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董永明标枪训练特点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玉花[1](2013)在《竞技战术节奏的理论诠释及其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节奏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人们竞技活动方式和行为中最活跃的因素。竞技体育活动中无处不在的节奏不仅影响着竞技者的竞技方式和竞技表现,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运动成绩。进行关于“竞技节奏”基本理论探讨和实证应用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竞技者的竞技活动认知水平,而且通过分析与阐述竞技节奏的基本理论问题,解决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过程中节奏应用与控制等诸多实践问题,对竞技节奏理论的建立,对竞技体育学理论的发展,对竞技参赛学理论的完善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节奏理论、控制理论、竞技体育理论为基础,对竞技节奏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初步构架了竞技战术节奏的理论体系,重点解析竞技战术节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竞技战术节奏掌控策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排球运动实践,对优秀排球运动队的排球竞赛节奏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竞技节奏是竞技行为构成及竞技体育从业人员的竞技行为在时间维度上的时序性变化。竞技节奏可以分为参训节奏、参赛节奏、赛事节奏、赛次节奏和赛场节奏等。也可以分为动作节奏、战术节奏、负荷节奏等。2、竞技战术节奏是运动项目特征制约下的竞技战术要素和竞技者战术行为在时间维度上的时序性变化。竞技战术节奏的构成要素包括战术活动时间、强度、密度及其变化等。3、竞技战术节奏具有竞技者战术行为的快慢、攻防、真伪等性质。战术运行节奏和战术实施节奏是竞技战术节奏的基本运动形态。其主要表现方式为反复、对应、间歇和转换等。4、竞技战术节奏的内容体系庞杂,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其类别不同。以竞赛内容为标准,可分为速度节奏、位置节奏、远度节奏、高度节奏、出场节奏、重量节奏、环数节奏、编排节奏、进攻节奏、防守节奏、攻守转换节奏;以参加人员多少为标准,可分为个人竞技战术节奏、小组竞技战术节奏和集体竞技战术节奏;以比赛行为可控原理为标准,可分为主动与被动竞技战术节奏、主变与被变竞技战术节奏、本源性和适应性竞技战术节奏;以规律性、适用性和使用频率为标准,可分为有序和无序竞技战术节奏、常规和特殊竞技战术节奏、常用和偶用竞技战术节奏。5、竞技战术节奏具有周期性与阶段性、灵活性与稳定性、相对性与绝对性、复杂性与可控性、理想性与实施性、专项特异性与个体差异性等一般特征。6、竞技战术节奏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比赛规则与组织、己方竞技能力与竞技状态、对手竞技能力与竞技状态和比赛进程的发展与变化。7、竞技战术节奏掌控的策略包括:目标导向策略、实力定位策略、扬长击短策略、善用规则策略和多径调整策略等。8、实证研究表明,伦敦奥运会男排四强比赛中,进攻战术实施时,正常时段发快球节奏是常用发球节奏;进攻扣球中多表现为扣慢球节奏;三点攻和四点攻的掩护配合进攻是集体进攻节奏的理想方式;防守战术实施中,慢后防守节奏和半快配合防守节奏是主要表现形式。9、实证研究表明,伦敦奥运会女排四强比赛中,进攻战术实施时,正常时段发半快球节奏是较多实施的发球节奏;进攻扣球时以扣快球节奏为主;三点配合与掩护是她们最佳的集体进攻节奏;防守战术实施中,慢后防守节奏和半快配合防守节奏是主要表现形式。
李敏[2](1990)在《董永明标枪训练特点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标枪运动员董永明在短期内坚持个人特点的业余训练,及其所取得的成绩,将其赛前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方法的选用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力图揭示其主要特点,向一般高等院校标枪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一些可取的鉴借经验。
王双[3](2018)在《功能动作训练对标枪技术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掷标枪是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体育类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大多将走向教师的岗位,因此掌握标枪技术、教学教法就十分重要。如今越来越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训练和教学中广泛应用,大量新颖的仪器设备、科研设备、训练理论、教学方法实施在教学中,使得学生掌握基本技术的能力、运动水平以及教学效果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平面定点摄像法、影像解析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标枪项目的特点尝试将所设计的功能动作训练的手段应用到体育教育专业的标枪技术教学课中,使用高清摄像机进行技术拍摄,对学生的技评达标成绩,技术掌握效果,使用运动学解析软件对标枪技术运动学指标进行客观分析,使教师的技术评价更客观,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合理的技术,提高标枪技术教学的效果,减少教学中的运动损伤为主要研究内容,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给学生学习技术开辟了新思路。实验结果表明:1.功能动作训练主要采用垫、球、哑铃、橡皮带等辅助器材设计的专项训练方法,包括胸前橡皮带直推、双手持哑铃弓步哑铃后举、跪姿头上侧抛实心球等。2.功能动作训练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的稳定性、灵活性及对称性,提高运动表现,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技评和达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3.通过功能动作训练干预学生的重心速度变化更合理,速度利用率有一定程度提高,髋、膝、核心稳定性提高,学生在学习技术过程中协调配合能力增强,最后用力技术中超越器械程度加大,做功距离加长,速度利用更符合项目规律,技术掌握优于对照组,原地投掷成绩大幅提高。4.经过功能动作训练的专门练习后,最后用力技术中学生的上肢、躯干、下肢的技术掌握效果大幅度提高,实验组上肢的技术掌握效果符合标枪的运动学规律,下肢技术中左侧支撑技术更合理更充分,右侧积极蹬伸,加速效果提高,上肢控枪能力增强,在进入最后用力阶段时能具备稳定的良好的准备姿势,躯干技术掌握趋于合理。5.最后用力中出手参数有变化,实验组学生的出手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更接近合理范围,运动成绩更好,功能动作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在力学上的参数,技术更规范,优化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和教学效果。6.功能动作训练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明显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练习次数、学生间交流、模仿练习次数增多,纠错能力明显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李萍[4](2016)在《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手段在体育系本科生标枪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稳定的躯干肌群以及较强的平衡能力对于标枪技术的学习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提高上下肢动力链能量传递的效率以及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而且还能较好的达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效果。通过查阅资料和访谈专家发现体育系本科生在标枪技术学习中由于稳定性和平衡性较差等原因会出现各种不良的动作模式、代偿和错误动作以及运动损伤,不利于学生标枪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标枪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本文尝试将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手段应用到体育系本科生标枪教学课中,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探讨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手段在体育系本科生标枪教学课的实际应用效果,期望为学生标枪教学课的技评、达标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手段能提高体育系本科生功能动作筛查(FMS)得分及其稳定性和平衡性。2.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手段能缩小体育系本科生身体左右侧稳定性和平衡性差距,对学生疼痛部位的缓解和改善作用优于传统的教学手段。3.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手段能提高体育系本科生的标枪技评成绩。4.体育系本科生对融入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手段的标枪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和自我训练感觉的主观评价高于传统的教学手段。5.躯干支柱稳定训练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互为替代,在标枪教学课中要适时将两种教学手段有效的结合,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共同提高标枪课的教学效果和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
熊安竹[5](2009)在《女子掷标枪关键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文中指出最后用力阶段是掷标枪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加强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标枪运动员水平,为探讨最后用力技术的最优组合及为动作技术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采用三维录像解析法、肌电测量法及两种方法的同步测试法,对女子掷标枪技术的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鞭打动作、“满弓”动作、标枪出手和下肢支撑动作等,这也是最后用力阶段的主要技术部分。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将最后用力阶段划分为三大动作阶段,即双支撑形成阶段,满弓形成阶段,出手状态形成阶段。反映达到各瞬间的运动学指标不止一个,在判断时一般是以一个指标为基础,多个指标作参考,这样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运动学参数。下肢的支撑动作贯穿着整个运动过程,本文总结了下肢在各阶段内的具体工作方式,最后用力阶段整个支撑动作过程包括了右腿支撑、以左或右腿为主的双支撑及左腿支撑。然后对下肢支撑动作在各动作技术阶段内所用时间、角度指标、速度指标等运动学指标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最后用力阶段各动作形成阶段的时间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其构成规律可以作为恒量下肢用力方式正确与否的检验指标之一;通过对与时间指标密切相关的最后一步步长的理论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对比分析,发现实测值均小于理论值;通过对下肢各关节角度不同阶段内角度值变化特征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运动员在有些角度值上偏大或偏小,严重影响了动作的质量,当然,有些关节角度值较符合动作技术的要求;标枪质心速度在各阶段速度增量比重大体一致,同时身体重心速度损失量与标枪质心速度增加量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在研究“满弓”技术运动学特征的时候,本文将文中所使用的角度参量所示含义用图示和文字表达了出来,避免了角度含义模糊和混乱的局面。对于角度指标,此部分均有详细的对比研究,并针对存在问题的角度指标提出了有关建议。在这一部分,我们还对“满弓”形成前的延缓动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表明7名女子标枪运动员均存在着右肘提前弯曲和提前用力的现象。在三维空间内,上肢鞭打动作中各环节速度变化形式与前人研究一致,表现为从上臂到手的依次加速与制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对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加速现象。运动员在具有共性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在出手的时机上有所不同,研究发现出手时机有四种情况,即三个点,第一点为肘关节中心速度获得最大值后,手获得的第一个速度峰值点,第二个点为腕关节中心速度曲线上的波谷点,速度较第一个点小,第三点为持枪手在抖腕动作完成制动后的速度峰值,这一点又包含着两种情况,制动后的速度峰值大于手获得的第一个速度峰值,这也是最佳的出手点,另一种情况就是制动后的峰值小于第一个速度峰值。最后,本文通过JE TB0810肌电采集系统对标枪最后用力阶段投掷臂控制肌群的肌电信号进行了采集、计算,但是由于肌电信号存在不确定性特征,我们仅对运动员进行了个案分析,利用肌电采集系统,结合高速摄影提供的运动姿态信息,对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上肢技术特点进行了技术诊断。对肌电原始信号、单一频谱计算结果和平均化数据进行了分析,单一频频普计算结果中的MF和MPF两者具有显着线性相关,AEMG与SPA也具有高度相关;平均化数据分析中的标准差与最大值之间有显着线形相关关系,平均水平与积分肌电之间也具有显着线形相关关系,符合彼此反映信息的一致性。文中还对上肢6块被测肌肉的激活、失活顺序和活性时间进行了分析,对上肢技术动作的合理性进行了诊断。最后,本文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在训练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掷标枪技术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环节技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前一环节技术会对后一环节技术发生作用,且后一环节技术也会对前一环节技术产生影响。过分的强调某一环节技术的重要性,都会不同程度的对另一环节的技术产生消极的影响,不利于整体技术效能的发挥。
高玉宝[6](2012)在《画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斯宾诺莎李调的画笔孕妇坐在他的办公桌前面,他将画纸夹在画板上,发觉铅笔秃了,他的铅笔刀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你身上没有刀吧?他问孕妇,孕妇茫然地瞅了他一眼,说,刀?我早就不带刀了,又不是在海岛上,带刀干嘛呢?跟你说,我在海岛上时有一把刺鲨,专门对付鲨鱼的,不过后来那把刀被鲨鱼咬断了。嘻嘻,再说了,就我现在这样带一把刀有什么用?别担心,我知道你们的什么治安管理条例的,我没带刀。
魏松松[7](2012)在《福建省田径后备力量发展态势研究 ——以近三届省运会田径成绩分析为参考》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立足福建省,通过对近三届省运会少年组(16-17岁)田径比赛成绩的比较分析,找出其呈现出的规律以及田径各项群的优势地区分布。针对成绩分析和项群分布情况,对福建省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地区分布和发展以及影响这方面的因素等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福建田径经历了:传入时期,逐步发展时期,辉煌时期,低谷时期,缓慢恢复时期,现今发展时期。如今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田径后备力量,防止出现人才断层。2.福建田径在全运会中的表现以短跨和跳跃项目为主,主要依靠这些项目争金夺银,并且在十一届全运会中取得金牌零的突破。3.福建田径运动员在全国各类田径比赛中主要以短、跳项目打天下,短、跳项目是福建田径的传统优势项目。4.通过对福建省近三届省运动会少年组(16-17岁)田径比赛成绩比较分析,得出福建省各地市田径发展水平不均衡,成绩差距较大,呈现出泉、厦、福三足鼎立局面。5.福建田径少年组比赛成绩与全国同年龄组成绩相比,短跑、跳跃项群水平相差不大甚至有的短跳项目成绩还要好于全国水平。而其它项目成绩则与全国水平相差较大,缺乏竞争力。6.福建男女田径项目后备力量的地区分布不均衡,沿海地区的成绩明显要好于内陆地区。7.影响福建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主要有:运动员因素;教练员因素;政策与管理机制因素;社会因素。
闫英磊[8](2020)在《多角度橡皮带超等长训练对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效果的影响》文中认为虽然在田径投掷项目中标枪是最轻的器械,但是想要取得优秀的成绩却并不容易,因为掷标枪的过程不仅要求运动员力量要大,更重要的是运动员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所以标枪技术也是投掷项目中最难掌握的。标枪技术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后用力技术,运动员不仅要控制出枪的角度和高度,还要保证最后用力的方向尽可能与标枪的纵轴一致,这样才能使标枪获得更大的出手速度和滑行动量,所以最后用力技术效果的优劣将会决定运动员的投掷成绩。因此,如何提高最后用力技术效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最后用力阶段投掷臂肌肉工作的原理——肌肉超等长收缩为理论基础,提出多角度橡皮带超等长训练法,为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训练手段改进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以山东体育学院竞技体育与体育教育学院2017、2018级运动训练专业标枪专选的18名男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实验等研究方法,对标枪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进行实验研究。运用独立样T检验分析两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掷标枪成绩和技评成绩,把18名运动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保证实验前两组各项水平不具有显着性差异。通过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确定了实验组多角度橡皮带超等长训练的拉引角分别为60°、90°和120°,对照组单角度橡皮带超等长训练的拉引角为90°。实验时间是30个课时,每周两次训练课,在准备活动结束后牵拉橡皮带进行原地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练习,两组的训练时间、地点、方法和负荷都保持一致。实验结束后对所有运动员进行因变量指标测试,并运用独立样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果:1.多角度橡皮带超等长训练的角度选取比较合理,可以有效改善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2.投掷成绩指标和技评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运动员训练的效果,实验后实验组的顺风和逆风完整技术掷标枪成绩优于对照组。3.实验前后实验组的原地技术、顺风和逆风技术掷标枪成绩都具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仅有原地掷标枪技成绩具有显着性差异。4.实验后实验组的交叉步掷标枪、完整技术掷标枪技评成绩都优于对照组,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原地掷标枪技评成绩都具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的交叉步掷标枪、完整技术掷标枪技评成绩具有显着性,而对照组这两项不具有显着性差异。5.多角度橡皮带超等长训练对标枪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效果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单角度橡皮带超等长训练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标枪运动员掷标枪动作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彭志军,陈志萍[9](2006)在《青少年男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男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训练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进行训练,旨在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依此来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结果发现:1)决定标枪飞行远度的是出手速度,完整技术中的助跑速度是决定出手速度的因素之一。2)确定标枪合理助跑速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能力和完整技术水平的发挥,从而提高助跑速度速度的利用率。3)投掷步的步长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而定,交叉步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速度,技术的发挥,所以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到助跑速度的稳定性。4)助跑速度的针对性训练对运动员出手速度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徐艳萍[10](2010)在《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现状调查与改革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长期存在着田径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仍以技术为主,对于田径的健身功能没有足够重视;田径课教学形式单一、教法不新颖、教材相对陈旧,考评形式不够完善等现状的前提下,本研究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的改革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参考,促进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的建设。本文以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甘肃省6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肤浅的探究。了解到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目前的现状,既有可取之处,同时,也有待改进和改革的地方。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的改革对策主要从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调查意向出发,围绕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含校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时数、学习评价、田径教材等方面,结合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从师技能和中小学体育师资的需求,以及要很好的与素质教育、终生体育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提出了改革对策。并建议对本文提出的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改革对策,要进一步论证,在实践中探索其可行性和效果,以便不断改进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
二、董永明标枪训练特点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董永明标枪训练特点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竞技战术节奏的理论诠释及其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节奏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
1.1.2 竞技体育领域大量存在的节奏现象 |
1.1.3 节奏及其掌控对竞技者竞赛过程和比赛结果的影响 |
1.1.4 竞赛理论和节奏理论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
1.2 文献综述 |
1.2.1 节奏、生物节奏(节律)研究 |
1.2.2 竞技运动节奏含义研究 |
1.2.3 竞技运动节奏表现形式研究 |
1.2.4 以竞技运动节奏为标准划分运动项目的研究 |
1.2.5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
1.3 研究的目的 |
1.4 研究的意义 |
2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的基本思路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调查研究法 |
2.2.3 典型案例分析法 |
2.2.4 录像解析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3 研究的技术思路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竞技节奏及其要素诠释 |
3.1.1 节奏与竞技运动 |
3.1.2 竞技节奏现象 |
3.1.3 竞技节奏体系的时间要素解析 |
3.1.4 竞技节奏体系的内容要素解析 |
小结 |
3.2 竞技战术节奏及其构成要素和形态 |
3.2.1 战术与竞技战术解析 |
3.2.2 竞技战术节奏及其价值 |
3.2.3 竞技战术节奏构成要素 |
3.2.4 竞技战术节奏的形态 |
小结 |
3.3 竞技战术节奏的分类及其特征 |
3.3.1 竞技战术的分类依据 |
3.3.2 竞技战术节奏的分类 |
3.3.3 竞技战术节奏特征 |
小结 |
3.4 竞技战术节奏的影响因素 |
3.4.1 影响竞技战术节奏因素指标 |
3.4.2 确定指标体系 |
3.4.3 比赛规则与组织 |
3.4.4 己方竞技能力与竞技状态 |
3.4.5 对手竞技能力与竞技状态 |
3.4.6 比赛进程的发展与变化 |
小结 |
3.5 竞技战术节奏的掌控策略与方法 |
3.5.1 竞技战术节奏掌控与方法的意义 |
3.5.2 竞技战术节奏掌控策略与方法分述 |
小结 |
3.6 排球竞赛竞技战术节奏基本理论 |
3.6.1 排球运动概述 |
3.6.2 排球竞赛的竞技战术节奏及其分类 |
3.6.3 排球运动竞技战术节奏理论分析 |
小结 |
3.7 伦敦奥运会排球比赛男女四强的竞技战术节奏运用分析 |
3.7.1 伦敦奥运会排球比赛概况 |
3.7.2 伦敦奥运会男女排个人进攻竞技战术节奏分析 |
3.7.3 伦敦奥运会男女排个人防守竞技战术节奏分析 |
3.7.4 男女排集体进攻战术节奏分析 |
3.7.5 男女排集体防守节奏分析 |
小结 |
3.8 竞技战术节奏掌控策略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 |
3.8.1 目标导向策略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 |
3.8.2 实力定位策略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 |
3.8.3 扬长击短策略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 |
3.8.4 善用规则策略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 |
3.8.5 多径调整策略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 |
小结 |
4 结论 |
4.1 关于竞技节奏的有关概念 |
4.2 关于竞技战术节奏及其构成要素和形态 |
4.3 关于竞技战术节奏类型和特征 |
4.4 关于竞技战术节奏的影响因素 |
4.5 关于竞技战术节奏的掌控策略 |
4.6 关于排球竞技战术节奏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活动参与情况 |
附件 |
致谢 |
(3)功能动作训练对标枪技术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功能动作训练相关概述 |
1.4.2 标枪项目相关综述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测量法 |
2.2.5 观察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2.2.7 实验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功能动作训练对身体功能的影响 |
3.2 功能动作训练对专项素质的影响 |
3.3 功能动作训练对掷标枪成绩的影响 |
3.3.1 功能动作训练对掷标枪达标成绩的影响 |
3.3.2 功能动作训练对掷标枪技评成绩的影响 |
3.3.3 功能动作训练对标枪技术掌握效果的分析 |
3.3.3.1 功能动作训练对上肢技术掌握效果的影响 |
3.3.3.2 功能动作训练对躯干技术掌握效果的影响 |
3.3.3.3 功能动作训练对下肢技术掌握效果的影响 |
3.3.3.4 功能动作训练对身体重心速度的影响 |
3.3.3.5 功能动作训练对超越器械能力的影响 |
3.3.3.6 功能动作训练对最后用力效果的影响 |
3.3.3.7 原地投枪与完整标枪技术的远度差分析 |
3.4 功能动作训练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
3.4.1 功能动作训练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影响 |
3.4.2 功能动作训练对学生地位的影响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4)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手段在体育系本科生标枪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以及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手段的概述 |
1.1.2 标枪投掷的动力链分析 |
1.1.3 体育系本科生掷标枪学习中易出现的问题、易发生疼痛的部位及原因 |
1.2 本文研究的整体设计 |
1.2.1 研究的主要任务 |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3 研究的预期结果 |
2 文献综述 |
2.1 躯干支柱稳定训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的国外研究现状 |
2.1.2 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的国内研究现状 |
2.2 掷标枪教学特点的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实验法 |
3.2.5 问卷调查法 |
3.3 实验设计 |
3.3.1 实验对象 |
3.3.2 实验时间与实验地点 |
3.3.3 实验实施方法 |
3.3.4 实验程序 |
3.3.5 实验中测试项目的介绍 |
3.3.6 实验组训练手段的安排与计划 |
3.3.7 实验器材 |
3.3.8 实验控制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指标的对比分析 |
4.1.1 实验组功能动作筛查(FMS)测试前后的对比分析 |
4.1.2 实验组身体左右侧稳定性和平衡性测试前后的对比分析 |
4.2 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指标的对比分析 |
4.2.1 对照组功能动作筛查(FMS)测试前后的对比分析 |
4.2.2 对照组身体左右侧稳定性和平衡性测试前后的对比分析 |
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指标的对比分析 |
4.4 实验后两组标枪成绩的对比分析 |
4.5 实验后两组的疼痛程度统计情况对比分析 |
4.5.1 实验后两组无痛程度的对比分析 |
4.5.2 实验后两组轻度疼痛的对比分析 |
4.5.3 实验后两组中度疼痛的对比分析 |
4.5.4 实验后两组重度疼痛的对比分析 |
4.5.5 实验后两组极其疼痛的对比分析 |
4.6 实验后两组教学内容、运动负荷和训练感觉统计情况对比分析 |
4.7 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手段在标枪教学课中的应用 |
4.7.1 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手段在标枪教学课中的内容安排 |
4.7.2 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手段在标枪教学课中的负荷安排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B 功能动作筛查(FMS测试)动作说明及要求 |
附录C 疼痛程度统计表 |
附录D 体育系本科生标枪教学课主观反映统计表 |
附录E 实验组和对照组教案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女子掷标枪关键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发展的现状 |
1.1.2 生物力学测量方法的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掷标枪发展的概况 |
2.2 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研究现状 |
2.2.1 最后用力阶段界定的研究现状 |
2.2.2 下肢支撑动作的研究现状 |
2.2.3 “满弓”技术动作研究现状 |
2.2.4 鞭打动作的研究现状 |
2.2.5 出手动作参数的研究现状 |
2.2.6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实验内容 |
3.3 研究方法 |
3.3.1 三维录像拍摄与解析法 |
3.3.2 肌电测量法 |
3.3.3 摄像机与肌电采集仪的同步过程 |
3.3.4 灰理论的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
4.1 动作技术阶段与时相划分 |
4.1.1 最后用力阶段的界定 |
4.1.2 最后用力动作技术阶段的划分 |
4.2 女子掷标枪关键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
4.2.1 下肢支撑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
4.2.2 “满弓”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
4.2.3 上肢鞭打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
4.2.4 标枪出手动作状态的运动学分析 |
4.2.5 小结 |
4.3 女子掷标枪关键技术中投掷臂控制肌群的肌电学分析 |
4.3.1 投掷臂控制肌群肌电信号特征的整体分析 |
4.3.2 投掷臂控制肌群肌电信号特征的平均化数据分析 |
5 主要结论与建议 |
5.1 主要结论 |
5.2 主要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6)画像(论文提纲范文)
李调的画笔 |
举报有奖 |
艾丫的尖叫 |
莜志的画 |
艾丫的早饭 |
李调的内衣 |
B级通辑令 |
艾丫的朋友 |
艾丫是干什么的 |
李调收到一张报告 |
艾丫朋友的故事还没讲完 |
董永落网了 |
海岛上的朋友就是董永吗 |
章鱼有多少只脚 |
董永的供词 |
不许笑 |
(7)福建省田径后备力量发展态势研究 ——以近三届省运会田径成绩分析为参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 选题依据 |
1.1 时代背景 |
1.1.1 世界田径竞技水平发展概况 |
1.1.2 中国田径竞技水平发展概况 |
1.1.3 中国竞技体育田径后备人才储备概况 |
1.1.4 福建省竞技体育田径后备人才储备概况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关于竞技体育田径后备人才的研究 |
1.2.2 国内关于竞技体育田径后备人才的研究 |
1.2.3 福建省关于竞技体育田径后备人才的研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福建省田径发展概况 |
3.2 福建省运动会发展史 |
3.2.1 民国时期 |
3.2.2 新中国时期 |
3.3 近十年福建省田径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的表现 |
3.3.1 福建省田径运动员在近三届全运会比赛中的表现 |
3.3.2 福建省田径运动员在全国田径系列赛中的表现 |
3.4 近三届福建省运动会少年组(16-17岁)田径比赛成绩分析 |
3.4.1 近三届省运会各地市少年组(16-17岁)田径男子比赛成绩变化分析 |
3.4.2 近三届省运会少年组(16-17岁)各地市田径女子成绩变化比较分析 |
3.4.3 省运会田径少年组(16-17岁)成绩与全国赛同年龄组成绩比较分析 |
第四章 福建省田径后备人才的地区分布研究 |
4.1 福建省田径项目后备人才地区分布分析 |
4.1.1 男子少年组(16-17岁)田径各项群后备人才地区分布分析 |
4.1.2 女子少年组(16-17岁)田径各项目后备人才地区分布分析 |
4.2 福建省各地区发展现状对田径后备人才分布的影响研究 |
4.2.1 经济发展水平对各地区田径后备人才分布的影响研究 |
4.2.2 人口条件对各地区田径后备人才分布的影响研究 |
4.2.3 地理环境对各地区田径后备人才分布的影响研究 |
4.3 福建省各地市田径后备力量一线运动员构成与地区分布研究 |
4.4 影响福建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的因素分析 |
4.4.1 运动员因素 |
4.4.2 教练员因素 |
4.4.3 政策与管理机制因素 |
4.4.4 社会因素 |
4.5 展望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多角度橡皮带超等长训练对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的界定 |
1.3.2 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 |
1.3.3 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上肢超等长训练的研究 |
1.3.4 橡皮带在标枪运动员训练中的运用现状 |
1.3.5 文献评述 |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3 技术路线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指标的选取 |
3.1.1 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指标的选取 |
3.1.2 实验自变量的选取 |
3.1.3 实验因变量的选取 |
3.2 实验前运动员基础指标差异分析 |
3.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身体形态差异分析 |
3.2.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身体素质差异分析 |
3.3 实验前后运动员因变量指标差异分析 |
3.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投掷成绩差异分析 |
3.3.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技评成绩差异分析 |
3.3.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投掷成绩差异分析 |
3.3.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技评成绩差异分析 |
3.3.5 实验前后对照组运动员投掷、技评成绩差异分析 |
3.3.6 实验前后实验组运动员投掷成绩差异分析 |
3.3.7 实验前后实验组运动员技评成绩差异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多角度橡皮带超等长训练与标枪最后用力技术效果关联度的访谈调查谈话提纲 |
附件2 橡皮带超等长训练的角度与评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效果的筛选表 |
附件3 标枪技术评定表 |
(9)青少年男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实验的设计与方法 |
1.4 实验方法与过程 |
1.4.1 对比实验法 |
1.4.2 实验过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第一阶段助跑速度训练实验 |
2.2 第二阶段助跑速度训练实验 |
2.3 第三阶段助跑速度训练实验 |
3 分析与讨论 |
3.1 助跑速度的稳定性 |
3.2 助跑速度的利用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10)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现状调查与改革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选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研究现状 |
1.2.2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
1.2.3 有关省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的主要问题 |
3.1 与本课题有关的概念群 |
3.2 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现状 |
3.2.1 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设计现状 |
3.2.2 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实施现状 |
3.3 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存在的问题与致因分析 |
3.3.1 有的高校在制订田径教学大纲时指导思想不够明确,课程理念不够清晰 |
3.3.2 有的高校将“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混淆,课程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
3.3.3 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与中学对接,也没有很好地适应中学新课标的要求 |
3.3.4 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必修课程校本课程内容有待开发 |
3.3.5 作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田径必修课程,教学时数明显不够 |
3.3.6 甘肃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田径课程教学的基本能力表示担忧,缺乏胜任中学田径教学工作的自信 |
3.3.7 田径教材存在不足 |
3.3.8 田径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不足 |
3.4 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改革对策研究 |
3.4.1 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改革意向调查 |
3.4.2 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改革对策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董永明标枪训练特点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竞技战术节奏的理论诠释及其在排球竞赛中的应用[D]. 高玉花. 苏州大学, 2013(11)
- [2]董永明标枪训练特点之分析[A]. 李敏. 《体育科研》1991年第1期(总第41期), 1990(总第41期)
- [3]功能动作训练对标枪技术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双. 首都体育学院, 2018(08)
- [4]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手段在体育系本科生标枪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萍.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6)
- [5]女子掷标枪关键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D]. 熊安竹. 鲁东大学, 2009(03)
- [6]画像[J]. 高玉宝.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2(08)
- [7]福建省田径后备力量发展态势研究 ——以近三届省运会田径成绩分析为参考[D]. 魏松松.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2)
- [8]多角度橡皮带超等长训练对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效果的影响[D]. 闫英磊. 山东体育学院, 2020
- [9]青少年男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实验研究[J]. 彭志军,陈志萍.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04)
- [10]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现状调查与改革对策[D]. 徐艳萍. 西北师范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