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几何语言教学点滴(论文文献综述)
张丹[1](2019)在《初中生几何语言使用中常见错误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几何知识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都有着促进和提高作用。几何语言作为几何知识的载体,它起着沟通学生内在思维和外在表达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于几何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可以说,初中生能否学好平面几何很大部分取决于其对几何语言的运用及掌握程度。本文首先介绍了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研究,根据研究的问题选取了合适的研究方法。然后对本论文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和介绍。最后,整理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几何语言的研究。在具体实施部分,为了了解初中生几何语言使用的现状,本文结合对新课标的解读和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测试题,最终选定西安市某中学八年级两个班共计100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了正式测试。通过对《初中生几何语言知识测试卷》的调查结果分析,将初中生使用几何语言时出现的错误分别从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个部分进行错误类型的总结。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经过和一线教师的调查访谈,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两大方面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最后针对学生在几何语言使用中常出现的错误,结合分析到的原因,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提出减少初中生几何语言使用中常见错误的教学策略。具体教学策略为:(1)针对文字语言使用的教学策略为:①从细节抓起,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②加强概念解读,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③强化三种语言之间的互译与转化。(2)针对符号语言使用的教学策略为:①加强对符号语言的意义解读;②加强易混符号区分,深化学生符号体系;③严格规范符号的书写,加强语言的准确性训练。(3)针对图形语言使用的教学策略为:①加强学生画图练习,强调作图规范性;②重视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多角度分析解题思路。本文在最后对研究得到的结论进行了总结,并说明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本文所作的工作希望能够引起一线教师对于几何语言的关注及重视,同时也希望这些建议对于中学数学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2](2020)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深入,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早在西汉时期,汉语就传入了越南,随后不断与越南历史、文化、社会相融合。新中国成立之后,越南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两国在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领域不断相互交流,汉语自然就成为越南重要的外语之一。汉字(ch?Hán)、汉喃辞(t?Hán N?m)、汉越词(t?Hán Vi?t)成为越南语言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越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对汉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研究工作也就备受重视。然而,当前越南汉语教学仍然停留在对教学技巧的强调,对相关理论研究、教学模式研究、线上与线下(O2O)的教学融合,以及如何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这一深刻变化,如何寻求一条适合越南学生的有效汉语学习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越南高校学生汉语学习的自主能力较低、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探索构建一个适用于越南高校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Online/Offline)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探讨适合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设计,以及具体的案例研究。紧紧围绕研究问题的重点,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越南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O2O教学模式的文献分析,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新建构主义理论,依托O2O教学原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以及结合越南高校本土教学实情,构建了面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同时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O2O教学模式适合越南的对外汉语教学;二是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线上线下设计好的学习活动将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个过程将会降低不利因素的干扰、激发有利因素作用的发挥,从而逐渐培养和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制定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为后续模式验证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2)设计实施O2O对外汉语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活动。本研究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以及模式架构,从教师教学的视角,创设了支撑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且利于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环境。同时对学习环境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针对O2O汉语教学模式的线上线下两环境的功能、架构及具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了设计。(3)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案例教学实践。为了验证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了Edmodo作为线上教学平台,选择河内首都大学外语系汉语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言文化》为例开展案例研究实践。采用设计研究的思路,开展了包括模式的初步应用、模式的细化应用、模式的强化应用三轮迭代案例实践。通过三个学期教学模式迭代设计和教学活动调整,对187名学生的线上跟踪、课堂观察、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得出:大多数学生不仅较好地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汉语学习观念、自我意识、信息素养、社区归属感和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得以提升,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得到了显着提升,从而也验证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对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互联网教育应用在越南刚刚兴起,必然会挑战各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汉语教学也不例外,创新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时代知识爆炸,更加凸显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利用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期他们能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尽管本人在越南高校长期从事汉语教学,深感汉语教学远比其他语言的教学难度大得多。选择这样的研究题目,也是一种挑战、一种探索、一种提升。期望自己的研究不仅能促进自己未来汉语教学的提升,也为他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龙玉婧[3](2014)在《高中生立体几何学习中将文字语言转换为图形语言困难的研究》文中认为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被广泛认为是数学教学中难度较大的部分。立体几何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是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的。在立体几何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发现,若是学生的文字语言到图形语言的转换能力差,对于用文字语言表达的定理、定义、法则学生可能只会死记硬背,而不能将其转换为对应的图形语言;不能将所给题目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而造成解决问题时思路单一,不能变换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语言转换能力方面的要求有增无减。因此,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研究学生在转换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促使教师重视学生文字语言到图形语言转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传授立体几何知识更见成效,而且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济南三中、滕州二中的333名学生进行调研,分析调查结果得出了高中生在立体几何学习中将文字语言转换为图形语言的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学生对立体几何概念掌握的不是很牢固;学生对立体几何基础图形掌握不太好,对于立体几何常见图形不是很熟悉;学生在画图方面能力有欠缺,多数学生不会画复杂图形,而且基本图形画的不规范不熟练;学生做题习惯较差,做题不规范等。根据调查结果,通过访谈分析总结出学生出现文字语言到图形语言转换困难的具体原因有:学生不注重文字语言到图形语言转换过程的总结与反思,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学生的做题习惯较差;学生对于立体几何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兴趣不是特别浓厚,对复杂的或不熟悉的立体几何题目有畏难心理;对文字语言到图形语言转换的训练较少,积累的经验较少。最后从教学方面,针对学生出现的转换困难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建议:不断增强学生将文字语言转换为图形语言的意识并加强训练;注重文字语言词汇意义的教学;注重加强学生构图能力的培养;不断培养学生识图、作图、辨图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鼓励学生通过数学交流扩大使用数学语言的频率,促进文字语言到图形语言的转换过程等。
郝秋瑶[4](2019)在《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编和真实性状况研究 ——以四套汉语教材为例》文中认为教材是汉语教学的主要凭借,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担负着传递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重要任务。当前缺乏科学明确的文化大纲,学界一般从教学角度出发将文化内容归纳为一个个文化项目,编成各种教材,以此实现文化传播的目标。中国文化博大而精深,对于中国文化的展示与传播应尽力避免偏狭而失真。因此,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编更是非常关键。基于此,本文研究近些年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编情况,查看文化内容是否具有选择倾向;另一方面,探讨教材中的文化项目是否能够准确展现出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研究内容主要是从四套汉语教材中,采用比较研究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结合娄毅(2006)、魏春木、卞觉非(1992)和卢伟(2003)的文化项目分类体系,构建本研究的文化项目体系框架。对文化项目体系进行梳理,得出四套教材的文化项目选编特点:(1)语言文化类教材更重视知识文化项目和行为文化项目,综合精读类教材三个方面选择较均衡;(2)语言文化教材和综合精读教材在文化项目的选择上存在共性;(3)四套教材中属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家庭观念和自然观的观念文化项目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从文化项目的选编上,明确文化项目选编的真实性的标准,考察四套教材呈现文化内容的真实性状况,并通过个案分析,举例说明教材中不真实的现象。最后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基于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和问卷调查结果,对教材文化项目的安排提出编写意见,对教学活动提供建议。论文的基本结论是,现行文化项目选编存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的失真情况,突出问题有:文化项目的文本来源基本出自报刊杂志书籍等,少数内容来自编者之手;文化项目选编所体现的事实部分不符合现实生活情况,内容片面,不具有代表性;文化项目选编中传统知识文化篇幅太多,没有体现中国现代生活的发展,不符合时代性。综合考察,现行文化项目的选编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形象还停留在农业文明下的人情社会,不符合当下中国的整体面貌。在今后的教材文化项目编写中,应该考虑在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全方位地介绍和展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化景观和当代中国人的文化精神风貌,呈现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形象。
汤强[5](2009)在《7-9年级学生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与表示》文中提出自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将“符号感”与“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一样作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提出以来,对学生数学符号使用的研究就成为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然而,多数研究集中在数学符号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对“符号感”或者“符号意识”的内涵、外延分析和培养途径等方面,这些研究往往立足于思辨或者经验的简单总结,缺乏系统地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使用数学符号的真实情况的剖析。为此,本文将数学符号放在数学、心理学、语言学以及教育学等多学科的视角下,对7-9年级学生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与表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的意义在于:丰富了数学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从数学符号语言理解与表示的角度为解决学困生问题寻找新途径;为教师的符号教学设计及反思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支撑。研究从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和表示两个方面入手,主要围绕着学生的符号理解与表示在哪些方面存在不同表现和典型错误?这些不同表现的本质是什么?依据这些不同表现及其本质,教师应该怎样开展符号教学?等问题展开。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7-9年级的496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针对问卷中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访谈,以此了解学生完成问卷过程中的真实想法;还对12位学生进行了基于任务的访谈,进一步探究学生数学符号语言理解和表示的过程。对问卷和访谈收集来的数据运用统计方法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本文的研究基础一方面来自于对数学符号语言的基本认识,另一方面来自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成熟理论,具体说来,主要运用了“表示——联系”的理解理论、“认识论的三角形”模型等理论分析框架。本文获得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对于同样的数学符号语言,学生的理解结果存在一些不同,理解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不同和差异主要体现在理解的广度、符号之间关系的理解、字母意义的理解以及理解策略等四个方面。(2)对于同样的数学意义,学生的符号表示结果存在一些不同,表示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不同和差异主要体现在符号表示的多样性、系统性、准确性以及策略性等四个方面。(3)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在符号理解和表示的多个方面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其它数学知识的增长并不预示着在数学符号语言理解和表示方面一定得到了提高。(4)学生在符号理解和表示上的不同表现与他们所具有的学业水平是比较一致的。总的说来,学优生在很多方面都明显的优于中等生和学困生。学生在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和表示上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5)在数学符号语言理解和表示的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数学符号语言不仅仅是简约的、精确的、通用的,而且还是复杂的、多样的、自足的。(6)导致学生在符号理解和表示上出现不同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质上可以将它们归于两个方面:语言知识和符号意识。具体说来就是语言知识掌握的多与少、系统与零碎的不同,与其它知识联系紧密与疏松的不同,语言知识运用的方法有与无、灵活与呆板的不同;符号意识的强与弱、优与劣的不同。它们既单独对学生的符号理解和表示产生影响,也结合在一起产生作用。(7)教师通常能够将相关的符号教学内容纳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但是,还是“顺带”进行,总体来说,符号教学还是一种无目的、无意识的行为。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诸如“死记硬背”、“重形式、轻内容”等不良行为。为此,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符号教学应该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行为;符号教学应该对数学符号语言的学科特点和教育特点都有所关注;符号教学应该兼顾“形式”与“内容”;符号教学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行为。本文力图的创新之处在于:其一、较为系统地获得了7-9年级学生数学符号语言理解和表示基本情况;其二、将数学符号视为一种语言,从语言的角度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三、关注数学符号语言的教学,依据学生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与表示中的问题以及符号教学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关于学生的数学符号语言运用的研究是一个较为广阔的领域,本文只是对其中的一些部分有所涉及,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剖析深入程度不够,对所提出的符号教学建议是否具有实践价值也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这些都将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何晓斓[6](2014)在《引导智慧生成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大学英语教育进入了其发展的瓶颈期。学界在积极寻求应对方案时,出现了思想矛盾交织的状态:有学者提出取消大学英语或缩减大学英语课时,有学者提出大学英语要“转向”即转为专门用途英语(ESP);有观点认为大学英语课程要回归以外语为工具的教学理念,也有观点主张大学英语课程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等等。诸多不同的观点,使得大学英语教师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迷茫不知所措,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陷入“瓶颈”的大学英语教育急需一个理念上的明晰和方向上的指引。大学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英语教育”,而非“英语培训”。教育的终极目标指向人的和谐发展与人生幸福,作为语言教学的大学英语教育,更是具有人文引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当下的时代特征、学生特点、社会环境等则向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诉求。超越当前单一知识教学和考试文化主导的现实,追求“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教育,是大学英语教育的功能,也是外界对大学英语教育的诉求。“智慧”一词的涵义至今没有定论,但古今中外的人们都比较-致地认为,智慧是值得追求的,是更高境界的。智慧高于知识、思维和人格,但是智慧离不开这三要素。智慧蕴涵人文,智慧彰显和谐,人文与和谐是智慧的关键词。智慧生成的途径是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教育,是关注人文与和谐的教育,是指向学生幸福生活的教育。智慧教育不是灌输所谓的智慧理论和信息,而是通过引导学生的知识习得、思维训练和人格养成,智慧在“理解真知、正确判断和恰当实施”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和体现。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知识习得的内容需强调语言与文化并重。引导知识习得,需强调“专念”意识和“学生中心”理念,关注“认知-建构-探索”习得环节的“个人知识”生成。习得目标需指向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发展。大学英语教育中对学生思维训练的中心关注点是:兴趣、质疑、直觉和隐喻。兴趣是智慧生成的重要“引子”,大学英语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保持需贯穿始终。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手段,质疑导致智慧的生成。直觉又是智慧的一部分。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更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直接指向智慧的生成。直觉和隐喻是外语学习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最能在外语教与学中得以发展的思维和能力,却被当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所忽略。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质疑的鼓励、直觉和隐喻的发展,需贯穿大学英语教育的全过程,才能在语言教学中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学英语教育中对学生人格养成的引导,重点是跨文化语境下的人格关注,即引导学生的文化态度和翻译伦理。使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包容、尊重异域文化,自觉地使用英文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合中西方优秀文化,并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从广义上说,每一个跨文化交流者,都可称之为“译者”,所以大学英语教育有必要引导学生明晰译者职责,坚守译者伦理。同时,大学英语教育有责任也有能力担负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引导。学生的人格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智慧”引领,这需要教师开发多元信息、创设人文与和谐,更需要教师自身智慧的发展。知识习得、思维训练和人格养成,不是彼此孤立,而是和谐融合的,贯穿于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始终。三者相辅相成,知识习得让学生丰富,加之思维的不断发展和人格的逐渐养成,将学生引向智慧,“智慧”的生成无疑会作用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真正掌握。由此看来,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教育,不仅让学生更加智慧,而且当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迷惘和“费时低效”的大学英语现状也会迎刃而解。大学英语,如果认清自身意义,追求“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教育,将从贫乏走向丰富,从困境走向自由,将在高等教育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发挥出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
李森[7](2020)在《职前教师数学课堂语言技能提升的课例研究 ——基于“平行线的判定”》文中研究说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能否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技能将对教学效果产生极大影响。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法中,课例研究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本研究将运用课例研究的方法,以数学职前教师为对象,对其课堂语言教学技能水平的提升展开研究。本研究拟解决以下问题:数学职前教师课堂语言技能基本现状是什么?课例研究前后对数学职前教师课堂语言技能认知是否有显着的提升?数学职前教师课堂语言技能在课例研究中有哪些提升?课例研究如何帮助职前教师把理论知识整合到模拟讲课中?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定量研究法、质性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语言技能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语言技能是否有显着提升采用案例分析法。数据分析表明,当前职前教师数学语言技能现状为在态度上重视,在语言技能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的自评上高估,实际运用中水平较低;课例研究前后数学职前教师课堂语言技能的认知有提升显着,其中理论知识层面认知提升优于实践层面;课例研究中语言技能的具体提升表现在理论层面上有语言技能的基本要求和使用注意事项在教学语言设计上趋于规范,实践层面突出表现在语速趋于平缓、语调起伏凸显、教学环节衔接更简洁、互动语言与提问语言增多、数学知识描述准确性提升;课例研究主要通过增加职前数学教师模拟讲课的次数提升其讲课的自信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讨与语言的相互打磨、课例研究中途增加名师教学与小组教学视频观摩学习与点评,对一节数学课语言的精心组织,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整合到模拟讲课中。从调查研究的结论出发给出以下建议:职前教师应改变重理论而轻实践的观念,增强合作意识,加强小组间对教学语言的探讨与交流;日常学习增加对名师及优秀职前教师教学视频的观摩,增强教学语感;对自己讲课视频反复观看,精益求精。
邱婵述[8](2014)在《数学语言素养对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及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数学语言逐渐被人们广泛地运用,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该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说明数学语言对高中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的数学语言素养直接影响着他们数学的学习,更影响学生对数学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及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而高中生认知水平、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不同是导致其数学语言素养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高中生数学语言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变式训练、注重数学语言的剖析、加强数学语言之间的转化等途径实施.师生对数学语言学习的重视程度也是提升数学素养的条件。
乔新宇[9](2019)在《初中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调查研究 ——以海城市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数学知识和思维以数学语言为载体。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其中数学语言转换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本文以海城市某中学初三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的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水平,并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测试结果以及教师访谈总结出影响学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问题的提出、国内外有关数学语言转换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数学语言、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相关概念以及数学语言转换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三部分对初中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调查进行说明,包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调查内容以及研究工具的说明;第四部分对测试卷的数据和教师的访谈进行分析,根据测试结果、访谈以及课堂观察总结出影响初中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培养初中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策略;第五部分得出论文的结论与展望。
张桢[10](2019)在《核心素养观下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2017版)》)提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随着我国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逐步确立,教育界掀起了研究学科核心素养的热潮.根据《新课标(2017版)》对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的界定,可以发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数学表达密切相关.数学表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学生的学习中同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都至关重要,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进行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本学位论文,首先通过问卷测试法,对福州市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的水平现状进行调查,并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了福州市华侨中学高中部的15名学生进行访谈,有针对性的了解高中生对数学三种语言的理解程度、学习态度以及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情况;接着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学生在数学表达中存在的障碍,查阅相关文献,咨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核心素养观下提升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1)借助图式语言描述概念的教学策略;(2)借助符号语言描述概念的教学策略;(3)解题过程中图式语言运用的教学策略;(4)情境问题中数学语言转换的教学策略;(5)知识建构中数学结构表达的教学策略;最后,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相应的案例对策略进行说明,以期为核心素养观下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教学参考.
二、几何语言教学点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何语言教学点滴(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生几何语言使用中常见错误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数学语言的界定 |
2.1.2 几何语言的界定 |
2.2 几何语言的特点与功能 |
2.2.1 几何语言的特点 |
2.2.2 几何语言的功能 |
2.3 国内外关于几何语言的研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章 初中生几何语言使用中常见错误的调查研究 |
3.1 初中生几何语言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
3.1.1 研究目的 |
3.1.2 研究对象 |
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研究结论与分析 |
3.2.1 文字语言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
3.2.2 符号语言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
3.2.3 图形语言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
第4章 初中生几何语言使用中常见错误的归因分析 |
4.1 教师访谈过程与分析 |
4.1.1 访谈目的 |
4.1.2 访谈对象 |
4.1.3 访谈过程 |
4.2 常见错误的归因分析 |
4.2.1 教师的教学方式 |
4.2.2 学生的学习习惯 |
第5章 减少初中生几何语言使用中常见错误的对策研究 |
5.1 文字语言使用的教学对策 |
5.1.1 从细节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5.1.2 加强概念解读,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
5.1.3 强化三种语言之间的互译与转化 |
5.2 符号语言使用的教学对策 |
5.2.1 加强对符号语言意义解读 |
5.2.2 加强易混符号区分,深化学生符号体系 |
5.2.3 严格规范符号书写,加强语言的准确性训练 |
5.3 图形语言的教学对策 |
5.3.1 加强学生画图练习,强调作图的规范性 |
5.3.2 重视学生思维差异,多角度分析解题思路 |
5.4 有关几何语言应用的教学案例 |
5.4.1 几何语言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5.4.2 几何语言在习题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第6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6.2.2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对外汉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亟待关注 |
1.1.2 O2O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支持 |
1.1.3 越南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
1.2 概念界定 |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自主学习能力 |
2.1.1 自主学习能力概念演进 |
2.1.2 自主学习能力的制约因素、培养途径及评价标准 |
2.2 对外汉语教学 |
2.2.1 世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
2.2.2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
2.2.3 信息化对外汉语教学 |
2.2.4 对外汉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研究 |
2.3 越南的汉语教学与研究 |
2.3.1 越南汉语教学发展足迹 |
2.3.2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概况 |
2.3.3 越南高校汉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 |
2.4 O2O教学模式 |
2.4.1 O2O教学模式诞生的背景 |
2.4.2 O2O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2.4.3 O2O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
2.4.4 O2O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支持 |
3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构建 |
3.1 理论基础 |
3.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1.2 新建构主义理论 |
3.2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设计 |
3.2.1 O2O模式设计原则 |
3.2.2 O2O教学模式模块及功能 |
3.2.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模型设计 |
3.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环境设计 |
3.3.1 O2O对外汉语学习环境 |
3.3.2 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
3.4 O2O对外汉语教学:实施流程与条件 |
3.4.1 教学流程 |
3.4.2 教学条件 |
3.5 O2O教学模式评价设计 |
3.5.1 评价目标 |
3.5.2 评价维度设计 |
3.5.3 评价方案 |
4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
4.1 案例简介 |
4.1.1 案例简介 |
4.1.2 案例研究过程设计 |
4.1.3 案例评价方案 |
4.2 第一轮实践:模式的初步应用 |
4.2.1 对象简介 |
4.2.2 实施策略与过程 |
4.2.3 实践结果分析 |
4.2.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
4.3 第二轮实践:模式的细化 |
4.3.1 对象简介 |
4.3.2 实施策略与过程 |
4.3.3 实践结果分析 |
4.3.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
4.4 第三轮实践:模式的强化 |
4.4.1 对象简介 |
4.4.2 实施策略与过程 |
4.4.3 实践结果分析 |
4.5 案例总结与讨论 |
4.5.1 案例总结 |
4.5.2 讨论 |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论文的贡献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越南文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使用EDMODO平台之前相关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越南高校汉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于汉语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3)高中生立体几何学习中将文字语言转换为图形语言困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二节 数学语言教学研究综述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问题、意义和方法 |
第二章 数学语言教学相关理论分析 |
第一节 数学语言的定义及其分类 |
第二节 数学语言的转换 |
第三章 高中生立体几何学习中将文字语言转换为图形语言情况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促进学生立体几何学习中将文字语言转换为图形语言的教学建议 |
第一节 教学建议 |
第二节 教学案例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致谢 |
(4)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编和真实性状况研究 ——以四套汉语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
1.2 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2 文化项目分类体系的建构 |
2.1 文化、文化因素和文化项目 |
2.2 文化项目的划分标准简述 |
2.3 本研究的文化项目体系框架 |
2.4 小结 |
3 四套教材文化项目的选编研究 |
3.1 四套教材的体例分析 |
3.2 《说汉语谈文化》中文化项目统计分析 |
3.3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中文化项目统计分析 |
3.4 《发展汉语》中文化项目统计分析 |
3.5 《中级华文》中文化项目统计分析 |
3.6 四套教材文化项目编排情况的对比总结 |
4 四套教材文化内容的真实性考察 |
4.1 文化内容的真实性界定 |
4.2 文化内容真实性的重要地位 |
4.3 真实性与文化项目选编的关系 |
4.4 四套教材文化内容的文本真实性考察 |
4.5 四套教材文化内容的事实真实性考察 |
4.6 四套教材文化内容的时代真实性考察 |
4.7 四套教材真实性情况小结 |
5 学习者对于教材文化内容的认知和评价 |
5.1 学习者的基本情况 |
5.2 学习者对教材内容的认知和评价 |
6 教材文化项目选编的建议 |
6.1 教材文化项目的选择 |
6.2 教材文化项目的编排 |
6.3 教学角度对文化项目的安排 |
7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5)7-9年级学生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与表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框架 |
第2章 研究基础 |
2.1 对数学符号语言的基本认识 |
2.1.1 数学符号语言的界定 |
2.1.2 数学符号语言与数学文字语言、图表语言的关系 |
2.1.3 数学符号语言的分类 |
2.1.4 数学符号语言的特征 |
2.1.5 数学符号语言的功能 |
2.1.6 数学符号语言的语义和语法 |
2.1.7 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与表示 |
2.2 理论基础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对象 |
第4章 学生的数学符号语言理解 |
4.1 符号理解的广度 |
4.1.1 实例 |
4.1.2 数据 |
4.1.3 访谈 |
4.1.4 小结 |
4.2 符号之间关系的理解 |
4.2.1 实例 |
4.2.2 数据 |
4.2.3 访谈 |
4.2.4 小结 |
4.3 字母意义的理解 |
4.3.1 实例 |
4.3.2 数据 |
4.3.3 访谈 |
4.3.4 小结 |
4.4 理解的策略 |
4.4.1 实例 |
4.4.2 数据 |
4.4.3 访谈 |
4.4.4 小结 |
4.5 其它 |
第5章 学生的数学符号语言表示 |
5.1 符号表示的多样性 |
5.1.1 实例 |
5.1.2 数据 |
5.1.3 访谈 |
5.1.4 小结 |
5.2 符号表示的系统性 |
5.2.1 实例 |
5.2.2 数据 |
5.2.3 访谈 |
5.2.4 小结 |
5.3 符号表示的准确性 |
5.3.1 实例 |
5.3.2 数据 |
5.3.3 访谈 |
5.3.4 小结 |
5.4 符号表示的策略性 |
5.4.1 实例 |
5.4.2 数据 |
5.4.3 访谈 |
5.4.4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思考 |
6.1 研究结论 |
6.1.1 学生在数学符号语言理解与表示上的不同表现 |
6.1.1.1 基本结论 |
6.1.1.2 一些思考 |
6.1.2 不同表现的本质 |
6.2 对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的反思 |
6.2.1 教学现状 |
6.2.1.1 教师访谈 |
6.2.1.2 教学设计分析 |
6.2.1.3 习题讲解分析 |
6.2.1.4 小结 |
6.2.2 教学建议 |
6.2.2.1 符号教学应该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行为 |
6.2.2.2 符号教学应该关注数学符号语言教与学方面的特点 |
6.2.2.3 符号教学应该兼顾“形式”与“内容” |
6.2.2.4 符号教学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行为 |
6.3 研究不足及其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6)引导智慧生成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大学英语教育:陷入发展的“瓶颈” |
二、研究者作为大学英语教师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相关研究 |
一、国内外关于智慧和智慧教育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 |
第四节 相关概念阐释 |
一、大学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师 |
二、大学英语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引导学生智慧生成:大学英语教育的追求 |
第一节 智慧 |
一、关于智慧的重要阐释 |
二、智慧的三要素:知识、思维、人格 |
三、智慧的关键词:人文与和谐 |
四、智慧生成的途径:智慧教育 |
第二节 大学英语教育引导智慧之“能”与“求” |
一、“引导智慧”的大学英语教育之内涵 |
二、大学英语教育“引导智慧”之功能 |
三、外界对大学英语“引导智慧”之诉求 |
第三节 追求智慧教育:大学英语突破“瓶颈”的良方 |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症结” |
二、大学英语发展的路径:超越而非转向 |
第三章 智慧生成的基础:知识习得 |
第一节 狭化知识习得之现状 |
第二节 习得内容:语言与文化并重 |
一、语言与思维、文化的关联 |
二、语言习得与文化认知 |
第三节 习得指导:关注个人知识生成 |
一、有效习得:认知-建构-探索 |
二、专念和学生中心:促个人知识生成 |
第四节 习得目标:跨文化交流 |
一、为何指向跨文化交流 |
二、通往目标的历程:心智成长 |
三、目标的实现方式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慧生成的关键:思维训练 |
第一节 为何要关注思维训练 |
一、思维及思维训练 |
二、隐没思维训练之现状 |
第二节 思维训练的内容与方式 |
一、激发兴趣 |
二、鼓励质疑 |
三、提升直觉 |
四、发展隐喻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慧生成的根本:人格养成 |
第一节 浅化及误解人格养成之现状 |
一、浅化人格养成 |
二、误解人格引导 |
第二节 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的人格关注 |
一、明晰文化态度 |
二、引导翻译伦理 |
第三节 基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人格引导 |
一、开发多元信息 |
二、追求人文与和谐 |
三、发展教师“智慧”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职前教师数学课堂语言技能提升的课例研究 ——基于“平行线的判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
1.1.2 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了解职前数学教师教学语言技能现状 |
1.3.2 促进职前教师语言技能的专业成长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课例研究 |
2.1.2 数学课堂教学技能 |
2.1.3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技能 |
2.1.4 基于课例研究的教学技能训练 |
2.2 研究现状 |
2.2.1 课例研究现状 |
2.2.2 职前教师教学技能研究现状 |
2.2.3 数学课堂语言教学技能研究现状 |
2.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
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3.2 研究现场与思路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研究法 |
3.3.2 行动研究法 |
3.3.3 定量研究法 |
3.3.4 质性研究法 |
3.3.5 案例分析法 |
3.4 数据收集 |
3.5 对收集数据进行编码赋值 |
第4章 研究数据定量分析 |
4.1 语言技能现状分析 |
4.1.1 问卷各题平均分分析 |
4.1.2 问卷各题具体分析 |
4.2 课例研究前后语言技能变化分析 |
4.2.1 问卷前后测差异对比分析 |
4.2.2 两次评价表数据对比分析 |
第5章 语言技能变化质性分析 |
5.1 模拟讲课视频分析 |
5.1.1 语言的生动性与引导性 |
5.1.2 语言的简洁性与衔接性 |
5.1.3 语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
5.2 对模拟讲课后讨论分析 |
5.2.1 重难点不清使语言组织混乱 |
5.2.2 逻辑不清晰使过渡语言生硬 |
5.2.3 心理紧张、语速快导致科学性错误 |
5.3 课例研究后访谈分析 |
5.3.1 表达形式与启发性语言存在问题 |
5.3.2 对学生学习兴趣调动有所提高 |
5.3.3 改观对语言技能的认识、提高自信心 |
第6章 研究结论 |
6.1 对语言技能学习态度积极但认知不足 |
6.2 课例研究前后语言技能水平显着提升 |
6.3 观摩与合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 |
6.4 课例研究中反思性总结有效提升训练效果 |
第7章 研究建议与不足 |
7.1 研究建议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数学课堂语言教学技能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数学课堂语言教学技能评价表 |
附录三: 数学课堂语言教学技能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数学语言素养对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数学语言学习的理论综述 |
2.2 数学语言特点的研究 |
2.3 数学学习中的语言问题研究 |
2.4 数学语言学习的意义研究 |
2.5 数学语言的教学研究 |
第3章 数学语言的内涵及特点 |
3.1 数学语言的内涵 |
3.2 高中数学语言的分类 |
3.3 数学语言的一般特点 |
3.4 语言视角下高中数学的特点 |
第4章 高中生数学语言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4.2 调查结果评析 |
4.2.1 高中生掌握数学语言的现状 |
4.2.2 数学语言对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
4.2.3 数学语言水平差异的成因分析 |
第5章 培养高中生数学语言素养的途径 |
5.1 把握数学语言与数学教学语言的区别 |
5.2 教师提高自身数学语言素养 |
5.3 利用变式训练加深知识的理解 |
5.4 注重数学语言的剖析 |
5.5 加强数学语言之间的转化 |
5.5.1 重视图形语言的运用 |
5.5.2 强化符号语言的运用 |
5.6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
5.7 强调一题多解训练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9)初中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调查研究 ——以海城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数学语言转换的研究现状 |
1.国外数学语言转换的研究现状 |
2.国内数学语言转换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意义 |
一、相关概念 |
(一)数学语言概述 |
1.数学语言的概念界定 |
2.数学语言的特点 |
3.数学语言的分类 |
(二)数学语言转换概述 |
1.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概念界定 |
2.数学语言转换的类型 |
(三)数学语言转换在教学中的运用 |
1.数学语言转换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
2.数学语言转换在解题教学中的运用 |
二、初中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调查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方法 |
1.测试卷调查法 |
2.访谈法 |
3.课后观察法 |
(四)研究对象 |
(五)调查内容 |
1.初中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水平 |
2.影响初中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因素 |
(六)研究工具的说明 |
(七)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1.测试卷的定量分析 |
2.访谈内容的定性分析 |
三、初中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调查分析与培养策略 |
(一)初中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调查结果分析 |
1.初中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水平分析 |
2.教师的访谈分析 |
(二)影响初中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因素 |
1.数学语言本身的特点 |
2.学生自身的特点 |
3.教师的讲授方式 |
(三)培养初中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策略 |
1.改变教师的观念 |
2.规范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 |
3.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训练 |
四、结论与思考 |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致谢 |
(10)核心素养观下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2.1 数学表达的相关研究综述 |
2.2 数学语言的相关研究综述 |
2.3 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3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3.1 与数学表达能力相关的概念介绍 |
3.1.1 数学表达的界定 |
3.1.2 数学表达能力的界定 |
3.1.3 数学语言的界定 |
3.1.4 数学语言的特点 |
3.1.5 三种数学语言的界定 |
3.1.6 三种数学语言的优势和不足 |
3.2 与核心素养相关的概念介绍 |
3.2.1 核心素养的内涵 |
3.2.2 核心素养的特征分析 |
3.2.3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
3.2.4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 |
3.3 提高数学表达能力的相关理论依据 |
3.3.1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
3.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3.3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
3.3.4 数学理解理论模型 |
第4章 高中生数学语言学习障碍水平现状调查及分析 |
4.1 高中生数学语言学习障碍测试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的选取 |
4.1.3 研究方法的设计 |
4.1.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2 高中生数学语言学习障碍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4.2.1 调查目的 |
4.2.2 调查对象的选取 |
4.2.3 研究方法的设计 |
4.2.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3 关于高中生数学语言学习障碍访谈结果及分析 |
4.3.1 访谈目的 |
4.3.2 调查对象的选取 |
4.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4 调查的结论 |
第5章 核心素养观下提升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 |
5.1 引导学生用图式语言描述概念,培养学生“看字想图”的能力 |
5.2 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描述概念,提升学生“以简驭繁”的能力 |
5.3 注重解题过程中图式语言运用的教学,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
5.4 注重情境问题中数学语言转换的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 |
5.5 注重知识建构中数学结构的表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
第6章 结论 |
6.1 结论与反思 |
6.1.1 主要的结论 |
6.1.2 方法的反思 |
6.2 不足与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几何语言教学点滴(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几何语言使用中常见错误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张丹.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2]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D].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3]高中生立体几何学习中将文字语言转换为图形语言困难的研究[D]. 龙玉婧.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4]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编和真实性状况研究 ——以四套汉语教材为例[D]. 郝秋瑶. 暨南大学, 2019(02)
- [5]7-9年级学生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与表示[D]. 汤强. 西南大学, 2009(01)
- [6]引导智慧生成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D]. 何晓斓.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4)
- [7]职前教师数学课堂语言技能提升的课例研究 ——基于“平行线的判定”[D]. 李森. 扬州大学, 2020(06)
- [8]数学语言素养对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及教学研究[D]. 邱婵述.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3)
- [9]初中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调查研究 ——以海城市某中学为例[D]. 乔新宇. 鞍山师范学院, 2019(02)
- [10]核心素养观下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研究[D]. 张桢.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