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整流发电机与合作稳压器联合设计组试制产品介绍

硅整流发电机与合作稳压器联合设计组试制产品介绍

一、硅整流发电机及配合调节器联合设计组试制产品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米伟明[1](2020)在《内燃机车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发热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是内燃机车重要部件之一,随着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CKD9B型内燃机车出口新西兰挺进发达国家市场,及国内内燃机车正向着高速、重载、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因此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正面临着更加恶劣工作条件与更加严苛标准的双重考验。由于齿轮箱热平衡温度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齿轮箱的使用性能与寿命,还对齿轮箱振动、噪音、密封都会产生影响,所以有必要对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的温度场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CKD9B型内燃机车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为研究对象,对齿轮箱温度场热平衡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利用解析法计算出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内部热功率损失,以便定量评估各种功率损失在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的占比;其次,利用简化模型解析法与有限元法两种方式对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的齿轮本体温度场进行分析计算,同时计算出CKD9B型内燃机车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的最小侧隙值;然后,利用CFD软件对CKD9B型内燃机车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的简化模型进行热平衡分析,模拟出齿轮箱稳定的温度场;最后,利用齿轮箱负载实验台进行CKD9B型内燃机车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的磨合实验、空载实验、负载实验三阶段实验,并在实验中对齿轮箱的温度场、振动、噪音等都进行测量。通过齿轮箱实验测量数据对比CFD软件模拟温度,验证了模拟温度场的有效性。另外,本文还对CKD9B型内燃机车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实际工作的热平衡温度场进行了预测,及提供了齿轮箱可靠运行理论基础;对改善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的发热、散热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刘鹏[2](2020)在《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研制》文中提出论文以某小型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的研制为背景,论述了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器的研制过程。本文根据项目对功能和性能的要求,在满足项目小型化设计的前提下,完成了以DSP为控制核心的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和伺服软件开发,实现了电流、速度双闭环控制,且具有霍尔相序自整定功能。最后通过单板调试和系统联调,使驱动器满足了系统要求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具体完成工作如下:(1)根据雷达伺服控制系统开发背景,在雷达的结构设计和选定的电机型号基础上,从分析驱动器需求入手,具体化驱动器功能,完成了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器的总体方案设计。(2)对电动机和驱动器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对直流无刷电动机进行数学建模,根据选用电动机的实际参数,使用MATLAB/Simulink对电机及其双闭环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设计,调节PID参数,分析系统性能,为驱动器设计和调试提供理论依据。(3)论述了驱动器硬件电路的设计过程。论文介绍了驱动器的功能和接口电路以及外形结构,设计了驱动器的DSP电路,通信接口电路,霍尔信号接口电路,隔离光耦电路,温度检测电路,电机驱动电路,ADC采样电路和电源电路。(4)论述了驱动器软件的开发过程。论文介绍了控制算法,对软件需求进行了分析,设计了驱动器软件的总体框架,开发实现了软件的伺服控制算法,异步/同步串口通信,DI/DO接口,温度检测,驱动控制和ADC采样功能。(5)对驱动器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为解决驱动器和电动机连接的线序混乱问题,为驱动器开发了霍尔相序自整定功能,实现了电机驱动器任意连接的自适应调整。为保证电流采样信号的质量,在分析采样流程的基础上对DSP采样时机采取了调整优化措施,消除抖动减小干扰,提高了采样数据的可靠性。(6)完成了对驱动器的总体调试。对驱动器单板进行了硬件测试和软硬件联合调试,验证了驱动器的功能和性能指标,然后将驱动器接入伺服控制系统进行联合调试,验证驱动器满足了设计要求。

吴鎏炜[3](2019)在《汽车交流发电机效率分析及改进》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将汽车作为了一种必需品,而且人们对于汽车的功能性、舒适程度、娱乐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点,汽车上的用电设备增加的越来越多,这就需要相应的提升汽车交流发电机的功率来应对消耗的增加。因而,输出性能好,效率高是汽车发电机发展一个重要方向。本论文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发电机的效率,并使用某发电机生产企业的一款汽车交流发电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了实际应用测试与理论相对比的方法来探索验证发电机的效率影响点,为发电机效率提升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的主要工作有:首先,在汽车交流发电机的装配结构、工作原理等全面分析了解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影响效率的各种因素,以及产生的机理,并做出深入理论研究,选择部分相关的影响点作为研究对象。其次,根据效率计算公式,设计测试方案,以测试发电机实际效率值。并以选用的发电机为模型,根据选择的影响点制定效率提升的改进措施,主要为槽满率,爪间漏磁等方向的改进。最后,对发电机进行样机测试,再做测试数据的总结对比。经过试验验证,使用96槽扁铜线、爪间嵌磁钢、使用高效二极管这3种方法效果提升比较明显。本论文采用试验测试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做了汽车交流发电机的效率提升问题的分析研究,为同结构产品解决效率提升问题提供了实践依据。论文的研究工作,为汽车交流发电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部分应用工程参考价值。

蒋建旭[4](2017)在《火力发电厂机组励磁系统的工业应用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火力发电厂机组ABB UNITROL 5000励磁系统作为发电企业重要的生产设备,其自身各部件质量的好坏和励磁系统整体性能如何,是直接影响整个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经济、满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作为改善发电机电气调节特性的重要控制系统,对提高机组所在区域电网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过去几年中,很多火力发电厂相继发生了由ABB UNITROL 5000励磁系统故障导致跳机的重大事故,严重影响了发电企业全年安全生产任务和经济效益的完成。因此,开展对火力发电厂机组ABB UNITROL5000励磁系统的工业应用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工业工程作为一门管理与技术的集成学科,为火电企业生产系统改善提供了一套方便可行的理论与方法。工业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在发电企业设备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之间构建了一座重要的桥梁,在实际现场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规避发电企业生产设备寿命管理全周期内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而且还能显着提高企业生产设备的效能,成为提高发电企业生产设备健康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文主要是以某火力发电厂机组ABB UNITROL5000励磁系统在现场中的工业应用为例。首先,简要介绍了ABB UNITROL5000励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配置,并结合整个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逻辑图以及相关的励磁系统检修维护试验项目,对ABB UNITROL5000励磁系统整体性能进行了深度分析和研究。其次,通过灵活运用工业工程应用技术体系中的一些思维方法和实施原则,对ABB UNITROL 5000励磁系统在火力发电厂工业实践应用中,励磁系统一些部件或设计回路上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安全技术隐患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和对策性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和改善,从而在原有基础上比较显着地改善了该火力发电厂机组ABB UNITROL 5000励磁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可靠性。最后,从设备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和现场设备工业实际应用情况角度出发,提出了对该火力发电厂#3机组ABB UNITROL5000励磁系统控制部分进行升级改造为ABB UNITROL6800励磁系统的技术方案,并利用相关工业工程技术的理论方法对改造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力求改造方案科学合理。改造后的机组励磁系统冗余度更高,技术更先进,维护更方便,通讯更加可靠,也从根本上解决了火力发电厂机组ABB UNITROL5000励磁系统存在的“先天性”设计缺陷,从而将机组励磁系统的整体性能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高远[5](2013)在《水平轴变桨距潮流能发电水轮机实验装置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传统能源紧缺问题的日渐突出,潮流能开发与应用技术的研究正逐步升温。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水轮机作为潮流能发电的重要装置,其研究正受到广泛的关注。变桨距技术的应用也使其性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其实验室的理论研究作为工程实践的基础,也正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因此作为基础理论研究的平台,水平轴水轮机实验装置的研制将会对推动水平轴变桨距式水轮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针对1KW水平轴变桨距潮流能发电水轮机实验装置研制项目的设计要求,在实验装置总体结构设计,强度分析,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装置研制项目的设计要求,运用贝茨理论确定最大能量捕获率,系统计算变桨力矩的大小。在比较分析传统水平轴水轮机的设计方案后,确定直驱式统一变桨的整体设计方案,对水轮机实验装置进行了机构设计,建立了水轮机实验装置的三维模型。对水轮机实验装置进行了强度分析。对实验装置中的主轴、变桨齿轮进行理论计算,确定其疲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针对主轴、齿轮、套杯等重要零部件,根据载荷受力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静强度分析,确定了应力及位移均为安全值。根据强度校核结果,确定了所有零件尺寸及图纸,根据图纸要求制作实体样机。对水轮机实验装置进行了通讯及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确定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将系统分为上位机,通讯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变桨控制系统四大部分。建立通讯协议及处理程序,实现上位机与终端设备的数据交互。设计制作数据采集系统并标定,实现实验装置所需信号的采集。通过实现外界负载在系统中的接入断出,达到稳定主轴转速的目的。对水轮机实验装置进行了控制实验研究。对实验装置变桨系统实施闭环控制方案,根据直流电机原理搭建驱动电路和控制程序,实现桨叶的可控定角度旋转及保持。联合测试整体系统,通过分析系统的测试数据验证了各模块功能的完整性。实验证明本文设计的水轮机实验装置在实验数据记录、机组运行工况监测、变桨控制、发电机负载调节方面均能够完成设计要求。

秦波[6](2012)在《基于径轴向复合磁场发电机谐波励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阶段,采用三次谐波进行励磁的同步发电机在众多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冷藏库、实际生产车间、军队移动电站等。然而,由于三次谐波的磁场形状受发电机中磁路饱和程度、气隙形状大小和磁极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国内外,在发电机的设计方法中,对三次谐波励磁系统的设计缺乏准确的分析与计算,所以很难把握采用三次谐波励磁的发电机的基本特性,而是在样机试制的过程中反复改变谐波绕组参数和磁极形状等方法来分析问题。这样的现状显着延长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并加大了研究费用投入,时间和经济效率都不高。本论文采用软件仿真平台,结合有限元分析法对一种结构新颖的发电机,即径轴向复合磁场发电机进行了分析。其目的在于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来研究该发电机的基本特性,并对谐波励磁方式进行具体分析。本研究采取新版Ansoft软件作为仿真平台,分析了新型发电机的基本特性。首先,建立了发电机的等效模型;然后,研究了这种发电机的空载、负载特性;接着,对发电机的励磁方式进行了分析,并着重阐述了采用三次谐波进行励磁的方法。论文具体研究了三次谐波励磁方式,即利用新型发电机条形定子铁芯上独立的三次谐波绕组,将发电机中的三次谐波磁场功率引出,整流后输送到发电机的励磁绕组中,作为系统的复励磁。在此之上,还对发电机在无电压调节器的情况下的电压调整率进行了分析。本论文在撰写的过程中对以上问题一一进行了分析,以图表的形式给出仿真结果,并结合文字对仿真结果做出了说明。从而,实现了论文的目的,即采用谐波对发电机进行复励磁。采用谐波进行励磁,充分利用了发电机中的三次谐波,省去了常规发电机采取基波励磁系统时所需的外部装置,而且本论文中谐波绕组可以做到与发电机定子主绕组没有电气上的直接耦合。这样,不仅能降低励磁系统的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发电机的电磁兼容性,也减少了三次谐波对发电机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刘广朋[7](2010)在《内燃机200kW供电牵引变频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原机车厂研制的TY05型交—直—交传动内燃机车的主传动控制系统,电源部分采用了传统的联合调节器式的内燃机—发电机组,牵引电动机采用了动态性能不是很高的转差频率控制,但由于内燃机—发电机组的容量相对有限及其大惯性的特点,当负载突变或运行环境变化时,机车经常发生卸载现象。本文针对原有控制系统的缺点,对TY05型内燃机200kW供电牵引变频控制系统做了改进,牵引异步电机采用转差频率矢量控制,添加了一套内燃机—发电机组恒功率励磁控制系统和中间直流环节电压控制系统,与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配合来实现机车传动系统的功率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各控制系统按模块化设计,提高了交流传动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使整个系统协调运行。本文首先介绍了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的发展状况,对交流电传动内燃机车的传动结构以及传动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及转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次介绍了TY05型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的供电牵引变频控制系统,分析了TY05型内燃机车内燃机—发电机组的特点及其整个控制过程,找出了各系统模块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详细的分析了造成机车卸载的原因。然后对机车供电变频控制系统进行了改进,牵引电动机采用转差频率矢量控制方法,根据不同调速阶段的特点自动协调运行,使机车的恒功率控制在变频调速控制系统上得到了完善,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动态性能;增加了主发电机恒功率励磁控制系统中,达到了调整牵引发电机恒功率输出的目的;增加了中间直流环节电压控制系统,并对中间电压控制系统的调试做了说明,使发电机能够满足牵引电机对中间直流环节能量的需求。最后利用Matlab进行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使系统能够正常稳定的工作。

刘瑞军[8](2010)在《农用车永磁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及绿色属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农用车永磁发电机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绿色属性评价为研究主题,对农用车永磁发电机研发和推广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和绿色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矛盾问题处理等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农用车永磁发电机设计体系。其中,对发电机电磁设计的研究主要包括永磁材料的特性研究,永磁材料对发电机性能的影响研究,转子、定子结构的改进设计,电磁设计与计算,性能参数对发电机外特性的影响,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等等;对发电机稳压整流电路的研究包括永磁发电机电压控制现状分析,四相半波整流原理分析(可控整流电路设计、电压平均值计算、电压脉动系数计算、电流平均值计算等等),发电机自稳压原理分析,稳压电路设计,整流稳压系统的仿真及仿真参数的变化对发电机性能的影响等等;对发电机的绿色设计与评价包括绿色产品基本概念及特征的界定,发电机绿色评价指标的设计,绿色评价模型方法研究,发电机绿色优化分析等等;对发电机生命周期评价与分析主要包括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的建立,农用车发电机生命周期框架分析(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生命周期评价框架的建构),发电机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步骤,生命周期评价的缺陷与不足,以及发电机生命周期评价的指导作用等等;对农用车发电机研发体系中的不相容问题研究主要包括不相容问题的辨识(问题的提出、人才问题辨识、资金问题辨识、其他问题辨识),不相容问题的可拓分析(目标的界定、条件的界定、问题的界定、相容度判断、可拓策略的生成、相容度二次判断等等)。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有利于促进农用车永磁发电机的技术创新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朱卫国[9](2010)在《汽车爪极发电机的设计及三维温度场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爪极的特殊结构,爪极发电机的磁场和温度场具有明显的三维特性,需要三维计算方法求解发电机性能参数。近年来随着数值计算技术的发展,关于大型发电机的转子、定子等的温度场数值计算研究较多,但对汽车爪极发电机的转子、定子等的温度场数值计算研究几乎是空白。本论文在漏磁和温度场的计算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几种爪极发电机,并已产业化,其思路是:首先对汽车爪极发电机进行初步设计,并通过漏磁计算,优化定子外径、定子铁心有效长度、定子槽半径、定子内径、转子外径、转子铁心内径和爪极根部厚度等参数,在温度场计算后,再优化励磁架、定子、转子、爪极等,最终得到优化的产品,并对产品进行工业生产测试,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和用户试用表明:产品优于原配套汽车发电机。论文的具体内容概括如下:(1)以提高交流发电机比功(W/Kg)为目标,确定了汽车用爪极发电机系列设计中的额定工作转速、主要尺寸、结构,并推导出励磁架的直径比有0.618最佳值,此研究对汽车用爪极发电机的初步设计和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意义。(2)分析爪极发电机的结构参数对爪极发电机漏磁系数的影响,用三维磁矢位有限元方法计算了500W、750W爪极发电机在不同参数的空载漏磁系数,这些参数包括定子外径、定子铁心有效长度、定子槽半径、定子内径、转子外径、转子铁心内径和爪极根部厚度。计算结果为设计方案提供了合理性的参数。(3)分析基于有限体积法的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思想,介绍了优缺点及其求解过程,根据此理论,提出汽车发电机内温度场数值模拟计算过程所需的控制方程、通用控制方程,描述了中心差分等离散格式、流场计算算法、离散方程组的求解方法等,为后续发电机温度场数字模拟奠定基础。(4)采用上述理论,以14V/500W发电机为例,建立3-D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考虑到励磁绕组的铜耗、爪极的涡流影响,计算额定负载工况下的爪极、转轴等温度场的分布。(5)再以14V/500W发电机为例,建立3-D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计及定子各向异性、定子铁芯与绕组耦合条件,并考虑到励磁绕组的铜耗、定子铁损耗、涡流场的影响,铁芯及绕组等体积处理,计算额定负载工况下的定子温度场的分布;(6)通过对整个14V/500W (JFWB15C3-B型)发电机的网格剖分,计算出额定负载工况下的整机的三维温度场,各关键零部件的温度分布与实测的结果比对,验证了所建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在理论分析、计算结果的指导下,对几种优化的汽车发电机进行了产业化工作。论文最后阐述了汽车发电机的发展趋势。

王光亮[10](2009)在《能量缓冲器及其在微电网控制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电网是为协调大电网与分布式电源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微电网从系统观点看问题,将微电源、负荷、储能装置及控制装置等结合,形成一个单一可控的单元,同时向用户供给电能。但微电网也存在频率电压稳定和电能质量、对主网的冲击等问题。储能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有益可能。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电力系统能量控制的概念——电力系统能量缓冲器。电力系统能量缓冲器是以超级电容器为基础,结合蓄电池和电力电子器件所构成的综合系统。充分利用超级电容器在短时间内可以提供和吸收大功率的特性,向电力系统提供或者吸收大量的能量。设计了电力系统能量缓冲器的拓扑结构和电气原理,并提出了该系统的分析用模型。在此基础上,将电力系统能量缓冲器应用于微电网控制中,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电力系统能量缓冲器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

二、硅整流发电机及配合调节器联合设计组试制产品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硅整流发电机及配合调节器联合设计组试制产品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内燃机车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发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内燃机车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CKD9B型内燃机车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功率损失分析
    2.1 齿轮箱的齿轮啮合功率损失分析
    2.2 齿轮箱的轴承摩擦功率损失分析
    2.3 齿轮箱搅油功率损失分析
    2.4 齿轮箱风阻功率损失分析
    2.5 齿轮箱功率损失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KD9B型内燃机车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轮齿的温度场分析
    3.1 简化模型解析法分析齿轮箱轮齿的温度场
        3.1.1 简化轮齿表面温度场的模型
        3.1.2 解析轮齿表面温度场的温度值
    3.2 有限元法分析齿轮箱轮齿的温度场
        3.2.1 轮齿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
        3.2.2 轮齿表面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3.3 齿轮副侧隙热补偿计算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KD9B型内燃机车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温度场仿真分析
    4.1 齿轮箱体外表面、内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
        4.1.1 齿轮箱体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
        4.1.2 齿轮箱体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
    4.2 简化齿轮箱体模型及内表面的热流量分配计算
    4.3 齿轮箱体的温度场和油气温度计算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KD9B型内燃机车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的实验测试
    5.1 齿轮箱实验方法
        5.1.1 齿轮箱实验内容
        5.1.2 齿轮箱实验台布置
    5.2 齿轮箱实验步骤
        5.2.1 齿轮箱磨合实验
        5.2.2 齿轮箱空载实验
        5.2.3 齿轮箱负载实验
    5.3 齿轮箱实验结果分析
        5.3.1 齿轮箱实验结果
        5.3.2 齿轮箱实验后拆检状态
        5.3.3 齿轮箱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电动机发展和现状
        1.2.2 驱动器发展和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总体设计
    2.1 伺服系统的设计思想
    2.2 伺服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2.2.1 伺服系统功能需求
        2.2.2 伺服系统性能指标
    2.3 雷达结构和电机参数
        2.3.1 雷达结构
        2.3.2 电机参数
    2.4 驱动器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
        2.4.1 驱动器设计要求
        2.4.2 驱动器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建模与仿真
    3.1 系统模型
    3.2 电机的数学模型
    3.3 Simulink仿真
        3.3.1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仿真模型
        3.3.2 电流闭环控制仿真
        3.3.3 速度闭环控制仿真
    3.4 系统性能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硬件电路设计
    4.1 硬件方案设计
        4.1.1 功能和接口电路
        4.1.2 驱动器外形结构
    4.2 运算控制电路设计
        4.2.1控制芯片TMS320F28335
        4.2.2 DSP最小系统电路
        4.2.3 功能接口
    4.3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4.3.1 RS-422串行通信接口电路
        4.3.2 RS-232串行通信接口电路
        4.3.3 SPI串行外设接口电路
    4.4 温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4.5 霍尔信号接口电路设计
    4.6 光电耦合器电路设计
    4.7 驱动控制输出电路设计
        4.7.1 逆变电路
        4.7.2 驱动控制电路
    4.8 电流检测反馈电路设计
        4.8.1 采样电阻
        4.8.2 采样波形调理电路
    4.9 欠压故障信号和短路故障信号电路设计
    4.10 电源电路设计
        4.10.1 电源电压结构
        4.10.2 驱动器功耗估算
        4.10.3 电源电路设计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软件开发
    5.1 伺服控制算法介绍和软件实现
        5.1.1 PID算法介绍
        5.1.2 算法实现
    5.2 软件方案设计
        5.2.1 软件需求分析
        5.2.2 软件总体方案
    5.3 软件的初始化
        5.3.1 系统时钟的初始化
        5.3.2 CPU定时器配置
        5.3.3 EPWM配置
        5.3.4 ECAP配置
        5.3.5 SCI通信功能配置
        5.3.6 SPI接口功能配置
        5.3.7 ADC采样功能配置
        5.3.8 GPIO功能配置
        5.3.9 温度传感器控制
        5.3.10 完成初始化
    5.4 伺服控制循环
        5.4.1 主函数
        5.4.2 定时器伺服中断
    5.5 关键技术研究
        5.5.1 霍尔相序自整定
        5.5.2 DSP的电流采样时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器的调试验证
    6.1 单板调试
    6.2 功能测试
        6.2.1 串口通信功能测试
        6.2.2 ADC采样功能测试
        6.2.3 PWM输出功能测试
        6.2.4 温度检测功能测试
        6.2.5 霍尔相序自整定功能测试
    6.3 性能调试
        6.3.1 开环调节
        6.3.2 电流环调试
        6.3.3 速度环调试
    6.4 系统联调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汽车交流发电机效率分析及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路线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发电机效率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案
    2.1 引言
        2.1.1 发电机效率评定标准
    2.2 汽车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及基本原理
        2.2.1 发电机结构及基本原理
        2.2.2 汽车交流发电机的零部件分析
        2.2.3 交流发电机电气原理分析
    2.3 发电机的损耗计算
        2.3.1 各部件铜损计算
        2.3.2 各种零部件铁损的计算
        2.3.3 机械损耗
        2.3.4 发电机的效率计算
    2.4 改进方案设计
        2.4.1 提升截面积,定子绕组参数改进
        2.4.2 提升截面积,96槽定子铁芯及扁铜线
        2.4.3 降低铁损,改变96槽定子铁芯片材料为硅钢片
        2.4.4 减少漏磁,转子总成爪极间嵌磁
        2.4.5 减少二极管铜损耗,使用高效整流二极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发电机效率测试方案
    3.1 引言
    3.2 效率测试条件
        3.2.1 效率测试影响因素
        3.2.2 效率测试条件
    3.3 效率测试台架方案
        3.3.1 驱动部分方案
        3.3.2 环境温度及电气部分方案
    3.4 数据采集方法
        3.4.1 VDA效率数据采集方法
        3.4.2 满负载效率数据采集方法
    3.5 各改进方案测试步骤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电机效率测试数据分析
    4.1 引言
    4.2 原始发电机效率测试数据
    4.3 改进方案测试结果
        4.3.1 定子绕组参数改进,提升截面积
        4.3.2 使用96槽定子铁芯及扁铜线
        4.3.3 改变96槽定子铁芯片材料为硅钢片
        4.3.4 转子总成爪极间嵌磁钢
        4.3.5 使用高效整流二极管
    4.4 发电机改进措施效率数据综合对比
    4.5 综合改进方案样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火力发电厂机组励磁系统的工业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1.2.1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组成
        1.2.2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分类
    1.3 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作用及任务
    1.4 励磁调节器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火力发电厂机组励磁系统组成及质量改善方法
    2.1 同步发电机自并励励磁系统的组成
        2.1.1 励磁变压器
        2.1.2 可控硅整流桥
        2.1.3 起励装置及灭磁单元
        2.1.4 励磁调节器(AVR)
        2.1.5 励磁调节器(AVR)的限制及保护功能
    2.2 质量改善方法
        2.2.1 质量改善概述
        2.2.2 质量改善的原则
        2.2.3 质量改善的环境
        2.2.4 质量改善的步骤
        2.2.5 质量改进工具——因果图
    2.3 工程经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UNITROL 5000 励磁系统现场工业应用与研究
    3.1 引言
    3.2 UNITROL 5000 励磁系统静态试验项目
        3.2.1 外观检查
        3.2.2 模拟量测量精度检查
        3.2.3 开入、开出信号检查
        3.2.4 限制器逻辑校验
        3.2.5 二次回路绝缘直阻测量
        3.2.6 假负载试验
    3.3 UNITROL 5000 励磁系统动态试验项目
        3.3.1 起励试验
        3.3.2 灭磁试验
        3.3.3 调节器切换试验
        3.3.4 阶跃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UNITROL 5000 励磁系统存在问题及改善实践
    4.1 引言
    4.2 确定改善目标
        4.2.1 现状调查
        4.2.2 目标确定及可行性分析
    4.3 因果分析
    4.4 制定对策及质量改善实施
    4.5 效果检查
    4.6 巩固措施
    4.7 效益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火力发电厂机组励磁系统装置升级改造
    5.1 引言
    5.2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改造的必要性
    5.3 #3机组励磁系统改造技术方案的设计
        5.3.1 #3机组励磁系统参数
        5.3.2 励磁系统改造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
        5.3.3 #3机组原励磁系统构成
        5.3.4 #3机组励磁系统改造方案设计简述
        5.3.5 #3机组励磁系统改造方案工期设计
    5.4 #3机组励磁系统改造方案选择
    5.5 #3机组励磁系统改造方案可行性分析论证及综合评价
        5.5.1 技术上可行性分析
        5.5.2 经济上可行性分析
        5.5.3 操作和维护可行性分析
        5.5.4 改造方案的综合性评价
    5.6 #3机组励磁系统改造方案的具体实施
    5.7 改造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总结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5)水平轴变桨距潮流能发电水轮机实验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水轮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水轮机实验装置机构设计
    2.1 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能量捕获原理
    2.2 变桨系统理论设计
    2.3 水轮机实验装置总体设计
        2.3.1 传动系统机构设计
        2.3.2 变桨系统机构设计
        2.3.3 发电机系统机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水轮机实验装置强度分析
    3.1 主轴强度分析
        3.1.1 主轴强度理论设计
        3.1.2 主轴强度分析
    3.2 变桨系统齿轮强度分析
        3.2.1 变桨齿轮理论设计
        3.2.2 变桨齿轮强度分析
    3.3 桨叶套杯强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水轮机实验装置通讯及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4.1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2 通讯系统设计
        4.2.1 通讯协议及数据处理
        4.2.2 通讯控制箱电路设计
    4.3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4.3.1 AD 采样电路设计
        4.3.2 采样电路的标定
        4.3.3 发电机负载调节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水轮机实验装置控制实验研究
    5.1 水轮机实验装置驱动控制控制方案设计
        5.1.1 驱动控制基本原理
        5.1.2 驱动硬件电路设计
        5.1.3 驱动控制程序的搭建
    5.2 水轮机实验装置控制实验研究
        5.2.1 变桨控制系统试验
        5.2.2 数据采集系统试验
        5.2.3 负载调节试验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径轴向复合磁场发电机谐波励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发电机励磁方式及其发展现状
        1.2.1 常规励磁方式及其发展现状
        1.2.2 谐波励磁方式及其发展现状
    1.3 径轴向复合磁场发电机谐波励磁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3.1 发电机模型的建立
        1.3.2 谐波绕组的设计与测试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径轴向复合磁场发电机谐波励磁的研究方法
    2.1 引言
    2.2 分析软件的选取
    2.3 分析方法的选取
        2.3.1 Ansoft Maxwell分析方法简介
        2.3.2 Ansoft Maxwell电磁场求解器介绍
        2.3.3 分析方法的选定
    2.4 小结
第3章 径轴向复合磁场发电机的结构及其等效模型的研究
    3.1 引言
    3.2 径轴向复合磁场发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简述
    3.3 发电机的模型建立
        3.3.1 发电机三维模型的分析
        3.3.2 二维展开模型分析
    3.4 等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4.1 等效模型的建立与动态设置
        3.4.2 等效模型结构有效性验证
        3.4.3 等效模型磁路有效性验证
        3.4.4 等效模型磁量参数有效性验证
    3.5 小结
第4章 径轴向复合磁场发电机的谐波励磁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三次谐波电动势产生的原因
        4.2.1 三次谐波的危害
        4.2.2 转子主磁场的三次谐波成分
        4.2.3 电枢反应磁场的三次谐波成分
        4.2.4 定子绕组中负载电流的三次谐波成分
    4.3 三次谐波励磁的可行性
    4.4 三次谐波励磁系统设计的要点
        4.4.1 开口三角形法的原理
        4.4.2 谐波绕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5 小结
第5章 径轴向复合磁场发电机的特性分析
    5.1 引言
    5.2 径轴向复合磁场发电机空载感应电动势分析
        5.2.1 发电机空载时定子主绕组的感应电动势分析
        5.2.2 发电机空载时三次谐波绕组的感应电动势分析
    5.3 径轴向复合磁场发电机空载特性分析
        5.3.1 发电机空载特性的重要性
        5.3.2 发电机空载特性分析
    5.4 径轴向复合磁场发电机负载特性分析
        5.4.1 发电机负载特性的重要性
        5.4.2 发电机负载时定子主绕组谐波含量分析
        5.4.3 发电机负载特性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径轴向复合磁场发电机谐波励磁系统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6.1 引言
    6.2 谐波绕组对主绕组空载感应电动势的影响
    6.3 发电机谐波绕组进行复励磁的有效性验证
        6.3.1 发电机空载时谐波绕组输出电量的分析
        6.3.2 发电机负载时谐波绕组输出电量的分析
        6.3.3 发电机负载时谐波绕组进行复励磁的有效性验证
    6.4 发电机电压调整率的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论文总结
    7.1 论文创新点
    7.2 论文总结
    7.3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内燃机200kW供电牵引变频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概述
    1.1 国外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的发展状况
    1.2 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的性能特点
    1.3 我国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 交流电传动内燃机车的传动结构
    2.1 内燃机车的传动类型和形式
    2.2 交流传动电路
        2.2.1 能量流转换
        2.2.2 柴油机发电机系统
        2.2.3 中间直流环节
        2.2.4 牵引逆变器
第三章 TY05型内燃机车牵引变频控制系统
    3.1 TY05型内燃机车牵引电机的特性
    3.2 TY05型内燃机车牵引变频调速控制系统
        3.2.1 TY05型变频牵引调速系统的控制方式
        3.2.2 TY05型牵引变频调速系统的工作模式
        3.2.3 TY05型内燃机车牵引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3.3 TY05型内燃机车微机控制系统
        3.3.1 TY05型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3.3.2 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3.4 内燃机车控制系统的不足
第四章 TY05型内燃机车200kW供电牵引变频技术的研究
    4.1 交流主传动
        4.1.1 主发电机及其励磁
    4.2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的分析
        4.2.1 异步牵引电动机特性
        4.2.2 机车的牵引性能分析
        4.2.3 牵引电机控制策略简介
    4.3 内燃机车异步电机的转差频率矢量控制策略
        4.3.1 矢量控制数学建模
    4.4 机车牵引电机转差频率型矢量控制结构原理
第五章 TY05型内燃机车微机控制系统改进
    5.1 微机控制系统主要功能
    5.2 微机控制系统原理
    5.3 TY05型内燃机车微机控制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5.3.1 TY05型微机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5.3.2 TY05型微机控制系统各模板功能概述
    5.4 机车励磁控制系统
        5.4.1 恒功率调节系统
        5.4.2 恒功率励磁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源理
    5.5 中间直流环节电压控制系统
        5.5.1 中间直流环节电压特性曲线
        5.5.2 中间直流环节电压调节的控制
        5.5.3 熊量需求影响以及中间直流环节电压调节技术
第六章 改进后的TY05型内燃机车牵引特性仿真分析
    6.1 系统构成及模型介绍
    6.2 仿真结果及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农用车永磁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及绿色属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农用车发电机相关技术研究综述
        1.3.2 农用车发电机材料优选研究综述
        1.3.3 生命周期理论及方法研究综述
        1.3.4 绿色综合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
        1.4.2 论文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农用车发电机材料选择及电磁设计
    2.1 发电机永磁材料的基本特征
        2.1.1 永磁发电机材料的选择
        2.1.2 永磁材料的基本特性
        2.1.3 永磁材料对发电机性能的影响及永磁材料的确定
        2.1.4 转子结构工艺设计
        2.1.5 永磁发电机定子结构设计
        2.1.6 稀土永磁发电机的优点
    2.2 发电机电磁设计与计算
        2.2.1 径向励磁结构磁路理论
        2.2.2 钕铁硼稀土永磁体积计算
        2.2.3 每相绕组匝数的计算
        2.2.4 电枢反应
        2.2.5 电压平衡式和等值电路
    2.3 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2.3.1 磁钢截面积对发电机性能参数的影响作用
        2.3.2 永磁体磁化方向的平均长度对性能参数的影响作用
        2.3.3 电枢绕组线径对性能参数的影响作用
        2.3.4 每相串联匝数对性能参数的影响作用
        2.3.5 气隙对性能参数的影响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用车永磁发电机稳压整流电路设计及仿真
    3.1 永磁发电机电压控制现状
    3.2 四相半波整流原理分析
        3.2.1 可控整流电路
        3.2.2 四相半波电压平均值计算
        3.2.3 四相半波电压脉动系数计算
        3.2.4 四相半波电流平均值计算
        3.2.5 四相半波滤波特性
    3.3 发电机自稳压原理分析
    3.4 稳压电路
    3.5 整流稳压仿真研究
        3.5.1 稀土永磁发电机数学模型
        3.5.2 正方向的规定
        3.5.3 电压和磁链方程式
    3.6 整流稳压系统的仿真
        3.6.1 整流稳压系统输出开路
        3.6.2 整流稳压系统接负载时
        3.6.3 仿真计算
        3.6.4 应用Simulink 建立仿真模型建立
    3.7 仿真参数取值对发电机性能的影响
        3.7.1 取样电容的选择
        3.7.2 不同转速对稳压情况的影响
        3.7.3 负载对稳压情况的影响
        3.7.4 试验示波器波形图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用车永磁发电机绿色设计与评价研究
    4.1 绿色产品的属性及特征
        4.1.1 绿色产品基本概念界定
        4.1.2 绿色产品特点
    4.2 绿色指标设计
        4.2.1 绿色产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追踪
        4.2.2 基于输入-输出的绿色指标界定
    4.3 绿色评价模型方法
        4.3.1 绿色产品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追踪
        4.3.2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介绍
        4.3.3 交叉效率模型与方法
    4.4 永磁发电机农用车绿色评价分析
        4.4.1 指标数据收集
        4.4.2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农用车绿色评价
        4.4.3 基于Cross-efficiency 的农用车发电机绿色评价
        4.4.4 好胜型和容忍型模型计算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用车永磁发电机生命周期评价与分析
    5.1 生命周期评价的涵义
    5.2 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框架
        5.2.1 目的和范围设定
        5.2.2 清单分析
        5.2.3 影响评价
        5.2.4 释义与改进分析
    5.3 农用车发电机生命周期框架分析
        5.3.1 永磁发电机材料选择
        5.3.2 发电机结构设计
        5.3.3 农用车永磁发电机生命周期评价框架
    5.4 永磁发电机农用车LCA 技术步骤
        5.4.1 目的和范围设定
        5.4.2 清单分析
        5.4.3 影响评价
        5.4.4 释义与改进
    5.5 永磁发电机农用车LCA 实施的缺陷与不足
    5.6 永磁发电机农用车生命周期评价的指导作用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用车永磁发电机研发体系中的不相容问题研究
    6.1 不相容问题的界定及可拓模型
        6.1.1 目标、条件及问题的界定
        6.1.2 不相容问题的可拓模型
        6.1.3 不相容问题转化的思想
    6.2 不相容问题的辨识
        6.2.1 问题的提出
        6.2.2 人才问题辨识
        6.2.3 资金问题辨识
        6.2.4 其他问题辨识
    6.3 不相容问题的可拓分析
        6.3.1 目标的界定
        6.3.2 条件的界定
        6.3.3 问题的界定
        6.3.4 相容度判断
        6.3.5 可拓策略的生成
        6.3.6 相容度二次判断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博士生导师及作者简介

(9)汽车爪极发电机的设计及三维温度场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有关大型电机温度场研究的国内外情况
    1.3 汽车发电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4 论文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汽车无刷爪极发电机初步设计
    2.1 汽车交流发电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2.2 汽车无刷爪极发电机结构的设
    2.3 励磁绕组参数优化解析计算
    2.4 定子工艺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汽车无刷爪极发电机空载漏磁计算
    3.1 交流发电机漏磁通的基本理论
    3.2 爪极发电机几何模型、网格模型的建立
    3.3 电励磁爪极发电机空载漏磁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计算流体动力学基本理论
    4.1 计算流体动力学概述
    4.2 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基础
        4.2.1 计算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4.2.2 通用控制方程及其离散
        4.2.3 流场数字计算 SIMPLE 算法
        4.2.4 离散方程组的基本解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发电机转子传热耦合的温度场计算
    5.1 引言
    5.2 转子的物理模型
    5.3 转子的数学模型
    5.4 确定边界条件
    5.5 网格划分
    5.6 方程求解
    5.7 计算结果及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发电机定子与整机的温度场计算
    6.1 引言
    6.2 定子温度场的物理模型
    6.3 方程求解及数学模型
    6.4 计算实例及结果分析
    6.5 整个发电机的温度场计算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成果及创新点
    7.2 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7.3 汽车发电机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参考文献
附1: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2: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3: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取的专利
附4: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对汽车发电机所进行的产业化工作

(10)能量缓冲器及其在微电网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电力系统能量缓冲器的相关理论基础及设计
    2.1 从分布式发电到微电网
        2.1.1 分布式发电
        2.1.2 微电网
    2.2 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2.1 储能技术及其分类
        2.2.2 各种储能技术的特点比较
    2.3 超级电容器的原理及应用
        2.3.1 超级电容器的储电原理
        2.3.2 超级电容的性能特点
        2.3.3 超级电容的一般应用
        2.3.4 超级电容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4 能量缓冲器的设计思想和系统结构
    2.5 小结
第三章 电力系统能量缓冲器的模型及控制
    3.1 坐标变换
        3.1.1 坐标变换的数学表达
        3.1.2 关于经典派克变换的讨论
    3.2 能量缓冲器的数学模型
        3.2.1 能量缓冲器储能单元模型
        3.2.2 能量缓冲器换流器模型
    3.3 储能单元控制
    3.4 基于SPWM的变流器控制
        3.4.1 PWM控制
        3.4.2 电流的直接控制
        3.4.3 电流的间接控制
    3.5 能量缓冲器输出控制
    3.6 能量缓冲器的运行方式
    3.7 小结
第四章 电力系统能量缓冲器在微电网控制中的应用
    4.1 微电源的特性及模型
        4.1.1 光伏电池的特性及模型
        4.1.2 风力发电机
        4.1.3 燃气轮机
        4.1.4 柴油发电机
        4.1.5 小型水轮发电机
    4.2 微电源的基本控制
        4.2.1 微电源的PQ控制
        4.2.2 微电源的VF控制
    4.3 基于电力系统能量缓冲器的微电网控制
        4.3.1 含有电力系统能量缓冲器的微电网构成及模型
        4.3.2 含有电力系统能量缓冲器微电网的控制策略
    4.4 微电网中能量缓冲器的作用分析
        4.4.1 微电网独立运行时能量缓冲器的作用
        4.4.2 微电网并网运行时能量缓冲器的作用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四、硅整流发电机及配合调节器联合设计组试制产品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内燃机车辅助传动机构齿轮箱发热分析[D]. 米伟明.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2]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研制[D]. 刘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3]汽车交流发电机效率分析及改进[D]. 吴鎏炜.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7)
  • [4]火力发电厂机组励磁系统的工业应用与研究[D]. 蒋建旭.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5]水平轴变桨距潮流能发电水轮机实验装置研究[D]. 高远.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04)
  • [6]基于径轴向复合磁场发电机谐波励磁研究[D]. 秦波. 大连海事大学, 2012(10)
  • [7]内燃机200kW供电牵引变频技术的研究[D]. 刘广朋. 太原科技大学, 2010(05)
  • [8]农用车永磁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及绿色属性评价[D]. 刘瑞军. 吉林大学, 2010(08)
  • [9]汽车爪极发电机的设计及三维温度场数值模拟[D]. 朱卫国. 合肥工业大学, 2010(01)
  • [10]能量缓冲器及其在微电网控制中的应用[D]. 王光亮.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9(10)

标签:;  ;  ;  ;  ;  

硅整流发电机与合作稳压器联合设计组试制产品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