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0-1997年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徐杰舜,王明珂,彭兆荣,周大鸣,简美玲,赵旭东,韦小鹏[1](2021)在《中国人类学的薪火相传——《新生代人类学家之路》序言集》文中指出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已100余年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成果,举办了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大会,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学术队伍。这样一支学术品位很高的学术队伍,在人类学中国化的道路上,已开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性格,实现了中国人类学的薪火相传。
肖洒[2](2021)在《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标志性中国人物画家,杨之光(1930-2016)的历史题材人物画在中国画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针对中国人物画长期以来不擅长表现宏大场面、揭示深刻主题、深入塑造人物形象等现实问题,本文从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创作发展变迁入手,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作为背景引入,探讨历史题材创作的中国人物画家的审美意识、历史观以及表现手法等内容,并分析历史题材人物画创作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首先,论文阐述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了解杨之光艺术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其次,针对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的艺术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就历史题材人物画主题的构思和提炼、笔墨与造型的兼容以及创作图样等具体性问题作出深入探讨.最后,重点对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的影响和借鉴意义展开讨论.结语部分,结合对当代语境下历史题材人物画创作的思考,阐释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下开展图像记录历史工作的重要性.客观而言,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在内容上表现出英雄人物于历史进程中的崇高意义.这种英雄主义的历史思想观,是毛泽东时代的主要特征,并为改革开放后文艺主旋律所积极倡导.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融合西方历史画、肖像画和风俗画三种不同的题材类型,既注重历史场景的再现来激发观者对历史事件的感受与情绪,又注意对历史人物的细节刻画,彰显了历史事件对人类命运的影响,引发观众思考画作所反映事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逻辑.在形式上,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在笔墨与造型的兼容、笔墨书写性与构图设计感的兼容等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丰富了笔墨造型语言,拓展了画面构图,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国人物画风格的多元化发展.本文认为,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作为新中国画的代表,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民族气派、传统特色有机结合,打破传统中国画的“避世主义”的主题倾向和“逸笔草草”的笔墨技法特点,基于生活化情思来进行历史画创作,突破简单仿效西方的形式主义,体现了历史主题创作与国家、社会的命运相连,彰显出历史题材创作的重要现实价值.
李呢喃[3](2021)在《流变与共生:19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与双年展制度》文中指出
李小林[4](2021)在《当代景德镇女性陶艺家群体研究》文中认为
李卓娟[5](2021)在《2010年以来中国民营青年艺术家扶持项目评选及奖励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嫣婕[6](2021)在《留苏预备部 ——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人才的基地》文中研究指明
李静荣[7](2021)在《美术博物馆的馆藏体系建构研究》文中指出
刘洋[8](2021)在《基于价值要素的沈阳市历史建筑保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谭雅丹[9](2021)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新闻漫画家群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陆安琦[10](2021)在《试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实性表达》文中提出
二、1990-1997年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0-1997年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人类学的薪火相传——《新生代人类学家之路》序言集(论文提纲范文)
一、徐杰舜:中国人类学新生代的崛起 |
(一)中国人类学在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夹缝中发展 |
(二)人类学在中国发展的代际传承结构 |
(三)中国人类学新生代的崛起 |
1. 新生代的代表学者 |
2. 新生代的主要特征 |
(四)薪火相传:新生代是中国人类学的希望 |
二、王明珂:人类学中的“原生态土着”与其“拯救者”想象 |
三、彭兆荣:论坛20年,薪火相传 |
四、周大鸣:我是怎样走上人类学之路的 |
五、简美玲:静静的花开成林 |
(一)故乡 |
(二)田野 |
(三)语言 |
(四)师承 |
六、赵旭东:我的人类学自述 |
七、韦小鹏:新时代,新生代,永续学脉 |
(2)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术语阐释 |
一、选题缘起 |
二、术语阐释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杨之光研究情况 |
二、杨之光相关美术史研究情况 |
第三节 资料运用与研究方法 |
一、资料运用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总体构思 |
一、研究目的 |
二、总体构思 |
第一章 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的探索历程 |
第一节 接受与改造:杨之光五十年代的历史题材人物画 |
一、“人民的新文艺”创作理念的凸显 |
二、政治理论的影响与改造 |
第二节 转型与成熟:六七十年代杨之光的历史题材人物画 |
一、立足实践的笔墨转型 |
二、从生活到创作的程式定型 |
第三节 扩展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杨之光的历史题材人物画 |
第二章 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的若干艺术问题 |
第一节 主题与生活的相互关系 |
一、人民是历史的主人 |
二、主题的构思和提炼 |
三、感性生活和思想创见 |
第二节 造型与笔墨的兼容问题 |
一、摒弃“逸笔草草”的传统创作观念 |
二、中国人物画笔墨与素描的结合 |
三、笔墨与造型的反复锤炼 |
第三节 四平八稳与欹侧多变的构图特色 |
一、从《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到《红日照征途》的构图变化 |
二、《难忘的岁月》与《白求恩》构图比较分析 |
三、《九八英雄颂》从手稿到创作的构图阐释 |
第三章 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的现实意义 |
第一节 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的影响 |
一、指导思想在历史题材创作中的重要性 |
二、在生活中发现历史 |
三、笔墨语言的突破 |
四、画面构图的拓展 |
第二节 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的借鉴意义 |
一、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 |
二、杨之光的局限性 |
结语 |
图版目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杨之光年表 |
附录2 杨之光代表作品创作年表 |
致谢 |
四、1990-1997年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人类学的薪火相传——《新生代人类学家之路》序言集[J]. 徐杰舜,王明珂,彭兆荣,周大鸣,简美玲,赵旭东,韦小鹏. 百色学院学报, 2021(04)
- [2]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研究[D]. 肖洒. 西安美术学院, 2021(12)
- [3]流变与共生:19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与双年展制度[D]. 李呢喃. 四川美术学院, 2021
- [4]当代景德镇女性陶艺家群体研究[D]. 李小林.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
- [5]2010年以来中国民营青年艺术家扶持项目评选及奖励机制研究[D]. 李卓娟. 四川美术学院, 2021
- [6]留苏预备部 ——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人才的基地[D]. 王嫣婕.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
- [7]美术博物馆的馆藏体系建构研究[D]. 李静荣. 吉林艺术学院, 2021
- [8]基于价值要素的沈阳市历史建筑保护研究[D]. 刘洋.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新闻漫画家群体研究[D]. 谭雅丹. 烟台大学, 2021
- [10]试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实性表达[D]. 陆安琦. 华中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