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遂县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湖北省遂县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一、湖北省随县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林长谦,陈炜,陈长江,龙桃成,何秀红,季亚旗[1](2021)在《十堰市郧阳区冀家沟地区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十堰市郧阳区冀家沟萤石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等的分布和特征,总结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探讨该矿床的类型和成因,分析找矿标志。研究认为冀家沟萤石矿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其找矿潜力较大,冀家沟深部及大床沟和响水台等地为主要找矿方向。

漆双林,曾凯,刘海,郭威,刘林,李雪峰,裴明松[2](2020)在《湖北省兴山县柴家坪萤石矿成矿特征及成因浅析》文中指出柴家坪萤石矿床是近年来在鄂西新发现的萤石矿床,通过对成矿地质特征及背景的分析,认为柴家坪萤石矿受地层、构造控矿明显。矿区有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构造,均为导矿构造,主要赋矿层位为震旦系灯影组白马沱段白云岩。矿石矿物为萤石和方解石,脉石矿物以方解石和白云石为主;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结构等,矿石构造以团块状、角砾状等为主;蚀变以方解石化为主。旨在讨论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为萤石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唐新桥[3](2020)在《湖北省南漳县吴家沟—黄草岭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湖北省南漳县吴家沟——黄草岭矿区重晶石矿主要赋存于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地层中,少量呈脉状分布于穿层(顺层)断裂构造带中。矿石类型以角砾状和块状重晶石两种为主。矿体既要灯影组地层控制又多与一系列层间断裂及构造破碎带有关。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成矿流体的盐度为2.5~17.2Wt%NaCLeq,温度136℃~231℃,属中温偏低温的中低盐度流体。成矿流体以变质水为主混入了大气降水构成。矿区中三种不同地质体产出的黄铁矿δ34SV-CDT(‰)值4.1‰~4.6‰,极差小,硫主要来源于地层,形成时物理化学条件稳定。本区重晶石矿床属层控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王登红,陈毓川,徐志刚,黄凡,王岩,裴荣富[4](2020)在《矿床成矿系列组——六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文中提出矿床的成矿系列(简称成矿系列)是矿床学领域的一个理论性概念,由五级序次组成。矿床成矿系列组属第一序次,是指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在一定的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组相互关联的矿床成矿系列。理想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矿床成矿系列组(G),可包括与岩浆作用有关的(I)、与沉积作用有关的(S)、与变质作用有关的(M)、与区域性构造事件-流体作用有关的(F)及与表生作用有关的(H)5类矿床成矿系列。从地球构造演化角度来看,矿床成矿系列组的形成与大陆成矿体系形成的阶段性与旋回性存在内在成因联系,是地壳构造演化的不同阶段的客观记录和必然产物,可与地壳尺度构造运动相对应。深入研究矿床成矿系列组,对于探索地球演化规律,深化理解不同尺度、不同时期成矿构造环境及其成矿过程,揭示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用成矿系列组内矿床成矿系列"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的理念和"成矿序列"(有序性)的原则,不仅可以解释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还可以有效指导区域成矿预测。因涉及面广,矿床成矿系列组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

刘兴平,周联生,尤静,李随云,刘锐[5](2020)在《西藏昌都哇了格铅-银矿床成因: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文中研究指明哇了格铅银矿床位于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北东(5°)约150km处,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含矿层位为甲丕拉组灰岩段第2亚段(T3j2-2)。矿区无岩浆岩出露,构造以断裂为主,构造行迹主要为北西向。共圈定7个工业矿体,Pb资源量(50.4×107 kg)以及伴生Ag资源量(580×103 kg)均达到大型矿床规模。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通过流体包裹体和C-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物质来源,以期为理解该矿床成因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该矿床明显受地层和构造控制;2)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30~180℃,盐度集中于6%~17%,具低温、中低盐度特征;3)赋矿沉积岩和热液碳酸盐矿物的C-O同位素组成(分别为-2.7‰~4.3‰和2.6‰~4.0‰)与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相当,暗示其来源于赋矿围岩,方铅矿的S同位素组成介于-3.8‰~1.6‰,与幔源硫(-3‰~3‰)颇为相似,但考虑到矿区无岩浆活动,而沉积地层的δ34S值为6.2‰~20.5‰,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很可能地层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的产物,硫化物Pb同位素具有壳源特征,绝大多数矿石样品与赋矿围岩相似的Pb同位素特征指示成矿金属很可能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综上,本文认为哇了格铅银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赋矿地层本身,成因类型上应属于低温热液矿床。

肖斌[6](2019)在《四川盆地北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川盆地北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广泛发育。本文选取四川盆地北缘不同地区代表性剖面和钻井,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TOC含量分析、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测年以及Sr同位素分析,探讨研究区及周缘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的沉积构造格局和沉积时期的水体环境,进而探讨研究区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取得以下结论和认识:(1)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四川盆地中部、南部、东部以及北部的米仓山地区受到来自周缘的挤压作用,导致这些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在挤压构造背景下四川盆地及周缘出现了几个主要的构造,即川北米仓山地区的“西乡上升”、川中地区的“川中隆起”、鄂西-渝东地区的“宜昌上升”、川南-黔北地区的“黔中隆起”。而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地区表现为被动大陆边缘拉张断陷的构造背景。(2)受周缘挤压—川东北拉张构造背景控制,在五峰组沉积时期,川南存在“长宁沉积中心”,鄂西-渝东存在“石柱沉积中心”,此外还有毗邻“大巴山—南秦岭断陷”的四川盆地北部斜坡沉积区。其中,在长宁地区五峰组主要为硅质页岩、碳质泥岩相组合;涪陵焦石坝地区主要为碳质页岩相;石柱地区主要为硅质页岩相;在四川盆地北部斜坡区主要为硅质页岩、碳质页岩、硅质岩相组合;整体表现出硅质含量自南向北增加的趋势。龙马溪组沉积时期,相较于五峰组,在川南地区和鄂西-渝东地区仍然存在“长宁沉积中心”和“石柱沉积中心”,此外还发现在四川盆地北部斜坡沉积区出现了“巫溪沉积中心”。龙马溪组下部“黑色页岩段”在长宁地区主要为泥岩相、碳质页岩相组合;在石柱地区主要为碳质页岩、粘土质页岩相组合;在四川盆地北部斜坡区主要为硅质页岩、碳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相组合;整体表现出自南向北粉砂质增多的趋势。(3)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TOC含量的分布明显受控于沉积-构造格局。在四川盆地北缘,受“西乡上升”影响的米仓山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高TOC段(TOC>2.0%)厚度明显小于四川盆地北部斜坡区,而在“长宁沉积中心”、“石柱沉积中心”和“巫溪沉积中心”的黑色页岩高TOC段厚度明显大于沉积中心以外的地区。高TOC段最发育的地区集中在巫溪2井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巫溪2井不仅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斜坡区,而且在龙马溪组沉积时期该地区还位于“巫溪沉积中心”。(4)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中有机质的存在形式没有明显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菌藻体,属于腐泥组分中的结构菌藻体,由具有一定结构单细胞或多细胞浮游低等生物的遗体组成;(2)分散块状有机质,属于腐泥组分中的沥青质体,呈块状,裂隙发育;(3)填隙状有机质,草莓状黄铁矿溶蚀脱落后的铸模孔孔隙格架,属于腐泥组分中的沥青质体,作为草莓状黄铁矿的胶结物;(4)分散片状有机质,属于腐泥组分中的无结构菌藻体;(5)薄膜状有机质,草莓状黄铁矿的外壳。除以上形式外,还有分散在基质中的纳米级有机质,以及与矿物质交替沉积形成的微层或条带状有机质。(5)明确了研究区各典型剖面沉积过程中不同时期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并且发现川东北地区拉张构造背景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拉张构造背景下的冷泉渗流事件,一方面渗流的CH4能够消耗水柱中的氧气增强水柱的贫氧—缺氧状态,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一方面渗流的Ba能够促进海洋生物初级生产力,有利于有机质的生产;(2)拉张断陷控制大巴山地区火山碎屑物质的分布,保障了五峰组沉积时期四川盆地北部斜坡区仅有少量火山碎屑物质,有利于有机质的生产;(3)拉张断陷维持四川盆地北部斜坡区在龙马溪组中-晚期为深水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并且在龙马溪组中-晚期海退过程中大量的陆源碎屑物质通过深水浊流或重力流被带到南秦岭断陷区,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6)四川盆地周缘的古陆或古隆起边缘、盆地北部斜坡区广泛发育季节性上升洋流,而距离古隆起和斜坡区较远的地区表现出局限滞留的水体环境。(7)四川盆地北部斜坡区受到拉张断陷构造影响促使城口月亮坪剖面龙马溪组“上升洋流区冷泉渗流作用下的高初级生产力—缺氧底水协同促进有机质富集的模式”对黑色页岩有机质的富集最有利;其次是发育在月亮坪剖面五峰组的“上升洋流区冷泉渗流作用下的高初级生产力与‘硫化楔’协同维持有机质富集的模式”;再次是发育在桥亭剖面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段”中—上部的“高初级生产力与快速沉降保护有机质富集的模式”;此外还有发育在XX1井五峰组的“盆地内部局限海域中等初级生产力与粘土矿物快速沉降保护有机质富集的模式”。

岳素伟,邓小华[7](2019)在《鄂西北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文中认为鄂西北地区指湖北省武当山及其西北部等地,位于青峰断裂北侧,是秦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产银、金等多金属而闻名,蕴含了银洞沟、许家坡、佘家院、六斗等大中型银金(铅锌)或金(锑)矿床。根据区内矿床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以十堰—鲍峡断裂为界将其划分为北带与南带。北带多以金、金锑矿床为主,沿郧阳—郧西断裂两侧分布,矿床多产在上覆陡山沱组地层和古生界地层中;南带主要有银洞沟银金矿床、许家坡金银矿床,矿床集中产于新元古界武当山群。区内矿床均受NW向韧性-韧脆性剪切带及其次级断裂控制。碳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区内银金、金矿床成矿流体以变质热液为主,后期混入了大气降水,而金锑矿床可能为大气降水主导。硫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的区域活动性和地层硫源特征。根据成矿元素的富集特征,下伏武当山群Cu、Pb、Zn、Au、Ag元素富集,在上覆陡山沱组、灯影组及古生界地层中依次出现Ag-Au、Au-Ag、Au、Au-Sb矿床,而在研究区西部的陕西境内泥盆纪地层有大量的Au-Sb、Hg-Sb矿。区内成矿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符合地壳连续模式,矿床形成与地层本身具有较高丰度有密切联系,并在构造控制下就位。结合矿床地质、成矿流体及成矿时代,认为鄂西北地区银金、金、金锑矿床是形成于三叠纪古特提斯洋缝合过程中洋陆增生体制下的造山型矿床。

吴先文[8](2019)在《湖北省兴山地区重晶石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文中提出湖北兴山地区重晶石矿由于投入工作少,工作程度低。通过本次研究工作,查清了兴山重晶石矿分二种,其一为沉积型重晶石矿,赋存于寒武系中统覃家庙组白云岩层中,呈层状,与顶板围岩均呈整合接触,延伸较为稳定。以块状矿石为主,品位高,Ba SO4含量一般大于95%,呈白、灰白色,为海相沉积作用形成,属同沉积重晶石矿。其二为层控型重晶石矿赋存于奥陶系宝塔组白云岩中,白度高,密度大,由于倾向延伸不大,但多不具工业开采价值。整体上兴山重晶石矿是国内外较为罕见的高品位、高白重晶石矿,研究表明该区重晶石矿按成因主要为沉积型重晶石矿和层控型重晶石矿,其成矿物源来源于热卤水,通过同沉积作用或构造运动两种方式成矿。

张迎年[9](2018)在《湖北省安陆市曹程钒矿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研究工作以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为理论基础,以湖北省安陆市曹程-汤寨一带钒矿地质详查项目为依托,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质工程布局,室内综合整理等工作方法,结合以往黑色岩系钒矿床的研究资料,基本确定了该地区的地层年龄、层序、岩性、厚度、产状及分布;研究了含矿地层的沉积环境、岩相、岩石组合以及含矿岩层的成矿元素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确定了矿体赋存层位及矿体的空间分布;通过对钒矿的形成环境、含矿黑色岩系的特征、成矿的物质来源、钒矿的沉积原理及钒的赋存状态进行总结和分析,基本查明研究区内钒矿的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1)研究区钒矿赋存于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余家冲组下段地层中,主要岩性为余家冲组下段(∈1y1)含炭质薄层硅质岩与杂色粘土岩互层,底部为含磷质(硅质、萤石)结核粘土岩。(2)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沿构造呈条带状分布,严格受构造控制。矿石结构主要为隐晶质结构或泥质结构。矿石结构主要为页理构造、块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等。矿石主要矿物有水云母、钒云母、炭质、方解石、石英、黄铁矿、磁铁矿。(3)钒矿床的沉积环境为盆地模式和海侵模式双重作用的缺氧还原环境,物质来源为陆源碎屑、热水沉积、生物沉积,其中生物沉积为钒的主要物质来源。从矿化沉积的韵律来看,富矿处于海进海退的交替阶段,V以类质同相状态赋存于水云母当中。(4)在分析总结研究区钒矿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钒矿资源评价,研究表明属于中型低品级钒矿床。

张遵遵,龚银杰,陈立波,黄从俊,甘金木[10](2018)在《黔东北沿河大竹园萤石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地球化学制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黔东北沿河大竹园萤石矿赋存于下奥陶统桐梓组及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内,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该类萤石矿床在黔东北及渝东南一带广泛分布。本文对该萤石矿床的萤石单矿物及围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萤石的微量元素仅Pb、Zn、Co、Ni等元素含量相对较高,Rb、Sr、Ta、Zr、Nb、V、Cr、U、Th、Hf等元素含量仅为地壳值的0.010.05倍。稀土元素含量很低(∑REE=2.35×10–64.80×10–6),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3.126.33),具有Eu正、负异常(δEu=0.591.59)和Ce负异常(δCe=0.800.96)。萤石与赋矿围岩具有相近的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均明显亏损Nb、Zr、Hf等元素,富集Ba、U、Sr等元素。萤石与赋矿碳酸盐岩都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明显右倾的REE配分型式。综合分析认为该萤石矿的成矿物质Ca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围岩;而碳酸盐岩围岩的F元素含量很低,结合萤石的微量元素及δEu、δCe值特征,暗示形成萤石的成矿流体经过了深部演化,成矿物质F可能主要来自深部富F地层。

二、湖北省随县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北省随县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十堰市郧阳区冀家沟地区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特征
    2.2 矿体地质特征
    2.3 矿石特征
        2.3.1 矿石类型
        2.3.2 矿石结构、构造
        2.3.3 矿石物质组成
    2.4 围岩蚀变
3 控矿因素与成矿模式
    3.1 控矿因素
        3.1.1 地层控矿
        3.1.2 岩性控矿
        3.1.3 构造控矿
    3.2 成矿期次和成矿时代
    3.3 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4 找矿标志及下步找矿方向
    4.1 找矿标志
        4.1.1 岩性特征
        4.1.2 构造特征
        4.1.3 地层特征
    4.2 下步找矿方向

(2)湖北省兴山县柴家坪萤石矿成矿特征及成因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概况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和构造
    2.2 围岩蚀变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3.2 矿石成分
    3.3 矿石结构构造
4 矿床成因浅析
    4.1 矿床类型
    4.2 成矿物质来源浅析
    4.3 成矿模式初探
5 找矿标志
    (1) 构造破碎带:
    (2) 矿化蚀变:
6 结论

(3)湖北省南漳县吴家沟—黄草岭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概况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特征
    2.2 矿体特征
    2.3 矿石质量
        2.3.1 矿石的矿物成份
        2.3.2 矿石的化学成分
        2.3.3 矿石结构
        2.3.4 矿石构造
3 流体包裹体特征与硫同位素组成
    3.1 材料与测试方法
    3.2 分析结果
        3.2.1 流体包裹体
        3.2.2 硫同位素组成
        3.2.3 矿区各地层岩石中Ba含量背景值
4 成因探讨
    4.1 流体性质
    4.2 硫的来源
    4.3 成矿机制
5 结论
    5.1 成矿地质特征
    5.2 矿床类型

(4)矿床成矿系列组——六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床成矿系列组”概念的提出
    1.1 概念及其由来和命名
    1.2 研究进展
2 “矿床成矿系列组”的典型实例
    2.1 华北地台(陆块)北缘
    2.2 辽吉裂谷带
    2.3 秦祁昆成矿域
3 “矿床成矿系列组”的成因机制
    3.1 矿床成矿系列组是地壳运动的客观记录
    3.2 矿床成矿系列组是地壳运动的必然产物
    3.3 矿床成矿系列组是地壳运动的特殊代表
4 研究“矿床成矿系列组”的意义
    4.1 有助于探索地球演化的规律
    4.2 有助于深化对成矿构造环境的认识
    4.3 有助于总结复杂的成矿规律
    4.4 有助于抓住关键、指导找矿
5 问题讨论
    5.1 成矿系列组与成矿构造环境
    5.2 成矿系列组形成演化的不均衡性与相对完整性
    5.3 成矿系列组的厘定
    5.4 成矿系列组的研究方法
6 结论

(5)西藏昌都哇了格铅-银矿床成因: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区地质特征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3.2 矿石特征
    3.3 围岩蚀变
4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
    4.1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4.2 C-O同位素分析方法
    4.3 S同位素分析方法
    4.4 Pb同位素分析方法
5 分析结果及讨论
    5.1 成矿流体性质
        5.1.1 流体包裹体特征
        5.1.2 成矿流体温度与盐度
        5.1.3 成矿流体密度、压力及成矿深度估算
    5.2 C-O同位素
    5.3 S同位素
    5.4 Pb同位素
6 结论

(6)四川盆地北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研究意义及课题来源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1.3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黑色页岩沉积构造背景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页岩气勘探现状
        1.2.3 典型有机质富集模式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1.5.1 主要成果
        1.5.2 创新点
第2章 地质背景
    2.1 五峰组—龙马溪组古地理概况
    2.2 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发育概况
    2.3 五峰组—龙马溪组生物地层概况
    2.4 研究剖面地质概况
        2.4.1 南江桥亭剖面
        2.4.2 紫阳芭蕉口剖面
        2.4.3 城口月亮坪剖面
        2.4.4 通江XX1井
第3章 测试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
    3.1 测试分析方法
        3.1.1 主量元素测试分析方法
        3.1.2 微量元素测试分析方法
        3.1.3 总有机碳测试分析方法
        3.1.4 锆石分选、制钯及U-Pb定年方法
        3.1.5 锶同位素测试
    3.2 地球化学指标的原理及数据处理
        3.2.1 元素含量的富集与亏损
        3.2.2 气候指标CIA
        3.2.3 陆源碎屑通量指标
        3.2.4 氧化还原条件指标
        3.2.5 初级生产力指标
第4章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沉积构造格局
    4.1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地层发育构造背景
        4.1.1 川东北秦岭和大巴山地区
        4.1.2 米仓山地区
        4.1.3 川中地区
        4.1.4 小结
    4.2 研究区及周缘地层对比及岩相组合特征
        4.2.1 五峰组—龙马溪组主要岩相特征
        4.2.2 五峰组地层对比及岩相组合特征
        4.2.3 龙马溪组地层对比及岩相组合特征
        4.2.4 小结
第5章 页岩TOC含量分布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1 研究区及周缘页岩TOC含量及有机质微观镜下特征
        5.1.1 TOC含量分布特征
        5.1.2 有机质微观镜下特征
    5.2 研究区页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2.1 主量元素特征
        5.2.2 微量元素特征
第6章 黑色页岩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6.1 南江桥亭剖面
        6.1.1 气候
        6.1.2 陆源碎屑通量
        6.1.3 氧化还原条件
        6.1.4 初级生产力
        6.1.5 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6.2 紫阳芭蕉口剖面
        6.2.1 气候
        6.2.2 陆源碎屑通量
        6.2.3 氧化还原条件
        6.2.4 初级生产力
        6.2.5 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6.3 城口月亮坪剖面
        6.3.1 气候
        6.3.2 陆源碎屑通量
        6.3.3 氧化还原条件
        6.3.4 初级生产力
        6.3.5 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6.4 通江XX1井
        6.4.1 气候
        6.4.2 陆源碎屑通量
        6.4.3 氧化还原条件
        6.4.4 初级生产力
        6.4.5 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6.5 川东北地区拉张构造背景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
        6.5.1 拉张构造背景下冷泉渗流事件
        6.5.2 拉张断陷控制大巴山地区火山碎屑物质的分布
        6.5.3 拉张断陷维持四川盆地北部斜坡区深水环境
第7章 研究区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模式探讨
    7.1 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水体滞留程度的判识
        7.1.1 Al-Co[EF]×Mn[EF]水体滞留程度判识方法
        7.1.2 五峰组沉积期水体滞留程度判识
        7.1.3 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段”沉积期水体滞留程度判识
    7.2 研究区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模式
        7.2.1 米仓山地区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模式
        7.2.2 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地区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模式
        7.2.3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附录

(7)鄂西北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南带
        2.1.1 银洞沟矿床
        2.1.2 许家坡金银矿
    2.2 北带
        2.2.1 佘家院子银金矿床
        2.2.2 六斗金矿床
        2.2.3 三天门金锑矿床
3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3.1 H-O同位素特征与流体来源
    3.2 C同位素特征与流体来源
    3.3 S同位素特征与物质来源
4 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5 鄂西北银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
6 结论

(8)湖北省兴山地区重晶石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层
    1.2 区域构造
2 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模式探讨
    2.1 研究区地层及构造
        2.1.1 研究区地层
        2.1.2 研究区构造
    2.2 矿床沉积特征
        2.2.1 赋矿层位
        2.2.2 矿体形态与产状
        2.2.3 矿石组构特征
        2.2.4 矿石组分与矿石类型
        2.2.4. 1 矿石的矿物组分
        2.2.4. 2 伴生其它组份
3 成矿控制因素及其成因初探
    3.1 成矿时空结构的控制因素
        3.1.1 地层及岩相的控矿作用
        3.1.2 构造的控矿作用
    3.2 成矿成因分析
        3.2.1 沉积型重晶石矿成因分析
        3.2.2 层控型重晶石矿成因分析
        3.2.3 成矿模式
4 结论

(9)湖北省安陆市曹程钒矿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黑色岩系的主要特征
        1.2.2 钒矿的赋存状态
        1.2.3 研究区位置、交通
        1.2.4 研究区以往工作和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中元古界
        2.1.2 震旦系
        2.1.3 寒武系
        2.1.4 白垩系
        2.1.5 第四系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
        2.2.2 断层
    2.3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章 矿区地质
    3.1 地层
        3.1.1 震旦系上统
        3.1.2 寒武系下统
        3.1.3 第四系(Q)
    3.2 构造
        3.2.1 褶皱
        3.2.2 断层
    3.3 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含矿层位及矿体特征
        4.1.1 含矿层位特征
        4.1.2 矿体特征
    4.2 矿石结构与矿石构造
    4.3 矿石物质组分
    4.4 矿石化学组分
        4.4.1 有用组分
        4.4.2 伴生有益组分
    4.5 矿石类型和品级
第五章 矿床成因和成矿机制
    5.1 物质来源
    5.2 沉积环境
    5.3 钒的迁移
    5.4 成矿模式
第六章 找矿标志和资源评价
    6.1 找矿标志
        6.1.1 地层标志
        6.1.2 岩性标志
        6.1.3 矿物标志
        6.1.4 化探标志
    6.2 资源评价
        6.2.1 矿床控制程度
        6.2.2 矿床研究程度
        6.2.3 矿区资源总量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成果和认识
    7.2 问题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湖北省随县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十堰市郧阳区冀家沟地区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 林长谦,陈炜,陈长江,龙桃成,何秀红,季亚旗.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1(02)
  • [2]湖北省兴山县柴家坪萤石矿成矿特征及成因浅析[J]. 漆双林,曾凯,刘海,郭威,刘林,李雪峰,裴明松.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0(03)
  • [3]湖北省南漳县吴家沟—黄草岭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 唐新桥.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9)
  • [4]矿床成矿系列组——六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J]. 王登红,陈毓川,徐志刚,黄凡,王岩,裴荣富. 地质学报, 2020(01)
  • [5]西藏昌都哇了格铅-银矿床成因: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J]. 刘兴平,周联生,尤静,李随云,刘锐. 矿物学报, 2020(02)
  • [6]四川盆地北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研究[D]. 肖斌. 成都理工大学, 2019
  • [7]鄂西北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J]. 岳素伟,邓小华. 地学前缘, 2019(05)
  • [8]湖北省兴山地区重晶石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J]. 吴先文. 中国煤炭地质, 2019(S1)
  • [9]湖北省安陆市曹程钒矿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D]. 张迎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3)
  • [10]黔东北沿河大竹园萤石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地球化学制约[J]. 张遵遵,龚银杰,陈立波,黄从俊,甘金木. 地球化学, 2018(03)

标签:;  ;  ;  ;  ;  

湖北省遂县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