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振动与共振演示实验的一种新方法

强迫振动与共振演示实验的一种新方法

一、受迫振动、共振演示实验的新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华玉梅,李林[1](2012)在《受迫振动与共振实验演示装置的创新设计》文中研究指明1引言受迫振动、共振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受迫振动与共振演示实验是疑难实验之一.新教材人教版物理选修3-4中采用了电动机带动双弹簧振子的装置.相关文献研究表明:该实验装置保证了驱动力的周期性和力度的均匀性,有效地缩短了暂态过

陈继明,瞿孝平,伏森泉[2](2006)在《把握试题特点 明确备考方向——2006年湖北高考理综卷物理试题分析及2007届高三复习备考建议》文中提出2006年高考湖北卷理综物理试题秉承“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重视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重视对物理学科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试题整体难度降低,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部分试题源于教材。在2007届高三物理复习备考中应知识成网,方法成套,突出主干,培养能力,加强薄弱环节,提高复习效率。

肖丽英[3](2009)在《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相关概念教学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及过程特征属性的概括和描述,是物理思维的基本形式。物理概念既是物理学的基础,又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物理概念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物理概念研究己经成为国内外物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作为物理学中重要的知识,在教学上既是重点内容又是难点内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复合概念”,本身包含着众多子概念,又把力学和运动学的诸多概念和知识综合应用于其中,同时在力学、电磁波、声学,甚至原子和量子理论中又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这一部分需要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概念教学。本文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针对目前我国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概念分析研究和概念横向纵向比较相结合、概念理论研究与概念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概念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比较。在研究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测试的方法掌握学生前概念的理解情况,据此进行概念教学设计,并对学生概念教学后测调查,最后提出了便于教师操作的概念教学策略。

许静[4](2007)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99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的力度之大是空前的,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上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是一个全方位整体改革的系统工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物理课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改革顺应了世界科学教育和物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使高中毕业生具有更高的科学素质,以适应二十一世纪技术化社会的需要,在物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现行的高中物理新课程在内容上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是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基于学生通过高中物理学习对现行大学物理学习的适应性如何的疑问而进行的,即高中物理新课程所提供的知识准备是否充分?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变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物理教育研究者的意见存在分歧,至今为止,没有清楚的研究,因此我们认为对现行高中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本研究可使我们真正了解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可以真正了解通过新课程学习的学生,在现行大学物理课程学习中的适应性如何?理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促进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有序健康地发展,同时也可为大学物理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涉及到以下三项研究:1.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分析我们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呈现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对于高中物理教材的选取,我们认为现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之下、统一编审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多样化,出现了“一纲多本”的局面,对于每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显然是不现实的,各版本的教材是遵循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体现了相同的课程理念,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基本相同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知识呈现的方式,语言文字的叙述,版面的设计等方面,即教材的深层结构没有什么差别,这也正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所以在此我们选择“司南版”高中物理教材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对于高中物理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3个系列)的内容分析,我们主要从知识分析和方法论分析着手。知识分析主要分析教材体系和逻辑结构、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其知识应用,方法论分析即教材中所体现的研究物理学所应用的各种基本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理想化方法等,通过分析,可以明确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体现出教材如何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科学世界观的培养。2.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析由于专业设置的不同,大学物理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所以我们以大学物理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呈现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对于大学物理教材的选取,我们通过调研就大学物理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调查取样是在全国各省市选取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师范院校、农林、医学院校进行调查,调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向各高校发出信件询问大学物理教材的使用情况(向100所高校发出信件),二是通过电话与高校的物理学院取得联系,三是通过上网,进入各高校的物理学院进行查询(教学计划),或者是通过各高校的精品课程介绍也获取了有价值的信息,最后我们收集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共105所高校大学物理教材的使用情况,我们经过统计得到使用数量较多、具有代表性的物理教材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共约53本教材)。3.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比较和分析在对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就高中物理模块课程与大学不同专业物理课程的对应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高中物理模块课程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同时,考虑到模块课程的选取问题,我们还要分析不同模块课程的选取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1.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1系列同文科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文科大学物理的需要文科大学物理教材对力、热、电、光、原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定性讲述,教材内容大部分介绍了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如基本粒子、现代宇宙学、熵、混沌、分形、对称性原理等,还探讨了物理学与社会、科技发展有关的问题,主要涉及到航天技术、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物理学与能源科学、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学与环境科学、医学中的物理学、信息技术、激光的应用、微观世界的近代技术应用等。高中物理必修模块讲述了经典力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初步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电磁学、热学等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选修1-1讲述了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选修1-2讲述了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而对于机械振动、机械波、波动光学的基本知识没有涉及到。学生在学习了高中物理共同必修和选修1系列后,能够掌握力学、电磁学、热学、原子物理、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基础知识,为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对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以及波动光学的知识,虽然在选修1系列中没有涉及到,如果在大学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这部分知识,那么根据学生高中阶段的物理基础知识,结合文科大学物理自身的特点来讲,学生同样可以较容易地接受。2.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系列同一般工科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工科大学物理的需要工科大学物理涉及到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与光学、近代物理的内容,是在高中物理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其重点放在讲清物理本质上,讲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通过计算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帮助学生建立鲜明的物理图像。没有繁琐的公式推导和数学运算,数学仅限于微积分和矢量分析。就教材中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而言,光学部分只讲解了波动光学的内容,而没有涉及到几何光学部分,对于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上应用的内容介绍较少。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没有涉及到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量的知识内容,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此外,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突出了物理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应用和操作等方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系列同农林、医学院校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大学物理的需要农林院校和医学院校的物理课程所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基本相同,就具体的知识内容而言,力、热、电、原子四部分基本相同,只是在光学部分内容稍微有些差异,农林院校没有讲述几何光学的内容,讲述了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而医学院校则与之相反,在原子物理部分,医学院校则重点讲述了X射线的知识。如果将农林、医学院校的物理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与工科院校相比较,其区别在于流体力学的知识和光学部分,对农林、医学院校来讲,这部分知识都是作为专门的一章来介绍的,涉及到流体力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光学部分工科院校物理课程只讲述了波动光学的知识,而医学院校则讲述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农林院校讲述了波动光学和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在知识的讲述上,农林、医学院校的讲述方式是简单介绍物理学基本原理,然后就介绍物理理论知识在生物科学、农林科技以及日常科技中的应用、物理学在现代医学方面的应用,较少涉及到公式的推导、数学计算等。由此看来,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与农林、医学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相比,两者在取向上是一致的,都侧重于物理学知识在生产、技术中的应用,它所提供的知识准备也是足够的。4.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3系列同理科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大学物理的需要理科大学物理同样涉及到力、热、电、光、原五部分的内容,但是,同工科院校相比每一部分的内容讲得都比较深入,注重物理学的理论、思想、方法、数学方法的运用、计算量较多。此外,对于某些重点工科院校及相应的专业,其对物理知识的要求较高,对于今后想报考这些学校的高中学生来讲,选择高中物理选修3系列进行学习同样是适合的。5.不同模块课程的选取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通过高中物理共同必修1、共同必修2、选修3-1、选修3-2的学习,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中力学、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中的物理学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为大学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选修3-1、选修3-2可作为选修3系列中的必选内容。就选修2系列来讲,对于那些今后从事实际应用和工程技术的学生而言,选修2-1是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学生可将这一模块作为选修中的必修,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选修2-2是力学和热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这一模块涉及到刚体、热机、制冷机等应用性知识,对于将来从事工程技术方面学习的学生可选择这一模块进行学习。选修2-3是波动光学、几何光学和原子物理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农林、医学方面学习的学生可选择这一模块进行学习。就选修1系列而言,选修1-1讲述了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文科学生可将这一模块作为选修中的必修。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罗星凯[6](1991)在《受迫振动、共振演示实验的新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本刊1990年第2期第25页介绍了刊登在美国《物理教师》杂志上的楞次定律演示实验改进装置。如图1所示,用线将两个铝环和磁铁悬挂起来,让磁铁摆动,带动闭合环摆动,而开口环仍静止不动。这样不仅使实验现象更为生动、可见度更大,而且还可以演示磁制动作用以及闭合环对磁铁的作用。笔者在实验中发现此装置稍加改进即可成为一种演示受迫振动、共振现象的新仪器,现简介如下。如图2所示,两铝环均用闭合环。摆动磁铁,左边的铝环很快即可达到较大的摆

徐在菊[7](2009)在《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实验教学的分析与研究》文中提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校以及广大教师对实验教学不重视,实验基础设施薄弱,实验开出率低,学生动手机会少,甚至很多教师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片面追求升学率,使物理教学理论脱离实际,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传统的实验教学观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9月起,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逐步开展,新课标的颁布意味着高中物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的深刻变革。新课标指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改变了过去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式,把实验和其他教学内容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升了实验的地位。依据新课程理念,接下来就是物理教材的编写,教材编写必然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体,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托,因此,深入了解物理教材实验部分的编写特点,实验内容以及呈现方式等,展现新教材实验教学的优越性,对于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行和顺利实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历程,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我国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定性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物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认真研究和解读新课标的新理念,重新认识新形势下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并解读新课标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和人教版旧教材为例,对教材中实验部分进行了对比,从实验类型、实验数量、实验手段、呈现方式以及编写特点等方面做了初步分析,力图展示出新课标教材下实验教学的特点。最后结合我国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和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对物理实验教学在教学观念的转变、实验教学形式、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和传统实验手段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够对当前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有所帮助。

陈冬颖[8](2006)在《中、外工科物理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大学物理实验是我国工科院校中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围绕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和创新意识,如何把创新教育贯穿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各高校结合实标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对物理实验十分重视,教学计划中把物理实验作为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安排,他们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 本文在广泛阅读和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21世纪中、外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大学物理实验的产生、发展、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外大学工科物理实验的教学和改革现状,综合分析比较了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着名高校与我国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工科物理实验在教学观念、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学时安排、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特色和差异,借鉴国外好的教学经验,提出工科物理实验改革的构想,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本文探索的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基础实验,运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突出实验设计思想,正确处理知识的传承、转化和创新的关系;注重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具有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加快我国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荆亚玲,李兴宝,孙汝训,赵明山[9](1993)在《机械振动综合教学演示仪研究》文中指出根据新的方法,结合现代光电技术,研制成功,一种新型“机械振动综合教学演示仪”.该仪器既可演示简谐,阻尼和受迫等振动现象,又能验证振动中速度、位移、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各物理量间的相位关系,共振条件及阻尼特性等.本文介绍该仪器的原理、结构、功能特点及应用前景.

蔡学军,王琳,王卓,程涛[10](2006)在《关于由薄膜振动产生李萨如图形的研究》文中指出在声波演示实验中,可以利用薄膜的受迫振动演示稳定的李萨如图形.在声波驱动下,薄膜的振动可以分为垂直于薄膜表面的横向振动及平行于薄膜表面的纵向振动,本文对理想状态的简化模型的力学原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二、受迫振动、共振演示实验的新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受迫振动、共振演示实验的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受迫振动与共振实验演示装置的创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2.1 受迫振动与共振演示装置整体介绍
    2.2 受迫振动与共振演示装置的电路硬件介绍
3 材料准备与制作过程
4 实验装置的应用
    4.1 演示受迫振动
    4.2 绘制共振曲线
5 创新性分析
    5.1 适用于实际授课, 与课堂内容协调一致
    5.2 实验现象明显
    5.3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巧妙结合
    5.4 设计精巧, 价格低廉
6 结论

(3)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相关概念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1.2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概念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2章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概念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内容
    2.1 物理概念学习和形成的心理学基础
    2.2 物理概念教学的内涵
    2.3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第3章 高中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概念的研究
    3.1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概念辨析
        3.1.1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中的相关概念
        3.1.2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中的相关概念的分析
    3.2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横向与纵向比较研究
        3.2.1 教材中有关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内容的对比研究
        3.2.2 高中、大学有关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内容的对比研究
第4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前概念理解的调查与分析
    4.1 物理前概念相关知识
        4.1.1 物理前概念的定义
        4.1.2 错误前概念的成因分析
        4.1.3 物理前概念对物理概念建立的作用
    4.2 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前概念理解的调查
        4.2.1 测试形式
        4.2.2 测试问卷的选题依据及内容、范围
        4.2.3 对前概念调查问卷的分析
第5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概念的教学设计与后测调查分析
    5.1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概念的教学方法设计
        5.1.1 对学生的前概念分析
        5.1.2 创设物理情境,引入物理概念
        5.1.3 物理概念的意义建构
        5.1.4 采用有效途径,培养科学素养
    5.2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教学设计
        5.2.1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5.2.2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5.3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概念教学后测试
        5.3.1 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概念教学后测调查
        5.3.2 测试问卷的结果和分析
    5.4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概念教学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附录
致谢

(4)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物理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研究概述
    2.1 中学物理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研究概述
    2.2 大学物理课程研究概述
3 知识结构问题的探讨
    3.1 知识结构理论
    3.2 教材知识结构的基本内涵
    3.3 物理教材的知识结构
    3.4 物理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5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分析
    5.1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内容分析
    5.2 高中物理选修1-1内容分析
    5.3 高中物理选修1-2内容分析
    5.4 高中物理选修2-1内容分析
    5.5 高中物理选修2-2内容分析
    5.6 高中物理选修2-3内容分析
    5.7 高中物理选修3-1内容分析
    5.8 高中物理选修3-2内容分析
    5.9 高中物理选修3-3内容分析
    5.10 高中物理选修3-4内容分析
    5.11 高中物理选修3-5内容分析
6 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析
    6.1 大学物理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与统计结果
    6.2 文科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6.3 工科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6.4 农林院校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6.5 医学院校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6.6 理科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7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7.1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1与文科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7.2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与工科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7.3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与农林、医学院校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7.4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3与理科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7.5 不同模块课程的选取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分析
8 研究结果及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物理课程知识点统计表
    附录二 大学物理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信函
    附录三 大学物理教材使用情况统计表
    附录四 大学物理教材知识内容统计表
致谢

(7)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实验教学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简述
    1.1 问题的提出
    1.2 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二章 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2.1 我国中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发展历程
    2.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第三章 新课标下对物理实验的再认识
    3.1 新课标下物理实验分析的理论基础
    3.2 新课标下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3 新课标对物理实验的要求
    3.4 新课标教材实验的特点分析
第四章 新课标下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4.1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实验技能
    4.2 对实验探究式教学的一点思考
    4.3 适当加强新技术手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4.4 重视开发低成本实验丰富教学内容
    4.5 深入研究教材多开展随堂实验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致谢

(8)中、外工科物理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总论
    1.1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1.1.1 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1.1.2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高等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
    1.2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1.2.1 我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1.2.2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在人才科学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1.2.3 我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改革现状
    1.3 本课题的意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1.3.1 本课题的来源
        1.3.2 本课题的意义
        1.3.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4 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第二章 中外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2.1 部分发达国家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2.1.1 美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2.1.2 德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2.1.3 澳大利亚工科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2.1.4 英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2.1.5 加拿大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2.1.6 日本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2.2 国内部分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2.2.1 清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2.2.2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2.2.3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2.2.4 北京工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2.2.5 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
第三章 中外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比较分析
    3.1 中外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比较
        3.1.1 教学观念
        3.1.2 课程设置
        3.1.3 教材
        3.1.4 教学内容
        3.1.5 学时安排
        3.1.6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3.1.7 成绩评定
    3.2 中外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特色分析
        3.2.1 美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特色分析
        3.2.2 澳大利亚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特色分析
        3.2.3 德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特色分析
        3.2.4 日本物理实验教学特色分析
        3.2.5 加拿大物理实验教学特色
        3.2.6 英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特色
    3.3 中外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比较分析小结
第四章 我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改革探讨
    4.1 我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改革的思考
        4.1.1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的现状
        4.1.2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改革构想
    4.2 努力探索我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4.2.1 探索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4.2.2 课程体系
        4.2.3 教材
        4.2.4 教学内容
        4.2.5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4.2.6 教学效果评定
        4.2.7 实验队伍建设方面
        4.2.8 实验室管理模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0)关于由薄膜振动产生李萨如图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装置与实验
3 实验过程的力学分析
4 结束语

四、受迫振动、共振演示实验的新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受迫振动与共振实验演示装置的创新设计[J]. 华玉梅,李林. 物理教师, 2012(12)
  • [2]把握试题特点 明确备考方向——2006年湖北高考理综卷物理试题分析及2007届高三复习备考建议[J]. 陈继明,瞿孝平,伏森泉.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6(10)
  • [3]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相关概念教学的研究[D]. 肖丽英. 苏州大学, 2009(09)
  • [4]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D]. 许静. 西南大学, 2007(05)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受迫振动、共振演示实验的新方法[J]. 罗星凯. 物理教师, 1991(01)
  • [7]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实验教学的分析与研究[D]. 徐在菊. 山东师范大学, 2009(10)
  • [8]中、外工科物理实验研究[D]. 陈冬颖. 合肥工业大学, 2006(09)
  • [9]机械振动综合教学演示仪研究[J]. 荆亚玲,李兴宝,孙汝训,赵明山.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S2)
  • [10]关于由薄膜振动产生李萨如图形的研究[J]. 蔡学军,王琳,王卓,程涛. 物理实验, 2006(06)

标签:;  ;  ;  ;  ;  

强迫振动与共振演示实验的一种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