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进职工医疗费用管理的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贾洪波,刘玮玮[1](2021)在《探索个人账户改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费用统筹》文中研究表明医保个人账户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组成部分,其运行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有进一步探索改革之必要。当前个体医疗服务在需求、供给和费用支出方面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特征。个体医疗服务消费的不确定性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设置的初衷难以实现、个人账户管理的过程困难、个人账户有效分散门诊医疗费用支出风险的目的达成受限。因此,本文展开深入研究,提出应该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费用统筹等建议。
罗水秀,任少波,杨博,郭小宁[2](2021)在《高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实例探析——以应付职工薪酬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是《政府会计制度》推行实施的第一年,政府会计制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重大创新和突破,但在执行的实务操作过程中,因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不同,部分同一经济事项在预算会计支出确认中,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算时点,并使预算项目额度控制存在滞后等难点问题。本文以高校"应付职工薪酬"为例,针对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焦贵荣[3](2021)在《基于DRGs付费的公立医院内部绩效管理体系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各项配套的改革措施都在不断推进过程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将逐步成为医保对各医疗机构进行费用支付结算的主要方式。文章在对医保DRGs付费的背景现状及其对医院绩效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基于DRGs付费的公立医院内部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实施。基于DRGs付费的公立医院内部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管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沟通反馈体系以及信息支撑体系四项内容,同时还对基于DRGs付费的公立医院内部绩效管理体系如何在医院实施进行了研究,包括实施前的准备,实施中需要把握的关键要点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注意事项。
费太安[4](2021)在《健康中国 百年求索——党领导下的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及经验》文中指出医疗卫生事业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世界性难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既有经济性因素,也是政党价值观最鲜明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宗旨,决定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超经济属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螺旋式上升。进入新时代,要着眼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将医疗卫生事业作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将医疗卫生制度提升到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将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内容。
舒国宋,李久辉[5](2021)在《我国基本医保筹资机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经过20多年医保改革,我国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基本医保筹资机制。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基本医保在筹资机制、统筹层次、保障待遇、个人账户、基金监管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建立政府、单位、个人三方缴费的职工医保筹资机制、与个人收入挂钩的居民医保筹资机制、科学合理的待遇清单制度,以及提高个人账户运行效率和基金监管能力等路径;坚持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进行开源节流改革等基本方向,优化基本医保筹资机制,推动基本医保高质量发展。
顾海,吴迪[6](2021)在《“十四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与战略构想》文中提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建设任务。本文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现存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清晰界定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从全流程视角探究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的运行逻辑。以制度供给和供给侧改革为抓手,深入探析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提出从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完善跨区域流动人口医保管理、推动长期护理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有机衔接、健全重大疫情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医疗救助减贫防贫能力和加快医保立法工作等方面进行制度优化,从巩固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机制、探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医保数字化治理和发挥商业健康险保基本等方面进行供给侧创新,以期推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惠及全民、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
穆希琳[7](2021)在《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各级工会组织实施的正式制度中,工会互助制度属于工会保障职能中兼具职工集体福利和困难职工帮扶双重主题的制度形式。该制度的生成是结构互构与个体需求的复合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内制度的表现样态呈现区别化,本文对工会互助制度发展阶段的划分将厘清制度的发展脉络,对各阶段制度内容和运行实际效果的分析是归纳制度阶段特征的依据。而在工会互助制度变迁的逻辑体系中,原有的制度生成结构发生变化,作为工会组织“自我赋能”的中层力量崛起发挥着创新工会互助制度组织形态的作用。对工会互助制度的研究将原本呈现为割裂状态的工会互助制度典型阶段融汇为一脉相承的制度发展过程,并且将静态的制度呈现以动态演进的方式开展研究。通过构建“结构—需求—制度”的分析框架,将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和变迁的动力要素划分为“宏观制度—单位组织”的多重制度逻辑结构,又将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使用“认同—行动”双重维度进行类型划分。通过分析强化了“中层组织”在制度变迁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力量,中层组织呈现单位组织“退场”、上级工会组织“入场”。工会组织通过市场化机制的尝试达到“自我赋能”,这一外在突生的力量为工会互助制度变迁提供了全新的组织形态。本研究选择东北地区国有大型企业YZ厂作为田野调查点开展实证研究。YZ厂建厂历史悠久,工会互助制度发展历程完善,并且当下YZ厂仍保留单位内外多种互助制度并行,在参与上级工会职工互助保障的主流互助制度之外,在单位内部按年度职工仍开展向厂内互助基金会捐款。本研究采用社会学定性分析方法中的实地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将该厂1955年建厂初期至1995年间在工会会员之间实行的以“互助储金会”为代表的经济互助制度,结合“生活服务小组”、“思想互助小组”等为代表的劳力互助制度和思想互助制度,统称为工会互助制度的“初样态”。将1995年后参与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C市办事处组织的以职工医疗互助为主要内容的“职工互助保障”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新样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低位时期,收入分配制度遵循平均主义基础上的按劳分配,职工收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成为客观现实。社会管理领域国家以单位体制将个体纳入单位组织中便于管理及整合,单位组织也成为国家向个体提供福利待遇的中间组织。本论文所研究的国有企业在单位体制时期是典型的能够为单位成员提供近乎全覆盖福利、单位成员对单位组织依附黏性较强的单位组织。从自上而下的结构角度而言,国家经济社会的宏观制度要求单位组织承担国家意志的传达者、国家资源的提供者角色,纳入代表着“国家”的单位组织中的个体依靠单位解决自身的困境成为该历史阶段下理所当然的选择。这是国家制度对单位组织内部成员互助行为的社会建构。从自下而上的结构角度而言,在企业与国家“同构”之下的国有企业工会,听从党委领导并为行政部门分忧是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国家总体资源供给量不足的局限下,动员群众力量展开互助互济活动成为工会的理性选择。把单位成员的问题在单位组织的场域内解决,这是单位组织“向上负责”的反馈表现。在国家宏观制度与中层单位组织的互构结构之外,大量职工存在临时性经济借贷需求这样微观个体的实际需求也是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要素。笔者通过对YZ厂工会互助制度发展过程的研究认为互助制度的变迁是对原有互助制度中呈现正反馈递增的设置予以保留,在此基础上采取渐进式变迁的方式,符合职工对工会互助制度发展的预期惯性,也符合制度制定的主体工会组织的功能定位。由于工会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功能侧重有所区别,工会互助制度也随之呈现了从“解群众之困”到“筑风险补充保障”的功能偏重转向。在单位体制之下,工会是生产性行政单位的企业同盟者或建设伙伴。因此工会组织为单位行政减轻负担的同时还要为职工群体缓解压力,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工人的生活福利工作,将出现临时经济困难的职工“揽”到工会职责份内,采取广泛依靠群众力量、解决群众自身问题的方式设立“互助储金会”,这是工会对稳定单位体制的有效的助益方式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互助保障的群体边界相较单位体制时期工会互助制度范围扩大。职工互助保障将一事一时的工会“送温暖活动”转变为覆盖全年的帮扶救助长效机制,将工会单向“施惠”转变为职工双向多元互助参与。笔者通过对YZ厂工会互助制度的研究认为互助制度的当代价值不仅在于为职工提供风险补充保障,更在于“重塑”单位内部职工间相互关爱的凝聚力。“在内”有单位组织对“单位人”的关怀,“单位人”以尽心完成职业目标作为对单位组织的回馈;“在外”利用大数法则的职工互助保障,是低投入的非营利性的风险补充补充保障。笔者认为工会互助制度的发展进路应在维护职工保障权益的原则上拓展多层次多元化的互助保障体系,配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过程中的下岗职工、人数日渐增加的离退休职工、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职工等群体设置有工会特色的互助保障制度,这也将是工会迎合职工民意需求增强持续创新能力持续“赋能”的表现。
王天玉[8](2021)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权利构造》文中认为"统账结合"模式下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具有所有权属性,"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30%"的资金来源性质均为工资。新一轮职工医保改革将"单位缴费30%划入统筹基金"是职工的二次缴费,实现了个人账户中单位缴费部分的"权益置换",即将职工对此项缴费的所有权转变为门诊费给付请求权,但是仍留存了个人缴费部分的所有权,未能解决职工报销住院费的请求权基础问题。作为社会保险的组成部分,职工医疗保险的制度法理为"公法上债之关系",职工作为被保险人应当与作为保险人的社保经办机构建立保险关系,职工通过缴纳保险费而享有保险给付请求权。基于此,个人账户的所有权完全转变为请求权的实施路径是将个人账户作为职工缴费记账账户,将职工实际缴费金额抽象为社会贡献值,表示为薪点,并逐步将已有个人账户沉淀资金转变为薪点数,被保险人基于个人账户薪点向社保经办机构请求门诊和住院保险给付,使基本医疗保险回归互助的共济本质。
冯鹏程[9](2021)在《从1921到2021:中国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百年掠影》文中提出考察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发展历程,医疗保障是一个很好的民生视角,也是很有说服力的时代证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28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又带领中华民族实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也是国内医疗保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成为小康社会后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保障,使人民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
杨一心[10](2021)在《整体性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保险治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保险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仍面临一些问题,症结在于治理碎片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内嵌于经济转型,应急施策、补缺堵漏、财务责任转嫁是改革呈现的基本逻辑。当前,社会保险资源在需求、代际、空间和行动主体等多个维度的配置上还有不合理之处。建议以整体性视角审视中国社会保险问题,更加注重险种间的协调,重视其他风险保障方式的作用,协调好社会保险与其他经济社会政策,加强各行动主体整合;通过优化社会保险体系安排、推进社会保险全员参保、改进制度设计、改善制度运行环境等实现社会保险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改进职工医疗费用管理的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进职工医疗费用管理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探索个人账户改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费用统筹(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医保个人账户运行的主要成效 |
(一)个人账户培养了社会公众的医疗保险意识 |
(二)个人账户实质性分担了部分参保患者的门诊医疗费用 |
三、个体医疗服务消费的特点对医保个人账户运行的挑战 |
(一)个体医疗服务消费的主要特点 |
1. 个体医疗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
2. 个体医疗服务供给的不确定性。 |
3. 个体医疗服务费用支出的不确定性。 |
(二)个体医疗服务消费的特点对医保个人账户运行的挑战 |
1. 个人账户设置的初衷难以实现。 |
2. 个人账户管理的过程困难。 |
3. 个人账户有效分散门诊医疗费用支出风险的目的达成受限。 |
四、改革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原因和基本思路 |
(一)改革医保个人账户的原因 |
(二)改革医保个人账户的政策依据 |
(三)医保个人账户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取消个人账户 |
五、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费用统筹的建议 |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门诊费用统筹的建议 |
(二)实施分段的以共保率为中心逐级递减门诊医疗费用报销办法的建议 |
(2)高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实例探析——以应付职工薪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范围比较 |
三、应付职工薪酬账务处理存在的问题 |
(一)费用和支出的确认、计量存在时间差异 |
(二)预算项目额度控制存在滞后,项目额度无法及时有效控制 |
(三)会计核算工作量重复增加,两系统科目核算易产生错误 |
三、应付职工薪酬账务处理改进建议 |
(一)预算会计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核算模式 |
(二)预算会计设置“过渡性归集科目”和“待冲回工资薪酬归集项目” |
(5)我国基本医保筹资机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医保筹资机制的现状 |
1.1 筹资维度:单位与个人、政府与个人双方筹资机制 |
1.2 统筹层次维度:统筹层次不高且多层次并存 |
1.3 服务购买维度:基金统一购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1.4 待遇维度:提供适当保障和减轻患者负担 |
1.5 基金监管维度: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
2 基本医保筹资机制存在的问题 |
2.1 筹资机制不健全,影响医保的稳定性和筹资水平 |
2.1.1 未建立政府、单位、个人三方缴费机制 |
2.1.2 居民定额且等额缴费制约筹资水平的提升 |
2.1.3 退休人员不缴费有争议且对职工医保带来压力 |
2.2 统筹层次不高,影响基金分配使用和风险分散 |
2.3 待遇清单制度尚未建立,影响病患后顾之忧的解除 |
2.4 个人账户运行效率不高,影响门诊共济保障 |
2.5 基金监管机制不完善,影响医保治理现代化 |
3 优化基本医保筹资机制的对策 |
3.1 完善基本医保筹资机制 |
3.1.1 建立政府、单位、个人三方缴费筹资机制 |
3.1.2 建立与居民收入挂钩的筹资机制 |
3.2 巩固和提高基本医保的统筹层次 |
3.3 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待遇清单制度 |
3.3.1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国家统一的待遇清单制度 |
3.3.2 适时调整待遇清单制度 |
3.4 提高个人账户运行效率 |
3.5 提高医保基金监管能力 |
3.5.1 充分发挥政府监管作用 |
3.5.2 构建政府、社会、行业等参与的监管机制 |
3.5.3 创新监管方式,实行智能化、信息化监管 |
4 优化基本医保筹资机制的基本方向 |
4.1 坚持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 |
4.2 进行开源节流改革 |
4.3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6)“十四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与战略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1. 群体间发展不均衡 |
2. 地区间发展存在差距 |
3. 不同险种之间衔接不畅 |
4. 医保基金收支不平衡 |
5. 医疗服务定调价机制不完善 |
6. 医保支付方式设计不合理 |
7. 就医结算方式不够便捷 |
(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 |
1. 人口老龄化加速 |
2. 新业态从业人员增多 |
3. 流动人口规模较大 |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 |
三、“十四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 |
(一)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 |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高效性 |
(三)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便捷性 |
(四)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 |
四、“十四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的运行逻辑:全流程视角 |
(一)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 |
(二)稳健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 |
(三)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 |
(四)严密有力的基金监管机制 |
五、“十四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 |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供给 |
1. 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 |
2. 完善跨区域流动人口医保管理 |
3. 推动长期护理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有机衔接 |
4. 健全重大疫情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应急管理机制 |
5. 提高医疗救助减贫防贫能力 |
6. 加快医保立法工作 |
(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改革 |
1. 巩固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机制 |
2. 探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
3.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4. 推进医保数字化治理 |
5. 发挥商业健康险保基本作用 |
(7)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与问题提出 |
1.1.1 选题缘起 |
1.1.2 问题提出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工会 |
1.2.2 工会会员与单位成员 |
1.2.3 互助互济 |
1.2.4 工会互助制度 |
1.3 理论基础与解释框架 |
1.3.1 理论基础:制度生成与变迁理论 |
1.3.2 解释框架:“结构—需求—制度”分析框架 |
1.3.3 论文篇章结构 |
1.4 研究对象情况介绍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意义 |
1.6.1 理论意义 |
1.6.2 现实意义 |
第2章 相关文献回顾与述评 |
2.1 国内文献回顾 |
2.1.1 工会角色与组织运行研究 |
2.1.2 工会功能与改革研究 |
2.1.3 互助价值传统与互助实践研究 |
2.1.4 工会互助保障研究 |
2.2 国外文献回顾 |
2.2.1 工会角色与组织运行研究 |
2.2.2 工会功能与改革研究 |
2.2.3 互助思想与互助组织研究 |
2.3 既有学术贡献与局限 |
2.3.1 学术贡献 |
2.3.2 研究局限 |
第3章 工会互助制度生成的背景分析 |
3.1 制度下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催生互助“刚性需求” |
3.1.1 计划经济时期经济水平与收入分配制度的局限 |
3.1.2 单位制初期国有企业“纵横交错”管理体系下的工会组织 |
3.1.3 单位制初期的工会保障职能 |
3.2 组织反馈:单位成员团结模式的有机形塑 |
3.2.1 发挥工会“政治动员”组织者的作用 |
3.2.2 互助行为优化单位成员社会互动结构 |
3.2.3 集体主义思想成为单位体制时期价值取向 |
3.3 个体需求:满足计划经济时期单位成员基本生活保障需求 |
3.3.1 脱离剥削性质的旧时民间借贷组织的需求 |
3.3.2 大量单位成员存在应急借款的需求 |
3.3.3 缓解单位成员家属“后顾之忧”的需求 |
第4章 计划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初样态” |
4.1 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运行和功能 |
4.1.1 建国初期工人阶级互助实践 |
4.1.2 工会互助制度的运行过程 |
4.1.3 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功能 |
4.2 YZ厂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内容和特点 |
4.2.1 “互助储金会”——经济互助制度 |
4.2.2 “生活服务小组”——劳力互助制度 |
4.2.3 “思想互助小组”——思想互助制度 |
4.2.4 由“输血”到“造血”的互助基金会 |
4.3 单位成员对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行动回应 |
4.3.1 单位成员“支持型”行动 |
4.3.2 单位成员“妥协型”行动 |
4.3.3 单位成员“观望型”行动 |
4.3.4 单位成员“排斥型”行动 |
第5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新样态” |
5.1 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特点和功能 |
5.1.1 从路径依赖视角解析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 |
5.1.2 职工互助保障区别于商业保险的独特价值 |
5.1.3 互助制度助力工会打造全方位保障“品牌” |
5.2 YZ厂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表现形式 |
5.2.1 YZ厂参与职工互助保障的必要性 |
5.2.2 双轨互助制度并行的YZ厂特色 |
5.2.3 对制度目标和成效的认同激发参与动力 |
5.3 单位成员对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行动回应 |
5.3.1 单位成员“支持型”行动 |
5.3.2 单位成员“妥协型”行动 |
5.3.3 单位成员“观望型”行动 |
5.3.4 单位成员“排斥型”行动 |
第6章 工会互助制度的变迁逻辑分析 |
6.1 宏观制度对中层赋能和个体需求的决定作用 |
6.1.1 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用 |
6.1.2 单位由行政性整合转向利益性整合 |
6.1.3 “国家—单位保障”进阶“国家—社会保障” |
6.2 中层赋能的“强化”促生互助组织新形态 |
6.2.1 向上贯彻:上级工会“在场”重塑互助边界 |
6.2.2 向下回应:发挥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的“桥梁纽带” |
6.2.3 自我赋能:工会组织市场化“跨界” |
6.3 微观个体为宏观结构和中层赋能提供经验建构 |
6.3.1 “搭便车”的群体惰性助推互助行为制度化 |
6.3.2 “由借到挣”的行为逻辑嵌入互助基金会的运营理念 |
6.3.3 “风险自担”的制度常态激发工会互助保障的转型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结论 |
7.1.1 工会互助制度生成的复合因素 |
7.1.2 工会互助制度变迁不可忽视的“中层力量” |
7.1.3 工会互助制度的现实意义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访谈提纲 |
附录2:受访者基本信息表(以访谈时间先后排序) |
附录3:《互助储金会组织通则》 |
附录4:《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章程》 |
附录5: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C市办事处开展的职工互助保障类型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8)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权利构造(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之缘起 |
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所有权属性 |
(一)个人账户制度的建构逻辑 |
1.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制度的由来 |
2. 职工医保“统账结合”模式下个人账户的功能设计 |
3.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权利义务塑造 |
(二)强制储蓄与受限制的所有权 |
1. 职工对医保个人账户享有的权利是所有权 |
2.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中“单位缴费30%”的法律性质是工资 |
3.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所有权受到的限制 |
(三)“国务院14号文”针对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所有权的“权益置换” |
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法理与个人账户的请求权属性 |
(一)职工医疗保险的法理基础是公法之债 |
1. 行政契约说。 |
2. 行政处分说。 |
3. 公法上债之关系说。 |
(二)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不符合“公法之债”法理 |
1. 职工与社保经办机构之间未完全建立起“公法之债”意义上的保险关系。 |
2. 所有权属性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不能存在于“公法上债之关系”中。 |
(三)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权利属性应当完全回归请求权 |
1.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的实质应是将所有权属性转变为请求权属性。 |
2.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权利转变的关键是将职工个人强制储蓄转变为保险缴费。 |
四、基于请求权的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方案 |
(一)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权利改造 |
1. 个人账户的存废之争。 |
2. 个人账户记账形式应抽象为社会贡献值。 |
(二)个人账户权利转变的“两步走”改革方案 |
1. 新设请求权的构造。 |
2. 现有个人账户所有权的转变。 |
五、结语 |
(10)整体性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保险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演进及其逻辑 |
(一)以应急施策为主要模式的渐进改革 |
(二)以补缺堵漏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险权益扩展 |
(三)伴随财务责任转嫁的社会保险扩面 |
二、社会保险治理结构与资源配置 |
(一)项目设置与保障需求不完全匹配 |
(二)资源的代际分配不均衡 |
(三)资源的空间配置不平衡 |
(四)行动主体缺乏有效协调 |
三、社会保险整体性治理的政策取向 |
(一)加强社会保险险种间协调以有效匹配风险保障需求组合 |
(二)加强社会保险与补充性保险融合发展以满足多层次风险保障需求 |
(三)加强社会保险制度与其他政策互动以实现政策目标 |
(四)加强行动主体整合以促进社会保险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
四、社会保险整体性治理框架与改革重点 |
(一)优化社会保险体系安排 |
(二)推进社会保险全员参保 |
(三)改进社会保险制度设计 |
(四)改善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环境 |
五、结语 |
四、改进职工医疗费用管理的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探索个人账户改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费用统筹[J]. 贾洪波,刘玮玮.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1(05)
- [2]高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实例探析——以应付职工薪酬为例[J]. 罗水秀,任少波,杨博,郭小宁. 财会通讯, 2021
- [3]基于DRGs付费的公立医院内部绩效管理体系构建[J]. 焦贵荣. 会计之友, 2021(24)
- [4]健康中国 百年求索——党领导下的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及经验[J]. 费太安. 管理世界, 2021(11)
- [5]我国基本医保筹资机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 舒国宋,李久辉. 医学与哲学, 2021(19)
- [6]“十四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与战略构想[J]. 顾海,吴迪. 管理世界, 2021(09)
- [7]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D]. 穆希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8]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权利构造[J]. 王天玉. 法学, 2021(08)
- [9]从1921到2021:中国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百年掠影[J]. 冯鹏程. 上海保险, 2021(07)
- [10]整体性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保险治理[J]. 杨一心. 社会保障评论, 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