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出版机制的几个问题

关于建立出版机制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建立出版机制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韩玉浩[1](2020)在《基于期待视野的网络文学出版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的发展驱动着网络文学在我国诞生。作为数字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多年来,网络文学发展迅速,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立足于出版学的学科背景,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重点运用其中的期待视野、召唤结构、隐含读者等理论概念,同时辅以传播学中的把关人理论,对网络文学出版机制这一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本文从期待视野的角度研究网络文学出版机制的运作模式,分析了网络文学作者、平台编辑和读者这三个参与环节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网络文学出版机制中的内容、参与环节关系和出版效益受到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网络文学出版机制优化对策,以期丰富网络文学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为网络文学业界提供些许思路。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完成研究。首先,梳理网络文学特征,明确网络文学的即时性和互动性特点造成网络文学出版机制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确定网络文学出版机制的主要参与环节包括网络文学作者、平台编辑和读者。在网络文学出版机制的运行方式上,网络文学平台的职能范围扩大,网络文学作者、平台编辑和读者这三个主要的参与环节均实现了双向沟通。然后,从网络文学作者、平台编辑和读者三个环节出发,探讨他们在期待视野作用之下,在网络文学出版机制中的角色表现。网络文学作者注重自我表达,积极发表自己想要写作的内容。他们重视读者期待视野,通过各种方式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还利用自身优势塑造读者的期待视野。网络文学平台在网络文学时代拥有强大话语权,于是平台编辑能够在更大的权力范围内工作。网络文学编辑作为把关人,在重视读者期待视野和引导读者的期待视野之间不断权衡。网络文学读者在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前已有期待视野,他们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并围绕网络文学作品进行想象性再创造,读者群体的接受还对网络文学作品生命长短产生影响。最后,探讨期待视野对网络文学出版机制的进一步影响。由于参与环节的表现在期待视野的作用下产生变化,因此网络文学出版机制中的内容、参与环节关系和整体效益也随之转变,由此提出了针对网络文学出版机制的整体优化建议。

袁亮[2](1995)在《关于建立出版机制的几个问题》文中认为关于建立出版机制的几个问题袁亮我们这次全国出版科学研讨会的主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相应的出版机制问题。以建立出版机制作为研究对象,这在我国出版发展史上,在出版改革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版机制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出版...

袁亮[3](1995)在《关于建立出版机制的几个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于建立出版机制的几个问题袁亮【北京】我们这次全国出版科学研讨会的主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相应的出版机制问题。以建立出版机制作为研究对象,这在我国出版发展史上,在出版改革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版机制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宗俊[4](2014)在《“十七年”新诗选本与“人民诗歌”的构建》文中提出“政治—文学”的“一体化”是中国当代“十七年”文学的主要特征,同样也是“十七年”诗歌的主要特征。但是这种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就有多种考察的可能。“新诗选本”和“人民诗歌”这二者的关系就是其中较合理的解释方式之一。本论文“人民诗歌”做两个层面上的理解:形式上的“工农兵诗歌”和实际上的“党的诗歌”。前者是表,后者是里,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它是此时期官方诗歌的主要形态。实现“政治—文学”的“一体化”是这种“人民诗歌”的最终目的。“十七年”新诗选本与“人民诗歌”间存在复杂的纠缠关系。一方面,“十七年”新诗选本是“人民诗歌”有力地体现。“十七年”新诗选本的“出笼”,集中、深刻地反映着“人民诗歌”的内涵,包括新诗选本的生产、诗人身份的确认、经典选本的打造、选本批评的方式等方面;另一方面,是否是“人民诗歌”,也是评价“十七年”新诗选本价值的核心标准,符合这一标准的新诗选本就会受到褒扬和鼓励,反之就会受到批评与诋毁。在“一体化”的政治和文学语境下,新诗选本与“人民诗歌”二者间又存在多种声音纠缠的可能,折射出“一体化”背景下“十七年”诗歌面貌的复杂性。总之,在“十七年”,新诗选本与“人民诗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十七年”新诗以“选本”的方式实现了国家对新诗“一体化”的某种“想象”:“人民诗歌”是“新的”而非“旧的”、“人民的”而非“资产阶级”的诗歌。需指出的是,“十七年”新诗选本只是推动这种“人民诗歌”形成的重要载体之一,不能无限夸大其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人民诗歌”也存在着自身的历史局限性。

黄国彬,郑霞[5](2022)在《注册式研究报告的出版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注册式研究报告作为开放科学环境下诞生的一种新兴出版物,其出版机制为科研人员、资助机构、学术期刊及出版平台进行研究计划与研究成果的传播与共享提供了重要支撑。系统剖析注册式研究报告的出版机制有利于促进开放科学理念与实践的发展。综合运用网络调研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内容控制机制、增强出版机制及多方支持机制三个角度全面剖析注册式研究报告的出版机制,并总结其出版现状与主要特点:注册式研究报告建立了两次同行评议和TOP Guidelines的内容控制机制;实现了"注册式研究报告+一系列补充材料"的增强出版机制;形成了科研主体协同参与的多方支持机制。

刘丽,胡槿,杜华[6](2009)在《2008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文中研究表明

任环环[7](2020)在《数字化时代国内音乐期刊出版流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与新媒体等新技术的出现对于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物质的承载形式都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作为传播类的出版产业—音乐出版物—一种以受众为产业终端的产品,自然也就会随着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而面临新的改变与调整。数字化时代伴随的是数字化的出版,它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潮流所趋,但是任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获得长久发展。本文以音乐期刊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对数字化期刊对于传统音乐期刊的的编辑出版流程与运行等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考察,再从宏观上从企业、政府、出版社对于数字化音乐出版物的调控进行近一步探析。进而得出数字化出版物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的合理定位与发展方向。本文总共分为绪论、正文一至三章、结论三个部分。绪论是一些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等问题的阐述。正文首先是从音乐期刊的演变与出版媒介变革入手,去发现媒介阶段性发展特征予以音乐期刊发行的影响,以此来探究出音乐期刊在数字化媒介的大环境下所面临的从编辑、发行、销售、营销甚至服务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案。最后从宏观上出发,认为当前的企业应当进行革新与优化的体制改革,政府应进行扶持与引导的宏观调控。结论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我们要追寻数字化期刊的行走脚步,把握潮流与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最终实现共赢。

阎怀兰[8](2016)在《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延异研究》文中指出媒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渐深入,其中包括媒介对文学活动的影响。形象是文学的核心要素,文学形象是人类生活图景的转换,文学形象建构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延异研究”是希望从文学形象的角度来窥探媒介对人类生活和精神的影响,从媒介的角度来探究文学和文学形象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精神的影响。分析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延异,首先要考量的是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从文学与媒介发生联系的那天起,人们包括媒介从业者及其建立的媒介组织就千方百计地寻求媒介的更新来推进文学的变化。符号性的艺术媒介和物质材料性的传播媒介一直是文学的组成因素,媒介因素是文学的形式性物质性因素,媒介因素的变化引发了文学的变化,包括文学形象的变化。文学及其要素在媒介施压下发生变形,而文学也借媒介之力顺势而变。媒介与文学形象的关系,最终要探究的是人类的生活现状和可能。媒介是工具是人的延伸,或者可以说媒介是人身体的工具性的延伸,是人的生存所凭借的物质性物态化的现实存在。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文学活动,必须借助媒介进行。文学形象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幻象,是相对于人类现实生存的世界所存在的虚幻世界,是人的精神意义性的延伸。人类在寻求自我发展时,身体和精神的延伸是同步进行的,这必然要求媒介和文学、文学形象的同步发展,由此,媒介与文学形象既是人类生活的身体现状和精神现状,媒介与文学形象的关系趋势也是人类的生活可能性。“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延异研究”之意义最终在此。引论部分首先是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厘清媒介和文学形象的涵义。接着从国内外媒介研究和文学形象研究的现状,来阐释对“文学形象的媒介”做研究,或者说从媒介的角度研究文学形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厘清“文学形象的媒介”的具体所指,从低到高、由内向外可以分为五个层次:语言符号媒介、物质材料媒介、传播者媒介、艺术品媒介和物质商品媒介。第一章是分析文学形象与单一性语言媒介的关系。将文学作品划分为语言符号媒介(或称为语言符号、艺术媒介)、物质传播媒介(或称为物质材料、传播媒介)、文学形象和文学意蕴四个层次。语言是文学及其形象的符号媒介、艺术媒介。语言是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化,文学语言构成片段化的语象,语象的结合形成完整的文学形象,文学形象在语象中扩展延伸形成文学形象体系。语言作为文学形象的媒介,决定了文学形象的本质特征是内视性、想象性、间接性的幻象。接着把文学的语言媒介分为口头言语媒介和书面文字媒介,着重分析语言媒介以及承载口语和文字符号的传播媒介,怎样影响了文学和文学形象的具体形态。第二章分析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延异。首先分析文学形象与语言、图像等多重媒介的关系,语言符号是文学形象的本质性艺术媒介,图像是文学形象的辅助性艺术媒介。文学形象作为人们心理意识中的幻象,其形态可以通过其他媒介进行扩展:图像媒介可以将文学形象的语象形态扩展为图像形象,运动的图像媒介将文学形象进而扩展为影像形象,由此,从语言符号到图像符号媒介构建的文学形象,就呈现为从语象到图像、影像的转变,是形象从内心可感转向了感官可视。文学形象的生成是一个从创作者、传播者到接受者的动态有机过程。文学的媒介化的实质是文学形象的媒介化,是文学形象在新传播媒介的繁殖,是文学形象通过图像等符号的形态扩展。文学形象的增殖以文化产品的利益追逐为目标在媒介融合中跑马圈地。第三章是探究媒介对文学形象的作用机制。现实中媒介和媒介生活的变化是文学生产、文学形象生产的直接动力。媒介的变化来自于媒介技术的驱动,技术的进化影响了文学及其形象的形态。传播者媒介作为文学形象的第三层媒介,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秉持受众意识和营销思维,策划操作文学形象的生产。市场机制中,传播者的媒介组织遵循着资本增殖的逻辑,不仅操纵着文学生产,还不断地将文学媒介化,以文学形象为核心开发文学形象在广播、电影、电视、表演等文化产品中的市场价值,还以文学形象、文学形象延伸出的可视性艺术形象为形象原型生产出物质商品,进而使文学形象媒介化。总而言之,文学形象源于人类的现实生活图画,被语言、图像等符号化为人类的心理图画,最终又商品化为人类的现实生活物品,文学形象显示了作为审美幻象的生产力。

苏强[9](2014)在《地图按需印刷出版机制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目前,由于印刷条件的限制,使得传统地图出版只能是采用“先印刷,后存储”的保障模式,其基本理念是丰富完善图库中地图的种类及数量以此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地图需求,这种地图保障模式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1.地图用量不定,导致地图时有增印或印刷过剩的情况发生;2.库存地图数量较多,图库管理与维护压力大;3.用户获取地图的效率低,获取的地图信息滞后,现势性差;4.地图流通管理状态模糊,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本文针对目前传统地图出版所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结合相关理论与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提出并构建了地图按需印刷出版机制,研究并设计了新机制的总体模型以及新机制中各个流程的详细运行方案,重点解决了地图可变信息印刷、地图数据安全这两个关键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地图按需印刷出版原型系统”,利用原型系统验证了地图按需印刷出版机制的可行性与高效性。论文为转变地图出版机制,提高地图出版效率与地图保障能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实验证明。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传统地图出版的基本流程与目前地图保障所存在的缺陷,结合目前按需印刷出版的国内外发展趋势,指出地图按需印刷出版的必然性与可行性。2.研究并设计了地图按需印刷出版机制的总体模型和基本运行流程以及模型中地图申请与审批机制、地图生产任务安排机制、地图数据申请与发放机制、地图印刷生产机制、地图交接与流通管理机制等步骤的详细运行方案。3.分析了一次印刷和分段印刷两种印刷的特点,研究并设计了数字印刷条件下的地图可变信息印刷数据模型。利用可变信息印刷数据模型实现了在地图上印制条码以及其他信息,实现了个性化地图印刷并为地图精确管理提供了基础支撑。4.针对地图出版数据的安全需求,提出了基于硬件指纹信息的地图数据混合加密模型。模型根据指定设备的硬件信息生成相应密钥,这使得地图数据只能够在指定的设备上才能够解密,有效的避免了地图数据被截获解密的可能,保障了地图数据的安全。5.设计并开发了“地图按需印刷出版原型系统”,通过对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验证,证明了地图按需印刷出版机制的可行性、高效性与优越性。

唐黎[10](2003)在《试论建立符合江苏省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特点的运行机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加入WTO,加速了出版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图书版权贸易作为出版行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突破口,它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但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现状并不让人乐观,上自管理体制、下至人员素质等各环节都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全面关注图书版权贸易,探寻制约它发展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关涉到我国出版行业发展前途的当务之急。 以此为出发点,本文采用典型论证的方法,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样本。文章通过回顾江苏省图书版权贸易的成长历程,深入分析了它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的宏观形势,指出制约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科学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版权贸易运行机制的原则、实施办法并讨论了它的可行性。

二、关于建立出版机制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建立出版机制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期待视野的网络文学出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
        1.2.1 网络文学
        1.2.2 出版机制
        1.2.3 期待视野
    1.3 研究问题、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过程
        1.3.3 研究方法
        1.3.4 论文框架
    1.4 理论基础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外文献综述
        1.5.2 国内文献综述
2 网络文学特征及其影响下的出版机制
    2.1 网络文学的特征
        2.1.1 即时性
        2.1.2 互动性
    2.2 网络文学出版机制的运行方式
    2.3 本章小结
3 网络文学出版机制上游参与者:作者创作
    3.1 网络文学作者的内容创作呈现新形式
        3.1.1 网络文学作者将新身份作为内容创作的屏障
        3.1.2 网络文学作者涉足新题材、新情节等
        3.1.3 网络文学作者在创作中宣泄自我情感、彰显自我个性
    3.2 网络文学作者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
        3.2.1 网络文学作者在内容创作前选择特定的隐含读者
        3.2.2 网络文学作者在内容写作中主动满足读者期待视野
    3.3 网络文学作者通过“召唤结构”塑造读者的期待视野
        3.3.1 网络文学作者在内容中设置“空白”吸引读者探索
        3.3.2 网络文学作者通过内容中的“否定”创新读者期待视野
    3.4 本章小结
4 网络文学出版机制中游参与者:编辑工作
    4.1 网络文学编辑所处平台的话语权增强
        4.1.1 网络文学平台拥有近乎无限的内容发行容量
        4.1.2 网络文学平台兼任出版方和发行销售方
        4.1.3 网络文学平台垄断性拥有头部作者资源
    4.2 网络文学平台编辑工作划分
        4.2.1 网络文学平台文字编辑签约、审核、优化、宣传作品
        4.2.2 网络文学平台运营编辑发现、宣传作品
    4.3 网络文学编辑重视读者期待视野
        4.3.1 网络文学编辑将读者期待视野作为重要参考
        4.3.2 网络文学编辑向作者传递读者的阅读期待
    4.4 网络文学编辑引导读者期待视野
        4.4.1 网络文学编辑把关内容对政策的遵守以引导读者期待视野
        4.4.2 网络文学编辑把关作品内容的文学价值以引导读者期待视野
    4.5 晋江文学城的网络文学编辑活动
        4.5.1 晋江文学城简介
        4.5.2 晋江文学城编辑活动特色
    4.6 本章小结
5 网络文学出版机制下游参与者:读者接受
    5.1 网络文学读者在阅读作品前已有特定的期待视野
        5.1.1 对网络文学作品题材、情节等基础要素的期待视野
        5.1.2 对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学素养、生活经验等的期待视野
        5.1.3 对网络文学作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期待视野
    5.2 网络文学读者解读网络文学内容
        5.2.1 网络文学读者对内容进行阐释性接受
        5.2.2 网络文学读者在阅读中创新自身的期待视野
    5.3 网络文学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想象性的再创造
    5.4 网络文学读者的群体性接受影响作品的生命长短
        5.4.1 读者群促进网络文学作品审美的连续性变化
        5.4.2 网络文学读者群自发宣传网络文学作品
    5.5 本章小结
6 期待视野对网络文学出版机制的进一步影响
    6.1 期待视野进一步影响网络文学出版机制中的内容
        6.1.1 网络文学作品更贴近市场需求
        6.1.2 同质化、流俗化的网络文学作品扰乱市场
    6.2 期待视野进一步影响网络文学出版机制中的参与者关系
        6.2.1 网络文学出版机制中的参与者角色实现相互转化
        6.2.2 网络文学作者与读者关系更紧密
        6.2.3 网络文学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趋向于明星和粉丝
    6.3 期待视野进一步影响网络文学出版机制的效益
        6.3.1 网络文学产业的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6.3.2 部分迎合读者的网络文学内容危害社会效益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十七年”新诗选本与“人民诗歌”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的提出
    二、相关概念与关系的理解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新诗选本与“十七年”出版机制
    第一节 “十七年”出版体制特征
    第二节 出版社的整合与文学书籍的出版
    第三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十七年”新诗选本的生产
第二章 新诗选本与诗人的“身份认同”
    第一节 “十七年”诗人队伍的分化
    第二节 “革命认同”的激情书写
第三章 新诗选本与“人民诗歌”经典的打造
    第一节 “经典”与“十七年”诗歌思潮
    第二节 “人民诗歌”经典的遴选与确立
    第三节 “人民经典”打造的诗歌范本:《毛主席诗词》与《红旗歌谣》
第四章 新诗选本与“十七年”诗歌批评
    第一节 政治文化规约下的“十七年”新诗选本批评
    第二节 选本删改:选本批评里的“同声”与“异调”
    第三节 臧克家的新诗选本批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十七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主要丛书书目(新诗部分)
附录二: 检讨书:“十七年”知识分子“启蒙认同”的历史悲运——以郭小川为例
读博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注册式研究报告的出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4 注册式研究报告出版机制的基本内容
    4.1 内容控制机制
        4.1.1 两次同行评议
        (1)同行评议的流程
        (2)同行评议的标准
        4.1.2 TOP Guidelines
    4.2 增强出版机制
        4.2.1 增强出版的内容构成
        (1)注册式研究报告的Ⅰ类增强内容
        (2)注册式研究报告的Ⅱ类增强内容
        4.2.2 增强出版的实例示范
    4.3 多方支持机制
        4.3.1 COS为注册式研究报告的出版提供服务支持
        4.3.2 学术期刊为注册式研究报告的出版提供基础保障
        4.3.3 文献管理工具为注册式研究报告的出版提供浏览与检索支持
        4.3.4 资助机构为注册式研究报告的出版提供经费支持
5 讨论与结论

(7)数字化时代国内音乐期刊出版流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前人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传播媒介变革与音乐期刊之关系
    第一节 近现代以来传播媒介所发生的快速变革
        一、印刷媒介
        二、电子媒介
        三、数字媒介
    第二节 国内音乐期刊的演变历程
        一、期刊与杂志的定义与关系
        二、中国音乐期刊的出版与发展研究
    第三节 音乐期刊出版对于数字化时代的“互动”
        一、音乐期刊发展的现状
        二、音乐期刊出版发行新时期“转型之路”
第二章 数字化时代对音乐期刊办刊活动之影响
    第一节 音乐出版业在数字化时代的“新面貌”
        一、传统音乐出版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背景
        二、当前数字化出版面临的出版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二节 数字化技术对于音乐编辑的影响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编辑方式的改变
        三、营销手段的转变
        四、音乐编辑需要的“新”素养
    第三节 数字化技术对于音乐期刊出版活动的改变
        一、编辑、作者、读者沟通方式的简易化
        二、资源整合的便利化
        三、编辑流程的数字化
        四、宣传方式的多样化
    第四节 数字化时代音乐期刊的发行方式的调查与认识
        一、音乐期刊发行方式的变革
        二、音乐期刊发行的数字化
        三、音乐期刊数字化发行的优势与不足
第三章 数字化时代音乐期刊面临的“转型”之道
    第一节 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其表现方式
        一、音乐期刊出版流程方面
        二、企业层面问题—内生动力不足
        三、政府层面的问题—外部调控不够
    第二节 对当前所采取应对策略的调查分析
        一、出版流程方面
        二、企业应对之策
        三、政府转型之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延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核心概念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路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语言媒介与文学形象
    第一节 媒介中的文学形象
        一、文学作品中的媒介和文学形象
        二、基于语言媒介的文学形象类型
    第二节 文学形象与语言媒介的关系
        一、文学形象的语言媒介形态
        二、语言媒介构建文学形象
    第三节 不同时代语言媒介中的文学形象
        一、言语媒介中的文学形象
        二、文字媒介中的文学形象
第二章 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延异
    第一节 多重媒介对文学形象的建构
        一、语言和图像多重媒介对文学形象的建构
        二、多重媒介中文学形象的延展
    第二节 媒介中文学形象的动态生成
        一、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创作
        二、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传播
        三、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接受
    第三节 媒介中的文学形象的生产
        一、同质媒介中文学形象的叠加
        二、异质媒介中文学形象的增殖
        三、媒介融合中文学形象的延展
第三章 媒介时代文学形象建构的深层机制
    第一节 媒介形态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一、媒介的变化
        二、媒介形态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媒介技术发展对文学的影响
        一、文学的媒介技术的变化
        二、媒介技术发展对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媒介市场机制对文学形象的影响
        一、传播者的职业化和媒介组织的市场化
        二、媒介市场中受众意识和营销思维贯穿产业链
        三、媒介市场机制对文学形象的影响
    第四节 媒介资本逻辑对文学形象的影响
        一、商品美学与审美化商品
        二、经济审美化
        三、媒介资本逻辑对文学形象的影响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地图按需印刷出版机制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分析
        1.2.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理论技术研究现状
        1.2.3 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1.3 论文研究思路
    1.4 论文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图按需印刷出版理论技术基础
    2.1 数字印刷技术
        2.1.1 数字印刷机类型
        2.1.2 个性化标签语言
    2.2 地图出版数据组织与管理
        2.2.1 源数据的获取
        2.2.2 数字印前处理
        2.2.3 数字资源库的形成
    2.3 数据安全
        2.3.1 加密体制及分类
        2.3.2 数字签名
        2.3.3 公钥基础设施
    2.4 出版网络交易平台
    2.5 溯源管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图按需印刷出版模型设计与机制构建
    3.1 地图按需印刷出版模型设计
        3.1.1 地图按需印刷出版模型
        3.1.2 数据安全传输模型
    3.2 地图申请与审批机制
        3.2.1 地图申请流程
        3.2.2 地图审批流程
    3.3 地图生产任务安排机制
        3.3.1 分配地图编码码段
        3.3.2 印刷站点的选择
        3.3.3 许可证证书发放
    3.4 地图数据申请与发放机制
    3.5 地图印刷生产机制
        3.5.1 地图印刷生产方式的选择
        3.5.2 地图条码编码图形化
        3.5.3 条码地图印刷
    3.6 地图管理机制
        3.6.1 地图交接
        3.6.2 地图流通
        3.6.3 地图返还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图可变信息印刷数据模型研究
    4.1 PPML文档数据结构
        4.1.1 PPML文档的组织结构
        4.1.2 PPML的语法模型
        4.1.3 PPML的数学模型
    4.2 PPML可视化表达与交互设计
        4.2.1 基于.NET的PPML文档编写方法
        4.2.2 PPML文档的编写
        4.2.3 PPML文档的可视化表达与互操作
    4.3 地图按需印刷技术流程设计
        4.3.1 出版原图数据的获取
        4.3.2 条码信息的组织及图形化
        4.3.3 PPML文档的解析与RIP
    4.4 实验与分析
        4.4.1 实验环境及要求
        4.4.2 实验验证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图按需印刷出版数据安全模型研究
    5.1 基于异或原理的对称加密算法模型
        5.1.1 异或算法原理研究
        5.1.2 异或算法加解密设计与实现
        5.1.3 异或加密密钥生成算法改进
        5.1.4 异或加密算法分析
    5.2 基于硬件设备指纹信息的加密模型
        5.2.1 对称加密模型
        5.2.2 混合加密模型
    5.3 实验及分析
        5.3.1 实验环境
        5.3.2 加密过程
        5.3.3 解密过程
        5.3.4 实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图按需印刷出版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系统设计
        6.1.1 系统开发环境
        6.1.2 系统体系结构的选择
    6.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6.3 数据库设计
        6.3.1 数据库逻辑设计
        6.3.2 数据表之间的关联关系
    6.4 功能实现与验证
        6.4.1 用户功能模块
        6.4.2 地图任务管理部门模块
        6.4.3 地图数据中心模块
        6.4.4 地图印刷站点模块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7.2 下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试论建立符合江苏省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特点的运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版权与图书版权贸易
    第二节 对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工作的回顾
第二章 江苏省的图书版权贸易
    第一节 对江苏省图书版权贸易发展历程的回顾
    第二节 建立科学的版权贸易运行机制
结语
参考资料

四、关于建立出版机制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期待视野的网络文学出版机制研究[D]. 韩玉浩. 南京大学, 2020(03)
  • [2]关于建立出版机制的几个问题[J]. 袁亮. 出版发行研究, 1995(01)
  • [3]关于建立出版机制的几个问题[J]. 袁亮. 编辑之友, 1995(01)
  • [4]“十七年”新诗选本与“人民诗歌”的构建[D]. 陈宗俊. 南京师范大学, 2014(12)
  • [5]注册式研究报告的出版机制研究[J]. 黄国彬,郑霞. 图书馆建设, 2022(01)
  • [6]2008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J]. 刘丽,胡槿,杜华. 近代史研究, 2009(05)
  • [7]数字化时代国内音乐期刊出版流程研究[D]. 任环环. 河南大学, 2020(02)
  • [8]媒介时代文学形象的延异研究[D]. 阎怀兰. 云南大学, 2016(05)
  • [9]地图按需印刷出版机制及关键技术研究[D]. 苏强.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4(04)
  • [10]试论建立符合江苏省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特点的运行机制[D]. 唐黎. 南京师范大学, 2003(02)

标签:;  ;  ;  ;  ;  

关于建立出版机制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