.1 延时性失真修正算法
        2.3.2 仿真验证
    2.4 空心杆端盖振荡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2.4.1 端面变形影响测试结果的过程与机理
        2.4.2 端盖变形与测试结果间的关系
        2.4.3 端面的振荡
        2.4.4 实验与仿真验证
        2.4.5 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HSHPB端盖优化研究及明胶动态压缩性能测试
    3.1 引言
    3.2 基于动量定理和应力波理论的端盖响应方程
    3.3 延时性失真典型形式及延时失真表征量
        3.3.1 线性输入响应及稳态延时td
        3.3.2 阶跃信号响应及极限延时tj
    3.4 延时性失真表征量TD与实验精度之间的关系
    3.5 端盖的变形与端盖厚度优化
        3.5.1 端盖纯弯曲变形造成的中心挠度
        3.5.2 端盖纯剪切变形造成的中心挠度
        3.5.3 纯弯曲与纯剪切变形准静态仿真验证
        3.5.4 端盖厚度优选
    3.6 超口径端盖的设计
        3.6.1 超口径端盖结构
        3.6.2 端盖材料优选分析
        3.6.3 超口径端盖的响应时间与外径的匹配
    3.7 明胶的动态性能测试实验及验证实验
        3.7.1 明胶试样制备
        3.7.2 Φ20.5mm超口径端盖Φ14.5mm HSHPB系统
        3.7.3 信号处理
        3.7.4 入射波整形
        3.7.5 应力均匀问题
    3.8 端盖延时性失真程度对比验证
    3.9 明胶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3.10 本章小结
4 SHPB实验试样径向惯性效应与明胶应变率敏感效应机理分析
    4.1 引言
    4.2 SHPB试样惯性效应研究现状
    4.3 SHPB试样径向惯性应力方程
        4.3.1 基于能量法的径向惯性应力方程
        4.3.2 端盖同外径试样径向惯性应力方程
    4.4 SHPB实验中 10WT%明胶径向惯性应力分析
        4.4.1 HSHPB实验中明胶径向惯性应力分析
        4.4.2 文献中明胶SHPB实验结果径向惯性应力分析
    4.5 讨论
        4.5.1 明胶的应变率效应拟合为材料黏性的弊端
        4.5.2 目前明胶测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4.5.3 对现有研究中的 10wt%动态压缩力学行为研究数据的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明胶被高速侵彻过程中力学反馈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球形破片侵彻明胶实验研究
        5.2.1 实验方法
        5.2.2 实验结果
    5.3 高速侵彻明胶过程的数值仿真模型
        5.3.1 现有研究中的明胶材料模型
        5.3.2 带有体压缩模量的线弹性明胶材料模型
        5.3.3 网格划分与参数设置
    5.4 仿真结果
    5.5 侵彻过程中影响明胶力学反馈关键因素分析
    5.6 讨论
        5.6.1 明胶的力学反馈机制讨论
        5.6.2 明胶的力学特征研究和本构模型研究讨论
    5.7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
    6.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6.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猪颌面部复合组织高速破片伤致伤机理的有限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颌面部高速破片伤实验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颌面部高速破片伤的有限元模拟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6)印刷油墨与弹道明胶的老化及力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印刷油墨流变学研究
        1.1.1 印刷工艺中的油墨流变性
        1.1.2 油墨流变学研究现状
    1.2 (弹道)明胶老化及力学行为研究
        1.2.1 弹道明胶研究背景
        1.2.2 明胶的应用
        1.2.3 明胶的制备
        1.2.4 (弹道)明胶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2 印刷油墨流变行为的实验研究
    2.1 概述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和仪器
        2.2.2 预剪切(剪切年轻化)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印刷油墨的触变性
        2.3.2 油墨的屈服应力表征
        2.3.3 油墨的老化与年轻化
        2.3.4 油墨的溶胶-凝胶转化
    2.4 本章小结
3 弹道明胶老化初级阶段的模型
    3.1 概述
        3.1.1 明胶的sol-gel转换与老化
        3.1.2 明胶老化研究存在的问题
    3.2 实验部分
        3.2.1 明胶样品准备
        3.2.2 实验仪器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弹道明胶溶液的流变性质
        3.3.2 老化起点的确定
        3.3.3 弹性模量表征老化过程
        3.3.4 弹性模量与温度关系
        3.3.5 二级动力学老化模型
        3.3.6 老化速率常数k
        3.3.7 弹道明胶老化主曲线
        3.3.8 剪切过程对老化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中等时间尺度下弹道明胶的线性黏弹性模型
    4.1 概述
    4.2 明胶的线性黏弹性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4.3 实验部分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常规感知时间尺度下的黏弹性行为
        4.4.2 中等时间尺度下弹道明胶的蠕变曲线
        4.4.3 Burgers模型
        4.4.4 蠕变实验的Burgers模型表征
        4.4.5 应力松弛的Burgers模型表征
    4.5 本章小结
5 弹道明胶的大变形与破裂
    5.1 概述
    5.2 大变形应变张量
        5.2.1 变形梯度
        5.2.2 Finger张量
        5.2.3 其他一些应变张量
        5.2.4 张量的主标量不变量
        5.2.5 单轴拉伸和简单剪切变形下的B和C
    5.3 大变形本构关系
        5.3.1 Neo-Hookean本构关系
        5.3.2 广义弹性固体模型
        5.3.3 Mooney-Rivlin模型
        5.3.4 Ogden模型
        5.3.5 BST模型
        5.3.6 弹性流变(Elastic rheological)模型
    5.4 实验部分
        5.4.1 实验样品和仪器
        5.4.2 实验方法
    5.5 结果与讨论
        5.5.1 不同因素对弹道明胶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5.5.2 BST模型和ER模型预测弹道明胶大变形
        5.5.3 弹道明胶的破裂行为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轻武器典型杀伤效应测试与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弹道模拟靶标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轻武器杀伤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典型杀伤元侵彻明胶力学模型
        1.3.2 瞬时空腔效应
        1.3.3 压力波致伤效应
        1.3.4 钝击伤效应
    1.4 轻武器杀伤效应测试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轻武器典型杀伤效应试验系统
    2.1 测量方案
        2.1.1 系统组成
        2.1.2 试验材料
    2.2 明胶内压力波测量方法研究
        2.2.1 明胶内压力波的特点
        2.2.2 压力测量系统设计
        2.2.3 压力传感器的布置方法
        2.2.4 压力传感器的安装方法
    2.3 典型杀伤效应特征量拍摄测量系统
        2.3.1 数字高速摄影测量系统
        2.3.2 脉冲X光机拍摄测量系统
    2.4 压力波幅值和传播速度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2.4.1 压力波幅值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2.4.2 压力波传播速度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图像的典型杀伤效应特征量提取方法研究
    3.1 瞬时空腔图像特征的分析
    3.2 空腔图像灰度变换方法研究
        3.2.1 灰度线性变换
        3.2.2 分段线性灰度变换
        3.2.3 灰度非线性变换
        3.2.4 基于指数的非线性分段灰度变换
        3.2.5 实验结果
    3.3 空腔图像降噪方法研究
        3.3.1 常用滤波方法
        3.3.2 空域低通滤波
        3.3.3 频域低通滤波
        3.3.4 基于小波变换的空腔图像降噪
        3.3.5 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3.3.6 实验结果
    3.4 空腔图像阈值分割方法研究
        3.4.1 空腔图像灰度特性分析
        3.4.2 基本阈值分割方法
        3.4.3 Otsu阈值分割法
    3.5 空腔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研究
        3.5.1 常用边缘检测算子
        3.5.2 基于简化M-S模型的水平集边缘检测
        3.5.3 实验结果
    3.6 典型杀伤效应特征量的计算求解
        3.6.1 图像参数比例变换方法
        3.6.2 空腔体积计算求解
        3.6.3 窄伤道长度计算求解
        3.6.4 杀伤元侵彻速度计算求解
        3.6.5 弹丸翻转角度计算求解
    3.7 本章小结
4 无防护条件下明胶靶标内压力波的测量与分析
    4.1 4.8mm钢球侵彻明胶时压力波传播规律的实验研究
        4.1.1 试验过程
        4.1.2 4.8mm钢球侵彻明胶时压力波传播速度
        4.1.3 4.8mm钢球侵彻明胶时压力波传播规律建模
        4.1.4 同生物肌肉中压力波传播速度和幅值衰减对比分析
    4.2 SS109步枪弹侵彻明胶时压力波特性的实验研究
        4.2.1 试验过程
        4.2.2 压力波传播速度
        4.2.3 SS109步枪弹侵彻明胶时压力波传播规律建模
        4.2.4 压力波峰值形成原因分析
        4.2.5 典型杀伤元侵彻明胶形成压力波特性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防护条件下明胶靶标内压力波的测量与分析
    5.1 试验材料和试验过程
    5.2 5.56mm SS109步枪弹撞击靶标时压力波特性的实验研究
        5.2.1 压力波特性和传播速度
        5.2.2 压力波衰减规律经验模型
    5.3 7.62×39mm步枪弹撞击靶标时压力波特性的实验研究
        5.3.1 压力波特性和传播速度
        5.3.2 压力波衰减规律经验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明胶靶标内空腔演化规律的实验与经验模型研究
    6.1 4.8mm钢球侵彻明胶和生物肌肉时空腔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6.1.1 4.8mm钢球在明胶内部速度衰减规律
        6.1.2 4.8mm钢球侵彻明胶时空腔变化规律
        6.1.3 与侵彻生物肌肉时形成空腔对比分析
    6.2 92A手枪弹侵彻明胶时空腔演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6.2.1 空腔的基本形成过程
        6.2.2 侵彻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经验模型
        6.2.3 侵彻过程中空腔直径变化规律经验模型
    6.3 SS109步枪弹侵彻明胶时空腔演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6.3.1 空腔基本形成过程
        6.3.2 侵彻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经验模型
        6.3.3 空腔直径随侵彻时间的变化规律
        6.3.4 与7.62×39mm步枪弹形成空腔对比分析
    6.4 空腔形状和经验运动模型分析
        6.4.1 典型杀伤元空腔形状分析
        6.4.2 典型杀伤元空腔运动方程经验模型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防护条件下生物靶标多物理参量特性的实验研究
    7.1 防护条件下生物靶标多物理参量测量方法
        7.1.1 钝性损伤的关键物理参量
        7.1.2 实验材料和要求
    7.2 传感器的安装方法
        7.2.1 压力传感器的选型和安装方法
        7.2.2 加速度传感器的选型和安装方法
    7.3 实验数据分析
        7.3.1 生物靶标头部试验结果
        7.3.2 生物靶标胸部试验结果
    7.4 本章小结
8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工作总结
    8.2 论文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小破片伤的特点及救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小破片伤的定义及其伤情特点
    1.1 小质量破片 (小破片) 意义
    1.2 小破片的伤情特点
2 小破片伤的创伤弹道特点
3 小破片伤的效应评估
    3.1 小破片的杀伤效应评估
    3.2 小破片的损伤效应评估
4 小破片伤的救治原则

(9)低侵彻弹的侵彻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低侵彻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低侵彻弹的侵彻模式
    1.3 低侵彻弹的研究方法
        1.3.1 试验研究
        1.3.2 仿真研究
        1.3.3 理论分析
    1.4 本文主要工作
2 弹丸低侵彻特性分析
    2.1 概述
    2.2 开花弹入水的有限元模型
    2.3 材料模型和状态方程
    2.4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2.4.1 入水后的变形比较
        2.4.2 入水速度衰减和侵彻深度比较
        2.4.3 弹头损伤性能比较
    2.5 低侵彻弹弹体结构优化
        2.5.1 槽口长度的影响
        2.5.1.1 入水后的变形比较
        2.5.1.2 入水速度衰减和侵彻深度比较
        2.5.2 槽口深度的影响
        2.5.2.1 入水后的变形比较
        2.5.2.2 入水速度衰减和侵彻深度比较
    2.6 入射速度对低侵彻性能的影响
        2.6.1 入水后的变形比较
        2.6.2 不同速度入水的速度衰减比较
        2.6.3 不同速度入水的侵彻深度比较
    2.7 本章小结
3 低侵彻弹的试验研究
    3.1 侵彻水箱的试验研究
        3.1.1 试验准备
        3.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 侵彻肥皂的试验研究
        3.2.1 试验准备
        3.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侵彻明胶的试验研究
        3.3.1 试验准备
        3.3.2 槽口长度的影响
        3.3.2.1 低速撞击明胶块
        3.3.2.2 中速撞击明胶块
        3.3.2.3 高速撞击明胶块
        3.3.3 槽口深度的影响
        3.3.3.1 低速撞击明胶块
        3.3.3.2 中速撞击明胶块
        3.3.3.3 高速撞击明胶块
    3.4 本章小结
4 开花弹侵彻明胶块的运动模型
    4.1 概述
    4.2 侵彻空腔
    4.3 弹体阻力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人体靶标的制作与软防护下钝击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1.2 防弹衣后人体钝性损伤机理研究现状
        1.2.1 生物试验
        1.2.2 非生物靶标试验
        1.2.3 计算机数值模拟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明胶-胸廓”仿生假人的制备
    2.1 “明胶-胸廓”仿生假人的制备流程
        2.1.1 制备原料和加热装置的选取
        2.1.2 浸泡明胶颗粒
        2.1.3 熬制明胶
        2.1.4 准备模具
        2.1.5 注模与贮藏
        2.1.6 脱模
    2.2 本章小结
3 “明胶-胸廓”人体上躯干靶标钝击试验系统构建
    3.1 测试方案
    3.2 传感器的使用
        3.2.1 传感器的选型
        3.2.2 传感器测量信号与实际被测量的换算关系
        3.2.3 传感器的布置方式
    3.3 NI数据采集系统搭建
    3.4 高速摄影测量系统的使用
    3.5 本章小结
4 钝击试验与结果分析
    4.1 手枪弹侵彻“明胶-胸廓”人体上躯干靶标的试验过程
    4.2 试验结果
        4.2.1 92式9mm铅芯弹的测试结果
        4.2.2 51式7.62mm铅芯弹的测试结果
        4.2.3 9mm巴弹的测试结果
    4.3 本章小结
5 人体上躯干有限元模型构建
    5.1 建模流程
        5.1.1 人体几何模型
        5.1.2 人体有限元模型
        5.1.3 网格划分依据
    5.2 人体上躯干有限元模型
    5.3 人体上躯干有限元模型网格质量评估
    5.4 本章小结
6 手枪弹侵彻软防护下人体上躯干靶标的数值模拟
    6.1 手枪弹侵彻软防护下人体上躯干靶标数值计算模型建模
        6.1.1 人体上躯干靶标材料参数
        6.1.2 软质防弹衣有限元模型及其材料参数
        6.1.3 手枪弹有限元模型及其材料参数
    6.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6.2.1 数值结果验证
        6.2.2 手枪弹在侵彻过程中的加速度、速度变化特性
        6.2.3 胸廓的位移与应力变化特性
        6.2.4 胸部主要器官的应力变化特性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弹丸弹道学特征与致伤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 [1]防暴动能弹钝性弹道冲击实验测试研究综述[J]. 汪送.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20(12)
  • [2]非致命动能武器致伤效应研究[D]. 邵晓鹏.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3]防暴动能弹钝击损伤评估方法研究综述[J]. 江星,汪送.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9(12)
  • [4]明胶的SHPB方法优化和高速侵彻力学反馈机理研究[D]. 冯杰.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5]猪颌面部复合组织高速破片伤致伤机理的有限元研究[D]. 王敬夫.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8(05)
  • [6]印刷油墨与弹道明胶的老化及力学行为研究[D]. 马小林. 浙江大学, 2018(06)
  • [7]轻武器典型杀伤效应测试与分析研究[D]. 黄珊.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8]小破片伤的特点及救治研究进展[J]. 王建民. 实用医药杂志, 2017(12)
  • [9]低侵彻弹的侵彻特性研究[D]. 梁化鹏.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1)
  • [10]人体靶标的制作与软防护下钝击效应研究[D]. 唐刘建.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弹丸的弹道特性及致伤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