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瘟病毒载体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禽瘟病毒载体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一、鸡瘟病毒载体研制及应用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袁世山,徐宜为[1](1995)在《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袁世山,徐宜为(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传染病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如何有效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动物传染病是兽病工作者的重大课题。目前使用的常规疫苗有两类,即灭活苗和减毒或无毒活苗常规疫苗的研制及应用无...

袁世山,刘桂永,沈瑞忠,金虹,卢景良[2](1996)在《鸡瘟病毒载体研制及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瘟病毒载体研制及应用进展袁世山,刘桂永,沈瑞忠,金虹,卢景良(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疫苗特别是活病毒载体疫苗的出现,为改进现有常规疫苗带来了契机,痘苗病毒(VV)以其外一源基因容量大,忠实的翻译后处理而一度成为病...

徐萍,郑玉姝,李任峰,银梅,刘明成,赵朴,朱瑞豪,赵坤[3](2017)在《我国新城疫疫苗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新城疫(ND)是禽类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严重影响养禽(鸡)业生产,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必须报告的传染病,我国规定它为一类传染病。目前,疫苗免疫仍是控制此病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对该病疫苗的研制进行着各种探索。文章从新城疫灭活疫苗、新城疫弱毒疫苗、新城疫基因工程疫苗等方面针对我国新城疫疫苗的研究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概述,旨在为研制高效、广谱、价廉、浓缩、多价的新城疫疫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李媛,金红,于康震,程浩[4](2000)在《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董炳梅[5](2019)在《鸡新城疫病毒增殖培养细胞系的筛选与稳定表达唾液酸转移酶(ST6Gal)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应用》文中提出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可在多种原代或传代细胞系上复制增殖,但不同毒株或亚型对宿主细胞均存在偏嗜性。为了筛选适于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疫苗生产的传代细胞系,本研究将我国ND疫苗株NDVⅠ系与Lasota株分别接种BHK-21、Vero、Hela、鸡肝癌细胞(LMH细胞)与DF-1细胞,通过对细胞病变的观察,结合对细胞培养物细胞半数感染量(Median 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和HA效价的测定,对比确定适于NDVⅠ系与Lasota株生长的传代细胞系。结果显示,NDVⅠ系与Lasota株在Vero、BHK-21、DF-1、Hela与LMH细胞上均可增殖,并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但不同毒株适应细胞的能力不同。较适于NDVⅠ系增殖的细胞系依次为Hela、BHK-21与DF-1细胞;较适于NDV Lasota株增殖的细胞系依次为Hela、LMH与BHK-21细胞。本研究证明了NDVⅠ系与Lasota株均可在LMH细胞上增殖,并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且LMH细胞更适于NDVⅠ系的增殖培养。NDV侵染细胞的第一步是病毒与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NDV的唾液酸受体主要包括Neu5Ac-α-2,3Gal-β-1,4Glc(SAα2,3Gal)和Neu5Ac-2-S-α-2,6Gal10Me(SAα2,6Gal),两种受体在宿主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表达丰度的不同对病毒的宿主范围和毒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在分子水平解释NDVⅠ系与Lasota株对不同细胞系的偏嗜性,本研究首先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2种唾液酸受体在BHK-21等5种细胞上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BHK-21、LMH、DF-1、Hela与Vero细胞内均存在TSA-R SAα2,6Gal与SAα2,3Gal,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与细胞质中;在细胞核部分,BHK-21细胞核有SAα2,3Gal受体分布,而DF-1细胞核中两种受体均有分布。其次,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5种细胞膜表面的两种唾液酸受体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5种细胞表面SAα2,3Gal受体的含量显着高于SAα2,6Gal受体,提示5种细胞主要以SAα2,3Gal受体为主;按由多到少排列,SAα2,3Gal在5种细胞膜上的含量依次为Hela、BHK-21、DF-1、LMH与Vero细胞;SAα2,6Gal在5种细胞膜上的含量依次为Hela、LMH、BHK-21、Vero与DF-1细胞。结合NDVⅠ系与Lasota株在不同细胞上的增殖特性的比较,可判断NDVⅠ系更易与SAα2,3Gal受体结合,NDV Lasota株更易与SAα2,6Gal受体结合。NDV虽然可在多种细胞上增殖培养,但效价普遍较低,不能达到生产要求。NDV的两种唾液酸受体分别为SAα2,3Gal和SAα2,6Gal,而介导两种唾液酸受体形成的酶类分别是ST3Gal转移酶和ST6Gal转移酶,因此唾液酸转移酶对唾液酸受体在细胞表面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而细胞表面受体表达丰度的高低对病毒入侵与增殖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为了提高NDV细胞培养效价及进一步确定不同唾液酸受体对NDV细胞培养的影响,本研究以PCI-neo为载体,在成功构建唾液酸转移酶PCI-neo-ST3与PCI-neo-ST6质粒的基础上,应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其分别转染BHK-21细胞,共获得22株BHK-ST3细胞与17株BHK-ST6细胞;进而将NDV Lasota株分别接种以上细胞,通过HA效价及TCID50的测定,分别获得了较适于NDV Lasota株增殖的BHK-ST3-22细胞与BHK-ST6-15细胞克隆株。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BHK-ST3-22细胞与BHK-ST6-15细胞表面相应的唾液酸受体表达丰度均有显着提高,且BHK-ST6-15细胞较BHK-ST3-22细胞更适合于NDV Lasota株的增殖。为了提高NDV在BHK-ST6-15细胞株的增殖效价,本研究在对应用BHK-ST6-15贴壁细胞增殖培养NDV Lasota株的条件进行优化的基础上,一方面将BHK-ST6-15细胞进行低血清悬浮培养的驯化;另一方面对NDV Lasota株在悬浮培养的BHK-ST6-15细胞上增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成功实现了BHK-ST6-15细胞的低血清悬浮培养,应用该细胞增殖培养NDV Lasota株,其细胞培养液效价可达108.375 TCID50/0.1 mL,显着高于BHK-ST6-15贴壁细胞,从而为实现NDV Lasota株细胞悬浮培养产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家禽活疫苗的生产主要依靠接种SPF鸡胚制备而成,该工艺主要存在批次间稳定性差、家禽外源病毒污染的风险和鸡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问题,因此,影响着家禽活疫苗的生产。为替代传统鸡胚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与效益,本研究应用全悬浮细胞培养技术生产NDV Lasota株活疫苗,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三部的要求对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NDV Lasota株活疫苗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可完全替代传统鸡胚生产工艺。同时,该技术具有技术成熟、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强、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且显着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从而为全悬浮细胞培养技术生产NDV Lasota株活疫苗奠定了良好基础。

肖运才[6](2005)在《禽流感病毒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重组核蛋白粘膜免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的烈性传染病。自1878年意大利首先发现至今,世界各地都有特定毒株引起的禽流感爆发和流行,导致禽类的大量死亡和生产性能的急剧下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是国际兽疫局规定的A类动物传染病。近年来,禽流感的发生与流行,在我国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尤其是香港1997年和东南亚2003-2004年出现的禽流感病毒(AIV)直接感染并致死人的事件,已引了世人的震惊和关注。其防制已直接关系到我国养禽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本研究主要是建立一种快速的检测禽流感病毒抗原的ELISA方法,弥补其它检测方法的不足,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和技术保证;另外,由于禽流感病毒亚型之多,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给该病的防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鉴于此,本研究试图利用霍乱毒素B亚基(Cholera toxin B subunit, CTB)强有力的粘膜免疫佐剂作用,将禽流感病毒型特异性NP基因的表达产物与CTB混合或与CTB融合表达后,制成疫苗通过鼻腔粘膜免疫鸡,以期提高鸡体鼻腔、气管粘膜表面sIgA的含量,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目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如下: 1.鸡抗AIV、兔抗AIV和山羊抗兔IgG高免血清的制备及山羊抗兔IgG的HRP标记 将H9N2亚型的AIV经9-11日龄鸡胚传代后,收获鸡胚尿囊液,经30,000r/m离心1h后,AIV沉淀用原尿囊液1/30倍体积的0.01mol/L,pH7.2的PBS重悬,所得悬液与福氏佐剂乳化后免疫鸡和兔,得到鸡抗AIV和兔抗AIV的高免血清,其琼扩效价均达到1:64;同时,以纯化的兔IgG免疫山羊,将获得的山羊抗兔IgG高免血清(1:64)纯化后,经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山羊抗兔IgG,制备出特异性强、免疫学活性和催化活性高的山羊抗兔IgG-HKP,且工作浓度高达1:4000,为禽流感的夹心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检测禽流感病毒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的建立 以纯化的鸡抗AIV IgG为包被抗体,兔抗AIV IgG为第二抗体,通过ELISA反应条件的优化选择,建立了检测AIV抗原的夹心ELISA法。结果表明,鸡抗AIV IgG的最佳包被浓度为1μg/mL,兔抗AIV IgG的最适工作浓度为5μg/mL;对已知的阳性样品,用夹心ELISA法测得的病毒滴度比血球凝集滴度高16倍以上,且能检出其它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与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痘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等无交叉反应,说明该方法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14个鸡场送检的患有呼吸道疾病或有腹膜炎、眼炎、产蛋下降、怀疑为禽流感感染的病鸡进行了检测,结果有7个鸡场为阳性。

阳志军[7](2008)在《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的筛选、鉴定、血清学检测及抗原基因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卵巢癌是严重危胁女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藏、复发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75%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从临床Ⅰ期患者的95%下降到约20~25%,因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没有能有效用于卵巢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SEREX技术的建立不仅为肿瘤抗原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而且通过对肿瘤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血清标志物。目前对肿瘤抗原自身抗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IgG型抗体,对于IgM型抗体的报导很少。本研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用SMARTA法对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腹水肿瘤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出10个抗原克隆进行血清学检测,对其中6个(TM4SF1、C1D、TIZ、OV-142、FXR1、OV-189)在卵巢癌血清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血清的抗原克隆进行测序分析;用RT-PCR法检测它们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构建、表达、纯化了原核重组融合蛋白;建立了间接ELISA法,检测了血清中这些抗原IgG、IgM型自身抗体的相对含量,分析了这些卵巢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谱)在卵巢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并对其中一个相关抗原基因FXR1在卵巢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第一部分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异体血清筛选及生物学信息分析目的:检测候选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克隆与卵巢癌、正常对照血清中相应IgG、IgM型自身抗体反应情况,并对阳性反应率差异显着的抗原克隆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用SMARTA法对10个候选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克隆与62例卵巢癌、62例正常对照血清中IgG、IgM型自身抗体反应情况进行定性检测,从中选出在癌血清中抗体阳性反应率与正常对照血清相比差异显着的抗原克隆,进行核苷酸测序,在相关网站上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其中6个抗原克隆与卵巢癌血清中自身抗体阳性反应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血清,在癌血清中的阳性率为12.9%~27.4%,在正常血清中的阳性率为1.6%~11.3%,其中IgM型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19.4%~27.4%。对这6个抗原克隆进行核苷酸测序,经比对分析发现这6个抗原克隆其中4个是已知基因(TM4SF1、C1D、TIZ、FXR1),一个是与卵巢癌相关基因高度相似的基因(OV-142),一个是Genbank中无相似序列的新基因(OV-189)。TM4SF1蛋白是一种有四个疏水跨膜区的细胞表面蛋白,该蛋白在对调节细胞生长、活化、迁移的信号转换中起媒介作用,在肺癌、结肠癌、乳腺癌、卵巢上皮性癌等上皮细胞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是一种细胞表面抗原,可作为抗体免疫治疗的靶向。C1D基因编码的是一个保守的DNA绑定蛋白,C1D蛋白是一个隐藏的凋亡激活剂,是多发性肌炎硬皮病重叠综合征的自身抗原。FXR1蛋白是一种RNA绑定蛋白,可在在核与胞浆间穿梭,与多聚核糖体有关,具有细胞生长依赖的翻译活性功能,有可能是硬皮病的一种自身抗原,并且在肺鳞状细胞癌中检测到FXR1基因的过表达。TIZ是一个锌指蛋白,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信号活性,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尚未见有C1D、TIZ、FXR1与卵巢癌相关的报导。其中OV-142有可能是BARD1基因的剪切变异体,可能有MHC-Ⅰ类抗原表位肽,可能成为卵巢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初步认为OV-189是LINE中有转录活性的一种—L1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可能有MHC-Ⅰ类抗原表位肽,有可能成为卵巢癌免疫治疗的靶点。结论:我们的研究显示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不仅能够介导IgG体液免疫反应而且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IgM自身抗体,这些抗原克隆在异体癌血清中较高的抗体阳性反应率,提示这些抗原的自身抗体有可能成为卵巢癌诊断的血清标志物。这些抗原基因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第二部分RT-PCR检测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目的:检测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基因在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正常卵巢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上述6个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基因在36例卵巢癌、15例良性卵巢肿瘤及13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这6个抗原基因在癌、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中几乎都有表达,只是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显示出三种表达趋势:一类是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卵巢组织,而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稍高于良性肿瘤组织(TIZ、C1D、TM4SF1、OV-142);一类是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而良性与正常组织中表达相当(OV-189);一类是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癌与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正常组织,且晚期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早期,分化差的组织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分化好的(FXR1)。结论:我们在mRNA水平证实这6个卵巢上皮癌SEREX抗原基因均与癌组织有很好的相关性。第三部分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蛋白的表达、纯化目的: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构建、表达、纯化这6个抗原蛋白。方法:用RT-PCR克隆这些抗原基因的CDS,在pET-30b(+)系统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融合蛋白,采用Ni-NTA His-Bind Resins和SDS-PAGE制备胶电洗脱进行纯化,复性、浓缩得到有活性的目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表达、纯化了这6个抗原蛋白,得到浓度在0.3~0.8mg/ml之间,纯度都在90%以上、有活性的重组融合抗原蛋白。第四部分卵巢癌上皮癌相关抗原自身抗体谱的研究目的:用自己制备的抗原蛋白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这些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在血清中相应自身抗体的相对含量,并分析它们的临床价值。方法: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126例治疗前、24例治疗后卵巢癌、42例良性卵巢肿瘤、20例乳腺癌、20例食管癌、20例肺癌癌患者、142例正常女性对照血清中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IgG、IgM型自身抗体的相对含量。绘制ROC曲线,确定cut off值,单独或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联合分析这些自身抗体/抗体谱的临床价值。同时测量CA125的含量,比较自身抗体谱与CA125在卵巢癌诊断上的效能。结果:分析单个自身抗体时,卵巢癌血清中这些抗原IgG型自身抗体反应的阳性率为34.1%~47.6%,非癌患者的阳性率为13.0%~17.9%;癌血清中IgM型自身抗体反应的阳性率为39.7%~53.2%,非癌患者的阳性率为12.0%~33.2%,分析单个卵巢癌相关抗原自身抗体在卵巢癌诊断时意义均不大,但TIZ、FXR1、OV-189抗原IgM型自身抗体在早期病人中的阳性率均高于晚期病人,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联合多个自身抗体(抗体谱):TM4SF1 IgG、C1D IgG、TIZ IgG、TIZ IgM、FXR1 IgG、FXR1 IgM分析时敏感为75.4%,特异性为78.2%,准确性为76.5%,与单独分析CA125相比较敏感性明显提高(61.1%),特异性降低(89.1%),准确性相当(77.7%),但该自身抗体谱在早期(76.6%versus 51.1%)尤其是Ⅰ期(83.3%versus 44.4%)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显着高于CA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多个卵巢癌相关抗原自身抗体(TM4SF1 IgG、TM4SF1 IgM、C1D IgG、TIZ IgM、FXR1 IgG)与CA125联合分析时,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91%,准确率为88.7%,与CA125相比,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提高,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预测值明显提高,阴性似然明显降低;并且与CA125联合后在上皮性癌(包括浆液、粘液性癌)的诊断敏感性显着高于CA125,统计学上差异有显着性;同时对于早期、晚期卵巢癌的诊断敏感性亦显着高于CA125,统计学上差异有显着性。比较了配对的24例卵巢癌患者治疗前后卵巢癌自身抗体谱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自身抗体谱的阳性率显着低于治疗前。乳腺癌、食管癌、肺癌血清的检测,结果发现卵巢癌自身抗体谱的阳性率分别为30%、20%、25%。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中存在IgG型、IgM型肿瘤自身抗体,并且可用于卵巢癌早期诊断。联合多个卵巢癌肿瘤自身抗体可达到与CA125相当的诊断效果,且该自身抗体谱在早期特别是Ⅰ期卵巢癌的诊断上优于CA125。将多个自身抗体与CA125联合可显着提高卵巢癌的诊断效能。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自身抗体谱对疗效也有一定的监测作用。第五部分真核转染上调FXR1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目的:了解上调FXR1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系H08910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RT-PCR扩增FXR1 CDS,构建FXR1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下转染H08910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株,检测转染后细胞相应生物学行为。结果:成功构建了FXR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了H08910细胞。生长曲线显示上调FXR1基因表达可促进细胞的生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上调FXR1基因表达可促进细胞增殖,基质粘附实验显示上调FXR1基因表达可加强细胞对基质的粘附能力,流式细胞周期检测亦发现与对照(80%)相比,转染FXR1基因后G1期细胞(67.1%)比例明显减少,这说明转染FXR1后细胞的增殖更旺盛。同时发现FXR1对细胞侵袭、迁移的能力无明显影响。凋亡检测虽提示转染FXR1基因后早期凋亡细胞的比例较对照增多,但总的凋亡细胞比例太少仅0.31%,意义可能不大。结论:真核载体稳定转染技术是一种可靠、行之有效的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上调FXR1基因表达可能有促进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加强细胞对基质粘附能力的作用。第六部分RNA干扰FXR1基因对卵巢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业影响的初步研究目的:了解抑制FXR1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系A2780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筛选有效的FXR1基因siRNA,将有效siRNA商业化构建siRNA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下转染A2780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株,检测转染后细胞相应生物学行为。结果:设计并成功筛选出了抑制效率达80%的FXR1基因siRNA,将商业构建的siRNA表达载体成功稳定转染了A2780细胞,抑制效率约60%。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出下调FXR1表达可轻度抑制细胞的生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下调FXR1基因的表达对A2780细胞的增殖能力有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周期分析发现下调FXR1基因的表达G1期细胞比例为49.2%多于转染阴性对照组(40%),S期与G2期比对照比例稍少,提示抑制FXR1基因的表达可延缓细胞增殖;同时发现下调FXR1基因的表达对A2780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基质粘附能力及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RNAi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抑制FXR1基因的表达可轻度抑制A2780细胞的生长、明显抑制细胞增殖。

韩旭华[8](2006)在《白芍有效成分经皮微乳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药效物质基础》文中指出本研究内容属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中药微乳载药体系关键技术研究”(2004BA721A46)(“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中医药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基本问题研究),相关研究内容已经申请专利(申请号200510087009.1)。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透皮吸收研究经验和微乳相关技术成果,进一步探讨微乳用作中药有效成分的载药系统的可行性,并进行效果评价。1目的1.1探讨微乳用作中药有效成分载药体系的可行性根据微乳自身的特点,制备口服和经皮给药的微乳,探讨微乳用作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以及组分配伍复方载体系统的可行性。1.2评价微乳用作中药有效成分经皮吸收载药体系的效果研制白芍总苷经皮微乳、芍药甘草有效组分配伍的经皮微乳(简称芍甘经皮微乳),观察其透皮吸收特性,并探讨其抗炎镇痛作用的机制以及微乳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机理。1.3探讨白芍总苷药理作用的相关机制及白芍的药效物质基础2方法2.1通过相图研究及大鼠经皮吸收实验进行微乳处方筛选,确定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以及药物的比例。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测定体系的形态、粒径和分布。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条件下微乳中芍药苷的含量,考察微乳的稳定性。2.2用透皮扩散试验仪收集微乳透皮接受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皮接受液中芍药苷的含量并计算离体透皮速率常数,观察微乳体外渗透大鼠皮肤动力学的变化,考察透皮吸收特性。比较不同制剂在透皮吸收方面的差异以及不同浓度氮酮对芍药苷透皮效果的影响。2.3用家兔颈动脉插管取血法采集含药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经皮给药和口服给药后芍药苷的血药浓度,比较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的血药浓度变化的特点。2.4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大白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观察足跖肿胀度、足跖肿胀抑制率、关节炎指数、继发性前肢肿胀、耳部红斑和尾部结节出现率以及踝关节病理改变等指标。用甲醛致痛法、醋酸扭体测痛法和热板测痛法观察微乳的镇痛作用。2.5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白芍总苷抗炎、镇痛的机制。结合文献研究,探讨白芍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2.6通过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和皮肤长期毒性试验等,观察白芍总苷经皮微乳对家兔完整皮肤或破损皮肤的影响。3结果与结论3.1微乳是中药有效成分的良好载药体系3.1.1白芍总苷和穿心莲内酯可分别溶于不同微乳中,说明微乳可用作易溶或难溶性中药成分的载药体系。3.1.2穿心莲内酯、白芍总苷以及通络救脑成分(三七总皂甙、栀子苷)可分别溶于口服

张丽,孙原,吕鹏,吕申[9](2007)在《肿瘤疫苗治疗肿瘤的前景》文中认为肿瘤疫苗的发展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了自体肿瘤疫苗的研究.使肿瘤疫苗(主动性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肿瘤治疗方法.肿瘤疫苗作为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在临床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开始尝试利用多种方法制备肿瘤疫苗并利用其促进机体免疫应答,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调控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目前肿瘤疫苗的研制已取得很大进展,给人类战胜肿瘤提供很大希望。

胡思顺[10](2005)在《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和鸡毒霉形体HS株主要抗原性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禽流感病毒(AIV)和鸡毒霉形体(MG)是危害世界养禽业的主要病原,对世界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禽流感在我国开始流行,特别是2004年初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和部分亚洲国家爆发流行,不仅造成了养禽业的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人类的感染和死亡,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普通民众的高度重视。另外,鸡毒霉形体是所有禽类呼吸道感染中的最基础的病原之一,在鸡群中感染普遍,血清学阳性率高,可经蛋传播,而且经常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养禽业的稳定发展和人类健康,必须加强这两种疾病病原的主要抗原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最终控制和消灭这两种疾病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研究首先进行了禽流感病毒核蛋白(NP)、血凝素蛋白(H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1):采用RT-PCR方法,以AIV A/chicken/China/HSS2004(H9N2)株为材料,获得了NP基因的全长cDNA和HA基因的部分cDNA。(2):将获得的cDNA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测得NP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1525bp;HA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1172bp,HA切割位点附近的氨基酸组成分别是:R-S-SR↓G,切割位点附近氨基酸残基的这种组成符合低致病力毒株的分子特征。(3):与Genebank中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得知,NP基因序列高度的保守性,具有型特异性,同亚型病毒间达97%,不同亚型病毒间亦达90%以上;HA基因与国内亚型病毒分离株间的同源性高达99%左右。说明国内的H9N2可能源自同一毒株。(4):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KG-NP和pKG-HA,并在BL21 codon plus和BL21(DE3)中表达,结果pKG-NP在BL21 codon plus中获得了高效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融合蛋白GST-NP大小约为84kD,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能与鸡抗AIV抗体发生明显的抗原抗体反应。(5):利用十二烷基肌酸钠(SKL)方法纯化了GST-NP包涵体,并经过包涵体变性、复性、透析和包埋过程,获得了较高纯度的重组NP。 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一个来自鸡毒霉形体的、含有4个pMGA基因的重组质粒(MgW17)进行了亚克隆,得到了一个完整的pMGA基因(H-pMGA1.2),为更好地研究该基因产物的活性及高效表达,我们剔除了信号肽序列以及前端的跨膜疏水部分及膜内部分;将该DNA片段插入GST融合表达载体中并在BL21中进行了表达,表达产物大小约52kD,该产物为

二、鸡瘟病毒载体研制及应用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鸡瘟病毒载体研制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3)我国新城疫疫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城疫灭活疫苗
2 新城疫弱毒疫苗
3 新城疫基因工程疫苗
4 新城疫疫苗研究展望

(5)鸡新城疫病毒增殖培养细胞系的筛选与稳定表达唾液酸转移酶(ST6Gal)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鸡新城疫病毒研究进展
        1.1 副黏病毒概述
        1.2 NDV的病原学概述
        1.3 NDV分子生物学特性
        1.4 NDV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增殖
    第二章 新城疫病毒受体研究进展
        2.1 病毒受体特性
        2.2 NDV的唾液酸受体
        2.3 与唾液酸受体相关的酶类
        2.4 影响NDV与受体结合的因素
        2.5 NDV唾液酸受体的分布
        2.6 NDV培养特性
    第三章 新城疫疫苗研究概况
        3.1 常规疫苗
        3.2 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第二篇 实验研究部分
    第一章 不同细胞系培养NDV特性的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唾液酸受体SAα2,3Gal和 SAα2,6Gal在不同细胞系表达的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表达唾液酸转移酶细胞株的建立与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NDV Lasota株在BHK-ST6-15 细胞上培养条件的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BHK-ST6-15 全悬浮细胞培养的NDV Lasota株活疫苗的试验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禽流感病毒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重组核蛋白粘膜免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1.1.1 禽流感的发现、分布及其危害
        1.1.1.1 禽流感的发现
        1.1.1.2 禽流感在世界的分布及其危害
        1.1.1.3 禽流感在我国的分布与危害
        1.1.2 禽流感的病原学特征
        1.1.2.1 禽流感的分类、命名及其进化
        1.1.2.2 禽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
        1.1.2.3 禽流感病毒的理化特性
        1.1.2.4 禽流感病毒的实验室宿主系统
        1.1.3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1.3.1 病毒基因组结构及表达产物的功能
        1.1.3.2 AIV的复制
        1.1.3.3 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
        1.1.4 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
        1.1.4.1 易感动物
        1.1.4.2 传染途径
        1.1.4.3 潜伏期
        1.1.4.4 流行季节
        1.1.4.5 发病率和死亡率
        1.1.5 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及其病理变化
        1.1.5.1 临床症状
        1.1.5.2 病理变化
        1.1.6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学
        1.1.6.1 体液免疫
        1.1.6.2 细胞免疫
        1.1.7 禽流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1.7.1 病毒的分离鉴定
        1.1.7.2 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
        1.1.7.3 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NIT)
        1.1.7.4 琼脂凝胶扩散试验(AGID)
        1.1.7.5 病毒中和试验(NT)
        1.1.7.6 免疫荧光技术(IFT)
        1.1.7.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1.7.8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1.1.8 禽流感的防治
        1.1.8.1 禽流感的疫苗研究进展
        1.1.8.2 禽流感的综合防制
        1.1.9 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
    1.2 粘膜免疫佐剂研究进展
        1.2.1 霍乱毒素(CT)及其 B亚基(CTB)粘膜免疫佐剂研究进展
        1.2.2 其它粘膜佐剂研究进展
        1.2.2.1 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LT)及其 B亚基(LTB)
        1.2.2.2 免疫刺激复合物(Immunostimulating complexes,ISCOMs)
        1.2.2.3 百日咳毒素(pertusis toxin,PT)
        1.2.2.4 胞壁酰二肽(muramyl depeptide,MDP)及其衍生物
        1.2.2.5 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1.2.2.6 博氏疏螺旋体外表蛋白A(Outer surface protein A,OsPA)
        1.2.3 粘膜免疫佐剂应用前景
第2章 鸡抗AIV、兔抗 AIV和山羊抗兔 IgG高免血清的制备及山羊抗兔 IgG的HRP标记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1.1 禽流感病毒(AIV)
        2.2.1.2 标准 AIV的琼脂扩散(AGID)抗原和抗体
        2.2.1.3 兔血清
        2.2.1.4 SPF鸡胚及实验动物
        2.2.1.5 主要试剂
        2.2.1.6 主要溶液的配制
        2.2.2 方法
        2.2.2.1 禽流感病毒的增殖与纯化(浓缩)
        2.2.2.2 健康兔血清 IgG的粗提及纯化
        2.2.2.3 粗提兔血清 IgG的纯化
        2.2.2.4 免疫原的乳化
        2.2.2.5 鸡的免疫
        2.2.2.6 家兔的免疫
        2.2.2.7 山羊的免疫
        2.2.2.8 鸡抗AIV IgG、兔抗AIV IgG和山羊抗兔 IgG的粗提与纯化
        2.2.2.9 山羊抗兔 IgG-HRP的标记
        2.2.2.10 山羊抗兔 IgG-HRP标记物的纯化
        2.2.2.11 山羊抗兔IgG-HRP标记物的质量鉴定
        2.2.2.12 与同类产品的比较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禽流感病毒的增殖与纯化(浓缩)
        2.3.2 纯化后兔 IgG的浓度
        2.3.3 血清抗体水平及纯化后的浓度
        2.3.3.1 鸡抗AIV血清抗体水平及纯化后的浓度
        2.3.3.2 兔抗 AIV血清抗体水平及纯化后的浓度
        2.3.3.3 山羊抗兔 IgG血清抗体水平及纯化后的浓度
        2.3.4 山羊抗兔 IgG-HRp结合物的纯化
        2.3.4.1 G-200纯化山羊抗兔 IgG-HRP标记物
        2.3.4.2 ELISA纯化山羊抗兔 IgG-HRP标记物
        2.3.5 羊抗兔 IgG-HRP的质量鉴定
        2.3.5.1 HRP/IgG mol数比值
        2.3.5.2 山羊抗兔 IgG-HRP效价测定
        2.3.6 与同类产品的比较
    2.4 讨论
        2.4.1 抗原
        2.4.2 关于免疫程序
        2.4.3 关于羊抗兔IgG-HRP结合物的提纯
        2.4.4 山羊抗兔 IgG-HRP结合物的质量鉴定
    2.5 小结
第3章 禽流感病毒 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1.1 病毒及微生物材料
        3.2.1.2 主要试剂
        3.2.1.3 ELISA试剂的配制
        3.2.1.4 主要实验器材
        3.2.2 方法
        3.2.2.1 夹心 ELISA测定的基本实验步骤
        3.2.2.2 包被抗体(Ab_1)和第二抗体(Ab_2)最佳工作浓度测定
        3.2.2.3 敏感性试验及临界点的确定(设3个重复)
        3.2.2.4 特异性试验
        3.2.2.5 临床病鸡禽流感夹心 ELISA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ELISA最佳包被抗体(Ab_2)和兔抗AIV抗体(Ab_1)最佳工作浓度测定结果
        3.3.2 已知AIV阳性尿囊液夹心 ELISA的效价测定(敏感性试验)
        3.3.3 健康鸡群的检测
        3.3.4 其它禽类病毒交叉性试验
        3.3.5 特异性阻断试验
        3.3.6 重复性试验结果
        3.3.7 临床病鸡禽流感夹心 ELISA检测结果
    3.4 讨论
        3.4.1 夹心 ELISA最佳抗体(鸡抗 AIV IgG, Ab_1)包被浓度和兔抗AIV IgG(Ab_2)最佳工作浓度的选择
        3.4.2 夹心ELISA的初步应用
    3.5 小结
第4章 禽流感病毒夹心 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1.1 试剂盒外包装
        4.2.1.2 试剂盒内组份
        4.2.2 方法
        4.2.2.1 试剂盒内各组份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4.2.2.2 试剂盒的操作步骤及结果判定
        4.2.2.3 试剂盒保存期试验
        4.2.2.4 试剂盒的特异性、重复性及敏感性试验
        4.2.2.5 试剂盒的推广应用结果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试剂盒的稳定性及保存期试验
        4.3.2 不同批次试剂盒的检测差异结果
        4.3.3 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结果
        4.3.4 试剂盒的推广应用结果
        4.3.5 鸡禽流感的检测
        4.3.6 大雁鹅禽流感感染的检测和诊断
        4.3.7 鸭禽流感的检测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禽流感病毒核蛋白(NP)基因与霍乱毒素 B亚单位(CTB)基因的融合表达研究
    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
        5.2.1.1 质粒与菌株
        5.2.1.2 培养基
        5.2.1.3 酶、Marker及试剂盒
        5.2.1.4 CTB引物
        5.2.1.5 主要试剂及溶液的配置
        5.2.2 方法
        5.2.2.1 CTB片段的 PCR扩增
        5.2.2.2 CTB-PCR产物的电泳检测
        5.2.2.3 DNA片段的回收与纯化
        5.2.2.4 PCR产物的克隆
        5.2.2.5 大肠杆菌 DH5α、BL21(codon plus)感受态的制备
        5.2.2.6 细菌的转化
        5.2.2.7 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 DNA
        5.2.2.8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5.2.2.9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5.2.2.10 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
        5.2.2.11 SDS-PAGE
        5.2.2.12 GST-CTB-NP的Western-blot分析
        5.2.2.13 包涵体的制备
        5.2.2.14 包涵体的纯化与复性
    5.3 结果与分析
        5.3.1 CTB片段的扩增
        5.3.2 CTB基因的克隆、鉴定、测序及分析
        5.3.3 重组表达质粒pGEX-KG-CTB的酶切鉴定
        5.3.4 重组表达质粒pGEX-KGCN的酶切鉴定
        5.3.5 表达产物的 SDS-PAGE结果
        5.3.5.1 重组蛋白GST-CTB表达产物的 SDS-PAGE结果
        5.3.5.2 重组蛋白GST-CTB-NP表达产物的 SDS-PAGE结果
        5.3.6 重组蛋白GST-CTB-NP表达产物的Western-blot检测结果
        5.3.7 包涵体的提取及检测结果
        5.3.7.1 重组蛋白GST-CTB-NP包涵体的提取及检测结果
        5.3.7.2 重组蛋白GST-CTB包涵体的提取及检测结果
    5.4 讨论
        5.4.1 CTB基因的克隆
        5.4.2 CTB基因和 CTB-NP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5.4.3 CTB蛋白和 CTB-NP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包涵体的提取及纯化
    5.5 小结
第6章 霍乱毒素 B亚单位、禽流感病毒重组核蛋白粘膜免疫研究
    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材料
        6.2.1.1 试验动物
        6.2.1.2 主要试剂
        6.2.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6.2.2 方法
        6.2.2.1 动物的免疫
        6.2.2.2 样品的收集
        6.2.2.3 样本的 ELISA检测
        6.2.2.4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免疫前后鼻腔洗液、气管洗液、肠腔洗液中sIgA-NP的 ELISA检测结果
        6.3.2 免疫前后血清 IgG-NP、IgA-NP的 ELISA检测结果
    6.4 讨论
        6.4.1 关于粘膜免疫
        6.4.2 我国禽流感的现状与防制
        6.4.3 关于粘膜疫苗品质评定及其意义
    6.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7)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的筛选、鉴定、血清学检测及抗原基因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主要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实验技术流程
二、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异体血清筛选及生物学信息分析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参考文献
三、RT-PER检测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参考文献
四、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蛋白的表达、纯化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参考文献
五、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自身抗体谱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参考文献
六、真核转染上调FXR1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参考文献
七、RNA干扰FXR1基因对卵巢癌细胞系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参考文献
小结
就读期间所发表论文

(8)白芍有效成分经皮微乳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药效物质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上篇 白芍总苷经皮吸收载药体系的方法学探讨
    1 微乳经皮给药系统
        1.1 经皮给药系统
        1.2 微乳经皮给药的特点及吸收机制
        1.3 微乳经皮给药研究中的问题及研究思路探讨
        参考文献
    2 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1 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
        2.2 白芍总苷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3.1 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流行病学
        3.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发病机制
        3.3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3.4 结论
        参考文献
下篇 微乳用作白芍有效成分经皮吸收载药体系的可行性
    1 微乳用作中药有效成分载药体系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2 微乳用作白芍有效成分经皮吸收载药体系的效果评价
        2.1 白芍总苷经皮微乳的研制及透皮吸收特性考察
        2.1.1 白芍总苷经皮微乳的研制与基本性能评价
        2.1.2 白芍总苷经皮微乳的含量测定及稳定性考察
        2.1.3 白芍总苷经皮微乳中芍药苷的透皮速率测定
        2.1.4 不同浓度氮酮对微乳中芍药苷透皮吸收的影响
        2.1.5 白芍总苷不同制剂、不同给药途径的血药浓度比较
        参考文献
        2.2 白芍总苷经皮微乳的抗炎镇痛作用及机制
        2.2.1 白芍总苷经皮微乳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2.2.2 白芍总苷经皮微乳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病理改变的影响
        2.2.3 白芍总苷经皮微乳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2.4 白芍总苷经皮微乳的抗炎镇痛作用
        2.2.5 白芍总苷经皮微乳的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
        参考文献
        2.3 芍药甘草经皮微乳的镇痛作用及机制
        2.3.1 芍药甘草经皮微乳的透皮速率和血药浓度测定
        2.3.2 芍药甘草经皮微乳的镇痛作用及对血中PGE2、TNF-α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本研究的新见解、新观点及其意义
致谢
个人简历

(9)肿瘤疫苗治疗肿瘤的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肿瘤疫苗的概念、特点
    1.1 概念
    1.2 特点
2 肿瘤疫苗的分类和治疗机制
3 前景展望

(10)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和鸡毒霉形体HS株主要抗原性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核蛋白(NP)和血凝素(HA)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第1章 禽流感文献综述
        1.1 禽流感概述
        1.2 禽流感历史及引起的危害
        1.2.1 禽流感历史
        1.2.2 禽流感最近在世界各地的流行
        1.2.3 禽流感在国内的感染情况
        1.2.4 禽流感的生态学与公共卫生学意义
        1.3 病原学
        1.3.1 禽流感病毒形态与大小
        1.3.2 流感病毒化学组成
        1.3.3 流感病毒的复制
        1.3.4 流感病毒的致病性
        1.3.5 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与进化
        1.3.6 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
        1.3.7 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1.4 禽流感的流行病学
        1.4.1 易感动物
        1.4.2 禽流感的传播
        1.4.3 潜伏期
        1.4.4 发病率和死亡率
        1.5 禽流感的临床症状
        1.6 禽类感染禽流感后的病理变化特点
        1.7 禽流感的诊断
        1.7.1 病毒的分离鉴定
        1.7.2 血清学诊断技术
        1.7.3 分子诊断技术
        1.8 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
        1.8.1 防止病毒的传入和散播
        1.8.2 建立疫情的预警机制
        1.8.3 封锁、隔离和消毒
        1.8.4 疫苗接种和检疫
    第2章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疫苗研究进展
        2.1 亚单位疫苗
        2.2 重组疫苗
        2.3 核酸疫苗
        2.4 表位疫苗
        2.5 转基因植物疫苗
    第3章 禽流感病毒核蛋白研究进展
        3.1 NP基因的结构
        3.2 NP功能研究
        3.3 NP在诊断中的应用
        3.4 NP免疫学功能及其DNA疫苗研究
    第4章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5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 实验材料
        5.1.1 病毒毒株、质粒、细菌及抗体
        5.1.2 工具酶及主要生物学试剂
        5.1.3 主要药品及化学试剂
        5.2 主要试剂及溶液的配置
        5.2.1 抗生素类
        5.2.2 常用贮存液的配制
        5.2.3 培养基
        5.2.4 琼脂糖凝胶电泳试剂
        5.2.5 α互补检查的试剂
        5.2.6 碱裂解法质粒提取液
        5.2.7 SDS—PAGE和Western—blot试剂
        5.2.8 包涵体蛋白纯化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5.3.2 病毒的增殖、收获及纯化
        5.3.3 病毒RNA提取
        5.3.4 RT—PCR及DNA片段的电泳检测
        5.3.5 RT—PCR扩增产物回收与纯化
        5.3.6 回收的目的DNA片段与克隆载体pMD18—T的连接反应
        5.3.7 大肠杆菌DH5α或BL21 codon Plus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5.3.8 连接产物的转化
        5.3.9 α互补检查方法
        5.3.10 重组质粒DNA的提取
        5.3.11 重组质粒DNA鉴定
        5.4 NP和HA基因的cDNA序列测定与分析
        5.5 表达载体pKG—NP和pKG—HA的构建
        5.6 外源基因的诱导表达与表达产物的初步鉴定
        5.7 重组NP蛋白的纯化
        5.7.1 重组NP蛋白包涵体的纯化
        5.7.2 包涵体的溶解与复性
        5.8 SDS—PAGE和Western—blot
        5.8.1 SDS—PAGE
        5.8.2 Western—blot分析
    第6章 结果与讨论
        6.1 禽流感病毒NP和HA基因的RT- PCR与克隆
        6.2 禽流感病毒NP和HA基因DNA序列测定与分析
        6.3 禽流感病毒NP和HA基因的表达
        6.3.1 表达载体的构建
        6.3.2 克隆基因的诱导、表达与检测
        6.3.3 免疫学活性检测
        6.4 讨论
        6.5 结论
第2部分 鸡毒霉形体pMG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研究
    第1章 鸡毒霉形体文献综述
        1.1 鸡毒霉形体概述
        1.2 鸡毒霉形体的致病机理
        1.3 鸡毒霉形体结构蛋白研究进展
        1.4 鸡毒霉形体病的现代检测技术
        1.5 鸡毒霉形体膜蛋白血清学反应特性研究
        1.6 鸡毒霉形体粘附因子
        1.6.1 鸡毒霉形体粘附素蛋白(pMGA)研究
        1.6.2 鸡毒霉形体HS株pMGA多基因族研究
        1.6.3 pMGA基因的表达调控
        1.7 鸡毒霉形体的其他粘附因子
        1.7.1 GapA
        1.7.2 PvPA
    第2章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3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 实验材料
        3.2 pMGA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策略
        3.3 PCR引物设计
        3.4 pMGA基因片段的PCR及克隆
        3.5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转化
        3.6 外源基因的诱导表达与表达产物的初步鉴定
        3.7 重组蛋白的包涵体的提取
        3.7.1 重组蛋白包涵体的提取
        3.7.2 包涵体变性、复性和纯化
        3.8 重组蛋白Western—blot分析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pMGA基因的部分表达及免疫学活性检测
        4.1.1 pMGA基因片段的克隆、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4.1.2 GST—pMGA多肽融合蛋白的表达
        4.1.3 Western—blot分析
        4.2 pMGA基因的TGA同义突变及其表达
        4.2.1 pMGA基因片段的扩增
        4.2.2 含pMGA基因片段表达载体的构建
        4.2.3 GST—pMGA多肽融合蛋白的表达
        4.2.4 免疫印迹分析
        4.3 讨论
        4.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鸡瘟病毒载体研制及应用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J]. 袁世山,徐宜为.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5(02)
  • [2]鸡瘟病毒载体研制及应用进展[J]. 袁世山,刘桂永,沈瑞忠,金虹,卢景良.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6(01)
  • [3]我国新城疫疫苗研究进展[J]. 徐萍,郑玉姝,李任峰,银梅,刘明成,赵朴,朱瑞豪,赵坤.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21)
  • [4]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J]. 李媛,金红,于康震,程浩.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0(S1)
  • [5]鸡新城疫病毒增殖培养细胞系的筛选与稳定表达唾液酸转移酶(ST6Gal)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应用[D]. 董炳梅. 吉林大学, 2019
  • [6]禽流感病毒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重组核蛋白粘膜免疫研究[D]. 肖运才.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3)
  • [7]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的筛选、鉴定、血清学检测及抗原基因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D]. 阳志军.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 [8]白芍有效成分经皮微乳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药效物质基础[D]. 韩旭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9]肿瘤疫苗治疗肿瘤的前景[J]. 张丽,孙原,吕鹏,吕申.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7(06)
  • [10]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和鸡毒霉形体HS株主要抗原性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 胡思顺.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禽瘟病毒载体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