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桑枝栽培香菇试验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沈盟,郑巧平,姚祥坦[1](2018)在《林果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林果业生产逐渐趋向规模化,其废弃剪枝量大,易收集,是栽培食用菌的良好原料,有较好地开发潜力。对我国林果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的研究现状综述,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吴洪丽,郝瑜,周洪英,孙波,刘启燕,王卓仁[2](2019)在《桑枝栽培香菇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桑枝是蚕桑生产中一大副产物,全国年产桑枝可达1 200万t,桑枝屑与杂木屑成分相近,作为香菇生产基料开发,既是发展蚕桑产业的需要,也是发展食用菌产业及国家生态建设的需要。本文从桑枝特点、桑枝栽培香菇试验及栽培技术方面阐述了桑枝栽培香菇研究进展,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桑枝栽培香菇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常堃,蔡婧,李军,李世华,胡兴明,莫荣利,李勇,刘杰,李为民,肖艳,田继成[3](2017)在《桑枝栽培食药用菌研究综述》文中指出对国内外利用桑枝替代传统培养料栽培食药用菌的发展及其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桑枝栽培食药用菌相关技术以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同时展望了桑枝栽培食药用菌的前景,以期对食药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陈学强,罗霞,余梦瑶,郑林用[4](2009)在《新型栽培基质生产食用菌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对近十年新型栽培基质生产食用菌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概括,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新型栽培基质生产食用菌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柴美清,李青,韩鹏远,赵毅,李云霞,张锁峰,姚宇升[5](2017)在《不同栽培基质对香菇头潮菇产量及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文中提出为了缓解香菇传统栽培过程中的木屑资源短缺问题,充分利用果木废弃物,试验选择香菇‘K5’作为试验材料,以杂木、桑木、苹果木和枣木为栽培基质,每种基质设3个氮含量处理水平,通过测定并分析不同基质头潮菇产量及子实体的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香菇头潮菇产量及子实体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果木屑均可作为香菇的栽培基质,其中枣木C配方和桑木A配方生产的香菇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较高,但是以桑木做栽培基质生产的香菇,头潮菇结束后菌棒便开始萎缩,不利于后期出菇。枣木C配方生产的香菇,其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在香菇代料栽培中可以使用枣木代替传统的阔叶树木屑。
康超,王芳,刘盈盈,邓春英,杨珍,向准,张林[6](2016)在《我国农林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原料问题成为该产业发展的瓶颈,其培养料的筛选和开发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农林废弃物因其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是食用菌生产的良好基质,利用农副产品生产食用菌,一方面可解决食用菌生产的原料问题,另一方面减轻农林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对我国近5年来,不同农林副产品栽培食用菌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夏春雨,廖森泰,刘学铭[7](2009)在《桑枝栽培食用菌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文中提出叙述了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的主要种类及工艺,指出了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存在的原料资源分散、处理成本高、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缺乏人才和技术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大对菌种的开发研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业化程度、加强桑枝栽培食用菌技术的普及等加快发展桑枝生产食用菌的建议。
曹乐梅[8](2018)在《大球盖菇林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ex Murrill),是国际食用菌市场上交易的主要食用菌之一,该菇味美色优,栽培技术简便,易获得高产,很受我国广大栽培者的喜爱,特别是由于大球盖菇适应环境广泛,抗逆性强,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林地栽培发展迅速。本文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充分利用农林废弃物的问题,收集山东各地农林业下脚料14种,设计出53个不同的栽培基质配方,结合菌丝生长状况、胞外酶的测定以及林地出菇产量等,筛选出高产配方4个;同时在山东泰安、聊城、济宁等地区进行了林地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播种时间、不同覆土材料及覆土厚度等林地栽培技术的研究,通过研究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和菇质等数据,总结出林地种植大球盖菇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栽培基质对菌丝生长试验:收集我国北方常见的14种农林废弃物,设计了8组53个配方进行接种培养,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虽然是草腐菌,但对栽培基质适应十分广泛,不仅能在纯农作物秸秆、稻壳生长良好,且在多种阔叶树木的纯木屑及木屑与秸秆的混合料上均能生长良好。根据菌丝生长速率、均匀度、生长势及长满管的时间等统计结果得出:(1)13种纯料配方中,桃木屑、樱桃木屑、桑木屑、杨木屑、稻壳、桦木屑、玉米芯、苹果木屑菌丝生长迅速,生长势旺盛,其次为玉米秸、麦秸、杂木屑,较差为棉籽壳和文冠果壳,研究表明99%棉籽壳和99%文冠果壳不适宜作为大球盖菇的栽培基质。(2)杨木屑组中,配方Y5(50%杨木屑、24.5%玉米芯、24.5%稻壳,1%石灰)的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配方Y12和Y1;(3)桑木屑组中,配方S1(90%桑木屑、4.5%玉米芯、4.5%玉米秸,1%石灰)菌丝生长最快;其次为配方S2;(4)桦树木屑组中,配方H1(90%桦木屑、4.5%玉米芯、4.5%玉米秸,1%石灰)的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配方H2;(5)苹果木屑组中,以配方P2(70%苹果木屑、14.5%玉米芯、14.5%玉米秸,1%石灰)的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配方P1;(6)桃木屑组中,配方T4(30%桃木屑、34.5%玉米芯、34.5%玉米秸,1%石灰)的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配方T3;(7)樱桃木屑组中,配方YT3(50%樱桃木屑、24.5%玉米芯、24.5%玉米秸,1%石灰)的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配方YT1;(8)文冠果组中,配方W4(30%文冠果壳、34.5%玉米芯、34.5%玉米秸,1%石灰)菌丝生长较好;2.不同栽培基质林地出菇试验:根据室内试验菌丝生长优劣,选出10个配方进行林地大田栽培试验,结果得出:配方Y5的产量最高,其前两潮出菇总产量为11.32 kg/m2,一级菇比例高,发菌时间较短(103d),初潮菇时间较早(132d);其次为配方H1,发菌最快(75d长满),初潮菇时间最早(125d),产量为11.05kg/m2,一级菇比例较高;产量排在第三的为配方为Y1,产量为10.64 kg/m2,发菌时间较短(100d),初潮菇时间较早(130d);配方C6(99%玉米芯,1%石灰)的产量比与Y1略低,为10.34kg/m2,发菌时间较短(119d),初潮菇出菇时间较长(146d)。3.不同栽培基质胞外酶活性测定试验:选取纯木屑、纯稻壳和木屑与稻壳混合基质,测定4种配方胞外酶含量,分析其在一定波长下的吸光度,结果得出4种栽培基质中纤维素酶含量均最高,且比漆酶出现早,表明了大球盖菇首选碳源为纤维素,菌丝在纯木屑及含有木屑的配方中,漆酶的含量及活性明显增加,显示出大球盖菇对木质素的碳源也能很好利用,在纤维素和木质素混合基质的配方中表现出4中酶的均值明显的高于其他3个配方,这与上述菌丝和出菇的基质配方试验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了大球盖菇不同于其他草腐菌,对木质素和纤维素利用均很好,两类碳源混合的配方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为大球盖菇栽培栽培基质充分利用及优质高产配制提供了理论依据。4.影响菌丝培养基质三因素正交试验:设计不同含水量、接种量、基质的颗粒度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根据菌丝生长结果得出:最佳在栽培基质含水量70%、接种量3个菌饼、颗粒度3-5mm时大球盖菇长速最快。研究结果表明大球盖菇比一般食用菌对含水量及透气性要求较高,研究表明了含水量和颗粒度大小对菌丝生长影响显着。5.林地栽培技术的研究:通过设计不同的林地栽培模式、不同播种时间、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覆土材料及不同覆土厚度等技术研究,从出菇产量及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得出,最佳栽培模式是林间小拱棚模式,最佳栽培时间为10月中旬,最佳林分郁闭度0.7左右,最佳覆土材料为林地土50%、草炭土50%,最佳覆土厚度为3-4 cm,研究结果为林地栽培提供了各项技术参数。本项研究结果为大球盖菇栽培提供了多个可参考的基质配方,为林地栽培研究出可应用的关键技术。为我国北方地区栽培大球盖菇充分利用农林业生产废弃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健[9](2013)在《几种林果植物废弃物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香菇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产量仅次于双孢蘑菇,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香菇代料栽培的传统基质是阔叶树木屑,由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阔叶林资源日趋枯竭,需要积极探索替代木屑的其它资源。本课题通过对柑橘枝条屑、板栗苞壳粉和竹屑进行香菇代料栽培研究,比较不同的培养料配方及其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林果植物废弃物对香菇栽培中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子实体商品性状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优培养料配方,为林果植物废弃物在香菇代料栽培中的充分利用奠定基础。在利用柑橘枝条屑栽培香菇的试验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柑橘枝条屑与常规阔叶树木屑混合,制成不同配方的培养料,其中柑橘枝条屑含量分别为20%、40%、60%、80%,相对应的阔叶树木屑含量分别为60%、40%、20%、0%,其余为辅料,依次编号A、B、C、D,并以阔叶树木屑作为对照(CK)。对5种配方分别采用夏季覆土栽培和秋季层架栽培,分别以香菇主栽菌株夏香18和秋栽7号为供试菌株。结果表明,在两种栽培模式中,配方A、B、C、D菌丝长速基本都快于照组CK;配方B、C的满袋时间和现蕾时间均快于对照组;配方A、B、C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子实体的形态特征,除了配方D,其它配方的子实体均良好。在利用板栗苞壳粉栽培香菇的试验中,当采用夏季栽培时,以香菇主栽菌株夏香18为供试菌株,将板栗苞壳粉分别以25%、50%、80%的比例与常规阔叶树木屑混合,配方编号依次为A、B、C,并以常规阔叶树木屑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配方B、C中菌丝长速慢且不出菇,配方A的产量也较对照组低。当采用秋季栽培时,以秋栽7号为供试菌株,以常规阔叶树木屑作为对照组,以不同比例的板栗苞壳粉与常规阔叶树木屑混合,制成不同配方的培养料,配方编号依次为D、E、F、G。结果表明,配方E、G的菌丝长速快于或接近于对照组,但现蕾时间较晚晚;对照组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处于最高水平,所有配方的子实体形态特征均与对照组相近或优于对照组。在利用竹屑进行香菇代料栽培的试验中,以L109为供试菌株采用秋季露地栽培时,将竹屑按照一定的比例与阔叶树木屑混合,制成不同配方的培养料,其中竹屑含量分别为20%、40%、60%、80%,其余为木屑和辅料,依次编号A、B、C、D,并以常规阔叶树木屑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配方A、B、C、D的菌丝长速均快于对照组,现蕾时间与对照组相近;配方B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配方D最低;除了配方D,其它配方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均与对照组相近。综上所述,柑橘枝条屑、板栗苞壳粉和竹屑分别可以用于香菇代料栽培的不同模式中,其中柑橘枝条屑含量在60%以内,板栗苞壳粉含量在25%以内,竹屑含量在60%以内时,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较高,子实体外观性状较良好。其中,以柑橘枝条屑40%、木屑40%、辅料20%在秋季层架栽培模式下,以板栗苞壳粉20%、木屑60%、辅料20%在秋季层架栽培模式下,以竹屑40%、木屑40%、辅料20%在秋季露地栽培模式下,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子实体的外观性状优良。通过生物学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培养料对香菇生长过程中的生物学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适宜的培养料是香菇菌丝良好生长的首要前提,现蕾时间与子实体的生物学效率呈显着的负相关。
覃宝山,覃勇荣[10](2010)在《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研究的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对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生物学效率相对较低、新型氮源研究少、机理探讨少、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不够、缺乏系统深入分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工艺尚未确立等,并对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笔者提出,食用菌栽培基质的研究重心应从传统的可行性研究、配方筛选、成分分析,转向新型基质适宜食用菌生长的作用机理、菌株筛选、食用菌的营养品质、食品安全、新型基质菌糠的再利用,以及工厂化生产的栽培工艺研究等方面。
二、桑枝栽培香菇试验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桑枝栽培香菇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林果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利用林木枝条栽培食用菌的研究概况 |
1.1 利用桑木屑栽培食用菌 |
1.2 利用茶枝屑栽培食用菌 |
1.3 利用竹屑栽培食用菌 |
1.4 利用含芳香属化学物的木屑栽培食用菌 |
1.5 利用桉树枝屑栽培食用菌 |
1.6 利用其他阔叶树枝屑栽培食用菌 |
2 利用果枝屑栽培食用菌的研究概况 |
2.1 利用梨树枝屑栽培食用菌 |
2.2 利用苹果枝屑栽培食用菌 |
2.3 利用柑橘枝屑栽培食用菌 |
2.4 利用葡萄枝屑栽培食用菌 |
2.5 利用杨梅枝屑栽培食用菌 |
2.6 利用桃树枝屑栽培食用菌 |
2.7 利用芒果枝屑栽培食用菌 |
2.8 利用枇杷枝屑栽培食用菌 |
3 利用林 (树) 木落叶栽培食用菌的研究概况 |
4 利用林果废弃物栽培食用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4.1 依材质差异性确立对应的栽培菌类及配方 |
4.2 依树种不同确立对应的栽培菌类及配方 |
4.3 依区域资源特点选择适宜栽培菌类 |
4.4 农残 (或化肥) 重金属处理 |
(2)桑枝栽培香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桑枝的特点 |
1.1 桑枝产量 |
1.2 桑枝的成分 |
2 桑枝栽培香菇研究 |
3 桑枝栽培香菇技术 |
3.1 桑枝粉碎 |
3.2 添加比例 |
3.3 栽培技术 |
4 讨 论 |
(3)桑枝栽培食药用菌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桑枝的营养成分 |
2 桑枝栽培香菇的研究 |
3 桑枝栽培黑木耳研究 |
4 桑枝栽培杏鲍菇研究 |
5 桑枝栽培桑黄研究 |
6 桑枝栽培其他食药用菌的研究 |
7 桑枝栽培食药用菌要注意的问题与展望 |
8 桑枝栽培食用菌研究存在的问题 |
(4)新型栽培基质生产食用菌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型栽培基质生产食用菌的研究 |
1.1 果实类栽培食用菌 |
1.2 中药类栽培食用菌 |
1.2.1 中药材栽培食用菌 |
1.2.2 中药材非药用部位栽培食用菌 |
1.2.3 中药渣栽培食用菌 |
1.3 草料类栽培食用菌 |
1.4 木材类栽培食用菌 |
1.5 粪便栽培食用菌 |
1.6 食用菌生产废料栽培食用菌 |
2 新型栽培基质生产食用菌的问题与展望 |
2.1 存在的问题 |
2.1.1 新型栽培基质的研究还不够全面 |
2.1.2 相应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有待确立 |
2.1.3 地域性强 |
2.2 前景展望 |
(5)不同栽培基质对香菇头潮菇产量及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基质对香菇头潮菇产量的影响 |
2.2 不同基质对香菇营养成分的影响 |
2.2.1 不同基质对香菇有机质含量的分析 |
2.2.2 不同基质对香菇氮、磷、钾含量的分析 |
3 结论 |
4 讨论 |
(6)我国农林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栽培食用菌的农林废弃物 |
1.1茶副产品 |
1.2果皮果渣 |
1.3板栗苞壳 |
1.4木薯秆、棉秆和苎麻副产品 |
1.4.1木薯秆 |
1.4.2棉秆 |
1.4.3苎麻副产品 |
1.5新型秸秆 |
1.6桑枝 |
1.7桉树木屑 |
1.8竹副产品 |
1.9其他农林副产物 |
2存在问题 |
3展望 |
(7)桑枝栽培食用菌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桑枝栽培食用菌种类及工艺 |
1.1 香菇的栽培 |
1.2 平菇的栽培 |
1.3 黑木耳的栽培 |
1.4 桑黄菌 (鲍氏层孔菌) 的栽培 |
1.5 姬菇的栽培 |
1.6 金针菇的栽培 |
1.7 灵芝的栽培 |
1.8 白杨树菇的栽培 |
2 桑枝栽培食用菌存在问题 |
2.1 桑枝栽培食用菌的局限性 |
2.2 原料资源分散 处理成本高 |
2.3 生产规模小 生产方式落后 |
2.4 缺乏人才和技术 |
3 加快发展桑枝生产食用菌的建议 |
3.1 加大对菌种的开发研究 |
3.2 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产业化程度 |
3.3 普及桑枝栽培食用菌技术 |
(8)大球盖菇林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概述 |
1.2 食用菌栽培基质及胞外酶研究进展 |
1.2.1 食用菌栽培基质研究进展 |
1.2.2 食用菌胞外酶研究进展 |
1.3 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及胞外酶研究进展 |
1.3.1 大球盖菇栽培基质配方研究进展 |
1.3.2 大球盖菇营养类型及胞外酶研究进展 |
1.4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
1.5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2 材料方法 |
2.1 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研究 |
2.1.1 大球盖菇栽培基质配方筛选 |
2.1.2 不同培养基质林地栽培 |
2.1.3 不同栽培基质配方胞外酶含量测定 |
2.1.4 影响菌丝生长基质三因素正交分析试验 |
2.1.5 数据处理 |
2.2 林地栽培技术研究 |
2.2.1 试验样地简介 |
2.2.2 不同栽培模式研究 |
2.2.3 不同播种时间对大球盖菇生长的影响 |
2.2.4 不同林分郁闭度对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 |
2.2.5 数据处理统计 |
2.3 覆土材料及厚度对大球盖菇生长的影响 |
2.3.1 覆土材料对大球盖菇生长的影响 |
2.3.2 覆土厚度对大球盖菇生长的影响 |
2.3.3 数据处理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研究 |
3.1.1 不同栽培基质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
3.1.2 不同培养基质对大球盖菇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
3.1.3 不同栽培基质胞外酶活性研究 |
3.1.4 影响菌丝生长基质三因素正交分析试验 |
3.2 大球盖菇林地栽培技术研究 |
3.2.1 不同栽培模式对大球盖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3.2.2 不同栽培时间对大球盖菇栽培效益影响 |
3.2.3 不同林分郁闭度对大球盖菇栽培效益的影响 |
3.3 覆土材料及厚度对大球盖菇的影响 |
3.3.1 覆土材料对大球盖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3.3.2 覆土厚度对大球盖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栽培基质配方对大球盖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
4.2 栽培基质主要三因素对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 |
4.3 不同栽培基质配方胞外酶的含量 |
4.4 栽培技术对大球盖菇林地栽培的影响 |
4.5 覆土对大球盖菇林地栽培的影响 |
4.6 试验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5 结论 |
5.1 栽培基质对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 |
5.2 影响栽培发菌的三因素正交分析试验 |
5.3 不同栽培基质配方胞外酶的含量 |
5.4 林地栽培技术研究结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几种林果植物废弃物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香菇概述 |
1.1.1 香菇简介 |
1.1.2 香菇栽培技术发展概况 |
1.1.3 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
1.2 林果植物废弃物的简述 |
1.2.1 林果植物废弃物的来源和种类 |
1.2.2 林果植物废弃物在食用菌中的应用 |
1.2.3 几种林果植物废弃物在香菇中的现有研究基础 |
1.3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3.1 研究背景 |
1.3.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菌株 |
2.1.2 供试培养料及其来源 |
2.2 试验方法 |
2.2.1 菌种的制备 |
2.2.2 栽培袋的制备 |
2.2.3 出菇管理 |
2.2.4 生物学指标的统计 |
2.2.5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柑橘枝条屑作为栽培基质在香菇两种栽培模式中的应用 |
3.1.1 夏季覆土栽培 |
3.1.2 秋季层架栽培 |
3.1.3 小结 |
3.2 板栗苞壳粉作为栽培基质在香菇两种栽培模式中的应用 |
3.2.1 夏季覆土栽培 |
3.2.2 秋季层架栽培 |
3.2.3 小结 |
3.3 竹屑作为栽培基质在香菇秋季露地栽培中的应用 |
3.3.1 不同含量竹屑的基质配方对香菇菌丝营养生长阶段的影响 |
3.3.2 不同含量竹屑的基质配方对香菇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
3.3.3 不同含量竹屑的基质配方对香菇子实体商品性状的影响 |
3.3.4 不同含量竹屑的基质配方对香菇子实体化学成分的影响 |
3.3.5 小结 |
4 小结 |
5 讨论 |
5.1 栽培基质的理化特性与香菇生长发育的关系 |
5.2 关于香菇栽培方式的探讨 |
5.3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相关栽培图片 |
(10)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研究的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研究现状 |
1.1 主料的选择及栽培效果 |
1.1.1 以果壳为主料的培养基质 |
1.1.2 以植物茎叶为主料的培养基质 |
1.1.3 以中药渣为主料的培养基质 |
1.1.4 以木枝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质 |
1.1.5 以果渣或根渣为主料的培养基质 |
1.1.6 以菌糠为主料的培养基质 |
1.1.7 以工业生产废料为主料的培养基质 |
1.2 栽培辅料的选择 |
1.2.1 以粪便为辅料的培养基质 |
1.2.2 以其他原料为辅料的培养基质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 展望 |
四、桑枝栽培香菇试验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林果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J]. 沈盟,郑巧平,姚祥坦. 食用菌, 2018(04)
- [2]桑枝栽培香菇研究进展[J]. 吴洪丽,郝瑜,周洪英,孙波,刘启燕,王卓仁. 北方蚕业, 2019(03)
- [3]桑枝栽培食药用菌研究综述[J]. 常堃,蔡婧,李军,李世华,胡兴明,莫荣利,李勇,刘杰,李为民,肖艳,田继成. 湖北农业科学, 2017(24)
- [4]新型栽培基质生产食用菌的研究进展[J]. 陈学强,罗霞,余梦瑶,郑林用. 中国食用菌, 2009(03)
- [5]不同栽培基质对香菇头潮菇产量及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J]. 柴美清,李青,韩鹏远,赵毅,李云霞,张锁峰,姚宇升. 中国农学通报, 2017(15)
- [6]我国农林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的研究进展[J]. 康超,王芳,刘盈盈,邓春英,杨珍,向准,张林. 贵州农业科学, 2016(01)
- [7]桑枝栽培食用菌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J]. 夏春雨,廖森泰,刘学铭. 中国蚕业, 2009(04)
- [8]大球盖菇林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 曹乐梅.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1)
- [9]几种林果植物废弃物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D]. 张健. 华中农业大学, 2013(03)
- [10]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 覃宝山,覃勇荣.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