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假体不良致颞下颌关节炎1例报告

口腔假体不良致颞下颌关节炎1例报告

一、口腔不良修复体引起颞下颌关节炎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1](2017)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研究文献回顾及366例TMD患者病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病因学进行文献回顾。统计分析本院366例TMD患者的病因分布情况,包括性别、年龄、错牙合畸形、牙合干扰、第三磨牙、医源性牙合因素、外伤、关节发育异常等,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颞下颌关节弹响、关节区及咀嚼肌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就诊于兰州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的患者共366位,按照马绪臣-张震康分类诊断标准,通过临床检查和CBCT影像学检查,确诊TMD,分析得出与TMD相关的致病因素。结果:366例TMD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为27.6%,女性74.4%,女性患者多于男性;20-29岁年龄组患病人数最多,构成比为45.1%,高于其他年龄组;366例TMD患者中牙合因素构成比为73.4%,磨牙症为12.1%,偏侧咀嚼与吐舌吞咽等不良习惯12.5%;牙合因素中错牙合畸形构成比为31.7%,深覆牙合、牙合干扰、多数后牙缺失、第三磨牙萌出异常、医源性牙合因素有一定比例。结论:横断面分析显示,错牙合畸形、牙合干扰、偏侧咀嚼与吐舌吞咽等不良习惯、磨牙症、医源性牙合因素、多颗后牙缺失、第三磨牙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密切关系,今后需要设计前瞻性试验进行研究。

胡孝丽[2](2018)在《聚乙烯醇水凝胶制备及性能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条件带来的问题,每年牙缺失需要软组织增量修复的患者高达数亿人,任重而道远,推进软组织增量修复的研究十分重要。聚乙烯醇水凝胶(PVA)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含水率以及与天然软骨相似的结构及力学性能,被认为是极具潜力软组织增量修复的理想材料。然而,PVA制成水凝胶干燥后比较软,存在形态不整;PVA水凝胶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增殖有显着抑制作用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 PVA水凝胶在软组织增量方面的应用,本课题针对PVA水凝胶这些问题引入二甲基砜(MSM)进行改进。在本论文中,物理交联制备的MSM/PVA水凝胶材料,具有优良不溶于水的吸水溶胀性能、稳定的生物降解性和一定的化学特性,在软骨、角膜、髓核、皮肤等组织的移植替换和修复重建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MSM/PVA水凝胶材料在口腔软组织增量中的应用,尤其MSM/PVA水凝胶在植入口腔内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及扩增软组织增量是否可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本研究中,为MSM/PVA水凝胶应用于临床口腔软组织增量奠定理论基础。第一部分MSM/PVA制备及溶胀性能研究目的:应用反复冷冻解冻物理交联方法制备MSM/PVA水凝胶,并对其溶胀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高温溶解PVA,充分溶解后用去离子水调配成不同浓度的PVA水凝胶,其浓度分别为10%、12%和15%。各种实验统计结果表明,12%PVA具备较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因此本实验以12%PVA为基质向其内加入MSM,MSM浓度分别为0.01%,0.1%,1%,10%,制备不同浓度的MSM/PVA水凝胶。电子显微镜观察MSM/PVA水凝胶微观结构,测试其力学性能;对不同浓度MSM/PVA含水率及在模拟体液中的溶胀度进行测定和研究。结果:物理交联法制备MSM/PVA水凝胶质地较硬且均匀,表面光滑;在37℃模拟体液中,MSM/PVA水凝胶试样在浸泡初始72h内体积增加达3倍以上,浓度为150%MSM/PVA水凝胶初期吸水较快,10%MSM/PVA水凝胶吸水较慢。力学性能测试表明,12%MSM/PVA水凝胶具有相对良好的力学拉伸性能,不同浓度间不具有显着差异性。在浸泡8d后,所有试样体积均达最大体积的95%以上,约10d时试样体积趋于稳定,60d内试样无明显溶解现象。结论:本实验自制的MSM/PVA水凝胶,具备较佳的物理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第二部分MSM/PVA生物相容性研究目的:将MSM/PVA水凝胶与成骨细胞共培养,探讨MSM/PVA水凝胶与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MSM/PVA冷冻干燥后,于模拟生理体液中浸泡,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见其再溶胀发生,观察不同浓度MSM/PVA水凝胶随时间延长,有规律发生再溶胀;将溶胀的MSM/PVA水凝胶与成骨细胞一起共培养,对成骨细胞毒性检测,体外材料浸提液细胞毒性实验、从材料制备方法、材料的性能检测及生物评价,综合分析本研究制备MSM/PVA性能。采用MTT法,来检测MSM/PVA细胞毒性,即对成骨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从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可知,与MSM/PVA水凝胶直接接触的成骨细胞第1天相对增殖率在99%以上,毒性分级为0级;第2天的相对增殖率在95%以上,毒性分级为1级;第5天的相对增殖率在99%以上,毒性分级为0级,第8、10天的相对增殖率在90%以上,毒性分级为1级。结论:MSM/PVA水凝胶对成骨细胞无毒性,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第三部分MSM/PVA水凝胶扩张口腔粘膜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通过组织计量学及组织学验证MSM/PVA水凝胶吸水体积膨胀扩张粘骨膜的可行性,为探索新型口腔粘骨膜扩张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MSM/PVA水凝胶植入家兔一侧上颌无牙区牙槽骨粘骨膜及牙槽骨内,在植入后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和第四周处死动物制作组织切片,利用Olympus显微镜CX40及Nikon照相机观察不同时间点植入区炎性细胞数量,扩张区粘骨膜纤维数量,横断面长度,血管数量和破骨细胞数量,与对照组作统计学比较。结果:MSM/PVA水凝胶在植入初期由于手术创伤引起机体正常细胞免疫反应,利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随着MSM/PVA水凝胶植入后时间的增加,扩张区粘骨膜横断面长度增加,在第四周时粘骨膜横断面长度增加约至扩张前粘骨膜横断面的1.8倍;四周时检测的胶原纤维量约为扩张前胶原纤维量的5倍;扩张区粘骨膜血管数量在第三周达到峰值,第四周随着扩张区粘骨膜的完全愈合,血管数量与扩张前粘骨膜血管数量基本相等。结论:MSM/PVA水凝胶通过吸水体积膨胀扩张粘骨膜是可行的,为探索新型口腔粘骨膜扩张材料提供实验依据。

胡航[3](2019)在《前牙反(牙合)患者下前牙区种植的短期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下前牙区种植由于牙槽骨窄小和解剖结构的限制,一直是临床上种植修复的难点之一。前牙反(牙合)在下颌前伸、侧向及运循环等方面与正常合者存在差异,所以前牙反(牙合)的种植修复需要考虑种植体的位置,更要考虑反的学运动规律。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前牙反(牙合)患者下前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探讨前牙反(牙合)者下前牙区牙槽骨的特点以及对种植的影响,深入理解前牙反(牙合)的种植特点。资料与方法:选取5名前牙反(牙合),下前牙单颗或多颗牙缺失,或无法保留需要拔除,要求行种植修复的患者,伴或不伴后牙反(牙合)。术前拍摄X线片分析种植区牙槽骨的宽度和唇舌侧皮质骨厚度,以预设种植体的位置,术后平均随访观察12个月(9-15个月),从几个方面对种植体修复的临床疗效做评价:(1)种植体情况及牙槽骨厚度(2)修复及咬合情况(3)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5名患者共9枚种植体,3例为即刻种植,2例为延期种植,单颗牙缺失1例,多颗牙缺失4例,所有病例均采用OSSTEM MS 3.5*10mm种植体,未见种植体松动、脱落、折断等,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未见与种植体有关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5例患者种植位点牙槽嵴顶骨宽度平均为5.60mm,所有种植位点均为牙槽嵴顶区舌侧皮质骨较唇侧更厚,唇侧皮质骨平均厚度为0.75mm,舌侧皮质骨平均厚度为1.45mm,所有修复体均为粘结固位,修复后的咬合关系均为反(牙合),患者对修复结果较为满意,术后随访对患者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显示,患者对咀嚼、发音、舒适度和总体满意度的平均得分均在80分以上,只有与自己的牙齿相比敢用种植牙咬和美观得分平均在73分左右。结论:(1)5例患者下前牙种植区牙槽骨宽度平均为5.60mm,适合植入常规窄种植体,牙槽嵴顶区舌侧皮质骨较唇侧更厚。(2)若不升高垂直距离,进行全口咬合重建,是无法纠正前牙反(牙合)的。本文观察病例均未进行后牙咬合重建,所以前牙修复仍然维持反(牙合)状态。(3)前牙反(牙合)并不一定对关节、肌肉等咀嚼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下前牙缺失后的种植修复仍修复为原有的反(牙合)状态,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杨芸,李振,孟翔峰,钱冬冬[4](2017)在《牙列重度磨损咬合重建修复治疗方法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牙列重度磨耗患者行固定义齿咬合重建修复的可行性。方法结合1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咬合垫佩戴3个月后,制作过渡性修复体,口内观察1年,然后行上下颌固定义齿最终修复,经过这一序列诊疗过程完成咬合重建。结果患者使用最终修复体2年,美观满意,咀嚼效率良好,无咀嚼系统肌肉及颞下颌关节不适症状。结论牙列重度磨耗的固定义齿咬合重建修复是一个复杂的序列治疗过程,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周耀皓[5](1983)在《口腔不良修复体引起颞下颌关节炎1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我们于1979年5月间,遇到一例因固定义齿制作不符合要求,造成病理性(牙合),继而引起创伤性颞下颌关节炎、关节腔积液患者。由于该患者的固定义齿所造成的病理(牙合)的形式甚为特殊,以及因此而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病变的严重程度较为罕见,特提出报告。 病 例 报 告 钟××,女性,37岁,广州市郊区人。因双侧颞下颌关节区肿痛,伴开口困难20余天而就诊。患者于一个多月前,因下门牙缺失而去某私人镶牙所作固定义齿修复。戴牙后咬合

刘晓阳[6](2020)在《电针对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非手术方法有很多,其中电针具备针灸刺激和电刺激双重作用,本文旨在观察电针对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疗效。方法:1.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河北医大第三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60例,依据RDC/TMD(research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MD)标准及颞颌关节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果将患者分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组(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 R)和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组(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 R)。2.2组均采用电针治疗,穴位采用平补平泄法,刺入深度约0.5-1寸,针刺得气后留针,连接G6805.I电针仪(鑫升实业有限公司),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30min/次,1次/d,连续10d为一疗程。治疗过程贯穿健康教育,治疗结束后复查颞颌关节MRI。3.治疗过程中记录:(1)不同时点VAS(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治疗前、治疗3次、6次、10次后);治疗前后短式Mc Gill疼痛调查表(short-form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2)Friction指数评估TMJ(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相关功能;(3)治疗前后总体疗效;(4)治疗前后无痛最大张口度;(5)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盘复位情况。4.统计分析使用SPSS2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Wilcoxon和Mann-Whitney U检验法,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VAS评分在两组内随着治疗次数增加均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疼痛症状均在治疗第3次后较治疗前开始明显缓解(P<0.05),第6次后疼痛缓解更加明显(P<0.05),治疗6次与治疗10次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在治疗3次后疼痛缓解程度无明显差别(P=0.584),但在治疗6次及治疗结束后显示ADDw R组疼痛改善更明显(P<0.05)。2.两组Mc Gill评分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490),治疗后下降(P<0.05);ADDw R组改善更明显(P=0.008)。3.两组关节障碍指数、肌肉压诊指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ADDw R组肌肉压诊指数改善较ADDwo R组更明显(P=0.037)。4.两组总体疗效均达到90%以上;但两组总体疗效差异不大(P=0.165)。5.两组患者的无痛开口度在治疗后均变大(P<0.05),但ADDw R组增大更明显(P=0.000)。6.治疗后两组的颞下颌关节盘均没有复位。结论:1.电针对两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组改善优于不可复性前移位组;两组均在电针治疗3次后疼痛明显缓解,治疗次数尽可能达到6次以后。2.电针治疗后,Friction指数显示两组关节功能状况均发生改善,但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组肌肉压痛改善较不可复性前移位组更明显。3.两组的总体疗效均具有较明显的改善,组间无明显差异。4.电针对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组的无痛张口度的改善较不可复前移位组更明显。5.电针对病程6个月以上关节盘前移患者的关节盘复位疗效不明显。

王文雪[7](2020)在《柔性纳米脂质体载野黄芩苷的制备及体外促成骨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制备柔性纳米脂质体载野黄芩苷(S-FNL),并研究比较柔性纳米脂质体载野黄芩苷(S-FNL)和野黄芩苷(S)的体外促成骨作用。方法:1.S-FNL的制备及方案优化:采用薄膜水化法,将水浴锅、旋转蒸发仪设置不同的温度、转速,以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为原料,制备空白纳米脂质体(NL)。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脂质体粒径、多分散系数(PDI),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脂质体形态,以期优化脂质体的制备温度及转速。采用薄膜水化法,按照优化所得最佳制备温度及转速,以大豆卵磷脂、胆固醇、硬脂酰胺、胆酸钠、野黄芩苷为原料,制备S-FNL,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比较分析S-FNL药物包封率,优化S-FNL的制备方案。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脂质体的粒径、PDI、Zeta电位,采用TEM观察脂质体形态。2.原代成骨细胞的培养、鉴定:采用酶消化联合组织块法提取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配合差速贴壁法纯化,培养至第3代,根据细胞形态观察、生长曲线绘制、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钙结节染色(茜素红染色法)进行成骨细胞鉴定。3.体外促成骨作用的研究:通过细胞增殖实验(CCK-8实验)测量并比较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的细胞相对OD值,筛选最佳药物浓度。按照给药的不同,设置实验分组为S-FNL组(柔性纳米脂质体载野黄芩苷组)、S组(单纯野黄芩苷组)、BC组(空白对照组)。根据分组,以最佳药物浓度进行CCK-8实验、ALP活力检测,测量OD值,计算各组细胞生存率、ALP活力。采用GraphPad Prism 8.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茜素红染色法对各组细胞进行钙结节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三组钙结节的生成情况。结果:1.采用薄膜水化法成功制备NL,优化所得最佳制备方案为:旋蒸温度40℃,转速66 r/min;水化温度48℃,转速88 r/min。所得NL平均粒径(70.5±5.39)nm,PDI(0.191±0.01);TEM下可见NL形态为类球形。制备S-FNL最佳比例为卵磷脂和胆固醇的质量比2:1,卵磷脂和野黄芩苷的质量比20:1,卵磷脂和硬脂酰胺的质量比8:1,卵磷脂和胆酸钠的质量比8:1,水化体积(即PBS缓冲液)1 mL。所得S-FNL平均粒径(153.2±3.35)nm,PDI(0.188±0.02),Zeta电位(-32.1±1.57)mV,包封率(47.2±0.30)%;TEM下可见S-FNL形态为类球形。2.提取的原代大鼠成骨细胞贴壁后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如三角形、梭形、多边形等。成骨细胞之间通过突起连接,接触式、漩涡式生长。成骨细胞在接种后3~5天内增长迅速,处于对数生长期;第5天最高,以后增长缓慢,进入平台期。经ALP染色后镜下可见呈深蓝色或蓝紫色的ALP活性部位。经茜素红染色后镜下可见被染成橙红色的钙结节。3.CCK-8实验筛选最佳药物浓度为15μg/mL。与BC组相比,S-FNL组、S组均能更好的促进细胞增殖、ALP表达(P<0.05),且S-FNL组的促进作用优于S组(P<0.05)。三组细胞经茜素红染色后,均能在镜下看到被染成橙红色的钙结节,镜下比较:S-FNL组>S组>BC组。结论:本实验采用薄膜水化法成功制备S-FNL,且优化了制备方案。通过体外实验证实S-FNL比单纯S对成骨细胞有更好的促成骨作用,但是S-FNL的具体促成骨机制以及其在体内的促成骨效果,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叶永青[8](2011)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目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以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和关节杂音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不当的诊断和治疗可能给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害。我国目前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许多诊断标准和治疗手段相对单一与落后。因此,对TMD的诊断及治疗手段的收集与整理显得尤为重要。可喜的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在TMD的治疗方面的优势变得日益突出,目前已知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TMD的手段已达到十余种,并逐年增加。本文拟运用现代医学及中医学理论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提供诊治依据,并收集整理目前对治疗各型TMD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祖国医学(推拿、按摩和针灸)配合物理治疗,西药治疗以及配合义齿咬合板、正畸治疗等形成的综合疗法等,从而更好地用之于临床,为广大TMD患者服务。方法收集近十年关于TMD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然后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系统筛选、分类和分析,归纳出有关TMD治疗的切实、可靠的治疗程序或方案,使广大医学学者对TMD的诊断及治疗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与思路,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服务于群众。结果从近80年来众多学者的探索中,我们逐渐意识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目的应该是消除疼痛、减轻不良符合、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首先应制定一个合理的治疗计划和治疗程序,即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去做,这不仅是治疗疾病,而且要考虑如何在最小的代价下获得最大的效益。即对几乎所有TMD患者,首先应采用保守治疗,如行为纠正、物理疗法、药物治疗以及殆垫治疗。大多数TMD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大量研究支持这一观点。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保守治疗后并不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其原因有很多,但我们可以把这些患者大致分为两类:①疼痛和功能障碍时由于存在关节内结构的异常;②多种致病因素造成的慢性疼痛。对于第一类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而对于第二类患者,情况要复杂得多,常需要多学科合作。毕竟一个临床医师很难单独处理引起复杂的慢性疼痛的多种致病因素。结论事实上,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绝大多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治疗过程。不同类别、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中必须强调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具体分析,并制定针对其个人的具体治疗方案。

曹静[9](2020)在《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及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为指标,对针刺调脊通督法与常规针刺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上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探索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TMD的新思路,为临床治疗TMD提供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期有效改善TMD患者的症状,提高TMD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针灸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TMD患者66例,随机分成调脊通督组33例和常规针刺组33例,分别予以针刺调脊通督法和常规针刺治疗,最终调脊通督组完成31例,常规针刺组完成30例。调脊通督组取双侧天柱、颈3-6夹脊穴、颈4-5棘突间督脉点、百会、风府、双侧风池、颈部阿是穴,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休息2天后开始下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常规针刺组选取患侧下关、听宫、颊车,双侧合谷、局部阿是穴,进行常规针刺,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休息2天后开始下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SF-MPQ评分变化。结果:1.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Fricton指数:治疗前两组患者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分别与各自治疗前相比,Fricton指数各项指标均降低,两组患者在JN、JP、MM、DI、MP、PI、CMI方面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1)。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在JN、MP、PI、CMI四个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JP、MM、DI三个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F-MPQ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SF-MPQ评分对比,P>0.05,两组间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分别与各自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SF-MPQ评分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1);治疗后两组感觉分、情绪分、PRI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PPI、VAS及SF-MPQ总分上比较无意义(P>0.05)。4.临床疗效:经治疗,调脊通督组总有效率为96.78%,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00%,经x2检验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文通过对治疗前后Fricton指数及SF-MPQ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认为针刺调脊通督法和常规针刺对于TMD都有一定的疗效,均能改善疼痛、弹响和张口受限症状,但是前者在改善关节杂音、缓解肌肉压痛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相比常规针刺治疗能够更好地降低TMD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在JP、MM、DI三个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与常规针刺治疗在改善下颌运动、降低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方面疗效接近。通过对治疗前后SF-MPQ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针刺调脊通督法和常规针刺均能明显缓解TMD患者的疼痛,但是针刺调脊通督法在降低患者感觉分、情绪分、PRI上优于常规针刺,说明针刺调脊通督法能有效调节TMD患者的情志,在PPI、VAS及SF-MPQ总分上比较没有差异性,表明两组治疗在缓解TMD患者疼痛上的疗效相近。2.针刺调脊通督法与常规针刺治疗均能改善TMD患者相关症状,但是调脊通督组疗效更显着,且从远期疗效来看,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TMD复发率更低。3.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TMD全面考虑到了颞下颌关节(TMJ)周围的病变、维持TMJ正常功能相关肌群的病变,在治疗上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同时兼顾了患者情志的调节,标本兼治,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之一。4.安全性评价:研究期间完全遵照临床操作规范进行针刺治疗,安全性高,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晕针、滞针、断针等不良事件。

孙阳[10](2018)在《不同粘接系统对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粘接系统对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和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复合体的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粘接系统及粘接义齿的设计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第一部分下颌前牙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及树脂粘接固定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获取上下颌牙列的CT图像,将CBCT扫描获得的牙齿原始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利用Geomagic Studio软件和CATIA软件生成下颌牙齿、牙周膜、粘接层、修复体和纤维加强三维有限元部件。分别建立粘接义齿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实验模型一:左下颌中切牙(31)缺失,左下侧切牙(32)和右下中切牙(41)为基牙,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义齿修复左下中切牙(31)实验模型二:左下颌中切牙(31)缺失,左下侧切牙(32)和右下中切牙(41)为基牙,树脂粘接义齿修复左下中切牙(31)第二部分不同粘接系统对下颌前牙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的三维有限元分析采用ABAQUS/Standard求解器,分析在Super-Bond C&B、Panavia Fluoro、RelyX Ultimate 3种粘接系统,对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复合体(模型一)施加垂直向和斜向载荷时,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复合体中修复体、粘接层界面、基牙牙体及牙周膜的Von Mises应力及其应力分布方式。第三部分不同载荷情况下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和树脂粘接固定义齿有限元分析对比采用ABAQUS/Standard求解器,分析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模型一)和树脂粘接固定义齿(模型二),在Super-Bond C&B粘接系统下,分别对模型一和模型二施加垂直向和斜向载荷时,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复合体(模型一)及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复合体(模型二)中修复体、粘接层界面、基牙牙体及牙周膜的Von Mises应力及其应力分布方式。结果:第一部分下颌前牙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及树脂粘接固定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建立了结构较为完整,几何相似度较高的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复合体(模型一)和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复合体(模型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一建成后共生成66357个单元,17157个结点的四面体单元,模型二建成后共生成63838个单元,16256个结点的四面体单元。第二部分不同粘接系统对下颌前牙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的三维有限元分析1、相同载荷情况下,3种粘接系统对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复合体中修复体、基牙牙体、牙周膜Von Mises值影响不大;粘结层的Von Mises值随着粘结系统杨氏模量的增大而增大,Super-Bond C&B粘接系统下,粘接层界面的Von Mises值最小。相同粘接系统下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复合体各部件的Von Mises值的变化趋势,修复体>粘接层>基牙牙体>牙周膜,应力传递呈递减趋势。2、不同粘接系统对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复合体应力分布云图,修复体连接区为高应力集中区域,粘接层应力主要集中在近缺牙区连接体处,基牙牙体应力主要集中在基牙舌面、近中面以及近舌线角处,牙周膜应力主要集中在牙周膜近中面、唇面以及近唇线角处。3、相同粘接系统下,垂直载荷对修复体、粘接层、基牙牙体的应力影响作用较大,斜向载荷对牙周膜的应力影响作用较大。垂直载荷作用下的牙周膜应力缓冲作用比斜向载荷作用下明显。第三部分不同载荷情况下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和树脂粘接固定义齿有限元分析对比1、相同载荷,使用同种粘接系统下,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和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复合体中粘接层、基牙牙体、牙周膜的Von Mises值及应力分布差别不明显。2、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复合体中修复体的应力集中现象比树脂粘接固定义齿的应力集中小,斜向载荷情况下,应力减小程度更加明显。纤维增强带可较好的分担沿纤维方向的应力,但对垂直于纤维方向的应力,其分担作用有限。修复体部件Von Mises值变化与增强纤维带的使用有关。结论:1、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复合体(模型一)和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复合体(模型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可行性2、Super-bond C&B超级粘接剂更有利于分散修复体与基牙粘接界面上应力,有利于粘接修复体长期使用的稳定性,即选择低弹性模量的粘接剂有利于粘接界面的稳定性。3、垂直加载时对修复体、粘接层、基牙牙体的破坏性较大,斜向加载时对牙周膜的破坏性较大。4、粘接固定义齿设计应选择带有ever Stick C&B纤维的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设计,连接区为高应力集中区域,应采取增大修复体与基牙连接区粘接面积等方法,减小连接区应力。

二、口腔不良修复体引起颞下颌关节炎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腔不良修复体引起颞下颌关节炎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研究文献回顾及366例TMD患者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研究文献回顾
    2.1 牙合因素
        2.1.1 牙合干扰和早接触
        2.1.2 错牙合畸形
        2.1.3 多数后牙缺失
        2.1.4 第三磨牙
        2.1.5 医源性牙合因素
    2.2 磨牙症
    2.3 社会心理因素
    2.4 自身免疫因素
    2.5 关节发育性因素
    2.6 创伤性因素
    2.7 遗传学因素
    2.8 系统性疾病的相关因素
        2.8.1 肥胖与TMD
        2.8.2 糖尿病与TMD
        2.8.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2.9 伴行性疾病的相关因素
        2.9.1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TMD
        2.9.2 阿尔茨海默病与TMD
        2.9.3 埃勒斯综合征与TMD
        2.9.4 肠易激综合征与TMD
        2.9.5 慢性偏头痛与TMD
        2.9.6 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与TMD
        2.9.7 强直性脊柱炎与TMD
第三章 366例TMD患者病因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检查
        3.3.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标准
        3.3.3 统计分析
    3.4 结果
        3.4.1 366例TMD患者性别分布
        3.4.2 366例TMD患者年龄分布
        3.4.3 366例TMD患者病因分布
        3.4.4 366例TMD患者牙合因素分布
        3.4.5 磨牙症
    3.5 讨论
        3.5.1 性别与TMD
        3.5.2 年龄与TMD
        3.5.3 牙合因素
        3.5.4 医源性牙合因素
        3.5.5 磨牙症与TMD
    3.6 结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兰州大学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检查记录表
病例汇报
    (一)牙槽嵴重度吸收全口义齿修复1例
    (二)上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1例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聚乙烯醇水凝胶制备及性能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MSM/PVA制备及溶胀性能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第二部分 MSM/PVA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第三部分 MSM/PVA扩张口腔粘膜的动物实验研究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聚乙烯醇水凝胶物理性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报告
    第一部分: 大病例(病例1-病例5)
        病例一/Case 01
        Reference
        病例二/Case 02
        Reference
        病例三/Case 03
        Reference
        病例四/Case 4
        Referenc
        病例五/Case 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根管再治疗专题(病例6-病例9)
    第三部分: MTA根管治疗应用专题(病例10-病例14)
    第四部分: 特殊根管专题(病例15-病例22)
        病例十五/Case 15
        病例十六/Case 16
        病例十七/Case 17
        病例十八/Case 18
        病例十九/Case 19
        Reference
        病例二十/Case 20
        病例二十一/Case 21
        病例二十二/Case 22
    第五部分: 其他病例(病例23-病例30)
临床工作总结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致谢

(3)前牙反(牙合)患者下前牙区种植的短期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前牙反(牙合)的概述
        1.1.1 乳牙反(牙合)
        1.1.2 恒牙反(牙合)
    1.2 前牙反(牙合)的治疗方法
        1.2.1 咬合治疗
        1.2.2 升高咬合垂直距离
    1.3 下前牙区种植特点
        1.3.1 缩窄的牙槽骨和骨增量限制
        1.3.2 窄种植体的应用
        1.3.3 骨性Ⅲ类下前牙区牙槽骨宽度
        1.3.4 特殊的解剖结构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收集
    2.2 材料与器械
    2.3 临床过程
        2.3.1 术前准备阶段
        2.3.2 手术过程
        2.3.3 修复过程
        2.3.4 随访观察
    2.4 病例展示
第3章 结果
    3.1 种植体情况
    3.2 修复方式和咬合情况
    3.3 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4)牙列重度磨损咬合重建修复治疗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病例分析
2###修复设计及治疗计划和程序
    2.1###第一阶段:修复空间的获得
    2.2###第二阶段:过渡性修复体的制作
    2.3###第三阶段:最终修复体的完成
3##讨论
    3.1###牙列重度磨损的病因
    3.2###修复空间和颌位关系的获得
    3.3###牙列重度磨损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3.4###修复形式

(6)电针对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柔性纳米脂质体载野黄芩苷的制备及体外促成骨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柔性纳米脂质体载野黄芩苷的制备
    1 实验设备与材料
        1.1 实验设备
        1.2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NL的制备
        2.2 野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
        2.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2.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2.3 精密度实验
        2.4 回收率实验
        2.5 S-FNL的制备及方案优化
        2.5.1 S-FNL制备
        2.5.2 包封率测定
        2.5.3 单因素实验
        2.5.4 正交实验
        2.5.5 S-FNL制备验证实验
    3 讨论
第二部分 原代大鼠成骨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1 实验设备与材料
        1.1 实验设备
        1.2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细胞培养
        2.1.1 分离
        2.1.2 培养
        2.1.3 纯化和传代
        2.2 细胞鉴定
        2.2.1 成骨细胞形态观察
        2.2.2 生长曲线
        2.2.3 ALP染色
        2.2.4 钙结节染色
    3 讨论
第三部分 柔性纳米脂质体载野黄芩苷体外促成骨作用的研究
    1 实验设备与材料
        1.1 实验设备
        1.2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CCK-8实验
        2.1.1 最佳药物浓度筛选
        2.1.2 细胞生存率
        2.2 ALP活力检测
        2.2.1 细胞培养
        2.2.2 BCA蛋白浓度测定
        2.2.3 ALP活力检测
        2.3 钙结节染色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病例汇报
    病例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8)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TMD的病因
        1.1.1 因素
        1.1.2 心理因素
        1.1.3 代谢因素
        1.1.4 其他
    1.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
    1.3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
        1.3.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指征
        1.3.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目的与原则
        1.3.3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西医常规治疗
        1.3.4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
第2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中止标准
        2.5 踢除及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不良反应及处理
        3.4 观察指标
        3.5 临床疗效评价
        3.6 安全性评价
        3.7 统计分析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完成情况
        4.2 临床资料比较
        4.3 研究指标比较
        4.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西医认识
        2.1 临床特点
        2.2 发病因素
        2.3 发病机制
        2.4 治疗现状
    3 中医认识
        3.1 古籍记载
        3.2 中医病因病机
        3.3 治疗现状
    4 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TMD
        4.1 针刺调脊通督法理论
        4.2 针刺调脊通督选点依据
    5 针刺组
        5.1 设立意义
        5.2 选穴依据
    6 结果分析
    7 针刺调脊治疗TMD的体会
    8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Fricton颞下颌关节咀嚼肌临床功能检查表
附录二 --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
附录三--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不同粘接系统对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下颌前牙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及树脂粘接固定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备及软件
        1.2 有限元模型建立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不同粘接系统对下颌前牙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模型和实验设备
        1.2 模型加载方式
        1.3 应力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不同载荷情况下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和树脂粘接固定义齿有限元分析对比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模型和实验设备
        1.2 模型加载方式
        1.3 应力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20 例临床病例汇报
    病例报道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口腔不良修复体引起颞下颌关节炎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研究文献回顾及366例TMD患者病因分析[D]. 张雪. 兰州大学, 2017(07)
  • [2]聚乙烯醇水凝胶制备及性能的初步研究[D]. 胡孝丽. 武汉大学, 2018(01)
  • [3]前牙反(牙合)患者下前牙区种植的短期临床观察[D]. 胡航. 南昌大学, 2019(01)
  • [4]牙列重度磨损咬合重建修复治疗方法的探讨[J]. 杨芸,李振,孟翔峰,钱冬冬.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02)
  • [5]口腔不良修复体引起颞下颌关节炎1例报告[J]. 周耀皓.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83(04)
  • [6]电针对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疗效分析[D]. 刘晓阳.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7]柔性纳米脂质体载野黄芩苷的制备及体外促成骨作用的研究[D]. 王文雪. 青岛大学, 2020(01)
  • [8]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综述[D]. 叶永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 [9]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 曹静.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10]不同粘接系统对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 孙阳. 青岛大学, 2018(12)

标签:;  ;  

口腔假体不良致颞下颌关节炎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