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茨鼓风机噪声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大为[1](2021)在《15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塔氧化风机改造》文中研究指明龙安热电脱硫塔氧化风机选用罗茨鼓风机。在运行过程中,受罗茨鼓风机进、排气脉动和回流冲击的影响,存在气体动力性噪声较大、影响人体健康、污染环境、降低设备的安全使用寿命等问题。该文结合风机实际运行工况,针对性地提出对风机的改造,供今后同类型电厂风机选型、改造借鉴。
林万洲,侯开红,冯庆[2](2021)在《天然气净化厂污水处理鼓风机选型优化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天然气净化厂污水处理装置中鼓风机常作为曝气的关键设备,其可靠性直接影响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大多天然气净化厂该类风机选用罗茨鼓风机,但在运行后期,往往出现故障率攀升、可靠性差且噪声超标等问题。通过综合对比罗茨鼓风机和旋涡气泵各自的优、劣势,认为旋涡气泵结构简单,维护工作量小,运行平稳且噪声小,是该工况下替代罗茨鼓风机的理想设备。
王永全[3](2021)在《污水站鼓风机选型与优化》文中认为结合卷烟工厂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活性污泥法中涉及的鼓风机进行选型。对罗茨鼓风机、漩涡式鼓风机、螺杆式鼓风机的原理、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选用螺杆式鼓风机作为卷烟工厂污水站曝气设备。对螺杆式鼓风机的进风过滤、定时更换润滑油、疏水管理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刘晓明,陈欣[4](2020)在《干式爪型真空泵在氯化氢气体输送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介绍了三氯乙烯生产装置副产氯化氢气体在输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根源,并提出采用干式爪型真空泵替代罗茨鼓风机输送的方案,保证了装置的稳定运行。
邢洪魁[5](2020)在《罗茨鼓风机噪声综合治理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生活污水处理站使用的罗茨鼓风机的噪声污染问题,在对其产生来源和噪声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通过采取对鼓风机机房内部吸音、机房隔音和进出气口(管)消音等综合治理措施,使鼓风机产生的噪声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改善了职工工作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邢华奎[6](2020)在《基于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的罗茨风机隔声装置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快捷方便的同时,对社会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总是希望能在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而罗茨鼓风机的存在似乎宣告着这种希望的破灭。噪声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严重的影响,较强噪声的持续作用可使人的听力下降,严重时导致永久性听力减退,日积月累会产生噪声性耳聋;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中易患神经衰弱、视力减退、高血压等病症,使人产生紧张、心情烦躁、愤怒等情绪,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率增高,有时甚至引发灾害事故,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罗茨鼓风机因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风压高、风量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生物制药、纺织印染、食品造纸等行业。本文以ZLS-32L型罗茨鼓风机为研究对象,将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隔声装置,阻断风机噪声的传播途径,采用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隔声罩降噪和散热性能进行研究与设计。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采用四点测量自由声场法对罗茨鼓风机辐射噪声进行测量,对噪声测量场地进行检验,测量背景噪声和风机整体噪声,通过噪声频谱分析得到ZLS-32L型罗茨鼓风机各频率段的噪声值,确定降噪目标量,并将噪声峰值处的频率作为降噪目标频率点,如果能降低该频率点处的噪声值,风机整体的噪声也将得到控制。(2)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由三部分组成:支撑框架、附加质量、弹性薄膜,本文将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用于罗茨鼓风机隔声装置中,利用LMS Virtual Lab声学软件从材料和结构两个方面对薄膜型声学超材料隔声性能加以研究。在材料方面:隔声罩基体材料、附加重物材料、弹性薄膜材料;在结构方面:重物形状、重物大小、隔声单元边长、弹性薄膜到基体内表面的距离。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模拟分析从而确定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的组成。(3)罗茨鼓风机是产热设备,如果将其完全封闭在隔声罩内,很可能因为罩内温度过高而损坏机械设备。在满足噪声控制的前提下,结合相关设计标准,对隔声罩开设散热通风窗口,根据产热量计算所需要的通风量,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增设温控排风扇。(4)根据罗茨鼓风机结构特点,确定隔声罩外形及尺寸大小,制作隔声罩并进行噪声测量实验,将制作好的薄膜型声学超材料固定在隔声罩的内表面,再次进行噪声测量实验,通过两次实验数据对比,对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评价,罩内环境温度符合罗茨鼓风机运行条件。
杨舒然[7](2019)在《罗茨真空泵的新型转子型线构建方法及排气脉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罗茨转子是罗茨真空泵的核心部件,转子型线设计对罗茨真空泵的性能有显着影响。为了解决现有渐开线型罗茨转子设计灵活性差、面积利用系数低的问题,本文基于齿廓啮合原理,建立了圆弧与其包络线、偏心渐开线与其包络线的啮合模型,提出了3种新型罗茨转子:由偏心渐开线及其包络线构建的I型不对称罗茨转子和II型不对称罗茨转子,由圆弧和圆弧包络线构建的分段圆弧型罗茨转子。推导了三种转子组成型线的方程,开发了转子型线的设计程序,导出了转子无根切、无余隙容积的设计条件,研究了几何设计参数对转子工作性能的影响。运用CFD软件Pumplinx对分段圆弧型罗茨转子真空泵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罗茨真空泵的工作过程、出口处流量和压力脉动规律。针对罗茨真空泵出口处流量压力脉动大的问题,设计了平行四边形、圆形排气口,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排气口形状对罗茨真空泵出口处流量、压力脉动的影响。所提出的三种罗茨转子具有更多的独立几何参数,解决了渐开线型罗茨转子设计灵活性差的问题,且现有渐开线型罗茨转子是所提出的I型不对称罗茨转子的特例。所提出的三种罗茨转子中,I型不对称转子和分段圆弧型转子的面积利用率随着圆弧圆心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对于II型不对称转子其面积利用率随着圆弧圆心角的增大而减小。转子所受气体阻力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发生在在水平、竖直位置。平行四边形排气口设计能够显着降低罗茨真空泵在出口处的流量和压力脉动。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对优化罗茨转子的型线和改善罗茨真空泵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康文明[8](2019)在《罗茨真空泵流热固耦合分析及性能预测》文中研究说明罗茨真空泵在石油化工、电力、半导体、食品、轻工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罗茨真空泵在真空应用领域的普及,现代工程技术对罗茨泵性能要求也愈来愈高。目前,罗茨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子型线优化设计、内泄漏量的计算、气流脉动以及泵腔内气体流动特性等方面。本文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罗茨真空泵内部流动规律及其外特性,系统地探究了不同参数对罗茨真空泵性能的影响;采用热流固耦合的方法研究了压力、温度作用下罗茨泵转子系统的温度分布和变形,并对转子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最后对罗茨泵开展了外特性实验,将数值模拟、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本文的开展的具体工作如下:(1)对罗茨真空泵的进气流量、气流脉动、流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及轴功率进行了理论建模与计算,并对热流固耦合和模态分析等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2)以罗茨真空泵为研究对象,采用2.5D动网格技术对罗茨泵进行三维瞬态模拟计算,主要包括罗茨泵三维流体域SolidWorks建模,ICEM网格划分,Fluent流场数值计算和后处理。通过对比分析气冷和普通罗茨真空泵内部气体的流动规律,深入探究了工作循环内气体的压力变化、气流的脉动、旋涡的产生、内泄漏以及回流冲击等,并系统地研究了入口压力、转子转速、转子间隙、逆流冷却、进气温度等参数对罗茨泵性能的影响。(3)将流体瞬态模拟计算的压力、温度加载到转子系统表面,在ANSYS Workbench协同仿真平台上分别对气冷和普通罗茨泵转子系统进行瞬态热计算和静力结构计算,研究了逆流冷却对转子温度、变形以及应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罗茨泵转子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其固有频率和振型,避免罗茨泵转子运行过程中产生共振。(4)对罗茨泵进行性能实验测试,研究了入口压力、转速对罗茨泵容积效率、排气温度的影响,并将实验得到的容积效率、排气温度、轴功率曲线与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
邹泉[9](2018)在《璜塘污水处理厂的改造方案与效能研究》文中认为由于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处理工艺设计缺陷及设备陈旧等原因,需对璜塘污水厂进行改造。本文选取璜塘污水处理厂作为研究样本,在对其运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污水厂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改造方案,通过改造前后对比,确定了改造的整体效能优良,达到了改造目的。璜塘污水处理厂位于江阴市徐霞客镇,采用A2O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一期建设规模1×104 m3/d,设计出水执行一级B排放标准。通过统计2015年1月12月的出水数据可得知出水COD、氨氮、总氮浓度均无法达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而这期间进水的BOD/COD为0.35-0.46,进水的可生化性良好,故选择对生化池加以优化。在完成延长生化池,增加水力停留时间的优化后,对出水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其中出水COD的平均浓度降为31.4 mg/L;出水氨氮的平均浓度降为1.59 mg/L;出水总氮的平均浓度为4.45 mg/L;根据上述指标来看,均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与原有工艺相比,改良后工艺能更好的去除氨氮与总氮。针对璜塘污水处理厂抗原水冲击负荷能力弱,本课题通过泵站检测、增设回流管路等应急改造,有效的解决了因原水冲击造成的超标排放问题。在完成改造后的2年时间里,成功应对了5次原水冲击事件,确保了污水厂的稳定运行。污水厂接管企业中化纤类污水中的塑料瓶片众多,粗、细格栅均难以清除。本课题通过自己研制的滚筒过滤机与泵吸过滤机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瓶片处理能力较原回转式格栅机提高了165%效果显着。为了有效提高污水厂运行效能,确保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本文中主要是对污水厂原设备进行优化更新。原自吸泵替换为潜污泵,平均每月可以节省用电约2.4×104 kwh;罗茨风机更换为空气悬浮风机,改造后平均每月节省用电约3.2×104 kwh。通过这两项改造,璜塘污水厂2017年整体电耗较2016年电耗减少了37%左右,全年可节约电费50余万元。这大大降低了污水厂运行能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李景艺,刘尔玺,潘强,陈广军,杨耀华,杨华[10](2018)在《罗茨鼓风机的安装使用与故障分析》文中提出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鼓风机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对罗茨鼓风机的特点、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论述,对其安装使用与故障维修进行了归纳总结,为罗茨鼓风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二、罗茨鼓风机噪声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茨鼓风机噪声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15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塔氧化风机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2 存在问题及改造必要性分析 |
2.1 噪声大 |
2.2 电耗高 |
2.3 调节系统落后 |
2.4 效率低 |
2.5 经济性差 |
2.6 振动大 |
2.7 保养维护难 |
3 改造方案比选 |
4 改造实施过程 |
4.1 第一阶段试验 |
4.2 第二阶段试验 |
4.3 第三阶段试验调整 |
4.4 第四阶段试验调整 |
4.5 改造成果前后对比 |
5 结论 |
(2)天然气净化厂污水处理鼓风机选型优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罗茨鼓风机 |
1.1 工作原理 |
1.2 故障分析及措施 |
1.2.1 皮带烧毁 |
(1)检查皮带轮对中情况。 |
(2)皮带张紧度调整。 |
(3)检查皮带制造质量。 |
(4)检查皮带轮制造质量和外形尺寸。 |
1.2.2 叶轮碰磨 |
1.2.3 润滑油泄漏 |
1.2.4 噪声超标 |
2 旋涡气泵 |
2.1 工作原理 |
2.2 运行效果 |
2.3 设备对比 |
3 结束语 |
(3)污水站鼓风机选型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
2 鼓风机比较 |
2.1 罗茨鼓风机 |
2.2 旋涡式鼓风机 |
2.3 螺杆式鼓风机 |
3 螺旋式鼓风机的注意事项 |
3.1 进风需过滤 |
3.2 定时更换润滑油 |
3.3 做好疏水管理 |
3.4 做好含氧量测定 |
3.5 做好设备与环境降噪 |
4 结语 |
(4)干式爪型真空泵在氯化氢气体输送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参数及选型难点 |
1.1 系统工艺参数 |
1.2 设备选型难点 |
2 替代设备选型分析 |
2.1 空气悬浮离心式鼓风机 |
2.2 干式螺杆真空泵 |
2.3 干式爪型真空泵 |
3 替代方案实施 |
3.1 具体方案 |
3.2 效果验证 |
4 总结 |
(5)罗茨鼓风机噪声综合治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罗茨鼓风机的工作原理 |
2 存在的问题 |
3 噪声源及特性分析 |
4 治理措施 |
4.1 吸音治理 |
4.2 隔音治理 |
4.3 消音治理 |
5 实施效果 |
6 结语 |
(6)基于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的罗茨风机隔声装置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概述 |
1.2.1 薄膜型声学超材料基本概念 |
1.2.2 薄膜型声学超材料降噪机理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
1.3.1 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研究现状 |
1.3.2 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研究发展 |
1.4 研究思路及章节安排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罗茨风机噪声源识别及分析 |
2.1 声学基本理论及噪声评价指标 |
2.1.1 声学基本方程 |
2.1.2 一维平面声波理论 |
2.1.3 声学有限元理论 |
2.1.4 传递导纳理论的提取与使用 |
2.2 罗茨风机噪声源识别方法 |
2.3 罗茨风机噪声频谱特性分析 |
2.4 论文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薄膜型声学超材料隔声罩隔声特性研究 |
3.1 材料对隔声罩隔声性能的影响 |
3.1.1 隔声罩基体材料和厚度对隔声量的影响 |
3.1.2 薄膜材料对隔声量的影响 |
3.1.3 重物的材料对隔声量的影响 |
3.2 重物形状对隔声特性的影响 |
3.3 结构对隔声罩隔声性能的影响 |
3.3.1 重物的大小对隔声量的影响 |
3.3.2 隔声单元的大小对隔声量的影响 |
3.3.3 薄膜与基体之间的距离对隔声量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罗茨风机隔声罩的设计 |
4.1 隔声罩产热量计算 |
4.1.1 风机产生的热量 |
4.1.2 电机产生的热量 |
4.2 隔声罩散热通风量的计算 |
4.2.1 隔声罩内散热通风量计算 |
4.2.2 温控排风扇应用 |
4.3 出风口和进风口的通道设计 |
4.4 隔声罩外形尺寸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罗茨风机隔声罩降噪效果实验 |
5.1 薄膜型声学超材料隔声罩的制备 |
5.2 薄膜型声学超材料隔声罩降噪效果实验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全文结论 |
研究展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7)罗茨真空泵的新型转子型线构建方法及排气脉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转子型线研究 |
1.2.2 工作过程研究 |
1.2.3 数值模拟研究 |
1.2.4 密封泄漏研究 |
1.2.5 其他方面 |
1.3 研究内容 |
1.4 课题的特色与创新性 |
1.5 课题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罗茨转子型线的啮合理论 |
2.1 平面曲线啮合理论 |
2.1.1 啮合原理 |
2.1.2 坐标变换 |
2.1.3 包络条件 |
2.2 曲线啮合模型 |
2.2.1 圆弧及其包络线的啮合模型 |
2.2.2 偏心渐开线及其包络线的啮合模型 |
2.3 常见的3 种罗茨转子型线 |
2.3.1 圆弧型罗茨转子型线 |
2.3.2 摆线型罗茨转子型线 |
2.3.3 渐开线型罗茨转子型线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型罗茨转子型线的构建 |
3.1 I型不对称罗茨转子 |
3.1.1 I型不对称罗茨转子型线的构建 |
3.1.2 I型不对称罗茨转子型线参数求解 |
3.1.3 I型不对称罗茨转子型线程序化设计 |
3.2 II型不对称罗茨转子 |
3.2.1 II型不对称罗茨转子型线的构建 |
3.2.2 II型不对称罗茨转子型线参数求解 |
3.2.3 II型不对称罗茨转子型线程序化设计 |
3.3 分段圆弧型罗茨转子 |
3.3.1 分段圆弧型罗茨转子型线的构建 |
3.3.2 分段圆弧型罗茨转子型线参数求解 |
3.3.3 分段圆弧型罗茨转子型线程序化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罗茨转子型线设计参数对几何特性的影响 |
4.1 根切与余隙容积分析 |
4.1.1 根切现象 |
4.1.2 余隙容积 |
4.1.3 I、II不对称罗茨转子 |
4.1.4 分段圆弧型罗茨转子 |
4.2 3 种罗茨转子理论分析 |
4.2.1 不同设计参数下的转子型线 |
4.2.2 面积利用系数分析 |
4.2.3 罗茨真空泵的工作过程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分段圆弧型罗茨转子真空泵内部流动的数值模拟 |
5.1 流体力学控制方程 |
5.1.1 三维质量守恒方程 |
5.1.2 三维能量守恒方程 |
5.1.3 三维动量守恒方程 |
5.2 分段圆弧型罗茨转子真空泵的模型和计算设置 |
5.2.1 几何模型建立 |
5.2.2 流体区域网格划分 |
5.2.3 求解模型设置 |
5.2.4 网格无关性验证 |
5.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5.3.1 压力场分析 |
5.3.2 速度场分析 |
5.3.3 阻力矩分析 |
5.3.4 出口处流量和压力脉动分析 |
5.4 工作性能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排气口形状设计对真空泵出口脉动的影响 |
6.1 排气口形状设计 |
6.1.1 排气口形状为平行四边形 |
6.1.2 排气口形状为圆形 |
6.2 平行四边形排气口式真空泵数值模拟 |
6.2.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
6.2.2 流量和压力脉动分析 |
6.3 圆形排气口式真空泵数值模拟 |
6.3.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
6.3.2 流量和压力脉动分析 |
6.4 性能对比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罗茨真空泵流热固耦合分析及性能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罗茨泵简介 |
1.2.1 罗茨泵工作原理 |
1.2.2 罗茨泵结构及特点 |
1.3 罗茨泵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1.3.1 罗茨真空泵的发展 |
1.3.2 罗茨泵的转子型线及流动特性研究现状 |
1.3.3 热流固耦合研究现状 |
1.3.4 罗茨泵模态分析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罗茨泵性能理论分析 |
2.1 罗茨泵理论流量及内泄漏 |
2.1.1 理论流量的计算 |
2.1.2 内泄漏流量的计算 |
2.2 罗茨泵流量脉动 |
2.3 罗茨泵温升及排气温度 |
2.3.1 内泄漏对吸气腔温度的影响 |
2.3.2 定容压缩对基元容积温度的影响 |
2.3.3 排气温度及温升 |
2.3.4 气冷罗茨泵排气温度及温升 |
2.4 功率计算 |
2.4.1 罗茨泵理想工作循环 |
2.4.2 轴功率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罗茨泵三维流场数值计算及结果分析 |
3.1 三维模型的建立 |
3.1.1 泵腔设计参数 |
3.1.2 全流场的三维建模 |
3.2 计算域网格划分 |
3.2.1 网格及ICEM CFD简介 |
3.2.2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验证 |
3.2.3 动网格技术 |
3.3 控制方程 |
3.4 边界条件及求解方法 |
3.5 泵腔内部流线分析 |
3.6 泵腔内部压力分析 |
3.7 气冷与普通罗茨泵内部流场对比分析 |
3.8 各参数对罗茨泵性能的影响 |
3.8.1 入口压力 |
3.8.2 转速 |
3.8.3 转子间隙 |
3.8.4 逆流冷却 |
3.8.5 进气温度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罗茨泵转子系统结构分析 |
4.1 热流固耦合 |
4.1.1 热流固耦合理论 |
4.1.2 耦合控制方程 |
4.2 模态分析 |
4.3 罗茨泵转子的三维模型和网格 |
4.4 气冷罗茨泵转子系统热变形分析 |
4.4.1 气冷罗茨泵转子热分析 |
4.4.2 气冷罗茨泵转子结构分析 |
4.5 普通罗茨泵转子系统热变形分析 |
4.6 转子系统模态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罗茨泵性能实验研究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原理 |
5.2.1 压力和温度的测量 |
5.2.2 吸入气量的测定及容积效率的计算 |
5.2.3 轴功率的测量 |
5.3 实验装置及实验流程 |
5.3.1 实验平台介绍 |
5.3.2 实验仪器介绍 |
5.3.3 性能测试实验流程 |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4.1 实验结果分析 |
5.4.2 实验、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研究结论 |
主要创新点 |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璜塘污水处理厂的改造方案与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太湖流域的污染情况及治理现状 |
1.1.2 污水厂升级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
1.2 国内外A~2O工艺研究现状 |
1.2.1 国内污水厂运行现状 |
1.2.2 国外污水厂运行现状 |
1.3 污水处理设备的发展现状 |
1.3.1 格栅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2 水泵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3 鼓风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
1.4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璜塘污水厂运行现状 |
2.1 城镇背景概述 |
2.2 污水厂概况 |
2.3 污水厂工艺介绍 |
2.4 污水厂主要构筑物介绍 |
2.4.1 调节池 |
2.4.2 厌氧池 |
2.4.3 生化池 |
2.4.4 二沉池 |
2.4.5 混凝沉淀池 |
2.5 污水厂运行工况分析 |
2.5.1 污水厂进出水水质现状 |
2.5.2 污水厂生物处理各工艺段现状 |
2.5.3 污水厂主要设备运行现状 |
2.5.4 污水厂电耗现状 |
2.5.5 运行突发事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璜塘污水厂改造方案的研究 |
3.1 进水水量水质分析 |
3.1.1 进水水量趋势分析 |
3.1.2 进水水质趋势分析 |
3.2 抗原水冲击改造方案的研究 |
3.2.1 进水管理 |
3.2.2 泵站检测 |
3.2.3 增加回流管路 |
3.3 化纤瓶片的处理方案 |
3.3.1 瓶片特点介绍 |
3.3.2 新型格栅机的研制 |
3.3.3 滚筒过滤机的研制 |
3.3.4 泵吸过滤机的研制 |
3.4 生物处理工艺的改造 |
3.5 污水厂节能降耗的改造 |
3.5.1 污水厂能耗分析方法 |
3.5.2 璜塘污水厂电耗概况 |
3.5.3 污水提升水泵的节能改造 |
3.5.4 曝气风机的节能改造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璜塘污水厂的效能研究 |
4.1 抗原水冲击应急改造效果 |
4.2 瓶片处理效果 |
4.2.1 滚筒过滤机效果 |
4.2.2 泵吸过滤机效果 |
4.2.3 瓶片处理效果对比 |
4.3 生化池改造效果分析 |
4.4 节能改造效果分析 |
4.4.1 提升泵改造的效能分析 |
4.4.2 风机改造的效能分析 |
4.4.3 节能改造的经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罗茨鼓风机的安装使用与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特点 |
2 工作原理 |
3 结构 |
4 安装注意事项 |
5 操作注意事项 |
5.1 使用前 |
5.2 空负荷试运转 |
5.3 正常带负荷持续运转 |
5.4 停机 |
6 故障分析 |
7 结束语 |
四、罗茨鼓风机噪声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15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塔氧化风机改造[J]. 王大为. 能源与环境, 2021(03)
- [2]天然气净化厂污水处理鼓风机选型优化探讨[J]. 林万洲,侯开红,冯庆. 化工设备与管道, 2021(02)
- [3]污水站鼓风机选型与优化[J]. 王永全. 中国设备工程, 2021(06)
- [4]干式爪型真空泵在氯化氢气体输送系统中的应用[J]. 刘晓明,陈欣. 氯碱工业, 2020(07)
- [5]罗茨鼓风机噪声综合治理实践[J]. 邢洪魁.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20(06)
- [6]基于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的罗茨风机隔声装置的研究与应用[D]. 邢华奎.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罗茨真空泵的新型转子型线构建方法及排气脉动研究[D]. 杨舒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8]罗茨真空泵流热固耦合分析及性能预测[D]. 康文明.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璜塘污水处理厂的改造方案与效能研究[D]. 邹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10]罗茨鼓风机的安装使用与故障分析[J]. 李景艺,刘尔玺,潘强,陈广军,杨耀华,杨华. 装备机械,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