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顺利通过2000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转换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王维[1](2021)在《F飞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改进研究》文中认为
谢玉洁[2](2020)在《SC实验室管理体系关键环节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服务行业,检测认证始终支撑着国家质量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IECEE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作废已连续使用十余年的ISO 17025:2005版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包含风险管理硬性要求的新版17025。由于体系标准换版的过渡期,虽然已有学者就关注体系改进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忽略了实际检测环节中,风险带来的结果质量影响。SC检测实验室是一家代表着华南区产品安全质量水平的检测机构,同时也是本次换版浪潮中的典型,体系运行至今虽未出现重大质量事故,但问题偏差终年不断,甚至不定期重复发生,非常不利于实验室今后高水平高质量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业内目前风险管理现状的介绍;比较分析新旧版体系要求差异带来的影响;重点识别研究案例实验室外部评审不符合项、检测报告质量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三个关键环节的风险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半定量(技术绩效测量)和定性(偏差趋势分析和储备分析)风险分析工具,结合检测过程实际资源的安排,设置风险管理程序,制定相关风险控制措施。在完成落实相关的制度措施后,进行实地内审,验证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评价方法,得出实验室体系风险值,综合评估实验室风险控制的状态。总结归纳针对检测风险管理的合理性建议。
李超[3](2020)在《基于企业制造过程的XX电力系统(中国)公司产品质量提升研究》文中认为
王明帆[4](2020)在《A办公楼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质量第一”是我国质量发展重要理念,而建筑设计它不但影响着造型外观、安全性、实用性、等方面,还影响着工程造价、施工质量以及项目的总体进度,所以建筑设计质量管理的优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大型复杂项目越来越多,不仅要保证工程总体质量,同时还需考虑与周围环境的融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可见建筑设计质量管理在建设项目当中非常重要。本文站在设计方视角对**设计院A办公楼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进行研究。首先,根据A办公楼项目的特点:中外合作、设计参与方众多、项目定位以及技术难点极高,引出A办公楼项目现状管理的问题:与外方合作对规范理解差异问题、与众多设计方界面模糊问题、用户方需求不清晰问题以及专家审核组不健全问题。结合本项目内外审所发现的问题和本项目现状管理的问题,对参与本项目的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中的负责人以及总工等专家进行专家访谈,列出了项目的现状造成的一些问题,从而归类出“人、机、料、法、环”这五类影响设计质量的因素;然后,据此五类因素设计出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整理分析出169位参与人的调查结果发现,人的组织、计划、领导与控制能力是影响本项目的最大因素,紧接其后是BIM应用和用户需求是影响本项目第二和第三因素,同时也给出了相关的措施建议;为了更好的掌握用户需求,本文采用KANO模型对用户方进行需求分析,分析得出对于高级功能的设置是兴奋型需求,设计人员高水平性、具有业界权威性以及本项目绿色节能环保属于期望型需求,基本功能设置、进度、质量、成本属于基本型需求。通过这三种方法分析得出,高端功能的设置不可改变,但是由此带来的技术难点,以及由项目特点引发的的技术与非技术难点,这些是需要我方及其他设计方的设计人具有高水平,具有权威性,通过协调流程的设立以及BIM技术的辅助,可以对本项目进行更好的把控。最后,依据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以及用户需求分析法分析出的结果,结合**设计院ISO9001质量管理方法,提出改进措施:以设计院院长为牵头的项目组,成立本项目质量监督小组,完善专家审核团队,制定项目责任矩阵,以及提出重视非正式沟通的渠道方式。充分利用BIM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多方位、全过程的动态设计质量的控制等措施。通过这些管理的措施,保证A办公楼项目的设计质量,也为提升设计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孙旋[5](2019)在《P检验公司质量控制体系改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物质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采购商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以及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推动了第三方产品质量检测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许多检验检测机构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市场开发战略,并随着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从而形成外部市场与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相呼应良性驱动发展局面。P公司是国内较具实力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企业发展初期,也面临许多问题:如组织架构不完善,业务单一,检验管控体系不完善,检测设备及操作标准不精分,专业检验人员配备不完善等等,虽然经济效益尚可,但公司发展的速度缓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P公司导入了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并对公司内部检验检测管理办法进行了重大调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P公司已成为行业内知名的第三方检验机构,拥有一支超过2000人的专业团队,服务半径扩张至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从单纯的第三方产品检验,扩充到工厂审核和专业的实验室测试服务,在赢得广大客户好评的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以P公司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发展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如检验或审核项目不完整,出现项目漏检或抽样数量不够等现象,客户检验或审核需求没有完全实现;检验或审核报告不够清晰和完整,报告发送不够及时;客户样板丢失或延迟送达现象频现;人力资源不够,尤其旺季检验产能不足,时效无法保证,甚至出现行贿受贿的现象;以及检验能力、审核能力及测试能力不足等。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尤其是着名的八大质量管理原则,即以客户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的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以及互利的供方关系,通过调研、文献查阅、图表分析法、系统分析及因果分析等方法,对P公司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表象问题及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从管理职责、文件要求、监视与测量、资源管理及持续改进五大方面针对性提出改进方案。并对服务内容多元化、客户满意度及P公司运营效率三大方面的改进成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国内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以市场特性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质量控制体系。目前针对国内检验机构的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国营企业所属检验检疫部门,或业务内容较单一的实验室,很少针对提供综合性服务的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尤其是进入中国的外企。而本文研究的对象正是这个群体中的代表,虽然和许多本国中小检验机构一样面临很多问题,但是该企业能在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与其坚持自我审视和不断自我改进的方针密不可分,而这一点恰恰是许多本土企业所缺少和愿意真正去投入的。同时,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案设计时,有两项重要内容,即强化资源整合能力和提高信息化管理。其中将信息化做到极致是其区别于行业内所有其他企业的突出特征,渗透到整个业务流程的每一个步骤,真正实现为客户提供简单,快速和方便的服务,极大的增强了客户的粘性。这也是信息化管理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一次完美融合,也是很多本土中小企业希望实施但是一直无法实现的难题。借助于该研究,希望能给正在经历类似困境的本土中小检验企业一些借鉴和启发。
杨凡[6](2019)在《H公司ISO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ISO管理体系尤其是ISO9001和ISO14001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优秀管理平台,是否建立并保持完善的ISO管理体系是衡量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H公司是一家成立于90年代中期的中外合资企业,为了满足管理需要在2000年初期先后建立了ISO9001和ISO14001管理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客户要求的提高、工艺技术水平进步,已经运行近20年的ISO管理体系文件越来越不能满足公司的管理需要和使用要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对ISO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优化,持续保持其对经营管理业务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ISO管理体系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H公司概况、ISO管理体系沿革和ISO管理体系文件的三个层级,论述各层级文件的作用并分析了程序文件在体系文件中的重要性,采用专家调查法论证了程序文件存在的问题需要优先解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H公司ISO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件繁琐冗长造成可视化差、结构杂乱造成可执行性低、职责表述不清造成业务冲突等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为程序文件优化方案设计奠定了基础。首先,针对H公司程序文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件优化的预期目标,在深入分析4S管理方法、流程理论、“小集团活动”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SPS优化方案。其次,运用4S方法用于程序文件的结构梳理,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需要重点优化的程序文件特性,以流程理论为基础设计流程化文件详细结构,根据“小集团活动”方法设计出程序文件优化流程并提出优化6步法。然后,为确保优化活动的顺利实施,提出建立新型组织机构、PDCA循环改进、设置审核环节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最后,阐述了优化前的必要准备工作,编制H公司程序文件优化实施计划,以《设计开发控制程序》为例对SPS优化方案进行实施,并对程序文件优化结果进行了阐述,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本文的研究、论证,以“小集团活动”方法和业务流程理论为基础,创新性提出了一套可操作性强、又具有实践意义的程序文件优化方案,为其他企业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大大提高了认证企业ISO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业务效率,改善部门业务职能,促进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ISO管理体制的建立。
宫恩康[7](2019)在《A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及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ISO组织推出了ISO9001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越来越多企业要求供应商需具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国也出现ISO9001的认证热潮,目前认证证书已经成为企业之间业务往来必要条件。各个公司在质量管理体系具体实施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非常多企业只是对其他企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简单照抄照搬,但是实际运行效率并不是非常理想,并没有结合顾客需求、自身情况等构建特色化ISO9001质量体系。此外,一部分企业基于ISO9001、TL9000、TS16949等国际标准构建了质量管理体系,整体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随着顾客需求以及社会需求等不断变化,满足途径也产生非常大的变化,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无法满足目前组织需求,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自身特色着手,构建可持续改进、顾客导向性的质量管理体系。本文研究对象为A公司,通过诊断该公司目前质量管理体系,分析其存在问题,结合公司产品特点、公司经营情况、公司顾客要求等提出质量管理体系最优方案。此外,期望通过A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为类似的企业提供有效借鉴。在本文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以基本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为基础,对于研究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研究。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和出发点,研究者也将既有的理论知识与A公司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结合分析。并且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基于公司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层面进行全面的研究,提出了改进的方案。
马永[8](2018)在《威高医疗器械类生产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医疗器械是必不可少的,而产品质量的好坏对人类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在国外产品的冲击以同行业产品竞争的双重影响下,对于中国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而言,若要增加所占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质量品质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本文以威高集团医疗器械生产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其中包括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概念,质量管理的新发展,全面质量管理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其次对威高集团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质量管理现状以及医疗器械类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对质量体系认识不足、质量体系文件发放失控、设计及产品开发工作不利以及供应商选择不当等引起产品质量缺陷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构建威高集团医疗器械类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及资源、对产品生产过程的供应商选择、生产数据采集、新产品研发等进行综合管理,并提出测量和改进及监督等措施,以保障威高集团生产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营;然后采用评分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所构建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性评价;得出较为良好的评价。
牛玲玲[9](2017)在《基于CMMI的A企业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改进研究》文中认为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软件业得以快速崛起,中国软件业也逐步向做强、做精方向进行发展,并积极参与国际软件行业的竞争,而想要在这场软件行业的竞争中拿下一定的市场份额,促使我国软件行业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在行业生产过程中严格推行国际标准。A企业是专业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通信网相关的运维产品、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产品的高科技企业,随着业务的开拓,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现有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要求。CMMI目前已成为软件业最实用、最流行的软件生产过程评价的标准,在软件企业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的改进指引方面,已得到国际软件业的公认,企业决策者在认清问题的情况下,希望在原有的ISO9001质量体系的基础上,引入CMMI模型,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改进和应用。本文介绍了A企业基于CMMI模型,进行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改进研究的背景,论述了研究的相关理论,对A企业软件过程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采用帕累托图、鱼刺图等分析方法,找到A企业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生产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论证在ISO9001体系基础上引入CMMI模型的可行性,确定了改进的目标和改进方案,选取需求开发、度量分析、技术解决方案、项目监控这四个CMMI关键过程域进行过程改进,提出了改进后的管理方法及指导工作开展的流程图,以帮助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得到提高,逐渐促使公司整体研发及质量管控能力实现提升。目前,很多软件企业都面临在长期推行ISO9001的情况下,需要同步引进CMMI体系,以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挑战,本研究构建的关键过程域的改进方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实现了ISO9001和CMMI两大体系的良好融合,并采用电子化信息系统作为管理的辅助手段,对同类企业的软件过程管理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滕希奎[10](2016)在《H公司四标整合管理体系项目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威海H公司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还依据ISO10002国际标准建立了投诉处理体系、依据GB/T29490国家标准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四种管理体系的同时运行,带来了组织机构冲突、文件冲突、重复审核及评审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体系运行效率。因而,将H公司现行的四种管理体系标准的共有要素整合到一起,使得四种管理体系标准在统一的管理架构下协调运行,建成“四标整合管理体系”,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成为H公司当前的迫切需求。本文首先介绍了四标整合管理体系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而分析了国内外多标整合管理体系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提出了四标整合管理体系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其次,介绍了H公司实施四标整合管理体系项目的背景和概况,分析了公司四种管理体系运行产生的各种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次,明确指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就是建立四标整合管理体系,进而阐述了实施四标整合项目的可行性,指出项目预期达到的目标和评价指标。通过梳理国内外多标整合管理体系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应用,提出将过程方法用于构建四标整合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然后,基于过程方法对公司的四标整合管理体系进行方案设计,在对H公司战略环境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整合过程进行了WBS分解,利用甘特图设计了整合进度计划,使用国际汽车组织推荐的乌龟图对H公司体系过程进行识别,并以顾客投诉过程为例绘制了整合过程流程图,进一步采用AHP层次分析法选择了四标整合方案,设计出四标整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列出四标整合管理体系试运行的基本步骤,并创新性地提出将过程目标绩效、体系运行效率以及第三方评审结果作为检验四标整合管理体系运行效果的评价指标。最后,为了保障四标整合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提出了配备必要资源、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大力营造一体化整合氛围的管理及保障措施。
二、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顺利通过2000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转换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顺利通过2000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转换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2)SC实验室管理体系关键环节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
1.2.2 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检测认证(TIC)风险管理基础环境 |
2.1 TIC行业国家法律法规的新重点 |
2.1.1 《国家标准化法》等新版法规条例的概述 |
2.1.2 新版CNAS实验室认可规范的概述 |
2.1.3 新版CMA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概述 |
2.2 开放市场下TIC行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 |
2.2.1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影响 |
2.2.2 TIC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的发展 |
2.2.3 ISO9000 标准体系与ISO17025 标准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
2.3 新旧版ISO17025体系标准的比较分析 |
2.3.1 新旧版ISO17025标准差异 |
2.3.2 旧版“改进”要素与新版“风险控制”要素之间的比较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C检测实验室体系关键环节风险识别 |
3.1 SC实验室基本情况 |
3.1.1 SC实验室体系架构及资源情况 |
3.1.2 SC实验室风险控制关键环节 |
3.2 SC实验室历年外部评审不符合项(NCR)实例汇总分析 |
3.2.1 SC实验室历年外部评审NCR实例概述 |
3.2.2 SC实验室历年外部评审NCR风险识别 |
3.3 行业强制性产品检测质量及SC实验室报告问题汇总分析 |
3.3.1 强制性产品质量检测情况 |
3.3.2 SC实验室检测报告质量风险识别 |
3.4 SC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风险影响分析 |
3.4.1 贝叶斯定理 |
3.4.2 合格判定 |
3.4.3 SC实验室接地试验不确定度评定风险识别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C检测实验室风险控制程序与管理措施 |
4.1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S)风险管理工具 |
4.1.1 偏差和趋势分析 |
4.1.2 技术绩效测量 |
4.1.3 储备分析 |
4.2 SC实验室风险管理程序的设置 |
4.2.1 体系风险因素 |
4.2.2 风险评估 |
4.2.3 风险处置 |
4.2.4 风险监控 |
4.3 SC实验室体系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 |
4.3.1 已关闭不符合项的跟踪评估 |
4.3.2 检测报告质量的保证 |
4.3.3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应用 |
4.4 SC实验室体系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SC检测实验室风险控制效果验证评价 |
5.1 自查方案和自查内容 |
5.2 自查结果 |
5.2.1 实验室组织机构情况 |
5.2.2 质量体系整体运行情况 |
5.2.3 检测流程合规性情况 |
5.2.4 从业人员职业自律情况 |
5.2.5 自查不符合整改 |
5.2.6 电线电缆业务专项核查 |
5.3 SC实验室风险控制效果评价 |
5.3.1 建立效果评价体系 |
5.3.2 计算实验室管理体系风险值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实验室历年外部评审不符合汇总 |
附录二 实验室风险监控记录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A办公楼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发展趋势概述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内容和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设计质量管理相关理论方法 |
2.1 设计质量管理概念 |
2.2 质量管理的内容以及方法 |
2.2.1 4MIE法则 |
2.2.2 用户需求KANO模型分析法 |
2.2.3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
2.3 本章小结 |
3 A办公楼项目概况及设计质量管理问题调查分析 |
3.1 A办公楼项目概况 |
3.1.1 项目背景 |
3.1.2 项目影响 |
3.2 A办公楼项目特点 |
3.2.1 中外合作设计 |
3.2.2 设计参与方多 |
3.2.3 项目定位极高 |
3.2.4 设计难点极高 |
3.3 A办公楼项目质量管理现状问题 |
3.3.1 与外方合作对规范差异问题 |
3.3.2 与设计参与方界面模糊问题 |
3.3.3 用户方满意需求不清晰问题 |
3.3.4 咨询专家审核组不健全问题 |
3.4 A办公楼项目质量管理现状问题原因分析 |
3.4.1 运用专家访谈法分析现状质量问题产生因素 |
3.4.2 运用调查问卷法分析“4MIE法则”占比因素 |
3.4.3 运用用户需求调查分析法分析用户满意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ISO9001质量管理A办公楼项目设计质量改进 |
4.1 A办公楼项目组的改进 |
4.1.1 设立院长牵头项目组 |
4.1.2 嵌入式设计方法建立 |
4.1.3 制定项目责任矩阵图 |
4.1.4 完善专家审核组团队 |
4.1.5 成立项目质量监督组 |
4.1.6 重视非正式沟通方式 |
4.1.7 改进项目组协调机制 |
4.2 建筑设计技术对设计过程的管控 |
4.2.1 BIM技术团队的建立 |
4.2.2 BIM对城市环境控制 |
4.2.3 BIM技术精细化设计 |
4.2.4 BIM协同平台的应用 |
4.2.5 BIM解决技术的难点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专家访谈记录表 |
附录B 关于A办公楼设计质量管理分析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P检验公司质量控制体系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背景 |
1.2.1 P检验公司发展的外在驱动力 |
1.2.2 P检验公司的行业发展规模 |
1.2.3 P检验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前提条件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理论 |
1.4 研究的内容结构和方法 |
第二章 P检验公司质量管理发展现状研究 |
2.1 P检验公司业务及流程介绍 |
2.2 P检验公司与政府检验检测机构的区别与联系 |
2.3 P检验公司与其行业巨头的差距 |
2.4 P检验公司质量控制体系概况 |
2.5 P检验公司质量控制体系问题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公司质量控制体系改善建议与策略 |
3.1 增强管理层质量控制意识 |
3.2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 |
3.3 完善内部审核监测机制 |
3.4 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优化 |
3.5 切实贯彻持续改进的方针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公司质量控制体系改善建议的实施和效果分析 |
4.1 实现了服务内容更加多元化和精分化 |
4.2 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
4.3 提高了P公司运营效率和质量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6)H公司ISO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H公司ISO管理体系概况及程序文件存在问题 |
2.1 H公司ISO管理体系概况 |
2.1.1 H公司概况 |
2.1.2 H公司ISO管理体系历史沿革 |
2.1.3 H公司ISO管理体系文件的三个层级 |
2.2 ISO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在体系文件中的重要性 |
2.2.1 程序文件在文件系统中的作用 |
2.2.2 程序文件问题需要优先解决 |
2.3 H公司ISO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主要问题 |
2.3.1 文件繁琐冗长造成可视化差 |
2.3.2 文件结构杂乱造成可执行性低 |
2.3.3 职责表述不清造成业务冲突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H公司程序文件优化的方案设计 |
3.1 程序文件优化的目标 |
3.2 程序文件的优化方法 |
3.2.1 4S管理方法 |
3.2.2 流程管理理论 |
3.2.3 “小集团活动”方法 |
3.2.4 SPS优化方案的提出 |
3.3 SPS优化方案的设计 |
3.3.1 用4S管理方法进行文件系统的结构设计 |
3.3.2 以流程化进行详细设计 |
3.3.3 以“小集团活动”设计实施优化的流程 |
3.4 程序文件优化的保障措施 |
3.4.1 建立新型组织机构提升组织能力 |
3.4.2 通过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 |
3.4.3 设置审核环节保障优化效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H公司程序文件优化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价 |
4.1 SPS优化方案在H公司的实施过程 |
4.1.1 优化准备工作 |
4.1.2 制定实施计划 |
4.1.3 优化的实施过程 |
4.2 程序文件优化完成情况及效果评价 |
4.2.1 程序文件优化完成情况 |
4.2.2 效果评价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A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及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基础 |
2.1 质量管理的七项管理原则 |
2.1.1 质量管理原则产生的背景 |
2.1.2 对七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剖析 |
2.2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
2.3 质量改进概述 |
2.3.1 质量改进的定义 |
2.3.2 质量改进的价值 |
2.3.3 质量改进策略、过程以及PDCA循环 |
2.4 应用与发展 |
第三章 A公司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现状 |
3.1 A公司概况 |
3.1.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
3.1.2 文件化信息 |
3.2 A公司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 |
3.2.1 A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布 |
3.2.2 外审不符合项统计 |
3.2.3 外审不符合项对应标准条款分布统计 |
3.3 A公司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问卷调查情况 |
3.3.2 质量管理缺少归口管理 |
3.3.3 文件控制存在问题 |
3.3.4 质量目标的体系性不强 |
3.3.5 质量管理体系与生产时间分离 |
3.3.6 对生产和服务过程的控制不够 |
3.3.7 客户抱怨不断增加 |
3.3.8 没有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 |
第四章 A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设计 |
4.1 A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目标与改进原则 |
4.1.1 改进目标 |
4.1.2 改进原则 |
4.2 A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案 |
4.2.1 明确质量管理职能和职责划分 |
4.2.2 完善质量管理文件管理 |
4.2.3 建立科学的质量目标指标体系 |
4.2.4 重视各过程技术状态管理 |
4.2.5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控制强化 |
4.2.6 提升客户满意度 |
4.2.7 完善A公司质量管理文化 |
第五章 A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措施 |
5.1 狠抓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建立完善的体系实施保障机制 |
5.2 关注质量目标的实现过程,建立动态化程序控制与分析机制 |
5.3 加强过程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生产过程控制体系 |
5.4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员工的质量文化素养 |
5.5 加强质量控制保障,完善和执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方法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威高医疗器械类生产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威高医疗器械类生产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 |
2.1 威高集团简介 |
2.2 质量管理现状 |
2.3 威高医疗器械类生产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2.3.1 集团层面没有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系统 |
2.3.2 质量管理体系监督薄弱 |
2.3.3 质量管理体系对研发管理的控制薄弱 |
2.3.4 质量管理体系对供应商供货行为控制薄弱 |
2.4 威高医疗器械类生产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
2.4.1 集团缺乏完整的质量体系文件系统且培训不足 |
2.4.2 质量监管存在较大问题不能坚持客户导向 |
2.4.3 没有好的产品设计开发及设计转移程序 |
2.4.4 没有良好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机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威高医疗器械类生产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
3.1 威高医疗器械类生产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需求及思路 |
3.2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分解细化 |
3.2.1 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
3.2.2 质量手册转换 |
3.2.3 编写和转换程序文件 |
3.2.4 编写质量管理文件及记录 |
3.2.5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小组并进行培训 |
3.3 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研发、采购、生产过程 |
3.3.1 完善供应商选择机制 |
3.3.2 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及分析利用 |
3.3.3 加强设计与开发的管理 |
3.4 指标体系的测量、分析和监督 |
3.4.1 加强测量、分析 |
3.4.2 加强监督力度促进改进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威高医疗器械类生产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 |
4.1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 |
4.1.1 评价原则 |
4.1.2 评价的约束条件 |
4.1.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 |
4.2.1 评分法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威高医疗器械类生产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完善质量体系文件 |
5.2 明确各质量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以及权限 |
5.3 做好人力资源培训及保障工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CMMI的A企业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目的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 |
1.4 论文新意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文献 |
2.1 软件过程与软件过程改进 |
2.1.1 软件过程 |
2.1.2 软件过程改进 |
2.2 ISO9001 质量体系综述 |
2.2.1 ISO9001 质量体系概念介绍 |
2.2.2 ISO9001 的发展过程 |
2.2.3 ISO9001 过程改进思想 |
2.3 CMMI模型综述 |
2.3.1 CMMI模型概念介绍 |
2.3.2 CMMI的发展过程 |
2.3.3 CMMI的关键术语 |
2.3.4 CMMI过程域 |
2.4 文献综述 |
第3章 A企业开发过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A企业的简介 |
3.2 A企业的发展历程 |
3.3 A企业软件开发产品的特点 |
3.4 A企业面临的挑战 |
3.5 存在的问题 |
3.5.1 缺陷率高 |
3.5.2 进度延期 |
3.5.3 关键过程域问题分析 |
3.5.4 需求开发过程域存在的问题分析 |
3.5.5 度量和分析过程域存在的问题分析 |
3.5.6 技术解决方案过程域存在的问题分析 |
3.5.7 项目监督和控制过程域存在的问题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CMMI过程改进方案 |
4.1 在ISO9001 体系基础上引入CMMI模型的可行性 |
4.2 IDEAL过程改进模型 |
4.3 改进目标和原则 |
4.4 改进方案制定 |
4.4.1 识别过程 |
4.4.2 初始化 |
4.4.3 通过阶段评估实施过程改进 |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CMMI软件开发关键过程改进实施 |
5.1 建立组织结构 |
5.2 需求开发(RD)-过程改进 |
5.2.1 需求开发改进要点分析 |
5.2.2 需求的开发和确认 |
5.3 度量与分析机制(MA)-过程改进 |
5.3.1 数据采集 |
5.3.2 数据存储 |
5.3.3 数据分析 |
5.3.4 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通告 |
5.4 技术解决方案(TS)-过程改进 |
5.4.1 确定技术方案 |
5.4.2 实施技术方案 |
5.5 项目监督与控制(PMC)-过程改进 |
5.5.1 明确项目角色及其职责 |
5.5.2 对项目进行及时监督审查 |
5.5.3 电子化管理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H公司四标整合管理体系项目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境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第2章 H公司现行管理体系概况及存在问题 |
2.1 H公司现行管理体系概况 |
2.1.1 H公司基本情况 |
2.1.2 H公司现行管理体系建立情况 |
2.2 H公司现行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2.2.1 组织机构冲突问题 |
2.2.2 文件重叠与冲突问题 |
2.2.3 过程目标考核流于形式问题 |
2.2.4 重复审核与评审问题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H公司四标整合管理体系项目设计思想及方法 |
3.1 H公司四标整合管理体系项目设计思想 |
3.1.1 四标整合管理体系项目的提出 |
3.1.2 建立四标整合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
3.1.3 项目预期达到的目标 |
3.1.4 项目评价指标 |
3.2 项目所采用的过程方法 |
3.2.1 过程识别及策划 |
3.2.2 过程实施 |
3.2.3 过程测量及分析 |
3.2.4 过程改进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过程方法的H公司四标整合管理体系项目设计方案 |
4.1 项目策划阶段 |
4.1.1 H公司内外部环境的SWOT分析 |
4.1.2 WBS步骤分解及整合进程安排 |
4.1.3 四标整合管理体系整合过程识别 |
4.2 项目实施阶段 |
4.2.1 整合过程流程图绘制和优化 |
4.2.2 利用AHP方法选择整合方案 |
4.2.3 四标整合管理体系文件一体化整合 |
4.2.4 四标整合管理体系一体化审核及评审 |
4.3 项目检查及评价阶段 |
4.3.1 强化过程KPI目标的考核与评价 |
4.3.2 四标整合管理体系运行效率评价 |
4.3.3 第三方认证机构评价 |
4.4 项目改进阶段 |
4.4.1 根据过程KPI目标考核结果的改进 |
4.4.2 根据一体化审核及评审结果的改进 |
4.4.3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的改进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H公司实施四标整合管理体系的管理及保障措施 |
5.1 设立四标整合管理体系运行的组织机构 |
5.1.1 任命四标整合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 |
5.1.2 成立认证办公室 |
5.1.3 组建文件整合项目组 |
5.2 配备必要的资源 |
5.2.1 配置必要的内部人力资源 |
5.2.2 引入适当的外部资源 |
5.2.3 构建信息化平台 |
5.3 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与冲突 |
5.3.1 妥善处理原体系主管部门之间的冲突 |
5.3.2 妥善处理过程方法与要素方法之间的冲突 |
5.3.3 妥善处理不同管理体系之间的冲突 |
5.4 营造管理体系一体化整合的工作氛围 |
5.4.1 强化组织领导力 |
5.4.2 鼓励全员参与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顺利通过2000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转换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F飞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改进研究[D]. 王维. 西南大学, 2021
- [2]SC实验室管理体系关键环节风险控制研究[D]. 谢玉洁.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基于企业制造过程的XX电力系统(中国)公司产品质量提升研究[D]. 李超. 东南大学, 2020
- [4]A办公楼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研究[D]. 王明帆.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P检验公司质量控制体系改善研究[D]. 孙旋.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6]H公司ISO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优化研究[D]. 杨凡.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A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及改进研究[D]. 宫恩康.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8]威高医疗器械类生产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 马永.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9]基于CMMI的A企业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改进研究[D]. 牛玲玲.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 [10]H公司四标整合管理体系项目设计研究[D]. 滕希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