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三日报告,八月十八日通过)(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岚[1](2014)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政治发展是世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普遍性问题,也是我国建国后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思想,并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实践中取得重要成就。目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时期,而政治体制改革更成为影响整个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梳理、总结和凝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对于现阶段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分四个部分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进行分析和考察: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表达本文写作的整体构想。此部分在界定“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思想”等核心概念以及与选题相关的其他概念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研究的现状,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梳理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渊源与历史资源,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政治发展的思想、现代西方政治发展学说、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其次,具体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分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初步形成阶段:1978至1989年:“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989至1997年: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997至2002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基本形成阶段:2002至2007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007年至今:“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基于文献分析,主要考察: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要求和道路的思想,即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政治发展的任务和途径的思想。首先,民主和法治作为中国政治发展基本任务,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主方面,通过研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强化权利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思想,系统地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从立法、执法(执政)和法治观念的角度,研究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培育和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以探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思想。其次,研究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途径推进中国政治发展的思想,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想。文章的第四部分主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特点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坚持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的有机统一、坚持人民大众的立场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从中国国情和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其重要意义在于:在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政治发展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指导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实践,并为新形势下中国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
王一梅[2](2019)在《重审“新时期文学”起源和“十七年文学”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以1976年“四五运动”为发端,中国当代文学开始步入“新时期”。从1976年“四五运动”至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召开,这既是“新时期文学”的起源阶段,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过渡时期。这一文学阶段不仅具有承前启后的文学史意义,而且充满了丰富性与复杂性。因此,在关于“新时期文学”的研究中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新时期文学”在起源之时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传统;另一种则认为“新时期文学”在起源阶段首先接续并发展了“十七年文学”传统,或是与“文革文学”有相当的关联性。前者强调起源的“断裂”意义,后者则关注起源的“承续”价值,这两种观点体现了学术界对“新时期文学”起源问题的认识分歧。针对现有的认识分歧,论文从重审“新时期文学”起源和“十七年文学”的关系的角度出发,采用文学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深入“新时期文学”起源的历史语境,以“拨乱反正”作为切入点,考察这一阶段政治形势、文艺政策、文学思潮和文学批评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发现在外部环境方面,“新时期文学”起源与“十七年文学”之间的关联。其次,从代表性文学现象入手,着重关注《重放的鲜花》的出版和1960年代初周恩来、陈毅关于文艺讲话的重刊,以此来分析这一阶段文学的承续性。再次,从文学的内部研究出发,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此时期文学和“十七年文学”的联系:现实主义的恢复、题材的开拓和新人的塑造。通过以上论述,证明“新时期文学”起源主要以拨乱反正为主,无论是文学理论话语,还是作家的创作实践,基本都延续了“十七年文学”的模式与特质。论文一方面要证明“新时期文学”在起源阶段一直走在“十七年文学”的“正”路上,另一方面则要通过“重审”,克服对这一时期文学和“十七年文学”的单一化、片面化的理解,重估文学史的意义,并对相关的作家作品作出客观的价值判断。总之,笔者希望通过“重审”,为今后当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胡鞍钢[3](2015)在《中国现代化之路(1949-2014)》文中提出中国对于现代化的认识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再实践、不断再认识的反复过程,也是一个正确与错误、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曲折交错的过程,还是一个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化总体布局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多次性认识,不断完善的,也经历了六十多年的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创新之后才逐渐形成,逐步深化,更加全面。中国现代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线索:一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从国家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到小康水平、小康社会再到"五位一体",现代化的方面越来越全面与协调。二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从新中国现代国家制度建设,到改革开放重建现代国家制度和不断改革、不断完善国家制度,再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而构成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中国道路拥有不断扩大的现代化因素、不断扩大的社会主义因素,不断扩大的中国文化因素,具有后发优势、社会主义优势、中国文化优势,为世界的经济增长、减贫和贸易作出了贡献,同时中国也实现了从落伍者、失败者,到后来者、追赶者、赶超者,再到成功者、贡献者的角色转变。因此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增加更加强劲的定力。
董树瑞[4](2016)在《民国时期唐江商会档案整理与研究(1930-1949 )》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唐江商会档案内容丰富,对深化商会史和区域社会史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在整理唐江镇商会档案的基础上,考察民国时期唐江商会的发展与演变,分析唐江商会职能的变化及其时代特征,以期揭示唐江商业、商会组织与地方政府的相互关系的演变趋势。清中叶以来,唐江借助便利的区位优势,蔗糖、竹木和土布的生产与运销,发展成赣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商业市镇。这种传统行业生产和墟市的乡族管理体制,对民国时期唐江商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民国十九年唐江商会成立,后又经历了3次改选。在历届唐江商会理监事成员中,以盐业公会、糖业公会、木业公会和布业公会的负责人居多,且历届理事长均由卢姓人员出任。抗战时期,唐江的糖业、布业和木业等各个产业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普遍呈现出衰退之势。但是,国民政府的强制入会与限制退会政策,导致了唐江商会的组织规模一度壮大。但是,这种强制性的行政法规,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上的颓势。自1942年起,唐江出现了商户歇业的现象,并于1947年前后达到高潮,诸多同业公会无法进行运转,唐江商会的组织基础被不断削弱,并最终走向解体。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颁布的各种以增加财政为目的政令,导致唐江商会无暇顾及工商业的发展,战时储蓄、派募公债、劳军和劳工,均成为唐江商会的职责所在,从而使唐江商会的职能呈现出明显的战时特征。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为筹措内战经费,制定各种新税法,唐江商会为保全唐江商业,联合各同业公会积极向政府进行免税减征的抗争,但大多减免税额的抗争均被政府置之不理。抗战时期和战后唐江商会职能的变化及其特征,既是国民政府长期强化对商会管理和控制的结果,又是唐江商业由盛而衰的集中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国时期唐江商业、商会组织与地方政府之间相互关系演变的历史趋势。
杨芹[5](2020)在《从都察院到平政院(1901-1916) ——清末民初的官员监督与惩戒》文中研究说明都察院是清代专门的监察机关,上以启沃君心,中以纠劾官邪,下以舒表民志,在朝廷治理中发挥独特作用。都察院之职由各道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等科道言官行使,他们“匡君德,儆官邪,达民情”,地位清要,享有威权。迨至清末新政时期,科道不仅继续弹劾贪墨权贵,揭参违法官吏,而且就新政改制发表卓见,还通过处理吏民申冤,监督地方,为中央集权助力。然而,因内外交困启动的新政,很快走上仿行西法、改革官制的快车道,传统的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官制受到巨大冲击。就都察院而言,倡议裁撤者有之,反对裁改者有之,主张都察院代下议院者颇有其人,提议改都察院为行政或惩戒裁判所者亦不乏。一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其中,左都御史陆宝忠、御史汪凤池、王步瀛、赵炳麟、江春霖等人颇多建言和运作,引人瞩目。这不仅反映出中外思想观念的杂糅和碰撞,也意味着监察体制的新旧转型即将来临。尽管直至辛亥革命爆发都察院仍然存留,但其编制和人员大为缩减,影响力也颇见式微。1912年民国成立,除旧布新,都察院被大总统袁世凯下令裁撤。但是,官员的监督和惩戒仍是亟待考虑的问题。1914年平政院设立,附设肃政厅,专司纠弹官吏。一方面,平政院评事和肃政史颇多前清科道出身,肃政厅与都察院设置相仿,职能相近,可见新旧监察制度的延续性。另一方面,肃政厅设在平政院,除弹劾以肃政史的名义,其他公文往来冠以平政院,并非完全独立的机构。肃政史依据纠弹法案行使职权,对弹劾案件进行调查取证,由平政院审理,再依违法还是犯罪,分别由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惩处或法庭裁判,最后上呈大总统定夺。这不同于前清由堂官、督抚查核,吏部议处的程序。因此,民初的机构分工更加凸显分权制衡,更加追求弹劾与惩戒程序的司法化,在行政案件的审理上初步实现了近代转型。进言之,平政院并非具有裁决权的审判机关,其对官员赃私案构成犯罪的审理后,交大理院裁决执行;对官员渎职违法应予惩戒的交惩戒委员会处分。平政院仅为接收行政案件的机构,对一些行政决定做出维持或者撤销、变更的决定,对官员违法情事不具有裁决权。因此,平政院设立之初职务较为清简,与惩戒委员会、肃政厅之间也存在权限之争。不论在职权还是公署的争取上,平政院都频频落败。后来平政院长周树模改任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委员长以后,要求各省呈劾属员的案件交付惩戒委员会惩戒,不必再交平政院审理;加以司法官惩戒委员会、审计官惩戒委员会相继成立,官员惩戒的专门化逐渐实现。伴随着袁世凯政权的起落,肃政厅从1914年设立到1916年裁撤。此期延续传统监察制度与仿行西式建制并行,是旧制度与新举措交汇之时。从都察院到平政院肃政厅,从御史到肃政史,从台规到纠弹法,名称的变化不仅蕴含着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也反映着由帝制到共和的政治体制变革。但改革背后一直不变的主题,就是对官员的监督与惩戒。中国历来重治吏,通过各种方式掌握大小官吏的动向,监督一切官吏,监督官吏的一切。这是中国古代治吏的传统情形,是巩固皇权的重要手段。这种治吏的方式发展到清代,历经清末民初的改革,不仅机构形式有所不同,而且职能也多有改变。本文从清末都察院的改革切入,从都察院上奏纠弹、审判覆核、申冤呈请到肃政厅专职弹劾,再到平政院受理诉讼、惩戒委员会职司惩处,挖掘制度变化的复杂性、丰富性与内在的张力。在各个事件中探寻真相,揭示机构的制度设计与运行状况,以期展现1901-1916年间官员监督与惩戒制度的延续、改革和探索。
张宽[6](2020)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东北,地处东北亚地区中心,物产富饶、市场广阔。近代以来,为了争夺在该地区的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列强在此角逐,冲突激剧。其中,尤以日本帝国主义最为疯狂。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取代俄国,成为侵略东北的第一大帝国主义势力。与此同时,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对外勾结、对内镇压,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百姓濒于破产。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纵横交错、十分尖锐。东北地区复杂的政治环境引起了共产党人的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派人到东北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党团组织。不久即在哈尔滨、大连、奉天等大中城市建立了党团组织。在东北党组织的带领下,各地工农群众的反帝反军阀斗争迅速发展。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驻东北最高领导机构——中共满洲省委成立,标志着东北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由统一党组织集中领导的新阶段,成为东北革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率领广大民众最先踏上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道路,东北抗战由此开始。党中央十四年抗战重大历史观的调整,是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新定位,同时也意味着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东北人民奋力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功绩更加得到了实质上的肯定。毫无疑问,这段历史的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立场,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指导下,运用党史理论与历史学、政治学等相关知识,通过文献分析、历史比较、系统研究、交叉研究等方法,对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进行综合分析。论文立足史实,以九一八事变等重要事件为时间节点,对不同时期中共满洲省委采取的斗争方针、战略战术、取得成效及特点不足等进行探讨,以此明确中共满洲省委在东北局部抗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领导的东北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具体来讲,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依据及意义、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共满洲省委及其领导的抗日斗争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在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同时指明了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绪论部分为本论文的撰写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二章为早期东北党组织的建立及其领导和参与的反日斗争。该部分首先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追溯了日俄战后日本在东北的侵略概况;其次通过对“五四”运动在东北的开展及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传播这两个问题的分析,阐明了早期东北党组织建立的社会背景与政治环境,并对哈尔滨、沈阳、大连等重要城市党组织的建立作了简要概述;最后,归纳总结了早期东北党组织开展的反日斗争活动,主要有声援“五卅”运动、响应郭松龄倒戈反奉、组织反日剥削大罢工、领导临江拒日设领斗争等。第三章为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和发展。该部分首先从东北革命形势发展的客观需求和中共东北党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分析建立满洲省委的必要性。随后,对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过程进行了扼要概述。最后,重点阐述了中共满洲省委的发展历程及历届省委的更迭,同时,对造成满洲省委更迭频繁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第四章为九一八事变前后中共满洲省委的反日斗争。承接第三章,该部分首先全面梳理了九一八事变前满洲省委参与和领导的反日斗争,主要有参与群众反日护路斗争、围绕中东路事件开展的反日斗争活动、领导“一一九”反日护路斗争惨案一周年纪念游行集会,这次反日斗争完全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其次,对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进行简单介绍,并详细分析了满洲省委的抗日主张。再次,分析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的斗争方针及抗日实践,探讨其是如何将党的抗日主张转化为直接行动。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抗日战争。最后,通过对比九一八事变前后两个阶段东北抗日斗争的状况,指出事变后东北抗日斗争呈现的新特点及存在的不足。该部分为本论文的重要内容。第五章为贯彻中共中央抗日统一战线方针与东北抗日斗争的新发展。该部分为本论文的核心内容。首先介绍了中共中央在东北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及发展;接着,全面分析了中共满洲省委对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贯彻情形及东北抗日斗争出现的新局面,主要表现为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与联合义勇军共同抗日、适应东北革命发展形势建立游击根据地、广泛发动爱国民众扩大抗日斗争规模几个方面。随后,又从军队发展、党群关系、战斗成果等方面总结了东北抗日斗争的新发展。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成为东北抗日斗争中的主要力量。第六章为中共满洲省委的改组及其对东北抗日斗争的影响。该部分内容辩证地分析了满洲省委撤销的原因,客观评价了这一决策对东北抗日斗争的影响;之后,论述了满洲省委接续组织的建立,扼要概述了满洲省委接续组织继续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第七章对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的经验、教训及重要意义进行提炼总结,同时将这一时期东北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风貌和斗争精神同伟大的抗战精神相衔接,明确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不仅淋漓尽致的诠释了抗战精神,更是抗战精神的重要铸就者。
杜立芳[7](2018)在《刘少奇研究史》文中指出“刘少奇研究史”,将对刘少奇生平思想宣传和研究的发生发展、主要内容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对刘少奇研究的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对每个历史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进行相关的背景条件分析阐述,概括其研究的特点和价值,并将选取代表作,对内容、思想、成就、方法乃至缺陷进行理论性的分析和评论,点面结合,是刘少奇研究成果较为全面的系统的细致的梳理和评介,是展现刘少奇研究的发展史。这个课题尚未有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这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对刘少奇的生平思想的研究进行研究,有助于总结刘少奇的生平思想研究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推动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等的进一步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思想理论价值,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萌芽和端倪(1919.5-1949.9)。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耻辱救亡和中国工人运动时代的到来催促对刘少奇这一革命人物的宣传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宣传和研究主要包括:少小时的他评和自评;生平事迹的报刊报道;中共党内评价;简要的刘少奇传记作品。刘少奇重要着作的出版也有重要宣传和研究意义。总体而言,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相当有限,大都是对刘少奇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在经济、政治、党建、统战、教育等各方面思想理论的真实报道和出版宣传,研究是零星的、不系统的,是刘少奇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最初的研究宣传资料,这些研究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宣传了中国革命。《中共的幕后首脑——刘少奇》一文由民国时期创办的《新闻杂志》于1949年4月17日第3卷第1期发表,这篇文章呈现出“篇幅长、详细具体”深度报道的特点,是1949年之前刘少奇评传中引人注目的一篇。此文作为代表作分析评述。第二章零星和希望(1949.10-1966.5)。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宽松的社会氛围、编辑出版《刘少奇选集》提上日程、炭子冲刘少奇旧居对外开放等等,使有组织有计划地研究刘少奇生平思想有了可能性,由于刘少奇是不主张对自己的宣传研究的,没有《刘少奇选集》等真材实料做支撑,对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科学研究很难开展起来,研究成果也只能是零星的,多见于一些文章理论的宣传、对刘少奇活动的一些报道和一些老同志对刘少奇革命斗争历史的回忆性文章。它们是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也是开展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的一些基础资料。建国后十七年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呈现出政治化倾向明显,研究成果具有预热性、宣传性、不系统性等特点,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实践上推进和理论上积累的价值。《刘少奇同志在山东》是在“大跃进”的热潮中编着出的诸多宣传报道性的小册子之一,主要记录了刘少奇在山东的视察情况,是此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刘少奇地域性生平活动报道的小册子。吕振羽、江明《跟随少奇同志返回延安》,记述了刘少奇1942年3月到1942年12月底期间回延安途中革命斗争的历史,展现了英明决断、光辉伟大的领导人形象,是一篇幅较长的回忆文章。这儿都视为代表作分析评述。第三章曲折和歪曲(1966.5-1976.10)。即“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破坏了学术研究的正常秩序。“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非法打倒,刘少奇研究多为污蔑伪造不实之词,是“失真”的研究。“失真”的研究集中体现为:报刊杂志文章对刘少奇的大批判;各类书籍小册子对刘少奇的批判;中共党史书对刘少奇污陷、批判,而此时张志新等喊出人民心声。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具有政治宣传性,歪曲性、粗糙性等特点,没有任何学术价值,而有不少研究的教训可以记取。《粉碎刘少奇叛徒集团》一书,主要是对炮制出来的一个个所谓的刘少奇叛徒集团进行批判,同时也对刘少奇很多思想言行进行批判,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批判刘少奇书籍,这里作为评介的代表作。这时大陆外的研究略显客观,如美国洛厄尔·迪特默《刘少奇》等。第四章澄清和成熟(1976.10-1998)。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刘少奇百年诞辰。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两年,中国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学术界学术研究的局面尚未打开,刘少奇研究依然属于学术禁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思想、政治、文化等政策环境的改变为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的正常化、学术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后,刘少奇研究的春天开始到来。最初,研究的文章较多,多是纪念性的,或者着重批判林彪、“四人帮”对刘少奇制造的种种污蔑不实之词,带有拨乱反正、澄清历史是非的性质。由于《刘少奇选集》和他的各种专题文集相继出版,刘少奇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积累,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始,对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进,水平也不断提高,出版的书籍逐步增多,研究涉及到刘少奇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以及在经济、政治、党建、统战、教育、文艺等各方面思想理论。1988年7月陈君聪《刘少奇的思想理论研究》出版,1992年1月陈绍畴《刘少奇在白区》出版,1992年8月王世谊《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出版,1993年4月商孝才《刘少奇哲学思想研究》出版,1996年1月谭献民《刘少奇建党思想与民族传统文化论纲》出版,1996年9月黄峥编《刘少奇的最后岁月(1966-1969)》出版,1997年7月李万青《刘少奇统战思想研究》出版,1996年9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刘少奇年谱》出版,1998年10月《刘少奇传》出版,等等。刘少奇百年诞辰之际,掀起了刘少奇研究和宣传的高潮,研究宣传刘少奇的图书总数达到60种之多。总体看来,这一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经历了由比较粗线条的勾画到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这一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还原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真实过程,还原了被歪曲的刘少奇的光辉形象和风貌。研究中中国共产党的决策指导思想、领袖的思维逻辑方法和道德风范一览无遗,发挥了正能量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刘少奇在白区》一书,系统地记述了刘少奇在白区的斗争实践活动和思想理论上作出的独特贡献,是刘少奇白区工作研究最具权威性和最有代表性的着作,文中作为刘少奇实践和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一书对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方面主要思想理论作深刻、多方面的考察研究,是第一部深入系统地研究刘少奇党建思想的专着,文中作为刘少奇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在众多学术成果中,生平研究成果《刘少奇年谱》和《刘少奇传》最引人瞩目。《刘少奇年谱》,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和档案材料为依据,对人物资料进行了具体的考证和梳理,准确、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刘少奇的生平事迹、革命实践、思想发展和理论贡献。《刘少奇传》,以大量文献档案、回忆录、采访录为基础,记述了刘少奇光辉的一生,反映了刘少奇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丰功伟绩。文中对生平研究成果《刘少奇年谱》与《刘少奇传》进行了比较性的评介。第五章巩固和深化(1999-)。全国各地各类研讨会的举办和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的成立等研究平台的搭建,再加上刘少奇相关文献资料的进一步出版,为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更为丰富的研究素材。学术界对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向全面和纵深方向发展,研究内容涵盖刘少奇生平思想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方面,一些研究论着具有新领域的开创性,思维角度方式方法都比较新颖,丰富了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1999年至今,出版了60多本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专着。2001年2月鲁彤等《刘少奇在建国后的20年》出版,2001年12月胡长水等《刘少奇之路:一个伟人的奋斗与命运》出版,2005年7月王双梅《刘少奇与抗日战争》出版,2006年1月黄峥执笔《王光美访谈录》出版,2008年陈成文等《刘少奇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出版,2009年1月黄祖琳《刘少奇家世》出版,2011年5月徐占全等主编《工运领袖刘少奇》出版,2014年5月董一冰《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出版,等等。这一时期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呈现研究内容的纵深性,研究成果形式的多样性,学术研讨和成果汇集呈现的常态化,特别是研究的现实视角和问题意识突出这些特点和价值。《刘少奇家世》一书,探寻了刘少奇家世的渊源历史,详细地介绍了众多的与刘少奇关系密切的亲属人物,这本书是在对家世人物生平事迹进行仔细调查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完成的,史料价值突显。此书视为代表作分析。《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一书,记述了刘少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素质的一系列民生思想理论,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刘少奇的民生思想,是研究刘少奇民生思想的第一本专着,开拓了刘少奇思想新领域的深入研究,文中作为刘少奇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王光美,与刘少奇共同生活了20年的妻子,作为刘少奇的秘书和最亲近的人,是刘少奇一手资料的获得者,对刘少奇宣传和研究贡献卓着,如刘少奇早期的口述资料和生平活动工作笔记,资料、文物的保存和捐赠以及纪念会和研讨会的参加,她还撰写和发表多篇回忆文章。访谈论着《王光美访谈录》,主角仍是刘少奇,文中对此进行了探究论述。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给以后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提供一些经验教训方面的参考,并推动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推陈出新、更出彩出色。
曾忠轩[8](2017)在《抗战前后吉安县商会档案整理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吉安县商会档案内容丰富,对深化商会史、抗战史以及区域社会史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在整理吉安县商会档案的基础上,考察抗日战争前后吉安县商会的发展与演变,探讨战前商会改组及其内部建设,战时商会改选纠纷与职能变化以及战后商会与地方社会秩序的重建,在揭示吉安县商会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点,及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政治、经济变迁的同时,试图从“短时段”中对商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作进一步分析。国民党统一全国后,开始对各地商会进行整顿。然而,受内战影响,对吉安县商会的整顿工作一直滞后。1935年6月底红军撤离后,在吉安县党部的组织下,吉安县商会整理委员会(“整委会”)宣告成立,吉安县商会进入了长达4个月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围绕对前商会账目的清算,“整委会”与商人(商户)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导致了商人们的不满。不过,“整委会”很快被新商会取代,吉安县商会进入了“萧宗川时代”。在萧宗川的主导下,吉安县商会得到了不小的发展,不仅组织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还组建了诸如商业夜校、救火总会、商人自卫队等附属机构。在此过程中,萧宗川的权力不断集中,从而导致了萧宗川两届期满后,新任商会理事长接钤视事时的尴尬局面。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作为战时江西中心城市的吉安先是因战而兴,大量人口、商号、工厂的南迁,给吉安商业带来了短暂的繁荣,后又因“浙赣会战”的失利迅速衰落。在战局变动下的吉安商会,不仅一度形成了本籍与外籍商人在改选中激烈纷争局面,且主要职能亦发生了变化,除维持商业秩序、规范商业活动外,以不同形式支援抗战成为其重要的时代职责。抗战胜利后,吉安县商会进入了一个过渡时期。作为特殊时期商会的变体,“商整会”为吉安县社会秩序的重建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它既举办商业登记、整顿同业公会、筹备商会改选等一系列措施,让商业秩序重回正轨,引导吉安各业走向复苏,又整理义渡、整顿消防,在便民利商的同时,也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在此期间,围绕税费摊派、参议员名额以及余粮配购等事,“商整会”与吉安县政府进行了多次博弈,从而使二者的关系呈现出复杂而动态的面相。1946年后,吉安县商会重新改组。在1947—1949年这三年的时间中,面对政局动荡、商业失序和军人扰市,吉安县商会却有心无力,几乎毫无作为,从而使其在各同业公会中的威信不断下降。伴随着各同业公会对商会的不信任,商会的存在之基不断受到削弱,并最终导致其在吉安解放后走向终结。这一点,也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商会与政府关系密切相关的一种写照。
汪敬虞[9](1965)在《十九世纪外国侵华企业中的华商附股活动》文中研究说明 外国侵华企业中的华商附股活动,是中国买办资本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近代中国社会中的买办资产阶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附股于外国侵华企业的道路成长起来的。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于阐明近代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和资本主义的发生过程,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十九世纪的华商附股活动提供若干史料,以供进一步
杨学平[10](2019)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思想中国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族外,还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等55个少数民族。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各民族都对祖国的发展以及中华文化的创造作出了卓越贡献。虽然,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情况有所差异,但是,总的趋势是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而巩固统一稳定的中华民族。早在先秦时期,先民们的“大一统”观念便形成,且在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此后的汉、唐、元、明、清等历代中央政权,发展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尽管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出现过割据和分裂,但国家的统一始终是主流和方向。到了近代,中华民族遭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民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在中华民族久经磨难的近百年中,能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国家独立、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留下的最有价值和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发扬光大了,并且实现了中国化,进而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实践。对于中国的民族问题,也正因为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了,才成功解决了各民族在国家中处于何种地位、如何实现各民族完全平等、通过何种制度确保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等系列问题。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就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翻身的“法宝”。这个“法宝”内容是什么?是怎样进行“中国化”的?这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的展开,期望对深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丰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战略、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所裨益。本研究结合历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研究所提供的文献资料和学术成果,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方法,在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进行研究时,主要探讨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第一部分,重点探讨了“化之源”,即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体系进行了阐释。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并没有以独立的篇章展现出来,而是有机地渗透在他们关于民族和国家理论的论述中。他们的思想光芒主要由继承者列宁完整提出,进而系统构建起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也由此成为了“中国化”之“源”。基于此,本部分较为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思想的形成动因、基本内容和理论特征,进而呈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体系之基本轮廓。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化之机”,即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的历史契机进行了剖析。以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后,“中国化”正处于艰辛探索的关键节点为视阈,并从国家和民族层面、国际层面、中国共产党层面三个维度,考察了是什么样的历史契机,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在那个节点能够明显“起步加速”,以此更加全面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化之路”,即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的演进轨迹进行了划分和阐述。在纵向上,以显着变化的历史阶段节点为界,将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的演进轨迹分为1921-1949、1949-1978、1978年以来三个主要阶段来考察,并尝试勾勒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演进轨迹的基本态势。这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所在。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化之果”,即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的多维成果进行了梳理。将成果划分为理论成果、制度成果、道路成果。具体而言,理论成果分为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体系;制度成果分为政治制度成果和制度性法规成果;道路成果集大成了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道路。第五部分,主要探讨了“化之镜”,即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的经验启示进行了总结,并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分析。以此坚定民族区域自治自信,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进一步推向深入提供路径参考。这也是本研究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之所在。正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同样在解决民族问题道路上,中国走上民族区域自治道路,也并非偶然,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中国共产党人,奋力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和中国国情,以及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持续推进“中国化”的结果。这一“中国化”的过程,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翻身解放、实现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正确抉择过程,顺应了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化”产物的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成为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而且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思想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这启示我们,毫不动摇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是“继承者”的永恒主题。这也是本研究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虽然任重道远,但前景一片光明。
二、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三日报告,八月十八日通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三日报告,八月十八日通过)(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1.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选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与历史资源 |
2.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政治发展的思想 |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发展的思想 |
2.1.2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思想 |
2.2 现代西方政治发展学说 |
2.2.1 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民主理论 |
2.2.2 政治发展中的政治稳定理论 |
2.2.3 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理论 |
2.3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2.3.1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 |
2.3.2 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 |
2.4 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2.4.1 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开展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2.4.2 在阶级斗争的思路下开展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形成发展 |
3.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初步形成 |
3.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978年-1989年) |
3.1.2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989年-1997年) |
3.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7年-2002年) |
3.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基本形成 |
3.2.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002年-2007年) |
3.2.2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007年-今) |
4 关于中国政治发展的总体思路 |
4.1 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 |
4.1.1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
4.1.2 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集合 |
4.1.3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
4.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
4.2.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
4.2.2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保证了三者有机统一的实现 |
4.2.3 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 |
4.3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
4.3.1 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发展模式 |
4.3.2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
5 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 |
5.1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
5.1.1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
5.1.2 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
5.1.3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
5.2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
5.2.1 “决不应该离开党的领导而歌颂群众的自发性” |
5.2.2 “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
5.3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
5.3.1 重点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制约监督 |
5.3.2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
6 关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思想 |
6.1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6.1.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
6.1.2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6.2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
6.2.1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6.2.2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 |
6.2.3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6.3 培育和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
6.3.1 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 |
6.3.2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 |
7 关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 |
7.1 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
7.1.1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
7.1.2 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 |
7.1.3 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
7.1.4 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 |
7.2 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
7.2.1 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分开 |
7.2.2 “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 |
7.3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7.3.1 完善党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领导 |
7.3.2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
7.4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7.4.1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
7.4.2 “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为关键” |
7.4.3 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 |
7.5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7.5.1 妥善解决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 |
7.5.2 培养忠于马克思主义的领导骨干 |
7.5.3 加快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特点和意义 |
8.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特点 |
8.1.1 坚持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的有机统一 |
8.1.2 坚持人民大众的立场和社会主义方向 |
8.1.3 坚持从中国国情和现阶段的实际出发 |
8.1.4 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
8.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意义 |
8.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理论意义 |
8.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重审“新时期文学”起源和“十七年文学”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新时期文学”起源的历史语境 |
第一节 “新时期”起源的历史转向 |
一、当代文学史概念中的“十七年”和“新时期” |
二、“新时期”起源的历史转向:从拨乱反正到思想解放 |
第二节 “新时期文学”的起源与重建 |
第二章 承续“十七年”:“重放的鲜花”与旧文新生 |
第一节 “重放的鲜花”:“歌颂与暴露” |
第二节 旧文新生与艺术民主 |
第三章 现实主义的恢复:精神或方法 |
第一节 现实主义:曲折的道路 |
第二节 接续,还是断裂:精神或方法 |
第四章 题材的开拓和新人的塑造:禁忌与许可 |
第一节 题材和人物:不只是一个文学问题 |
第二节 禁忌与许可:来自文学内部的对话 |
结语:“前三年”与一个新的开始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4)民国时期唐江商会档案整理与研究(1930-1949 )(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选题缘由及意义 |
2、学术史回顾 |
3、主要资料与基本框构 |
4、创新与不足 |
上篇:民国时期唐江商会档案整理(1930—1949) |
凡例 |
(一) 伪南康县政府人事动态案卷(南康县唐江、潭口商会公函、名册一览表29.8—33.10)12件14张 |
1、潭口镇商会第二届改选理监事人员一览以及发出公函33.10.20 |
2、唐江镇商会第一次改选理监事人员、宣誓就职并发函照附一览表33.9.24 |
3、南康县商会改选执行委员、候补执委等并发公函29.8.10 |
4、唐江镇商会函送二届一次当选之理监事履历表35.12.15 |
5、南康县商会改选全体执、监委一览29.8 |
6、南康县商会第四届改选理监事一览表33.9.25 |
7、南康县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会当选理监事表33.10.9 |
8、潭口镇商会第二届改选理监事名册33.10.20 |
9、潭口镇商会第二届改选理监事一览表33.10.14 |
10、唐江镇商会第一次改选理监事一览表32.9.3 |
11、唐江镇商会改选理监事一览表 |
12、唐江镇商会第三次改选职员一览表29.6.2 |
(二) 唐江商会前任移交文件卷宗(南康县政府、唐江镇商会移交请发图论、理监事清册、训令、指令、履历表26.11.17—31.9.15)6件13张 |
1、唐江商会文件卷宗稿簿记录簿移交清册31.9.15 |
2、唐江商会第三届第一次当选理、监事姓名履历表(附候补) |
3、唐江商会公物器具簿册,单据清册29.6.11 |
4、南康县政府商会请发图记的批复训令28.8.9 |
5、南康县政府商会请发图记已转省的指令28.6.25 |
6、南康县政府商会请发图记二十元已转省的指令26.11.1 |
(三) 伪唐江镇商会上级机关令告批电类案卷(南康县政府、潭口蔗社、省合作金库、南康合作实验区催贷、合作社、征集展品、社员服金等的训令、指令、代电、通告26.4.24—35.4)100件141张 |
1、南康县政府严催收贷的指令35.5.14 |
2、南康县政府对潭口烟社的批复指令35.5.18 |
3、南康县政府派员督导令潭口烟社35.5.18 |
4、南康县政府严催还贷的训令35.11 |
5、南康县政府省行政会议合作类第八案要点的训令36.4 |
6、南康县政府提高合作社每股金额的训令36.4 |
7、潭口烟社借款借据副本27.11.29 |
8、县政府改善对合作社贷款致案的训令36.4 |
9、南康县政府本省行政会议合作类第三案要点的训令36.4 |
10、南康县政府抄发本县农贷余额的训令36.5 |
11、南康县政府农贷利率最高月息五分的训令36.5.9 |
12、南康县政府呈送特产调查表的训令36.5.13 |
13、潭口烟社借据副本28.2.10 |
14、江西省合作金库批准农贷通知致上下棚蔗社26.4.24 |
15、合作指导员催还农贷通知27.8.8 |
16、潭口烟社借农贷合同书27.5.17 |
17、潭口烟社借款申请书27.5.25 |
18、潭口烟社借款合同及借款明细26.4.24 |
19、潭口烟社借款申请书及放款清单26.4.13 |
20、县政府各级合作社股金,公积公益及进出款项尽可能存储金库的训令31.1.13 |
21、县政府新县制各级合作社农贷暂行办法的训令31.1 |
22、县政府合作社业务概况月报表31.1 |
23、县政府填报卅年度年终结算各表训令31.1.29 |
24、县政府省合作委员会征集展览品办法31.3.12 |
25、县政府催潭口烟社报二月份社务业概况表令31.3.7 |
26、县政府合作指导员工作区域表的训令31.3.9 |
27、县政府抄发消费合作社推进办法训令31.3.12 |
28、县政府各级合作社三十年度业务报告表及31年度业务计划表的训令31.3.20 |
29、县政府卅一年度推行合作社事业计划的训令31.3.21 |
30、县政府三十一年度推行合作事业工作实施要点的训令31.3.23 |
31、县政府利用电话传达公文办法的训令31.3.28 |
32、县政府下乡人员餐卷使用办法的训令31.3.28 |
33、县政府合作社采购原料或成员应纳税令31.3.21 |
34、县政府创设合作使用学校的训令31.4.4 |
35、县政府潭口烟社赴赣购麦证明指令31.4.15 |
36、县政府出征杭战军人对合作社借款展期偿还办法的训令31.4.15 |
37、南康合作实验区举行第一届合作会议颁发办法训令32.9.26 |
38、县政府合作社应照章纳税的训令31.5.6 |
39、县政府土纸照例豁免消费税的代电31.5.6 |
40、县政府呈报四月份社业务表的指令31.5.14 |
41、南康县政府合作社职员每月加支津贴20元工友加支5元的训令31.7.28 |
42、南康县政府报载不另行文的字样即作正式公文办理的通令31.5.22 |
43、南康县政府合作社免费税登记申请书的训令31.5.22 |
44、南康县政府举办合作讲习会参加讲习的训令31.5.26 |
45、南康县政府附发新订社务月报表格式的训令31.5.29 |
46、南康县政府合作社兼营屠宰应课征屠宰税的训令31.6.10 |
47、南康县政府催收社员股金的训令31.6.4(模糊) |
48、南康县政府请将所产漏水糖让售本厂以济原料的函31.7.24 |
49、南康合作实验区限价:议价物品的代电33.7.15 |
50、南康合作实验区速报合作社公积金的代电33.7.25 |
51、南康合作实验区各社经常应造各种表报收查的训令33.7.26 |
52、南康合作实验区发起组织南康支会的训令33.8.3 |
53、南康合作实验区申请入会手续等的训令33.8.25 |
54、南康合作实验区函请入社概赐基金的代电33.8.30 |
55、南康合作实验区申请入会,认缴会费的训令33.10.12 |
56、南康合作实验区本区组长杨贤伟此致照准的训令33.3.16 |
57、南康合作实验区迅将卅二年之修改选登记表呈核训令33.3.16 |
58、县政府各级合作社兼任职员不准再支给其他任何津贴的训令33.3.27 |
59、县政府运销员数目发生疑误侯本府调查属实后再行核办的指令33.3.28 |
60、县政府迅将选派合作讲习会人员履历报府呈转的代电33.4.3 |
61、县政府修正前颁合作社注意事项要点的训令33.4.24 |
62、县政府合作讲习会章全体学员前往唐江凤岗潭口等地合作社参观的代电33.4.28 |
63、县政府按月填报各种合作月报表的训令33.5.2 |
64、县政府杨贤伟犯罪的通告33.5.9 |
65、南康合作实验区奉派本区主任业经视事的训令33.6.22 |
66、县政府奉指复合作社可免征过分利得税的训令33.5.10 |
67、南康分局呈缴前领承销商许可证等通知书33.6.23 |
68、南康合作实验区催填报业务调查半年报表代电33.7.19 |
69、县政府非经批准不得自由出社退股训令33.8.19 |
70、实验区会议应先通知呈秉的训令33.10.14 |
71、实验区举行本区合作业务坐谈会代电33.9.30 |
72、实验区全县计划奉派指导员指导训令33.10.15 |
73、南康合作实验区应及时呈核人士变动及股金增减的训令33.10.18 |
74、南康合作实验区第一次合作业务座谈会记录的训令34.10.20 |
75、南康合作实验区农贷利息的训令32.10.31 |
76、南康合作实验区本届大会会议录改选理监事的指令33.11.17 |
77、南康合作实验区呈补本年度结标书表的指令33.12.26 |
78、南康县政府潭口烟社应集中原有资金恢复业务训令34.8.7 |
79、南康县政府烟社改善经营业务的要点的训令34.9.18 |
80、南康县政府具报乡镇合作社产销业务的训令34.9.29 |
81、南康县政府省社派驻赣县通讯处启用单机办公地址的训令34.11.10 |
82、南康县政府江西省各乡镇合作社承办乡镇公共造产办法的训令34.11.16 |
83、南康县政府农民银行所造备忘录的训令34.11.30 |
84、南康县政府认购本库股份在未依法解散之前不准申请抵偿贷款或退还的训令34.12.13 |
85、南康县政府国家总动员业务联系推进办法大纲有关合作事业部分的训令34.12.17 |
86、南康县政府核圈理事主席等职的指令34.12.18 |
87、南康县政府制发记账方式表的代电34.1.10 |
88、南康县政府合作社转贷利率的训令35.1.12 |
89、南康县政府迅将贷款本息扫数扫完清的训令35.1 |
90、南康县政府附发南康各级合作社增厚资金及筹集办法的训令35.1 |
91、南康县政府办理卅四年度合作社年终结算及卅五年度计划的训令35.2 |
92、南康县政府协催本县各社团所欠贷款的训令35.2 |
93、南康县政府印发合作社股票格式的训令35.2 |
94、南康县政府派业协催潭口蔗社社员欠款指令35.2.21 |
95、南康县政府转知新任人员到职的指令35.2.22 |
(四) 唐江镇商会南康县府指令(南康县政府指令27.2.24—38.7.15)70件71张 |
1、南康县政府为令知所请会务由卢同现江家茂等暂代等情准予备查的指令38.7.15 |
2、南康县政府各地如军粮供应不及时驻军食米应由商会会同乡镇公所或联防处向各商户借垫的代电38.6.28 |
3、南康县政府据呈唐江联防办事处增加队丁等情指复照准的指令38.6.30 |
4、南康县政府令补送改选总报告表式二份并加盖指导员私章送府凭夺的指令38.2.3 |
5、南康县政府令知回复盐业公会无案可稽仰重新组织报核的指令37.12.27 |
6、南康县政府准派本府科长肖健中监选仰知照由的指令37.12.21 |
7、南康县政府以本会印发辅币未报以折金元数目及该项应存县银行否则收回的指令37.12.14 |
8、南康县政府赴粤请假所呈准予销假的指令37.6.17 |
9、县政府赴粤请假案照准的指令37.3.11 |
10、县政府呈对已纳货物税之糖类免征营业税牌照税的指复所请不合应予不准的指令36.9.4 |
11、县政府所呈本会及各公会总报告表准予分别存转的指令36.9.2 |
12、县政府呈悉:请假姑准以后应得奉准不得先擅离职守的指令36.7.19 |
13、县政府据请土布免征营业税并请发还已纳税金指令碍难照准36.7.17 |
14、县政府据请将高前县长摊派未收之实力捐援作征购电杆木价款以轻负担的指令36.6.30 |
15、县政府 禁止店租收实已令唐江警察局取缔仰知照的指令36.6.7 |
16、县政府 准予注销振大祥鑫记营业牌号转饬知照的指令36.5.2 |
17、县政府 据大中等商号被劫案已饬令龙江乡唐江警察所限期查获破案的指令36.5.2 |
18、县政府 仍仰补填改选及组织总报告一份的指令36.4.16 |
19、县政府 欠缴富力捐所呈与原案不符仍仰克速清缴毋再拖延的指令36.3.26 |
20、县政府 唐商会呈报改选总报告表二份准予分别存转的指令36.2.21 |
21、县政府 所缴清剿经费准予备查其截留呈验联及截用者仰速缴府的指令36.2.4 |
22、县政府 唐商会呈转函赣南盐务分处核发采购证应准转函候复的指令36.11.3 |
23、县政府 唐商呈悉出席商代会姓名册准予备查的指令36.1.31 |
24、县政府 应造各业公会理监事履历表及总报告表二份以便颁发证明书的指令36.1.31 |
25、南康县政府 令饬仍将11、12月份付秣价格表填存审核前填之表多有错误需注意的指令35.12.16 |
26、南康县政府 唐商二届一次改选理监事及互选理事长经过情形公布的指令35.12.4 |
27、南康县政府 派本府社会科长赖积梅前来监选的指令35.8.19 |
28、南康县政府 派社会科长彭家荣前来指导办理公会整理完竣的指令35.7 |
29、南康县政府 理事肖懋斋辞职照准以皮述熹递补呈悉准予备案的指令35.5.18 |
30、南康县政府 唐商会应征电杆木700根征足交技士唐德生收勿延的指令35.4 |
31、南康县政府 呈减土布佣金经评议奉土、色布两种每征500元的指令35.2.14 |
32、南康县政府 呈准设船舶公司所需将三要点造册报府核备的指令35.1.28 |
33、南康县政府 据呈转请核减土布佣金等情指复知照的指令35.1.22 |
34、南康县政府 呈悉本会职员所捐文化劳军书刊费应予嘉奖的指令34.8.24 |
35、南康县政府 信太祥被人诬告请求启封店房已交请乡团第三组办理照准的指令34.8.20 |
36、南康县政府征募寒衣超募十三件请令嘉奖附发奖状一件的指令34.1.17 |
37、南康县政府为呈悉办理元旦劳军一案的指令34.1.10 |
38、南康县政府呈悉公益储蓄办理情形仰趁速收集解府幸勿再延的指令33.12.6 |
39、南康县政府各商号八月份日用重要物品月报表准予转存的指令33.10.30 |
40、南康县政府建中厂等呈转赣县田粮处停发运粮证乞转呈核的指令33.10.25 |
41、县政府公益储蓄系公允比例通案分配所请照美金储蓄碍难照准的指令33.10.18 |
42、县政府第一次改选理监事名册及会员名册准予备案的指令33.10.14 |
43、县政府副食马干费已用未用收据及款项均各照收准予备查的指令33.10.12 |
44、县政府卢子端等欠缴康犹路费令同乡公所设法收齐不得再行诿延的指令33.9.6 |
45、县政府奉准宣誓就职已派唐江警察所长赵述三出席宣誓的指令33.8.30 |
46、县政府所呈解新城机场民工慰劳费除照额核收外超解一元五角随令发还的指令33.8.17 |
47、县政府国药商号所营参茸燕桂银耳等依照规定纳税领照的指令33.7.13 |
48、县政府受训旅费按照规定报核的指令33.6.27 |
49、县田粮处唐商会址:姑准暂缓缴纳公用地籍之税的指令33.4.11 |
50、县政府指令本会呈送一县一机收据存根经核无讹的指令33.3.30 |
51、县政府本会呈缴节储款准予备查的指令33.3.30 |
52、县政府已派康犹筑路费之商店免以征工的指令32.12.6 |
53、县政府本会呈报成立冬防队一案核示三点仰切实呈获的指令32.12.23 |
54、县政府本会呈报大丰棉号停业一案准予核备的指令32..9.21 |
55、县政府本会呈钟恒意等虽以房铺捐调查失实准予复查更正的指令32.8.31 |
56、县政府本会呈请减轻两税等已据转赣县税务局核办仰侯函复的指令32.8.25 |
57、县政府本镇房铺捐如有失实得由本会商请唐江经征分处复查的指令32.8.23 |
58、县政府食糖仍应遵照前令办理登记仰遵照的指令32.7.26 |
59、县政府收募美金公债准予备查附发收援并限期收缴送府的指令32.6.7 |
60、县政府指令本会呈送存货调查表准予核转的指令32.5.8 |
61、县政府指令本会呈送卅一年训练表准予案转的指令32.4.5 |
62、县政府指令本会具报领到立案证日期准予备查32.3.9 |
63、县政府指令本会呈送职业团体中心工作总报告表应照第一号训令所饬填造32.1.25 |
64、县政府指令本会呈上犹乡公所低价收买木筏一案准予转函上犹县制止的指令31.12.4 |
65、县政府指令本会呈送登记表及证件请转立案等立案证统筹颁发的指令31.10.23 |
66、县政府指令本会请示将亚洲联生两号资产划分以口饬遵的指令31.10.26 |
67、县政府指令本会呈送第一届理监事名册及章程一案仍应依法登记报府案转的指令31.10.14 |
68、县政府指令本会呈报理监事接铃任事日期准予备案的指令31.9.26 |
69、县政府奉指复将枪弹服装等件分别造册总交区署汇解府侯编组的指令27.2.24 |
70、县政府指令由区署转解职枪支子弹经点收无误仰知照的指令27.3.9 |
(五) 唐江镇商会印花税卷宗(南康县税务征收局、唐江查征所、县政府公函29.9.20—36.11.11)10件31张 |
1、南康直接税查征所检同修正现行印花税率表一份请查照协助36.11.11 |
2、县税局对于印花均应遵章贴足以符规定33.12.5 |
3、唐江查征所各商人对于发票簿据应注意贴足印花33.8.28 |
4、县政府抄发修正印花表率表1-4月一份令仰遵照33.4.3 |
5、唐江查征所司法机关依财务法规科处罚锾支配办法业经公布施行33.1.8 |
6、唐江查征所奉令抄发修正印花税率表1-4月份即希查照33.3.24 |
7、唐江查征所公务员领取生活费及特别办公费应贴印花32.12.17 |
8、唐江查征所受货单据应按税率表第二目贴花相应函请查照办理32.11.16 |
9、唐江查征所 函知在沦陷区采购货物之发票如未贴印花应由使用人负责32.11.4 |
10、赣县区分处函知附发印花税率表烦为查照29.9.20 |
(六) 唐江镇商会营业税卷宗(唐江稽征处、南康稽征所、赣县征收局、唐江查征所等营业税的函、细则30.4.19—38.6.9)47件80张 |
1、唐江稽征处住商营业税限六月十三日以前一律照数缴纳的函38.6.9 |
2、唐江稽征处所请减轻2—4月份营业税额经呈碍难照准的公函38.5.21 |
3、唐江稽征处奉配唐江2—4月份营业税额的公函38.4.24 |
4、县税捐稽征处土布征税价格调整请查照函38.2.22 |
5、唐江稽征处催缴所派营业税的公函38.1.22 |
6、唐江稽征处准函以房捐征数不符函复查照37.12.21 |
7、南康稽征所致唐江商会公函37.12.6 |
8、南康稽征所致唐江商会住商采购货物复函37.11.11 |
9、南康稽征所依限缴纳利得税的公函37.11.9 |
10、唐江稽征所依限缴纳住商所得税的公函37.8.30 |
11、唐江稽征所通报欠缴住商所得税的名单37.5.28 |
12、南康稽征所对唐江商会转呈糖业公会所请的复37.2.28 |
13、唐江分处依限请交各季营业税的公函37.1.16 |
14、邓彦之 致卢沄同理事长的公函37.6.25 |
15、唐江分处 依限请交夏季营业税的公函36.8.12 |
16、唐江分处 营业牌照税的复函36.5.30 |
17、南康经征处 饮食、理发、浴室及公寓等均应依法征收营业税的公函36.5.29 |
18、南康经征处 严催卅五年度营业税欠户纳库的函36.5.29 |
19、唐江分处 营业牌照水县府核定本处未擅自更改36.5.23 |
20、唐江分处 福沅隆号确已停业免缴营业牌照税36.5.23 |
21、唐江分处 药业应交营业牌照税的复函36.5.22 |
22、唐江查征所 停办运销登记已领证者呈所核销33.6.22 |
23、赣县征收局 糖商另收蔗农之糖不能免征对方营业税的公函33.6. |
24、唐江查征所 为该说暂准先行回复办理登记业务函33.6.1 |
25、南康查征所 山芝记染坊呈请豁免卅四年所利得税碍难照准的复办36.2.5 |
26、唐江分处 缝纫业转请豁免营业税碍难照准的复函36.1.11 |
27、唐江查征所 规定产商、销商及零售趸货之区别的公函33.1.12 |
28、唐江分处 如限缴清营业税的函35.12.22 |
29、唐江查征所 专营盐业在缴征营业税期间纳税保证金按5%斗称的函32.11.27 |
30、唐江查征所 转饬各商号缴纳1—6月营业税函32.9.30 |
31、唐江查征所 重行核定营业税无复查规定的公函32.9.22 |
32、唐江查征所 土制雪茄烟承销或零售商一律应征营业税的函32.9 |
33、赣县分局 经售及承销专卖物品依法应征营业税的函32.6.6 |
34、赣县分局 复怡昌等号依法仍应课征营业税的函32.4.30 |
35、唐江查征 所函信昌号至六月份营业税调差确实应予免征的函32.9.9 |
36、赣县分局 转知营业税法第卅一条浚叚规定请予查照32.4.30 |
37、南康查征所 土布不能免征营业税的函32.4.26 |
38、南康查征所 函复糖业不在免征营业税之列的函32.4.28 |
39、南康查征所 申请领换营业税调查证之函32.4.9 |
40、唐江查征所 函送营业税法施行细则32.3.18 |
41、南康县政府 转知已纳牙行贴税之行商仍应缴纳普通营业税的训令32.1.23 |
42、查征所(南康) 营业税调查证及工料费招收无误函32.1.20 |
43、查征所(南康) 雷庆春等号营业税调查证函请转发的函31.11.23 |
44、查征所(南康) 卢同昌等7—10月缴款书请查收转发的函31.11.23 |
45、查征所(南康) 本会摊派负责交涉营业税事现已决定填书饬缴中的函31.10.25 |
46、南康县政府 附发普通营业税表册格式及填写须知各一份30.4.19 |
47、南康县政府 催填送记缴蒲绒营业税额清册呈府勿延的代电30.1 |
(七) 唐江棉花商业同业公会卷宗(唐江镇棉商业同业公会、南康县党部、南康县政府呈文、批文、呈报、指令30.3.25—31.7.31)23件32张 |
1、唐江棉业商卢同现等 发起组织唐江棉商业同业公会向县党部的呈文30.3.25 |
2、唐江棉业商卢同现等 筹建唐江棉商同业公会向县党部、县府呈文30.6.26 |
3、国民党南康县党部 对卢同现等筹建唐江棉商同业公会呈文批以发给许可证书的批文30.6.25 |
4、唐江棉商同业公会筹委召开会员大会依法选举执监委员的呈报30.7.1 |
5、国民党南康党部唐江棉商同业公会呈送章程及会员名册职员名册准予核备的指令30.8.1 |
6、南康县政府唐江棉商同业公会呈报启印日期检同印模准予备查的指令30.10 |
7、卢由禁呈照所弹棉絮并非卢由采囤积居奇31.4.3 |
8、县党部唐江棉业公会呈递令更正名称恳准核备并发许可证的批复指令31.4.14 |
9、唐江商会填报业务报告表及重要商业民单致唐江棉业公会的公函31.4.21 |
10、唐江棉商同业公会转报同业公会会员卢由禁呈称并无囤积居奇致唐江商会 |
11、唐江棉商同业公会义昌隆呈称请转呈上级准将所存之棉花予以照常弹用及继续发售的公函31.3.27 |
12、唐江棉商同业公会同上内容致唐江商会的公函31.3.23 |
13、荣昌、永圣、义昌隆等恳请转呈曲江关卡延长棉花到达日期给予正当商人之便利31.7.30 |
14、唐江棉商同业公会上呈转请唐江商会转达曲江31.7.31 |
15、唐江棉商同业公会同业公会十五人发起请发许可证呈31.7.26 |
16、唐江棉商同业公会奉令准予刊发图记呈报印模及县府批复指令31.6.6 |
17、唐江棉商同业公会呈报更正名称补造章程及会员委员名册呈请备案,县府的指令31.6.18 |
18、县政府给唐江棉同业公会的训令31.6.15 |
19、县政府准予唐棉同业公会训刊发图记并令派人来府具领31.5.11 |
20 、县政府派员来府具领致唐棉同业公会指令30.8.21 |
21、唐江棉商同业公会关于棉被等外水问题致三青团工人总队35.9.8 |
22、县政府准予发印希即来领致唐棉同业公会30.9.16 |
23、唐江棉同业公会会议决议致同业公会各宝号38.3.5 |
(八) 唐江镇商会商余俱乐部卷宗(唐江商会、商人讲习会、军政部第24后方医院、商人业余俱乐部县政府函、呈文、训令30.12.21—31.3.21)13件20张 |
1、唐江商联会抄发经济部依同业公会法指定各重要业名及范围表 |
2、南康商人讲习会奉喻组织已正式成立依法票选理监事今呈报上级核备31.1.6 |
3、军政部第24后方医院应请函告现有住院荣军花名册一份30.12.29 |
4、曹同源辞证商人讲习会分队队长的函30.12.21 |
5、商人业余俱乐部呈报遵令已经停演楚剧措款的呈文31.3.30 |
6、县政府令唐江商人讲习会学员同学会停止以演戏为筹经费之训令31.3.21 |
7、县政府批:唐商讲习会张珉昌等呈报选举理监事准予备查31.1.24 |
8、唐商人讲习会再次呈请筹建俱乐部的呈报县政府准31.1.28 |
9、唐江商人讲习会呈请班演戏以筹建俱乐部经费请免征加30%捐税的呈文31.1.16 |
10、县政府唐江剧院演戏卖票应征30%戏剧捐的训令31.1.28 |
11、唐江商人讲习会演戏收入列单上报察核备查30.1.22 |
12、唐江商人讲习会要求继续演戏卖票的呈请31.1.16 |
13、唐江商人讲习会呈报选举理监事及情形的呈报31.1.5 |
(九) 唐江酒商业同业公会卷宗(南康县党部、县政府、唐江酒业同业公会免税、减税、登记、选举等呈、函、指令、训令30.4.14—38.3.25)30件42张 |
1、唐江酒业公会胜利号等六店联名报称:2月春节家户年酒本应停酿十天请予免税函38.1.25 |
2、唐江酒业公会惠丰祥等号报称应缴营业税因银行停收请免罚款的函31.12.29 |
3、唐江酒业公会黄万生等称已遵期缴税,不能承罚的公函32.3.3 |
4、唐江酒业公会致直接税赣县分局局长快邮代电32.7.23 |
5、税务分处抄发酒类改征税额表的公函32.7.17 |
6、唐江酒业公会本年下期部颁酒类税额表致本业各商号32.7.19 |
7、唐江酒业公会请求豁免二月份营业税的公函38.1.15 |
8、唐江酒业公会报告改选情形及理监事和会员名册致县府呈文31.10.12 |
9、唐江酒业公会广中兴、顺太、广兴等号开业申报的函31.10.25 |
10、唐江酒业公会关于减轻酒类营业税的公函34.10.16 |
11、南康税分处本处核定应征税额表的函31.8.8 |
12、唐江商会南康查征所函送商号申请歇业审查办法的函31.8.3 |
13、发起人发起筹建酒业公会请县政府批示许可31.7.25 |
14、县政府对酒业发起筹建公会的批复训令31.6.18 |
15、南康税分处征收国药、酒类税的通令31.5.18 |
16、蔡荣根呈请辞职的函31.4.26 |
17、唐江酒业公会惠泉祥请转函税局登记纳税函31.5.17 |
18、唐江酒业公会永记等号联称禁止酿酒八个月期间应免税的公函31.4.17 |
19、唐江商会重要商业登记函按期填报31.4.21 |
20、唐江酒业公会启印并报印模的呈文31.3.25 |
21、县政府准予刊发图记备钱来府具领指令31.2.26 |
22、唐江酒业公会呈请刊发本会图记的呈文31.2 |
23、唐江酒业公会开会选举理监事及经过情形结果请派员监誓30.7.1 |
24、唐江酒业公会呈请派员莅临监选的呈文30.6.29 |
25、国民党南康县党部对唐江酒业公会成立的指令30.8.1 |
26、唐江镇公所禁止酿酒、制粉的公函30.6.26 |
27、国民党南康县党部对唐江酒业公会要求发许可证的批复30.4.14 |
28、国民党南康县党部对唐江酒业公会批以准予发许可证的训令30.5.8 |
29、国民党南康县党部派司马熏前来唐江酒业公会监选的指令30.6.10 |
30、唐江酒业公会酿酒问题呈文四则公函一则30.7.18 |
(十) 缝纫业公会公文卷宗(唐江镇缝纫业同业公会、南康县党部、县政府公函、呈报、指令、训令30.4.14—38.6.11) 16件37张 |
1、唐江镇缝纫业公会订制警服警帽之纠纷函报唐江商会公函38.6.11 |
2、唐江镇缝纫业公会辞去本兼各职遗缺递补,呈请察核呈报32.8.1 |
3、唐江镇缝纫业公会发起组织南康县唐江镇缝纫业同业公会请县党部察核给许可证30.3.30 |
4、唐江镇缝纫业公会理事及理事长刘裔福拟外出工作因而辞职的报告32.7.29 |
5、唐江镇缝纫业公会本会改选理监事及经过情形和会员名册报请县长铨查核转31.10.12 |
6、唐江镇缝纫业公会本会会员袁忠信违反决议携带衣车上工函请带口责罚的公函31.6.24 |
7、唐江商会南康查征所函送商号申请歇业办法函请查照31.8.3 |
8、缝纫同业公会已发起组织缝纫同业公会呈请准发许可证31.7.26 |
9、南康县政府同业公会呈报启印及印模准予备查仰即知照30.10 |
10、唐江各业同业公会造具章程会员委员名册连同许可证印花票请予鉴核转呈备案30.8.1 |
11、国民党县党部对唐江缝工同业公会报送章程及会员职员名册准予存转的指令30.8.1 |
12、唐江商会致本镇各同业公会办理登记表式的公函30.5.21 |
13、国民党县党部准予唐江缝纫业同业公会筹建并发许可证,并将县报的训令30.5.4 |
14、缝工同业公会选举本会执监委员并呈报县党部县府请派员监誓30.6.24 |
15、国民党县党部谢祥清等呈请组织同业公会批复派员视察后再行定夺30.4.14 |
16、国民党县党部派本部司马勋同志前来监选大会日期候该员到达后再行定夺30.6.10 |
(十一) 盐务公文卷宗(省盐务办事处、唐江查征所、赣南盐务分处、县政府、唐江盐业同业公会公函30.9.16—38.1.10)28件47张 |
1、财政部赣南盐务分处运销盐斤要点37.9.20 |
2、财政部赣南盐务分处奉电复饬商采购商盐运销希前往产区大量办运济销37.10.25 |
3、财政部赣南盐务分处销售实验调整限价报请将函南康县府查照37.10.9 |
4、县政府据呈请恢复盐业公会暨组织粮食同业公会一案指复遵照办理38.1.10 |
5、赣南盐务分处奉令盐税调整防缉私盐检同运销盐斤要点协助由37.9.26 |
6、赣南盐务分处奉电散商入境暂准盐斤报验缴费后随即放行仰饬遵办36.2.18 |
7、赣南盐务分处据属发给前往产区采购盐斤采购证各请电复查照36.2.1 |
8、赣南盐务分处奉电调整本区税率及仓价电请查照36.1.12 |
9、财政部盐务总局盐店应缴营业税自上年十月份起一律减半税章百分之1.5课征34.12 |
10、赣南盐务分处电为盐店应缴营业税奉令减半征收35.2.12 |
11、赣南盐务分处准函以食盐归仓唐江行盐诸感便等由复请查照35.12.5 |
12、省盐务办事处唐江查征所本所奉令更改名称电请查照35.8.1 |
13、省盐务办事处唐江查征所本所奉配盐警已于本月十四日到函请查照35.6.14 |
14、省盐务办事处唐江查征所奉电饬商民自运盐斤到达指定销地整批转售由商填洽批准发票35.6.22 |
15、省盐务办事处唐江查征所奉颁规定商务盐销赣查征及换照办法等因转达希饬属商遵办35.5.10 |
16、省盐务办事处唐江查征所函知本所筹备就绪开始办公请查照35.5.1 |
17、盐务分局官盐照额加宽配放转知各机关团体商民随时购售分销以充食33.7.5 |
18、唐江查征所函送盐斤销存日报单格式希饬各盐店按期查报35.7.6 |
19、唐江查征所经营盐业盐店及摊贩均应遵章申请登记电达查照办理35.5.7 |
20、唐江查征所奉颁官商盐斤并销暂行办法,抄同附件送请查照35.5.7 |
21、唐江查征所函知启用图记日期请查照35.5.4 |
22、盐务分处为本机关核定在唐江设立查征所函请给予匡助35.4.19 |
23、盐务分局电知奉令核定限制盐价之重要市场为南城吉安赣县希查照32.1.21 |
24、大业盐号函敝号为吉安有限公司所分设对奉派企业股金缘与公司法抵触未便承认31.10.4 |
25、唐江盐商同业公会会员商号华茂、万昌祥联称本年九月底施行停业请准予退金32.10.19 |
26、唐江盐商同业公会盐业早经呈奉财政部电令免征现奉通知依法填报凭核人无所适从32.4.7 |
27、唐江盐商同业公会 据盐商呈请制裁掮担盐以正商本转呈税务局予以制裁32.1.16 |
28、县政府为备图记指复唐江盐商同业公准予照发30.9.16 |
(十二) (县党部、县政府、唐江五金同业公会指令、训令30.6—36.3.16)10件10张 |
1、国民党县党部令唐江五金商同业公会呈送章程等准予存转30.8.1 |
2、国民党县党部令唐江五金同业公会呈更正名称准予核备,批准予备查31.4.14 |
3、南康县府令唐江五金同业公会呈刊发图记批准予刊发派员来府具领31.5.26 |
4、南康县府令许可证发还章册存查办理具报31.6.16 |
5、南康县府令仰遵本府转发人民团体总登记表办理具报31.6.18 |
6、南康县府令呈启用日期,批准予备查仰即知照31.6.11 |
7、唐江五金业同业公会召开会员大会依法选举执监委委员蒙派员监誓呈县党部县长30.6 |
8、县政府令五金公会呈启印日期批准予备查仰即知照30.10 |
9、刘逊柄等发起组织五金电科同业公会呈请县发许可证31.7.26 |
10、胡梅生等发起组织五金商同业公会呈请县党部发许可证30.3.16 |
(十三) 唐江镇商会南康县府代电卷宗(南康县政府、物官会管制物价、端午劳军、募集寒衣的代电、布告31.10.12—38.5)37件42张 |
1、南康县政府奉电人民团体组织改选等总报告表应改用墨笔填写的代电37.8.29 |
2、县物价管委会本会及各界商讨管制财经联系坐谈会记录37.8.23 |
3、县政府令颁物品价目表的代电37.8.24 |
4、县政府管制物价的布告37.8 |
5、县政府端午节劳军致唐江商会代电38.5 |
6、县政府催交认募儿童救济金捐款代电37.7.23 |
7、县政府人民团体大会或会员代表缺席委托规定原则四点的代电37.6.8 |
8、县政府严查缉共党有关战略主要任务的代电37.3 |
9、县政府抗战而支出之迁移及放空等费填表具报之代电36.8 |
10、县政府附发选举名册限期赶办凭报的代电36.8 |
11、县政府准电军事付食及马秣等费不应向商会索派附国防部布告36.2 |
12、县政府填报卅五年各种团体工作报告表的代电36.2 |
13、县政府注意糖业不肖商贩年图厚利抬高居奇的代电35.10 |
14、县政府电告县参议员选举日期的代电34.10.12 |
15、县政府寄居之职团会员在选举前未满六个月不许为该地参议候选人的代电34.8 |
16、县政府选举人名册限三天内赶办以凭案转的代电34.8.11 |
17、县政府唐江商会卢圣埙托病要求缓调受训32.4.8 |
18、县政府选举县议员迅将人名簿式填造报府案转的代电34.7 |
19、县政府电催提早完成劝募寒衣任务电33.11.22 |
20、县政府奉颁人民团体调查表式仰查报凭转的代电33.12.22 |
21、县政府电饬:将商业登记表赶速补报的代电33.12.15 |
22、县政府秋节慰劳办理情形具报的代电33.10.9 |
23、县政府发动秋节劳军电饬遵照规定各点遵办具报的代电33.9.29 |
24、县政府慰劳新城机场民工经费限期解县的代电33.7.4 |
25、县政府电饬募集慰劳新城机场民工慰劳费解府为垫的代电33.6.7 |
26、县政府卢圣埙电呈因病乞准下期调训一案电复遵办的代电33.3.25 |
27、县政府电饬限期将一县一机捐款收据存报呈府凭办的代电33.2.6 |
28、县政府规定省县公职候选人检复附履历各费的代电33.2.3 |
29、县政府制止年关时自动增加工资以免激励物价的代电33.1.17 |
30、县政府卅一年份职业团体中心工作成绩总报告表速填报送府的代电32.3.13 |
31、县政府电催速报上文内容32.1.20 |
32、县政府同上代电31.12.31 |
33、县政府迅将乡农会组织情形及总登记应办手续赶办完竣呈府案转电31.12.3 |
34、县政府人民团体总登记的代电31.10.12 |
35、县政府人民团体总登记送府立案代电31.10.12 |
36、县政府人民团体中登记星夜赶办代电31.10.12 |
37、县政府人民团体改选后情形速报代电31 |
(十四) 唐江缝纫商业同业商会卷宗(唐江镇缝纫同业公会、县党部、县政府公函31.5.10—37.7.31)13件21张 |
1、唐江镇缝纫公会缝纫工商请免缴营业税的转呈37.7.31 |
2、唐江镇缝纫公会理事长赴粤考察西服,会务以常务理事赖桂良代理,呈县长准予备查37.3.7 |
3、县政府缝工公会请刊发图记、指令准予刊发来府具领30.8.21 |
4、缝纫公会常委兼主席汤祥请辞职,补选钟生才追补为常委即席选为主席,今呈备案31.5.10 |
5、县党部造具章程及会职员名册历表呈部备核许可证毋庸换发令缝纫公会31.4.14 |
6、缝纫公会本会经费,工人工资之议决案报呈,通告31.5.31 |
7、缝纫公会补选事宣呈县府备案31.6.24 |
8、县政府图记、名册、章程更正名称等给缝纫公会的指令四件31.5.26 |
9、缝纫公会请免缝纫营业税的转呈35.12.15 |
10、县政府仰将章程、会员名称、新任职员名册各一份连同造章呈核再夺令缝公会35.8 |
11、缝纫公会本会议决案呈请核备36.7.9 |
12、县府图记准予照发,令缝纫工会30.9.16 |
13、缝纫公会第一届当选理监事名册,会员名册呈报备查33.8.12 |
(十五) 唐江酒商业同业公会卷宗(唐江镇酒业同业公会、县政府、酒商号呈文、指令、名册35.4.26—37.10.22)20件34张 |
1、唐江酒业同业公会同业商号晏日升报请停业请派专员登记存酒并注销税额的公函35.5.17 |
2、唐江酒业同业公会响应号召、停止粮食酿酒请即派员前来登记存酒的公函35.4.26 |
3、县政府理事毛家法歇业辞职,卢同菊病致会议以蔡启皋钟镜清分别递补36.10.3 |
4、唐江酒业同业公会九月十五日起开始酿造土烧酒呈报钧会鉴核的函37.10.22 |
5、群记定九月十五起开始酿造土烧酒呈报鉴核37.9.15 |
6、唐江酒业同业公会国和祥等五家报称停止酿造一节函达查照37.3.7 |
7、唐江酒业同业公会茶筵赊账依找数时时价斗称的通告37.2.6 |
8、唐江酒业同业公会水酒商号元昌元和烧酒商号协昌隆六家报称停止酿酒的函37.1.9 |
9、货物税南康办事处卅七年第一期国产酒类税的税额的函达知照37.1.16 |
10、唐江酒业同业公会剩余税酒自应售完,仰即停业致货物税南康办事处务查37.1.13 |
11、唐江酒业同业公会恒丰、国和祥六家申请停业,并请注销其税额37.1.17 |
12、唐江酒业同业公会明兴号十月卅一日停止酿酒请予登记注销税额36.11.7 (明兴、元泰和) |
13、元泰和明兴停业的报告36.10.31 |
14、日升号、同业公会即日停征酒类营业税以免重征报告转呈36.10.17 |
15、唐江酒同业公会本会会员名册并呈县府32.3.25 |
16、唐江酒同业公会现金交易不赊账的通告36.8.7 |
17、唐江酒同业公会源和、元太和、凤元、开业申请入会晏日升本月一日复业36.4.19 |
18、县政府指令:唐江酒同业公会仍仰将章程会员名册新任职员履历册造章呈核再夺36.8 |
19、同业公会理事长兼职辞卸票选蔡启忠递补为理事长36.1.19 |
20、同业公会福源隆等号停止营业的报告36.3.6 |
(十六) 唐江镇商会征购电杆木卷宗(南康县政府、唐江木业同业公会征购电杆木的训令、代电、公函36.2.22—36.7.10) 10件14张 |
1、省电务局准电嘱筹设唐江变换所复查照36.2.22 |
2、县政府征购电杆木的训令36.3.25 |
3、县政府征购电杆木标准、数量、价格36.4.22 |
4、县政府紧急代电:遵照前令于五日内如数征妥赣犹电话木杆36.4.14 |
5、唐江木商同业公会征购电杆木照规定给价太低实难为力36.5.13 |
6、县政府征购赣犹电话线电杆木训令36.5.23 |
7、县政府征购木杆的训令36.5.3 |
8、唐江木商同业公会征购电杆木的公函36.7.10 |
9、唐江警察分局电杆木款项问题的公函36.7.12 |
10、县政府第二工程队前来查验电话杆木36.7.12 |
(十七) 唐江镇商会国税稽征局来文卷宗(国税稽征局南康稽征所糖税、营利所得税的公函36.5.29—38.4.23)9件12张 |
1、货物税南康办事处商联会呈请? |
(5)从都察院到平政院(1901-1916) ——清末民初的官员监督与惩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价值 |
二、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
第一章 清末都察院的编制及职权 |
第一节 清末都察院的编制 |
一、1906年官制改革前的编制 |
二、1906年官制改革后的编制 |
第二节 清末都察院的规章 |
一、《钦定台规》的内容 |
二、台规与会典、例律的关联 |
三、台规的效力与意义 |
第三节 清末都察院的职权及其保障 |
一、都察院的职权 |
二、科道行使职权的方式 |
三、科道行使职权的保障 |
第二章 科道的纠弹与冤抑受理 |
第一节 官吏纠参与申冤的律例规定 |
一、被参官吏的处分之例 |
二、构成犯罪的处罚之律 |
三、被参官吏的宽免与申诉 |
第二节 科道对京官的纠弹 |
一、弹劾王公亲贵案 |
二、弹劾官员舞弊:以邮传部李德顺案和吏部受贿案为例 |
三、都察院堂官弹劾科道案 |
第三节 科道对外官的纠弹 |
第四节 清末都察院受理革员申冤 |
一、赴都察院呈控的案件总体情况 |
二、呈控人与当事人 |
三、都察院受理革员京控的程序 |
四、革员呈控的事由 |
五、京控的拟断与呈控的差异 |
六、革员呈控案的总体处理结果评析 |
七、都察院在革员京控案中的功用评析 |
小结 |
第三章 清末都察院的裁改争议 |
第一节 裁改的动因与起始 |
一、内忧外困的时势迫使变法改制 |
二、迎合预备立宪的需要 |
第二节 丙午官制改革前后都察院的裁改 |
一、丙午官制改革前左都御史陆宝忠整顿都察院的努力 |
二、丙午官制改革中都察院的改制方案 |
三、反对都察院裁改的理据 |
四、都察院官制初步厘订 |
五、都察院奏定整顿章程 |
第三节 都察院代下议院的争议 |
一、都察院代下议院的倡议 |
二、反对设下议院更改都察院 |
第四节 再次厘订台规 |
第五节 都察院裁改期间的民间舆论 |
一、报刊舆论 |
二、宋教仁的议论 |
小结 |
附录 清末科道对待新政的态度 |
第四章 都察院的裁撤与平政院的建立 |
第一节 都察院的末路与科道的去留 |
一、都察院的末路 |
二、科道的去留 |
第二节 平政院的设立及争议 |
一、平政院筹设的过程 |
二、平政院的设立与职权 |
三、平政院与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的争议 |
四、平政院与肃政厅的权限争议 |
第三节 肃政厅的设立、规章与职权 |
一、肃政史的产生 |
二、肃政厅的法规 |
三、肃政厅的职权与行使方式 |
第四节 肃政史的上奏建言与监察纠仪 |
一、上奏建言 |
二、监察政务 |
三、纠仪 |
小结 |
第五章 肃政史的弹劾与惩戒委员会的惩戒 |
第一节 民初官员弹劾与惩戒的法律规定 |
一、肃政史弹劾的范围 |
二、肃政史弹劾的程序 |
三、官员的惩戒机构、处分与开复 |
第二节 肃政史的弹劾案 |
一、肃政史弹劾之预闻 |
二、肃政史纠劾大员 |
三、肃政史弹劾赌博、种烟 |
四、肃政史弹劾中央部院案 |
五、肃政史弹劾巡按使 |
六、肃政史弹劾法官 |
七、肃政史弹劾知事案 |
八、肃政史平反冤案 |
第三节 文官高等惩戒委员的惩戒 |
一、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的惩戒程序 |
二、惩戒滥押、疏脱监犯的案件 |
三、惩戒由巡按使弹劾的其他案件 |
第四节 其他惩戒委员会的惩戒 |
一、司法官惩戒委员会 |
二、审计官惩戒委员会 |
小结 |
第六章 肃政厅的裁撤及后续 |
第一节 肃政厅的最后光景 |
一、肃政史奏劾复辟 |
二、肃政史弹劾筹安会及反对帝制 |
第二节 肃政厅裁撤始末 |
一、主要人物请辞 |
二、改制与合署办公 |
三、裁撤书记官及人员安置 |
四、废止法令 |
五、肃政史的流向 |
第三节 外界对于肃政厅肃政史的评价 |
一、对于肃政厅肃政史之质疑 |
二、对于平政院与肃政厅关系之论评 |
三、肃政厅裁撤之后的评议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6)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早期东北党组织的建立及其反日斗争 |
2.1 日俄战争后日本侵略东北概况 |
2.1.1 攫取“政治保障” |
2.1.2 控制经济命脉 |
2.1.3 进行军事侵略 |
2.1.4 推行奴化教育 |
2.2 中共东北党组织的建立 |
2.2.1 “五四”运动在东北的开展 |
2.2.2 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传播 |
2.2.3 东北各地党组织的建立 |
2.3 早期东北党组织开展的反日斗争 |
2.3.1 声援“五卅”运动 |
2.3.2 响应郭松龄倒戈反奉 |
2.3.3 组织反日剥削大罢工 |
2.3.4 领导临江拒日设领斗争 |
第3章 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及发展 |
3.1 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 |
3.1.1 满洲省委建立的必然性 |
3.1.2 满洲省委建立的过程 |
3.1.3 满洲省委建立的意义 |
3.2 满洲省委在艰难曲折中发展 |
3.2.1 造成满洲省委发展曲折的原因 |
3.2.2 历届满洲省委的更迭 |
第4章 九一八事变前后中共满洲省委的反日斗争 |
4.1 九一八事变前满洲省委参与和领导的反日斗争 |
4.1.1 积极参与群众反日护路斗争 |
4.1.2 以中东路事件为契机组织反日斗争 |
4.1.3 领导“一一九”反日护路斗争惨案一周年纪念游行集会 |
4.1.4 侦察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阴谋 |
4.2 九一八事变与满洲省委首倡抗日 |
4.2.1 九一八事变爆发 |
4.2.2 满洲省委首倡抗日 |
4.3 满洲省委组织东北抗日斗争 |
4.3.1 发动群众掀起抗日爱国热潮 |
4.3.2 引导和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 |
4.3.3 创建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
4.3.4 争取伪军反正抗日 |
4.4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斗争呈现的新特征 |
4.4.1 具有鲜明的民族革命性质 |
4.4.2 直接地武装反抗成为主要斗争形式 |
4.4.3 共产党在东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 |
4.4.4 抗日游击队建立后日益成为核心力量 |
4.5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斗争存在的不足 |
4.5.1 群众参与带有自发性 |
4.5.2 抗日队伍内部缺乏高度的统一性 |
4.5.3 没有广泛运用游击战术 |
4.5.4 党的领导力量相对薄弱 |
第5章 贯彻抗日统一战线与东北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
5.1 在东北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及发展 |
5.1.1 在东北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 |
5.1.2 在东北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发展 |
5.1.3 满洲省委积极贯彻抗日统一战线方针 |
5.2 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与联合义勇军共同抗敌 |
5.2.1 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 |
5.2.2 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 |
5.2.3 联合义勇军共同抗敌 |
5.2.4 多次粉碎日伪“讨伐” |
5.3 适应抗日发展形势需要创建游击根据地 |
5.3.1 创建游击区根据地策略的制定 |
5.3.2 游击区根据地的形成与变迁 |
5.3.3 加强游击根据地的建设 |
5.4 广泛发动爱国民众开展反日斗争 |
5.4.1 团结城乡各阶层民众 |
5.4.2 联合少数民族群众 |
5.4.3 争取文艺界进步人士 |
5.4.4 加强伪军士兵工作 |
第6章 中共满洲省委的改组及其对东北抗日斗争的影响 |
6.1 满洲省委的撤销与改组 |
6.1.1 满洲省委撤销的原因 |
6.1.2 满洲省委撤销的经过 |
6.1.3 满洲省委接续组织的建立 |
6.2 满洲省委的改组对东北抗日斗争的影响 |
6.2.1 积极影响 |
6.2.2 消极影响 |
6.3 满洲省委接续组织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 |
6.3.1 主动出击配合全国抗战 |
6.3.2 克服困难坚持领导抗战 |
6.3.3 参加战略反攻光复东北 |
第7章 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的历史评价 |
7.1 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的历史经验 |
7.1.1 坚持党的领导是取得胜利的核心保障 |
7.1.2 抗日统一战线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
7.1.3 灵活的战略战术是反抗侵略的主要形式 |
7.1.4 坚持从实际出发是革命斗争的基本准则 |
7.2 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的重要意义 |
7.2.1 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
7.2.2 延缓了日军全面侵华的步伐 |
7.2.3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
7.3 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诠释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
7.3.1 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
7.3.2 诠释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
7.3.3 映现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
7.3.4 展现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
致谢 |
(7)刘少奇研究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萌芽和端倪(1919.5——1949.9)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的特定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
第三节 《中共的幕后首脑——刘少奇》 |
第二章 零星和希望(1949.10—1966.5)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的研究准备和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
第三节 山东人民出版社《刘少奇同志在山东》 |
第四节 吕振羽、江明与《跟随少奇同志返回延安》 |
第三章 歪曲和曲折(1966.5——1976.10) |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失真”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研究特点 |
第三节 南开大学卫东红卫兵《卫东》编辑部《粉碎刘少奇叛徒集团》 |
第四章 澄清和成熟(1976.10—1998) |
第一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研究条件和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
第三节 陈绍畴与《刘少奇在白区》 |
第四节 王世谊与《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 |
第五节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刘少奇传》 |
第五章 巩固和深化(1999—) |
第一节 1999至今研究的有利条件和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
第三节 黄祖琳与《刘少奇家世》 |
第四节 董一冰与《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 |
第五节 王光美的宣传和回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抗战前后吉安县商会档案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主要资料与基本框架 |
上编 抗战前后吉安县商会档案整理 |
凡例 |
一、吉安县商会民国二十五年全年实录 |
1、吉安县商会民国二十五年度全年实录书目 |
2、吉安县商会民国二十五年度工作报告书序 |
3、商业夜班学校 |
4、吉安市救火总会 |
5、吉安市商人自卫队 |
6、吉安商会执监委员、职员名册 |
7、吉安县商会组织系统表 |
8、吉安县商会会议录 |
9、吉安县各同业公会会员名册 |
10、吉安县各业同业公会执监委员名册 |
二、1940 年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实录 |
1、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实录次序 |
2、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宣言 |
3、吉安县商会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姓名名单 |
4、吉安县商会会员代表大会秘书处职员姓名 |
5、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场规则 |
6、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议事日程表 |
7、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各业公会会员代表姓名 |
8、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代表大会非公会会员代表姓名表 |
9、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主席开幕词 |
10、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主席闭幕词 |
11、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大会纪录 |
12、调解案件 |
13、民国二十九年七月一日执委第一次会议 |
三、吉安县商会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1945-1946 年) |
1、吉安县商会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目录 |
2、工作报告弁言 |
3、举办商业登记 |
4、调查事务经费 |
5、健全公会组织 |
6、选举职团参议 |
7、办理税务事项 |
8、办理收购余粮 |
9、公益救济事项 |
10、公用公安事项 |
11、向县建议事项 |
12、劳资纠纷事项 |
13、建筑本会新厦 |
14、整理消防事项 |
15、整理义渡事项 |
16、捐派种类金额 |
17、处理调解案件 |
18、筹备改选经过 |
19、垫用经费概数 |
20、摊派余粮差价 |
21、吉安商会整理委员会整理期间历次会议记录 |
22、1946 年吉安县会员代表大会口号、标语 |
四、吉安县商会、同业公会等章程、约规 |
1、江西省吉安县商会章程(1940 年) |
2、吉安县商会章程(1943 年) |
3、吉安县竹木行商业同业公会章程准则(1947 年7月 11 日) |
4、吉安县茶点、面馆商业食□业同业公、工会联合议协约规 |
5、江西省吉安县行纪商业同业公会章程 |
6、吉安县商会特种委员会简章 |
7、吉安县商会整理委员会吉安市救火总会社会商业服务队服务规则 |
8、创办商业补习学校募捐□ |
9、非常时期商会及商业同业公会职员办理目的事业奖惩办法 |
五、吉安县商会往来公函(1941-1949 年) |
1、江西全省商会联合会代电函件 |
2、与各地商会往来函件 |
3、商号入会、退会相关函件与会员证书 |
4、吉安市救火总会相关名册、公函 |
5、1942 年前后与食盐配购情事相关函件 |
6、徐建中、朱志懋任职期间相关函件(1943-1945 年) |
7、邓玉麟任职期间相关函件(1945-1949 年) |
六、吉安县商会同业公会委员(理监事、职员)会员名册 |
1、1940 年吉安县各同业公会委员名册 |
2、1943 年吉安县各同业公会理监事、会员名册 |
3、1946 年吉安县各同业公会职员(理监事)、会员名册 |
4、其它时段吉安县商会与各同业公会职员(理监事)、会员名册 |
下编 抗战前后吉安县商会研究 |
第一章 清末民初吉安县商业发展以及商会创建 |
第一节 行政区划与交通网络 |
一、行政沿革 |
二、交通网络 |
第二节 商业发展与商会创建 |
一、持续发展的吉安县商业 |
二、从保商局到商会 |
第二章 吉安县商会整理委员会的组建与终结 |
第一节 吉安县党部与商会整理委员会的组建 |
一、国家政策与商业环境 |
二、“整委会”的成立及其运作 |
第二节 清算委员会的困境与新商会的成立 |
一、清算委员会的成立 |
二、清算工作面临的困境 |
三、困境根源及其结局 |
四、新商会的成立 |
第三章 1935-1937 年吉安县商会的“救市”与萧宗川的“集权” |
第一节 商业衰败与商会救市 |
一、商业衰败的表现 |
二、商业衰败的原因 |
三、商会的救市举措 |
第二节 萧宗川与吉安县商会的组织建设 |
一、执监委员的构成 |
二、各个科室的设置 |
三、商会组织系统的完善 |
第三节 派生机构的组建 |
一、开设商业夜班学校 |
二、成立吉安救火总会 |
三、组建商人自卫队 |
第四章 战局变动与吉安县商会的权力之争(1937-1945 年) |
第一节 先兴后衰:战局变动下的吉安商业 |
一、“赣北沦陷”与吉安商业的繁荣 |
二、“浙赣会战”与吉安商业的衰落 |
第二节 权力争夺:新势力的进入与商会改选纠纷 |
一、1940 年商会改选的顺利进行 |
二、1943 年商会改选之争 |
三、1944 年徐建中被迫辞职 |
第三节 变与不变:抗战时期吉安县商会的主要职能 |
一、维护工商 |
二、积极抗战 |
第五章 战后吉安县商会整理委员会与地方社会秩序的重建(1945-1949 年) |
第一节 商业凋敝与“商整会”的成立 |
一、商业凋敝的表现 |
三、“整委会”的成立及其人员构成 |
第二节“商整会”重建地方社会秩序的努力 |
一、重建吉安县商业秩序 |
二、资助地方公共事务 |
第三节“商整会”与吉安县地方政府 |
一、税费摊派案 |
二、参议员名额案 |
三、配购余粮案 |
第四节 劳资纠纷、军人扰市与吉安县商会的终结 |
一、劳资纠纷不断 |
二、军人扰乱市场 |
三、“志业商店”会员纠纷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硕士期间相关科研情况 |
致谢 |
(9)十九世纪外国侵华企业中的华商附股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航运业 |
二、保险业 |
三、银行业 |
四、码头堆栈房地产业 |
五、工业 |
1.棉纺织工业 |
2.出口加工工业 |
3.船舶修造工业 |
4.公用事业 |
5.其他各种轻工业 |
结束语 |
(10)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思想中国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评析 |
(二) 国外研究现状评析 |
三、概念界定 |
(一) 民族区域自治 |
(二) 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 |
四、结构设计 |
五、研究方法 |
(一) 方法论原则 |
(二) 具体技术方法 |
六、创新之处和不足 |
(一) 创新之处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化之源”: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体系 |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形成动因 |
(一) 对“民族文化”自治思想泛滥的直接回击 |
(二) “联邦制”还是“集中制”争论的持续升温 |
(三) 民族平等理想的矢志追求 |
(四) 地方自治理论的深入思考 |
(五) 民族自决权理论发展的纵深推进 |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 “十月革命”之前:“单一制”框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 |
(二) “十月革命”之后:“联邦制”框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 |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基本特征 |
(一) 批判性和革命性 |
(二) 开放性和发展性 |
(三) 时代性和具体性 |
(四) 阶级性和人民性 |
第二章 “化之机”: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历史契机 |
一、国家和民族层面:统一融合的历史传统与救亡图存的特殊处境 |
(一) 长期统一的历史传统源远流长 |
(二) 命运共同体接连遭受危机 |
二、国际层面: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兴未艾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推动 |
(一)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大潮流的深刻影响 |
(二) 共产国际“民族化”信号的强力释放 |
三、中共层面:民族问题理论的逐步涉猎与民族工作实践的有序推进 |
(一) 民族问题解决之道的初步认识 |
(二) 民族工作实践探索的不断拓展 |
第三章 “化之路”: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演进轨迹 |
一、1921-1949:从“蹒跚学步”的“应然”到“独立前行”的“必然” |
(一) 1921-1931年的酝酿萌芽期 |
(二) 1931-1937年的起步尝试期 |
(三) 1937-1946年的加速探索期 |
(四) 1946-1949年的初步形成期 |
二、1949-1978:从“全新起航”的“阶进”到“挫折发展”的“缓进” |
(一) 1949-1956年的全面奋进期 |
(二) 1957-1966年的曲折发展期 |
(三) 1966-1978年的挫折发展期 |
三、1978年以来:从“步入正轨”的“求实”到“平稳迈进”的“务实” |
(一) 1978-1982年的回归初心期 |
(二) 1982年至今的丰富发展期 |
第四章 “化之果”: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多维成果 |
一、理论成果 |
(一) 创立了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 |
(二) 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体系 |
二、制度成果 |
(一) 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制度 |
(二) 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代表的制度性法规 |
三、道路成果 |
(一) 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道路的基本内涵 |
(二) 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道路的主要特征 |
(三) 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道路的时代意义 |
第五章 “化之镜”: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经验启示与未来走向 |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
(一) 立足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是基本前提 |
(二) 保障国家团结统一和人民当家作主是价值追求 |
(三) 助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是重要动力 |
(四) 紧扣民族工作时代主题是内在要求 |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的历史启示 |
(一) 推动统一与自治的顶层设计 |
(二) 推进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 |
(三) 加大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力度 |
(四) 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 |
(五) 处理好民族与宗教的关系 |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的未来走向 |
(一)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道路 |
(二) 不断推进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创新 |
(三)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四) 着力增进民族区域自治文化认同 |
结语: 毫不动摇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中国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三日报告,八月十八日通过)(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研究[D]. 张瑞岚. 武汉大学, 2014(06)
- [2]重审“新时期文学”起源和“十七年文学”的关系[D]. 王一梅.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3]中国现代化之路(1949-2014)[J]. 胡鞍钢.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 [4]民国时期唐江商会档案整理与研究(1930-1949 )[D]. 董树瑞. 江西师范大学, 2016(03)
- [5]从都察院到平政院(1901-1916) ——清末民初的官员监督与惩戒[D]. 杨芹. 吉林大学, 2020(08)
- [6]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研究[D]. 张宽. 吉林大学, 2020(01)
- [7]刘少奇研究史[D]. 杜立芳. 扬州大学, 2018(07)
- [8]抗战前后吉安县商会档案整理与研究[D]. 曾忠轩. 江西师范大学, 2017(03)
- [9]十九世纪外国侵华企业中的华商附股活动[J]. 汪敬虞. 历史研究, 1965(04)
- [10]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思想中国化研究[D]. 杨学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