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妇产科266例腹部手术后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海军[1](2021)在《ERAS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较为常见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及饮食方式转变,加之人们健康意识、诊疗水平的提高,此类疾病诊出率显着提高[1]。CRC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因此手术占比增加。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实现快速康复、改善生存及预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即“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理念登上舞台,其定义是:应用优化的、有多学科协作的围术期处理方式,减轻由社会、心理、手术前后相关护理及操作措施造成的应激反应,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或资源的一种管理模式。ERAS围绕手术制订了一系列相关治疗措施。其主要包涵术前指导教育,避免禁食时间过长并于术前6h、2h口服碳水化合物,不常规行机械性肠道准备(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MBP),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多模式镇痛MMA,术中保暖,围手术期的液体管理(限制性补液措施),微创或尽量小切口,不留常规放置胃管、引流管及尿管等管道或如病人情况需要应于术后早期(24-72h内)拔除,最佳的疼痛控制,术后早期经口进食,早期下床等[2],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及麻痹性肠梗阻(Post-operative ileus,POI)的发生等系列措施。目的:探究ERAS在CRC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胃肠疝外科、肛肠科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CRC并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8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两组,其中,围手术期应用ERAS理念处理(观察组)的病人40例,采取传统围手术期理念护理(对照组)的病人40例。两组入组病人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影像学、内镜及病理学等检查方式明确诊断,完善术评估。实施相应围手术期措施,收集、对比其一般资料、手术指标、术前术后炎症指标变化情况、机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疼痛评分。数据经SPSS 25.0统计学分析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表示。P值≥0.05原假设成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拒绝原假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般资料对比:年龄、性别比例、BMI、肿瘤位置、TNM分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个数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而两组手术切口长度对比中:观察组(5.20±1.10)明显小于对照组(9.75±3.01),T=8.99,P<0.01,差异显着。手术指标对比:术前WBC、CRP P>0.05,比较无差异;手术后第3d白细胞(T=3.96,P<0.05)、CRP(T=8.92,P<0.05)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恢复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T=5.55,P<0.05)、首次进食时间(T=9.18,P<0.05)、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T=3.73,P<0.05)、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T=5.10,P<0.05)、拔除尿管时间(T=3.45,P<0.05)、住院时间(T=5.00,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并发症2例(5%),对照组5例(12.5%),比较?2=1.4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S疼痛评分对比:术后第1d,观察组(1.98±0.77),低于对照组(4.05±1.13),P<0.01;术后第3d,观察组(0.63±0.74)与对照组(2.15±1.05)比较,P<0.01,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切口长度除外)术前1d WBC、CRP均无差别。术后第3天WBC、CRP指标与对照组有差异,从炎症反应的侧面说明ERAS处理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小。ERAS组在减小手术切口长度、降低术后VAS疼痛评分、缩短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进食、肛门排气排便、拔除相关管道及住院时间的基础上,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即应用ERAS理念护理,不仅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反而从多方面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患者舒适度,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天数,是一种可行的,更加优质的、安全的、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方式。
孙玲玲[2](2021)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制定专科化的麻醉苏醒期前馈控制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探讨前馈控制护理措施对预防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1)基于前馈控制管理理论,成立前馈控制小组,分析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并在查阅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初步制定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最后经过相关专家咨询确定最终的前馈控制护理措施。(2)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来源于湖州市某三甲医院,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回顾性地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82例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前馈控制护理措施,收集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术后在复苏室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躁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体温发生率、疼痛程度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采用SPSS23.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本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最终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指数、入室体温、手术部位、ASA分级(麻醉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在入PACU(麻醉复苏室)、入PACU10min后的SAS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PACU时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入PACU、入PACU10min、入PACU30min和出PACU时的体温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体温始终高于对照组。对各时间点体温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组别=14.646,P<0.01,F时间=257.466,P<0.01,F交互=4.914,P<0.01,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体温和各时间点的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组别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4)两组患者入PACU、出PACU时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两组患者在PACU内的躁动发生率和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CU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前馈控制护理可降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2)前馈控制护理可减少术中体温的降低幅度,有效预防肺癌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发生。(3)前馈控制护理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但对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不明显。(4)前馈控制护理可缩短肺癌患者术后在PACU内的停留时间,加快患者术后的麻醉复苏,对提高PACU内床位的周转率有一定的作用。
史进[3](2021)在《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和术后生活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研究背景心房粘液瘤(Cardiac atrial myxoma,CAM)是最常见的原发于心脏的肿瘤,占所有原发及继发心脏肿瘤的50%-75%。大多数的心房粘液瘤都是良性的,90%为散发病例,且多起源于左心房的特定位置,以卵圆窝部位最为常见。目前多认为该疾病与卵圆窝位置存在潜在多向分化的心内膜下间充质干细胞有关。恶性的心房粘液瘤可具有多种起源,部分存在家族聚集的特点。心房粘液瘤有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而缺少特异性,当瘤体较小、未阻塞心内通道时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如瘤体较大或脱落填塞瓣口时可出现心慌、憋喘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猝死。一些不典型的症状也可能出现,比如低热、动脉栓塞(Carney complex心房粘液瘤多见)、乏力、晕厥、呕吐、心绞痛等。1954年Crafoord第一次成功地在人工心肺机支持下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整切除了心脏粘液瘤,自此手术成为治疗心房粘液瘤的唯一有效的手段,而经正中切口切除粘液瘤的手术入路至今仍为大部分心脏外科医师所选用。传统的正中开胸心脏手术的创伤主要来自于胸骨切开术和体外循环的应用,胸骨切开使胸廓完整性遭到破坏,而主动脉的阻断和心肌保护液的灌注造成心肌的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这两者是导致心脏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患者术后心脏功能乃至预后的重要因素。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微创理念的深入人心,微创心脏外科也逐步发展,目前已有多种微创心脏手术技术应用于心房粘液瘤的临床治疗:经胸小切口的心房粘液瘤切除术、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心房粘液瘤切除术,机器人心房粘液瘤切除术,以及全胸腔镜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等均有报道。这些微创手术利用新的技术和器械,通过重新设计的手术切口改变了手术入路,保持了部分或全部胸廓的完整性,使患者部分或者完全避免了正中开胸、纵劈胸骨的创伤。尽管各种微创手术方式大大减轻了手术入路的创伤,但粘液瘤切除手术需要体外循环辅助的问题却无法回避。我们以全胸腔镜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以及全胸腔镜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为理论和实践基础,使全胸腔镜不停跳心脏手术技术应用于心房粘液瘤的切除,这样不仅避免了开胸手术的巨大创伤,同时也避免了体外循环的升主动脉阻断、心脏停跳和心肌保护液灌注的过程。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将全胸腔镜心脏手术和不停跳心脏手术技术以及外周体外循环技术相结合,以检验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目的收集并对比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全胸腔镜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以及正中开胸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探讨全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条件下施行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设计。回顾性队列:通过病案检索,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断为心房粘液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连续纳入研究(45例,失访3例);前瞻性队列: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上述两所医院确诊并施行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患者连续纳入本研究(56例,失访1例)。在回顾性及前瞻性队列中,根据切除粘液瘤所采用手术方式的不同纳入不同组别:采用全胸腔镜不停跳手术方式的患者作为全腔镜不停跳组(TMB),施行全胸腔镜停跳手术患者作为全胸腔镜停跳组(TMA),同期行正中开胸手术患者作为正中开胸组(MTM),同时作为对照组。三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TMB组患者使用双腔气管插管和静吸复合麻醉,患者体位取右侧垫高10-15°,右手外展位。首先在右侧腋前线与胸骨中线交点打孔作为镜孔;在第二或第三肋间与右锁骨中线处打孔作为左手操作孔;在第五肋间与右锁骨中线连线交点外侧打孔作为右手操作孔。腹股沟皮纹下方股动脉搏动明显处切开暴露股动静脉并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手术均在心脏跳动下完成,不再进行升主动脉阻断和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液。根据瘤体附着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心脏入路:选择房间沟入路切除左房粘液瘤,经右房切开直接切除右房粘液瘤。TMA组较TMB组增加游离上下腔静脉并套阻断带、升主动脉根部插灌注针及升主动脉阻断、心肌停跳保护液(HTK)灌注等过程,手术在心脏停跳下进行。MTM组行单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正中纵锯胸骨,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升主动脉阻断后自根部灌注HTK心肌停跳保护液,后切开右房及房间隔,直视情况下切除肿瘤。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或直接记录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随访资料等。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结果全组共97例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75例;年龄25-75岁,平均(50.5±14.0)岁;体重45-80Kg,平均(63.1±10.3)Kg。术前心脏彩超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EF)46-70%,平均(59.3±4.8)%,肺动脉压力(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23-70mmHg,平均(43.8±12.8)mmHg。粘液瘤位于左心房者90例,位于右心房者6例,位于双房者1例。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无神经系统等重大并发症发生。TMB组体外循环时间50-168分钟,平均(91.2±24.4)分钟;无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长100-218分钟,平均(158.8±34.7)分钟。患者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2.9-16小时,平均(6.4±3.2)小时。监护室停留时间5-42小时,平均(17.2±8.8)小时。术后第一个24小时引流量10-500 ml,平均(76.0±92.0)ml。TMB组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1例,2例病人因引流较多分别给予输注悬浮红细胞2u,无二次开胸止血。术后第一天及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提示无肿瘤残留,无相关瓣膜反流加重。术后随访3-24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三组患者间除TMA组与MTM组在体重和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有显着差异外(P<0.05),余术前基线数据指标无显着差异(表1,图1)。TM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第一个24小时引流量方面均显着优于MTM组(P<0.05);TMA组患者在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第一个24小时引流量方面均显着优于MTM组(P<0.05);TMB组与TMA组仅在主动脉阻断时间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三组间在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表2)。结论1.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神经系统等严重并发症,短期随访显示无明显瘤体残留及瓣膜反流加重等表现,患者心脏功能恢复良好。三组手术方式切除心房粘液瘤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2.TMB组无需胸骨切开、心脏停跳和心肌保护液灌注,通过较小的手术切口在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下进行手术,较MTM组显着缩短了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减少了术后第一个24小时引流量,该术式减轻了手术的创伤和心肌的损伤,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3.TMB组在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术后3月心功能分级方面显着优于TMA组,提示全胸腔镜手术条件下,不阻断升主动脉的不停跳手术心肌保护更好、心肌损伤更小;4.MTM组手术适应症更广泛,对于有胸腔粘连、股动静脉异常、体重过大或过小等不适宜行腔镜手术和建立外周体外循环者,应用正中开胸手术更为合适。第二部分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研究背景心脏微创技术的出现使心脏手术的创伤减轻而手术效果不变,这也是微创技术的宗旨。而全胸腔镜不停跳心、脏外科技术即是一种新颖的微创心脏手术技术。心房粘液瘤患者在接受这种手术的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然而对于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来说,手术只是恢复健康身心的开始。在手术完成以后,手术带来的变化仍会对人产生广泛而深在的影响。手术后患者心功能受损、切口的创伤和瘢痕、疼痛、自尊心受损、抑郁的情绪等会导致其难以融入周围环境从而产生一系列负面结果。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外科医师和手术患者都更加关注手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生活质量(Qualityof Life,QoL)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在所处的生活环境与文化背景及价值体系中,个体对其自身的生存状态及其满意程度的自我感受。在医学领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的概念是个体对生活中受到健康影响的重要部分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主要反映了受健康、疾病和治疗影响的生活质量。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健康所涉及的范围不再仅专指躯体无疾病的状态,而是包含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适应等诸多方面的一种综合状态。健康的定义被不断更新,同时也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评价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不仅需要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要评估接受这种治疗后患者的健康水平,即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因此,接受全胸腔镜不停跳心脏粘液瘤切除术的病人能否较接受全胸腔镜停跳手术、正中开胸手术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值得我们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对比接受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全胸腔镜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以及正中开胸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患者随访情况及调查问卷结果,评价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尤其是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为临床工作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以及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断为心房粘液瘤,并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结果符合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双向性队列研究,以2018年1月前手术患者纳入回顾性队列,余纳入前瞻性队列。根据接受手术方式不同将被其分为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TMB)组、全胸腔镜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TMA)组和正中开胸心房粘液瘤切除术(MTM)组。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相结合的调查方式,使用下列组合量表收集数据:1,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2,病人日常自理能力及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量表(Barthel评分表);3,医学研究结局简短量表(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ry,SF-36);4,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和自我接纳心理量表(Self Admission Questionnaire,SAQ)。量表填写时间距手术时间≥3个月。调查量表采用长沙冉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问卷星系统(网址:www.wjx.cn)进行编制,除上述标准量表外,还包括一般资料和部分手术资料的收集项目。量表实行微信扫描二维码在线填写,并通过设置必选提交项、控制填表时间下限等条件进行质量控制。量表结果经归纳后形成资料表格,按照赋分原则赋分并合计成表。数据收集后由IBM SPSS Statistics 20.0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本调查收回问卷共计97份。三组被调查者在性别和年龄分布,婚姻状况以及性格构成方面无明显差异;仅在文化程度方面有显着差异。通过对患者术前和术后3月心功能情况的统计,三组被调查者术前心功能分级的构成无显着差异;三组被调查者术后3月的心功能分级的构成存在显着差异。TMB组术后心功能I级(85.2%);Ⅰ级和Ⅱ级(100%)占比均显着高于TMA和MTM组(P<0.05)。TMB和TMA组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thoracotomy Pain Syndrome,PTP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TM组(P<0.05):TMB组0级疼痛者占48.2%,TMA组占56.0%,而MTM组仅占8.9%;TMB、TMA组疼痛不影响睡眠者的比例和需使用止疼药患者的比例远低于MTM组,PTPS发生率在TMB、TMA组仅占22.2%和20.0%,而在MTM组占66.7%。对反映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Barthel量表赋分分析,TMB组术后1周时,自理能力达到无依赖及轻度依赖者占70.3%,TMA组无依赖及轻度依赖者占56.0%,而MTM组重度依赖者占71.1%,TMB和TMA组的生活自理能力显着优于MTM组(P<0.05)。根据SF-36量表赋分统计结果,三组被调查者在生理健康(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及心理健康(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两个维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TMB、TMA两组在这两个维度较MTM组被调查者得分更高。术后三组被调查者在自我效能感(General Self-Efficacy,GSE)和自我接纳感(Self Admission,SA)的得分也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TMB和TMA组患者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接纳感。结论1.TMB和TMA组较MTM组患者术后疼痛更加轻微,PTPS发生率更低。因此,全胸腔镜术式在降低患者疼痛方面有明显优势;2.TMB和TMA组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相关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接纳感均明显优于MTM组,两组患者较MTM组术后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恢复更快、更好,采取全胸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3.TMB组术后3月的心功能显着优于TMA组,提示同样采取全胸腔镜术式,采用心脏不停跳方式的患者心肌保护更好、心功能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更佳;4.临床工作中,对于文化程度较低、心功能较差、采用正中开胸术式、疼痛剧烈的患者需要加强重视并及时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指导。
苏园园,韩燕华[4](2021)在《仿生物电治疗在妇产科手术后尿潴留防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术后尿潴留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妇产科手术后尿潴留主要发生在产后和妇科手术后。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妇产科手术后尿潴留防治的进展,国外仍以留置导尿管为主要治疗方法,国内则有较多物理疗法用于术后尿潴留防治的报道,常用于尿潴留防治的仿生物电治疗方法有低频电刺激和脉管平滑肌刺激。仿生物电治疗用于妇产科术后尿潴留的防治安全、简单、无创、有效,但已有研究样本量均较小且缺乏长期随访,其作用机制也还需要深入探讨研究。
高丽娟,吕晓倩[5](2021)在《导尿管拔除后重置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导尿管拔除后重置的原因、预防措施进行概述,提出针对导尿管重置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为今后临床预防导尿管拔除后重置提供参考。
顾敏杰,刘华,王海丽[6](2020)在《新型尿管留置功能裤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使用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新型尿管留置功能裤在妇科手术患者导尿管留置过程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科择期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裤,观察组使用新型尿管留置功能裤,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及导尿管护理时的舒适度、尿管压管率、尿管固定规范率以及护士会阴护理耗时等情况。结果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及导尿管护理时舒适度视觉模拟尺评分,观察组[(1. 45±1. 05)分、(1. 67±1. 22)分]与对照组[(2. 77±1. 17)分、(2. 72±1. 3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导尿管压管率、导尿管固定规范率、会阴护理耗时(5%、100%、(2. 0±0. 47) min]与对照组[75%、8. 3%、(2. 49±0. 63)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型尿管留置功能裤可提高妇科手术患者导尿管留置期间的舒适度,降低患者卧床期间压管率,规范患者下床活动导尿管固定位置以防止尿液逆流的发生,节约会阴护理的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张成[7](2020)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技术创新、助手配合和学习曲线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最有效的外科手段,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手术设备的不断更新,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引入推动微创外科再次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机器人手术时代。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ARP)的出现在前列腺癌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4年12月引进江西省第一台Davinci机器人手术Si系统,是全国比较早开展机器人手术的单位,近三年机器人手术量全球排名前三,2017年单机手术量全球排名第一,截止2019年底已完成前列腺癌根治术500余例。本研究将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技术创新,床旁助手的配合和学习曲线的临床研究,为即将开展机器人手术的中心提供参考,目前尚无报道。第一部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入路的创新性研究目的:研究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各种入路的优缺点,开展经膀胱入路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TvRARP)的创新性研究,评价患者的术后疗效。方法:对35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进行TvRARP治疗。患者术前资料[均数±标准差],患者年龄63.4±8.1岁,BMI 28.6±5.3 kg/m2,tPSA 10.8±4.9ng/ml,前列腺体积30.6±14.4ml;中位数(IQR);活检Gleason评分6(6,7)和IIEF-5评分18(16,20)。术前评估发现cT2a 28例,cT2b 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尿失禁。评估手术结果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至少随访12个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0±35 min,失血100±45 ml,尿路感染1例,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另例患者术后第14天夜尿,索利那新琥珀酸治疗缓解。术后第7天拔除导尿管。32例患者术后即刻尿控,3例患者术后第14天完全尿控。术后病理证实pT2a 24例,pT2b 9例,pT2c 2例Gleason评分6(6,7)。手术切缘阳性4例(11.4%)。术后3个月尿道膀胱造影未见尿道狭窄及漏尿。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尿流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术前与术后6个月,12.2(10.2,14.9)ml/s vs 13.7(10.1,15.0)ml/s,膀胱容量385.3ml(351.3,410.2)和370.2ml(330.1,395.4)和排泄相逼尿肌收缩性38.5(27.8,42.3)mmH2O vs 35.6(28.3,41.3)mmH2O。在最少12个月的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生化复发。IIEF-5评分为17分(16,19分)。结论:经膀胱入路是一些患者RARP的有效替代方法,可提供很好的术后尿控。长期的功能和肿瘤学结果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二部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床旁助手的训练、配合及对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目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床旁助手的训练、术前及术中配合研究。分析比较不同年资经验的床旁助手对患者围手术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床旁助手进行训练,包括取得资格、腔镜模拟等;开展床旁助手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及注意事项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30位,对比不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床旁助手TvRARP手术围手术期指标的差异。结果:腔镜模拟训练提高床旁助手腔内操作水平;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无输血病例,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总平均手术时间195.8±37.9min,总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150.0(50.0,200)ml;总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0±0.3天,总手术切缘阳性为30%,术后随访12个月,平均3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无肿瘤复发及死亡病例。经统计,其中手术时间(p=0.0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床旁助手需要系统培训,有经验的床旁助手(BA)能有效的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第三部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研究目的:研究单术者行3种不同手术入路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通过对2014年12月--2020年4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不同手术入路下的120例(前入路RARP50例、经膀胱入路RARP50例、后入路RARP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研究单术者下不同手术入路的RARP学习曲线。结果:前入路RARP组中单术者经过20例渡过学习曲线,而经膀胱入路RARP只需10例,后入路RARP有待进一步阐明。结论:在不同手术入路下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表现不同,在学习曲线长短程度中经膀胱入路<前入路<后入路组,对于有着丰富泌尿系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师而言,前入路经过约20例手术渡过学习曲线到达平台期,而经膀胱入路约10例就可渡过。
李蕊[8](2020)在《系统性功能锻炼对卵巢癌患者术后腹胀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建安[9](2020)在《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发生的现状,识别可能影响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因素,建立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为苏醒期易患躁动的高风险患者提供筛查工具,为临床工作等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专家会议法构建《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山东省青岛市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全麻术后入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5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躁动风险调查表、躁动评分表调查PACU内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临床资料和EA的现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将建模组的333名全麻患者苏醒期的相关资料整理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得到的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显着性影响因素采用向后-Wald逐步选择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最小Wald值对应的影响变量,最终获得的所有变量都达到显着水平。建立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来验证模型的拟合优度,P>0.05表示模型拟合度较好。将模型应用于验证组,得到AUC值(曲线下面积),通过绘制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一步判断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以预测概率P=0.5为判定点,P值大于0.5即认为发生躁动,ROC曲线下面积AUC越接近1,说明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越好。结果1.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单因素分析:年龄(P<0.001,t=34.7)、性别(P<0.001,c2=30.88)、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P<0.001,t=43.58)、状态焦虑程度(P<0.001,c2=45.19)、麻醉方式(P<0.001,c2=15.73)、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P<0.001,c2=36.52)、手术类型(P<0.001,c2=23.82)、手术类别(P<0.001,c2=51.11)、导尿管(P<0.001,c2=85.71)、催醒药物(P<0.001,c2=77.565)、术中出血量(P<0.05,t=6.04)、静脉自控镇痛(P<0.001,c2=71.8)、疼痛评分(NRS)(P<0.001,t=87.83)。2.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EA的影响因素:静脉自控镇痛X10(P <0.001,OR=0.007,95%CI:0.01-0.06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X5(P<0.001,OR=0.121,95%CI:0.039-0.376)、导尿管留置X8(P=0.003,OR=2.645,95%CI:1.396-5.010)、手术类型X6(P=0.004,OR=1.499,95%CI:1.142-1.967)、疼痛评分(NRS)X11(P<0.001,OR=3.670,95%CI:2.285-5.897)。3.最终确定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Y)=ln(p/1-p)=-11.069-2.11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4.929*静脉自控镇痛+0.405*手术类型+0.972*导尿管留置+1.300*疼痛评分可能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概率公式:P=Exp(-11.069-2.11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4.929*静脉自控镇痛+0.405*手术类型+0.972*导尿管留置+1.300*疼痛评分)/[1+Exp(-11.069-2.11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4.929*静脉自控镇痛+0.405*手术类型+0.972*导尿管留置+1.300*疼痛评分]4.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验证:经Hosmer-Lemeshow检验其拟合优度可行,其χ2=1.712,df=8,P=0.989;建模组模型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88.1%,验模组模型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80.7%,灵敏度为83.87%(26/31),特异性为83.08%(113/136),准确度为83.23%(1139/167)。结论手术类型、导尿管、静脉自控镇痛、疼痛评分(NRS)和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是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手术类型、导尿管、疼痛评分(NRS)是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静脉自控镇痛、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是躁动发生的保护因素。构建的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通过验证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该预测模型方便可行、预测的性能较为稳定,可为麻醉恢复室人员有效预测、筛选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提供指导意见。
王莎莎[10](2020)在《妇科腹腔镜术后导尿时间不同对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术后不同时间点拔除导尿管对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抽取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妇科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术后4h拔除导尿管,对照组按照常规24h拔除导尿管,比较CAUTI发生、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舒适度、术后首次自主排尿、ALOS情况。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两组比较:(1)尿路感染情况:实验组尿沉渣WBC≥10个/HPF 2例(3%),对照组8例(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刺激症发生情况:实验组3例(5%),对照组11例(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路感染合并膀胱刺激症情况:实验组0例,对照组2例(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8)。表明术后4小时拔除导尿管能有效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2)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实验组10.82±5.79h,对照组20.46±4.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16.20±6.58h,对照组19.90±4.4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术后4小时拔除导尿管能使患者更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3)舒适度结果:实验组Ⅰ级57例(94%),Ⅱ级3例(6%),Ⅲ级0例;对照组Ⅰ级42例(70%),Ⅱ级15例(25%),Ⅲ级3例(5%)。两组舒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术后4小时拔除导尿管能提高患者舒适度。(4)拔除导尿管首次排尿情况:实验组首次排尿顺利55例(92%),排尿困难5例(8%);对照组首次排尿顺利46例(77%),排尿困难14例(2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术后4小时拔除导尿管能促进患者首次顺利排尿。(5)ALOS:实验组5.12±0.83d,对照组5.13±0.90d,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9159),表明术后4小时拔除导尿管并未增加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4h拔除导尿管能有效减少CAUTI的发生、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患者首次顺利排尿、不增加ALOS,加快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
二、妇产科266例腹部手术后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妇产科266例腹部手术后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ERAS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1.1 入选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手术指标 |
2.3 术前术后炎症指标(WBC、CRP)变化 |
2.4 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情况 |
2.5 术后并发症情况 |
2.6 对比患者疼痛情况 |
2.7 结果 |
2.8 结论 |
第三章 讨论 |
3.1 术前宣教与应激 |
3.2 禁饮食与应激 |
3.3 手术与应激 |
3.4 MBP与应激 |
3.5 术中保温与应激 |
3.6 MMA与应激 |
3.7 限制性补液与应激 |
3.8 各种管道与应激 |
3.9 术后进食与应激 |
3.10 术后早期下床与应激 |
3.11 WBC、CRP与应激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1 CRC TNM 分期 (AJCC 第八版)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2)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相关概念及定义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样本量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标准 |
2.1.6 伦理审查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分组 |
2.2.2 干预方法 |
2.2.3 监测指标 |
2.2.4 研究工具 |
2.2.5 资料的收集方法和过程 |
2.2.6 麻醉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分析 |
2.5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两组患者苏醒期SAS评分比较 |
3.3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体温比较 |
3.4 两组患者苏醒期FLACC疼痛评分比较 |
3.5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低体温、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 |
3.6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 PACU 停留时间比较 |
4 讨论 |
4.1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 |
4.2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
4.3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PACU内低体温的影响 |
4.4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PACU内疼痛的影响 |
4.5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苏醒期恶心呕吐的影响 |
4.6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手术时间、PACU内停留时间的影响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5.4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成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现状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3)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和术后生活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全胸腔镜不停跳粘液瘤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心脏粘液瘤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治疗现状及展望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英文论文Ⅰ |
英文论文Ⅱ |
(4)仿生物电治疗在妇产科手术后尿潴留防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低频电刺激: |
2. 脉管平滑肌刺激: |
(6)新型尿管留置功能裤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使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及导尿管护理时舒适度及会阴护理时间比较 |
2.2 两组患者导尿管压管率与导尿管固定规范率比较 |
3 讨论 |
3.1 新型尿管留置功能裤提升患者导尿管留置时及护理时的舒适度 |
3.2 新型尿管留置功能裤减少会阴护理的时间,提升护士的工作效率 |
3.3 新型尿管留置功能裤能减少导尿管受压、规范导尿管固定位置 |
(7)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技术创新、助手配合和学习曲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论文主要术语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入路的创新性研究 |
一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各种入路的调研与分析 |
1研究背景与目的 |
2研究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二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经膀胱入路的创新 |
1研究背景与目的 |
2对象与方法 |
3手术步骤 |
4结果 |
5讨论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床旁助手的训练、配合及对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 |
一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床边助手的训练 |
1研究背景与目的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处理 |
4结果 |
二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床边助手的术前、术中配合及注意事项 |
1术前准备 |
2术中配合 |
3手术过程注意事项 |
三 床旁助手对经膀胱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 |
1研究背景与目的 |
2对象与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4结果 |
5讨论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研究 |
1研究背景及目的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9)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的构建 |
1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的初步构建 |
2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的专家论证 |
3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最终稿 |
第二部分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分析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技术路线 |
结果 |
1 全麻患者苏醒期的一般资料 |
2 建模组全麻患者苏醒期一般资料 |
3 建模组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4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构建 |
5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检验 |
6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 |
7 验证组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评价 |
讨论 |
1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 |
2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影响因素 |
3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效果与预测价值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10)妇科腹腔镜术后导尿时间不同对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资料与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四、妇产科266例腹部手术后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ERAS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D]. 周海军. 延安大学, 2021(11)
- [2]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D]. 孙玲玲.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3]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和术后生活质量研究[D]. 史进. 山东大学, 2021(11)
- [4]仿生物电治疗在妇产科手术后尿潴留防治中的应用[J]. 苏园园,韩燕华.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1(02)
- [5]导尿管拔除后重置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J]. 高丽娟,吕晓倩.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01)
- [6]新型尿管留置功能裤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使用效果观察[J]. 顾敏杰,刘华,王海丽.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0(07)
- [7]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技术创新、助手配合和学习曲线的临床研究[D]. 张成. 南昌大学, 2020(08)
- [8]系统性功能锻炼对卵巢癌患者术后腹胀的应用研究[D]. 李蕊. 滨州医学院, 2020
- [9]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D]. 张建安. 青岛大学, 2020(01)
- [10]妇科腹腔镜术后导尿时间不同对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研究[D]. 王莎莎.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