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力发电设备的机器状态监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樊启祥,陆佑楣,李果,强茂山,林鹏,刘益勇,邬昆[1](2021)在《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工程智能建造管理创新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工程面临建设环境复杂、资源流动强、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施工风险多、建设历时长等管理挑战,通过智能建造管理实现高质量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围绕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环保、工期及造价等管理内容,提出了水电工程智能建造管理定义、特征和体系,构建了工程建设智能建造"全面感知、真实分析、实时控制"闭环控制管理理论;其次,面向电站设计、建设、运行的全生命期,围绕工程建设中资源投入、工艺过程、业务流程、结构性态、工程进度及实物成本等六大管理要素,以建筑物结构性态安全为核心,构建了深度融合关键智能建造技术的实时动态分析、耦合仿真预测和交互协同调控的智能化管理方法;最后,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构建了智能建造工程数据系统DIM和集成应用GIS+BIM+MIS技术的智能建造管理平台iDam,研发智能化控制成套设备和应用软件,并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及协同创新,达到优质安全绿色高效的工程建设绩效,实现价值创造。智能建造管理成果在金沙江溪洛渡300m级高拱坝智能化建设中取得了显着成效,并在乌东德、白鹤滩大坝工程中全面深化应用,也可在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
武博翔[2](2021)在《水轮机振动故障预测算法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在我国,水电站的规模与装机容量也在不断攀升,水电机组的安全性也逐为重要。机组的故障会对人员设备造成危害,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展水轮机故障诊断、故障预测方面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当前在故障诊断领域相关的研究多为目标设备当前的故障与状态,而对系统未来故障的预测则研究较少,在水电机组方面,由于水轮机故障样本的不足,对水轮机的故障预测更是少之又少,现存的故障诊断算法已无法满足实际工程需求。为了有针对性地维护机组,提高设备安全性,研究开发关于水轮机的故障预测方法已迫在眉睫。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的发展,故障预测技术具有重大研究意义,这不仅是水电机组逐渐智能化的体现,也是整个国家能源建设方面的发展方向。深度学习以其强大的时间序列预测能力以及可实时处理大数据海量样本的优势而引起关注。本文针对水轮机系统振动故障诊断存在精度低、难预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结合DBN深度置信网络的水轮机系统故障预测方法,将小波包能量带与时频域指标信息结合,提取高维故障统计特征,利用DBN深层网络的自适应特征提取能力对原始故障数据进行高维特征表示,准确地判断故障种类,并凭借LSTM对时序信号强大的预测能力,预测出未来系统可能发生的振动故障。具体内容包括:(1)阐明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当前的故障预测方法、与针对于水轮机的故障诊断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2)水轮机设备的故障机理分析。详细介绍水轮机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故障特点,分别从水力、机械与电磁三个因素方面分析了水轮机振动故障类型。(3)振动故障信号的特征提取与分析。通过时频域分析法得到时频域特征,并基于小波分析与小波包分解理论,得到3层分解后的小波包能量谱,合并多种特征共同作为后文网络预测模型的特征向量输入。(4)基于LSTM-DBN的水轮机故障预测模型的建立。介绍了深度学习长短期记忆网络的结构与原理和深度神经网络的优化方法;并从数据预处理、模型参数设定、预测流程与框架等方面,建立了故障预测模型,为后文算法模型的验证作铺垫。(5)实例仿真研究与分析。进行工程仿真试验,并通过算法对比分析,显示了长短期记忆网络与深度置信网络的优势,为预测机组设备部件可能损坏的形式和程度累计统计资料,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与工程实用性。
周开欣[3](2021)在《智慧水利在江都水利枢纽的应用案例》文中认为智慧水利的应用是智慧社会建设的一个环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了有关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实施的相关内容,主要用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多项全新的信息数据,让水利对象和项目全面互联、认知度、泛在服务与智能物联得以推动,致使水治理模式和能力现代化得到质的提升。南水北调东线起源是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地位特殊,作用巨大,效益显着,特色鲜明,在多方面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在智慧水利建设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本文系统回顾了江都水利枢纽智慧水利枢纽建设现状,通过三层架构制定智慧水利的发展方向,本文还就江都水利枢纽自身的特点将智慧水利建设落地生根,形成智能泵站、智能水闸、智能园区等应用。主要研究成果有:(1)构建江都水利枢纽的总体架构及布局,主要采用了物联网、云计算、Web服务、移动互联等技术进行建设。主要涵盖智能感知体系、智慧云服务中心、智慧应用系统三部分。(2)依托现代化技术手段,建成泵站智能感知体系,健全保障支撑环境,推动泵站综合业务精细化管理,提升科学化决策调度管理水平,最终形成“更透彻的感知、更精准的研判、更科学智能的控制管理、更形象的展示”的智能泵站管理体系,推动“智慧水利”的发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展开江都水利枢纽泵站群优化调度研究。(3)采用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工程等先进技术,建设智能化闸门,高度聚集的职掌及管理得以实现。能及时精准开关闸,实时预警保护,实现经济高效、安全运行,减少人员投入。研发智能感潮系统,减少管理人员工作强度。
张雨童[4](2020)在《《环球电力热点观察》期刊文章英译汉实践报告》文中指出电力工业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球电力行业正处在一场深刻的变革之中。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技术的崛起等对传统的能源供应造成冲击。本翻译实践原文本为从国外相关能源网站收集到的英文文献,译文在《环球电力热点观察》期刊中出版。译者在英译汉过程遵循忠实、通顺的原则,对电力期刊文本的翻译进行了研究。本翻译实践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翻译实践项目背景和项目意义;第二部分是译前准备描述,包括分析平行文本和原文本的特征,从而确定翻译中遵循的原则;第三部分是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原文本的过程和翻译后的校对工作;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主要从词汇、句法以及标题和小标题三方面对翻译中的重难点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翻译策略,如增词法、转化法、省译法等,以期译文忠实、通顺。最后在结论部分,主要对翻译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了解了电力领域前沿科技,并且掌握了电力期刊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策略,提高了自身的翻译能力;同时,译者希望该实践报告能为翻译此类文本的译者提供一些参考。
李晓乐[5](2020)在《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能源,作为基础性生产生活资料,对一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后石油危机时代与全球应对气候变暖时代相叠加的现今,新能源凭借可持续、环保性、广泛分布等优势,在世界各国寻找化石能源替代能源进程中备受广泛关注。本文以日本新能源产业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其支持政策体系在推进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发挥的引导作用。并立足我国能源经济现实国情,旨在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的优化调整提供借鉴与启示。发展好新能源产业对于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转型,打赢“三大攻坚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在理清日本政府不同阶段对“新能源”概念的界定与对象范围演变的基础上,考察了新能源在日本一次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主要利用形式,并结合新能源的特征,概观了世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从日本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出发全面阐述了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系统梳理了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具体剖析了日本促进新能源普及扩大的战略目标规划、以及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日本包括RPS制度、FIT制度、补贴政策、优惠税制、新能源电力电网接入技术对策、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以及民间支援举措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并总结了相关政策的推进机制。运用实证手法探讨了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日本电力市场改革进程对日本RPS制度与FIT制度实施的政策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充分对比了中日两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支持政策,立足我国国情,提出日本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与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通过系统研究与分析,本文认为日本在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与实施方面存在诸多成功之处。主要表现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起步时期十分重视对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的战略规划与支持,不同发展阶段相关支持政策的实施均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体系支撑,政策工具多样,且政策之间衔接与协调性较好,不同时期政策重点鲜明,目标规划清晰,重视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发挥相结合,并根据不同时期国际与国内能源经济环境变化适时做出政策调整。尽管我国与日本在资源能源禀赋、能源市场环境以及政策推进体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本文认为日本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国必须坚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结合日本经验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朱偲[6](2019)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水电机组故障诊断与检修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水电机组作为水电生产过程的主要部件,确保其安全运行对水电生产过程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而如何保证其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检修人员能根据水电机组的具体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检修措施。为此,本文以辅助检修人员进行快速有效的检修工作为目的,引入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水电机组故障诊断与检修决策方法。具体的内容与创新工作如下:1)为实现水电机组在线监测系统与故障诊断模型之间的有效连接,设计了一种多源信息采集系统。分别使用传感器采集与人工观测的形式对故障信号进行提取,并转化为相应的BN证据,用于BN模型的故障诊断。同时,设计了一种传感器报警管理方法对传感器采集信号进行筛选,可以有效提高BN证据的准确性;2)针对现有故障诊断方法忽略了缺乏状态监测系统的水电机组部件的故障诊断,且无法处理不确定性因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N的多源信息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使用狄利克雷分布进行系统风险评估,多源信息故障诊断模型进行故障诊断,可以实现水电机组系统到局部的统一。此外,所提出的改进专家经验法,采用FT转化BN结构,Noisy-OR模型简化CPT,FCE获取条件概率的方式构建专家经验BN模型,可以解决专家经验无法构建大规模BN模型的问题;3)为辅助检修人员的检修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期望效用原理的检修决策方法。该方法以检修决策变量为基本组成单元,根据各种不同状态下的检修决策变量制定检修决策方案,并通过期望效用原理选择最优决策方案,对管理人员进行检修工作的安排具有良好辅助作用;最后,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水电机组故障诊断与检修决策系统的基本框架。通过采集信号模拟、系统风险评估、故障诊断与最有决策方案的选择验证了模型的实际运用价值。同时,使用ROC曲线、校准曲线与准确度验证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准确率在80%以上。
程江洲,朱偲,付文龙,熊双菊[7](2019)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水力发电系统动态风险评估方法》文中指出水力发电系统的风险评估对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风险理论与贝叶斯网络,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水力发电系统动态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使用专家经验与故障树建立贝叶斯网络结构,对风险事故原因及事故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有效分析,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产生的经济后果、社会后果与环境后果,采用风险等级表与狄利克雷模型对系统进行静态风险分析与动态风险评估,并以7个主要部件为例,建立了水力发电系统的风险评估模型。最后,通过模拟的故障信号对模型进行实时的风险评估,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曹峰毓[8](2019)在《国际能源革命与中国的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新世纪以来,国际能源形势发生了重大和深刻变化。一方面,通过不懈的政策引导与技术进步,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格局也在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可以说,随着可再生能源和非常规油气产业的加速发展,国际能源新体系的雏形正在形成,国际能源革命的大幕已经悄然拉开。对于中国而言,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意义重大。一方面,中国能源革命面临的形势复杂,挑战巨大。另一方面,此轮能源革命也为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创造了条件。新时期下中国能源体系的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的“能源革命”,为中国的能源改革指明了方向。201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首个国家能源革命战略。中国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已经箭在弦上。在这种情况下,对国际能源革命与中国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已经成为了时代赋予能源政治研究的重大使命。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如下:首先,通过研究人类社会历次能源革命的发展过程与影响,对能源革命与人类社会发展间的联系进行探讨。其次,通过对历次能源革命特征的总结,提出能源革命的概念;并根据是否发生体系性变革将能源革命细分为纵向与横向能源革命。同时,对能源革命的爆发条件与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再次,通过对能源领域重大技术突破的研究,判定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内容、现状、发展趋势与未来影响。最后,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将中国与欧盟、美国的能源革命态势进行比较,判断中国能源革命的总体发展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中国能源革命建设的不足与能源体系的发展特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在对能源革命发展历程与现状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能源革命是由重大技术突破引发,以提升能源服务质量为目的,并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的全局性能源变革。第二,能源革命爆发的关键条件在于技术进步。新技术只有在突破原有技术理论极限且拥有合适资源支撑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引发能源革命。目前非常规油气革命与现代可再生能源革命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其中,前者极大地扩展了可采油气资源的范围,后者则打破了化石燃料体系在资源储量、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对人类社会发展限制。第三,与美欧地区相比,中国在能源革命建设中仍较世界先进水平有着明显差距,相对不利的政策环境成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第四,通过对中国能源体系发展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的能源革命建设的总体方向应为以低代价确保能源安全、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对于非常规油气产业来说,该领域的变革应主要集中在油气产业的上游与中游,主题应以公平和开放为主。对于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来说,该领域的变革应主要集中在补贴和电力市场两个领域。
谢晨[9](2019)在《哈佛分析框架下黔源电力财务报表分析》文中指出水力发电属于清洁能源,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关注水电上市公司的运营状况,我们可以了解整个水电行业的现状。全国只有17家以水力发电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其中一家,在整个水力发电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贵州省唯一的一家电力上市企业,对贵州省的电力动能供应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以黔源电集团的财务状况作为本文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评价,为黔源电力集团的管理团队进行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并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可靠的信息。传统财务报表是孤立的财务分析,针对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不足,本文选用哈佛分析框架对贵州黔源电力集团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本文根据哈佛分析框架的四个分析维度,从战略、会计、财务和前景四个方面分析了黔源电力的商业环境、财务状况和发展潜力。战略分析明确了黔源电力集团的经营环境和发展方向;会计分析评价了公司的资产质量状况、利润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状况。基于战略分析和会计分析进行财务分析,纵向分析评价了公司的成长能力、横向分析评价了黔源电力各项指标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差距,杜邦分析法评估了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最后,文章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预测了黔源电力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并为经营者改善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提出自己的观点,为投资者就“这只股票是否值得投资”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通过对贵州黔源电力集团进行哈佛分析框架分析,得出结论如下:目前,黔源电力固定资产投入基本完成,已经进入稳定的经营期。但公司盈利状况不稳定,经营业务单一,营业收入严重受气候环境影响,基本靠天吃饭;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极高、财务风险高、利润被高额的财务费用所吞噬,侵害了股东价值。同时,正是由于高额的财务费用这些表面现象,让黔源电力的投资价值被市场低估。但是,黔源电力现金流量充足,资产营运效率在不断地提高。随着企业改善自身经营决策,提高管理水平、以及偿还有息负债,黔源电力将摆脱经营困境,被低估的市场价值会逐渐凸显出来。无论从资产结构还是从经营模式来讲,黔源电力在水力发电领域是一家典型的上市公司,本文是将哈佛分析框架应用于黔源电力集团,对于其他16家水力发电上市公司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其他类似行业的上市公司也可以以此作为参考。
张皓蓝[10](2018)在《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风险管控技术创新及应用》文中认为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是每一个水电企业的不懈追求。传统水电企业的风险管控,主要是通过人的管理和制度的约束来共同完成。但人是有自由意志的,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加之生理及心理状态的不稳定,因此存在可靠性较差的问题。而生产经营单位在制度上的不完善、在管理上的缺失以及在规程上的不严谨,不能使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也是各类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随着水力发电企业的规模越来越趋于巨型化,而人员配置却趋于精简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这种传统的风险管控模式已难以满足水电企业发展的需求。而通过“智慧企业”建设理论方法研究和工程实践,提升水力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增强生产经营洞察力,完善管理体制机制,达到管理与效益“双提升”的目的,确保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供给下,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是一条比较可靠的路子。“智慧企业”是以智能化管理为核心,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和智能分析技术,把企业的建设、生产、经营、提升、管理等行为数字化,构建信息决策“智慧大脑”,为企业风险管控和智能决策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本文以国电大渡河瀑布沟水力发电总厂为例,通过引进NOSA安健环管理体系,对作业现场进行风险评估,在企业内部实施标准化管理,强化风险管控体系建设。2013-2015年间,根据建设达标要求及厂站所辖区域的特点,将厂区划分为8个小区,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使用R=PSE的半定量评价法,计算出各危险源的原始风险值,提出控制措施,计算出残余风险值,提出解决方案,形成风险评估表,为后续开发安全管控智能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和后台模型框架。其次,基于NOSA安健环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电力行业的现状,开展企业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实践,完成NOSA安健环管理理论的“中国化”落地。2015-2016年间,开展企业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从四个方面对生产现场进行整治。通过建立健全、实施保持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规范系统内员工的作业行为,确保各运行设备保持良好工况,现场环境满足运营要求,以此令各生产环节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要求。实现设备设施、仪器装置状态良好无渗漏,零备件、工器具摆放整齐有序,生产场所干净整洁并持续改进。最后,在国家大力推进“智慧企业”建设的大背景下,依托“智慧企业”建设规划项目,将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创新性技术应用于企业风险管控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创新开发一系列基于“互联网+”的风险管控技术,取得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如基于行为管控的智能安全帽系统、智能安全带系统、智能安全梯系统、智能锁具管理系统,基于设备管理的智能巡检系统,基于数据管理的综合数据平台和人身风险预控手机客户端。这一系列基于安全管理理论的新技术的探索与开发,全面提升水电企业现场安全生产水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随着“智慧电厂”建设的全面推进,本研究使传统水电厂运行管理模式发生重大改变,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广泛运用,每个水电厂将成为车间式、单元化管理,驻扎现场的人员将逐步减少,远程监控、后方处理问题的作业环境将成为常态,运行人员的劳动力、创造力得到充分释放,大量生产运维职工扎根山沟的现状将得到根本改变,电站的安全稳定性大幅提升,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水力发电设备的机器状态监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力发电设备的机器状态监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工程智能建造管理创新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一)智能建造管理理论 |
(二)智能建造管理技术 |
(三)智能建造工程实践 |
三、金沙江下游水电工程智能建造管理的实践背景和发展历程 |
(一)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需要智能建造管理 |
(二)金沙江下游水电工程智能建造管理发展历程 |
四、金沙江水电工程智能建造管理体系 |
(一)水电工程智能建造管理定义 |
(二)智能建造管理闭环控制理论 |
(三)智能建造管理体系 |
(四)智能建造管理的创新特性 |
五、六大管理要素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管理 |
(一)资源投入管理 |
(二)工艺过程管理 |
(三)业务流程管理 |
(四)结构性态管理 |
(五)工程进度管理 |
(六)实物成本管理 |
六、智能建造管理平台 |
(一)工程数据模型及编码体系 |
(二)工程数据的感知传输 |
(三)智能建造管理的成套设备 |
(四)智能建造管理平台iDam |
七、实践成效 |
(一)溪洛渡大坝智能化建设成效 |
(二)乌东德和白鹤滩工程智能建造成效 |
八、结语与展望 |
(2)水轮机振动故障预测算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故障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2 水轮机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水轮机设备故障机理分析 |
2.1 水轮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2.1.1 水轮机设备基本结构 |
2.1.2 水轮机组设备工作原理 |
2.2 水轮机故障的特点 |
2.3 水轮机的振动故障类型 |
2.3.1 水力因素引起的振动故障 |
2.3.2 机械因素引起的振动故障 |
2.3.3 电磁因素引起的振动故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轮机故障信号特征提取与分析 |
3.1 基于时频域的特征提取 |
3.1.1 时域分析法 |
3.1.2 频域分析法 |
3.2 基于小波包能量谱的特征提取 |
3.2.1 小波分析 |
3.2.2 小波包分析 |
3.3 融合故障特征分析 |
3.3.1 数据融合算法 |
3.3.2 水轮机振动故障信号特征融合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深度学习LSTM-DBN的水轮机振动故障预测模型 |
4.1 深度学习与深度神经网络 |
4.1.1 神经元 |
4.1.2 深度前馈神经网络 |
4.1.3 RNN循环神经网络 |
4.1.4 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 |
4.1.5 DBN深度置信网络 |
4.1.6 Dropout优化 |
4.2 LSTM-DBN预测算法的模型建立 |
4.2.1 预测算法的流程 |
4.2.2 水电机组实测参数处理 |
4.2.3 预测模型的最优参数选择 |
4.2.4 多信息融合的故障特征 |
4.2.5 预测算法的框架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例仿真研究与分析 |
5.1 实验开发环境 |
5.2 预测模型的参数选择 |
5.2.1 LSTM网络层数及参数数量 |
5.2.2 LSTM网络超参数设置实验 |
5.2.3 LSTM网络迭代次数选择 |
5.2.4 DBN网络参数设置 |
5.3 振动预测和故障分类算法对比实验 |
5.3.1 基于GM(1,1)灰色理论的预测算法 |
5.3.2 基于WNN小波神经网络的预测算法 |
5.3.3 基于NAR动态神经网络的预测算法 |
5.3.4 基于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预测算法 |
5.3.5 不同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 |
5.3.6 故障分类算法的对比分析 |
5.4 工程运用实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3)智慧水利在江都水利枢纽的应用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
2.1 建设现状 |
2.1.1 自动化监控系统 |
2.1.2 信息化管理平台 |
2.1.3 集中控制管理模式 |
2.2 存在问题 |
2.3 建设内容 |
2.3.1 智能感知体系 |
2.3.2 智慧云服务中心 |
2.3.3 智慧应用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应用案例—智能泵站 |
3.1 总体架构与业务流程 |
3.2 智能泵站体系架构 |
3.3 智能感知体系 |
3.3.1 智能感知体系架构 |
3.3.2 智能感知的内容 |
3.3.3 智能感知相关技术 |
3.4 智能研判体系 |
3.4.1 智能研判体系架构 |
3.4.2 感知数据研判 |
3.4.3 智能系统研判 |
3.4.4 智能业务研判 |
3.4.5 智能研判相关技术 |
3.5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 |
3.5.1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架构 |
3.5.2 智能控制子体系的内容 |
3.5.3 智能管理子体系的内容 |
3.5.4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相关技术 |
3.6 智能展示体系 |
3.6.1 智能展示体系架构 |
3.6.2 智能展示体系主要内容 |
3.6.3 智能展示体系相关技术 |
3.7 智能泵站的构建 |
3.7.1 现地智能体系 |
3.7.2 智能支撑体系 |
3.7.3 智能泵站的一体化平台 |
3.8 江都泵站群优化调度系统 |
3.8.1 系统实现目标 |
3.8.2 泵站群设备资料 |
3.8.3 系统能耗计算 |
3.8.4 三种优化方案对比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应用案例—智能水闸 |
4.1 智能感知体系 |
4.1.1 智能感知体系架构 |
4.1.2 智能感知相关技术 |
4.2 智能研判体系 |
4.2.1 智能研判体系架构 |
4.2.2 感知数据研判 |
4.2.3 智能系统研判 |
4.2.4 智能业务研判 |
4.2.5 智能研判相关技术 |
4.3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 |
4.3.1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架构 |
4.3.2 智能控制体系的内容 |
4.3.3 智能管理体系的内容 |
4.3.4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相关技术 |
4.4 智能展示体系 |
4.4.1 智能展示体系架构 |
4.4.2 智能展示体系主要内容 |
4.4.3 智能展示体系相关技术 |
4.5 江都东闸感潮智能控制系统 |
4.5.1 感潮开闸 |
4.5.2 感潮关闸 |
4.5.3 感潮研判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环球电力热点观察》期刊文章英译汉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1 Task Description |
1.1 Background of Translation Project |
1.2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Project |
Chapter2 Preparations for the Translation |
2.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s |
2.1.1 Lexical Features of Source Texts |
2.1.2 Syntactic Features of Source Texts |
2.2 Analysis of Parallel Texts |
2.3 Translation Principles for the Project |
2.3.1 Faithfulness |
2.3.2 Readability |
Chapter3 Translation Process |
3.1 Pre-translation |
3.2 Translating the Source Text into Chinese |
3.3 Post-translation |
Chapter4 Case Analysis |
4.1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ies and Common Words |
4.1.1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ies |
4.1.2 Translation of Common Words |
4.2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
4.2.1 Division and Synthesization |
4.2.2 Addition and Omission |
4.2.3 Conversion |
4.2.4 Domestication |
4.3 Translation of Titles and Subtitles |
4.3.1 Conciseness |
4.3.2 Accuracy |
Chapter5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
Acknowledgements |
(5)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既有研究的评价)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与目标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结构框架安排 |
第五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点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新能源的基础分析与理论综述 |
第一节 新能源的基础分析 |
一、日本的新能源概念界定、范围及在能源体系中的地位 |
二、新能源的优势与课题、普及必要性 |
三、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 |
第二节 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相关理论综述 |
一、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 |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
三、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四、外部经济性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与发展历程演变 |
第一节 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 |
一、国内背景 |
二、国际背景 |
第二节 发展历程演变 |
一、石油危机后的新能源技术研发阶段 |
二、促进新能源利用量扩大的初步阶段 |
三、推进新能源利用量扩大的加速深化阶段 |
第三节 日本新能源产业的战略目标与发展现状 |
一、总体战略目标规划 |
二、发展现状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 |
第一节 新能源政策推进体制 |
一、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 |
二、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 |
三、内阁府能源环境会议 |
四、民间新能源政策促进框架 |
第二节 新能源利用普及扩大促进政策 |
一、配额制(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s,RPS) |
二、固定电价制(Feed-in Tariff,FIT) |
第三节 新能源设备投资支援政策 |
一、补贴制度 |
二、优惠税制措施 |
三、优惠融资制度——环境能源对策资金 |
第四节 新能源电力电网接入制约相关的技术与制度对策 |
一、送电系统接入制约问题的出现背景 |
二、电网接入制约问题的技术与制度对策 |
第五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 |
一、清洁能源汽车补贴制度 |
二、环保汽车减税制度 |
三、充电设施补贴 |
第六节 民间推进新能源普及扩大支援举措——绿色电力制度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与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日本能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测度与评价 |
一、绿色经济增长的内涵与体系构成 |
二、日本绿色经济增长指标构建与数据说明 |
三、测度方法与结果分析 |
第二节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及动态交互关系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ADL模型估计 |
三、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三节 日本新能源政策有效性评价——基于RPS制度、FIT制度的对比分析 |
一、RPS制度——自行开展新能源发电业务 |
二、RPS制度——从新能源发电商购入新能源电力 |
三、RPS制度——从新能源发电商购入新能源电力相当量(TGC) |
四、RPS制度与FIT制度并存运行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
第一节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与现状 |
一、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要性与进程 |
二、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
三、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演变、优势与发展课题 |
第二节 中日新能源产业政策对比及政策建议 |
一、中日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与政策对比 |
二、政策建议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6)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水电机组故障诊断与检修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贝叶斯网络概述 |
1.3 贝叶斯网络故障诊断方法综述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多源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
2.1 方法设计 |
2.2 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 |
2.3 传感器报警管理方法 |
2.4 人工观测信号采集系统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BN的多源信息故障诊断方法 |
3.1 方法设计 |
3.2 机器学习的BN模型构建方法 |
3.3 改进专家经验的BN模型构建方法 |
3.4 多源信息模型的推理机制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期望效用原理的检修决策方法 |
4.1 方法设计 |
4.2 检修决策变量选择 |
4.3 期望效用与花费评估 |
4.4 最优决策方案选择 |
4.5 本章小结 |
5 案例分析 |
5.1 水电机组故障诊断与检修决策系统框架 |
5.2 多源信息故障诊断模型 |
5.3 模型验证 |
5.4 检修决策模型 |
5.5 模型运行试验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
致谢 |
(8)国际能源革命与中国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 对于国内外研究态势的整体分析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国外研究现状 |
(四)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创新 |
(一) 写作思路 |
(二) 框架结构 |
(三) 研究方法 |
(四) 创新点 |
第一章 能源革命与人类历史进程 |
第一节 主动用火革命的爆发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一、主动用火技术诞生的背景与主要表现 |
二、主动用火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
第二节 蒸汽机革命的爆发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一、蒸汽机技术诞生的背景 |
二、蒸汽机技术的诞生与普及 |
三、蒸汽机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
第三节 电力与内燃机革命的爆发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一、电力和内燃机技术诞生与实用化的背景 |
二、电力和内燃机技术的诞生与普及 |
三、电力与内燃机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
第四节 对能源革命历史地位的再思考 |
一、能源革命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必然性与关键变量 |
二、能源革命影响历史进程的一般路径 |
第二章 能源革命的相关理论及其建构 |
第一节 能源革命的基本特征 |
一、能源革命的共性特征 |
二、能源革命的差异性特征 |
第二节 能源革命的概念建构 |
一、能源革命的整体概念 |
二、能源革命二维概念框架的建立 |
三、与“能源转型”的概念辨析 |
第三节 能源革命的爆发条件与发展模式 |
一、能源革命爆发的基本条件 |
二、能源革命的发展模式 |
第三章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爆发条件 |
第一节 非常规油气革命的爆发条件 |
一、非常规油气技术的日益成熟 |
二、非常规油气技术对常规油气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潜力 |
三、有利市场条件对非常规油气产业发展的促进 |
第二节 现代可再生能源革命的爆发条件 |
一、现代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日益成熟 |
二、现代可再生能源技术对化石能源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潜力 |
三、有利政策环境对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促进 |
第四章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现状、趋势与可能影响 |
第一节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现状 |
一、非常规油气革命的现状 |
二、现代可再生能源革命的现状 |
第二节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发展趋势 |
一、当代国际能源革命发展方向的差异性 |
二、纵向与横向能源革命的互动 |
三、双重革命下至21世纪中叶世界能源市场的变化趋势 |
第三节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影响 |
一、环境问题的改善 |
二、对经济增长的推动 |
三、对能源政治的重塑 |
第五章 对中国能源革命的现状分析、态势评估与政策思考 |
第一节 中国能源革命的发展现状 |
一、中国非常规油气产业的发展现状 |
二、中国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二节 对中国能源革命的态势评估 |
一、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二、对中国能源革命的条件评估 |
三、对中国能源革命的进度评估 |
四、对中国能源革命的整体评估 |
第三节 对中国能源革命的政策思考 |
一、中国能源体系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 |
二、对中国能源革命的宏观政策建议 |
三、对中国能源革命的微观政策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9)哈佛分析框架下黔源电力财务报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论文框架 |
1.3.1 研究基本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框架 |
1.4 本文结论和创新 |
1.4.1 本文结论 |
1.4.2 本文创新 |
第二章 哈佛分析框架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哈佛分析框架的提出 |
2.2 哈佛分析框架的基本内容 |
2.2.1 战略分析 |
2.2.2 会计分析 |
2.2.3 财务分析 |
2.2.4 前景分析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战略分析 |
3.1 贵州黔源电力背景介绍 |
3.1.1 黔源电力企业简介 |
3.1.2 黔源电力经营概况 |
3.2 水电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
3.3 行业分析 |
3.3.1 行业特征分析 |
3.3.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3.4 贵州黔源电力“SWOT模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会计分析 |
4.1 会计分析对象的选择 |
4.2 资产负债表分析 |
4.2.1 固定资产折旧会计估计比较 |
4.2.2 应收账款会计估计比较 |
4.2.3 存货分析 |
4.3 利润表分析 |
4.3.1 利润表构成分析 |
4.3.2 收入成本分析 |
4.4 现金流量表分析 |
4.4.1 主表分析 |
4.4.2 副表分析 |
4.4.3 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结合分析 |
4.4.4 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结合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财务分析 |
5.1 杜邦分析 |
5.1.1 杜邦分析框架 |
5.1.2 盈利性指标分析 |
5.1.3 偿债能力分析 |
5.1.4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
5.2 趋势分析 |
5.2.1 总体趋势分析 |
5.2.2 成长性指标分析 |
5.3 同行业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前景分析 |
6.1 定性分析 |
6.2 定量分析 |
6.2.1 市盈率模型 |
6.2.2 市净率模型 |
6.2.3 自由现金流量模型 |
6.2.4 EVA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建议及不足 |
7.1 结论 |
7.2 对黔源电力的意见及建议 |
7.3 本文不足 |
7.4 未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风险管控技术创新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学术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学术背景 |
1.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2 瀑布沟水电站基于NOSA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
2.1 水电行业基于NOSA的一体化理论与方法 |
2.1.1 职业健康与环境环保 |
2.1.2 NOSA管理的基本方法 |
2.1.3 小区风险评估计算 |
2.2 瀑布沟水电站基于NOSA的研究与实践 |
2.2.1 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方法 |
3 基于行为管控的“互联网+”安全管理技术探索 |
3.1 智能安全帽系统研发探索 |
3.1.1 智能安全帽系统设计组成 |
3.1.2 智能安全帽系统结构与功能 |
3.2 智能安全带系统 |
3.3 智能安全梯系统 |
3.4 智能锁具管理系统 |
4 基于设备管理的“互联网+”安全管理技术探索 |
4.1 智能巡检系统架构及布置 |
4.1.1 智能巡检系统技术架构 |
4.1.2 瀑布沟水电站机电设备布置 |
4.2 瀑布沟水电站机电设备巡检要求及方式 |
4.2.1 机电设备巡检要求 |
4.2.2 瀑布沟水电站智能巡检系统巡检方式设计 |
5 基于数据管理的“互联网+”综合管理技术探索 |
5.1 综合数据平台 |
5.1.1 综合数据平台整体架构 |
5.1.2 综合数据平台数据库编码 |
5.1.3 综合数据平台应用成果 |
5.2 人身风险预控手机客户端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水力发电设备的机器状态监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工程智能建造管理创新与实践[J]. 樊启祥,陆佑楣,李果,强茂山,林鹏,刘益勇,邬昆. 管理世界, 2021(11)
- [2]水轮机振动故障预测算法研究及应用[D]. 武博翔.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智慧水利在江都水利枢纽的应用案例[D]. 周开欣. 扬州大学, 2021(08)
- [4]《环球电力热点观察》期刊文章英译汉实践报告[D]. 张雨童. 河北大学, 2020(08)
- [5]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D]. 李晓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6]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水电机组故障诊断与检修策略研究[D]. 朱偲. 三峡大学, 2019(06)
- [7]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水力发电系统动态风险评估方法[J]. 程江洲,朱偲,付文龙,熊双菊. 水利学报, 2019(05)
- [8]国际能源革命与中国的对策[D]. 曹峰毓. 云南大学, 2019(09)
- [9]哈佛分析框架下黔源电力财务报表分析[D]. 谢晨.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10]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型水力发电企业风险管控技术创新及应用[D]. 张皓蓝. 西南科技大学,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