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人设层,因材施教——衡南县分层成功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张洁[1](2019)在《初中化学“F-L”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中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九大背景下,新课标提出坚持反应时代要求,反应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培养人才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跟上教育改革步伐,实现对学生个性化教育,在“互联网+教育”热潮下,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翻转课堂”和“分层教学”的分析研究总结,结合已有教学理论基础,构建信息化教育改革背景下的“F-L”教学模式模型。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F-L”教学模式中“翻转课堂”和“分层教学”进行新的概念界定,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F-L”教学模式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研究得出初三教师和初三学生对改革教学模式充满迫切感以及对于“F-L”教学模式引进初中化学课堂充满期待。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及案例分析法对“F-L”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究,对“F-L”教学模式的定义、构成要素、特点及功能、构建原则都做了详细解释,并结合具体案例展示该模式具体实施流程,为初中化学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案例。本研究旨在通过对“F-L”教学模式的探究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改进不合理“分班制”教学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伤害,通过该模式来实现化学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满足对学生个性化教育,达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终极目标,跟上信息化时代教育改革的步伐。
朱立薇[2](2016)在《基于个案的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反思性研究》文中提出高中新课程改革英语实行"一年两考",突破了原有的"一考定终身"的禁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进步空间。在此背景下,促进每个学生英语能力都能发展逐渐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强调教师因材施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许多高中尝试采用分层教学来促进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尽管分层教学起到过积极效果,但也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全面而深入地分析高中英语分层教学中学生分层和教学分层中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提出改进措施。笔者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在归纳、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对本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为了更客观地了解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实施现状,笔者对样本学校的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为了进一步取得较为直接的依据,笔者对样本学校的英语课堂进行了观察,并对一些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访谈。通过以上研究方法,笔者对分层教学概念及理论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理解,对当前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现状也有了较为客观的把握。笔者认为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突出问题主要是两个:一个是由于分层方式的选择不当对学生造成心理创伤,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二是教学分层不够明晰,导致教师较难操作。最后,笔者结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和反思,找出问题原因,试构建可行的高中英语教学分层策略。首先,取每周一至两节英语课为兴趣培养课,按学习兴趣将学生显性分层三组,一切教学环节旨在提高兴趣;其次,其余的英语课将学生按英语基础水平隐形分层,教学环节应促进英语听、说、读、写的全面提高且具有可操作性。笔者希望本研究提出的改进措施能为高中英语分层教学提供可参考的实践价值,对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杨艳[3](2011)在《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传统班级授课制越来越暴露出了它的局限性: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备课、授课、作业、评价、辅导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统一要求,统一教学,统一评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往往是标准化的产品,而不是个性化的人才。为了实现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建设目标,为了给国家培养出“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我们必须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改进,寻找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差异化发展的教学。而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的设置使这一改革要求变得更为迫切。分层教学是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志向抱负等客观差异,并结合特定阶段内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发展潜能,对学生进行层别划分,并对不同层别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指导,使所有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大限度的发展的教学。分层教学的理念是与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理念相吻合的,必将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重大影响。分层教学在我国已走过多年历程,为我国的教育教学作出过重要贡献,在实施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在新的背景下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对分层教学的发展进行回顾,对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优化建议尤为重要。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指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分层教学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对分层教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阐述了分层教学发展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分析了社会变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对分层教学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分层教学实施中面对的问题和困难;第五部分提出了今后分层教学发展推进的一些优化建议。
殷凤莲[4](2007)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中学教育的日渐普及,高中学生入学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群体差异明显增大,这些差异在数学学科中的体现尤其明显。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不顾学生水平、能力的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加重学生的两极分化。其结果是不仅导致部分学生课业负担及心理负担沉重,最终还导致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对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来说,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分层教学势在必行。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解决由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带来的诸多问题,本论文对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进行理论研究并进行实验验证,主要探寻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应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策略。本论文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绪言,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并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系统研究了国内外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发展状况;第三部分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三方面论述了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从“以人为本”等六方面系统阐述了素质教育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应坚持的原则;第五部分从学生分层策略等五方面阐述了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第六部分列举了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设计实例;第七部分详细阐述了进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验设计、实施过程和结果、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对分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丁笑炯[5](1997)在《近年来我国个别化教学研究述要》文中研究指明 八十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提出和初中取消重点中学的实行,同一班级内学生间的个别差异问题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1990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市区初中新入学的预备班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在上海相当一批所谓的“三类学校”中,“‘学业优良学生’占9.8%,中等学
许先书,高国华[6](1994)在《因人设层,因材施教——衡南县分层成功教学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当前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基础、能力、方法等方面的差距甚为明显,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不少困难。1990年4月,衡南县教研室从全县一次复式教学现场会议得到启示,将复式教学的方法灵活运用到单式班,开创了分层成功教学实验。
二、因人设层,因材施教——衡南县分层成功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因人设层,因材施教——衡南县分层成功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化学“F-L”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1 国外“翻转课堂”与“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
3.2 国内“翻转课堂”与“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
4 国内外“翻转课堂”与“分层教学”研究的教学实践分析 |
4.1 “分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 “翻转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 “分层教学+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 |
第二章 “F-L”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
1 翻转课堂与分层教学 |
1.1 翻转课堂 |
1.2 分层教学 |
2 “F-L”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
2.1 翻转课堂理论基础 |
2.2 分层教学理论基础 |
2.3 “F-L”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
2.4 初中化学“F-L”教学模式 |
2.5 “F-L”教学模式构成要素 |
第三章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现状调查 |
1 调查目的及对象 |
2 问卷设计及实施 |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1 当前教学模式调查分析 |
3.2 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调查分析 |
3.3 “F-L”教学模式认可度调查分析 |
4 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四章 “F-L”教学模式策略研究 |
1 “F-L”教学模式实施原则 |
2 “F-L”教学模式实施步骤——以初中化学《元素》为案例 |
2.1 课前阶段 |
2.2 课中阶段 |
2.3 课后阶段 |
3 “F-L”教学模式完善策略 |
4 “F-L”教学模式实施风险与建议 |
4.1 存在风险 |
4.2 实施建议 |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
1 研究总结 |
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附录 |
(2)基于个案的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反思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依据 |
1. 对新一轮英语高考改革的深刻解读 |
2. 对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现状的反思 |
3. 对高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实践的思考 |
(二) 研究背景 |
1. 政策背景 |
2. 理论背景 |
3. 现实背景 |
(三)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四) 研究方法 |
1. 文献研究法 |
2. 问卷调查法 |
3. 个别访谈法 |
(五) 研究现状 |
1. 国外分层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
2. 国内分层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
3. 我国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研究现状 |
4. 研究评述 |
(六) 概念辨析 |
1. 分层教学 |
2. 教学分层 |
3. 两个概念之异同 |
(七) 理论基础 |
1. 因材施教原则 |
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3. "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 |
4. "掌握学习"理论 |
一、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现状调查 |
(一) 学生分层现状 |
1. 年级分层 |
2. 班级分层 |
3. "走班制"分层 |
4. 年级分层与班内分层相结合 |
(二) 教学分层现状 |
1. 教学目标分层 |
2. 教学内容分层 |
3. 教学过程分层 |
4. 作业分层 |
5. 教学评价分层 |
二、对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现状的反思 |
(一) 对学生分层现状的反思 |
1. 学生分层标准的反思 |
2. 学生分层方法的反思 |
(二) 对教学分层现状的反思 |
1. 教学目标分层的反思 |
2. 教学内容分层的反思 |
3. 教学过程分层的反思 |
4. 学生作业分层的反思 |
5. 教学评价分层的反思 |
三、对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反思性策略 |
(一) 对学生分层的策略 |
1. 科学分层 |
2. 动态分层 |
(二) 对教学分层的建议 |
1. 教学目标多元化 |
2. 教学内容丰富化 |
3. 教学方式多样化 |
4. 作业布置个性化 |
5. 评价方式多元化 |
结论 |
(一) 可取之处 |
(二)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分层教学历史回顾 |
2.1 分层教学的发展历程 |
2.1.1 国外 |
2.1.2 国内 |
2.2 分层教学概念与实现形式 |
2.2.1 概念思考 |
2.2.2 分层教学的实现形式 |
第三章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
3.1 差异教学理论 |
3.2 掌握学习理论 |
3.3 多元智能理论 |
3.4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四章 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发展的方向及面临的问题 |
4.1 新时代对分层教学的要求 |
4.1.1 社会发展对分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
4.1.2 教育改革对分层教学实施的新要求 |
4.2 分层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
4.2.1 分层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
4.2.2 分层教学发展面临的困难 |
第五章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分层教学的优化建议 |
5.1 优化分层 |
5.1.1 分层标准多元化 |
5.1.2 尊重学生,沟通协调 |
5.1.3 动态分层 |
5.2 教学 |
5.2.1 转变教学观念 |
5.2.2 教学过程 |
5.3 评价 |
5.3.1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
5.3.2 双重评价 |
5.3.3 过程性评价 |
5.3.4 鼓励性评价 |
5.4 师资管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致谢 |
(4)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1.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状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相适应 |
2.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
(二)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
1. 理论研究法 |
2. 实验研究法 |
3. 问卷调查法 |
(四)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 分层教学 |
2.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
二 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发展 |
(一) 国外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发展 |
(二) 国内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发展 |
三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 哲学基础 |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
2. 内、外因关系原理 |
(二) 心理学基础 |
1.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2. 多元智能理论 |
3. 期望动机理论 |
(三) 教育学基础 |
1. 因材施教理论 |
2.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
3.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四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
(一) 以人为本原则 |
(二) 个体差异原则 |
(三) 系统性原则 |
(四) 主体性原则 |
(五) 可接受原则 |
(六) 关注过程原则 |
五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
(一) 学生分层的策略 |
(二) 教学目标分层策略 |
(三) 课堂教学分层策略 |
(四) 考试分层策略 |
(五) 学生评价分层策略 |
1. 过程性评价 |
2. 阶段性评价 |
3. 个别性评价 |
六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设计实例 |
七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验 |
(一) 实验设计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假设 |
3. 实验变量 |
4. 实验对象 |
5. 实验材料 |
6. 实验时间及周期 |
(二) 实验实施 |
1. 家长、学生思想动员 |
2. 实验前测 |
3. 执行实验 |
4. 实验后测 |
(三) 实验结果 |
1.学习成绩分析 |
2. 学习兴趣结果分析 |
3. 学习能力结果分析 |
(四) 实验的不足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不足 |
2.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五)建议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近年来我国个别化教学研究述要(论文提纲范文)
一、个别化教学具有多种含义 |
1. 个别化教学不是个别教学 |
2. 三种个别化教学观 |
二、我国个别化教学的实践 |
1. 调适型教学 |
(1)能力分班 |
(2)掌握学习 |
(3)分流教学 |
2. 发展型教学 |
(1)异步教学 |
(2)让尖子生自学 |
(3)培养兴趣的教学 |
3. 调适一发展型教学 |
(1)学生分层 |
(2)目标分层 |
(3)教学过程分层 |
(4)作业分层 |
(5)测验分层 |
(6)评价分层 |
四、因人设层,因材施教——衡南县分层成功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化学“F-L”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D]. 张洁. 重庆三峡学院, 2019(05)
- [2]基于个案的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反思性研究[D]. 朱立薇. 湖北大学, 2016(06)
- [3]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发展研究[D]. 杨艳.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1)
- [4]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D]. 殷凤莲. 河北师范大学, 2007(08)
- [5]近年来我国个别化教学研究述要[J]. 丁笑炯. 上海教育科研, 1997(04)
- [6]因人设层,因材施教——衡南县分层成功教学研究与实践[J]. 许先书,高国华. 湖南教育, 19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