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m~3/小时制氧机的增产措施

50m~3/小时制氧机的增产措施

一、50米~3/时制氧机的增产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1](1973)在《国外大型制氧机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各公司概况西德林德公司西德林德公司全称西德林德冷冻机械制造股份公司,1879年6月建立,初期不从事生产,仅设计和出售冷冻设备。1895年设立气体液化部,开始设计和制造气体液化和气体分离设备。1902年林德设计的第一台单级精馏的空分设备制成。自1903年进行第一次双级精馏塔试验,并制成第一台10米3/时制氧机,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在深冷技术方面是比较成熟的,技术经济指标先进,而且有相当的运转经验,制造工业性设备很多,装置容量大小可按用户需要提供,在欧洲和世界市场上有相当大的竞争力。1969年曾制造40000标米3/时一套、30000标米3/时二套、6000标米3/时一套的西德麦塞尔公司现已倒闭,并给林德公司,被林德公司吃掉。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教研室讲编写组[2](1971)在《空分原理讲座 第二讲 空分设备和机器》文中研究表明空气的组成中,有少量的水蒸汽、二氧化碳、乙炔和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它们在低温条件下从空气中析出,积聚在空分装置的一定区域内,堵塞设备,甚至引起爆炸,影响操作和安全。为了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设置专门的净化设备,净除空气中少量的水蒸汽、二氧化碳、乙炔等有害气体。

黎超玉,李仁,刘振达,彭克刚,杨国盼,周秀菱[3](1979)在《高炉富氧鼓风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文中认为 1951年美国钢铁公司威尔顿厂实行富氧鼓风以来的生产实践证明,高炉富氧鼓风是强化高炉冶炼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和降低焦比。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都得到迅速发展。日本1958年开始用氧,1965年富氧率0.2~0.4%,1973年达到2.11%。1974年以后,由于西方经济不景气影响,高炉开工率不足,高炉用氧量下降。尽管如此,在大型高炉上仍然广泛采用富氧操作。苏联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工业部门有三十多台制氧机投

马大方[4](1991)在《国产6000立米制氧机改造大修工程的实践》文中认为 一、概述武钢6000标米3/时制氧机,系杭州制氧机厂1966年仿日试制的国产第一台全低压大型空分设备,1971年4月装机试运行制氧。由于是试制设备,从设计、制造到安装、生产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缺陷与问题,产量仅3000~4000标米3/时,电耗高达1.0~1.2度/标米3氧气以上,事故频繁。虽经多次大修改造,但生产面貌并未大改观。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教研室设计讲座编写组[5](1972)在《空分设备设计讲座 第一讲 空分流程总体设计(上)》文中提出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制氧机行业形势越来越好,大造制氧机,增产钢和粮,一个自力更生制造和改装制氧机的大会战正在各地展开,并已取得一定成绩。在这样一个大好形势下,广大从事制氧工作的同志,迫切要求本刊登载一些关于空分装置的设计知识。为此,我们在所党支部的领导下,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制冷教研室老师编写“空分设备设计讲座”,主要内容为流程总体设计和单元设备(热交换器、精馏塔、膨胀机)的设计计算。从本期起开始连载。需要特别说明,这个设计讲座所介绍的内容(包括例题)主要是为了普及设计知识,不是设计规范与标准,某些参数也与实际产品有所区别,需请读者注意。在编写讲座的过程中,西安交通大学老师深入调查研究,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此我们表示深切的感谢。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这个报纸办得好。”对于这个讲座,我们恳切地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使今后修改。——本刊编者

马大方[6](1989)在《保钢铁生产与降低氧气放散率的系统工程》文中认为 随着氧气炼钢、高炉富氧等强化冶炼措施和钢坯自动火焰清理机新技术等的采用,钢铁企业用氧发展很快,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用氧部门。各大钢铁公司,装机较多,并普遍采用大型制氧机组,而且用途广泛,从生产、检修到基建,无时无处不用氧气,甚至离氧不能生产(如转炉)。钢铁企业用氧条件要求严格,并需安全连续供氧。实际上用时不够均衡,频繁而大幅度的波动,使用制度也比较复杂,可以说钢铁企业用氧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完整体系。为了保证主体厂的钢铁生产,特别是高峰用氧,往往要求氧气供应富裕;由于供大于求的结果,必然造

上海彭浦机器厂制氧车间[7](1976)在《560米3/时制氧机改造后产量翻一番》文中认为我车间承担着全市500多个单位的钢瓶供氧任务,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需氧量不断增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虽经多次技术改造,使1959年由东德引进的 560米3/时制氧机氧产量达到770米3/时,但仍然不能满足需要。1971年下半年,我们在厂党委领导下,与上海化工研究院协作,组成了以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技术革新小组,着手对该制氧机进行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8](1978)在《制氧工问答(一)》文中指出1.问:在空分塔内空气是怎样被分离为氧气和氮气的?答:压缩空气除去水份、二氧化碳后,经热交换系统和产冷系统进入下塔,一部分成为液体。由于氮的沸点(-195.8℃)低于氧的沸点(-182.98℃),利用氧、氮的沸点不同,在每一块塔板上液体与汽体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过程时,蒸汽从液体中获得冷量,相应,液体必然从蒸汽中获得热量。蒸汽得到了冷量,蒸汽中的高沸点组份──氧组份,就被

首都钢铁公司动力厂革委会生产组[9](1971)在《关于3350米/时,6000米3/时制氧机提高出率的总结》文中研究表明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指引下,我国的钢铁工业出现了一个大跃进的新局面。由于钢产量大幅度的上升,相应用的氧气也需增加,这就给制氧工人带来了新的课题。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10](1975)在《制氧工问答(一)》文中指出答:压缩空气除去水份、二氧化碳后,经热交换系统和产冷系统,达到进入精馏塔前的状态。进入下塔的空气,在下塔冷凝成为液体。由于氮的沸点低于氧的沸点,利用氧、氮的沸点不同,在每一块塔板上液体与汽体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过程时,氮组份不断地从液体中逸出进入汽体,而氧组份从汽休中进入液体。因此,蒸汽越向上升含氮量越高,液体越向下流含氧量越高。只有在冷凝器工作后,精馏过程才能产生。

二、50米~3/时制氧机的增产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0米~3/时制氧机的增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四、50米~3/时制氧机的增产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外大型制氧机概况[J].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 深冷简报, 1973(S2)
  • [2]空分原理讲座 第二讲 空分设备和机器[J].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教研室讲编写组. 深冷简报, 1971(04)
  • [3]高炉富氧鼓风技术经济综合分析[J]. 黎超玉,李仁,刘振达,彭克刚,杨国盼,周秀菱. 鞍钢技术, 1979(12)
  • [4]国产6000立米制氧机改造大修工程的实践[J]. 马大方. 武钢技术, 1991(01)
  • [5]空分设备设计讲座 第一讲 空分流程总体设计(上)[J].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教研室设计讲座编写组. 深冷简报, 1972(03)
  • [6]保钢铁生产与降低氧气放散率的系统工程[J]. 马大方. 武钢技术, 1989(01)
  • [7]560米3/时制氧机改造后产量翻一番[J]. 上海彭浦机器厂制氧车间. 深冷技术, 1976(01)
  • [8]制氧工问答(一)[J].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 深冷技术, 1978(S1)
  • [9]关于3350米/时,6000米3/时制氧机提高出率的总结[J]. 首都钢铁公司动力厂革委会生产组. 深冷简报, 1971(04)
  • [10]制氧工问答(一)[J].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 深冷技术, 1975(S3)

标签:;  ;  

50m~3/小时制氧机的增产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